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6课校刊设计

第16课校刊设计

第16课校刊设计
第16课校刊设计

课目:第16 课校刊设计

校刊设计流程

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制作电子校刊的结构。

2、学习校刊制作的流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作校刊的方法,并设计出简单的校刊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和设计校刊,体会到制作校刊,对学校生活的宣传

与感受的表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目标:目标

难点目标:目标

教学设备:电脑课件

课型: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练法任务驱动

学习方法:观察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电子校刊结构图教学过程:

前提诊测:

说一说你都学会了在Word 中进行哪些操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报刊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普通校刊相比,电子报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易于创作,而且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广泛地传播,能够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自己的成果,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子校刊的结构及制作流程。

达标学习:

1、电子校刊的结构

电子校刊由报头、标题、文字、插图等部分组成,期刊号、日期、作者姓名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校刊中引用了他人的文章或作品,一定要注明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的姓名。

2、校刊制作流程

1)确定题材

报刊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电子校刊也不例外。所以要设计好电子校刊,首先要选择好题材。常用的校刊题材有:时事新闻、体育新闻、科技知识、学校或社会的热点话题、

同学们原创的一些文学作品等。为了体现校刊的特色,还要注意选

择一些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以及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题材。如

校园文学》第一版和第二版《作文天地》就是同学们的原创作

品。

2)收集资料

围绕确定的题材,我们可以从书本、报纸、杂志、网络中寻找

适合的内容,也是可以使用同学们的原创作品等。在收集的过程中定要注意筛选,文章内容精彩,图文相匹配。

3)设置栏目

将选定的内容进行分类,设置一些专门的栏目,方便读者阅

读,栏目的标题设置要求短小精悍、有自己的特色。如诗歌欣赏、

作文天地、名人故事、百科知识等。

4)版面设计

电子校刊可设置为2 版、4 版等,根据收集的资料还可以将每个版面划分为若干版块。为了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需要对版面进

行规划。

① 对校刊进行页面设置步骤1: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

组中的“页面设

置”

启动器,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步骤2:在“页边距”标签中设置上、下、内侧、外侧的边距分别为“ 2厘米”。

步骤3:单击“纸型”标签,设置纸型为A4。设置完毕后,单

②利用文本框或自选图形规划页面整体布局。

使用文本框或自选图形,能够随心所欲地安排文本和图片的位置。在页面中插入横排或竖排文本框、形状合适的自选图形,然后

调整大小并拖放到合适的位置。

亮诗

歌别哭本期导读

3、

校刊设计和制作比较复杂,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最好是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通过共同的商讨来确校刊的题

材、收集素材,设计版面。合作前先填写小组分工表。

四、测标:设计一个校刊的报头、选定题材。

五、检标:制作一个校刊的版面设计方案。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子校刊的结构和校刊制作流

第期电子校刊主编

程,并进行了校刊的版面设计练习。

七、知识着陆:

1、电子校刊由报头、标题、文字、插图等部分组成。期刊

号、日期、作者姓名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报刊中引用他人的文章或作品,一定要注明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的姓名。

2、制作电子校刊的流程是:确定题材-收集资料-设置栏目-版

面设计。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设置好页面尺寸、然后利用形状和文本框对页面进行分割,根据内容调整形状和文本框所占的空间。

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电子校刊了。

八、视野拓展:

版面设计的要求

版面安排的总体要求是:突出主题,主次有致、生动活泼,和谐统一。读一读具体注意事项。

报刊四周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空隙,不能紧贴四边;

报头来能放在报刊的下边,可放在左上角、右上角、左右

侧或中间。

栏目标题的排列要有变化、有横有竖,这样版面比较活

泼;

文章之间要留间隔,不要靠得太近。

5)报头、标题、插图、花边要摆放适当,来要挤得太满。

九、创作天地

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确定校刊的题材、收集素材和设计版面。请根据主题、素材来设计版面,并把设计的草图画在下面。

十、板书设计:

第16 课校刊设计

校刊制作流程

1、电子校刊的结构

2、校刊制作流程

确定题材收集资料设置栏目版面设计3、小组分工合作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5.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8.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宋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 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200 曹操袁绍官渡曹操统一北方 2.208 孙权刘备赤壁黄盖火攻三国鼎立 3.(1)220 曹丕洛阳 221 刘备 222 孙权(2)兴修水利卫温夷洲台湾诸葛亮西南 【合作探究】 1.(1)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了号召力;重视人才;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术。 (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2.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而在这之前曹操已经去世了。我认为他不是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的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三国时期的历史是进步而不是倒退。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失败的原因都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当堂达标】 1.C 2.C 3.C 4.B 5.C 6.C 7.D 8.C 9.A 10.(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官渡之战胜因:“奉天子以令不臣”,收纳流民,开展屯田,发展生产,扩编军队,战术得当,笼络人才。赤壁之战败因:曹操骄傲,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示例一:喜欢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示例二: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

实验中学方案设计说明最新版本

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1) 第三章建筑设计 (3) 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 (3)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5) 第六章暖通设计 (8) 第七章电气设计 (9) 第八章环保设计说明 (11) 第九章消防设计说明 (12) 第十章节能设计专篇 (14) 第十一章燃气设计说明 (15) 第十二章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5) 第十三章服务承诺 (17)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 18第十五章设计费计算明细表 . (20) 第十六章设计费投标报价汇总表 (21)

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改造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改造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19街坊73-15丘,西门路24 号,学校占地面积19191平方米。为九年一贯制36班规模的学校。本次项目拆除学校内原食堂及学生餐厅、后勤楼、图书室以及司令台,新建食堂体育综合楼、总配电房及垃圾房,新建建筑面积约6230.2平方米。 一、设计主要依据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沪浦发改投〔2010〕915号关于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二、主要执行技术规范 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2.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DG/TJ08-12-2004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 《上海市建设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库)设置标准》(DGJ08-7-2014) 6.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7.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版修订版 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107-2012 9. 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技术及规定 三、建筑设计内容和范围 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改造工程,位于上海市惠南镇19街坊73-15地块。基地位于西门路24号。总占地面积约为30亩。为九年一贯制36班规模的学校。为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本次改造项目的设计目标如下: 1)、从实验学校的规模出发,设计供1500名学生以及150名教师的食堂。能容纳250人的多功能教室。 2)、因学校场地面积有限,设计安排可供教师停车的地上停车场所。 3)、功能合理,流线清晰。 4)、满足日常餐饮及体育健身的功能需求。 四、设计基础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项目建设内容为: 拆除学校内原食堂及学生餐厅、后勤楼、图书室以及司令台,拆除面积约2091平方米。 新建食堂体育综合楼、配电房、垃圾房总建筑面积约6230.2平方米。 对校内绿化、道路等室外总体设施进行完善。 设地下一层停车库。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总体布局 基地主入口设在基地南端临西门路一侧,第一时间疏散学生及家长,避免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本次改造工程拆除了原本功能零散的建筑,整合各建筑功能,将各类分

校园文化建设公司设计方案(大全)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一校品牌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尹华群 副组长:唐淑珍袁林唐志刚 成员:杨大勇袁仁多黄立群刘晖霞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1)室外环境布置。 楼门上方书写“办人民满意教育,树一校名校品牌”的办学目标,校门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门卫相关制度,校门过道右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左侧安全警示如:“校长温馨提示: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纪律卫生检查公布栏、阳光台。 主席台围墙作为校园文化墙,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国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镶嵌永久性瓷砖地图,并分别设通知栏,值周栏、公示栏、组织机构、学校全景图”等板块。 教学楼走廊,每个教室走廊两个温馨话语,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由各班自己提供,如: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办公楼三楼书写“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二楼安装宣传电子板。 宿舍楼墙面标语,“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 教学楼楼梯6个扇形警示、提示、激励话语。旧教学楼,二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新教学楼二楼“营造书香校园,争做阳光少年”,三楼书写“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食堂外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里墙大标语,“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小标语,“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干净、卫生,你我共努力”,“快乐生活每一天,开心享受每一餐”。 (2)班级环境布置。做好“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张贴在各班教室前,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四个名言名句和规范,教室前门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要求。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班级提供内容,学校制作),两侧设有班级登记册、公布栏和多媒体、饮水设备,教室后墙设有开放式书架和卫生角,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第16课校刊设计

课目:第16课校刊设计 ——校刊设计流程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制作电子校刊的结构。 2、学习校刊制作的流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作校刊的方法,并设计出简单的校刊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和设计校刊,体会到制作校刊,对学校生活的宣传与感受的表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目标:目标1 难点目标:目标2 教学设备:电脑课件 课型: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练法任务驱动 学习方法:观察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电子校刊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前提诊测: 说一说你都学会了在Word中进行哪些操作? 二、展标:目标1、2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报刊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普通校刊相比,电子报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易于创作,而且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广泛地传播,能够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自己的成果,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子校刊的结构及制作流程。 三、达标学习: 1、电子校刊的结构 电子校刊由报头、标题、文字、插图等部分组成,期刊号、日期、作者姓名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校刊中引用了他人的文章或作品,一定要注明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的姓名。 2、校刊制作流程 (1)确定题材 报刊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电子校刊也不例外。所以要设计好电子校刊,首先要选择好题材。常用的校刊题材有:时事新闻、体育新闻、科技知识、学校或社会的热点话题、

同学们原创的一些文学作品等。为了体现校刊的特色,还要注意选择一些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以及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题材。如《校园文学》第一版和第二版《作文天地》就是同学们的原创作品。 (2)收集资料 围绕确定的题材,我们可以从书本、报纸、杂志、网络中寻找适合的内容,也是可以使用同学们的原创作品等。在收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筛选,文章内容精彩,图文相匹配。 (3)设置栏目 将选定的内容进行分类,设置一些专门的栏目,方便读者阅读,栏目的标题设置要求短小精悍、有自己的特色。如诗歌欣赏、作文天地、名人故事、百科知识等。 (4)版面设计 电子校刊可设置为2版、4版等,根据收集的资料还可以将每个版面划分为若干版块。为了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需要对版面进行规划。 ①对校刊进行页面设置 步骤1: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中的“页面设置”

覃怀中学校刊设计方案

武陟县覃怀中学 《覃怀风》校刊子课题活动方案 (2016年8月) 一、指导思想 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汇集师生教育教学成果,立足校内,辐射校外,展现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构建蓬勃向上的校园生态文化,打造学校经典品牌,提升学校品位。 二、活动目标 通过校刊这种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形式,开发学习潜能,诱发想象力,启发创新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做一个幸福的覃怀人。 三、编委成员 主办:覃怀中学 主任:裴志娟 副主任:闫春娥王树林贺小兵 编委成员:孙建军赵中琴武静静车珩焦海燕江新成李红艳江廷顺荆晓同李文芳宋占莲张静刘存季谢文敏美术编辑:荆晓同 编辑出版:李文芳 四、活动的时间及内容 1、活动时间: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

2、活动内容:师生创稿、精选美文等。 五、活动对象 参加对象:覃怀中学全体师生、文学社全部成员 六、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稿件征集 1、教师类栏目稿件内容可是自创诗歌、教研论文、学习辅导、心理辅导、自己的故事、随笔感想等。 2、学生类栏目可是优秀习作、诗歌、随笔、日记等。特请全体语文教师负责收集、修改、整理学生稿件,认真校对,定稿后按时交于校刊编辑。 3、对于未被采用的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每期的稿件以学生稿件为主(容量80%),其他稿件为辅(容量20%)。 (二)稿件要求: 1、保证作品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2、摘录作品,请标明作者、出处。 3、稿件要求交电子文稿,排版要求A4纸、宋体、四号字,标题下注明字数、年级班次、姓名,正文后标明指导老师评语及指导老师姓名。教师作品只注明校名和人名。 (三)交稿时间及评价措施 1、新学期开学后,每个月的第三周的星期四为交稿时间,每个班由语文老师把关,至少上交一篇文章,文章要文质兼美,无疏漏之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 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国时期政局变迁的深入剖析,引领学生感受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东汉末年的“乱局”—有识之士的“谋局”—赤壁之战后的逐渐“入局”—曹丕代汉后的“定局”—三家归晋的结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从三国主要人物的经历得出以下认识:抱负是事业做大的根基、情怀是事业更远的保证,而规划则是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催化剂。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赤壁之战结局的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 展示从淘宝网购的两个迷你铜鼎,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告诉学生古代铸造的铜鼎之中,以三足圆鼎为主流。而鼎的功能则经历了:食器—礼器——政权象征的转变过程。鼎作为政权的象征传说自禹建立夏朝始,后商灭夏,鼎迁于商,武王伐纣之后鼎又迁至洛阳。后来秦朝建立之后九鼎下落不明,而政权象征遂又变成了传国玉玺。那么鼎跟我们这节课又有何关联呢? 由此,过渡到本课,板书“三国鼎立”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因为三国的相互独立状态对应了鼎三足分立的状态,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鼎具有政权象征的意义。三国鼎立是一种政治格局,它的形成源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 【一、乱局】 1、因何而乱? 乱局是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势力变化消长的结果。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农民起义。东汉朝廷无法镇压叛乱,便将地方上的刺史升级为州牧,让他们招募兵马进行平叛,结果导致州牧力量坐大,进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校刊策划书

校刊策划书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篇一:校刊策划书 校刊策划书 一、名称二、版面设计 三中校报初步设计为4开黑白版报纸,设定四个版面,中间有厘米左右中缝,每月一期。其中各版内容初步设定如下: 1.第一版:包含报刊名称、校徽、校训、发刊日期、编委 栏目名称:校园连线 栏目内容:以校内时事新闻及各类活动图片为主,精选重要消息,及时播报学校教育教学成 果,展现三中校园风采,播报通知、活动预案,宣传学校正能量。 2.第二版: 栏目名称:名师风采 栏目内容:宣传三中教师风采,树立三中教师良好形象,展示教师优秀作品。栏目初步设定 每期一位专访教师,利用文字及图片进行介绍。版面其余部分刊登教师优秀作品。 3.第三版: 栏目名称:小试牛刀 栏目内容:以学生优秀习作为主,展现学生风采。 4.第四版: 栏目名称:a.学海拾贝b.校园心声 栏目内容:a.以学法指导为主,涉及各学科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学习技巧的点播,以及考试 信息的及时传递。 b.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平台。 5.报刊中缝:中英文名言警句,也可向领导、教师、学生征集励志短篇。 三、办刊流程 1.征集稿件,图片(分别面向教师和学生),搜集时事新闻 2.挑选优秀作品,定出展示人物, 及时做好专访并形成文字 3.文字修改 4.形成电子版,校正 5.排版、校正 6.领导审批 7.成品、印刷 四、成员组成 1.成立校刊编辑部,挑选优秀成员,需要两周左右 2.初步设定需编辑部部长一名、美术编辑一名,文字编辑每版两名。在原有编辑部成员的基础上 面向全校征集人选,最好能够教师推荐。 五、奖惩措施 1.编辑部成员责任到人,每版每篇有人可查,有责可追。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大学校园校报策划书

大学校园校报策划书 一、前言 做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校报在传播校园新闻信息、引导校园舆论走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座发展中的高等院校而言,创建自己超前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品牌,既是院校内在的灵魂所在,也使院校的精神内涵得以传承。校报是学校宣传自已的窗口,是学校对外开放沟通交流的桥梁,校报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为了促进校报的发展,特制定校报策划书。 二、奋斗目标 组建一支和谐、高效率、高素质的编辑团队,有自己的团队文化和业余生活,确立校报编辑部在学生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明确校报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关注校园活动,及时传达校园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访工作,做好校报对内对外的宣传媒介,创建几个新的品牌栏目,有固定的读者群。 三、现状分析 表面人多事少,其实人员并未充分利用,缺乏团队意识。学生参与报纸工作太少,学生虽有心做事,但总未见有事可做,人员长期闲置积极性不高,分工尚不明确,学生与老师交流太少,机构混乱,吸纳新成员大部分尚未接触实质性工作。记者证未充分利用,新闻采访力度不高,与学生会社团联系甚少,新闻线索不足,学生活动现场采访报道情况几乎没有,新闻深度报道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目前成员缺乏发现新闻素材和对校园新闻的敏感度。 四、机构设置 编辑组:下设二版、三版、四版。 负责新闻整理分类,文字编排校对,,最终形成完整的报纸方案。 新闻组(记者团):主要负责采访任务,深入各系部社团采访学生活动,采访优秀教师学生,并整理成稿子。

美编组; 版面设计,图片编辑,及报纸的风格走向等。 秘书处:负责外联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会议考勤,报纸发放,稿子收集整理分类。记录内部人员投稿及入选稿件数量。 五、人员分配 以07级意见作人员分配 六、板块设置 第一版:校园重大新闻 第二版:校园新闻 主要内容:主要以大学校园新闻为主和与大学生有关的新闻,做新闻调查,采访优秀教师,报道优秀事迹,获奖喜讯。 第三版:校园生活 主要内容:院系重大集体活动。各系教学类活动的开展、及其他类型的集体活动。各系部举办的各类学生活动,各种公益活动。 专题报道:每期一个专题,针对大学校园中的热门事件或现象进行采访报道,分析深入报导。 第四版:校园文艺 主要内容:刊登学生中的优秀作品,文学评论,散文随笔,杂感,随笔,日记。一切奇思妙想等,题材不限要求原创,心里成长故事,生活图片,脱离纯文化、纯感性的思路,注重人性注重哲理。 七、主要栏目设置 名师风采:采访学院中优秀的教师,年轻有为,默默耕耘,在学术上有所突破,教学方法中敢于创新的教师,介绍教学经验,让更多的人了解学院的优秀教师。

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的内在需要。为认真贯彻落实瑞教义[____]57号文件《瑞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瑞教[____]211号文件《瑞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瑞安市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桐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 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 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 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 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2、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 3、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 4、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美化、 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 教育质量优质化。 三、基本内容 (一)精神文化: 围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办学育人理念,坚持“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工作,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精 神的家园”的教育理念,强化“崇德、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教育,形成“新实

【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1教育网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2906100.html,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制作示意图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 和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的图片, 把学生带入情境。这首歌是哪部电视 剧的主题曲? 过渡:《三国演义》主题曲“滚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 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 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身上。为什 么要这么说,学完了这两大战役你就 会明白。 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三国演义》。 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 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1.官渡之战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 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的演示 二、实验设计思路: “竖直方向”指的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就是指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与水平面垂直,初中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中由于认知和理解方面存在一些片面,容易把重力方向描述为“垂直向下”,特别是作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示意图的时候,很容易画成垂直于斜面向下,因此,如果能给学生演示出重力的方向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基于这种教学需要,构想和设计出本实验。 三、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四、实验所用器材: 方形水槽一个、有刻度的匀直木条一根、有孔金属小球一个、细线一根、合适的木板一个、合适的钉子两根、适量的水 五、实验原理: 木条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绕钉子转动,静止时的位置就是水平位置,悬挂金属球的细线的方向就是金属球所受重力的方向,如果细线与木条垂直,就是金属球所受重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即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六、实验组装及操作步骤: (1)将匀直木条正中间打一小孔,孔略比钉子大一些,并尽量把孔打磨光滑。 (2)在木板适当高度的中央钉上一枚钉子,并将木条穿在钉子上,使木条能绕钉子在竖直面内自由灵活地转动。 (3)在木板上钉木条的钉子上方适当位置再钉一根稍长一些的钉子,在钉子上拴上用长度合适的细线穿起的金属球。 (4)将木板竖直放入方形水槽中,最好能和水槽固定在一起。 (5)在水槽中倒水,到水面在钉木条的钉子处为止。 (6)此时木条所处的位置就是水平位置,细线的方向就是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很容易就能看出,细线与木条垂直,即小球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校刊创办方案

小荷才露尖尖角文学特刊创刊方案、校刊名称《小荷才露尖尖角》二、创建宗a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文学素养,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同时为配合《培养农村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在创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 三、编委会成员 韦玉锋马志敏李益娜范文亭张委委司丽娜四、稿件来源来源一:自由撰稿(编辑部根据特刊规划,向全校师生(课题实验班为主)征稿,个人可根据栏目进行自由投稿。规定:学生可自由撰稿;教师每人每期必须撰稿一篇以上。 来源二:约稿(编辑部根据特刊规划,向部分教职工根据专栏需要进行约稿。)来源三:优秀学案、优秀教育案例、优秀教学设计、课题论文、精华博文、各部门简讯等。来源四:特约稿件(根据需要,向有关上级领导、有关专业人士、有关校外人士约稿或学校领导的特别稿件来源五:校内新闻、要事、及重大通知。 五、栏目设想

(一)《刊首舒语》: 上级领导、师长、编辑部的殷切期望。 (二)《亲情港湾》: 反映家庭生活中最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温暖人 心的家庭亲情。 (三)《校园情深》: 学校生活中难以忘怀的恩师之情,对老师念念 不忘的感恩之情。 (四)《五彩少年》: 青春岁月中,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以及青春少年所经历的感触多多,念念不忘的情愫。 (五)《碧波回旋》:抒写从小到大短暂生命历程中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体味自己多彩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的喜怒哀乐。 (六)《美景园林》:通过对一些景物的描绘,表现自己对祖国,对家乡,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 (七)《星星点灯》:对某种现象,观点的评论和看法,表现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体现中学生独到的见解,以及成长过程中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斷成熟。 (八)《我心飞翔》:成长道路上的迷惘与彷徨,对未来的梦想与憧憬,对理想信念满怀激情的追求,展现中学生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实现人生价值的风采。 《璀璨星光》:由老师推荐,刊载一名文学水平较高的同学若干文章。 (九)《他山之石》:选取其它学校同学或以往我校同学的优秀作品, 并作点评,作为借鉴。 (十)《创作之林》:展现学生作品中的散文、小说、诗歌、剧本等文学体裁。可分为散文之家、诗歌舞台、小说天地、剧情写真等栏目。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两次战争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1)魏:修建许多____________,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地区的开发。(3)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_________,加强了大陆和___________地区的联系。【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课堂小结】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三国经济有发展, 230年卫温到台湾。 【达标测试】 1.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2.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卫温到达夷洲 3、材料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谁? (2)材料二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3)材料二的诗歌是谁所著?他的“志”是什么? (4)有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同时有的战役是那场? 4、如何评价曹操? 【课后思考】 你认为与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的状况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安宁街小学校报策划方案

《安宁街小学校报》策划方案 2015年10月

《安宁街小学校报》策划方案 一、办报宗旨 (1)办报目的 (2)办报理念 (3)办报口号 二、作品要求 三、报纸发行 四、版面设置及栏目说明 (1)新闻传真 (2)独家视角 (3)“艺”彩飞扬 (4)相约成长 五、学生投稿 六、报纸分发 七、人员安排 八、交流改进 九、小记者晋升淘汰制度

安宁街小学校报·办报宗旨及栏目策划 为构建阳光校园,书香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对外交流,拓展宣传阵地,记录学校发展轨迹,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理念、经验、特色与成果,展现全校师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广大师生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15年10月起创办安宁街小学校报。 一、办报宗旨: ★办报目的——旨在积淀校园文化魅力、深化学校特色内涵,锻炼并培养广大学生的认知与动手能力,从而促使其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做身心和谐健康的学生,走健康成长之路。 ★办报理念——面向全校师生,尤其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与情感体验,不仅是为一批热衷于文学、摄影及美术等兴趣方面的同学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舞台,从而培养出一批小记者、小摄影师、小诗人或者小画家,更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广泛地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他们在各自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阳光与热情——成长积淀于每一处细节,自信彰显在每一次参与,健康扎根于每一次活动。 ★办报口号——“学生办报学生看师生同读共成长”(待定,此条仅供参考) 二、作品要求:倡导个性写作,尊重个人立场,或笔法娴熟,语言优美,文 风自由,有较高的文学性;或贴近现实,反映校园要闻、班级风貌和成长足迹以及社会现象,给予学生理性思考和情感慰藉;或文或诗、或书或 画……题材不限,力求原创。 三、报刊发行: 每月一期,暂定中下旬发行,每期四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