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失衡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失衡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失衡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失衡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失衡应采取的措

本文从广受关注的全球经济失衡现象

谈起,细分了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表象,并由此论述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指出全球经济失衡不仅仅是外贸和汇率领域的问题,而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内部结构失衡的

外在表现。文章接着在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治理困难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治理过程需要世界各经济体长期共同努力,并阐述了中国面临全球经济失衡应该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5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公报强调,不断扩大的全球失衡风险等问题将加剧不

稳定性并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各方应承担起责任,实施必要的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化解风险。

近期,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的责任和应对等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人民银行

的2006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以

专栏的形式论述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中国在经济发展内外压力共同作用的前提下,对缓解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表现出更加积极的

态度。

一、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表现

2005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在题为“纠正全球失衡——避免相互指责”

的演讲中对“全球失衡”进行了概括: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

少数国家。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表现是,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

目前,美国对外债务总额超过万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高达8000亿美元,占到美国国

内生产总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国

家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储蓄率居高不下。2005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万亿美元。

每年,美国要花费1万多亿美元从其他国家

进口各种消费品,由此形成了美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庞大贸易失衡。

这些都是困扰经济学家以及各国金融高官

们的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它反映出了一个事实:美国严重依赖海外资金,特别是亚洲资金,来弥补其巨额赤字。

1.全球经济失衡首先表现为全球贸易失衡。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8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骤升至%。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

2.全球经济失衡还表现为全球金融失衡。

在这里,全球金融失衡说的是美国依赖海外资金,特别是亚洲资金,以弥补美国的财政预算赤字。

一方面,美国国民储蓄率自2002年以来一直停留在创记录的低点,相反,亚洲国家的储蓄率却居高不下。亚洲国家不仅国民储蓄

率高,而且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现今的外汇储备总额己达到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和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美国有大量的资本流出,流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拿到这些资金一般投入于美元资产,官方机构持有的长期证券不只是美国的国债,还有作为外汇储备的股票、美国的机构债券、公司债和其他的市场债。一边是美国的逆差积累,债务积累,一边是新兴市场国家债权的积累。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2001年陷入不景气,巨大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使美元曾长

期处于贬值态势。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蒙受损失。

因此,综合上述两个方面,近年来工业化国家储蓄缺口越来越大。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储蓄不断增长。目前是中国、东亚在补贴美国。这是全球金融失衡的主要表现。

3.全球经济失衡也表现为各国经济结构失衡。

当前经济失衡的更深层次的表现是世界各

国储蓄与投资的不平衡。因此,表现在贸易项目上的失衡,事实上反映了全球各国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和投资的失衡。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发达国家投资大于储蓄,这不是因为它的投资大,而是储蓄下降了。投资大于储蓄,国内的储蓄不足以平衡国内的经济,所以,经常帐目上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逆差。而另一面则是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国投资不足,储蓄大于投资,顺差不断扩大。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分层次的,而并非表面上的贸易失衡那么简单。对全球经济失衡表现了解得越全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也就认识得越深刻,由此制定的治理全球经济失衡的措施也就越

行之有效。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

既然全球经济失衡的表象,主要涉及到美国和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那么,很自然的,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失衡也是这两方面共

同作用的结果。两方面各自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失衡。

1.美国的储蓄率过低,消费过高。

美国的贸易逆差根源于国民消费过高而储

蓄过低,而这与美国人的消费观念相关联。美国是消费信贷十分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是使用明天的钱来进行今天的消费。这样,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其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超过国内

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由此形成了美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失衡,呈现巨额的贸易逆差。

2.中国的储蓄率过高。

造成中国储蓄率过高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利率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人民银行每年做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这一结论。

其次,对未来收入和支出不确定的预期是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使得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支出的不确

定性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在住房、教

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比较高,以应对这些支出的储蓄意愿很高。

再次,人口年龄结构是重要的因素。从人口的角度来讲,中国人口的劳动力比率现在较高,劳动者时期的人总体上表现为储蓄者,因此,目前中国的高储蓄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现在是老龄化社会初期,只有到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劳动力比例下降之后,从这个侧面表现出来的社会总体上的消费需求才会

增大。人口专家预言,中国的高储蓄还有十年,十年后随着老年人口开始上升,中国的储蓄率将变低。

3.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过于依

靠外需,内需不足。

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长期以来侧重于依靠投资与出口的拉动,而内部需求则显得不足,这是导致全球贸易失衡的因素之一。尤其中国对外贸易自2001年入世以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至2004年,对外贸易年均增幅为%,其总额由6208亿美元上升为11548亿美元,外贸出口逐年增加,分别增长了20%、35%、36%。2005

年外贸总额达到了亿美元,进出口增幅为%,其中出口增长%左右,进口增长%左右,外贸顺差亿美元,远高于上年的320亿美元。在现今全球贸易中的排位,中国己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第三位,与美国贸易规模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显然,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的产品核心技术缺乏的现实、粗放型的经济特征、低劳动力成本发展战略共同形成了低附加值的出口

发展战略,这是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经济发展过于依靠外需而内需不足的原因。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目前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基本面的失衡,光靠汇率政策的调整是难以起到根本作用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缩减美国的贸易赤字和提高美国储蓄

率的作用不会很明显,同样,降低中国的储蓄率和提高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

不能完全寄望于汇率调整或其他某个经济

变量的调整。

三、治理全球经济失衡的困难性

虽然在全球经济失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世界经济连续数年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但是,

在长期,全球经济失衡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威胁,现在全球经济失衡没有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的问题,不代表将来不出现问题。因此,治理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必须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由于全球经济失衡涉及到复杂的结构

性因素和多层面的相互关联,因此,调整全球经济失衡要充分考虑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美国、日本和欧洲、中国等东亚国家这三个主要的经济体的努力缺一不可,具体的,美国应该从提高本国储蓄率方面着手,日本和欧洲应该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中国等东亚国家要健全金融体系、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复杂性,这些政策的实施都面临着困难,甚至会出现两难的境地。

首先,美国趋紧的财政政策和利率上升有可能带来全球经济的紧缩。从理论上说,美国这样做有利于矫正全球金融失衡状况,阻止和扭转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但是,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

于一方面,美国如果消费缩减,对外部产品的消费也将缩减,美国庞大贸易逆差的输出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无疑会受到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长期债券收益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使美国房价上升较快,许多欧洲国家的房价升幅也超过了10%,这样如果美国货币紧缩导致全球货币紧缩,可能带来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及房地产

市场降温,引起金融、建筑等相关企业萧条,对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美国贸易伙伴通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方式增加对美国商品的需求难以实现。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消除美国的经常帐户赤字,但是一方面,日本和欧洲的进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35%,即使经济增长提速对美国经常帐户的赤字作用也不会很明显,况且虽然欧洲和日本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美国,但是自身仍然面临着困难,经济增长速度提升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占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高位,继续提升的空间很小。因此,

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代价比较小,但不具现实性。

再次,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内需和外需的关系短期内难以显着改善。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已经是世界经济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尽管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发展中存在着内需和外需失衡的

问题,存在投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存在储蓄率过高的问题,存在汇率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但是这些都必须循序渐进的解决,任何激进的解决措施,都会带来全球经济的动荡,因此,短期内难以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改善产生明显的效果。

最后,美元贬值虽然是美国非常希望的一种方式,但是阻力很大。美元贬值既不会触发美国经济衰退,又能够解决经常账户失衡问题。但是,目前亚洲国家持有的美元资产占整个外汇储备的比例太大,考虑到美国是一个净债务国,美元贬值将使其债权国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会受到巨大的阻力。

综合上述,治理全球经济失衡不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而且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工作,

需要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共同的努力、长期的努力。

四、我国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应对

作为一个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经济体,中国责无旁贷地应该肩负起治理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份责任。在这方面,中国也正在履行着作为经济大国应尽的义务。面对全球经济失衡,中国当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外贸方面争取拥有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释放是中

国对外贸易的急剧攀升的原因之一,为此,中国加工贸易背上了美国和欧盟对华贸易

逆差的沉重包袱,因而引起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导向政策遇到了来自这些国家的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首先应该努力加强自主创新,使传统的制造业逐渐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把自行设计进而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逐渐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长远目标;其次,在应对贸易摩擦时,应当以多进口我国短缺的资源类产品、关键设备和技术为主要手段,这些产品的进口,

一方面缓解我国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资

源消耗压力,另一方面为我国产业升级创造最初的基础条件。

2.稳定投资增速。

由于提升消费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短期内稳定投资增速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从前的发展投资的思路必须改变,投资应该向更有质量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严重,投资量的扩张的矛盾已经显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应当更多地针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向发展。治理全球经济失衡是我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缓解产能过剩现象难得的外部机遇,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3.扩大消费,控制储蓄率。

我国应该抓住治理全球经济失衡的时机调

整自身内需和外需的结构失衡,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经济的增长最终是要依靠国内需求去拉动,我国作为一个大国靠投资与出口支撑经济增长

无法持久,同时扩大内需还有利于消化过剩的产能,降低出口压力及人民币过快升值压

力。

投资、出口、消费只有相互协调,才能产生经济持续发展的合力。如果消费与投资差距不断拉大,消费需求没有启动,那么投资的快速增长并不能带来更快的增长速度,而只会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当前中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这为内需支撑起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

4.改变内资在与外资竞争中的受歧视地位。在国内资金过剩的情况下,改变长期以来内外资待遇不平等的现状,有助于缓解我国由于贸易顺差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会为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创造有利的环境。

目前,中国政府已开始采用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增加进口、开放市场以及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等综合政策措施来促进国际收支

平衡。扩大内需方面,采取了包括减税、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面向居民个人的信贷业务等

各项政策措施。降低储蓄率方面,采取了加快养老体制、医疗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和发

展住房抵押贷款等措施。通过这些组合措施,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更为平衡地发展。

总之,全球经济失衡一方面是对中国经济的一个挑战,另一方面,又给中国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这样,在承担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失衡应当肩负的责任的

同时,中国也正在利用这一外部环境完善自己,为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条件。

全球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s) 全球经济平衡增长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一种纠正和调整。 所谓全球经济失衡,是指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从经济指标来看,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间的贸易顺差/逆差失衡、储蓄过剩/不足失衡以及国家债务/债权失衡。 世界经济失衡的最根本表现 目前,世界经济已形成了物质产品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而资本、专利、核心技术等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跨国集团纷纷将它的研发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资金、财富则又以各种方式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新局面,从而导致全世界的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手里集中。 美国政府的平衡增长战略 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国总统的换届选举从经济现实和政治条件两方面使得全球经济平衡增长成为新一任美国政府的优先战略选择。 内部平衡:旨在改善美国政府收支情况,这意味着增加储蓄和节约开支,降低我们的长期赤字。 外部平衡:奥巴马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作为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突破口。利用G20峰会等国际多边平台倡导平衡增长?±;着眼于减少贸易逆差而采取事实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实施强势美元口号下的弱势美元政策,即在不影响美元世界基准货币的基础上乐意让美元贬值而不采取措施加以阻止,这同样是为了促进出口、进而实现平衡增长战略。 平衡经济增长是中美两国的战略共识 中国对美国的真正不满主要有三点: 其一,美国试图把全球经济失衡归罪于中国,甚至认为是中国?°蓄意而为?±,从而推卸属于自己的根本性责任。其二,美国更多地要求中国单方面采取措施来实现平衡,而不愿意自身努力进行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 其三,在具体操作上,美国不是进行国家之间的平等协商与合作,而是过分采取单边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不负责任的汇率政策。 中美平衡增长的核心目标 美国平衡增长的核心目标是要减少国内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和降低财政赤字、减少贸易赤字,增加出口。 中国平衡增长的目标是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国民经济对出口的依赖。 这些目标如果得以实现,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模式将难以为继。 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是一种失衡而非平衡的相互依赖 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看,主要是中国对美国市场的需要。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离不开对美出口。然而对美国而言,在现阶段,美国固然希望扩大对华出口,但并不依赖中国市场。 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主要表现为对中国资金的需求,希望中国用巨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以弥补其巨额财政赤字(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外国政府债权人。但同样,中国并不依赖美国的资金。 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 提出了诸多理论,包括孪生赤字假说、汇率贬值效应假说、全球储蓄过剩假说、布雷顿森林体系Ⅱ假说、美国金融优势假说以及资产组合供求均衡假说等等。 总体而言,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既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也同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各国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在经济学意义上,失衡代表资源错配和扭曲。如果一国不主动采取措施校正其经济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那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套利资本的自由流动就可能对其结构失衡进行强制校正,而这种强制校正往往是以国内经济的破坏性回归为代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强制纠正,是当前国际分工体系内在矛盾发展的内在结果。 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跨国公司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要求为其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需要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廉劳动力和原材料进行低成本的生产,并更多地占领国际市场。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必然的选择。 石油价格的波动汇率的波动 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原因:他认为一方面可能是美国过度的消费,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元这样一个角色加剧了这个问题。同时世界其他国家过度储蓄也是一个根源。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可能导致全球失衡的根源。方法:要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可能是需要提高更高的生产力,循环地利用储蓄。另外还应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的储备体系。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和解决办法介绍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及对策 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专业班级国际金融 1133 班 学生姓名兰天鹏 学号1802113344 指导教师王丽颖 职称副教授 二○一五年四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 4 月8 日

摘要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两个账户上始终呈现“双顺差”的状态,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从二十一世纪起,我国的“双顺差”状态更为明显,且“双顺差”的差额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在长时期的内外作用下产生的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的状态很难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在短期内被消除,并且,这种状态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持续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已经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和现如今人民币对外升值也产生了雨大的内在压力,不但削弱了我国政府为调节经济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也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众多摩擦。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严重性,采取积极对策,消除不良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项目账户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n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are always two "twin surplus" in the state, the data show that since 2005, China's "double surplus" situation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and its scale is still growing trend. Our country for 16 year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n the histo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is very rar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long-term,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s difficult to disappear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obviously, the term "double surplus" state of our economy more harm than good.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f long-term sustained serious state of imbalance, has led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flation o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s now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foreign rain also produced internal pressure, not only weaken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the economy adopted monetary policy, but also to China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has brought numerous fri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eliminate adverse effects. Keywords: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其现象,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 盘点一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的经典案例吧。 1.博弈论与追女生。 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答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 这就是数学家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2.交易学与择偶观。 假如把男人、女人分为ABCD四种优秀程度,那现在的现状就是,A男想找B女,B 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却不同,即是, ABCD女 都想找A男。最后结果是剩下A女和D男。 经济学里有个案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那么对手不会是熊!只要比另一个人快一步就胜利。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由来 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它的本义是即使您不用付钱吃饭,可您还是 要付出代价的。因为您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 100万的 生意,您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就是对于机会成本朴素的概念。 4.笑话经济学

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 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5.有个说法叫“穷人税” 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穷人(经常买彩票的人请不要介意),这是他们承受能 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但中奖毕竟是小概率,长期以往,细水长流(不过是往外流),出得多、进得少,就权当缴税了。 6.帕累托分布 把全世界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从大到小排起来,一边是一个纤细但高耸入云的头,另一 边是漫长的一望无际,低矮的让人绝望的尾。 这样的分布,在经济学里被灌名为“帕累托分布”。 7.无利润投资 请举例说明什么叫无利润投资,经济学教授提问。 “带自己的妹妹出去玩!”,一个男学生抢答道。 8.幸福公式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冯一笑 不经意的转眼间,2016年已经所剩无几。这期间,世界经济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最近举世瞩目的英国“脱欧”公投,到依然跳水的油价和变动无常的汇率,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多增大。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据去年12月份,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发布《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增长2.9%和3.2%。报告分析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的五大不利因素,分别是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贸易流动减少、汇率波动性和资本流动性上升、投资和生产率增长停滞、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活动之间脱节。报告也同时认为,受益于更加协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明后两年世界经济将出现温和回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预计GDP增速为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2016年,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跨境资本活跃程度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欧元区、日本等量化宽松给全球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二是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间、力度与速度不确定,使跨国资本更倾向于短期化配臵;三是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提高,跨国资本币种配臵空间加大,发行国际货币经济体的宏观形势、政策变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引起跨国资本重新配臵的规模和频率会加大。 2016年将是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一年。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负担持续加大。同时,全球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进一步升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新的脆弱点。非金融部门的债务违约可能通过降低金融部门的资产质量和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另外,跨国资本对新兴市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探讨(有参考文献)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探讨 摘要: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内外经济均衡两个目标。 如果只考虑对内均衡,那么,外部不均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国内经济。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的现实,认为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均衡一齐抓,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并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及外汇汇率改革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力促国际收支平衡。 关键词: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失衡;内外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平稳运行也越来越重要。针对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实,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均衡一齐抓。 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通胀低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2006年我国外贸顺差为1774.7亿美元,较2005年的1019亿美元上涨74%,外汇储备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473亿美元,说明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状况没有改善。因此,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在国际收支领域出现的大量“双顺差”,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国际产业的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保险服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而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甚至高污染的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我国随着全球产业大转移和重新分工,而逐渐成为许多产品的世界制造中心。这一方面扩大了我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国的进口替代水平。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产品,但这种扩大进口的需求却受到了限制,从而造成国内产能增长较快、而消费需求又相对不足,从而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 (二)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所以造成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的不协调,消费增长在两大内需中长期处于明显滞后状态。据我国官方统计数字显示,自1978年至2004年的26年来,中国的投资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13.2%的水平,但同期消费增长水平却一直低于投资水平,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速仅为8.6%。我国投资增长率已经连续几年以接近消费增长率一倍的速度增长,使得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近几百年的发展史,既有英国的盛极一时、美国的独霸世界、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前苏联和我国大上海的短期繁荣,也有英日经济的长期萧条、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前苏联的解体.国家的兴亡盛衰,展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衰落与崛起的关键,在于一国能否认识和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研究、正确认识和运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长足发展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以美国财政、外贸“双赤字”为主要标志的世界不平衡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克林顿政府任期最后一年,财政盈余达1250亿美元,而到2005年已转为财政赤字4270亿美元。美国经常项下的赤字,2004年已经达到6681亿美元,2005年到了8049亿美元。这种状况,令人怀疑美国经济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世界经济已形成了物质产品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而资本、专利、核心技术等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财富则又以各种方式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新局面。从而导致“南北”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在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全世界的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这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根本表现。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在国际经济上则表现为贸易摩擦和其他一些争论的加剧。这种不平衡状况若不采取有力措施而任其发展下去,不仅美国经济能否顺利发展下去是一个问题,而且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造成这样的原因包括: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差别、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市场供需能力差异、人口数量的差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等都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除了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平衡的因素外,还包括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被发达国家侵占,自然资源被发达国家掠夺、经济上受到发达国家侵占、政治上受到发达国家的干预等,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和政治上并没有真正的独立,发展中国家内政不稳定、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科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从背景上看: (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从原因上看: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 29年大萧条,主要是产品过剩造成的。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市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佛利民则认为是当时美国政府在大萧条前对经济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对银行的管制,使银行无法对货币需求做出反应,在

试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试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形势与政策 今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特别是前期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带动的复苏,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执行的结束或减弱,停滞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第二,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形势的骤然紧张,欧元区又一次被推上了债务危机的风口浪尖。如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欧元区核心国家有可能被拖下水。债务危机成为欧元区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为世界经济形势增添了另一层面的不确定性。 第三,通胀成为世界经济形势基本面中潜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各种大宗国际商品价格轮番波动,虽然有受到全球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因素

的影响,但也进一步表明,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和投机炒作是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通货膨胀已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上述世界经济的基本面看,世界经济正笼罩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和经济疲弱及失业率上升的阴影下。欧美能否从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拔出双脚?世界经济的走势又将向何处发展?这一切的答案依旧存在着悬念,需要时间做出回答。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世界经济并未全面走出危机,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仍然面临着下行风险。 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既有挑战也有难得发展机遇,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一个时期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缓解通胀压力纷纷采取加息等措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但长期增长动力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近一个时期,关于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议论再度引起各界关注。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从世界经济的风险因素看,虽然未来世界经济仍将处在一个复苏阶段,但下行风险犹存。 首先,美国经济可望步入新的增长周期,但增长率将会有所减缓,失业状况要想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比较困难,消费疲软仍将是美国难以化解的难题,为此美国则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继续刺激经济。一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失灵,美国经济可能再度衰退,世界经济也将受到冲击。 其二,在债务危机仍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有可能出现反复和波动。其三,虽然前一段时期日本经济正在逐渐摆脱长期衰退的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拥有中国近30年创造商品的中国速度。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压低了制造业的成本,使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领域具备绝对的优势。在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经济福利的同时,也有效抑制了世界性通货膨胀。 中国外贸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中国与美日欧经济结构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外贸发展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的非物质化趋势。随着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发达国家物质生产部门加快了向中国转移,大量劳动力从物质生产部门转移出来,更加集中力量发展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有高科技内涵的咨询业和网络服务业。而中国的廉价商品则消除了各发达国家这种产业转移的后顾之忧。 会对世界自然资源产生压力。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会带来资源的重新分配。如果国际市场不能够有效调解资源的再分配,就很容易引发国际政治的冲突和紧张,甚至会导致战争。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能源的消耗率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一点就决定了新兴大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伴随着超大规模的资源消耗效应,即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占全球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直接导致世界市场供求状况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资源价格的改变。 国际摩擦频发。中国连续9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劳工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根源之一。技术标准领域、知识产权领域、金融规范制度领域的摩擦也愈演愈烈。中国外贸迅速发展,出口大量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对欧美持续大量贸易贸易顺差,特别是美国,加剧了国际贸易不平衡,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增多,自由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全球经济失衡是长期形成的,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调整是一个极其困难和缓慢的过程,然而它已经并将长期影响到世界及各国的均衡性和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问题。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贸易顺差;贸易逆差一、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首先是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美国经济在平衡中强劲发展,与日本和以德国为例的欧洲国家经济低迷的经济发展形成对照;其次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发展快速,而拉美、非洲等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却极为缓慢;最后则是美国经常财政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顺差多以国债方式资本输出到美国,由此形成世界经济的“双循环”。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相对很缓慢,我国也将面临风险。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问题。 1.对世界经济与发展的影响这一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失衡,不同于第一次全球经济失衡,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失灵了,美国一边扩大贸易逆差,一边让美元贬值,造成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虽然不平衡下的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并没有如人们预计的那样悲观,前三季度美、日、欧投资消费形势乐观,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全球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和并购投资也有所增长。但这轮全球经济失衡的领域很广,原因多样,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定性,复杂性超乎想象,其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目前全球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不明显的,但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相当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资源、能源、市场、技术和人才及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约束下,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风险。二、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来自现有的世界经济、贸易、货币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经济的非均衡性发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国经济出乎意料地增长强劲,而日欧近年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增长期;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率超过西方国家的同时,两者总体经济的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其次,近年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不平衡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和服务转移或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其国内转而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促进经济结构提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加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往往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新产品,为此贸易不平衡日益扩大,而各国的贸易、汇率政策等多种因素往往助长了这种趋势。最后,全球性的储蓄投资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内在根源,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由于经济体制、消费习惯、人口结构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原因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加上国内投资途径少、效率低,过多的储蓄没有全部转化为投资,对应为贸易顺差;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扩张性政策下消费经济的趋向不断加强,使得逆差不断扩大。 [!--empirenews.page--] 2.美国方面的原因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国内政策。首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前美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近年政府大规模减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及个人收入和资产价值快速增长等因素都极大地刺激了个人消费增长;而美国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其公共开支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不断扩大。其次是储蓄不足。在消费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即储蓄占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不断下降。1995年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大约在4%~5%,而从2005年开始降至负数,这表明消费者不仅将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开支,而且还动用了储蓄或进行贷款消费。最后,为自身利益对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施加影响。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及环境破坏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把产品由这些国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国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本国市场巨大需求的同时,却对出口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美国巨额的商品贸易逆差。三、全球经济失衡的对策建议 1.全球性对策建议全球失衡的调整,需要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情况。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影响。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困难,即对外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一、产生国际收支失衡主要原因: (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变化而使一国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货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 (六)贸易竞争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失衡 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影响: (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影响 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储备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声誉。

3.使该国获取外汇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生产资料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国内财政以及人民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出口产品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进口产品价格。导致在竞争激烈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一)自动调节 指国际收支在失衡后一定时期内可自动恢复均衡 1.金本位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 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自由输出入和物价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 所谓游戏规则: (一)规定货币含金量并以铸币平价决定汇率; (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四)自由商品市场,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预,物价上个具有完全弹性,各国之间处于完全竞争、充分就业状态。 2.纸币流通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 (1)固定汇率下自动调节机制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如何见待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如何见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即将过去的2005年,世界经济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展望能够预见的未来,不少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仍将突出,而且普遍认为2006年全球经济失衡且不能得到纠正。这给今天高度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把第13届国际论坛主题定为“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我们今天的论坛,将具体讨论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和调整的方向;全球经济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从壹定意义上讲,这些于理论和政策上均是富有挑战性的题目。重视和抓紧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从壹定意义上讲,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工作。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达80%左右。重视和抓紧这方面的研究,壹是有助于正确处理和世界的经贸关系,正确应对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趋利避害,于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和国际竞争和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有助于弄清世界各大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项政策的实质和走向,正确认识正于发展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妥善处理中国和美国等各大国的关系,积极绸缪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所以说,对此跟踪研究,再难也应该做;而且,迫于眉睫。 近年来,世界经济壹波三折,起伏跌宕,甚至如白云苍狗,瞬息万变。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各种力量和因素互动、博弈,更使世界

经济波诡云谲,变数丛生。正因如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见法分歧很大,甚至迥然相异。尽管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前景的见法异彩纷呈,各种见法差别很大,但从整体上说,能够分为“乐观”、“悲观”俩派。 乐观派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无异存于,但且不十分严重,无须“杞人忧天”。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因此世界经济不仅“失衡且增长着”,而且会逐渐走向更好的平衡。失衡是常态、动态,是有活力的表现;均衡是相对的短期现象。世界经济于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和大的技术革命或者壹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纺织机的发明及美国的经济崛起曾经引起棉花、纺织品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但世界经济继续甚至得到显著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仍有学者认为,经济相对失衡帮助了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更好的相对均衡的必要条件。 悲观派认为,尽管当下世界经济处于壹种不平衡中的平衡状态,可是这种于刀刃上的平衡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出现房地产泡沫破灭、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可能无法维持,美元可能会大幅度贬值。壹旦美元大幅度贬值,中国等高度依赖外需的这样壹些东亚国家,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有着巨大的外汇储备的国家就会面临着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等等问题,随之而来的事情可能是出口速度暴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等。当然这仅仅是壹种概率不高的可能性,可是这种可能性决不能排除。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这种危险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如果上述具有破坏性的“纠正”不会出现,如果不平衡中的平衡于表象上能够继续维持,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