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1

新中国对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第一次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②第二次是1953-1956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③第三次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制规模,结果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④第四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

2

“十五大”报告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在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变是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三个伟人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3.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有: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大无畏的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等。

4.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邓小平,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点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二、就业制度的改变:(1)就业方针: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体制。(2)就业观念改变:逐渐告别"铁饭碗"、"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20世纪90年代,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重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建立。

四、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1)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宗旨是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2001年,我国加入。

五、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4

我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1.一国两制:(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2)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地位: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分别是紫荆花红旗、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前提:一个中国。(4)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4)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5)日益密切的交往: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6)有利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5

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

一、科技的发展:1.农业科学家袁隆平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亩产量很高,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八六三计划":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纲要》,1986年3月制定,目的: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政府的战略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科学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教育:1.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的: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2.两大举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3.奠基工程: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三、文艺和体育:1.文化艺术: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1991年开始实施"五个一工程"。

2.体育:(1)零的突破: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我国突破了奥运金牌零的记录,共或金牌15枚,名列金牌榜第四。(2)新的飞跃: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我国获金牌28枚,名列金牌榜第三。(3)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获金牌51枚,名列金牌榜第一。

6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

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7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一、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二、中美建交:

1."小球转动大球"指中美的乒乓外交。

2.建交过程:(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了他,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为"改变世界的一周"。(2)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双方认为:a、要实行_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__,反对__霸权主义_的威胁;b、只有一个中国,_台湾_是中国的一部分。(3)_尼克松访华_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_国际形势__产生了重大影响。(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5)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4)1972年9月,中日建交。

8

铸造共和国钢铁长城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3)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4)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2.标志: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技术。

3."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主义、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4.军事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成立的时间:1949年4月和11月。2.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9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统一国家的建立 (1)汉武帝的大一统 (2)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及完善 (3)唐与吐蕃的交往 (4)遣唐使、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4、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宋与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并立 (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 (3)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4)明清社会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祖冲之与圆周率 (2)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4)四大发明 (1)孔子、百家争鸣 (2)《史记》《资治通鉴》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2)中共探索革命道路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2)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6、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五计划、一届人大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9、新中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1)“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 (2)50年代的中国外交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 3、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鼎盛时期 4、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唐朝的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度繁荣、全面辉煌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点归纳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匀速缓冲存储器) 主机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硬件系统外存储器 1、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换信息的表达方式。 会话层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对端服务。 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的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专门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 传输层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 互联层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 主机—网络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4、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星状拓扑结构、环状拓扑结构、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和总线形拓扑结构。 5、IP地址分类:A类地址:0.0.0.0~127.255.255.255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暂时保留。 6、计算机的发展史。

7、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5大部分及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运算存储器。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算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化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答:按通信围和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LAN:最常见、应用最广。连接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MAN:可看成是一种大型的LAN。 WAN:传输速率比较低,网络结构复杂,传输线路种类比较少。 1、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2、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 3、网络协议3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4、通信服务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 证。 6、物理连接分为:点对点连接与多点。 按信道数分: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7、点对点连接的通信方式按数据传送方向和时间分: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 按同步类型分位同步(外同步法、同步法) 字符同步(同步式、异步式) 8、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 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UTP:非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 9、数据编码方法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 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的集合,它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指令的操作数。 USB总线是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的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速缓冲储存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储存器,其 特点是速度快,目的是是储存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 总线:若干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分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通道。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进程:一个程序(或者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

行的指令在储存器中存放地址。 机器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可由cpu直接执行。 cpu主要的技术指标: 1.字长:cpu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主频:cpu内部工作的时钟频率,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储存器的容量,不同型号cpu的总线宽度不同,因而可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4.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I/0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5.高度缓冲: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 6.指令系统:指令的寻址方式越灵活,计算机的处理能越强。 7.机器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机器性能月好。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1.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实现对整个运算过程的有规律的控制。 3.储存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以分为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4.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人(或者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八下中国现代史按分期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 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 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 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我国形势新变化)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全国一级计算机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 1、世界上第一台公认的电子计算机ENIAC:产生年代(1946年)、诞生的国家,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2、计算机发展历史中,每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元器件,电子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 3、计算机的物理组成,主机与外设的构成。 4、CPU的组成、功能,控制器、运算器的功能,CPU的性能指标。 CPU时钟频率的单位MHz(GHZ)。 5、指令的功能、组成(操作码+地址码)。 6、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度量计算机运算速度常用的单位是MIPS。 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P42.4G"字样,其中数字"2.4G"表示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是2.4GHz。 7、存储器:内存的功能、分类,常见的外存,内存与外存的特点对比,存储单位,存储速度排序。 CPU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的交换。 RAM和ROM的特点。 优盘的特点。 磁道的概念。 磁盘读写操作的含义,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的单位 8、CD光盘和DVD光盘的分类。 9、地址的概念。 10、常见的输入设备及性能指标,常见的输出设备及性能指标。 11、常见的接口。 二、软件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程序+数据+文档)、分类。 2、系统软件有哪些? 3、应用软件有哪些? 4、操作系统的地位、作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三、多媒体技术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算术运算规则,基数、权值的含义。 2、二、八、十、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其相关计算。 3、无符号二进制数的表示范围。 例如5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可表示的范围:00000~11111B,十进制数值范围是0~31。 4、西文字符编码ASCII码:个数(128个),表示位数(7位),学会推算字母的ASCII 码值。 相同字母ASCII码值(十进制):小写-大写=32。 5、GB2312:汉字总数,一级、二级汉字分类依据和字数。 6、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之间的转换方法。 任意一个汉字的机内码均>A0A0H 7、点阵字形存储空间的计算。 存储一个24×24点的汉字字形码需要72字节。 四、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通信协议,组网的目的或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常见的局域网有哪些?Novell网等 3、网卡的作用,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4、IP地址(IPV4)的正确表示形式。 5、域名的概念,域名系统的作用。 识别域名中各个子域的含义。 6、E-mail地址的格式,收发邮件的注意事项。 7、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防范方法,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途径,常用的杀毒软件。 8、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9、能保存网页地址的文件夹是收藏夹。 五、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 4、什么是可移植性? 5、编译,解释,链接。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