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1)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 案 主题 快乐 教材 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的社会。因此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口语交际”“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 教学 目标 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教学 重点 难点 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让孩子们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 教法 与 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本单元的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课时 分配 小公鸡和小鸭子………………………………2课时 树和喜鹊………………………………………2课时 怎么都快乐……………………………………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块、捉、急”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他、说、地”等7个生字。识记部首“土”。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学习课文,巩固识字方法,多形式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公鸡和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 你见过小公鸡和小鸭子吗?自由交流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 齐读课题,交流:

二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

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 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 课题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重难点突破及小课题研究落实策略 于美好 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 认识钟表参加人员主备人姜倩倩 姜倩倩 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 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一、观赏钟表,引发兴趣: 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 1、? 演示:各式钟表 , 观察自己的钟面。 发 ,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 2、?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用? 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二、 ? 认识钟面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钟,看,老师这儿的一面钟,请你想一想,这 学习意识。 个钟面还缺什么? 3、(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1、数钟面上有哪些数? 12 在哪儿? 1 呢?后面的数请大家一起报出 教学流程来。 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 喔!原来 1~12 这些数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钟面上的?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补上了数,还缺吗?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2、针、生:还有分针和时针。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3、小结:有针、有数,这个钟面就完整了,就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了。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 三、认识整时 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 1、看,是几时?( 7 点、 7 时)生活中说 7 点,数学上说7 时(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节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

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 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写其中100个。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内容与提示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有四幅图画,分别是“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正确的读书姿势和执笔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正确的读书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并根据各学校不同的情况,把了解图意与参观校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课堂常规。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可以模仿图画,实际做练习。 (二)汉语拼音 这册教材一开始,仍然安排学习汉语拼音。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考虑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的有效工具,学会了汉语拼音,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个原因是考虑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地区的儿童纠正字音,克服方音,读准汉字,学习说普通话。所以,把汉语拼音安排在这册教材的最前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汉语拼音部分有13课,4 个复习。安排了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与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相比,有以下几个变化。 1.内容的组织更加科学。 第一是把声母y w提前,和单韵母i u ü整合为一课。这一课除了要学习单韵母i u ü,还要学习声母y w,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这样安排的好处是简化头绪,节省时间,而且能提早出现一些常用音节,便于学生学习、巩固拼音,还可以提早出现常用汉字。实践证明,这样安排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起来并不困难。 第二是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是以结果呈现,减少射线的形式。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音节的熟练程度。 第三是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每一课中出现的音节词语句子或儿歌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使儿童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有助于巩固音节,增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在活动中学,在语文实践中学的思想。如第25页,出现qì chē、huǒ che、wà zi、kù zi等音节;第36页,出现学习用品的音节,如,qiān bǐ、yuán zhū bǐ、xiě zì běn 等音节词。 2.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 继承人教版以往教材的优良传统,拼音教材所配的插图大都既表音,又表形。这次编写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一个有益的尝试,那就是把一些图和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1)

人 研讨问 题 (1)二年级单元练习试卷编制(8-9单元)(2)作业互查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 录 王王秀翠:这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八、九单元的练习卷,主要是对这两个单元内容的反馈。请大家看下哪些地方不够完善,内容不全面等,需要修改 的。 刘温胜:口算题的内容比较全面,覆盖面广泛。 孙祥杰:35+5,24+6,63+7,后面的18÷3×1这些都比较好,既要学生 掌握口诀,又要非常细心,看清运算符号。 张张:竖式计算的面也比较全面,包括乘法除法竖式,还有进位加,退位减,既了解学生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的情况,对以前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也做 了反馈。 王秀翠:请你填一填中第1题,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我们知道了口诀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这一题检查了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有什么要修改的吗? 刘温胜:是否把六七四十二,四七二十八去掉。 孙祥杰:下面第8题是练习分针经历的时间,可以跟第2题是否可以合并,改成“时针从3走到6,走了()小时,分针从12起走到8,走了() 分钟。” 王秀翠:在()里填上时分秒,是否分的过多,秒的一个没有。 刘温胜:对,可加一个进去。 王秀翠:第3小题心跳70下感受不深,是否可换成跑步的。如:“小红跑 50米用了10()。” 刘温胜 刘温胜:“有62袋大米,每次做多运8袋,至少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这一题较有难度,大部分学生有困难,是否可放最后做为附加题。 最后作业互查。 参与交 流的教 师 记录人:

人 研讨问题(1)《认识钟表》反思研讨活动与课堂 有效性(2)作业自查 缺席人员及原 因 无 过程记录 刘温胜:《认识钟表》是使学生认识中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钟表的知识经验有差异,对于时刻这个抽象的概念应放在情境中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效。 王秀翠:对,如:你看这个小朋友几时起床?生:6时。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师:谁也来说说?接下来的师:小明起床后,开始吃早饭了,几时?生:7时。师:吃完早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啦,这时 是几时呀?生:8时。…… 孙祥杰: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同班同学的早上生活场景的展现对整时进行阶段性巩固,一来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进而在兴奋的情绪下积极良性巩固;二来贴近生活的人和事让学生自然而然和自己进行比较,适时进行的学习指导,能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秀翠:创设小朋友拨6时遇到的困难,从学生找分针、摆分针的过程中极其自然的引出画时针、分针的要点:长短和位置。 刘温胜:把原先被动的教学讲授变成了学生饶有兴趣的帮助他们接触问题的实际情景,学生学的主动,掌握得轻松。 接下来的时间进行作业本的自查。 反馈:都完成的比较认真,教师批改也非常认真。后进生的 辅导到位,有一定的激励性语言。 参与交流的教 师 记录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