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熟语的正确用法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熟语的正确用法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熟语的正确用法

【考纲解读】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

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成语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谚语、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粤题精讲】

1、(2008年广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

名师剖析:本题与以往的出题方式不同,在一段中连用几个成语,这是本套试题的变化之一。A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项,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成语是每年必考的专题。

答案:D。

2、(2007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名师剖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是E级。B项“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此句中“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说法,怎能说是“妄自菲薄”呢?显然这个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C项“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这里把这个成语错解为“空间狭窄”的意思了。D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截然相反。这

里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差异很大”的意思了。A项“名噪一时”的运用是准确的。这道题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常见的成语,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答案:A

3、(2006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名师剖析:B项中“抛砖引玉”是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在句中不合适。C项中“毕其功于一役”是指把事情完成在一次行动中,用在句中不合适。D项中“难以释怀”是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难以消除,用在句中不合适。

答案:A

4、(2005广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名师剖析:A、“无所不至”:指凡能作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B、“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C、“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A、B、C与原文语境不符。

答案:D。

【粤考趋势】

近几年,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广东每年必考的内容,还未涉及过其他熟语。此外,成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词语的问题。

广东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选项:

一、望文生义

如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如“泼冷水”就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再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望其项背”、“不足为训”、“文不加点”等都可能因望文生义而误。如:

①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08年全国卷Ⅰ)

②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2008年安徽卷)

【解析】①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②句中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二、用错对象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①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2008年全国卷II)

②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2008年安徽卷)

③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08年重庆卷)

④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2008年四川)

⑤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换为鱼龙混杂)(2008年广东)

⑥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2008年湖北卷)

【解析】①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②句中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对象多指文章、歌唱等,而不能是时间。③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④焕然冰释,“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说烦恼。⑤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只能用于人。⑥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对象只能是

人。

三、搭配不当

词语有自己的词性,成语也有,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可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以至结构混乱。如:

①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2008年山东卷)

②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2008年山东卷)

【解析】①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②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

四、褒贬误用

成语也有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

①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2008年江苏卷)

②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能否换为弹冠相庆)(2008年广东卷B)

【解析】①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②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

五、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如: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2008年江苏卷)

【解析】“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六、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2008年江苏卷)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如: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2008年安徽卷)

【解析】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

八、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气氛,与语境不相吻合。

①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2008年重庆卷)

②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2008年山东卷)

③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2008年北京卷)

④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2008年辽宁卷)

⑤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2008年宁夏卷)

【解析】①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与“行动方案”搭配不当。②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③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语句意思是说渔业资源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④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口头传授,而语句是说消息的传播。⑤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只能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

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搭配,明确成语的褒贬、谦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九、重复累赘

主要表现在,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居室”与“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

【考点透析】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

⑴成语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切忌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⑵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表达了人们的经验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⑶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吹牛皮、开后门、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跑龙套、吃大锅饭、打退堂鼓、钻牛角尖、不管三七二十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惯用语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

⑷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⑸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起辅助作用,类似谜面;“注释”近似谜底,表示歇后语的基本义;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明说出来,让人猜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两类:①会意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万年松树,千年芭蕉——粗枝大叶”,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②谐音型。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后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歇后语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内容要健康。

应考方法盘点

一、复习指津

1、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平时要注意积累。

2、理解、把握和运用词语,要体会词语的语境义,有时甚至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当然,还应该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词的意义、色彩的谐调搭配。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注意按词义、用法、例句的方式进行积累。准确把握词义,避免望文生义。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熟语,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瞻前顾后地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词义侧重及与上下文的搭配。平时要养成查词典的好习惯,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多整理,不放过所遇到的任何一个拿不准的成语,对多义成语尤其要注意比较分析,全面、准确地理解,既要掌握其常用义,又要了解其非常用义;既要掌握其常规用法,又要了解其非常规用法。

3、不死记硬背词性、词的结构等词汇知识,强调理解和体会;加强诵读,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词汇。

4、体察具体语境,应高度重视词语使用的对象、场合、氛围,要强调其感情色彩。

5、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上去解释。熟语是语言中的珠玉,具有一般词语所不能比拟的表意功能。对熟语的复习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积累是关键,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寻求突破。

此外,熟语在高考试卷中不仅表现在对词语辨析选用是否正确等考查形式上,字音、字形乃至病句试题中也会出现。因此,对熟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

二、答题指要

1、逐字解释熟语,运用熟语结构特点把握熟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2、注意熟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3、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弄清所用熟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对应直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

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答案:B【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答案:C【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 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亚洲合作不能期望一步登天,必须积跬步,致千里,分步骤进行,立足现有合作渠道,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B.当看到被刘海洋用硫酸烧碱腐蚀的灰熊的照片时,我惊呆了。灰熊的眼睛已变得不成形状,脸部已荡然无存,鼻部的烧伤历历在目。

C.对《流星花园》,文化管理部门下封杀令显然有它的道理,我能体会到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但也建议管理部门在以后类似事情处理上能够先入为主,首先把好审播“源头关”,避免“戛然而止”遭非议的被动局面。

D.此次长航集团客运退出,仅是长江航运衰败的一个缩影。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还不重视长江航运的建设和管理,势必造成一个后果——长江航运的苟延残喘,使“黄金水道”进一步荒废。

答案:A(“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楚地重现在眼前,可改为“清晰可见”。“先入为主”指先获得的在头老脑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后来意见听不进,可改为“预防为主”“苟延残喘”是贬义成语,这里使用色彩不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答案:C(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而A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

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D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误用对象。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答案:D(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①形容衣服破烂;②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8、(2008年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答案:D(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 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 (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考点02 词语(熟语) 考点解读 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针对上述考情,考生应该注重对词语运用综合性考查的复习与训练,同时,应打好基本功,抓住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成语进行记忆,分类巩固。需要注意的是短时间内,同类试卷考查过的词语基本不会重复。由于可以考查的词语太多,所以同一词语在短期内不可能连续考查,循环周期较长。具体设置形势有两种:辨析近义词语选择填空;判断词语运用正误题。 重点考向 考向一正确使用熟语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 基础知识对策(六)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一天,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叫《我的家》。一位叫小军的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家有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三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偶尔爸爸妈妈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这段文字可谓精彩之极。从成语的规范使用上来看,可以说是个个成语都使用不当。如果抛开规范性要求,那么,文段中的成语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诙谐、幽默的意趣。 当然,高考中,就“正确使用熟语”而言,可不能这样随便使用。作题时,在熟语选用上要严格遵守熟语使用原则,因为它主要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既然强调“正确”,自然要按照有关原则使熟语使用规范。既要“规范”,就要了解熟语的特点,即熟语来自古代汉语中文化典籍、诗词文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词素(文字)固定,结构固定,意义固定,感情色彩固定,大家不能随便去书写,去调整,去望文生义,去傅演感情色彩。所以,要想正确使用熟语,就要“勤读、勤查、勤积累”,牢固掌握熟语的文字、结构、意义、感情色彩等,这是基础。 成语是高考考查的重头戏,如: 【全国卷Ⅰ】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 ....,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 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 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答案】B 【全国卷I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 跟他开点无伤大雅 ....的玩笑。

高中语文总复习高分必备第七讲正确使用熟语

第七讲 正确使用熟语 命题点正确使用熟语 命题点正确使用熟语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一、明要求 考查形式主要有熟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二、辨特征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二是意义上的整体性,即其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上

去解释。 三、抓积累 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 2.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 3.准备错题本,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作辑录,经常翻看,细加揣摩,增强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9 好习惯,使积累归于准确明晰。 4.应有成语词典一类的工具书,随时翻查记诵。 解题步骤: 第一步:弄清热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不能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第二步:弄清热语的使用对象。 第三步:弄清热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四步:弄清熟语的语法功能。 Ⅰ高考最新热门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开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熟语是定型的词姐或句子,相当于一个语言单位使用,它源迅流长,言墒意赋,富于表现力,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奉题考查的主要是惯用语和歇后语,它的特点是道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理解上难度不大. 【解析】“陈芝麻烂谷予”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符合语境。“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意义与感情色彩都符合语境。“杀田马枪”指田过头来蛤追击者突然袭击.原句写王刚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不能说成是“杀田马枪",不符合语境。“三下五除二"指干净利索地把事情做完,符合语境。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答案:A 指导:A项属于惯用语考查。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却精明强干,也形容作品等篇幅简短而有力,故符合语境;B项中“慷慨解囊”指毫不吝惜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整个语境与“帮助别人"无关;C项中“弹冠相庆”是贬义词,指一人做了官,他的朋友就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熟语的正确用法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熟语的正确用法 【考纲解读】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 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成语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谚语、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粤题精讲】 1、(2008年广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

名师剖析:本题与以往的出题方式不同,在一段中连用几个成语,这是本套试题的变化之一。A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项,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成语是每年必考的专题。 答案:D。 2、(2007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名师剖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是E级。B项“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此句中“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说法,怎能说是“妄自菲薄”呢?显然这个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C项“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这里把这个成语错解为“空间狭窄”的意思了。D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截然相反。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提升对点练二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提升对点练二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1.(2020·全国Ⅲ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___________,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_______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A.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 【解析】选C。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两项。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民族延续不断,故选“薪火相传”。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词语(熟语)使用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词语(熟语)使用 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意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二、考查形式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①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②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近义词的使用、成语的使用是必考点,虚词的使用是常考点。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大都有词语试题,一般是成语和词语轮换检测。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考生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辨析,避免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 方式上,高考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已经完全抛弃了以往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以词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注重检测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一)语境运用题。提供一个语境,让考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熟语。这种题型不仅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积累的水平。 (二)俗语、成语置换题。这种题型将熟语中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形式进行了互换,旨在考查考生的成语、俗语的积累和运用。 三、词语适用方法指导: 能根据语言环境判断一般词语和近义词语使用正确与否;能认识高考题型

并熟知高考题型的解法。下边主要谈一谈辨析近义词的角度和方法。 (一)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二)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 (三)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如“爱戴”用于对上(周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老师爱护学生)。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四)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范文1: 提高语文素养,学好熟语 我相信,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会深刻体会到语文对于高考成功的重要性。而在语文中,运用熟语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察同学们中高级华语水平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正确使用熟语,必须对熟语的意思有准确的把握。在课本上我们经常学到一些熟语,比如“鼓起勇气”、“雪中送炭”、“一马当先”等等。正确运用熟语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其含义。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能恰当地插入熟语,给文章抬升档次。 其次,熟语的使用不能过多。熟语作为华语中的较高级表达方式,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就会使文章读起来繁琐且生硬,即使同学们努力词汇量很丰富、语法很标准,却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使用熟语时要量力而行,只适略增加熟语的使用量。 最后,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多思考多积累。精通熟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巨大的积累,这些需要同学们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善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阅读中寻找正确认识和使用熟语的好的例子,或者在寻找亲密的同学、老师或编辑的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质。

总之,高考语文里使用熟语的恰当使用会成倍增加作文的分数。同学们需要精通熟语的含义、灵活运用,或许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地学习探讨,一定会成为表达的达人! 要点分析: 本篇作文先简要说明了熟语的重要性,然后从正确理解熟语、适当使用熟语以及思维和积累熟语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运用熟语,获得更高的分数。 用词分析: 文章通透明了,用语清晰准确,而且运用了大量恰当得体的熟语,体现出了作者的熟练掌握。 范文2: 如何用好熟语,在高考语文中抢分 高考是一个极度竞争激烈的大考,语文也是高考中最难的科目之一。运用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很重要的一点环节。下面就让我来谈谈如何在高考中抢分。 首先,运用熟语是要与文章紧密结合的。熟语不是简单的辞藻,而是表达深刻内涵的意识和思想,它体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心境。因此,读懂题目并审清察题目所思所想,是熟语运用的前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专项课件

解析:A.“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B.“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该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C.“不堪设想”是对未来情况或结果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而句中指利己主义者对现实情况的不理解。 D.“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答案: A 【特别提示】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等。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则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所致。而命题者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讲范围,设置迷局。解析:不恰当。“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在本句中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言不及义”。解析:不恰当。“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做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使该成语与语境很不协调。解析:A.“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

他,完全不合语境。B.“冰山一角”含有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的意思,符合语境。C.“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贬义,与句意不合。D.“洞若观火”形容有敏锐的观察力,非常清楚地看出事物的本质,好像看火一样清楚,用在这里不合语境。答案: B 解析:不恰当。“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当。【特别提示】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的成语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也一样。解析:A.“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其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许多明眼运动员比不上她,使用正确。B.“乐此不疲”意即乐于做某件事,沉浸其中,不知疲倦。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此句可改为“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C.“贻笑大方”即让内行见笑,前面再加一个“让人”,显得赘余,不通。D.“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可加“忙得”“打得”等,作补语。答案: A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物,有着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 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使用熟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及高考走势; 2、辨析常见错误,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辨析方法,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语感。 〔一〕熟语类型 概念: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与内容的丰富性。 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词组〕,谚语和格言〔语句〕。 1、成语: 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 一是古代的神话寓言,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二是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三是古代诗文,如学而不厌、闻过则喜;四是民间的口头俗语,如鸡犬升天、青黄不接。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4、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 例:下列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想想办法,找份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 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的晕晕乎乎,就有可能犯错误。〔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二〕辨析常见错误,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一、准确理解成语,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原义、今义、多义,要准确识记和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而误用。 望文生义而误用情况有: ①不能准确了解成语义就望文生义而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97年〕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四)正确使用熟语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强化训练(四) 正确使用熟语 [限时45分钟] 1.(2014·江淮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 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 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 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 ....,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C.王弋参加了2013年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对两次同样优 秀的成绩,究竟 ..是上南京大学还是上复旦大学,他很纠结。 D.为了完成教育学会的换届工作,大家坚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做了大量 具体而微 ....的准备工作,确保了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解析A项,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上正确的道路。此处不合语境。B项,反弹琵琶:比喻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此处不合语境。D项,“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只是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应改为“具体细致”。 答案 C 2.(2014·马鞍山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我生活的这座诗城里:连绵的大青山,奇秀的采石矶,幽深的褒禅山…… 每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都是一页唾手可得 ....的活的史书。 B.现在的许多电视剧收视率不高,是因为大都胡编乱造,破坏了故事的思想 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水到渠成 ....。 C.最近,随便翻开一份报纸、杂志,就会看到文体明星的绯闻或丑闻铺天盖 地,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认为公众人物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给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 D.我校在举办全国生物奥赛时,在餐饮和住宿等细节上斤斤计较 ....,认真贯彻了节约办会的原则,避免了铺张浪费的现象,收到了社会的好评。 解析A.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可为“触手可及”。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一、典型题型 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缺乏,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再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末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假设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渐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展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解析D.“如数家珍〞像是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者者表达的故事非悉;文中不合语境,老王家的老旧钟表是作为老王的“宝贝〞来看等待的,本来就是“家珍〞,用“如〞不对。 2、A方案 二、知识点剖析 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正确使用成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察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察容易用错的成语。考察的角度有近义成语的辨析,有使用对象、范围、语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察,词义感情色彩的分辨等。

三、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辨析题作为高考的保存题型,对检测考生语言实际运用才能非常有效,要解答这类题,必须在正确理解成语的根底上结合语境去辨析。 1、要注意成语中有两个以上含义的现象〔理解意义〕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理论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定型定义的固定短语,具有含义上的整体性和在构造上的固定性两大特点。 高山流水: 释义:比喻知己或者者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典故: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 例如: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稳扎稳打 释义: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例如:做这些工作,你必须~,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瞻前顾后 释义: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典故: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例如: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畏首畏尾。

高考语文——辨析熟语(成语)的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辨析熟语(成语)的技巧方法 1.分辨熟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熟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例如: 2.分清熟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1)有些熟语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①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 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破镜重圆、耳鬓厮磨、藕断丝连等。 ②用于形容文学才能突出。 如: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 ③用于勤奋工作、学习。 如:夜以继日、焚膏继晷、韦编三绝、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孜孜不倦等。 (2)有些熟语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切不可混淆。例如: 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气宇轩昂:指精神饱满,只能用于人。 日理万机:只能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能用于普通人。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不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用于好人。 3.分析熟语的感情色彩 熟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熟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熟语。 注意:有的熟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例如:“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也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属中性。“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用于文学作品);也用作谦辞。 4.识别熟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就容易出错。有些熟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例如: (1)她想得天花乱坠,仿佛已经征服了砖塔胡同和四牌楼一带。(“天花乱坠”用来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它不能与“想”搭配。)(2)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阴阴的青苔。(“人迹罕至”意为“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此外还要注意熟语语义与句子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可能出现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实词为主,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混淆的词语。 2.命题形式2022之前以客观选择题为主,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卷Ⅰ、卷Ⅱ均考查成语填空,采用主观题考查学生词语积累。综合近几年高考题,以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为主。 3.一改以往词(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词(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强化整体阅读,不只考近义成语的辨析,还考查了一般词语的辨析,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向一成语填空 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卷Ⅰ、卷Ⅱ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成语填空题的语境分析法 (1)找出关键句。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分析语境,确定关键信息。首先对空缺处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句中的信息点,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词语。 (3)结合分析,选出合适成语。在给定的语境中需要考虑词语使用对象、范围、词义侧重点、感情色彩等,最后选出一个合适的成语填写即可。 考向二辨析近义成语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侧重考查辨析与正确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其题目难度大,能力要求高。那么,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成语呢?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侧重点不同、词义轻重不同、使用范围大小不同、使用对象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等几个角度上。答题时要抓住细微差别,巧辨近义成语,并根据前后文语境做出正误判断。 所考成语大多是易错用的常用成语,或出现于教材中的重点词,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实质是考易混成语误用判断能力。那么,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成语呢?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侧重点不同、词义轻重不同、使用范围大小不同、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含答案)

专题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训练一望文生义,褒贬误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成“二巫英”。 B.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 ....,纷纷来中国投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 ....,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 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 ....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 ....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本文不加点 ....、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 解决的首当其冲 ....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 ....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 他中甲球队望其项背 ....。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 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 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

高考语文复习:准确辨析、理解熟语的用法

准确辨析、理解熟语的用法 一、望文生义类的成语是备考之重点 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艺逐渐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用在句中显然是误解了“堂”与“室”,望文生义了。 2、“不胫而走”意为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布迅速,使用正确。 3、“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用在这里,显然是当成了“孤独站立”的意思,属于望文生义。 4、“邯郸学步”指模仿别人却丧失了自己的原有的技能。既然丧失了自己的原有的技能,就不可能“走出自己的路来”。本句显然把这个成语误解成了“学步”。 5、“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与“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呕心沥血,历时十余年”的语境相合。此成语不能误解为经营不善。 6、“添枝加叶”形容事物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添上没有的内容,此处的“枝”与“叶”均具有比喻意味,不能望文生义。 7、“振聋发聩”形容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并非指声音大能把人震聋,此处望文生义了。 8、“如水投石”指好像水泼向石头,点滴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毫无效果,与句意不符。 9、“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10、“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使用正确。 11、“曲尽其妙”指委婉地将事物的妙处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曲是委婉的意思,与上文语境不合。 12、“冬温夏清”意为冬天使老人温暖,夏天使老人凉爽,形容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与句意显然不合。 13、“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使用正确。 14、“噤若寒蝉”指像寒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不敢说话。句意在说明他因冷而颤抖,显然属于望文生义。 15、“犯而不校”指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同样属于望文生义。 16、“一文不名”指一个钱都没有。不能与“瓦片”搭配,可改为“一文不值”。 17、“毕其功于一役”指经过一次行动就完成全部事情,形容一个举动可使全部事情得以完成。使用正确。 18、“述而不作”泛指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见。与句意不合。 19、“道路以目”指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 20、“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象水从好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 21、“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 22、“休养生息”意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用于句中很显然是理解成了“休息”,属于望文生义。 23、“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就高兴,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24、“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25、“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正确。 26、“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用于此显然属于望文生义。 27、“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可以改为“一清二楚”。 28、“不情之请”是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错误。 29、望文生义。“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 30、“替古人担忧”,谓不必要的忧虑。此处望文生义。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21年高考语文备考艺考生百日冲刺系列(解析版)

专题0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考点识记 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熟语是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个语素上,只有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0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

主标题:熟语一般特点及分类 副标题:熟语(含成语)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高考的重点,要积极备考哟 关键词:词语,成语,备考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熟语(含成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凝固性: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意做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但是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②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剧本”。 ③表现力: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熟语的分类: 1.成语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来自古代口语,有的来自古代寓言,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代诗文等等。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2.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短语。惯用语一般不使用字面意义,往往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这实际上就是它的表意点。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多字的,如“解铃还须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等。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或补语,而成语一般不能随意插进别的成分,如“敲边鼓——敲了一阵子边鼓”。

2009高考语文考点梳理五:正确使用熟语

2009高考语文考点梳理五: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难点攻略 重点难点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