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摘要】当今世界,保护环境,寻求最佳地利用环境已成为各国的重要目标。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地质灾害,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思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预警技术更显重要。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预警体系

一、地质灾害研究发展历程

人类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类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从原始人利用天然洞穴到学会挖土造屋,时至今日,人类已能够建造高达数百米的摩天大厦、高坝和巨塔。在此过程中,由于地基处理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技术——岩土工程。这种技术是基于地基改良、工程安全运行而发展起来的,它缺乏环境保护的观念,缺乏减轻地质灾害的观念,说到底,缺乏地质的概念,仅从工程观点出发,从而出现了许多不但没有加固好工程地基或边坡,反而诱发了深层的更大的地质灾害的例证,如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矿山等都有这方面的教训。为了弥补岩土工程学这种先天不足,于80年代末,9O年代初,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二、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地理位置独特,东邻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西靠全球最高的青藏高原,南处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特提斯构造带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又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2.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砌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① 地震;② 降雨和融雪;③地表水的冲刷、浸泡;④ 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⑤开挖坡脚;⑥ 蓄水排水;⑦ 堆填加载;⑧ 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①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

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②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③ 易滑(坡)岩、土分布区。④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①采掘矿产资源;②道路工程开挖边坡:③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④堆(弃)渣填土;⑤强烈振动。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①不合理开挖;②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③滥伐乱垦。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2.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① 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② 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③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及成因,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概括来说,我们可通过工程防护、植被防护和综合防护,达到全面综合防控的目的。

3.1工程防护措施

长期以来,在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了以加固、

支挡、护面等为主,以排水、土石体改良、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各种工程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采取(1)干砌片石防护较缓的(不陡于l:1.25)土质路基边坡,因雨、雪水冲刷会发生流泥、拉沟与小型溜坍,或有严重剥落的软质岩层边坡,周期性浸水的河滩、水库后台地边缘边坡,洪水时水流平顺,不受冲刷者,均可采用干砌片石防护。(2)抹面与捶面。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所防护的边坡,要求本身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所防护的边坡,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3)抗滑挡墙是目前整治中小型滑坡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滑坡的性质、类型和抗滑挡墙的受力特点、材料和结构不同,抗滑挡墙又有多种类型。

3.2植被防护措施研究

采取加强植被,维护原生态系统,达到保护地质的目的。可采用铺草皮技术,是将培育的生长优良健壮的草坪,用平板铲或起草皮机铲起,运至需绿化的坡面,按照一定的大小规格重新铺植,使坡面迅速形成草坪的护坡绿化技术。植生带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根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草种、肥料、保水剂等按一定的密度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其它材料上,并经过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的复合定位工序,形成的一定规格的产品。三维植被网护坡是在铺草皮护坡存在易遭受强降雨或常年坡面径流形成冲沟、引起边坡浅层失稳和滑塌等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植被网护坡对覆盖于网上的客土、草种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可减少雨水的冲蚀:消能作用明显。液压喷播植草是将草种、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染色剂等与水的混合物通过专用喷播机喷射到预定区域建植草坪的绿化技术,可以均匀地将草种喷播到目的位置。在良好的保湿条件下,草种能迅速萌芽,快速发育成为新的草坪。因此,液压喷播植草是一种高速度、高质量和现代化的绿化技术。

4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已经确定,并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相信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2]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

[3]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感谢您的阅读!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第六章 矿山自然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遇有()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A.四级 B.五级 C.六级 D.七级 答案:C 【解析】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2.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A.5 B.6 C.7 D.8 答案:A 【解析】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5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3.对采场工作帮应每()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A.年 B.季度 C.月 D.周 答案:B 【解析】对采场工作帮应每季度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4.矿山地质灾害是()。 A.由人为采矿活动直接引起或诱发的 B.不可抗力直接引起的 C.火山及板块活动引起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研究的分支。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5.近年来,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按照伤亡及经济损失的不同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因灾死亡10人以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 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 用有关的灾害。 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 3.1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

发 [2001]35 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 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 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3.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3.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3.8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收费管理办法完整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行为,维护委托单位和评估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质量,根据《价格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 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就其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和规划实施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预防治理措施等活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县级以上人民***或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容易产生 地质灾害的区域。 第三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是指有资质的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和规范要求,收集相 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技术分析,以及编制评估报告和组织报告评审等收取的费用。 第四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自愿有偿的原则。委托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自主选择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评估机构可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第五条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建设项并 负责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收费办法,

性评估收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办法。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办法应根据评估区面积、规划人口、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第六条评估机构提供服务,应当符合相应规程规范的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公平竞争,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第七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实行***指导价。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以下简称“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浮动幅度为上下20%,具体收费标准由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 第八条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由评估基本收费、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和地区调整系数综合确定。其中,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收费根据建设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工程类别和评估级别等确定。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包括开展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图件绘制、技术分析,以及评估报告的编制和评审等全部费用。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1士20%);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收费×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地区调整系数; 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按照本办法附件确定;地区调整系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在规定范围内确定。. 第九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质量标准及评估级别、项目重要性、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近年来频发重大地质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防御刻不容缓。由于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本文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建议性的提出了预防矿山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D-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矿山资源的开采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矿山资源的持续开采,一系列因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不可否认,我国是矿山资源开采大国,同时也是矿山地质灾祸大国。矿山地质灾害是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因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而引诱发生的一系列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塌方、地面下沉等。近年来,我国国内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投入,促进了矿山资源的开采,但因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管理存在问题等原因,现存隐患重重,灾害频频发生,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造成了环境的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可拟补的伤害。本文研究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52年至2011年的6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发生过矿产地质灾害事件11500多起,夺去6000多个鲜活的生命,由此造成的各类损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各地矿产开发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几乎都出现过这类灾害。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灾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时下,分析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并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建设的不断投入加快了对矿物资源的需求,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大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富源县老厂镇舍乌煤矿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 各 种 制 度 、 岗 位 责 任 制

目录 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2、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3、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 4、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5、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管理制度 6、地测防治水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7、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8、岗位责任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1、矿井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2、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程》,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3、矿井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矿井发生影响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矿井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4、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5、矿井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6、对重大技术问题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报请总工程师批准。 7、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8、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介绍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9、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

其他开采地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10、查明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11、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12、估算和核实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矿井瓦斯(煤气层)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3、调查、研究矿井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14、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进前宜采用“瞬变电发勘探”、“地面直流电法”等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陷落柱、断层带等进行物探,尽量查明地质构造情况,以便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5、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我矿主要地质灾害分为井上和井下,根据煤矿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规定 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矿长、总工程师主管,地测部门是业务管理部门。有关部门配合时,要从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予保证。煤矿是防治水、防洪、探放水、防排水的主体,矿长为第一责任者,矿总工程师主管并负责各项责任措施的落实。矿每年四月底前应分别成立本年度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及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每年应安排一定的防治水工程维修费,以保证现有的防治水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并新建急需的防治水工程。 2.地测部门应经常调查矿井充水条件的变化情况并掌握水文动态,解决出现的问题。 3.对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水患,必须采取防治措施。地测部门具体负责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4.雨季中(5?9月)每周对工业广场周边岩石山体进行排查一次,做好记 录,如有重大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协助的,及时报送,协同处理。 (二)地表地质灾害防治 1.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防治水检查。对排洪渠、防洪设施、地表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研究解决。 2.地测部门负责防治水工作的人员,要经常巡视煤矿开采对应地表区、渠道、排水沟,了解这些地方的积水情况和畅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由总工程师责成有关单位处理。 3.地测部门必须经常搜集、调查、核对井田周边煤矿和废弃老窑情况,并在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出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发现威胁安全生产的水患情况,立即报告总工程师,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4.禁止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方堆放矸石、炉渣、垃圾等杂物,以免洪水堵塞河道、水渠,造成水害。 (三)井下地质防治1.水害防治专业人员应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涌水动态,查清可能存有导水裂隙断层的分布情况,结合采掘工作面安排,制定出当年井下防治水工作计划,指导全年的防治水工作。 2.受水威胁的地段,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14T19:37:36.4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陈世权唐艳邓英[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工作。 宁远县国土资源局湖南宁远 4256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工作。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分析泥石流、塌方、滑坡以及冒顶这4类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探讨了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建立灾害信息库、加大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力度以及完善矿山开采的法律机制来提高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完成有关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诱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两种因素:(1)疏干排水。疏干排水是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种因素,因为在采矿前必须要对地下水疏干,必要时候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深降强排。地下水的强制性排出会产生较多的地质灾害问题,常见的有矿井突水情况、地面坍塌情况等等。许多煤矿的上覆以及下伏底层多是石灰岩,这些石灰岩岩层中的含水量较丰富。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会出现较大的水头差,导致煤层的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一些构造破碎带以及个税薄层地段可能会出现突水事故。其实不单单只针对煤层,任何矿层都可能出现这种问题。再则,因为疏干排水这一行为,会使较多的岩溶充水矿区,最终使地面出现塌陷等情况,地面塌陷所造成的问题是极多的,可能会使地面建筑出现问题、交通运输受到影响,还会是工厂等原有的供水系统发生问题,从而影响工业生产。(2)其他因素。除却最常见的疏干排水,还有其他较多的因素,也会导致矿山出现各种地质灾害。这些因素中,部分是在矿山开采中不可能会避免的,比如说在矿山开采中随着开采活动的深入,开采的深度必然也会增加,这样地应力可能会增大,导致冒顶等问题出现,更为严重的则是会出现岩爆等情况,影响安全。而有一些活动则是可以避免的,能够使危害降至最低。比如说一些采空区没有及时充填,或者是开采中出现的废渣废水被随意排放,影响了环境等。再则,还有一些非稳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短期内影响较小,不过随着开采活动的增加,这些影响因素也在不断的积聚,最终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泥石流 泥石流是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最为常见的类型。导致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暴雨之外,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矿山的过度开采。随着矿山开采力度的逐渐加大,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矿山上的绿色植被会出现退化的现象,当绿色植被的覆盖面在不断缩小时,矿山上的岩石和矿山山体将会直接暴露在外面,此时,处于一种“裸露”状态下的矿山极易堆积大量的散土、松土和土堆,一旦出现强降雨天气或连续降雨天气,雨水将会冲散堆积在一起的散土、松土和土堆,冲散的泥沙会掺杂在“裸露”的矿山地表径流里,顺着山体斜坡滑动起来,从而形成泥石流。 2.2山体滑坡、崩塌 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矿区煤矿被大量开采,使得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被长期堆积的矸石所破坏。山体的滑坡、崩塌在矿区发生的次数较频繁,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由于大量的雨水,山体就会被暴雨和强大的水流所冲洗,矿区长期堆放的矿渣场拦堤就可能被冲垮,然后倾泻而下,对周围的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给国家和地区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危害具体表现在:①塌陷区内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和各类工程设施遭到变形破坏;②如地面塌陷区紧邻市区,造成矿区占地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增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的难度;③地面塌陷使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4冒顶 井下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的类型就是冒顶,冒顶是指在开采地下矿山的过程中,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矿山压力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致使矿山的上部分岩层出现自然坍塌的现象。冒顶的诱因有很多,但诱发该事故的最根本原因便是矿山压力的活动。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不再处于平衡状态,矿山压力便会进行调整活动,矿山的顶板也会随之出现变形现象,进而出现离层现象,此时,由于顶板的受压不断增加、岩石不断变形,致使顶板出现断裂或坍塌。冒顶发生之前并不会出现明显的预兆,所以很难对该事故进行提前防范;由于冒顶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所以该事故成为矿山开采工作的主要威胁。 3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常用技术 3.1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利用高密度电阻率的方法,导电性对岩石的影响很小。可以充分利用岩石的传导作用,来勘查地下水,效果良好。岩土体不同,导电情况也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导电性能够判断探测到不同的物体。这种方法对于位置不是很深的矿区有很高的效果。所以在采空区的地下水系勘查里面有广泛的应用。 3.2地球物理勘查法 目前,常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及浅层地震法,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其中,前者的应用原理为:利用岩土的导电性,开展物理试验。在进行矿产开采作业时,选择矿山岩土区域,依据岩土导电性,测试岩土体之间的导电数值,利用物理比值法,准确记录各类信息。因为岩土体不同,其导电性能差异,主要通过电性变化表现出来,通过对比分析数值,分析差异,便能够定位潜在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进而在开采过程中,合理规避此活动。后者的应用原理为:采取模拟地震波的方法,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作业。 3.3地球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矿山环境地质勘查工作时,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技术为3s技术。其中,GPS技术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更具体、全面的了解相应矿山的整体环境以及地质情况,同时,基于具有的覆盖范围较广的特征,在矿山开采工作中,具有较多的应用,例如,应用GPS技术对各类开采信息进行采集等。对RS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需要对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利用GPS技术搜集到的资料信息为基础,对开采范围进行明晰,随后利用RS技术,对矿物资源的实际位置进行确定。通过合理使用GIS技术,可以使矿山环境的保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后期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实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 细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分公司《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四条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施工处项目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自上而下逐级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地质灾害分类及报告 第五条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

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本条所述数值,“以上”含本数值,“以下”不含。 第六条报告程序 (一)中、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项目部应立即向灾害发生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局报告,分局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到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二)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项目部应立即向灾害发生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局报告,分局接到报告后速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三)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受灾项目执行24小时抢险救援日报制度; (四)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联系电话机制。项目部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电话; 分局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电话: 公司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电话: 第七条速报内容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4:02.3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高桂山 [导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其中独特的岩溶地貌在南方地区乃至全国均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127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其中独特的岩溶地貌在南方地区乃至全国均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开采地质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化的指导和约束,使得采矿地区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结束后经常发生地质灾害,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为合理开发矿山资源、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特点;防治措施;方法研究 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概述 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其独特的岩溶地貌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主要有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群发性强、危害严重等。边坡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矿坑突水、泥石流、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地质灾害类型都是较为常见的。此外,西南地区是我国较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但是由于西南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各种矿山开采开发条件不一,各个有色金属矿产生产基地不断发生各种地质灾害,也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近年来西南地区矿山开采的活动愈来愈频繁,矿山地质灾害中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等,这几种地质灾害情况普遍在矿山中存在。 二、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情况,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可以进行分类描述,描述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矿山边坡崩塌、滑坡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岩石性质、岩体结构、水的作用、风化作用、地震力、地形地貌及人为因素等。在实际地质调查过程中,要查明与斜坡崩塌相关的坡体结构、岩性组合、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地震、降雨情况、人类工程活动、植被发育情况等因素,确定崩塌的规模、类型、运行机制以及危害等,预测边坡崩塌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矿山的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等。 矿山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破坏力较大,此问题要引起特别重视。要查明滑坡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预测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要描述清楚:①滑坡发育位置、地形地貌及规模;②滑坡的构成要素,准确写明滑坡后壁、滑坡周界、滑坡鼓丘、前缘、裂缝等要素,还要包括变形迹象和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③分析滑坡区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及其组合等关系;④滑坡类型、诱发因素分析,注意结合地质条件和降雨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⑤滑坡地质灾害过往发生的记录,包括历次发生滑坡的时间及危害范围、危害对象及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措施情况记录等。 2、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是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亦最为常见。一般来说,岩溶塌陷可以分为基岩塌陷和上覆土层塌陷这两种形式。通常认为岩溶塌陷是由于以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也成为“土层塌陷”。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形成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面塌陷的成因类型危害、、分布、形态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震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 3、泥石流: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碎屑岩区,破坏力极大。要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状况、汇水面积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活动特征、规模、侵蚀方式、破坏方式及程度,预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未来趋势及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危害等。 4、危岩:危岩是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中较为特殊的的一个灾种,其形成主要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在因素以及自身的风化、剥蚀和自然因素等相关。对危岩的调查,要查明危岩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危岩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危岩对矿山生产及矿山建设的危害程度及影响大小。 三、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 1、对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由于露天开采而导致的边坡崩塌在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比如在大于5米的露天开采深度,由于矿坑开采边界留下的高临空面,在节理裂隙发育等不良地质作用地段,在降雨的自然因素诱发下,非常容易导致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应这种情况首先要规范露天开采作业,按矿山开采设计要求严格进行放坡,还要根据矿坑边坡不同的发育情况进行合适的放坡。 2、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边坡滑坡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改善边坡地下水文地质条件;②保证边坡稳定;采取支挡、锚固工程等方式来加固滑坡;③加强监测预报,有效进行灾害预报。 3、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工勘查明的土洞、浅层溶洞应根据埋深的不同分别采取开挖回填或灌浆处理,回填工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场地及临区禁止进行大降深、大流量抽排地下水;场区及邻区禁止强力爆破工程;采取地下水控水措施,通过对漏水的矿洞、河道、水库等地表水进行铺底防漏,严重漏水的洞穴用水泥灌注填实来控制地表水,还要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灌浆或者帷幕灌浆处理以减少地下水位升降导致的岩溶塌陷。 4、对危岩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般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一些岩体不大的危岩,在工程条件允许下可进行危岩的清除,或者进行锚索、锚杆等工程加固支护措施;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且难以治理的危岩,可采取搬迁、设立警戒范围等方法。另外,对于危岩的防治,应该早发现、早处理,未能及时处理的,应加强危岩变形监测,群测群防、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以便更好的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矿山方面的问题频出,地质灾害为采矿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只要切实的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矿山开采、建设平稳发展,从而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措施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应急防范。 1、加强防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年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六月份,全体教师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校会、班队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2、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目标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致到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在汛前、汛中,各教师要按学校防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或河磅坍塌等安全隐患的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并做好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特别要组织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师生员工安全转移。 4、在汛前、汛中,各地质灾害易发区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高磅、河磅情况,报学校备案后组织实施。 5、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6、逢恶劣天气坚持 24 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7、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逢恶劣天气必须执行教师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二、应急响应 1、全体教师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学校汛情报告制度。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2、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 业题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2、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3、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4、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5、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6、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7、矿井地质观测,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8、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9、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10、煤矿防治水井上下水文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11、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 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 14、对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及(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5、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准确表明井田范围内及周边采空区的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标高、(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16、年报、月报、临时预报应包含(突水危险性评价)和(水害处理意见)等内容,预报内容齐全,下达及时。 17、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2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2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4 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7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8 第一节气象、水文 8 第二节地形地貌 10 第三节地层岩性 11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3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14 第六节水文地质条件 15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6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7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6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 26 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26 第三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9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30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 30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31 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31 第四节防治措施 31 结论与建议 33 一、结论 33 二、建议 34 附图: 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成果图 1:10000 前言 受甘肃林海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 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 监测院); (5)甘肃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 要求》; (7)《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8)《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工程概况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 元,夏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阿一山水电站位于甘肃夏河县的大夏河干流桑科~土门关的达麦乡段,是大夏河梯级开发的第六座小水电工程,本水电站采用引水式方案开发,枢纽建筑物挡水高度为5.51m,正常蓄水位2778.45m,最大净水头48.7m,最小净水头44.0m,保证出力0.84 MW,电站设计引水流量13.06m3/s,设计保证率为P=85%,多年平均发电量2206万KW﹒h,装机年利用4411h。 本工程初设拟定两个方案,设计采用上坝线方案,即处于达麦乡下游1.37km河段为上坝线方案。工程主要建筑物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厂区三部分组成。引水枢纽采用闸坝结合的布置方式,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溢流坝长10.8m,泄洪冲砂闸长17.2m,右岸泄冲闸上游布置引水建筑物进水口。 引水建筑物主要由进水口、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组成。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规范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设立、监管、验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与《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得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等项目得立项、实施、验收与监督管理。 (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就是指对自然因素引发得山体滑坡、崩塌与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工程治理等项目。 (二)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主要就是指公益性得区域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等调查与项目研究。 第三条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邀标)、工程监管制、合同管理制、公告公示制、财务决算评审(审计)制。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管理按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与彭泽县建筑部门公布最新得《工程造价信息》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章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条件: (一)由于自然因素引发危害公共安全得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人(含)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得地质灾害,需要应急治理得; (二)由于自然因素引发得地质灾害(主要指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威胁人员超过10人(常住人口),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需要而且能够进行工程治理得; (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勘查; (四)其她特定条件符合政府投入得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依照有关规定,应由铁路、公路、航道、水利、市政等相关主管部门与厂矿企业负责治理得地质灾害,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得地质灾害,不属于项目申报范围。 第六条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立项条件: (一)经济社会发展或规划急需得基础性、公益性得区域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 (二)为提高我县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与能力得基础研究项目,引进、开发新技术新方法项目。 第三章项目申报实施管理 第七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向县人民政府申报(以政府名义行文),申报单位即为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应编制项目施工设计与工程概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