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肖邦玛祖卡舞曲全集(51首钢琴曲)精编版

肖邦玛祖卡舞曲全集(51首钢琴曲)精编版

肖邦玛祖卡舞曲全集(51首钢琴曲)精编版
肖邦玛祖卡舞曲全集(51首钢琴曲)精编版

肖邦玛祖卡舞曲全集

肖邦《玛祖卡舞曲》解读提纲

肖邦《玛祖卡舞曲》解读 引言 弗雷德利克·弗兰索瓦·肖邦(1810一1849)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他以自身独特的创意和灵感,致力于对波兰民间音乐的发掘与再创造,为波兰音乐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经他发展的玛祖卡、波罗涅兹等民间舞曲,己成为钢琴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伟大艺术。肖邦的玛祖卡创作,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原始舞曲加以提炼,用独特的创意发展成为新颖的音乐形式,同时又很好地保留了玛祖卡原有的乡土风格。正如有评论家所说:“在肖邦所有的作品中,玛祖卡舞曲最能表明他是一位波兰人。”肖邦在玛祖卡音乐体裁创作方面的成功,不仅为世界钢琴音乐提供了珍贵文献,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与整理和对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情感值得以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为职志的每个人学习。本文将从肖邦玛祖卡舞曲的创作背景、玛祖卡舞曲的音乐风格特征以及玛祖卡创作中的民族情结,来展开对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浅析。 结语 弗雷德利克·弗兰索瓦·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多种多样的音乐体裁,其中最能代表肖邦音乐中民族性的就是玛祖卡舞曲。他以自身独特的创意和灵感,致力于对波兰民间音乐的发掘与再创造,为波兰音乐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经他发展的玛祖卡、波罗涅兹等民间舞曲,己成为钢琴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伟大艺术。对于学习十九世纪西方音乐史的学生而言,要想彻底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历史发展,就一定要了解肖邦的音乐之路,尤其是在他的玛祖卡舞曲这类题材的音乐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和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为为西方19世纪后半叶欧洲民族乐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刘一楠:《凝聚着波兰灵魂的音诗—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浅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 第26卷第9期

玛祖卡舞曲文化

玛祖卡舞曲文化 玛祖卡舞起源于波兰波罗的海沿岸马祖尔人聚居的马索维亚地区,1 8 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构成玛祖卡舞曲的三种波兰民间舞蹈——马祖尔舞、库亚维亚克舞、奥别列克舞均有舞蹈风格快速、动作丰富的特点,曲调流畅活泼欢快,其音乐是四三拍,重音变化多,以落在第二或第三拍上最为常见。玛祖卡属于男女对舞或双人集体舞,舞步热情奔放,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子围绕男子轻快跑步等多种。传统的玛祖卡舞曲风格柔美、轻巧,具有女性化倾向。经过多次的变迁,舞曲往时的原始样式与今天的样式在形态内容上都已有着不同。 肖邦借用了波兰固有的乡土舞曲形式,以他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鲜的形态及内容,使玛祖卡舞曲成为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伟大艺术。肖邦虽然使玛祖卡舞曲更为理想化,但是并未抛弃它原有的泥土芳香,从他的玛祖卡舞曲中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波兰这个美丽国家的形象。他创作的玛祖卡也因此被美誉为“音乐的珍珠”。 深深植根于本土的民族性 玛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肖邦常有机会到农村去游玩,在那里他总是被质朴优美的民间音乐所吸引,这些感受是他创作玛祖卡的基础。快速、力度较强、重音位置多变而不规律的马祖尔Mazur),平稳舒缓、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Kuja w ia k),以及飞快轻盈、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末拍上的奥别列克(Oberek),这三种舞曲的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综合构成了肖邦的玛祖卡舞曲。 李斯特曾说:“应该更多地了解肖邦的同胞,以便能够更深入他的玛祖卡舞曲所饱含的感情。”胡戈?莱西腾特里特也说,“为了恰到好处地演奏玛祖卡舞曲,首先应当了解波兰民间音乐”。 在华沙为中心的马祖尔地区流行的马祖尔舞,为性格活泼跳动的三步舞,重音不固定,除了出现在第一拍上,也常出现在第二或第三拍上,节奏特殊;产生于库亚维地区(今贝得哥熙省周围地区)的库亚维亚克舞,是马祖尔舞的一个变种,但速度比马祖尔舞稍慢,具有抒情和歌唱的旋律;而产生于小波兰地区(维斯瓦河上游地区),后流行全国的奥别列克舞,则是三种舞曲中节奏最快的三拍子舞曲,速度极快,热情奔放。 在肖邦创作的58 首玛祖卡舞曲中,已把玛祖卡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每首里面都有一种诗意盎然的笔触,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一种新颖的东西。这些舞曲中充满浓厚的波兰乡土气息,情感的变化异常迅速而且丰富多样,时而忧郁、阴沉,时而光明和欢快,时而悲

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舞曲 简介 玛祖卡,原文Mazurka,又称Mazurek,波兰乡土舞曲,发源于三种三拍子的波兰乡村舞曲:重音位置多变、力度较强、速度较快的玛祖卡;缓慢平稳,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第二小节末拍上的轻盈飞快的奥别列克。 玛祖维塔(Mazovta),乃克拉科维克(Krakoviak)舞的一种,被称为“乖僻的克拉科维克。”肖邦的玛祖卡赋予更精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赋予诗意。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速度比圆舞曲慢,通常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每个乐句常常收在第二拍上。第一拍往往包含一长一短的两个音符。 肖邦的《玛祖卡》 肖邦在生前一共出版了41首玛祖卡舞曲,加上在死后作为遗作整理出版的10首,总计51首。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肖邦的玛祖卡赋予更精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赋予诗意。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 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肖邦《升f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44》音乐演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3588942.html, 肖邦《升f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44》音乐演奏分析 作者:张梓昆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 【摘要】波罗乃兹源于波兰,它不像玛祖卡那样具有民间风俗的特性,但是它拥有庄重 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由于大多数都是3/4拍子的节奏,所以又常常被叫做波兰舞曲。当年写波罗乃兹最多的作曲家当属波兰音乐家肖邦,我们熟知的有《军队波罗乃兹》和《英雄波罗乃兹》,但是这首《升f小调波罗乃兹》也别具风味。 【关键词】肖邦;波罗乃兹;波兰舞曲;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93-01 一、肖邦及其作品简介 弗雷德里克·佛朗索瓦·肖邦,是享誉世界的波兰音乐家,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以创作钢琴音乐作品为主,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练习曲》、《圆舞曲》、《夜曲》、《叙事曲》、《前奏曲》、《波罗乃兹舞曲》等均是他的代表作。 肖邦音乐作品风格丰富,比如他的夜曲作品,非常的细腻柔和,优美婉转,而他的叙事曲则处处充满了情节性的辗转起伏,圆舞曲和波罗乃兹则充满了华丽优雅庄重的旋律。 二、《波罗乃兹舞曲》的起源 最早的波罗乃兹是按照所写的固定的词句来作曲的,一般描写古代波兰英雄的体魄和豪迈情怀,歌颂伟大的骑士精神。波罗乃兹以其华丽的风格成为一种美丽、自信的音乐风格,李斯特曾称波罗乃兹舞曲实际上是“一种漂亮,光荣,显示声势的展览会”。波罗乃兹舞曲是一种比较威武、庄严,具有贵族华丽气息的三拍子的舞曲,以强拍开始,乐句大多结束在第三拍,速度是每分钟96拍,通常为三部曲式。 三、《升f小调波罗乃兹Op.44》作品分析 肖邦《升f小调波罗乃兹Op.44》创作于1840--1841年间,呈献给德·波渥公爵夫人。这首作品并没有具体的标题,作品属于戏剧性发生强烈碰撞的风格。戏剧性的突发力量以及音乐的紧张发展,在这部作品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在乐曲的中段插入了玛祖卡舞曲,这是肖邦唯一一首将波罗乃兹和玛祖卡两种不同体裁的舞曲结合在一起创作的乐曲。这首乐曲具有深刻的戏剧性,李斯特曾评价说:“动力基本狂乱、不详、好像是预兆飓风即将来临,好像是听到绝望的哀呼,狂叫,好像是从远处战场上传来的隆隆的炮声……”;第二段里,调性开始

舞曲

玛祖卡(波兰语:Mazurek),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地区的民间舞曲。3拍子,常用的节奏。热情、活泼而有骑士风度。用此体裁写成的作品称“马祖列克”。肖邦曾将此体裁加以发展,作有大量马祖卡舞曲,其中《C大调马祖卡》(Op.56 No.2)常被称为“马祖卡中的马祖卡”。现马祖卡已成为马祖尔和马祖列克的通称。 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玛祖卡,英文Mazurka的译音,它是波兰的一种民间舞蹈,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 在波兰舞蹈中,以中部的玛佐夫舍地区的民间舞蹈“玛祖尔”(mazhu’er)最具有代表性,现今在各大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玛祖卡”舞,就是源于波兰的玛祖尔,已经演变为节奏鲜明、舞步豪迈萧洒、气质高贵典雅的舞台表演形式,与至今流传的民间“玛祖尔”有了很大的区别。 “玛祖卡”是波兰民间舞曲的名称,18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玛祖卡”的音乐节奏为中速的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上较为常见,情绪活泼热烈。舞蹈表现为男女双人集体舞。男舞者是一个重要角色,他选择舞步的花样、动作,不断变换着舞步速度;他高傲、带着军人的风度;女舞者则以优美的身姿,被男舞伴领着,舞步轻盈地在舞池中飞跑。舞蹈动作有滑步、脚跟碰击、男子单腿跪、成对旋转、女孩绕男子轻快跑步等。 在芭蕾舞剧《天鹅湖》母后为王子选新娘的第三幕里,就有波兰的来宾为王子献上的一段精彩“玛祖卡”舞。八对男女舞者,合着三拍子的轻快玛祖卡舞曲,在领舞的带领下,做着各种花样、变化着各种舞步; 男演员身着民族军服,以稳健的阅兵步伐,展示着男性高傲、帅气的风度,女演员则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踏着飘逸的轻跑步,展示着女性柔美的身姿;整个舞蹈充斥着异国情调的华彩气息,令人眩目。此外,在歌剧《伊万·苏三宁》、芭蕾舞剧《雷蒙达》中,都有精彩的表现。 “玛祖卡”、“克拉克维亚克”、“奥别列克舞”自18世纪起在欧洲各国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并被芭蕾舞编导们以此为素材运用于芭蕾舞剧之中。 舞蹈:玛祖卡起源于波兰中部玛佐夫舍地区,其名也很可能来源于该地名。18世纪后,玛祖卡舞风靡全欧洲,成为各国宫廷和上层社会舞会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均有关于玛祖卡舞的情节。 玛祖卡是一种男女集体舞,由男舞者占据主导地位,决定舞步种类、轻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则以轻快的舞步围绕男舞者。玛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脚跟碰击、双人旋转和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为主,舞步比较复杂。 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剧天鹅湖和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玛祖卡,因此玛祖卡舞步时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学的舞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