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根据组织的安排,xx年2月16至18日,我在自治区党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生态养殖等重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xx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述。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含三方面要点。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基本点;二是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供给质量;三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的“三个激活”。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供给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是农产品稳定供给、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压力加大。这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转变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二)深入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十三五”示范区工作由创建和认定为主转入了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阶段,工作重点也相应转入到加快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上来。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为工作抓手,加快构建各类资源要素协调有序配置的生产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协作、共融共生的新型经营体系、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深入学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 __、 __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重点、三产为亮点相互促进发展。一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和

乡村旅游,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四是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资源要素向农业渗透融合。(四)切实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抓好“调结构、创规模、降成本、建体系、优环境”五大重点任务。

1.重点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一产基础支撑力。遵循市场导向,以农林畜牧结合和种养一体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是抓好农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 __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农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2.重点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优化经营体系。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加快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复垦等工作,支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引导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3.重点推进节本增效,优化生产体系。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微灌、膜上灌水等工程,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生态养殖技术,利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畜牧生产,通过生态养殖,不断地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保障动物肉制品的营养和安全。

4.重点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加速产业链融合延伸。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农产品初级加工竞争力,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

5.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秸秆饲料、果园覆盖、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禁止秸秆焚烧;综合整治畜禽养殖场所,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利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畜牧生产,通过生态养殖,不断地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保障动物肉制品的营养和安全,减少水土污染源。

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推进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xx年我县坚持调优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示范区建设及品牌打造,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的同时,做优做强特色农业,继续以林下养鸡、火龙果、葡萄、桑蚕四大产业为主导,统筹发展“双高”糖料蔗、红肉蜜柚、柑桔、荷莲、莲雾,油茶等特色产业,强力推进火龙果品种改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积极发展林业、畜牧业,增加林业、畜牧业的比重,实现农业、林业、畜牧业齐头并进。

(二)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建立新型经营体系。通过授信抵押、财政奖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或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等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农民增收。xx年全县计划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发展自治区级合作社2个、市级合作社12个、县级合作社24个,发展家庭农场22家以上。

(三)扎实推进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农村改革先行区。积极实施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鼓励支持示范区主体实现农工贸、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推广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加快22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详细规划编制。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结合我县成功创建经验,逐步在各乡镇全面推进,实现示范区创建工作全覆盖。

(四)创新农产品营销体系,促进产工销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一个中心,三个体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赶街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赶街农村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综合模式,解决农产品种植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支持企业纵深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加快推动惠民蚕业公司、果汁果脯项目、江苏鑫缘集团茧丝绸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落地投产。

(五)着力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围绕平果火龙果、蚕茧、葡萄、大青枣、柑桔、红心蜜柚、莲雾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争取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名牌农产品,为品牌化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一是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中小河流域治理、养殖小区改造等工程,推进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通过引进诺贝丰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先进适用农业生产设施,搞好农业产业基地农机具配套服务,不断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装备水平。

(七)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综合效益。围绕我县重点发展的“特色水果、桑蚕、特色养殖、林业、旅游扶贫”等五大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积极动员贫困户参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与产业扶贫有效衔接;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打造富美乡村;重点推进“马四坡”整体连片开发,加快推进与东方园林公司合作,着力打造一个25000亩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公园,带动旅游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八)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重点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农村集体经营性资源权属,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机勃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土地

确权颁证和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推进土地使用权和水资源使用权确权进场交易;推动“河长制”体制建设,切实保护水资源;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激励机制。自xx年自治区启动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势头迅猛,效果显著。xx年自治区出台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议市级参照自治区级出台相关奖补激励制度。

(二)加强“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国家、自治区糖业发展规划意见,到2020年,广西将成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议我市抓住当前机遇,加快传统甘蔗产业调整力度,大力引导和支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

(三)大力发展“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种养结合平衡被打破,畜禽粪便污染难处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市场已成功探索出涵盖“微生物+固液分流”“微生物+高架网床”“微生物+饲草料”等多个层次的生态养殖模式,从而实现抗生素用量大幅降低、用料用水用工大幅减少、粪便变肥料实现零排污,畜禽产量质量双双提升。建议我市鼓励支持发展“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

内容仅供参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知识讲解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急需取得共识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综合目前社会上对供给侧改革的讨论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几种论断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万能论。认为所有问题只要套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外壳就能解决,这是有片面的。二是无效论。说所谓的供给侧,需求侧,是理论上概念的文字游戏,不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旧体制回归论。认为改革就是去私有化,瓦解私有企业,把大的私有企业公有化,加强计划经济的管理。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的战略调整和一个主线提出来,但不少人对其的认识产生如此模糊。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取得共识,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二、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核心在处置僵尸企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首要任务是去产能,核心是僵尸企业的退出。什么是僵尸企业?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定义,所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四种:牛津辞典记载僵尸企业这个单词来源于西非刚果的方言,意思是被某种巫术复活的尸体。简单说僵尸企业早就应该破产,却因为某种原因仍然存续的企业。工信部副部长X认为,僵尸企业就是那些停产的、半停产的、连续亏损的、资不抵债的、主要靠政府支持、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来维持经营的企业。法律专家X认为,僵尸企业是指那些丧失偿债能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经具备破产法规定的条件,但实际靠借贷尚在持续运营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认为,那些每股收益连续三年为负数的上市公司可以称为僵尸企业,按照这个标准,A股市场有265家僵尸企业。上市公司这些僵尸企业一方面在资本市场维持融资,265家企业中有130家企业募集资金3281亿,一方面又从政府的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补贴,据估计接近426亿。所以中央提出出清僵尸企业,使之入土为安,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僵尸企业占用了国家宝贵的资源,增大了金融风险,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结构种植不够合理 多年来,我县的农业结构虽然不断调整优化,但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从全县粮食、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果瓜类、果树种植的统计数据来看,果树和粮食面积仍偏大。 (二)区域布局分散 我县农业产业布局及农产品产出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农业的区域结构不平衡性增加了**农业总体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调整的难度,也使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无法实现整体均衡一致,只能依据各乡镇农业结构特点进行分散性多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投入的规模化效应发挥。 (三)农业成本控制乏力 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农药化肥以及农用薄膜等农业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高投入、高消耗特征依然突出。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难以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五)科技支撑功能不强 **青壮年农民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农民文化普遍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低,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较快,但规模化经营效应不显著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73家、家庭农场186家。从2016年1月1日到9月30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29家、家庭农场34家。但由于资金和经营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划片经营管理,规模化效应程度低。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结合**农业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基础和地域种养习惯,要合理优化布局结构、深化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广粮经结合、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发展休闲农业 以**现有六美、向阳桃李等特色农业园区为支撑,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创意农业,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 (三)发展高效精品农业 随着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和区域特色,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精品农业,推动形成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四)发展品牌农业 引导企业进行品牌认知、品牌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龙头企业的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形成以蔬菜、“三特”水果和食用菌为主的外销优质品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并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提出了科学的预见。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也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避免陷入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陷阱之中。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所谓供给侧,总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这一方面。而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另

一方面又必须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生产力这个层面上,而是必须深入认识生产关系这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更多地从完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已经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所产生的巨大能动甚至决定性作用。仅仅从生产力角度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因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注重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只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迷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基础。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央作出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从2015年11月至今,全国各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开展了一年多时间,目前已逐步进入深化阶段,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先进省市的有益经验,并加强改革思路和工作举措的创新,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全国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紧密结合实际,聚焦五大任务,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精准发力,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在2016年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5个行动计划以及国企出清重组“僵尸企业”7个文件,提出到2018年全省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出清、3年去商品房库存2630万平方米等有力措施。 浙江省:围绕市场出清、房地产去库存、企业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补齐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等七个方面,部署33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工作,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山东省: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在抓好国家公布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基础上,主动增加炼油、轮胎、化工、煤炭四个行业,“5+4”自我加压。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近两年山东省棚改总量居全国第一。 四川省:以“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为抓手,明确78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支持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福建省:积极制定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坚持一地一策、一城一策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去库存。稳妥有序去杠杆,健全政司银企联席互动机制。多措并举降成本,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抓住关键补短板,研究制定一批补短板投资工程包实施方案。 江苏省:强化去产能重点行业攻坚,在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舶行业,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或突破限额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坚持“铁腕”去产能,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出台煤炭供给侧改革实施细则,包括全省煤炭行业优化存量产能退出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炭资源配置、设立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等。 湖南省:出台“湘十条”,明确农民进城购房给补助、企业租房有奖励、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促进楼市去库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42655.html,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 作者:孔祥智 来源:《前线》2016年第10期 [摘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努力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应始终把粮食产业放在第一位、坚持农民为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供给侧农业改革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这是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思路的深化。与1998年中央提出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同,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农业领域新的革命。具体说来,需要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谁来改,二是改什么,三是怎样改。 谁来改 谁来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问题。我国是拥有近2亿农户的农业大国,户均土地不足1公顷,且被分成4块左右,农户经营呈现出高度的兼业化状态。这样兼业化的小农是很难承担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的。从供给角度看,超小规模农户的显著特点就是同一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农产品供给的“蛛网”特征十分明显,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谷贱伤农的现象周期性出现,不仅农民收入很难持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一直十分脆弱,既经受不了较大的自然风险,又经受不了较大的市场风险。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蔬菜、水果等不耐储存农产品的卖难现象,本质上就是经营主体不适应市场规律的结果。尽管全国已经注册了15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平均每个合作社的成员数只有不足 70人,绝大多数只能做一些提供信息和技术推广工作,对本地市场都产生不了影响,更谈不 上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单个合作社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规模农户面临问题的集合。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占比达33.3%,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但单个农场的规模依然偏小。事实上,前述农产品卖难现象,就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出现的。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的再造,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大问题亟须解决。第一,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几乎每一项制度都是在土地制度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农村改革也是从土地制度开始的。当前,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做好农户承包地的“确权、颁证、登记”工作,让农民精确地知道自己究竟承包了多少土地,这是实现《物权法》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根据组织的安排,xx年2月16至18日,我在自治区党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生态养殖等重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xx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述。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含三方面要点。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基本点;二是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供给质量;三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的“三个激活”。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供给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是农产品稳定供给、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压力加大。这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转变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二)深入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十三五”示范区工作由创建和认定为主转入了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阶段,工作重点也相应转入到加快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上来。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为工作抓手,加快构建各类资源要素协调有序配置的生产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协作、共融共生的新型经营体系、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深入学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 __、 __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重点、三产为亮点相互促进发展。一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唯有推进结构性改革,才能再次“化危为机”。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要求,我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促融合、可持续”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立足调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立足金昌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按照“突出发展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培育发展花卉、香草、苗木等新兴农业”的思路,及时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种植业方面,坚决压缩玉米、啤酒大麦等市场萎缩、价格低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围绕创建“永昌高原蔬菜”品牌,大力实施“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逐步扩大销路好、效益高、质量优、潜力大的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香草花卉种植面积,高原夏

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增加万亩;玉米制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香草花卉种植面积万亩,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6%。在草食畜牧业方面,深入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永昌养羊强县和金川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牧草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203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4个,畜禽总饲养量达到万头(只),羊饲养量达到万只,牛万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20万亩,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苜蓿生产基地。 (二)立足降成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水权转化机制进一步规范,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金川区宁远镇探索出“3331”产业分工(30%的农户经营设施种植业、30%的农户经营设施养殖业、30%的农户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10%的农户种植高标准节水农田)模式,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农业高效发展;双湾镇实行“以井定田、互换并地”与土地确权融合推进,有效破解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永昌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充满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命题的提出与经济发展背景环境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 1.经济增长接挡期标志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减弱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落,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以后增速回落到7%左右。经济增速换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国民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所导致,即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数不断变大,在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方式及产出水平下,即便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张,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其二,由于中国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逐渐接近“顶峰”,经济持续増长动力减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中供需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底部环节的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经济依托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速成长。经过近数十年的持续制造业梯度供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被“固化”。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印度、非洲和其他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逐步承接低端的全球分工,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升级,均使得中国低端产品产能继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接近了“顶峰”,进入“瓶颈”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减弱。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的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供给方式、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下,经济增长难以维系,其内生动力减弱所致。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技术进步也较明显,但这些变化还只是数量级的,而非真正的质变,供给质量和水平并未实质改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相对有限。 2.结构调整阵痛期标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 意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就有到外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但近几年,这种做法逐渐变为习惯,中国游客在全球大手笔“扫货”让全世界为之惊讶,而这种做法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内的商品质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这时,我国迫切地需要对这种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从根本进行改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这个良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无可置疑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应用也有着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同样也是有着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的第二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非常突出,而技术产品的制造力量却很薄弱,这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老百姓不得不到海外购买同类产品。这时,推进供给侧改革就突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能够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市场从海外带回国内。以美的集团为代表,制造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市场数据中也得到了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美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智能电饭煲出货金额比重从27%提高到了45%,而上半年,中国家电业也出现了新变化,总体产量出现下降的同时,家电业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5%,利润不降反升,这些巨大成果,直接地体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减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副作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的通知》(X农函〔X〕242号)文件精神,根据《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年)》和《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年)》,为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综改为统领,因地制宜,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突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深化农业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协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与新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三

产融合,适应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培育农业中长期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着力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加快促进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与新渠道,构建规模化、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休闲化、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 到X年,全市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大宗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安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粮食产业“两区两片”、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和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草食动物“一区两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和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到X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培育国家特色小(城)镇2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示范点4个以上,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个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X年,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三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产值、农林牧渔服务

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就业

供给侧改革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1.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大学生平时需要多积累,积极进行自我投资,这样才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创造额外的价值,才真正做到了供给侧的改革。 2.供给侧改革之后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是要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还是先考研,因人而异。但不管是哪一项,必要的提前规划不可少。 3.供给侧改革委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学校的创业课程、创业指导、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等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在: 一是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不足。专业设置与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并不完全匹配,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不能及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职业对专业人才的市场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 二是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过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不能适应新兴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和新兴职业的人才需求,人才供给差异化特征不明显,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中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三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部分高校盲目追求专业数量的“大而全”而不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大学生就业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破解: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校转型发展,一是要明确发展类型之别、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二是引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型人才供给能力。 3.创新职业发展通识课程供给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问题: 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产品产业的优化升级。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直接杀掉旧产业,而旧产业又是就业的重要解决方案,所以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的大幅失业。而政府最害怕的,莫过于失业。直接关闭某些工厂,则势必造成失业者的反抗。这也是政府投鼠忌器的一个东西。 对于广大找工作的90后年轻人而言,这些消息都不算是什么好消息。对于政府而言同样。供给侧改革实质上是对根本的改革,难度大,而且危险性高,一不小心就会乱。一般来说,政府选择凯恩斯主义调整需求的原因,正是因为害怕“动蛋糕”。那么,供给侧改革之中,我们可能会将承受通货紧缩,失业,投资赔本之痛。

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访谈) ——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本报记者龚雯许志峰王珂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02 版)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释。 一问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

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六大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六大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民日报》( 2016年02月27日 03 版)赵海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1号文件,文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聚焦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对“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做了系统部署。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该文件的一大亮点和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当前农业发展难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研读和学习文件,以下笔者从六个方面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举措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是在农业生产上,强调“大食物观”的理念,即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些提法与过去着重强调粮食生产和产量增加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不再以粮食增产作为核心目标。具体来看,就是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规模,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变目前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是在农产品进口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统筹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农业对外贸易与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这一提法首次将国内产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纳入到了农产品进口政策调整的考察范畴,表明中央已高度重视当前农产品大量进口给国内农业

带来的损害及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冲击。在应对办法上,提出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健全贸易救济和产业损害补偿机制、打击农产品走私等措施,加强对国内农业的保护。 三是在农产品价格上,提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调控制度和收储制度,做到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这与过去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收储价格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更多反映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精神。具体来看,就是要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化新疆棉花和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把补贴直接发给生产者,从而避免政府行为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四是在农业业态上,把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纳入到“大农业”的范畴,提出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已经由生产领域拓展到产加销各个领域,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这是对农业概念和内涵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在具体政策上,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五是在供给主体上,提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央1 号文件浓墨重彩,专列一部分进行阐述,提出要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显示了当前农业正经历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到专业化规模经营的历史性转变,并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金项目、养老保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 六是在产业支撑上,从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投融资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制度安排。文件规划了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的建设目标,明确了现代科技和现代种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强调了农业投入、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