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的通知》(X农函〔X〕242号)文件精神,根据《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年)》和《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年)》,为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综改为统领,因地制宜,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突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深化农业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协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与新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三

产融合,适应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培育农业中长期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着力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加快促进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与新渠道,构建规模化、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休闲化、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

到X年,全市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大宗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安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粮食产业“两区两片”、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和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草食动物“一区两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和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到X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培育国家特色小(城)镇2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示范点4个以上,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个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X年,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三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产值、农林牧渔服务

业产值)的比例调整为55:25:7(该比例不含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其中茶叶、花卉苗木等名优特色高值产业种植面积将分别达到25万亩茶叶、15万亩花卉;特色草食动物出栏量分别山羊达15

万只、肉鹅达800万只、肉牛达5万头;名优特鱼养殖面积达到5.8万亩,实现农用地产出(不含林业)达6500元/亩以上。

——农产品品牌效益大幅提升。到X年,增加名牌产品20个,绿色食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原产地证明商标5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1.以提高环境资源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按照《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划分为南部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区、中部现代高效精品农业区、北部优质特色规模农业区三大区域,突出X农业城郊型和生态型两大特色,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排序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提升园艺、扩大冬种”的思路,实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安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3个3”(继续推进“三品工程”,围绕X鸡、柑桔、茶叶这“三大主导产业”,争取8至10年内让农民收入达到年均3万)、“3+X”(X鸡、柑橘、茶叶三

大支柱产业+X种特色产业)的战略举措,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北部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现有的区域性特色农业,坚持“一乡一品”或“多乡一品”的发展思路和“特色就是优势和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葡萄、蓝莓等采摘型新型小水果。采取新技术、新措施,加快柑橘产业复兴发展,并进一步挖掘与开发反季节地方特色农产品,优化特色农业产业结构。打造X优质稻谷现代化生产示范区、X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和北部高端有机米优势片、中部高档精品米优势片(粮食产业“两区两片”),X为核心的“菜篮子”标准化生产连片示范区、X为核心的绿色蔬菜生产连片示范区和X为主的名优蔬菜加工示范基地、X 为主的名优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X为主的名优稀特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X为主的名优红茶发展核心区、X为主的优质高山茶发展核心区和“X-X-X-X-X”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带(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X台湾现代科技城市农业孵化基地、X南部花卉苗木生产集群基地、X中部花卉苗木交易物流集群基地(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在X、X、X、X打造高值精品水果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火龙果、葡萄、柠檬、沙糖桔、柑橘、沙田柚等特色品种;在X、X、X、X打造名优特色水果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水晶梨、沙糖桔、沙田柚、鹰嘴桃、X春桔、大果山楂等名优品种,形成水果产业“两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格局。此外,打造主要生产西洋菜、X、春笋、麻笋、芦笋、冬笋、食用菌、大叶茶等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态种植示范区(以

X、X为主),主要生产金银花、百合、溪黄草、铁皮石斛、山苍子等的特色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带(X-X-X-X-X)和蚕桑标准化种养带(X-X 北部-X-X)。[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3.以“减猪增鸡、发展牛羊、特色渔业”为方向调整畜牧水产结构。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推动生猪养殖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养殖场向适宜养殖区转移,逐步调整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发展规模养殖。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行动,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大力扶持发展X鸡、X 鹅等家禽行业发展。其中X鸡要达到1亿只以上,X鹅要达到800万只以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施中央和省级草地畜牧业专项,扶持建设牧草种子繁育场,提高牛羊良种覆盖率,创建一批生产基础好、示范带动强的牛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在X重点建设现代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区、X重点建设节能减排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X重点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示范区(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X、X为核心的肉鹅主产区和“X-X-X-X-X-X-X”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X-X-X”奶牛优势产业带(草食动物“一区两带”),建设以X、X、X为主特色畜禽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区,主要发展草香猪、瑶土猪、X鸡、梅花猪、三黄土鸡、麻鸭等。大力发展水产渔业健康养殖,打造X、X名优特色鱼类养殖区,X、X稻田鱼等壮瑤风情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区,“X-X-X-X”桂花鱼、瘦身鱼等高值鱼标准化养殖产业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4.切实加强耕地整合和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推进土地确权的同时,全面开展土地整合整治工作,根据《X市农村耕地整合治理五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将群众自发探索和党委政府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当规划师、设计师、整合师,按照“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可耕”的标准目标,提高排灌效率,改善机械化耕作条件,促进适度规模的连片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坚决守住耕地质量和数量红线。[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5.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和大力推广各种绿肥回田技术、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配方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建设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基地和一批农药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共建示范基地,组装集成农作物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和黄色、蓝色诱杀虫板技术、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X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6.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贯彻实施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和修复示范,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全市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清理整治,开展秸秆禁烧巡查督导,开展网箱养殖污染治理,各县(市、区)要密切配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展开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到X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完成上级下达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等土壤污染防治指标。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全力推动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综合利用和大力推广各种绿肥回田技术,开展农业包装物、农膜等难以降解污染物回收集中处置试点,减轻农田工业品垃圾污染,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深入实施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继续实施牲畜废弃物治理工程。启动实施区域循环生态农业项目,组织创建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7.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旧村庄和空心村改造,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用好“三旧”改造政策,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支持农业发展用地,适当给予建设用地指标配套农业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推进高标农田、农村道路、饮水、能源、物流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以完善经营体系为目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8.推进经营主体增量提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着力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到“十三五”末,力争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社100家。今年内力争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 1 家、省级示范社 10 家、市级示范社 20 家。切实做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惠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合作社对农户的带动作用,鼓励产业化组织和农户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保障参与或合作农户的生产效益,凸显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的效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本土化,扶持本地能人创办具有带动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合作与联合,实现抱团壮大。[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9.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

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活动,支持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产业基础、运行机制规范、管理民主的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健全完善全市家庭农场认定、登记制度,鼓励各地创建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促进家庭农场规范有序发展。落实国家构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工作部署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让新型经营主体多得实惠、加快发展。[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10.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造就引进一批涉农学科带头人、农业科技型企业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和农业技术专家。创造条件,培养本土农业领军人才和科技人才,发挥他们对成年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咨询和指导作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依托“农业专家团”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村级农业专家联络站等基层农技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省“扬帆计划”、市“起航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人才项目,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业技术人才;挖掘一批有技术基础的基层村干部、技术助理、农技人员,联合我市高等院校采用送教下乡等方式,开展大专学历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市农业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学会、高职院校、各县(市、区)政府]

(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1.加快健全农业科技“三大体系”。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加强与省农科院的沟通合作,办好X省农科院X分院,引入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暨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X帮扶机制内,构建众创发展平台,引导农业全要素协同创新发展,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为主要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在农业安全高效生产、生态农业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装备等方面实施一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围绕解决农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组织开展全链条、一体化研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大宗主导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建设一批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孵化器。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上,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支持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探索公益性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经营性服务的新机制、新措施。推进“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行动,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市农业局、X对口帮扶X指挥部、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12.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大力培育和引进适应我市特色的良种良法。加强对我市现有特色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推动我市基础性种业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育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省市共建X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及国家柑橘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将科

技园建成以种业培育、推广为主体,集科研、引进、推广、展示、科普教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以X打造“X国际种业中心”为契机,积极开展X与X国际种业中心的交流合作,与X农牧业公司一起和X农业大学合作共建X研究院,并在我市X区创建农业产业孵化器,大力研发引进优新品种和解决我市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农业局、X对口帮扶X指挥部、各县(市、区)政府]

13.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打造1-2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探索农业物联网监控体系建设,研究农业装备智能化应用推广。坚持财政资X社会资本“双发力”,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带动互联网技术资本进入智慧农业领域,强化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功能,加强与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深度合作,找到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在县镇乡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打造适合我市农业现状的“大数据”综合平台,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光纤进村、宽带网络村村通工程,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率,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站等公共服务区域覆盖免费无线网络。[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14.加快发展装备设施农业。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要求,落实好补贴目录,增强政策实施的精准性。以柑橘、水稻、甘蔗、花生为重点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创建水稻全

程机械化示范区和甘蔗、花生等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力争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8%。着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发展我市特色作物(如茶叶等)农机装备和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解决一些生产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精准扶持做强区域性服务型农机合作社。在设施农业方面,统筹推进设施农业与田头冷库建设项目示范,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和连片水肥一体化设施基地。加快推进高标准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生根。[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为抓手,优化提升产品品质。

15.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继续推进“三品一标”、“菜篮子”基地认证,开展“一村一品”工程。X年争取至少创建省名牌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以县为单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加强品牌农产品标准和营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品牌。继续做好X市供穗农产品基地培育和认定工作,打造X的“菜篮子”生产基地,稳定“菜篮子”产品供应。

大力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出口农产品特点,积极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努力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种养殖效益。对已经取得资质的X县、

X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及已经通过现场考核的X 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强示范区资格维护,加大对示范区相关产品检测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区对当地农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符合标准条件的品牌农产品申报出口资质,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海外知名度。

加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在X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创建工作,逐步扩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范围和品种。[市农业局、市质监局、X检验检疫局、各县(市、区)政府]

16.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一岗双责和考核问责的要求,推动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加快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努力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严把市场准入,加强溯源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推动溯源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三品一标”获证企业率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推进X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各项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市农业局、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各县(市、区)政府]

17.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试点改革、兽医卫生风险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推动我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中心项目的建设。加强畜禽屠宰企业管理,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预警防控和安全生产。[市农业局、X检验检疫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以促进农业增效为目的,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18.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待省编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后编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扶持茶叶、特色水果、蔬菜、菌类、南药和畜禽肉类加工企业发展,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加工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体系。[市农业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19.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物流配送等“互联网+现代农业”上积极探索,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促进农民和农产品“上线上网”。[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20.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突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发展观念。贯彻农业部等14部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加快编制《X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X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X农业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加快发展创意农业、农耕体验、采摘观光等生产型休闲农业,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示范镇、示范点及美丽休闲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创建活动。争创X农业公园,推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在X锦潭小镇入选X省首批特色小镇示范点、X市连江口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基础上,推进建设一批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办、市发改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21.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全市扶持创建茶叶、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支持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商贸与休闲旅游等小城镇园区,形成几个集特色产业的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专业镇,提升农业竞争力。[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七)以“三园四区一平台”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载体建设。

22.建设“三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并选择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作为试点,开展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创建园艺产品、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23.建设“三园一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借鉴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做法,创建一批国家级“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使其在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加速器”的作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突出政策创新,聚集现代生产要素,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科技园”突出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试验示范、科技服务等功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农业科技推广样板、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突出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业创新,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X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提升科技装备、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水平,力争率先进入农业现代化阶段。[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24.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继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的力度,公共财政更大地向“三农”倾斜,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调整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和园区建设等。[市财政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八)以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拓宽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产权制度和金融服务创新。

25.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遵循保持稳定、尊重民意、依法依规等原则,加强分类指导,基础较好、矛盾较少的地区,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确权进度,依照中央和省的政策要求,按时按质完成确权任务。加强政策问题研究和培训指导,推进省市县三级确权信息平台建设。先行完成确权工作的地区要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做好查漏补缺、自查核查等验收工作。[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各县(市、区)政府]

26.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和省相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实施意见,加快推动落实“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探索开展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以产业平台为抓手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子。[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27.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公开、交易公开、监管公开,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流向种田能手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机、农技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保障,要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事服务体系尽快建立起来。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各地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一经营等方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新型

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共享收益。推进土地、涉农资X服务平台的整合,实现农村资源有效利用,激活农业发展要素。[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28.增加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供给。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积极探索创新财政资金与金融支农政策结合的有效形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培育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兴农村金融投资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推进合作金融队伍建设,保障金融服务供给。推进全市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省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在我市建立运作,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建立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国家试点区X市和X县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X 市开展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增加特色农产品险种,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鼓励保险机构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理赔效率,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市金融局、人民银行X中心支行、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局、X市保险行业协会、各县(市、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相关规划衔接,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接,按照《X省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X 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和相关规划,落实各项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统筹谋划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二)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优化农业结构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优势产区、特色产业、优质产品的扶持力度。发挥农业担保公司、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的作用,鼓励开展“政银保”合作贷款,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完善财政涉农资金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融合的有效模式。

(三)完善农产品调控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科学制定和动态调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调节措施,建立健全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

(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充分利用农综改“三个重心下移”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示范带动,发挥农民参与的主体作用,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基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改革的关键,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刘世锦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行政性垄断行业、城乡发展、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升级等五个问题;最后在文末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生产率 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相对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

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 2.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何处入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放缓,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些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盘活体育资源,丰富和优化体育供给,更好地服务民生,满足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观赏体育赛事表演、展示健身活动成果、交流体育文化感悟等多元需求,拉动和促进体育消费,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立足我市体育发展实际,整合体育资源,增加和优化体育供给,促进体育需求和消费不断增长,促进供需均衡发展,为大连“两先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优化结构,增量供给。优化我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布局,依据市民从健身阶段向时尚阶段过渡的多样性需求,调整、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特需服务、个性服务等多元体育供给结构,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协调供需,盘活机制。建立均衡的需求与供给体系,促进大众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盘活体育协会

和社会管理机构运行机制,引导市场积极作为,形成有效的多元治理局面。 创新驱动,增强活力。推动体育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驱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构建生态。统筹兼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城乡地域协同发展,促进体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融合发展。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体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构建大连体育快速发展的生态体系。 服务搭台,赛事驱动。构建大连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建立完备的职业和业余赛事体系,充分发挥赛事的驱动、引领作用,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拉动和促进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三)工作目标。 体育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建立均衡发展的供需关系,依据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个体需求调节供给结构,形成需求、供给、消费良性互动局面。 体育供给总量明显提高。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有效分离,体育场馆服务能力普遍提高,存量资源得到盘活。体育资源供给总量增加,向社会提供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体等不同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体育供给活力显著增强。协会机制活力显现,赛事驱动明显,产业资本活跃,高端体育产能逐步释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去库存专项行动方案(最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去库存专项行动方案 根据《X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去库存专项行动方案(X —X年)》,为加快商品房去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努力扩大住房消费,有效释放市场购房需求,切实优化住房供给侧改革,加强结构性引导,提高供应品质,营造房地产市场发展良好环境,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 X年底,市区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保持在12个月以下,两县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保持在18个月以下,商品住房供应结构更加合理,供应品质进一步提高,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二、工作措施 (一)规划先行,分类调控 1.科学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城镇化进程,统筹考虑住房总需求、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商品住房库存以及供求关系缺口等因素,科学编制住房规划和年度计划,努力使各类房屋建设总量、速度及空间布局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两县于X年3月底前要编制并公布当地“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住房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解决。各县区要结合规

划和地方实际,科学统筹安排改善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政府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比例以及相应的土地供应计划,力求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管理中心,各县区政府) 2.加强土地调控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统筹做好规划和市场监管,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出让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科学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节奏,促进土地供应平衡。对商品房库存总量大、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且商品房销售连续3个月同比不升反降的县区,要减少直至暂停商品房建设用地供应。商服、办公等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县区,要适当压缩乃至暂停新增商服用地供应规模。已经供应的商品房待开发土地,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房管等有关部门要合理控制项目开工和建设供应节奏,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库存消化能力相衔接,避免产生新的大面积的库存。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腾空的建设用地,鼓励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于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应纳入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严格控制供应规模和节奏,确保商品房有序投放市场。(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管理中心,各县区政府) 3.促进房地产用地结构调整。市、县国土、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房管等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状况,以完善城市功能为导向,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

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结构种植不够合理 多年来,我县的农业结构虽然不断调整优化,但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从全县粮食、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果瓜类、果树种植的统计数据来看,果树和粮食面积仍偏大。 (二)区域布局分散 我县农业产业布局及农产品产出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农业的区域结构不平衡性增加了**农业总体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调整的难度,也使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无法实现整体均衡一致,只能依据各乡镇农业结构特点进行分散性多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投入的规模化效应发挥。 (三)农业成本控制乏力 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农药化肥以及农用薄膜等农业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高投入、高消耗特征依然突出。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难以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五)科技支撑功能不强 **青壮年农民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农民文化普遍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低,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较快,但规模化经营效应不显著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73家、家庭农场186家。从2016年1月1日到9月30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29家、家庭农场34家。但由于资金和经营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划片经营管理,规模化效应程度低。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结合**农业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基础和地域种养习惯,要合理优化布局结构、深化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广粮经结合、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发展休闲农业 以**现有六美、向阳桃李等特色农业园区为支撑,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创意农业,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 (三)发展高效精品农业 随着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和区域特色,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精品农业,推动形成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四)发展品牌农业 引导企业进行品牌认知、品牌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龙头企业的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形成以蔬菜、“三特”水果和食用菌为主的外销优质品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0245524.html,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 作者:孔祥智 来源:《前线》2016年第10期 [摘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努力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应始终把粮食产业放在第一位、坚持农民为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供给侧农业改革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这是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思路的深化。与1998年中央提出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同,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农业领域新的革命。具体说来,需要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谁来改,二是改什么,三是怎样改。 谁来改 谁来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问题。我国是拥有近2亿农户的农业大国,户均土地不足1公顷,且被分成4块左右,农户经营呈现出高度的兼业化状态。这样兼业化的小农是很难承担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的。从供给角度看,超小规模农户的显著特点就是同一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农产品供给的“蛛网”特征十分明显,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谷贱伤农的现象周期性出现,不仅农民收入很难持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一直十分脆弱,既经受不了较大的自然风险,又经受不了较大的市场风险。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蔬菜、水果等不耐储存农产品的卖难现象,本质上就是经营主体不适应市场规律的结果。尽管全国已经注册了15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平均每个合作社的成员数只有不足 70人,绝大多数只能做一些提供信息和技术推广工作,对本地市场都产生不了影响,更谈不 上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单个合作社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规模农户面临问题的集合。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占比达33.3%,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但单个农场的规模依然偏小。事实上,前述农产品卖难现象,就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出现的。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的再造,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大问题亟须解决。第一,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几乎每一项制度都是在土地制度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农村改革也是从土地制度开始的。当前,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做好农户承包地的“确权、颁证、登记”工作,让农民精确地知道自己究竟承包了多少土地,这是实现《物权法》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 按照《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发〔X〕38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发〔X〕21号)精神要求,为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释放发展活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部署,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步伐,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市政策措施,在降低行政审批成本、用工成本、税费、融资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经营成本等方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为我县追赶超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目标任务。到X年6月底,各项政策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实体经济企业实现“减压减负,轻装上阵”,激发新动能。到X年底,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成本明显降低,发展质量和效益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扩张发展意愿趋于强烈。 二、政策措施 (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3.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承接中省市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县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适时调整、取消和下放一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牵头单位:编办) 4.优化和加快行政审批。对于备案制项目,不得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对于核准制项目,全面实行并联办理,推动建立“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模式。合并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对象、管理事项的证照资质,实行联合审批。所有审批事项均符合法定时限要求,项目备案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选址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环评报告书在60日内办结。(牵头单位:经发局,配合单位: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 5.降低项目准入门槛。全面对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能源、交通、公共事业等领域,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外,一律取消最低注册资本、股东结构、股份比例等限制。(牵头单位:经发局,配合单位:市场监管局) 6.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序实施“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逐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信息办) 7.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取消所有与行政职能挂钩且无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建立并公开县级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对中介服务收费实行目录管理,实现公开透明收费。审批过程中需要委托开展技术性服务活动的,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根据组织的安排,xx年2月16至18日,我在自治区党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生态养殖等重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xx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述。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含三方面要点。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基本点;二是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供给质量;三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的“三个激活”。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供给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是农产品稳定供给、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压力加大。这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转变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二)深入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十三五”示范区工作由创建和认定为主转入了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阶段,工作重点也相应转入到加快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上来。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为工作抓手,加快构建各类资源要素协调有序配置的生产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协作、共融共生的新型经营体系、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深入学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 __、 __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重点、三产为亮点相互促进发展。一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唯有推进结构性改革,才能再次“化危为机”。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要求,我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促融合、可持续”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立足调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立足金昌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按照“突出发展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培育发展花卉、香草、苗木等新兴农业”的思路,及时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种植业方面,坚决压缩玉米、啤酒大麦等市场萎缩、价格低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围绕创建“永昌高原蔬菜”品牌,大力实施“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逐步扩大销路好、效益高、质量优、潜力大的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香草花卉种植面积,高原夏

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增加万亩;玉米制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香草花卉种植面积万亩,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6%。在草食畜牧业方面,深入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永昌养羊强县和金川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牧草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203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4个,畜禽总饲养量达到万头(只),羊饲养量达到万只,牛万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20万亩,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苜蓿生产基地。 (二)立足降成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水权转化机制进一步规范,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金川区宁远镇探索出“3331”产业分工(30%的农户经营设施种植业、30%的农户经营设施养殖业、30%的农户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10%的农户种植高标准节水农田)模式,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农业高效发展;双湾镇实行“以井定田、互换并地”与土地确权融合推进,有效破解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永昌县

遂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2018年)

遂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2018年) 一、年度目标 (一)破除无效供给方面。 加快实施川中建材钢铁产能置换项目,推进全市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稳步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切实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加快盘活存量资产。 (二)培育新动能方面。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营造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军民融合企业达到10户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5%,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25%以上。 (三)提升发展质量方面。 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高耗能行业占比继续下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5.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5%。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体系评价认定100家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25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新增科技服务机构3家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培育1家企业

争创天府质量奖,新申报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个,培育70家企业的80个产品争创第十三届四川名牌。每千户市场主体新增注册商标4件。 (四)降低成本方面。 切实降低制度交易性成本,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进一步减税降费,严格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政策、基金优惠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实行严格保证金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相关的融资、用地、水电油气、用工、物流等要素成本。争取全年为企业降低成本20亿元以上。 (五)防范化解风险方面。 加强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和防控,依法处置金融犯罪和涉诉金融风险案件。建立债权人委员会,加快重点企业化解债务风险。持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赖”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民间融资风险分类处置。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 (六)补齐发展短板方面。 高质量完成90个贫困村退出、2.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1840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18894户,实施农村危旧房第一批次改造4434户,完成土坯房及土坯混合房整治4.3万户。加快推进5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10亿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营造林15万亩,新建林业产业基地5万亩(其中贫困村1万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7.5%,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充满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命题的提出与经济发展背景环境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 1.经济增长接挡期标志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减弱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落,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以后增速回落到7%左右。经济增速换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国民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所导致,即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数不断变大,在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方式及产出水平下,即便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张,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其二,由于中国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逐渐接近“顶峰”,经济持续増长动力减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中供需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底部环节的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经济依托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速成长。经过近数十年的持续制造业梯度供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被“固化”。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印度、非洲和其他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逐步承接低端的全球分工,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升级,均使得中国低端产品产能继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接近了“顶峰”,进入“瓶颈”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减弱。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的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供给方式、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下,经济增长难以维系,其内生动力减弱所致。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技术进步也较明显,但这些变化还只是数量级的,而非真正的质变,供给质量和水平并未实质改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相对有限。 2.结构调整阵痛期标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的通知》(X农函〔X〕242号)文件精神,根据《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年)》和《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年)》,为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综改为统领,因地制宜,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突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深化农业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协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与新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三

产融合,适应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培育农业中长期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着力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加快促进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与新渠道,构建规模化、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休闲化、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 到X年,全市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大宗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安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粮食产业“两区两片”、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和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草食动物“一区两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和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到X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培育国家特色小(城)镇2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示范点4个以上,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个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X年,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三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产值、农林牧渔服务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央作出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从2015年11月至今,全国各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开展了一年多时间,目前已逐步进入深化阶段,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先进省市的有益经验,并加强改革思路和工作举措的创新,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全国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紧密结合实际,聚焦五大任务,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精准发力,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在2016年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5个行动计划以及国企出清重组“僵尸企业”7个文件,提出到2018年全省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出清、3年去商品房库存2630万平方米等有力措施。 浙江省:围绕市场出清、房地产去库存、企业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补齐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等七个方面,部署33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工作,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山东省: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在抓好国家公布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基础上,主动增加炼油、轮胎、化工、煤炭四个行业,“5+4”自我加压。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近两年山东省棚改总量居全国第一。 四川省:以“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为抓手,明确78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支持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福建省:积极制定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坚持一地一策、一城一策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去库存。稳妥有序去杠杆,健全政司银企联席互动机制。多措并举降成本,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抓住关键补短板,研究制定一批补短板投资工程包实施方案。 江苏省:强化去产能重点行业攻坚,在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舶行业,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或突破限额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坚持“铁腕”去产能,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出台煤炭供给侧改革实施细则,包括全省煤炭行业优化存量产能退出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炭资源配置、设立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等。 湖南省:出台“湘十条”,明确农民进城购房给补助、企业租房有奖励、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促进楼市去库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七问七答” 1月4日,人民日报独家访谈权威人士——七问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一问: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臵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二问: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当前,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四降一升”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

六大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六大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民日报》( 2016年02月27日 03 版)赵海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1号文件,文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聚焦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对“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做了系统部署。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该文件的一大亮点和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当前农业发展难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研读和学习文件,以下笔者从六个方面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举措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是在农业生产上,强调“大食物观”的理念,即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些提法与过去着重强调粮食生产和产量增加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不再以粮食增产作为核心目标。具体来看,就是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规模,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变目前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是在农产品进口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统筹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农业对外贸易与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这一提法首次将国内产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纳入到了农产品进口政策调整的考察范畴,表明中央已高度重视当前农产品大量进口给国内农业

带来的损害及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冲击。在应对办法上,提出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健全贸易救济和产业损害补偿机制、打击农产品走私等措施,加强对国内农业的保护。 三是在农产品价格上,提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调控制度和收储制度,做到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这与过去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收储价格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更多反映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精神。具体来看,就是要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化新疆棉花和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把补贴直接发给生产者,从而避免政府行为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四是在农业业态上,把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纳入到“大农业”的范畴,提出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已经由生产领域拓展到产加销各个领域,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这是对农业概念和内涵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在具体政策上,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五是在供给主体上,提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央1 号文件浓墨重彩,专列一部分进行阐述,提出要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显示了当前农业正经历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到专业化规模经营的历史性转变,并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金项目、养老保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 六是在产业支撑上,从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投融资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制度安排。文件规划了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的建设目标,明确了现代科技和现代种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强调了农业投入、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