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张媛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张媛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张媛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张媛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张媛

发表时间:2019-08-16T16:05:25.8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0期作者:张媛[导读] 加强对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来说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我国现阶段水工环地质现状不太乐观,对生态建设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虽说随着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能够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向好的发展态势,并且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但是对于我国自然环境以及地理生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严重时有可能对人类生存产生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加强对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来说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应用

一、常见地质灾害活动的特点

1、地震灾害

引发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频繁运动,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而且地震的预测较为困难。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勘查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但是仍然难以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影响,同时也是诱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关键问题。

2、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当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时,相应区域的地质结构就会出现极大变化。此类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质疏松、不紧密等问题导致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这就会导致资源开采过度的问题出现,也会引发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带来的危害性同样也比较突出,其主要就是因为人类的工程建设不合理,造成相应区域的地质结构受到了严重损坏,如此也就很可能造成较为明显的地面塌陷问题形成。比如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开采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修复和治理,相应工程项目建设不合理,规划不当等,都很可能影响到最终地面塌陷,尤其是在岩溶地区,该类问题更为常见。

4、地裂缝

区域性断裂是地裂缝的主要形式,其破坏性虽然没有上述地质灾害大,但是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地下水的开采缺乏合理性,未针对开采区域的地质情况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案,地质结构稳定性因此遭到破坏,这是导致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解析

1、环境地质研究现状

环境地质工作作为预测环境变化趋势、评价环境质量、防治自热灾害的基础工作,在环境保护以及国土资源规划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化工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全球也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就我国来讲,当前也在不断推行和探索能够治理环境、防治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水文地质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技术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当前在进行水文地质研究时,地质学家主要是结合对地下水研究提取的参数值,经过对地下水的实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对其是否能被人类利用做出判断,因此在水文地质研究上,是广泛且复杂的。

3、工程地质研究现状

工程地质作为一门被单独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其也包含了丰富的研究内容以及具有指导性的理论知识,其从脱离地质学到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为现代工程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当前的工程地质研究重点是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条件,对理念进行优化,以推出与我国工程地质实际情况相符的理念,进而推动该方面技术的发展。

三、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1、物探法对地质灾害表面的勘查应用。在地层表面利用物探电阻率法、磁法、自然电位法等对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以及地裂缝等)进行勘测,查明该地质灾害的地层岩性、地下水流向、流速、破碎带的分布以及厚度的确定等。

2、GPS技术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应用。我们采用卫星定位的方式实现GPS技术的应用,对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区进行全面的勘查,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灾害监测可以通过精准定位方式实现,同时,GPS技术也可作为导航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无线传输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所有的信息内容转化为无线电信号,使用合理的方式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整合处理。

3、RTK技术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应用。利用的是相位差分,由基准站发出信号,并进行改正,从而获得准确无误的结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基准站对已经核对好的灾害数据信息进行发送,RTK技术采用经过调试好的接收设备。与此同时该技术会对基准站内测出信息进行有效接收,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所收集到的信号与实测位置进行比对,将调查到的地质灾害数据传入到流动基站,确定灾害易发生位置。

4、RS技术的应用。利用RS技术,工作人员能够获取详细图像,正是因为如此,也使RS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地质灾害勘查中,并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运用。危岩勘查曾经是水工环从业人员的噩梦,高位危岩更是变本加厉,从2008年以来引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位危岩的处理,明确危岩的分布以及裂隙的分布情况。

四、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第六章 矿山自然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遇有()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A.四级 B.五级 C.六级 D.七级 答案:C 【解析】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2.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A.5 B.6 C.7 D.8 答案:A 【解析】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5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3.对采场工作帮应每()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A.年 B.季度 C.月 D.周 答案:B 【解析】对采场工作帮应每季度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4.矿山地质灾害是()。 A.由人为采矿活动直接引起或诱发的 B.不可抗力直接引起的 C.火山及板块活动引起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研究的分支。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5.近年来,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按照伤亡及经济损失的不同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因灾死亡10人以

遥感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综述

遥感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综述 摘要:地质灾害作为全球破坏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强烈地危害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在灾害发生后精确的把握灾区的基本情况,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作为一项能够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技术,具有的观测范围广、速度快、安全、不受地形、地貌的阻隔,遥感影像直观、准确、信息丰富等优点,尤其可以在地质灾害应急减灾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遥感技术在地震地质灾害的调查,地震震度、烈度评估以及滑坡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以求掌握遥感在地质灾害中应用现状,为将来遥感在地质灾害中的更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地震滑坡 1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地震活动的频发,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不合理开发,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呈不断增强的趋势,导致我国地质灾害不仅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并且近年来发生频率高、灾损严重。所谓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1]。由于地质灾害往往破坏力强大,尤其是地震所引起次生地质灾害尤其严重。因此对地质灾害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3个阶段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采集、监测和数字化管理。对实现高效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具有重要意义[2]。 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探测、分析和研究地球资源与环境,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技术[3],具有的观测范围广、速度快、安全、不受地形、地貌的阻隔,遥感影像直观、准确、信息丰富等优点,尤其可以在地质灾害应急减灾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 与常规信息采集方式相比,遥感技术在灾区信息的获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广。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受灾地区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从宏观上反映受灾地区的情况。例如,一景TM影像可以覆盖185km×185 km的地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

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

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26T10:29:01.52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8期作者:朱江飞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带来一定的地质灾害。 朱江飞 身份证号码:5303231989****0978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带来一定的地质灾害。人们也越来越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在地质勘察与资源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十分复杂。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度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岩土工程;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岩土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在进行资源开展过程中任何地质灾害问题都会对建设工程项目产生很大的影响。岩土工程是我们常见的资源开发工程,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地质灾害,只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与效率。因此,文章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操作不规范。 由于岩土工程区域性较强,也就说每个地区的情况都不同,比如土质结构,地势情况、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的其他具体情况等,根据地区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施工技术与设计方案。即使是一个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操作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岩土工程是一项复杂、综合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会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使其施工更为规范合理,必须控制岩土工程的施工情况。但是目前我国的岩石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所接受的专业培训与学习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岩土工程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与设备并不相同,使得开展岩土勘察工作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规章制度,这是这些原因导致在岩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无法合理布置,测试到数据也无法保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1】。 (二)防治设计方案不合理 在进行地质灾害防范开展之前,需要对整体工程做出详细的规划与设计,但是目前,岩土勘察规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勘察与设计的时候,只能依靠设计人员相关经验与知识技能,没有一个精准、合理的计算方式对勘察设计提供支持。传统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实施单位一位追求经济效益,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还有大部分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工程特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掌握,设计方案存在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导致实际施工无法按照相关设计方案来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地面塌陷现象,也就是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在于地面塌陷现象的防御与研究,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面塌陷问题。我们必须就地面塌陷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在实践中导致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由于操作人员违背自然生态发展规律过渡抽取地下水,从而导致地面发生沉降。岩土的水里性质直接影响着岩土的强度、液化能力以及抗变性能等,地下岩溶活动受到人类开展活动的影响,造成地质不稳定,过渡开采地下资源,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地面塌陷问题的产生。 (三)地质灾害防治设施比较落后 岩土工程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每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并且勘察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勘测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岩土工程对于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对于岩土工程所需要使用的设备工具具有极高的精密度,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为岩土工程的各个阶段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岩土勘察机构所使用的勘察仪器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其相应仪器设备比较落后,而且在勘测过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案、监测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施工设备与技术落后,施工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岩土工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岩土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推进,近几年来岩土工程技术得到不断完整,为了提高岩土工程的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岩土工程勘察的监理机制,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制定合理有效的勘测监察方案与制度,并且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力度。加大对岩土结构内力与变形的研究与考察,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此外,设计人员要对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探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岩土工程技术,地质灾害防治设计要根据当前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进行设计,并对勘察现场进行严格监督,规范勘察工作。同时,还需要根据防治的难易程度来增加工程建设的强度,合理分配人力与物力,确保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2】。同时,提高山体斜坡岩土力学的强度,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通过提高山体斜坡上的岩土力学,综合分析与考察地下水变化的动态与原因,提高坡体的承载能力,降低山体的滑坡力。并且根据边坡周期所处的环境以及水文特征等具体条件,分析各种水文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山体滑坡范围内地下水的排除。比如,可以采用支撑盲沟、垂直孔排水等方式,在边坡上进行修建排水沟,明确整个工程勘察的重点与难点,并获取相应数据信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其次,注重地质条件和具体项目的结合。在工程的建设之前,相关人员注重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与项目相结合,必须对水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当前施工中防治地质灾害的施工工程措施有很多种类,包括加固工程、截水工程以及拦挡工程等等,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开展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对地质作用加以预测和评估,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对工程现场的地理情况以及周围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全面考察。依据建设地方的具体情况和经验进行选择,当然并不是单独使用某一种措施,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岩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降低地质灾害引发的意外事故【3】。 最后,提高工作者的素质与综合技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十分复杂,依据地质灾害的不同类型与损害程度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和提高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对于工作长久的人员,加强了理论知识教育培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青年工作者加强实践教育培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村—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富源县老厂镇舍乌煤矿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 各 种 制 度 、 岗 位 责 任 制

目录 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2、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3、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 4、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5、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管理制度 6、地测防治水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7、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8、岗位责任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1、矿井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2、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程》,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3、矿井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矿井发生影响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矿井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4、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5、矿井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6、对重大技术问题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报请总工程师批准。 7、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8、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介绍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9、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

其他开采地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10、查明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11、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12、估算和核实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矿井瓦斯(煤气层)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3、调查、研究矿井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14、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进前宜采用“瞬变电发勘探”、“地面直流电法”等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陷落柱、断层带等进行物探,尽量查明地质构造情况,以便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5、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更新,使得以电磁波理论为基 础的遥感技术在各有关领域内的推广应用范围愈加广泛。此外,基于遥感影像分 辨率的提升,因遥感测绘具有节约、便捷等特点,使得该技术逐渐被广泛推广, 尤其是在地质灾害监测以及治理工作中,该技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灾害监测;环境治理;应用 1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作用 地质灾害是一种不良的倾向,因此无论是滑坡泥石流等个体灾害,还是它们 所组合成的群体灾害,在卫星遥感图像上所表现出的形态以及色调等等与周围的 自然环境均有明显差别。 因此我们可以对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规模以及特点都能够在卫星遥感 显示出的特性。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释,我们可以判定调查区域内发生的地 质灾害点以及地质灾害的隐患地点,充分掌握其分布和形成特征以及危害的程度。 经过数十年的推广,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中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广泛 应用的阶段。特别是在地质灾害区域大型工程的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中发挥 重要的作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航天技术、雷达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可以进行综合运用在地质灾害的 监测和治理中,在未来的卫星遥感技术中必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调查区域进行实时的遥感预测,达到对于地质灾害实时监 控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调查区域地质灾害前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其治理 成果是否达到预想的目标,评价治理成效,这也为防灾减灾的方案制定提供可靠 的数据支持。 2具体应用 2.1土地荒漠化调查及监测 土地对于人类生存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因资源浪费、过度开采等 频发,使得土地荒漠化情况越来越严重。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面积 已达2622000km2,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年均经济损失可达541亿元。故对其实 施具有较高实效性的监测及治理工作十分必要,有关政府亦有必要将其纳入重点 研究项目之一。 遥感技术具有效率较高、准确度较强、信息量较大等特点。较以往所应用的 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的实效性更高,效果更加明显。以粤北岩溶石山区域为例, 在对其进行具体的石漠化调查以及研究时,合理应用遥感技术,取得了较为可观 的成效。其中,通过应用RVI方法,以裸岩与相应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以及植被构 成作为基础,按照石漠化程度对相应地域进行分类,应用Spoot卫星数据,实施 岩溶区遥感解译操作,得知相应区域的实际面积为6591.09km2,石漠化总面积是1110.86km2。 近30年,此区域内的石漠化呈现逐年递减趋势。1974-1988年间,为该区域 的土地缓慢逆转期;1988-2004年,为该区域的土地加速逆转期。由此可见,此 区域内的土地石漠化情况的严重与否,是以其林地化速度快慢为基础的。因此, 通过利用雷达等设备以及有关技术,实施具体的地质遥感解译操作,有助于更好 明确多种地质灾害隐患及信息且通过合理的对信息进行采集以及整合,有助于促 进相应的监测、治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提升。此外,利用清晰度较高的遥感影 像技术,监测及掌握所研究区域受到的各种人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有利于

地质灾害防治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7T11:54:52.0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沈华光吕国海 [导读] 摘要:物探技术应用于探测煤矿地质当中有利于探明引发地质灾害的地质原因,在物性前提具备、工作方法选择得当的前提下,物探技术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 210001 摘要:物探技术应用于探测煤矿地质当中有利于探明引发地质灾害的地质原因,在物性前提具备、工作方法选择得当的前提下,物探技术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年来的实际工作成果也显示,物探技术的应用可为地质灾害、水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可靠地质资料。为充分发挥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需对物探技术应用的理论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物探技术;应用 前言 针对地质灾害的种类、灾害发生之前预防工作以及灾后治理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要合理选用科学、合理的物探技术应用方法和模式,同时要明确防治地质灾害的具体控制策略和治理方法。为此,应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物探技术的具体种类和各类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完善和优化,并积极探寻新型的物探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常用的物探技术具体方式种类 1.1折叠重力勘探 折叠重力的物探勘探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运用组成地壳体系中的岩层、矿体至间的存在不同密度指标所引发的地表重力的加速度值具体变化状况而开展地质勘探的模式。这种方式是基于地球引力客观规律的。在勘探过程中如果地质体与其四周的土层岩石存在密度上的不同,如此就能够运用相关的测量、勘探设备探测出异常问题的成因和具体位置。还要目标区域的地质情况和其他物探资料,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开展定性和定量说明,这样就鞥能够确定覆盖层的下方存在的不同密度指标的矿体与土层岩石埋藏的实际情况,由此来探测出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素。 1.2磁法物探方法 自然环境中的普通岩层与矿体之间存在磁性上的差异,由此就出现了不同规模和性质的磁场环境,使得磁场在不同的地区环境中出现某些变化。防灾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探测设备来探查磁场发生的异常状态,以此将探查磁性环境和研究地质灾害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这种物探技术方法囊括了很多领域的磁法物探模式以及矿井磁测工作。磁法物探、勘探具体是去探寻以及勘查相关地质灾害诱发因素,通过地质勘查和制作填图;分析与地质灾害相关联的地质构造情况的相关问题。利用磁法来进行调查地质灾害各类隐患因素的方式是较为先进的之中技术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覆盖相当大的目标区域范围,对于防控各类地质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3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主要是根据地质构造中的岩石或者矿石所具备的基本性质存在状态,比如其导电或者电磁的感应能力等特性,就是利用其性质的不同和差异来探寻相关地质情况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质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的一种物理性的勘探方法。此种方法通过利用策略设备,来观测又人工或者、天然形成的电磁场,进而分析研究观察到的磁场特性和一些客观规律,以此来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发生的具体位置。在运用电法物探勘探的相关技术方法时,其还包括很多种类的技术应用模式,而防灾人员要重点依据地质灾害的种类和性质来进行合理选择,不同的物质存在不同的电学特点,工作人员要明确这些特点所对应的情况信息,这样就可以继续深入并有针对性的去分析地质灾害的各类影响因素。 1.4地震勘探 地震物探和勘探的主要机理就是运用人为发射地震波的方法,从中发现其在不同性质的地层或者岩层进行传播时所表现出的异常状况,进而探寻其在地层内部的运动以及传播的客观规律来勘探深处地层的地质环境状况。需要在地面选定合适的位置来激发地震波,让其向着地下深处持续进行传播,如果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因此状况,发现有的地层接触到地震波后所表现出的弹性存在差异性,这种情况就会被迅速传回地面的接收装置之中,防灾人员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深处地层之中的主要运动和变化情况,具体根据其波型的变化和异常状态信息来推测粗话地质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还可以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如此就可以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仪器进行后续的深入分析和处理,获取更为精确的地质灾害信息资料,判断地震的震级和其他关键信息。 2目前应用到地质灾害防治中物探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 2.1浅层分辨反射波实际应用情况 现主要是通过不同介质波来收集阻抗差异。当其反射波遭遇较大介质时,其必然将控制和降低其反射波的振幅。然后可充分结合现有的材料来针对波幅实施深入计算与分析,由此最终明确不同层次的反射层。不过当反射波往下传送时,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射波,而这些反射波则能够迅速地被专业勘察仪器收纳并记录在案。在其经过多种不同介质时,反射波传播途径将由此产生多种程度和类型的变化。最后针对此类变化可以准确地判定出岩土本身的性质。 2.2磁场磁性感应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自然的岩土矿石都具有相应的磁性,其所具备的磁性有效地促使局部地区产生相应变化的磁场,从而直接产生地磁异常情况。借助相关仪器能够直接发现和收集到地磁本身的异常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地质构造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的方式也被磁法勘探技术,属于物探技术当中较为常用的技术类型。该项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面,并且由此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勘察效果。在实际工程地质勘察中,磁法勘探技术的运用,主要是所要勘探的地质实施分区处理,深入研究区域地质,明确其断裂带情况。需明确划分其多种岩土分布范围,制作区域地质填图。 3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物探技术应用策略 要想确保物探技术的各种方法能够在应对地质灾害所开展的防治工作中得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制定合理的技术应用策略和方案,加强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完善防灾管理的体系和机制。笔者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现阶段一些常用的物探技术手段,以及其在防灾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下面就重点分析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各项物探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1.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范未然”的忧患意识,早布置、早落实、早安排,切实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前组织了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从排查情况看,市中区共有2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威胁1105户4654人。所有的271处地灾隐患点全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发放了“一表两卡”,并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录入到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措施网上填报系统,并上报市局。 2.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认真制定了《内江市市中区xx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内江市市中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内市区府办发[xx]35号),确定了11个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为区级防御重点,建立并完善了《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等各项制度。各镇(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都制定了《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督促各镇(乡)在预案中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显眼处设立了警示标志,要求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随时监测隐患点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了群测

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体系,在区、镇(乡)、村、社四级都确定了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认真落实了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坚持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各项工作、会议、电话等作好了记录,确保了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汛期每天上网查询地质灾害预报和重大的天气预报,及时将灾害性天气情况通知到镇(乡),使上下做好预防准备。汛期以来,区国土分局值班室对全区560余人次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了电话抽查,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强化和提升了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促进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5.开展了地质灾害督导工作,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驻守督导工作 __》(川国土发【xx】29号)文件要求,择优邀请四川盐业钻井大队担任我区地质灾害督导工作,重点对市中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落实情况、监测人员上岗值守情况、防灾预案是否完善及相应防灾措施到位情况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同时做好监测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核查、巡查、排查,评估灾情、险情情况,并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提出行之有效的防灾措施建议,为汛期防灾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保障。截止目前督导已完成13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核查),应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我矿主要地质灾害分为井上和井下,根据煤矿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规定 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矿长、总工程师主管,地测部门是业务管理部门。有关部门配合时,要从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予保证。煤矿是防治水、防洪、探放水、防排水的主体,矿长为第一责任者,矿总工程师主管并负责各项责任措施的落实。矿每年四月底前应分别成立本年度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及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每年应安排一定的防治水工程维修费,以保证现有的防治水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并新建急需的防治水工程。 2.地测部门应经常调查矿井充水条件的变化情况并掌握水文动态,解决出现的问题。 3.对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水患,必须采取防治措施。地测部门具体负责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4.雨季中(5?9月)每周对工业广场周边岩石山体进行排查一次,做好记 录,如有重大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协助的,及时报送,协同处理。 (二)地表地质灾害防治 1.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防治水检查。对排洪渠、防洪设施、地表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研究解决。 2.地测部门负责防治水工作的人员,要经常巡视煤矿开采对应地表区、渠道、排水沟,了解这些地方的积水情况和畅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由总工程师责成有关单位处理。 3.地测部门必须经常搜集、调查、核对井田周边煤矿和废弃老窑情况,并在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出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发现威胁安全生产的水患情况,立即报告总工程师,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4.禁止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方堆放矸石、炉渣、垃圾等杂物,以免洪水堵塞河道、水渠,造成水害。 (三)井下地质防治1.水害防治专业人员应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涌水动态,查清可能存有导水裂隙断层的分布情况,结合采掘工作面安排,制定出当年井下防治水工作计划,指导全年的防治水工作。 2.受水威胁的地段,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

讨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讨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由于地质灾害给大家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而加大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至关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日益简便精准。下面重点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像地震和泥石流等,还包括日渐进性的地质灾害,像水土流失、地面沉降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的应用。 标签:遥感技术地质灾害检测应用 0前言 地质灾害就是在地球的发展演变期间,由多种自然地质的影响与人类活动所生成的地质灾害性事件。主要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像火山、地震、滑坡、岩溶塌陷等,还包括日渐进性的灾害,像水土流失、地面沉降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现代遥感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但为地球资源和环境监测分析创造了广阔的运用前景,还为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提供了简易、快速、高效的方法。 1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践结果显示:遥感技术可以用在对地质灾害的防治,由任意而为转变成积极主动,可以快速发现并提前预报,给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根据,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水库的稳定运行和航运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最近几年遥感技术获得了高速发展,尤其为多光谱、高光谱遥感的诞生,星载和机载孔径雷达及干涉孔径雷达的产生,让能够接收和处理的遥感信息种类日益增多、波段逐渐变细,分辨率日益增高。 多S结合和集成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又让大家有实现RS、GPS、DBS、GIS 的高度集成的可能,给遥感信息的数据挖掘、数据综合以及数据融合提供了简便的条件与有效的工具。 2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关键内容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 (1)分析映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体的电磁数据,探明它们在现有多种高光谱或多光谱遥感图像上的表现。(2)对多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体的电磁信息分类,查询最好的特征信息,给灾害分析、遥感监测提供依据。(3)选用粗、细、精空间分辨率及长、中、短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融合,构建遥感动态监测系统。(4)选用“多S”集成科技,研究以主题数据库为重心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信息系统。(5)编写土地利用图、植被和别的覆盖分布图、并对地质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围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运用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运用 物探技术应用方法是基于勘探、试验以及结果分析,进行开展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近几年科技技术不断进步,促使物探技术得以不断翻新,各项物探技术所具备的优势与侧重大为不同,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构造的质量水平。物探技术人员应利用应用保障措施、地球物理特征、技术应用质量评价以及资料高密度处理技术,要坚持科学合理化原则,从而有效提升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运用。 标签:物探技术;地质灾害防治;运用 一、物探技术的主要类型 (一)地热勘探 地热勘探是以岩石、土、矿石等介质之间不同的热物理性質来研究地热场的变化规律,以解决地质问题。不同的介质因为种类的不同会导致地热性质有所不用,运用地热勘探仪,能够清晰地探明地质的地热性。通过地热勘探可以对地质构造进行描绘,查明热储层的岩性、空间分布和常温岩层含水量,通过地热性质来分辨地质种类,分析地质中的物质组成,判断地质介质的稳定性,进而根据地质构造来分析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采取防治手段来减小人们的损失。 (二)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技术运用了物质的重力物理性质来进行探测,相比其他勘探方法更加便捷,重力勘探可以探明物质的重力,测量出介质的体积,分析出其物质组成,进而查明物质种类,构造出地质图层,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找到应对的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三)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通过岩石、土、矿石等各种介质的磁性差异来观察磁场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磁法勘探是物探技术中最古老的方法,理论成熟、成本较低,能够准确地勘探出地质构造。磁法勘探仪器有标量磁力仪和矢量磁力仪,这两种仪器可以适应不同的磁场变化,做到磁场的准确勘探。 二、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运用 (一)高密度电阻率技术 该种探测技术也被称为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属于在常规电法基础上衍生出的全新地质勘察技术类型。这项技术本身是通过对岩土介质当中的现存差异,并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