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_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_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林业教育 2008年第1期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宏亮1 傅明冲2

(1.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2.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武汉 430040)

摘 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该文结合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别从学生、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五个方面对大学生逃课原因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解决逃课问题的对策:改革高校专业招生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深化教学管理和更新教学观念等。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举措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 高校逃课族 。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来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1]。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

据已有调查资料显示, 大学生逃课风 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

2005年9月,对山西某大学的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为50. 5%。

2 男生的逃课情况较女生更为严重

从全国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33%,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4%)[2]。

3 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

据2006年3月的 21世纪人才报 报道,大学生逃课时,对逃什么课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政治理论课占54.8%,选修课占32.6%,基础课占27.3%,专业课占21.4%。

4.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

重点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5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占6%左右;一般本科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67%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左右;而高职高专,逃过课的学生在8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高达15%以上[1]。

5 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3](本文除特殊说明外,其他逃课均不包括隐性逃课)。本科与专科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毕业班,本科生与专科生的隐性逃课率分别达到了89.4%与84.4%[4],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6 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

我们以山西某大学的调查结果为例:在学历方面,本科与博士学历教师授课的逃课率较高,分别占到41%与37.1%,而硕士学历的教师所授课的逃课率只有24.2%。在职称方面,讲师与副教授授课的逃课率较低,分别为28.8%与22.1%;助教与教授的授课逃课率却占到44%与31.4%。在年龄方面,年龄在30~45岁的教师所授课的逃课率较低,为17.4%,55岁以上的教师所授课逃课率很高,达到了44.7%[4]。

7.其他特点

军校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专科生高于本科生,外地学生高于本地学生,文史类课的逃课率高于理工类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大课堂高于小课堂[2]。

二、 大学生逃课风 的原因分析

综合上述逃课特点,联系大学生上课的相关因素,本文作以下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目前,高

46

高宏亮等: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 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 。由于近年来专业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许多家长、高中老师对专业并不了解,只是盲目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学习状态, 逃学风 也就应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

2.学生对 由家庭到学校 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入大学,从家庭生活走入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 自由 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 如何去适应 成了学生在校发展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在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便能在大学转变中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分配上课和课余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在严厉的家庭管教下长大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 自由 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 自由 支配,从 自由 支配课余时间到 自由 支配上课时间,这种 自由 慢慢地演变成 散漫 ,成为一种习惯 逃课 。

(二)学校因素

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 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 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出现本文前面所提到的 隐性逃课 现象。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的学校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多少节便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但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却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的。类似的规章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不思后果。

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造成大课逃课率较小课偏高。

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高校所注重的。但这样难免就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

年年岁岁花相似 的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

4.学生管理上的 男生 漏洞。在大学,女生作为大学中的弱势群体,向来倍受关注,除了 三 八 妇女节外还另设 女生节 以表对女生的关心。而在男生的管理上则出现一些漏洞,加之男生性格与兴趣上的特殊性,男生更易于逃课去做别的事,比如逃课睡懒觉、上网、玩游戏,等等。

(三)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担负着 传道、授业、解惑 的重任。但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教师 授课方式呆板,照本宣科 、 无真才实学 、 知识老化,思想保守 、或 忙于科研,不重视教学 的现象普遍存在。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由于当今的教材相当一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编写的或

47

高宏亮等: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只是七八十年代教材的翻版,其并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要对教材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发挥和升华,理论联系实际,站在科技、知识时代的前沿,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刚从高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其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只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受教育时的水平上,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课程过于简单, 没劲 、 没内容 。久而久之,便对该科目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发展到极点便是逃课。

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老一辈的教授,知识渊博扎实,但是由于受到诸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之类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大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 机器人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没有教学互动与交流,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认为这种扼杀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造成他们思维定势的教学方式,无疑是自己成长的桎梏。因此他们试图通过逃课这种方式来找回自己失去的东西。其逃课率与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

2.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教学关系是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由于大学的教学制度和教师的考核制度与高中相比都发生了改变,导致师生间缺乏了解和沟通。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淡化,学生和老师行同陌路。部分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新变化,认为老师不关心自己,产生了对老师的不信任和反感,因而对该科目也产生了厌烦心理,心离课堂越来越远,产生逃课心理,表现在行动上便是逃课。即使还坐在课堂上,也是 隐性逃课 。

(四)家庭因素

1.家长对高校现状的理解存有偏差,与学校缺少必要的联系。高等院校向来是神圣的,在社会的眼里,它是人才的摇篮;在学生眼里,它是自由的天堂;在家长眼里,它是成功的保证。一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子女从高校走入工作岗位是一种必然,于是把子女完全交给高校,对其情况不闻不问,与学校缺少必要的联系。往往子女在学校出了事家长才会恍然觉悟,但已悔之晚矣。

其实,高校大多实行一个教师管理几百学生的方式,教师的力量有限。如果缺少家长的配合,便难以做到有效的管理。自我管理能力稍差的学生就会管不住自己, 逃课风 便成为高校常见的一种群体违纪现象。

2.家庭背景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以家庭背景、就业方便自居, 60分万岁 的思想在头脑里根深蒂固,逃课、上网、睡觉、打牌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另一方面是家庭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只能利用上课时间多做一些社会兼职来帮助完成自己的学业。

(五)社会因素

1.科技的迅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日益增多,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信任度也随之下降。尤其是网络教学的实现,许多学生宁愿到一些电大网站上直接接受互动式的远程教育,聆听专家学者的讲解,而不愿坐在课堂上听老师的单向授课。因为他们感觉网络教育获得的信息量比课堂要大得多,而且学习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可以避免吃大锅饭、夹生饭,更有利于自主学习[5]。

2.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市场经济体制里,就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一大困扰。许多学生从大一便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如报名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和资格认证考试,提升自我;参与实践,增加工作经验;考研,实现自我等。另外,有些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逼于无奈,只能逃课,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班学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

3.不良的社会风气环境。当今社会上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各种各样的环境诱惑,如遍布高校周围的录像厅、网吧、游戏厅、话吧,以及那些丧失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黑心老板,给大学生逃学弃志创造了环境,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不正确的认识,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举措与建议

(一)改革专业招生模式

首先,高考招生应 先统后分 。即,先统分学科类,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分专业。这样学生在对学科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专业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专业。其次,提供专业调整空间。即,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学习之后,高校应给一些对本专业毫无兴趣而对其他专业有所成绩的学生提供转专业的便利通道。第三,完善第二学位

48

高宏亮等: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辅修制度,为具有更广泛兴趣和精力的学生以及有相关就业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学习国际导游专业的学生若能辅修得到外语的第二学位,对以后的就业将有莫大帮助。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由于许多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对于各方面的转变会表现出一定的难适应性。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首先,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明白大学 60分万岁 已毫无意义,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第三,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单亲家庭与优越型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第四,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三)完善学生的教学管理

1.推动分级制教学。鉴于大学扩招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与水平分开授课。如,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大一第一学期根据新生的英语入学考试成绩进行分班,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授课方式,学期结束后通过考核再重新分班。这样,既解决了教师面临的 两难困境 ,又让学生学有所得。

2.完善学生考评制度。鉴于目前大学考试制度的弊端,我们应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综合评分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大学生考评的灵活性。首先,在考试内容上注重题目的设计,尤其是文史类课程,既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情况,也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应用。其次,在考试方式上采取口试、上机加笔试、写论文等形式,彻底改变学生的考前 突击思想 。第三,在平时评分时加上学生的考勤分,体现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以更有效地控制学生逃课的发生。

3.完善学分制,扩大大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为使学生合理地调整个人发展计划,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安排,针对教学体制的弊端,一方面,应大力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建立弹性学分制:即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学分与毕业挂钩,使学生以修满学分为标准提前或推迟毕业。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自主发展的需要。

(四)深化教师的教学管理

1.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与监督。即发挥各级教学组织的作用,掌握全局,抓住重点。学校应组织教学督导人员和学生学习信息员来动态监控教学质量。建立校长、专家听课制度,督促检查教研室工作,了解各位教师的教学动态。重视教师课前教案的编写,检查备课是否充分,讲课是否有针对性,内容是否有新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是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2.完善教师考评制度,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时,注重授课数量和质量的结合、专业科研和教学科研的结合。

3.增强教师教学艺术意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选送年轻教师到具有更高科研水平的学校进修,扩展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一批老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技巧的培训,提高授课水平,增强课堂感染力。在教师之间通过教学比武等方式进行授课技巧的经验交流。

4.严格执行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的规定,发挥名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我们强调优秀老师讲授基础课,其目的就是用名师的魅力和教导影响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听课,而且将其作为榜样仿效,并产生对该专业的兴趣。而且,教育部也明确规定,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基础课;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上基础课的,可以不再聘任[6]。因此,我们应严格执行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的规定,发挥名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五)更新教育观念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主体教育。面对当前教育体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 主角 ,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起辅导和引导的作用。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其出现逃课现象;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放性的人才。

2.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要扭转学生非要在课堂听课的固有观念,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以满足大学生的多种需要,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在教学内容上,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进行选择;在

49

高宏亮等: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把启发式、学导式、讨论式等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智能发展;在教学环境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特长的机会。

(六)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

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下的逃课行为,我们一是要改变那种毕业班才谈就业的错误观念。从大一就应逐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树立正确与积极的就业观念,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二是要引导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防止学生盲目追求证书舍本逐末式逃课现象的产生。三是要加强大学生考研的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杜绝学生逃课 跟风式 的盲目考研,防止其出现因专业知识不扎实而造成考研与就业 双落空 的现象。

(七)加大国家投入

面对扩招速度的加快带来的弊端和教育机制的功利性趋向[5],国家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全面扶持教育事业。保证学校软硬件建设、教师工资待遇、学生中优等生的奖励、贫困生的资助问题等得到较好的解决。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更加安心教育,教师更加安心教学,学生更加安心学习,逃课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四、结语

逃课现象从表面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而深入研究后则是个体性格、学校制度、教师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注重高校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田正学,王小兵,王羚又,等.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 重庆石

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 7.

[2] 张凤俊.高校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3

(7):33 34.

[3] 周琦.目标与手段的分离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1(3):16 18.

[4] 毛宗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文化,

2006(1):152 153.

[5] 黄彬.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正[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5):112 115.

[6] 邵海燕.关于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29(132):111 115.

(责任编辑 张仕固)

欢迎订阅 中国林业教育

中国林业教育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林业教育刊物。本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国家有关林业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探索林业教育的规律,交流推广林业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改革经验,介绍国内外林业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教育科学研究动态。本刊是全国各级各类林业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广大干部、教师、学生及其他关心林业教育的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园地。

中国林业教育 刊号为ISSN-7232(国际标准刊号)、CN11-2729/S(国内统一刊号),双月刊,80页,全年定价180元。邮发代号为82-20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未订到本刊的读者,还可直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购买。

本刊编辑部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

邮 编:100083

电 话:010-********

在线投稿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7761715.html,/

电子邮箱:zhang shigu@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7761715.html,

5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