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生活第八课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八课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八课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八课教学案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考点展示]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考情分析]

财政的作用是高考的核心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时,通常是以关注民生、经济结构调整的热点材料为情境,要求分析出财政的哪方面作用;以图表题呈现的趋势加强,通常结合促进社会公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点命制。

随着结构减税的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税收的种类和作用已成为高考的重点。备考中,要深化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国家财政

1.财政的含义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财政收入

①____________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财政支出

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②____________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③____________。

5.财政的作用

(1)是促进④____________、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⑤____________,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⑥__________、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目前在我国,⑦__________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大税种。(新教材关于增值税的作用删除了“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一句)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5.违反税法的表现

⑧__________、欠税、⑨__________、抗税。

考点一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2)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运行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名师点拨

财政常以“逆风向调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即市场热的时候压,市场冷的时候托。

(3)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区别原

经济增长迟缓、一部分

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

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

足制约

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

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

物价上涨

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

显的通胀和通缩迹象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

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增长,降低失业率,拉

动经济增长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

收,抑制总需求、降低

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

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联系采取哪种财政政策,都必须依据客观的经济运行状况

注意: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发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2)财政支出

国家对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思维拓展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

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

适应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宏观经济目标

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

和控制所采取的政策内容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

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等都

属于财政政策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

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则属于

货币政策

制定

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

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

联系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3)财政收支状况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财政收支

平衡

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

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名师点拨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财政赤字通货膨胀

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

入的部分

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

物价上涨的现象

是由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所

是由纸币发行量过多、经济增长过

热、重复建设严重等导致的联系

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

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

命题研究:

【题例1】(2012·广东文综)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

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

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

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提高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

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故A项表述错误。

居民收入水平应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故B项表

述错误。大力发展经济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故C

项表述错误。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提

高,故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题例2】(2011·福建文综)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

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题例3】(2010·天津文综)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

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例4】(2011·大纲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

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

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

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 019亿元,年均增长近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

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 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考点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区别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

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

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

依法征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

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

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

接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

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

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不能随意改变

联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特别提醒

税收具有强制性,并不意味着纳税人不享有对纳税机关监督的权利;税收具有无偿性,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纳税人不提供相应服务;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税率不发生改变。

(3)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4)作用: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这就决定了公民必须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要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2)违反税法的表现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含义手段处理联系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

税法规定,用欺

骗、隐瞒等方式

不缴或少缴应纳

税款的行为

欺骗、隐瞒等方

税务机关在追缴

税款的同时,要

加收滞纳金甚至

并处罚款,触犯

刑法的还要由司

法机关依法追究

其刑事责任

四种违法行为从

程度上越来越

高,其违法性也

一个比一个强。

违反税法规定,

都要受到法律

制裁

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

机关规定的纳税

期限,没有按时

缴纳而拖欠税款

的行为

没有按时缴纳而

拖欠

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

法获得国家税收

优惠的行为

骗取税收优惠

抗税纳税人以暴力、

威胁等手段拒不

缴纳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等手

(3)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名师点拨

在我国,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命题研究:

【题例1】(2012·重庆文综)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引起了广泛讨论。

根据上图,甲、乙两方案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②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③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

④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根据图表信息,按照甲方案征税,A、B两家为国家每月缴税145元,B家庭可以不缴税,故这个方案有利于B家庭,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按照乙方案征税,A、B两家为国家每月缴税105元,A家庭比B家庭少缴税45元,故这个方案有利于A家庭,也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故①④符合题意。选B项。

【题例2】(2012·全国文综)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特点。营业税的征收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增值额,可以避免重复征税,且本环节缴纳增值税时需提供上一环节的增值税纳税凭证,因而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由此可见①③属于营业税的特点,②④是增值税的特点。

【题例3】(2012·海南高考)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

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A.流转税、流转税 B.流转税、行为税 C.流转税、财产税 D.所得税、流转税

答案 A

解析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其中流转税是

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

增值税,按营业额征收的营业税等,都属于流转税。

命题点2 税收的作用

【题例4】(2011·福建高考)“拉弗曲线”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

佳税率选择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拉弗曲线”反映的是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这启示我们,确定税率必须考虑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税率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必须把税率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①④符合题意。A 点反映了税收收入达到最高,但不一定就是最佳的,②说法具有片面性;税率的确定与

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无关,③错误,因此答案为C。

【题例5】(2011·江苏单科)“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 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题例6】(2010·江苏单科)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

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

误区纠错1 区分财政的不同作用

【题例1】(2011·重庆)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重庆公租房建设是()

①调控重庆市商品房房价的重要手段②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③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④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矫正: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财政政策的运用和财政资金的走向,直接对宏观国民经济产生影响。要区分财政的不同作用。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发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误区纠错2 财政赤字有弊无利

【题例2】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 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 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 500亿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2012年我国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B.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根本措施

D.2012年我国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点拨矫正: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即是这一情况的有力佐证。但是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误区纠错3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题例3】有人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这种看法()

A.是正确的,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财政对经济作用的发挥

B.是错误的,财政收入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财政对经济作用的发挥

C.是正确的,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D.是错误的,财政收入过多,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点拨矫正: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能促进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误区纠错4 混淆偷税和骗税

【题例4】中新网南宁2012年9月7日电广西一矿业公司为获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 988多万元人民币,向税务机关抵扣税款678万元,至今尚有634万税款下落不明。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属于()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抗税行为 D.骗税行为

点拨矫正:骗税与偷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骗得税收优惠,后者是设法隐瞒应税项目和应税收入。

结构减税,财政政策的重头戏

情境一:201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

情境二: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等。

——支持扩大就业方面,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限额减免税政策,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定额减免税政策。

——推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先行启动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对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在三年内免征营业税等。

——促进区域发展方面,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试点等。

——节能减排方面,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企业所得税实行优惠;实施新车船税法等。

问题一:请结合情境一说明财政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体现了这一点。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体现了这一点。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对财政支出数量和方向的控制,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问题二:分析结构性减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示: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和监督经济运行的作用。调整完善税收政策,实施结构性减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利于鼓励创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内需,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利于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1.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列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有()

①减少国债的发行,减少财政收入②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国债的发行③减少税收④增加信贷规模,降低利率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财政部于2012年9月10日起发行两期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电子式储蓄国债,最大发行额分别为210亿元和90亿元。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

①增加财政收入②增加国内需求③扩大政府投资④刺激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3.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表中正确的是()

选项

经济衰退期经济过热期

可能的表现可采取的措施可能的表现可采取的措施

A 税收减少增加税收失业减少降低利率

B 企业投资减少降低利率税收增加减少税收

C 物价上涨提高利率企业投资增加增加税收

D 失业增加减少税收物价上涨提高利率

4.(2012·广东珠海模拟)2012年我国继续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以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

A.意味着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超额累进税率

B.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

C.可以有效预防小微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D.意味着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比例税率

5.在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的商品中,新增加了数字电影放映机、各类画作原件和雕塑品原件等文化产品。这表明国家可以运用()

A.财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B.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C.税收调节文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D.货币政策调节供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理论(见上图),曾得到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青睐和支持。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里根将这一理论作为“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重要理论之一。里根执政后,经济增长也出现当时少有的景气,可以说“拉弗曲线”理论立下了汗马功劳。 材料二:我国近几年结构性减税的内容

税种 税改内容

税收 减免

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提高到3 500元,由九级调整为七级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项目:①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②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③软件生产

企业或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④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

技术企业;⑤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⑥动漫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⑦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20%优惠税率

增值税 ①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

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②小规模纳税人增值

税征收率由过去的6%和4%一律降至3%

税收 增加

资源税 提高磷矿石、玉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税 增值税 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的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

消费税 提高烟酒的消费税率,停征养路费,改征成品油消费税

(1)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拉弗曲线”理论所描述的经济学道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意义。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整合

①税收 ②经济建设 ③财政赤字 ④社会公平 ⑤政治权力 ⑥无偿性 ⑦增值税 ⑧偷税 ⑨漏税

误区辨析纠错

题例1:A 解析:公租房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财政资金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发挥了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公租房建设不是保险制度,④不选。

题例2:A 解析:本题易误选D 项。原因是对财政赤字的认识不清楚。财政赤字是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所以A 项正确,B 项错误。发展经济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根本措施,C 项错误。出现财政赤字未必会发生通货膨胀,D 项错误。

题例3:D 解析: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扩大和个人购买力增加,故为D 项。舍去A 、C 两项,财政收入过多,有利于财政发挥作用,行使国家职能,排除B 项。

题例4:A 解析:虚开增值税发票,是采取欺骗手段达到少缴或不缴税金的目的,这是典型的偷税行为。故答案选A 项。

时政拓展演练

创新演练

一、选择题

1.A 解析:积极财政政策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故选②③。①不合题意。④为货币政策。

2.B 解析:增发国债会形成财政收入,再用于扩大政府投资,会刺激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刺激经济的发展。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认识和理解。在经济衰退期,总需求不足,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需求,所以A、C两项排除。在经济过热期,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提高利率,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项。

4.B 解析: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旨在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故选B项。提高起征点,不是改变税率,也不能预防偷漏税行为,排除A、C、D 三项。

5.C 解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降低数字电影放映机等文化产品的进口关税,有助于引进相关文化资源,可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该题选C 项。

二、非选择题

6.答案:(1)“拉弗曲线”是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收入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政府的税收收入反而会减少。

(2)结构性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它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它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①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税和烟酒增税,促进了人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②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改增值税为消费税,避免了重复征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鼓励企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产品和产业升级。③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增值税转型,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企业的收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④促进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个税调整,直接减轻了居民的税负负担,增加了居民收入,扩大了消费;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方便人民生活。

解析:第(1)问,可以直接根据图表得出信息,注意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税率在E点前后的税收收入的不同。第(2)问,先指出材料中几种不同税种的变化情况,再结合教材中这几种税种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选择题

1.2013年3月,受经济增长趋缓、价格涨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增幅较小。这说明(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②商品价格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必然相应降低③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创造条件④企业利润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受经济增长趋缓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幅较小,说明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①正确;②说法太绝对;企业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企业发展,③正确;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④表述错误,故选C。

2.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103 74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9 72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用于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有所增长。这表明( )

①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③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性因素④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谈的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说明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来源于税收,也反映了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障,故②④入选;①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排除③。

3.下面是2013年浙江省财政支出预案的重点支出安排情况图,反映了2013年浙江省财政支出的特点是

( )

①政府的钱重点花在教育、农业、社保和就业上②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主要向民生方面倾斜③政府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高于在其他方面支出的总和④政府用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财政支出逐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浙江省2013年财政支出的重点是教育、农业、社保和就业等民生方面,①②正确;通过简单计算就可发现③错误;④在图中没有体现,故选A。

4.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这体现了( )

①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②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③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④政府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是为了解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不平衡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财政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①符合题意。经济增长滞缓时,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过热时,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解决这两种情况下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5.《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巩固现有筹资渠道,积极开辟其他资金来源。这表明财政( )

A.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功能

B.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越多越好

C.发挥了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D.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故选C。A、D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

6.2012年6月20日,财政部印发了《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解决部分居民的住房难问题。由此可见( )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给经济快速“降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项符合题意;而B、C不符合题意,D 项说法错误。

7.要改变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内需不振、企业投资不足的状况,应该( ) A.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B.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C.增加财政支出、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D.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答案:A

解析: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内需不振、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采取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政策,刺激经济发展,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要求。

8.2013年2月,吴云的工资纳税额是245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吴云该月工资收入为( )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不超过1 500元 3

2 1 500-4 500元10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以每月收入额减除3 500元后的余额。

A.5 950元B.6 600元

C.7 000元D.7 500元

答案:C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吴云按照第1级税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金额为1 500×3%=45(元)。吴云的工资纳税额是245元,则按照第2级税率吴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为245-45=200(元),因此按照第2级税率纳税的所得额为200÷10%=2 000(元)。吴云该月工资收入为1 500+2 000+3 500=7 000(元),故选C。

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部分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2013年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回答9~10题。

9.这项改革体现了税收的( )

A.税率的调整B.纳税人的改变

C.征税对象的变化D.征税主体的变更

答案:C

解析: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营业额,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增值额,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说明征税对象发生了,故选C。

10.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

A.流转税、流转税B.流转税、行为税

C.流转税、财产税D.所得税、流转税

答案:A

解析:流转税,又称商品税,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都属于流转税,故选A。

11.漫画中经营者的行为( )

①严重触犯了我国税法的尊严②不懂得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③不利于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④是用欺骗方法获得税收优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经营者的偷税漏税行为触犯了我国税法的尊严,不利于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①③正确;②与漫画主旨不符;④说的是骗税行为,而漫画反映的是偷税漏税行为,应排除,故选C。

12.我国加强对高收入者个税的征管,股权转让、房屋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成重点。上述做法有利于( )

①增加财政收入②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③缩小收入差距④维护社会公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国家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①③④正确;国家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体现的是高收入者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与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没有直接关系,②不选。

13.上海警方历时两个多月一举查破涉及上海、福建、辽宁、贵州、河南、江苏、江西、安徽等10个省市的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涉案总值共计价税1.923亿元、税额2 794万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

①违背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②说明某些纳税人没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③不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④会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个别纳税人没有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这会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故选②④。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税收的固定性、生产发展无直接关系,故①③不选。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表:

教育支出16116亿元,比2011年增加3 566亿元,增长28.4%

医疗卫生支出 6 367亿元,比2011年增加1 563亿元,增长32.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

11 144亿元,比2011年增加2 013亿元,增长22%

材料二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如下表:

教育事业卫生事业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14.2% 11.3% 10.1% 6% 注:扩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所以无法解决的。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有人认为,财力不足可以通过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来解决。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并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从税收角度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公民提出什么要求。

答案:(1)材料一反映出2012年中央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说明我国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材料二反映出中国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而财力不足是制约民生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国家加大民生投入正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财力不足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解决,但财力不足的解决办法有多种。解决财力不足问题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与劳动者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决“民生欠账”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让利于民;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增加财政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出。

(3)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国家财力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

财力越强,可以用于民生的支出越多。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15.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的两个重要税种。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财政收入相关情况

材料二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率先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试点,再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2012年6月29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中明确了船舶代理、动漫等方面相关营业税改征试点政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方案的经济影响。

答案:(1)①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的两个重要税种,对我国财政收入的贡献较大。除2009年以外,我国税收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②2008年至2011年,营业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增值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先升后降。③2008年、2009年增值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远高于营业税,2010年、2011年营业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增值税,这表明我国税收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

(2)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国家的税源,会减少地方和全国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降低和减轻相关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和动漫等产业的发展。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税收结构有重要意义。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全面把握图示所反映的信息,既要考虑税收收入的变化情况,还要考虑到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相关变化情况。回答第(2)问,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方案的经济影响。

13.材料一

注:①2006年到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2010年上半年增长11.1%。②2010年财政收入为预期值,各项支出为预算支出。

(1)分别描述图1、图2(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的重要意义。

答案(1)图1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多;图2反映了“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两图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了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4.材料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理

论(见下图),曾得到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青睐和支持。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里根将这一理论作为“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重要理论之一。里根执政后,经济增长也出现当时少有的景气,可以说“拉弗曲线”理论立下了汗马功劳。

材料二我国近几年结构性减税的内容

税种税改内容

税收减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 500元,由9级调整为7级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项目:①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

得;②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③软件生产企业或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④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⑤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⑥动漫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⑦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20%优惠税率

增值税①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

②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6%和4%一律降至3%

税收增加资源税提高磷矿石、玉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税

增值税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的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

消费税提高烟酒的消费税率,停征养路费,改征成品油消费税

(1)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拉弗曲线”理论所描述的经济学道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意义。

答案(1)“拉弗曲线”是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收入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政府的税收收入反而会减少。

(2)结构性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它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它在改善

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和烟酒

增税和成品油的收税,促使了人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环境。②促使了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改增值税为消费税,不仅避免了重复征税,鼓励了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鼓励企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有利于促使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产品和产业升级。③促使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了企业经济的复苏。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增值税转型,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企业的收入,促使了企业的发展。④促进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个税调整,直接减轻了居民的税负负担,增加了居民收入,扩大了消费;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方便人民生活。

答案:(1)材料一反映出2012年中央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说明我国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材料二反映出中国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而财力不足是制约民生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国家加大民生投入正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财力不足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解决,但财力不足的解决办法有多种。解决财力不足问题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与劳动者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决“民生欠账”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让利于民;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增加财政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出。

(3)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国家财力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财力越强,可以用于民生的支出越多。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答案(1)图1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多;图2反映了“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两图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了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过程与方法: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学习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学习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学历史 导入:播放德德玛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回答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 生:蒙古族。 师:提到蒙古族,你脑海里的“蒙古印象”有哪些? 生:成吉思汗、大草原、羊群、蒙古包、马头琴、骑兵、游牧、马靴、马鞭…… 多媒体滚动出示图片,暂停在《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具》这一张。学生介绍,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由此导入新课。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过渡: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通过对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学习,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教师多媒体出示《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请学生结合教材,在地图上找一找蒙古族兴起的区域,说一说蒙古族生活的环境特点,猜一猜蒙古族的民族习性。 之后,教师多媒体出示《课后活动》中的蒙古族历史文献《蒙古秘史》: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劫财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带来农村的大 解放。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 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 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 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7.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8.对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二、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那些步骤? 三、练习巩固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 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 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5.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改革开放 2.农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 3.家庭联产承包劳动热情生产力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大地二中张清泉 上信中学陈道锋 青海一中李清 镇海中学陈志海 大地二中张清泉 ?教学分析?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教学目标】

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 生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 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多媒体展示问: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修改内容

2018年高中《经济生活》第十课新修改内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 历史性变革(第一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二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

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课型:新授课计划课时:1课时主备人:陈婷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2.通过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 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 三、【教学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四、【课前预习】 (一)、从繁荣到危机: 1、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 _________ 经济空前繁荣。但是,繁荣的后面隐藏着_____________ 过剩、全国性的_______________ 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 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爆发:________ 年10月,美国股票突然爆跌,一场空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席卷美国 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表现:大量企业_________ ,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 润,不惜大量_______________ 。 ④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二八罗斯福新政: 1、时间、人物:_________ 年, ________________ 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______________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挽救资产阶级统治)。 3、特点:采用____________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整顿___________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 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通过 《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 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 ________________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 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5、历史影响: 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 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也就不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

人教版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练习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生活)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填“ T ”,错误的填“F”) 1.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错)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让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错)3.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对) 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对) 5.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征。(错) 6.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对)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共同富裕。(错)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相应位置)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与以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有了明显区别。两字之变意味着( ) ①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更加明确 ②市场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政府作用有所削弱 ③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微观干预,减少对市场的监管 ④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之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因为( ) ①市场能比较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 ②市场能对资源利用做出合理规划 ③市场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④市场能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国务院决定要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三网融合自从试点城市公布后,屡次传出夭折的消息,但我们认为,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但短期仍会遭遇颇多博弈。推进三网融合( ) ①就要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是市场经济发展性的要求 ③发挥了新兴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④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当前,在一些“正规”大药房中,存在真药和假药一起销售的现象。这主要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开放性 4.“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问题奶粉”,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无从下口”。这启示我们( ) ①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市场的滞后性 ②必须加强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③禁止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④加强市场监管,防止自发性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③④ 5.漫画《菜贱伤农》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①市场需要直接决定商品的价格②政府应加强对农 业生产的直接管理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应引导农民掌握市场信息 ④价格变动影响生产,农民需要增强风险意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并向行人收费,遭到拒绝,致使路灯不能正常服务,行人跌倒时有发生。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高一经济生活导学案学生版2.1

高一经济生活导学案2.1 制作人:安星星陈冰凤段翔鹏校对:寇建刚 学习目标---导航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基础梳理-----预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 间接: 直接: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来实现的, 2.供求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供不应求——价格——“_____________”——方市场(起主导作用) 供过于求——价格——“_____________”——方市场(起主导作用)。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的。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决定的,而是由决定。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越低。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越低。 (2)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别引起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2)若其他因素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与个别

第10课导学案

第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由于西方列强将中国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也促使部分地主官僚为“自强”和“求富”,采用机器;开展军工和民用生产,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后出现了民间设厂的现象,中国民族工业诞生。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分析,增强我们透过现象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兴办近代工业的一些企业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难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学法指导】:针对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问题1:从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与列强签订了哪些有关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

问题2:从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中看出列强的意图是什么?它使19世纪40、50年代的中国经济出现什么变化? 问题3:分析课文第46页图《开埠后的宁波口岸》、《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和《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幅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问题4:洋务运动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强”和“求富”?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问题5: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它的出现有何历史进步意义?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问题6: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代表有哪些? 问题7: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代表有哪些?

经济生活学案(消费类型)

襄樊三中经济生活(必修1)学案﹙5﹚ 课题: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一、学习目标 1、重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2、难点 对贷款消费的理解 二、预习导引 1、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受哪两大因素影响? 2、消费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即按照交易方式、按消费对象、按消费的目的﹚ 3、什么是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 三、知识梳理(见《金牌学子》p19-20) 四、知识拓展 1、全面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见《金牌学子》p20) 2、准确理解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见《金牌学子》p21) 3、理解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别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 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水准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 0.6则属于危险状态。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 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我国贫富差别在扩 大 五、易混知识 1、国家鼓励公民贷款消费。 2、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系数越小,说明消费结构层次越低。 3、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成正比。 4、物价越低,生活水平越高。 5、消费就是生活消费。 六、经典回放 1.(09江苏卷8)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2.(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初一历史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最新整理)

初一历史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引进的优良品种,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 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 ”的谚语。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棉花的种植,由、扩 展到长江流域。 2、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宋时棉织业由发展到东南沿海。 3、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宋时,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和。出现了和。 5、宋朝时,、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和 ,远达和。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 ,管理对外贸易。 6 、前期,地区出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时,纸币发 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纸币的产生。 7、从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达标拓展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东京,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 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用上景德镇的瓷器④晚上盖棉被睡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A、杭州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 D、元朝 7、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有关手续应到 A. 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参赛教案: 教案背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框 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即共性,为本框题内容做了铺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个性,它结合了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第七课社会公平的内容,从而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信社会主义道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及经济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重点设置依据:任何市场经济都具有共同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自己的基本特征(特殊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和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些理论性和综合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跨度,所以让学生理解或接受有一定的难度。突破角度:以教材中的现实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手段。难点设置依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但学生限于知识的层次比较难于理解。突破角度:列表比较二者的相同于不同之处,特别是比较制定者、含义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易于接受。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行政手段的异同等属于基本理论性问题,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探究法:配合教材的三个探究活动,便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实例分析法:先列举典型案例,提出问题,由学生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回答,最后由老师点拨,得出结论。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比较分析法:对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寻找两者的不同点,总结后者的优越性。对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比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形成手段澄清学生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本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他们在材料分析和自己佐证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教材归纳得出结论,进一步结合思考题以达到掌握和巩固新知识,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

2018年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新修改内容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编教内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 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58.8%。 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 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 出境旅游人次从8300万增加到1.3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历史性变革(第一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10.1)教学案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主备人:韦昌栋成员(签名):周媛玲、何绍翔、张泽旭、蒙德养、邓丽丽、谭玉迎 一、教学课时:2课时 二、授课时间:第周 三、授课班级:高一(1-24班) 四、学考考点: 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阶段。 五、高考考点: 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阶段。 六、教学过程: 10.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历史性对的变革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取得成就原因 (1)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_________________,端正发展观念,__________________,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表现:①经济保持___________,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②________________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速推进。 ③______________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党和国家深入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思想。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取得决定性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人群持续扩大,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框导学案

第九课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时:2课时 课型:复习课 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2、解释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 3、回忆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4、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区分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二、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2、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与手段。 三、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 4、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国家宏观调控的事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增长。( ) 说明: 2、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 ) 说明: 3、国家的宏观调控就是行政调节。( )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A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 、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C 、充分发挥了计划的长处 D 、完全克服了市场的弊端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一件鼓腰包、顺民心的要紧事。材料体现出我国的市场经济( ) A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 B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C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需要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漫画《饕餮》嘲讽一个贪吃的人。这幅漫画告诫我们( ) A .市场调节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B .必须充分利用地球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D .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2013广州三模]广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省, 碳排放权交易把与节能、减碳和生态发展密切相关的碳排放权益 作为一种可交易的产品,建立了一种统筹能源战略、节能降耗和 编号:1902

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一、考纲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课时知识建构 三、考点解读 考点1、2按劳分配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学习小贴士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学习小贴士 (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 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学案(无答案)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目标素养】 1.掌握辽、夏、金、元的统治情况,认识到少数民族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了解蒙古的崛起、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史实,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学法指导】 1、学材准备:课本页、导学案、地图册、双色笔 2、学习流程

【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1、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的史实。 2、掌握辽夏金元民族交融的原因、主要表现和影响。 提升目标:理解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成果记录 仔细阅读课文部分,根据问题提示进行勾画、标注,严禁整段勾画,会的问题在后面的()画√;不会或不清楚的在()内画ⅹ 名词解释: 1、全面认识南、北面官的设置:(1)内容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2)原因:辽统治下的各民族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3)实质:这是一种民族分治制度,但本质上是阶级统治。(4)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规管理。 2、四时捺钵:契丹语、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其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 3、“大定之治”:大定之治是指金朝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的短暂稳定繁荣的局面。完颜雍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弊政;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采用汉制,兴文学,积极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对外主动和宋朝议和。从此,宋金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金朝国库充盈,社会风气开

《经济生活》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归纳+课时作业)

《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点归纳 (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市场与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调节的形式:价格的涨落、供求关系、竞争。因此,我们把市场的调节称之为“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优点):(1)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通过竞争,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5、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2)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不能调节的范围: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红颜薄命及危险品、麻醉品等 (2)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3)市场调节的后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浪费;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 (1)原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4.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漫画《不留空白》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

2017年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五课复习导学案.doc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复习导学案 设计者:高玉华序号:NO 05 时间:2016-5-16 班级:姓名: 【高考考点】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及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考情分析】 本课是高考高频考点。特別是企业方面:一是结合某企业成功经营的案例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二是依据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或外部坏境的变化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近年命题也开始关注企业的地位和性质。 就业类试题多以措施类和原因类为主,分析“用工荒”、“就业难”和“维权难”的原因以及 解决措施 【考点梳理】考点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1.企业的含义: 企业的分类: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公司的含义: 我国公司的主要形式: 公司的组织机构组成部分: 3.企业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含义及意义? 考点二:劳动者 1.劳动的作用是什么?

【考点梳理】2.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为什么 (2)如何维护? 【易混易错】 (1)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把握不准 (2)对儿种不同的择业观念区分不清 1、儿年前,王先生投资10万元开了一家服装店,以经营时装为主,受到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经过儿年的发展后,现在的王先生又同另外两人分别以资金60万元,土地(50万元),设备(30万元)共同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他们各自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家服装公司属于() A.股份有限公司 B.个人独资公司 C.合伙企业 D.有限责任公司 2、2014年9月19 H,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 司。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阿里巴巴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家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拓展簡业边界的企业,靠众多参与者建立了一个簡业生态系统,让竞争者不容易轻易模仿。这表明,阿里巴巴的成功主要在于() A.依靠自主创新,扩大企业规模 B.优化经营战略,市场定位准确 C.合资源优势,扩大消费需求 D.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竞争能力 3、网络购物商家承诺7天无理由退货,这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还要靠行业自律以及消费者自身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十课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第十课教学案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一、课标与教学要求 内容目标: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提示与建议:市场能指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 讨论: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二、教材梳理 1、知识结构 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常见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调节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市场规则的内容 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建设 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 市场调节的弊端盲目性 滞后性

2、知识要点填空: (一)、市场调节 (1)、资源配置及其手段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资源配置主要有和两种手段。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靠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2)、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的含义:在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等来进行。价值规律就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理、高效。 (二)、市场秩序 (1)、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应有相应的,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来维护。只有具备、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规则 ①市场规则的形式: 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 行业法规:如《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 市场道德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必须、、、等。 ②市场规则的内容: (3)、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措施——加强建设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不能调节的领域 ②不让调节的领域 (2)、市场调节的弊端 ①市场调节具有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