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自考06092工作分析_重点复习资料-赢在路上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一、填空 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 2.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 3.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二、简答 1.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1)工作分析者(主体)有三类:外部专家、主管、工作任职者,我国企业在工作分析者的选择上往往依赖于外部专家,轻视工作任职者的参与 (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工作分析如何适应动态环境的问题 (3)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分析人员所用的分析工具也会有所差别(4)工作条件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 在这其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 ①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 ②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 ③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 2.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 (1)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 (2)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 (3)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 3.工作分析的五个发展趋势: (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 (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任职者是最常见的信息来源,其他还包括客户、专家、计算机仿真系统 (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 (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 (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 3.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 4.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5.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2021年自考《社会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社会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卷二) 一、填空 1.( )是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 )是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 2.如果考虑到资料的时间过程,凡某一特定时刻的资料称为( );凡某时期内变动累计的资料称为( )。 3.( )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 4.( )误差,是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而造成的误差等。( )误差,是指由调查方式本身所决定的统计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差数。 5. 统计误差有( )和( )两类,其中( )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可能发生。 6.对在全国钢产量中占很大比重的十大钢铁企业进行钢产量生产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7.统计调查从调查范围上分,可分为( )和( )。 8.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 9.统计调查从调查目的上,可分为( )和专项调查。 10.( )误差是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存在的误差,它表示抽样估计的精度。

二、单项选择 1.将总体按与研究有关的标志进行分组,然后再随机地从各组中抽选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式叫(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2.搞好重点调查的关键是( ) 。 A 力求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 B 选择好重点单位 C 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单位 D 遵循随机原则。 3.下列资料,属于静态资料的是( ) 。 A 某厂89年职工工资总额为76万元; B 某乡89年粮食总产量为1亿3千万公斤; C 某市89年末人口为36.3万人; D 某市89年征用土地125亩。 4.关于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下面正确的描述有( )。 A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B 满足一定条件,重点调查的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 C 抽样调查是一种全面调查; D 典型调查是在研究现象的总体中,选择其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应用( )方式抽取样本时,必须避免抽样间隔和现象本身的节奏性或循环周期相重合。 A 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6.下面能进行除法运算的测量尺度是( )。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支持系统有效运行的影响 【答案】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 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构成要素是: 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考点】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31.试述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方法 【答案】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的意见。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知事物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①外推预测②理论预测③判断预测 ①外推预测: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②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③判断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 (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评估,指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拟采用的政策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以效力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能性,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政治可行性,主要以政策对相关权力或利益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绩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考点】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笔记(2).doc

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笔记 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 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最新7月浙江自考社会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社会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8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统计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 2.总体作为研究对象具有___________、同质性和变异性等三个特征。 3.标志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品质标志。 4.统计调查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成经常性调查和___________。 5.频数分配数列按照品质标志分组可以得到___________。 6.上限与下限之差为___________。 7.U形曲线特征是___________。 8.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___________。 9.第三四分位数和第一四分位数的半距是___________。 10.时间数列按照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___________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 数列。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学家____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 ) A.康宁 B.凯特勒 C.佩第 D.格朗特 2.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H0,备择假设H1,则称____为犯第二类错误。( ) A.H0为真,拒绝H0 B.H0为真,接受H0 C.H0不真,接受H0 D.H0不真,拒绝H0 3.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A.人口总数 B.人口密度 C.产品价格 D.工资收入 4.关于统计指标和标志表述正确的为( ) A.指标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个数和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来 B.指标是说明总体中个体特征的 C.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D.指标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数值表示 5.关于静态指标表述正确的是( )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真题及复习资料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 尔 B.德洛尔 C.韦 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 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 策》 D.《盐铁论》 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D )3-183 A.利益集 团 B.公民个人

媒 D.代议机关 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B )3-208 A.英 国 B.法国 C.瑞 士 D.美国 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 )6-287 A.问题界 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设 计 D.政策抉择 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6-300 A.工具学 习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 习 D.组织学习 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森 B.戴伊 C.拉斯韦 尔 D.西蒙 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4-238 A.精英模 型 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 型 D.渐进主义模型 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A )5-268 A.系统议 程 B.政府议程 C.正式议 程 D.规划议程 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 )7-327 A.过程模 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 型 D.系统模型 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 D )7-330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超级集合版

2017年10月江苏自考《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07-13 10:52来源:江苏自考网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

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数理统计自考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资料总结,仅供参考) 判断题 1. 研究人员测量了100例患者外周血的红细胞数,所得资料为计数资料。X 2. 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3.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可根据分析需要相互转化。 4. 均数总是大于中位数。X 5. 均数总是比标准差大。X 6. 变异系数的量纲和原量纲相同。X 7. 样本均数大时,标准差也一定会大。X 8. 样本量增大时,极差会增大。 9. 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结果P 值远远小于0.01,则说明差异非常大。X 10. 对同一参数的估计,99%可信区间比90%可信区间好。X 11. 均数的标准误越小,则对总体均数的估计越精密。 12. 四个样本率做比较,2)3(05.02χχ> ,可认为各总体率均不相等。X 13. 统计资料符合参数检验应用条件,但数据量很大,可以采用非参数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14. 对同一资料和同一研究目的,应用参数检验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更为可靠。X 15. 等级资料差别的假设检验只能采用秩和检验,而不能采用列联表χ2检验等检验方法X 。 16. 非参数统计方法是用于检验总体中位数、极差等总体参数的方法。X 17. 剩余平方和SS 剩1=SS 剩2,则r 1必然等于r 2。X 18. 直线回归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而直线相关反映两变量间的相互直线关系。 19. 两变量关系越密切r 值越大。X 20. 一个绘制合理的统计图可直观的反映事物间的正确数量关系。 21. 在一个统计表中,如果某处数字为“0”,就填“0”,如果数字暂缺则填“…”,如果该处没 有数字,则不填。X 22. 备注不是统计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必设专栏,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以说明。 23. 散点图是描写原始观察值在各个对比组分布情况的图形,常用于例数不是很多的间断性分组资料的比较。 24. 百分条图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以长条的全长为100%,按资料的原始顺序依次进行绘制,其他置于最后。X 25. 用元参钩藤汤治疗80名高血压患者,服用半月后比服用前血压下降了2.8kPa ,故认为该药有效( X )。 26. 在实验设计中,样本含量越大,越符合其重复原则,越能降低实验误差(X )。 填空题 1、 X ±1.96S 表示:———————————————————。 2、 S X X 58.2±表示——————————————————— 3、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采用校正公式的条件为————。

2020年7月浙江自考社会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自考2018年7月社会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8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相关关系按相关变量的多少,分为__________和复相关。 2.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称为假设检验的__________。 3.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 4.对于连续变量,恰是某一组限的数据应按照__________的原则归入相应的组别。 5.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情况,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__________。 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和划分各组界限。 7.当基尼系数为__________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8.凡用相对数来表达的变异指标,统称__________。 9.指数体系中,__________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 10.在抽样调查中,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那一部分单位叫做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 A.大数规律 B.中心极限定理 C.小概率原理 D.贝努里定律 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合格品数量 B.产品价格 C.职工人数 D.工资总额 3.一个总体单位() 1

2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令 B.威廉·配第 C.凯特勒 D.恩格尔 5.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6.整群抽样的特点是( ) A.对群全面调查 B.对抽中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C.对抽中群的单位抽样调查 D.没有抽样调查 7.人口数与出生人数( ) A.前者是时期指标而后者是时点指标 B.前者是时点指标而后者是时期指标 C.两者都是时点指标 D.两者都是时期指标 8.拟对占全市储蓄额54 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这种调 查方式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9.下列哪种测量层次,既可进行加减运算,也可进行乘除运算?( ) A.定类层次 B.定距层次 C.定序层次 D.定比层次 10.关于统计误差,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非抽样误差是因破坏随机原则而产生 B.非抽样误差是一种代表性误差 C.非抽样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D.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1.某企业职工的工资分为四组:(1)500元以下;(2)500~1000元;(3)1000~1500元;(4)1500元以上,则1500元以上的这组组中值应近似为( )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 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自考重点

1.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战略核心 初创阶段: 1)企业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实力,其发展与绩效主要依靠关键人才特别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激情。人员需要数量少,质量要求高。 2)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工作难度大。关键人才的选拔直接关系企业的成败。3)尚未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创办者在决策时应当具有战略性的思维。 成长阶段: 1)企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但要的多,而且要的急。 2)对员工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拿来就能用,而且要求上手快。 3)创业初期主要靠企业关键人员的个人能力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有更为效率的规范化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核心: 1)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2)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3)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2.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 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 2)。。。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3)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4)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1)战略层次的总体规划 2)战术层次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分配计划、人员接替及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价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及解聘计划。 4.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信息收集、整理阶段——确定规划期限阶段——预测供给与需求阶段——反馈调整阶段5.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 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 2)可以有效的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 3)降低企业的风险。 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一点对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风险隐患: 1)收费标准问题。 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 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广东自考07484社会保障学重点资料2016年12月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7484) 一、识记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2.标志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轨道是19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3.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4.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等体现了基金的共担性。 5.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6.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是《疾病保险法》。 7.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报告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制度贯彻普遍性原则。 8.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 9.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10.《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1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2.1978年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呼吁改进医疗社会保险,以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并在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 13.实行个人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以新加坡国家最为典型。 14.工伤保障制度的保障方式与工伤事故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对工伤事故实行绝对责任或实行无过失补偿原则。 15.工伤的认定,主要是看负伤、残疾或死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是因为工作或他人、社会的利益造成的。具体标准是由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16.在我国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正式登记结婚,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女职工生育。

社会统计学自考真题

浙江省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8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统计资料整理阶段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 2.调查人员从记录社会现象的各种载体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 3.若采用异距分组,________用来反映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 4.将所有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中位数就是________的变量值。 5.已知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应采用________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6.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7.推论统计的两个基本内容是________和________。 8.在数据的各种测量尺度中,既可进行加减运算,也可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尺度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总体单位(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令 B.格朗特 C.凯特勒 D.恩格尔 3.要了解某企业员工的收入,则总体单位是( ) A.该企业的全部员工 B.该企业每个员工的收入水平 C.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D.该企业全部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5.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分类抽样是( ) A.定额分配 B.等额分配 C.定比分配 D.异比分配 6.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灵活性 B.准确性 C.可靠性 D.随机性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按功能划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答案】 (1)产业模式。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2)投资模式。主要关注公平就业机会。 (3)参与模式。主要关注团队合作。 (4)高灵活性模式。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把握不断变化的趋势。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简述激励的作用 【答案】 (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激励概述 33.简述能力倾向与才能的区别

【答案】 (1)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2)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如何。才能是经过学习训练而实际具备的能力, (3)能力倾向是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而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 【考点】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34.简述员工单项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培训什么。 (2)培训谁。 (3)何时培训。 (4)在哪里培训。 (5)谁来培训。 (6)怎样培训。

【考点】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 35.绩效管理的作用 【答案】 (1)引导性作用; (2)价值性作用; (3)战略性作用。 【考点】绩效管理程序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36.试述员工早期的任务和心理特征。 【答案】 1.任务: (1)进入组织,学会工作。 (2)学会独立,并寻找职业锚。 (3)完成向成年人的过度过渡。 2.心理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 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 4 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 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 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 什么是爱国主义?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word版本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 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 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 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 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 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 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 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 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 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自变量作为变化依据的变量。 依变量随自变量而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 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确定性变量条件一定,可能实现的值确定。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社会指标体系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社会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全面衡量社会发展情况。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 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 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 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6.3.简述单一式规划主体和多元式规划主体的利弊。 6.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 6.5.简述影响一个政府组织学习能力和可以学到的知识的因素。 6.6.简述政策移植增加的原因。 6.7.简述预测性评估的三种方法。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7.2.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过程模型。 7.3.简述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的内涵。 7.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博弈模型。 7.5.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6.简述政策本身的因素。7.7.简述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8.简述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 响。 7.9.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8.1.从哪些方面来说,需要对政策进行评估 工作? 8.2.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8.4.简述过程评估的目的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8.5.简述评估总结的工作步骤。 9.1.简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9.2.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9.3.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简述“政策学习”模式包含的前提及其 特点。 9.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9.6.简述政策接续的定义及其意义。 9.7.要实现政策接续的目的应该做好哪些方 面? 9.8.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原因。 9.9.简述巴达奇对政策终结的力量的分类。 9.10.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0.1.简述政策分析的含义及要素。 10.2.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 10.3.简述政策分析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0.4.简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分析师的职 业伦理。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 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 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 政策领域的扩大。①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 活的正面作用。②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 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中涉及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 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政,二是实 行政策咨询。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 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 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 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鉴于公 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 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 需要研究者给予特别关注的。另外,公共权 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 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 法理上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力,而人 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 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 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 参与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 策的对象或客体。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 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者 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 解决。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 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公共权力机关在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 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 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 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 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 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在 对重大政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 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美国学者埃齐奥尼 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力,而 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创造知识,“这两 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 群体,具有互补性”。因此,应当重视“权力 在知识的创造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中所 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 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答:(1)提出拟研 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 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 撰写研究报告。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答:个案研究的 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 容;(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个案研究(如 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4)整理 分析材料,形成结论;(5)起草研究报告。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答: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 成的:第一组: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 策研究、政策分析;第二组:公共政策、公 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决策体制、政策过 程、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第三组:政策系 统、政策行为者、非政府政策行为者、政策 环境、政策网络、利益相关者、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社群、政策输入(投入)、政 策输出(产出)、政策反馈、政策支持系统、 公民参与;第四组:政策类型、元政策、基 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立 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策链、政 策群、政策组合拳、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 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与再分配性政策;第五 组:政策过程、过程模型、理论模型建构、 上来下去模型、有限理性(满意决策)模型、 渐进调适(渐进主义)模型、理性广博(完全理 性)模型、政治系统模型(宏观或综观路径)、 规范最适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 精英主义模型、混合扫描(综视)模型、理性 选择制度主义模型、垃圾桶模型;第六组: 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假问题、问题认定、 政策议程;第七组:政策制定、政策倡导、 决策者、公共决策、政策规划、政策对话、 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方案主办者、政策设 计、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审议、政策 选择(方案择优)、政策学习、政策移植、政 策可行性、政策采纳、政策合法化、政策宣 示(政策声明、政策发布);第八组:政策执 行、执行者(执行机构、执行主体)、政策对 象(执行对象、目标人群)、自上而下政策执 行、自下而上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政策执行、 执行力、执行环境、政策试验、政策试点、 政策偏差、执行再决策、政策结果(政策影响 与政策产出)、政策执行模型;第九组:政策 稳定、政策维持、政策变动、政策创新、政 策调整、政策接续、政策终结、政策周期; 第十组:政策评估、评估主办者、评估者、 评估标准、预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事后 评估、正式评估、实验评估、回溯性评估、 虚假评估、投入一产出评估、成本一收益比 率、内外部结合评估、第一至第四代评估; 第十一组:政策监控、经费监控、时间监控、 社会审计路径、社会实验路径、社会系统会 计路径、社会研究与实践综合路径;第十二 组:政策知识、政策学知识、知识转换、政 策研究组织、政策实务人员、政策分析师、 智库、政策预测、政策咨询、演绎因果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