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

百科名片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2013年5月16日本内阁府发布了2013年1季度GDP的速报值,表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推出的一系列新刺激政策不仅给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也开始让企业和消费者振作起来。

目录

简介

内容

背景

分析

措施

因素

显效

展开

简介

内容

背景

分析

措施

因素

显效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

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

统计发现,从安倍履新的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2月1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就超过8.4%。结合国际环境,一些国家由此担忧日本此举可能引发全球货币竞相贬值并助推新一轮贸易战。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要的是创造通膨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所以对於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商品,就会尽快地去购买,因而带动消费及投资,进而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编辑本段内容

安倍经济学有三个主轴,安倍晋三首先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

其次,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200%,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也是高风险。

最后是日元贬值政策,自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至2012年12月,日元相对美元升值23.62%,对照韩国在同样一段期间内,仅小幅升值0.22%。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其中以2%的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已引发韩国、中国等的不满。韩日企业在海外市场形成直接竞争局面,而虽然部分中国企业已开始与日本企业竞争,但出口产品重叠的领域仍不多。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和日本五十大出口产品当中26个重叠。该协会进一步预测:如果日元对韩元贬值10%,韩国出口额会减少4.1%。受最大影响的无疑是汽车行业,据韩国汽车产业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在日元对韩元贬值10%的条件下,韩国汽车出口额将会缩减12%。然而,无论是G7还是G20都默许了日元的暴跌,因为它们大多不会受到日元贬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除了加拿大,G7都在进行不同程度上的量化宽松。[1]

编辑本段背景

2008全球金融海啸过后,欧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争相反复推出的量化宽松,更创造出巨额的国际资金。国际资金最有兴趣的投资地区是报酬率远比欧美来得高的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身为全球主要货币之一的日元,自然相对于美元欧元,吸引了更高的兴趣。[2]

编辑本段分析

本质上来说,日元自2008至今的升值,其实相当大的成分是整个国际金融大环境所造成,而非反映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但是,日元的升值却造成

日本出口及顺差大幅衰退的情况。甚至在2012年的1至11月间,贸易赤字达6万亿日元(约730亿美元),是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势下,安倍决定借着量化宽松政策,引导日元贬值,实也不令人讶异。

在这样的情势下,安倍决定引导日元贬值,实也不令人讶异。然而汇率的升贬是零和游戏。贬了日元,帮助了日本企业的出口,但亚洲其他邻近国家,也因此皆感到极大威胁。

如果安倍的政策的确引发了通膨,但是消费者反倒是因为担心通膨侵蚀了财富,因此更加节衣缩食,安倍经济学就无法奏效了。[2]

编辑本段措施

首先,为创造通胀,安倍政府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甚至不惜公然介入央行决策,并已宣布将撤换现任作风传统保守的央行总裁。

其次,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 百分之两百,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是高风险。更何况,政府支出效益,除了支出本身带动需求有助于经济增长外,当然还是要看是否会因公共建设的加强而带动民间投资;所以如果效益不大,但政府成本很高,就也是另一项具高风险的策略。

最后,自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至2012年12月日元的高点(2012年12月5日的1美元兑82日元),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23.62%,相对于欧元更是升值了48.91%。尤其对照韩国在同样一段期间内,仅小幅升值(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5日,韩元相对于美元仅升值0.22%),日元过去几年的升值幅度,就更加显眼。[2]

编辑本段因素

首先是要迫使日本央行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并扩大“量化宽松”,这是创造更多流动性或多印钞票的另一种说法。

二是试图通过新的公共开支计划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

第三个是一个模糊的结构性改革承诺。[3]

编辑本段显效

日本内阁2013年5月16日公布的GDP数据:2013年年一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长3.5%,高于彭博预期的2.7%,为2012年一季度以来最快;一季度环比增长0.9%,高于彭博预期的0.7%。

具体分析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内外需分别为日本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贡献了0.5和.04个百分点。内需方面,受日元贬值和股市大幅上涨刺激,消费者心理大幅改善,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9%;住宅投资增长1.9%。。外需方面,受日元贬值和美国汽车市场好转等因素影响,日本第一季度出口增长3.8%,进口则增长1%。不过从投资方面看,第一季度日本企业设备投资依然谨慎,环比减少0.7%;公共投资则增长0.8%

另据日本内阁2013年5月15日公布的4月份消费动向调查表明,综合反映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态度指数环比上

升1.4%、达到44.5,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当前,在股价持续上涨、企业利润创佳绩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就业和薪酬改善的期待明显增加。

[4]

编辑本段评论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徐一睿

他对“安倍经济学”作出如下评论:

在当今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界,“Abenomics”这新名词备受关注。“Abenomics”是由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安倍(Abe)和经济学(Economics)组成的一个造语。

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

的经济产业成长战略是安倍经济学的三个主轴,这三大主轴又被称之为安倍政权的三只利箭。而这三大主轴又分别由自民党的三位大佬分管。

三大政策中货币政策作为主攻方向由安倍晋三首相亲自出马,而财政政策交由安倍常年的政治盟友,曾经在安倍之后出任过首相,现任副总理兼任财务大臣的麻生太郎主管,产业政策则交由曾经在2006年自民党总裁大选中担任过安倍竞选事务局长的甘利明。甘利明作为经济财政政策担当相成立了日本经济再生本部,并设置了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和产业竞争力会议这两大咨询会议。

安倍经济学的具体政策指向可以总结为:1,将通胀目标设置为2%;2,促使日元贬值;3,政策利率降为负值;4,无限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5,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国土强韧化);6,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建设性国债;7,修改日本银行法加大政府对央行的发言权等。

在这里笔者将分数次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安倍经济学到底是三只利箭还是三杯毒药?第一回先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小泉政权期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

何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禁”,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最先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是日本。在2001年日本央行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他们采用了一个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在零利率基础上实行的进一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应对当时出现的通货紧缩问题,而在此之前并没

增长,对抗通货紧缩。

量化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走出通缩方面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低利率有利于企业将成本维持在低位,也有利于促进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充足的资金还可以使背负着大量不良贷款的日本银行业无需担忧流动性问题,可以在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上采取较为主动的行动,推动金融业乃至其他产业的结构重组。

对小泉政权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

正如此前所述,其实日本提出量化宽松政策从而实现通胀目标的做法并非这次安倍政权之首创。事实上从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日本已经尝试过在压缩财政支出的同时,通过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

那么对小泉政权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则显得尤为重要。小泉纯一郎政权的上台,可以说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契机。如果说90年代日本所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立足于提高总需求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那么小泉政权上台以后,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向促进企业的生产和盈利能力,提高社会总供给的方向转移。

这一时期日本主要的政策手段也开始从财政政策向货币政策转移。在小泉政权长达6年的执政期间,金融的自由化和劳动的流动化改革成为了小泉体制改革的中心。

如何来评价小泉的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小泉执政的6年,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一直保持着正增长。这是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少有的长期增长期。而且在这6年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趋势良好。日本的一些主力企业的业绩纷纷得到大幅度改善。

如果仅仅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小泉的体制改革似乎收获颇丰。但与此同时曾经让日本引以为豪的社会体系却面临崩溃。

众所周知,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是经济的三大主体。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而企业部门则通过工资的形式向家庭部门购买劳动力来进行生产。企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商品最终又由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予以消化。政府部门是一个非生产性部门,政府部门通过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征税后,又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如果这三大主体间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正如高度经济增长期的日本一样,经济与社会生活将得到不断地改善。但如果这三大主体间的循环链条一旦破裂,经济与社会生活则将步入停滞甚至倒退。

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法人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07年日本企业的经常利润(全产业)基本保持正增长,企业利润得到明显改善。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汽车龙头企业丰田汽车2007年3月公布的2006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中显示,2006年丰田汽车的销售额高达23万亿9480亿日元同比上涨13.8%,其中营业利润则高达2兆2386亿日元同比上涨19.2%。

如果按照一般的思维,处在经济增长期,而且企业盈利能力又在不断上升,那么家庭收入也应该随之增长。战后日本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盈利一般都是优先用于确保就业和增加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上。企业盈利的增加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增长,两者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但自从2001年以后,在小泉领导的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增长、企业盈利能力的扩大,却没有推动家庭收入的增加。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显示,泡沫经济崩溃以后,1990年代初期日本的家庭和员工平均收入依然保持着上涨趋势。

长,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并没有止住家庭收入和员工收入的回落趋势。

此间,在推动劳动力的流动化的口号中,日本政府对劳动派遣法动了大手术。也就是说,允许日本的企业将劳动力外包。原本在日本的劳动法保护下,企业要解除与雇员的工作合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小泉的劳动力流动化改革过程中,日本政府大幅度的降低了企业解雇的门槛。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又发生了些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日本总务省做的《劳动力调查》的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8年,日本的正式员工的数量从3794万人减少到了3399万人。正式员工数量共减少了395万人。而与此同时非正式员工(也就是说临时工,合同工)的数量却从1998年的1173万人上升到2008年的1760万人,总数上升了274.2万人。

与此同时,年收入低于200万日元的人数(连续工作1年)从1998年的793.3万人上升到了2008年的1067.5万人,总数上升了274.2万人。如果将连续工作未满1年的也计算进去,年收入未满200万的人口则从1998年的1339.3万人增长到了2008年的1778.6万人,总共增加了439.3万人。也就是说到2008年,日本的劳动人口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的年收入要低于200万。

如上所述,日本在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经济出现暂时性的复苏,但是国家的经济增长,企业的业绩恢复并没有反馈到老百姓身上,日本非但没有能够成功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境,经济实力却开始下滑。

1990年代初期曾一度位居国民富裕度世界老二的日本(仅次于欧洲小国卢森堡),2008年一度倒退至最低谷的第23名。曾经的世界老二,亚洲老大,也已经在2007年被新加坡取而代之。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在未来5年内日本的人均GDP(购买力平价计算法)将被韩国超越。[5]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以邻为壑的安倍经济学

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所言,日本尝试推行货币与财政刺激政策(即外界所称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为了结束本国的长期通缩。但迄今为止,世界还没有看到日本显露出什么通胀的迹象。世界只看到日元在大幅贬值。这种贬值既对其他国家不公平,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

去年12月以来,日元相对美元累计贬值约25%,相对人民币和韩元则贬值得更多。其结果是,日本的出口已经加速;上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5%,其中将近一半是由出口增长贡献的。出口加速增长提振了日本大企业的预期盈利,日本的股指也相应上涨了50%。但核心消费价格仍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安倍经济学”并没有推高通胀预期,相反,它只是催生了对日元将进一步贬值的预期。

FT社评:“安倍效应”只是一时之喜

这种爆发式增长——按年率计为3.5%——就其本身以及其对近期前景的寓意来说都是受欢迎的。新增需求中私人消费占了一半以上,其余部分是由净出口和公共开支带动的。这表明“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正在产生效果。安倍的宽松财政政策及其为启动激进货币政策造势的行动,在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公布相关政策之前就已奏效。

然而,单凭双管齐发的火箭筒——财政与货币扩张——解决不了日本的问题。让本币贬值可以从其他国家偷来一些需求,但是世界其他地区必然不会允许这种转移超出一定程度。目前,七国集团(G7)以及日本的亚洲邻国对此已是抱怨有加

即便这些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安倍的政策组合拳也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日本的增长困境从根本上说是结构性问题,其源头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投资的错配。日本人口的老龄化和规模萎缩是经济增长的巨大阻碍。而日本的财富也是如此:日本制造商将业务外包至东亚低成本国家的做法将会、也应该继续下去,尽管汇率水平变得有利。

或者新生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力市场政策必须向妇女和年轻人倾斜。短期刺激或许会减少这些必要的结构性调整的痛苦,但是却无法替代这些调整本身。[2]

安倍经济学到了荣枯点

日本股市上周四放量暴跌7.32%,创13年以来的最大跌幅。日本内阁高官急忙出面喊话,称股市暴跌是源于中国经济数据下滑等因素。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关系密切,中国经济一直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之一,中国经济调整必然会对日本经济产生影响。但如果将此次日本股市暴跌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中国,则有失偏颇。我们要看到日本股市大幅下挫后面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市场正常波动。自去年年底安倍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半年时间里,日本股市累计升幅超过50%,尤其暴跌前几日,日本股市上涨幅度空前,一度超过五年半以来的高点。投资者获利回吐,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

其次是“安倍经济学”负面效应。安倍超宽松货币政策促使日元贬值,国债收益率减小,这对机构和普通民众意味着腰包缩水。尤其是4月份日本央行开始的最大规模的债券购买计划,让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跳水,突破100关口,促使投资者改变投资方向,减小所持国债规模。今年日本大型银行净卖出以长期与中期为主的国债约2.7万亿日元,而3月则是净买入7800亿日元,日本国债收益率存在上涨的动能。

美国因素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上周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关退出量化宽松的含糊表态,加上之后发布的会议纪要,引发了市场对美国即将实施退出政策的猜测。如果美国开始退出,美国债收益率将会升高,投资者必然会转投经济向好、收益率更高且安全性更高的美国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金融市场上周四点出现债市领跌,国债收益率快速蹿升,随后股市暴跌的重要原因。

从更深层次看,当前日本经济隐忧颇多,不足以支撑当前股市,日本股市大幅下跌在所难免。

一是“安倍经济学”没能大幅提升日本经济的增长动能。日本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呈现个人消费和出口上升、投资下降“两升一降”的不正常现象。企业在消费和出口增长的情况下并未增加投资,反映出企业对当前金融刺激政策的持续性缺乏信心。日本消费虽然有所增长,但动力不是来源于普通民众,而是来自股市投资获益者。《每日新闻》调查显示,80%的普通民众没有体会到经济复苏,更多感受到的是日元贬值而带来的物价上涨。日本的出口形势也并非那么乐观。4月份出口额以日元计价增加了3.8%,但是由于日元贬值,实际出口数量却降低了5.3%。显然“安倍经济学”没有达到扩投资、促销费、增出口、提信心的目标。

二是债务风险增大。日本国债总额接近GDP的240%,财政入不敷出。在当前超宽松货币的政策作用下,日元快速贬值,通胀水平不断增加,将促使资本外流,大幅增加日政府偿本付息的压力。如果此趋势形成惯性,日本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希腊。客观地说,从一些机构大幅抛售日本国债、日本海外投资增加的现象看,日本已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其三,周边国家开始出手应对。“安倍经济学”推动日元大幅贬值使韩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倍感压力,既削弱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竞争力,也会使其面临热钱涌入的窘境。5月9日,韩国央行率先出手,将基准利率调降25个基点至2.5%。邻国的反应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安倍经济学”的效力。

世人皆知,日本经济的根本症结在于老龄少子化。“安倍经济学”的实质无异于“给老人打大剂量吗啡”,是在饮鸩止渴。此次日本股市暴跌是否是表明,日本这个“老人”已经承受不住?“安倍经济学”能否继续?日本经济是否会因此加速衰落?这也许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日本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日本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田晓林等1 一、行业背景 明治维新后,在政府扶植下日本形成了具有垄断性质的大企业联合体——“财阀”。当时出现了十几家财阀,其中最有实力的是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家,通称日本的“四大财阀”。财阀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把持了国家经济命脉。 二战后,日本颁布了《禁止垄断法》,“财阀经济”逐渐转变成“财团经济”。主要有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劝银六大财团,它们以资本为纽带,各成员企业之间成为松散的横向联合体,银行与企业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主要目的是相互提携业务。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是集团的核心,集团最高权力机构是“社长会”,集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企业之间属于松散状态,集团本身也不是独立的法人。“财团”打破了原来“财阀”的绝对垄断,成员企业间就重大问题通过社长会协商解决,民主性、开放性、竞争性都有所增强。 随着日本金融管制放松,2000年后财团进行了重新的组合,逐渐发展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2000年9月,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组建成瑞穗银行,成为当年世界第一大银行集团。2001年4月,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京信托银行合并,组成日本联合银行。 1本文作者:李颖,天津商业大学;常凯文,英国雷丁大学;田晓林,国网英大国际控股 集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作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关权教授提供的指 导和帮助。

2001年4月,住友银行和樱花银行组建成三井住友银行。2005年10月,三菱东京金融控股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合并,组建三菱东京UFJ金融集团,成为日本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至此,六大财团的核心银行,通过合并和混业经营重组为三大金融控股集团,即三菱东京UFJ金融集团、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 日本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有着很强的“财阀”、“财团”的影子,其行业环境、战略特点和经营特征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明显不同。研究日本的金融控股集团行业发展状况,有利于掌握全球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态势,吸收、借鉴和完善我国相关金融监管政策,促进我国金融集团行业和企业不断规范发展。 二、监管政策 (一)监管政策的演进 二战前的财阀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大多数情况下将企业控制在家族资本下,带有很强的集权性质和封闭性,家族着重于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维护家族资本的统治地位。财阀都是跨业经营,财阀体系中虽然也有金融企业,但金融业尚不在财阀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二战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效仿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以1947年的《禁止垄断法》和1948年的《证券交易法》为代表,禁止成立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随着日本“解禁运动”,1948年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日本垄断资本处理劳工问题的全国性组织,简称“经联团”)提出了“关于修改《禁止垄断法》的意见”,1949年和1953年该法得到了部分修改,放宽了企业兼并的限制,但是依然严禁设立控股公司。

经济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包括:①国家经济管理关系。经济管理关系即纵向经济关系。这里主要指国家通过国家机关及其授权组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经济管理关系。②经营协调关系,即专指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横向经济关系。,它包含着经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竞争关系。③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是指在企业等组织内部各组织之间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④涉外经济关系,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⑤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 3、经济法律事实 (1)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体包括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和社会保障调整关系等。 (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内部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自然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物、经济行为、智力成果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权利(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债权、知识产权)、经济义务(履行经济职责的义务、依法从事经营的义务、接受合法监督的义务、依 法纳税的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义务) (4)经济法律事实的概念:经济法律事实是由经济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现象。经济法律事实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直接原因。这种现象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公司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 特征:营利性、法人性、法定性。 5、公司的种类 主要有三种: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其中公司制企业主要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的有限性是指股东都以其出资的多少对公司负责,而没有对公司的债务清偿的无限连带责任。 6、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特征:责任的有限性、封闭性、设立程序较为简便、组织机构的设置比较灵活、人资两合性7、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1)股东人数50人以下;(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①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②缴纳出资的期限,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③出资方式,股东可以以货币出资,也可以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物资作价出资,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出资。④货币出资额的要求,全体股东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3)股东共同制定的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 8、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9、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指其全部资本划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特征:股东人数的限制性、资本的股份化和形式的证券化、责任的有限性、信用基础的资合性、经营状况的公开性。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考点精选: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考点精选:经 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1.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2.仲裁与民事诉讼都是适用于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 3.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采取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方式都是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都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选择哪种方式则与纠纷的性质有关。根据法律的不同规定,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或者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起诉;有的则只能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诉讼;还有的则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由行政机关对纠纷作出最终裁决。 【例题·多选题】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的有( )。 A.仲裁 B.民事诉讼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适用于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是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法。 二、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1)劳动争议的仲裁;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由隶属劳动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目前多由设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处理。) 【例题·单选题】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解决。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的是( )。 A.甲某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B.甲、乙两企业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两人的继承遗产纠纷 D.甲、乙两对夫妇间的收养合同纠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仲裁的适用范围。根据《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而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行政争议、劳动争议、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均不能仲裁。

谈谈对经济法的认识

从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产生的过程,谈谈对经济法的认识。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可见,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国家干预,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之法,国家干预是经济法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我们都要考察其历史和根源,只有把握了经济法的成长道路,才能放眼学科的未来发展,才能避免“朝菌而不知晦朔”的局限。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是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近代社会。经济法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其出现有深刻的法律文化、政治、经济原因和理论背景。 一、经济法产生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钱穆曾谓:“文化异,其学术亦异。”经济法学理论的诸流竞起,与经济法的法律多元性息息相关。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法学界把资本主义经济法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一、战时经济法;二、经济危机对策法;三、复兴经济法,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产生了第一批经济法。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矛盾的总爆发,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也是一场法律危机,经济法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必然产物。从文化心理来

说,战争有加强国家为中心的凝聚力的天然倾向,国家在战争期间以经济法规作为社会动员的利器是为时事所趋,顺理成章。 经济法首先在德国产生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是法学界公认无异辞的定论。金泽良雄说:“经济法之所以在德国产生,这是适合了德国的学术土壤,这些新的法律现象对于德国法学中所表现的的追求概念结构的缜密性和理论上的精辟性来说,的确是个理想的研究对象。”二、经济法产生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因素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法亦是如此。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国名经济部门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市场经济法的发展要求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在顺应市场经济法发展的同时克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这就从客观上为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经济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法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成为了一种必然,是经济法产生的政治原因。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国家关于经济运行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职能,体现了“国家之手”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具有诸多缺陷的情况下,国家干预成为了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有效保障。 三、经济法产生过程中的理论背景 任何一种法律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关于经济法的学说和法学观点是经济法产生的理论背景。经济法首先在德国产生,德国的经济法学说经历了“工业法”时期、经济法学初创时期的理论

人民币双向波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双向波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2014年注定仍是货币硝烟弥漫的一年。发达国家的欧元、日元受到贬值冲 击。2008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虽有小的反复,但整体依然是贬值趋势;日元对美元在2013年的贬值幅度超过20%。同时受“安倍经济学”影响,日元在2014年继续贬值。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受到美元挑战... 第一部分:人民币波动背后的原因 从上图(USD/CNY近一年走势图)走势可以看出,从2014年开始至今,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处于跌势,一反去年缓慢上涨的态势。根据新浪财经4月30日上午消息,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6.2620,继续刷新18个月来低点,中间价为6.1580,贬值24点,之前连续5个交易日小幅升值走势结束。上一个交易日即期汇率收盘于6.2584,跌至逾18个月新低,2014年以来人民币即期已贬值约3.3%。香港离岸市场即期汇率定盘价为6.2581/89。 一、市场猜测的“央行博弈论” 对于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市场上流传最广的就是“央行博弈论”,即人民银行为矫正海外套利者单方面押注人民币升值的行为,采取了反向操作(买入外汇、卖出人民币),与套利者“博弈”,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势逆转。另一种推测是,随着美联储不断收缩乃至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间表的逐渐明朗化,将导致在美元低利率刺激下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资本外流曾造成了去年7-8月和今年1-2月的两轮新兴市场金融动荡,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等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出现了资本外逃和本币大幅贬值的情况,前车之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对同样是新兴经济体货币的人民币的担忧。 二、官方的解释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管涛在回答记者对于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提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属于正常现象。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外贸进出口比较低迷,还有一些信用违约事件开始曝光;外部主要的问题就是美联储QE加速退出,这些都是分化汇率预期、推动资本流动波动的触发因素。特别是当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以后,对前期看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套利交易形成挤出效应,并释放出平仓购汇的需求,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汇率的波动和资金流出的压力。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可以解释的。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也表示,人民币目前的贬值是正常现象,人民币双向波动才符合市场规律,应该习惯人民币适度贬值。 三、专家的观点 官方给出的解释与市场的猜测有一些出入,但是绝大部分的专家还是认为,近期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上升导致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乐观情绪减弱。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比较严重,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随着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回调,更增强了市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悲观预期。鉴于地方财政的土地化、企业融资活动对房地产抵押品的高度依赖,对房地产市场的悲观预期直接引起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方面的风险担忧。另一方面,从宏观政策来看,尽管今年我国政府表示仍将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去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数次攀升的现象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因流动性冲击而导致短期利率波动可能有所反复,面对这种情况,当局可能会为惩戒那些寄望于政府救助而增加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机构而增加流动性 操作的选择性,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全面地转向宽松。对金融风险担忧,就成为部分外资撤离中国市场并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内因。 其次,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引发部分外资回流。在经常账户顺差逐步缩小之际,更不稳定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就会对汇率产生更大影响。2013年5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将缩减量化宽松政策规模,3月19日,美联储决定 分别削减5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长期国债,受美联储政策的这一调整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随之大幅下挫。虽然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的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好,且巨额外汇储备足以应对任何对人民币汇率的不利冲击,但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规模的缩减和有序地退出、利率水平上升的预期而导致未来若干年国际资本流动的反向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走势。例如,央行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新增1282亿元,较1月环比大幅下降3091亿元左右可能就是一个佐证。同时需要认识到,美国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反映了在经历了数年的经济低迷之后,遭受危机打击的美国经济可能走上一个相对复苏的历程,这有利于美元对其他所有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总体升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近期的贬值,是整个新兴经济体货币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响应的一部分。 最后,央行减少外汇干预让市场在汇率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促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上升。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逐步增加,央行运用外汇储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凯晖32014010175 “失去的二十年”使日本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给执政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走出长期通货紧缩阴影、重返经济适度增长的轨道遂成为近几年来日本历届政府的重要目标。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当选首相后,为拯救日本经济,大力推行以“安倍经济学”为代表的新政,其目标是重振日本疲弱的经济、终结长期通缩和缩减公共债务。 1.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利箭 安倍经济学有三大主轴,也就是所谓的“三支利箭”:一是大胆的货币政策,即超级量化宽松政策;二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公共投资;三是以结构改革和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通过超级量化宽松政策,促使日元大幅贬值,进而促进出口部门效益改善。自安倍经济学开始实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元兑美元汇率就迅速贬值。日元实际有效汇率从2012年12月份时的93.1升至2013年5月份时的77.1,此后至9月份一直稳定在78左右,最高升幅超过17%。日元大幅贬值,不仅改善了企业业绩、恢复了汽车、电子等传统强势产业的竞争力、提振了出口,而且也使因日元升值而出现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得以消退。日元贬值和股票市值飙升,对出口和企业业绩的提振作用,已收到明显成效。 以大规模公共投资来引导民间投资,促进投资止跌回升。2013年2月份,日本国会批准了总量约占GDP1.4%的新债务融资计划,该计划覆盖2013~2014年。受此影响,预计2013年日本结构性基本预算赤字将上升0.5个百分点,达到8.9%。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作用下,2013年前两季度政府消费支出环比分别增长0.3%和0.7%,公共投资连续6个季度增长。在公共支出等的拉动下,企业投资计划趋于积极。 2013年6月14日,日本政府出台了名为“日本再兴战略”的经济成长战略,以及中长期“经济财政运营指针”,被认为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日本再兴战略”包括振兴产业、刺激民间投资、放宽行政管制、扩大贸易自由化等内容,重点是结构改革,目标是经济增长。 2. 安倍经济学的内在冲突与矛盾 从理论上看,能够拯救日本经济、克服当前经济弊端的,是供给学派而不是凯恩斯经济学。安倍当然看到了这一点。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虽然有助于日本经济长期向好,但短期内会导致经济收缩。这样的调整必然会引发民众反对。而凯恩斯经

(完整版)第一章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 )和( )。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法人和( )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和( )。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 )和( )。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 )、( )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 )、货币与有价证券、( )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 )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 )、( )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 )和( )两大类。 [参考答案] 1、内容客体 2、企业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行为 7、国家 8、监督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

经济法路径探索

经济法路径探索 摘要:经济法由我国各相关学术界所确认和认同,但目前,科学的经济法在构建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只有对经济法调整增量利益(剩余)关系进行深入认知,才能够保证科学经济法的构建。为此,下面本文就对构建科学的经济法路径进行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够对科学经济法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构建;科学;经济法;路径 科学的经济法代指对非平等主体之间增量利益(剩余)关系(宏观)经济法和平等主体之间增量利益(剩余)关系的(微观)经济法的合理调整,应维持好科学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的协调与互动关系,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科学的经济法的长足发展。现阶段我国所构建科学的经济法体系还未成熟,并没有创造出以“经济法”命名的法律以及相应的非诉讼程序法和经济诉讼法。为此,构建我国科学的经济法还需要一段长时间的探索过程,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经济法的构建,才能够充分发挥公开正式承认经济法应有的价值。 一、将经济法作为对增量利益(剩余)关系进行有效调整的主要载体 在市场经济中,基于社会化生产人们因产出大于投入而有增量利益(剩余),继而构建出的多种社会经济关系被称为增量利益(剩余)关系。其主要涵盖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在基于社会化生产的市场经济中,社会成员的平等主体与社会成员之间共同分享、竞争实现、协作创造增量利益或剩余利益的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同样的,在基于社会化生产的市场经济中,社会成员的不是平等主体与国家政府之间共同分享和协作创造增量利益或剩余利益的社会经济关系。其中,前者反应出一定的原生性特征,后者是由前者所派生出的关系。二者均基于社会化生产的市场经济,以新型社会经济关系为基准,主要以新兴的经济法为基础,调整这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关系。我国要科学的调整原生性的增量利益关系的经济法,要遵循个体生产已由社会化生产相取代的市场发展规律。共同分享和协作创造增量利益(剩余)的关系不存在于个体生产中,再加之基于个体生产的自然经济中,人们所创造的产品,不需要借助市场竞争交易来发挥所创造产品的价值。当时的社会是基于个体生产的简单商品经济,不以实现价值增值为标准的借助交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冯一笑 不经意的转眼间,2016年已经所剩无几。这期间,世界经济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最近举世瞩目的英国“脱欧”公投,到依然跳水的油价和变动无常的汇率,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多增大。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据去年12月份,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发布《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增长2.9%和3.2%。报告分析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的五大不利因素,分别是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贸易流动减少、汇率波动性和资本流动性上升、投资和生产率增长停滞、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活动之间脱节。报告也同时认为,受益于更加协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明后两年世界经济将出现温和回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预计GDP增速为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2016年,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跨境资本活跃程度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欧元区、日本等量化宽松给全球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二是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间、力度与速度不确定,使跨国资本更倾向于短期化配臵;三是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提高,跨国资本币种配臵空间加大,发行国际货币经济体的宏观形势、政策变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引起跨国资本重新配臵的规模和频率会加大。 2016年将是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一年。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负担持续加大。同时,全球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进一步升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新的脆弱点。非金融部门的债务违约可能通过降低金融部门的资产质量和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另外,跨国资本对新兴市

2013年日本经济回归之梦的评述

2013年日本经济回归之梦的评述 王喜文 2013年2月22日,访问美国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进行了演讲,题目为:《Japan is Back(日本回来了)》。演讲伊始,安倍就表明:日本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二流国家”。 安倍宣称,亚太地区是全球重要地区,日本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依然拥有主导地位。所谓的规则包括: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他并称,日本将继续担当公共海洋资源的守护者,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一道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并当场宣示,强大的日本回来了。 但是,强大的日本迫切需要经济复苏,安倍在演讲中一再解释,“安倍经济学”这一词并非自己创造,而是来自市场。他希望通过三大手段,解决日本长达10多年的通货紧缩。 首先是敦促日本银行推出大胆的金融政策,激活日本股市,促进日本制造业产品出口;其次是通过机动性财税政策,让GDP增长2%,带动60万人就业;然后是制定经济增长战略,刺激民间消费、民间投资,让市场活跃起来。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改革经济结构,将日本培育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兴市场。 为“日本回来了”而推出梦幻式的复兴战略 2013年6月14日,安倍政府正式推出《日本复兴战略》,副标题则为“Japan is Back”。 安倍政府为重振日本经济,推出由“三支箭”构成的经济增长战略。一是大胆的金融政策,二是机动性财政政策,三是促进民间投资,以上三项政策同步推进。《日本复兴战略》中,通过“大胆的金融政策”和“机动性财政政策”,恢复并提升民间的投资活力,形成“经济增长路线”。 基于此,《日本复兴战略》中,制定了三项行动计划作为实现增长的具体措施,即:日本产业复兴计划、培育战略市场计划、国际化战略。通过实施“日本产业复兴计划”,强化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培育战略市场计划”,培育新的市场。

发展与创新:经济法的方法、路径与视域(中)

发展与创新:经济法的方法、路径与视域(中) ; 二、路径向度:国家与市场 ; 作为新兴法律事物的经济法,依何种进路对之进行本质界定,达至揭示其内在质的规定性之目的,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难题。多向度的认识视角,可以开启事物分析的诸多路径。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正是市场与国家博弈的均衡解。经济法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和市场有着本然的亲缘关系。经济法的研究者们正是通过把握这对矛盾统一体,围绕国家与市场之关联,建构经济法的理论平台。历经数年理论研究的自生自发,群体互动,中青年学者将经济法的理论考察置于国家与市场这一基础平台之上。就经济法的认识路径,抽象出以下5种主要认知范式。 ; (一)经济法: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双重干预之法 ; 市场的作用巨大而不可抗拒,然而,很多情形下,市场的资源配置方面却呈现出低效运行的非理想状态。市场并非完美无缺。反之,市场失灵却呈常态,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由于公共物品缺位、外部性、垄断等市场缺陷的存在,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空间,然而,政府亦非万能,有限理性加之经济人特质,政府极易陷入干预失灵的泥潭。正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双重困境,蕴涵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基本法律形式的经济法的逻辑基点。许多学者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二元结构入手,对经济法进行了系统的剖析。; 关于经济法产生的维度,张守文认为经济法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充分发育,自由竞争导致的垄断普遍出现)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新兴法律部门,经济法只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产生的理由和存在的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防止市场失灵而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规划,这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通过立法加以确定,即产生了经济法。于是,他认为战时经济统治法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或者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国家所制定和探讨的所谓“经济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44]因此,市场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重要假设,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难免出现“政府失灵”的问题,如何克服国家在调控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失灵,也即如何做到“调制适度”是经济法发展的重心议题。[5] ; 吕忠梅以市场经济为起点,借助“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两个基本假设,采用法学和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选取政府行为为主要视角,围绕经济法之一般与中国经济法之特征这一基本主线,对经济法理论进行了分析。其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调节和经济个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1)市场功能存在缺陷,它在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市场竞争的失灵;(3)市场不能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4)市场调节本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方面表明,市场并非是万能的,它在建立及维护竞争秩序和社会秩序、提供公共物品、保护经济和生态平衡方面是无效的;市场经济在自身的运行中,存在着增长与波动的矛盾。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及其他调控手段来加以引导。现实表明,与市场机

经济法大纲(会计学专业)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203k109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会计学 一、课程简介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阐述我国经济活动中重要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市场规制法、金融法律制度、经济仲裁和诉讼法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国家规范经济活动中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我国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并处理有关的经济法实务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法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素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 2、使学生掌握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掌握对相关经济纠纷进行案例分析的基本知识。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层次阐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所能掌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主要内容:经济法的概念、特征及其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的历史沿革;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了解经济法的地位、作用;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渊源;掌握经济法法律关系及经济法的原则。 重点、难点: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律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教学;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后作业。 (二)第二章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 主要内容: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个人独资企业法》的适用范围。

文传金业: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这一系列政策由所谓的“三支利箭”组成。其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其三是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放松管制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长战略。 1、安倍希望通过第一支利箭将市面上的纸币量增加至现有的两倍;通过第二支利箭增加大城市及其他地方城市的雇佣;通过第三支利箭激活民营企业的发展。 2、安倍晋三试图创造通胀预期以扭转日本持续多年的通缩,设想剧本如下: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对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商品,就会尽快地去购买,从而带动消费及投资,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如果这样看起来有 些抽象的话,安倍晋三的 经济顾问滨田弘一则说 的非常直白:如果我们让 某人钱包里的钱由1万 日元增加到2万日元,那 么这个人一定会比从前 更加积极地消费。如果大 家都积极消费,那么日本 的经济就会迅速恢复往 日的雄风。因此作为日本 央行将纸币印刷量提升 到现有量两倍,这也是促 进消费增加的途径。 为此,安倍晋三还将不支持他的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撤掉,换上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坚定支持者黑田东彦。黑田东彦一上任,就出台了新政策: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黑田东彦领导的日本央行不仅在政策方面更加大胆,政策传达的技巧也有提高。该行在政策声明中指出,预计新政策不仅会通过利率、资产价格等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还将显著改变市场预期。 积极效应 1、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提振效果可谓立竿见影。6月10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4.1%,高于此前3.5%的初步预测。对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这已堪称“高增长”。 2、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看起来也很亮丽:5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0.2%,为连续4个月上升;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0.8%,是5个月来首现同比增长;新开工住宅数量同比增14.5%,为连续9个月增长。 3、日本央行7月1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日银短观)显示,6月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比上次调查上升12点,也是2011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正值。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将日本经济增长率上调到1.6%。而前不久,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1以私法自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以法律的形式介入私人社会,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 法的出现是法律发展社会化趋势的一个体现。 ?经济原因 ?法律原因 ?文化原因 ?社会原因 经济原因 ?1)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 ? ? ? ?基于市场缺陷的存在和大型组织的挑战,人们渴望权力介入经济,但这种权力介入又不是简单的行政干预,必须有严格 的方式和限制手段,而且这种介入也只能是渐进的。权力的介入不能否定市场的调节作用,而只是市场调节的重要补充 手段。 ?法律原因 ?1)公私法划分理论 ?2)公私法理论的困境和互融 ?文化原因 ?当西方封建势力、专制政治走向衰落,资本主义、民主意识逐渐兴起时,文化领域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在经济文化 领域,各种经济思想的塑成及经济主张的提出此起彼落,如“重商主义”、“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等经济观念。在政治文化领域,封建思想得到抛弃,专制理念受到压抑,而代之而起的政治自由、政治民主、政治平等的观念。

在法律文化领域,私权神圣、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得到了宪法的认可,意思自治、平等协商、自己责任的自律性法律观念得到了张扬,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意识到完全私法化的文化环境并不能达至理想的目的,社会整体福利并没有得到提高,社会公平也没有得到普遍的实现,因而,政府在恪守授权行政、依法行政、有限行政的准则上对社会经济生活进 行普遍有效的干预和调整,他律性法律文化环境得到充实和实施。 社会基础 ?1)社会主体从二元向多元转变 ?政治国家—市民社会 ?2)利益结构:社会利益的出现 ?三元主体结构——国家、市民社会与社会团体 ?主体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化相对应,形成了个体利益、社团利益、国家利益的三元利益结构。 进型” 充分发展之后,经济法也自然分娩了”。西方经济法是在民商法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产生是为了弥补民商法行政法调节经济关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条“反民法”“异民法”的道路。而中国经济法是民商法缺位下发展起来,其产生并非为弥补民商法不足,而 是与民商法同生同荣、共同发展。 最后,从经济法生成的路径看。在中国经济法体系中,最先产生的是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是在经济法得到初步发展后才产生的。而在西方经济法体系形成过程中,市场规制法先于宏观调控法产生,市场规制法产生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宏观调控法产生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者社会本位形成路径完全不同,体现在:“西方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在个体本位上发展起来,

考研经济法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考研经济法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经济法学是一级学科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此学科在法学体系中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新中国的经济法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同类学科相比,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还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总体上来说,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举世瞩目。经济法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立法、经济守法和经济执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未来的法制和法治发展中,经济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较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较深厚的经济法理论知识,能胜任经济法学教学研究、经济行政司法工作和企、事业法律实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且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有较扎实的经济法、商法理论基础;重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从事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3、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 1 英语一或203 日语 ③607 经济法学 ④802 法学综合 4、研究方向 01 经济法 02 商法 03 金融法 (注:以上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研究方向上均有中也有所不同) 二、经济法学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经济法学就业方向 在法学类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经济法学。主要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 与经济法学有关的职业证书:

交大网络教育 国际金融复习题

国际金融复习题判断题(10题10分) 单选题(10题20分) 名词解释(5题20分) 简答题(4题20分) 计算题(1题15分) 论述题(1题15分) 1.国际金融学是研究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 ------ 错 2.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内涵型增长为主。------ 错 3.安倍经济学推出的是一种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 对 4.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 对 5.5.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凡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应计入贷方;反之, 则记为借方。------ 错 6.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都属于自主性交易账户。------ 错 7.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对 8.本国货币贬值会使本国国际收支改善本国贸易条件恶化。------ 错 9、直接标价法下数值变大,说明本国货币( B,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10.根据掉期率决定远期汇率的升贴水时,掉期率主要是针对美元的。------ 对

11.国际收支状况一定会影响到汇率。------ 对 12.根据利率平价说,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未来货币升水的可能性较大。------ 对 13.根据黏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汇率发生超调的原因与资产价格的调整速度快于商品价格的调整速度有关。 12.本币贬值对经济产生扩张性的作用。------ 错 13.外部均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只要采取了适当的手段消除了国际收支差额,就实现了外部均衡。------ 错 14.蒙代尔分配法则指出,应当用财政手段调节外部不平衡,用货币手段调节内部不平衡。------ 错 15.当内部经济出现衰退和失业增加、外部经济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这两个目标的冲突。------ 对 16.根据本章介绍的内外均衡分析新框架,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由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来消除。------ 对 17.在中期跨度内,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在此过程中,为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需要本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错 18.本币贬值会减少国内资本的供给,同时也会降低本国就业和产出水平。------ 错 19.本币升值一方面会引起国内资源消耗减少、外延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会通过资源节约及单位国内资源产出的增加而带来内涵经济的增长,并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