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节 1.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1、聚落居民点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组合的,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2、居民点的位置一般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的地段,且临近水源。因为远古聚落人们生产以农耕为主,居民点的位置条件需要适于农业生产。

3、居民点有一定的分区。基本的有住址、手工业区(制窑地)、丧葬地。生产及生活方式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

4、居民点的建筑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了一定分工和组合,有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区别,并发展出了贮藏空间,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部落生活方式。部落的的小房子都环绕着中心的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且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

5、居住点有壕沟和夯土墙,用来防御外族和野兽的入侵。

2.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

一、城郭沟池、战车、兵器;

二、宫殿、宗庙及陵寝;

三、祭祀法器(包括青铜器)与祭祀场所;

四、手工业作坊;

五、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井或市

与聚落相比,初期城市开始出现了供人们进行物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市或市井,也就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聚落时期,居民点的选取都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多选在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地段。而市或市井则是在没有专门的商人时,为了满足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需求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分化出来而形成的。

3.“城”与“市”结合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发展。

2.代表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

3.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第二节 1.“井田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影响?

1,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

2,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3,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4,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影响:井田制形成之后,其方格网的特征很快为早期城市所采用。“把城市视为一大块井田,利用井田阡陌的经纬涂,构成道路网;按照井田制,将他划分成若干等面积的方块底盘,充作城市建设用地;同时规定,以井田的单位——夫,作为城市用地的单位。”由此形成了早期城市方格网城市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

2.(营国制度)中关于都城营建的主要内容?图示并简述其形制与布局特点?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

4.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考工记》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思考 1.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城市相对于宗法分封的奴隶制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

2.秦汉都城营建中哪些方面受到了传统宇宙观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宇宙中“天”、“地”、“人”三者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是古代城市营建的一种重要思想;以广阔京畿为规划基础、与天体规划观念巧妙结合的秦咸阳城区域营建;汉承秦制;所谓“斗城”,就是说汉长安城在建城时有意把城建成与天上的北斗星和南斗星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效法天象而筑城的一个普遍用意就是要强调自己的王城位于宇宙的中心。咸阳的外围规划主要是受“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1,天人感应和天圆地方的思想。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如:其总体框架是,以始皇的咸阳宫(在渭北)为中心,取法天之紫微宫,以渭水象征银河——天汉,横桥飞渡渭水以法牵牛星,更命信宫为极庙,蒙天极,建阿房以象离宫,修复道,自阿房渡渭以象天极阁道.分三十六郡以象群星灿灿,拱卫北极。天圆地方,方属地,故其城为方形。2,五行、易经和阴阳学等。城市布局讲究用数的特征为易经学中卦数之律的应用。咸阳规划布局多讲求“择中”,“对称”,“对偶”就是以五行、阴阳和易经思想的结合形成的。

3,相土、形胜和风水学。

掌握 1.秦咸阳、汉长安、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

秦咸阳

1“象天法地”规划——在咸阳渭水北岸、南岸,直至终南山麓,东至骊山,大约有200处离宫别馆。2将咸阳城的南北中轴线跨渭水、连接信宫、阿房宫直抵南山山麓的天然门阙。

3向东拓展轴线到骊山山麓的温泉宫、始皇陵。

4两条轴线交于信宫。

5 居民区位于城南,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

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

汉长安

1 城市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道路笔直,垂直

相交;

2 通往城门的道路每条分三股,中间为帝王专用

弛道。

3 宫城占城市面积比例很大,分散开布置;在南

北干道的东、西两侧有一定规模的市场;

4 居住模式称为闾里,闾里周围有墙和门;

5 居住地段不集中,多分布于城内各宫殿之间;

6 外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

东都洛阳

1)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窄南北宽;有十二门;

2)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宫占据城市几乎一半用

地;

3)两宫之间是方整的闾里;

4)还有多处皇家园囿;

5)礼制建筑在城南,官署在南宫附近

曹魏邺城

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

分区格局: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

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

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

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

北魏洛阳

1多重城墙。2城市轴线突出。以铜驼街为中轴线,

城门内道路约宽40米。3“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的形制。4采用封闭的里坊制。5集中市制。城

内有好几处集中的市,有大市,小市,四通市等。

6以通向城门的御道为骨架,道路成方格形。

2.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在哪些方面奠定了封建社

会中期都城布局形成?

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

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2)首次

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

城市;3)宫殿部分建筑严整,采用前朝后寝的格

局,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

与防御功能结合;4)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全

面体现礼制思想的都城,在规划史上有着重要的意

义。

第四节思考 1.唐代社会文化繁荣对都城长安的

影响?

2.大运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那些

推进作用?

掌握 1.隋唐长安城、北宋汴梁的城市布局及其特

点(图示)

隋唐长安城

1)方正的城市轮廓;2)多重城墙;3)整个城市

布局严整、对称,宫城居中,对称布置,突出中轴

线;4)左祖右社5)采用棋盘式路网,且道路很

宽;6)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制;7)城市

有良好的绿化环境

特点:1规模宏大,形态规整,结合自然,法自天

象;2中轴对称,道路规整,坊里严谨,市肆方正

北宋汴梁城

城市布局特点

1 三套方城,平面形状并不规则方正;

2 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城门,形成井

字形方格网,

其它一般道路和巷道也多呈方格形,也有部分丁

字相交,在里城外,罗城内有几条斜街;

3 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和集

中的市肆;

4 城内居住区仍分坊,但无坊门和坊墙,是开放式

的,多在沿街

店铺和贵族府邸后面建院落式住宅;

5 有完善的下水系统和良好的绿化环境。

2.唐宋时期城市的市坊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分

析原因。

唐代的城市管理制度以相对封闭的坊市制为核心。

坊市制的中心理念,乃是把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和商

业活动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坊与市)内,实行时间

和空间上的双重制约。

唐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商业活动逐渐

扩展到市以外的区域。

宋代,封闭式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开放型的城市新

格局逐渐形成:居民住宅可以直接临街开门,商店

也不再受市的制约,城市成为扩大化的市,商店、

作坊和住宅区混和的新型街道出现。坊市制崩溃以

后,厢坊制代替坊市制,成为新的城市管理制度。

原因——1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坊市制在时间和

空间上都逐渐被打破,城市格局由封闭开始走向开

放。

2五代十国城市兴衰变化较大,军事力量

(如藩镇)逐渐渗透到城市管理当中,坊市体制逐

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始向街市制发

展。

第五节 1.元大都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

(图示)

元大都——

1把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景物,把地上建筑和

地下建筑,把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

结合起来。

2大都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分为外城、皇城及宫

城。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

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

局。

3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儒家

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

4大都城内有50多个坊,宋代开始崩溃的坊、市

制度进一步完善。

5大都的街道很整齐,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通

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干道。

特点:1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

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

的布局。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3

完善的上下水道4刘秉忠和外国工匠参与规划修

明清北京城——

1整个以宫城为中心。皇城部分布局按南京的制

度,更为宏丽。

2宫城按前朝后寝布置。

3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

至钟鼓楼构成8公里的轴线,笔直的街道,九重门

闕直达三殿,延伸至景山和钟鼓楼)祖庙社稷郊坛

里坊基本沿轴线对称布置,造成宏伟壮观的景象。

4整个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

街道基本都是元大都的基础

2.明代我国城市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城市产生了

哪些变化?

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经济日裔接近人民

的日常生活,是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

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加快了有一定专业分

工的工商业城市的出现。

思考 1.比较我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

间,在此时间,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六节思考中国周代封国与古希腊城邦在产生

的背景、规模、形式、功能方面的异同

掌握 1.古希腊圣地和卫城建筑群的异同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

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线变化,公众场所。

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

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

以防御为目的。

2.希波丹姆规划形式主要特点和米利都城规划

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

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

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

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

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

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2.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

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位置: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适于港口运输与商

业贸易

布局:1. 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大街在城市

中心垂直交叉;

2.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将城市分

为南北两个部分;

4.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

3.古罗马共和广场群和帝国广场群的布局及其异

罗马共和广场:城市经济政治的中心。广场建筑连

续形势不相协调,空间组织较乱

罗马帝国广场: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帝国时期

通过柱廊得到统一,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

线组成一个整体

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由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

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第七节1.欧洲中世纪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

程具有哪些差异?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

响?

差异:①西欧的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

展,使手工业者上人聚在一起,产生了资本主义萌

芽;我国古代的城市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上的

②西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的方式取

得了自治权;我国的是出于中央集权管理下的

③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不高;我

国古代的城市规模大人口多经济发达,如同时期的

宋朝苏州,杭州等

影响: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新的建筑类型(市

政厅、医院等)开始出现;城市的建筑环境形态发

生进一步变化。

2.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功能与中国同时期的城市有

何差异?

欧州选址考虑防御功能,中国同期为魏晋三国唐朝

五代宋元到明清中叶

3.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特点?

1.城市基础: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9

世纪以后西欧围绕封建庄园城堡发展:以古罗马老

城发展;交通要塞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

2.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

地形高爽

3.城市形态:(1)城市中心:以教堂为中心;以

市政厅、教堂、广场为中心(2)城市是自发形成

的以方格网布局;以老城区为主的是环状加放射状

布局(3)中世纪城市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城市

选址好;城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城市轮廓

线(以教堂为视觉中心);城市内建筑在材质、形

体、线条、形式上都很丰富,公建(教堂)和平民

建筑形成良好的对比效果。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

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具有鲜明的特色。

4.举例说明中世纪城市中街道和广场

佛罗伦萨、威尼斯西格诺利亚广场P49

(进入广场的街道由各自的对景,街道望入总是封

闭的)、威尼斯与圣马可广场P51 P82

5.欧洲中世纪城市空间组织的秩序

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第八节掌握 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思想

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公有,解决私人控制

生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早期:1.托马斯?摩尔:空想了社会主义的“乌托

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以到达。城

市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

公共仓库提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废除财产

私有观念。2.安德?累雅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

的太阳城都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制。

后期:1.欧文“新和谐村”居民人口为300~2000,

耕地面积为每人0.4公顷或略多。村中设有公用的

厨房、食堂、幼儿园、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

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和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

牧场和果林。全村的产品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

配,财产公有。

2.傅里叶的法郎吉以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

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代替。通过组织公共

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

2.图示并论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的产生背景、主要内

容、建设实践及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背景:1.社会背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

义垄断过度。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农民

涌向城市、社会矛盾加剧。2.思想起源:深受空想

社会主义的影响;社会改良而不是社会变革;示范

试验与实现社会公正

主要内容:1.对城市症结问题的认识。城市人口的

高度聚集;城市地价的飞速增长;城市财富的分配

失衡2.田园城市的构想。用地规模—24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3.2万人;土地来源—政府贷款获得廉

价土地、使用者缴纳税租;发展目标—师范、影响、

改善

建设实践:1903年离伦敦56公里的地方建立起第

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1920年又开始建设离

伦敦西北36公里的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

影响: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对后期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

卫星城镇理论等有相当大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

以后,在某些规划方案的实践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田

园城市理论的思想。

3.图示并简述戈涅的“工业城市”理念与布局

理念: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

功能组织,预示了雅典宪章的分区原则

工业城市的布局

规模:城市位于山岭起伏地带河岸的斜坡上,他的

人口规模为35000人。布局:中央为市中心,有集

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城市生

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

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各区间有绿

带隔离。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

有发展余地。

交通:水运、铁路、机场、快速干道、轨道交通。

住宅:住宅街坊宽30米,长150米,各配备相应

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

位。

特点: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的非常明确,解决

工业与居住混杂的种种弊病。工业城市以重工业为

基础,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

此更具有独立性。

4.简述玛塔的“带型城市理论”

.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

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最理想的方案是沿

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沿道路脊椎

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

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

5.华盛顿郎方规划的特点(图示)

6.简述赖特的“广亩城”思想

代表人物:赖特内容:实质是对城市的否定。建议

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每户周围都

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

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连接,提供便捷的汽车交

通。沿着这些公路,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

并将其自然的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

之内。

7.简述盖迪斯的“城市生态学”思想及其贡献

思想:重视人对城市的多样化要求,强调公众参与

和必须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

贡献:创造了“城市科学”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

的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

大作用著【进化中的城市】

8.莱切华斯、维尔文田园城市的布局、特点

田园城市的布局

1城市中心: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

剧场、医院和博物馆);

2城市绿地:中央公园和环形林荫大道;

3居住区:林荫道两侧布置居住用地,内设学校和

教堂;

4产业:最外围地区是工厂、仓库和市场;

5道路交通:环形放射,六条放射道路,外围是环

形铁路支线

第九节思考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

1.空想社会主义

2. 英国对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

的立法3.巴黎改建,豪斯曼在1853年开始当任巴

黎的行政长官,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4城市

美化

2.简述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集中主义”: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不

反对大城市,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改造城市

著有【明日的城市】和【光辉城市】

3.图示并简述明日城市、光辉城市的规划布局

明日城市规划布局:中心区---建筑占地百分之五,

24栋60层写字楼,40万人的10-12层住宅,大片

的绿地;中心外围---60万人环形居住带,多层连

续的板式住宅;最外围---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严格的几何形平面构图,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

在一起。

光辉城市:城市中心区是居住区,仍保留绿化空间

和交通运输组织。以城市功能决定分区布局,并独

立发展;以开发原则带来“阳光、空间、连续的绿

地”;以架空道路实现路的便捷和人的自由;以人

体的隐喻实现人文主义

4.雅典宪章的产生背景与主要内容,论述其对后世

的影

背景:1933年。CIAM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

能城市”,在这次会议上,对34个欧洲城市进行了

比较分析,形成了【雅典宪章】。

主要内容:城市的四大活动和改良其缺点的意见

1.对城市的第一活动居住的改良意见:住宅区应占

据最好的地区;建造高层集体住宅,得到阳光空气

和景色;严禁沿交通要道建造居住房屋,避免污染危害;住宅区应规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2.对城市工作地点的建议:工作地点与居住之间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工业区与居住区应以绿色地带或缓冲地带来隔离;没有危险和不便的小型工业,应留在市区中为居住区服务;重要工业应接近铁路线、港口、通航的河道和主要的运输线。3.对城市游憩场所的改进意见:新建住宅区应留出空地作为公园运动场及儿童游戏场;在人口稠密地区,将拆除建筑后的地区该做游戏用地;公园中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等,提倡集体文娱活动;河流、海滩、森林、湖泊等风景优美的地区,应作为群众游憩之用。4.关于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问题不能就现有的街道加以修改来解决,唯有实施新的城市计划才能解决;有一种学院派的城市计划由“姿态伟大”的概念出发,对于房屋、大道、广场的配置,主要目的旨在获得庞大纪念性排场的效果,时常使得交通情况更为复杂 意义:适应城市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带来的新变化、敢于挑战陈旧观念,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论

6.举例并简述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的主要内容 例如:1918年按有机疏散理论定制的郝而辛基方案,主张在郝而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以控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1.他建议有必要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到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既符合人类工作交往的要求,又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城市和乡村优点兼顾的环境中。

2.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的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城市的地域上去。

3.重工业不应该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应用以开辟绿地。

6.简述沙里宁的城市观 (1)“经济规律不可违反”,规划要将社会经济立法等综合考虑

(2)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提倡有计划、有引导地“沿着预定方向,走向明确目标,形成逐步演变” (3)“充分灵活性的规划,可以再条件变化而出现新的要求时作必要的修改”

(4)提倡“研究性设计”除从现在到将来的规划,哈药斟酌从将来目标向现在演变的种种可能,采取“持续的和双重的积极思考” (5)“城市设计基本是一个建筑问题”,“建筑是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 第十节 掌握

1.1947年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基础、布局结构特点及其对大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 思想基础:霍华德与盖迪斯等关于以城市周围的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 布局结构特点: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支教的道路网。

影响:吸取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国家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适宜的对策与方案。对大城市规划有深远影响。

2.哈罗新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①河谷、铁路和公路形成了新城的边界②铁路在北边,火车站居中、东面和西面是两片工业用地③城市中心位于全城几何中心偏北④以城市中心为半径分布着4个居住区

3.卫星城市的概念,卫星城市对疏散大城市的作用 概念: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

正面作用:控制中心城市发展,促进离心发展;促进公交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为内城居民提供另一个居住选择,从而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负面作用:卫星城分散和截流人口的效果不佳;就业居住不平衡;高通勤成本;卫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低

4.邻里单位、大街坊、雷德鹏体系的基本概念 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利提出一个邻里应该按照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从任何方向的距离不超过0.8—1.2公里,包括 大约1000个住户,约5000居民。四界为主要交通道路,设置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景色、充分绿地,建筑自由布置,住宅充分的日照通风

大街坊:为组织好社区生活,并解决住宅受城市交通的干扰,美国早期的社区是采用建立大街坊的规划组织。

雷德伯恩体系:在居住区中,设计一个与汽车道分隔的步行道路系统,通向每户住宅的后门。步行道经过住宅之间的公共绿地,再从地下穿越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按照分级的原则设计。从主要道路通向局部性支路,然后通向按尽端路原则设计的,服务于一小组住宅的局部性通路,这种布局称为—— 7.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涵 中心地理论:理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最佳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推进型企业对被推进型企业的支配效应 第十一节 1. 中国古典园林与认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古典

园林在造园思想和技术上有何区别?如何

理解其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2.

如何理解在法国古典园林和城市中提到的“放射性道路和圆形广场【交叉点】”的美学潜力?

掌握 1.简述欧斯曼巴黎改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历史背景: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城市现状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城市的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通过各种手段镇压起义者。

主要内容: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在市中心区开辟了95公里顺直宽阔的道路,并拆毁了49公里旧路,在市中心区外围开拓了75公里道路,拆毁了5公里旧路;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市中心的改建,把市中心分成几个区中心;绿化建设 影响: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在市政建设上有一些大成就;但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未能解决国内和国际道路网对城市交通的阻碍。 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城市建设的思想内涵和

规划手法?

思想:理想城市理论,阿波尔蒂【论建筑】、菲拉瑞特【理想的城市】;

规划手法:规划形态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正方形、八角形、圆形等都作为设计方案;提出网格式和同心圆式街道系统 4. 罗马市政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规划

特点?

罗马市政广场:轴线对称;三面围合、梯形广场;梯形广场,在视觉上有突出中心,把中心建筑推向前之感,是文艺复兴盛期使用的手法;广场入口的大台阶,以锐角向上面变大,使台阶产生缩短的感觉。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由梯形广场与圆形广场组合而成;两个广场均围以柱廊;梯形广场有明显的梯度,椭圆形广场长轴198米,以方尖碑为中心 5. 简述古典主义的时代特点和艺术内容

特点:路易十四时期,绝对君权的高潮;为王权服务,象征中央集权; 艺术内容: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重视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主从和轴线关系;在平面上是中央广场,在立面上强调穹顶,统帅其余部分。 城市规划特点:构图简洁;规则的几何形体;轴线对称;主次有序、

突出中心;

追求完整统一的效果。

中外建筑史

一、填空题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______,著者______。 2.古埃及的早期陵墓被称为______,是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用砖建造;第一座石头金字塔也是最有名的多层金字塔是萨卡拉的______金字塔。 3.古罗马建筑为解决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经长期实践产生了两种券拱与柱式的结合方法:一种是______的构图组合,另一种是______。 4.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位于君士坦丁堡的____________,它的平面形制是______的。 5.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______,设计人______。 6.佛塔类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自明代以后,不再见______陵体,_____为圆形。 8.清式彩画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1.在古埃及金字塔形制的演化过程中,最著名的过渡形式 是____________,它分为6层,形状是阶台形的。 2.雅典卫城的主题建筑物是____________,它是古希腊神 庙艺术的最高代表,同时也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3.古希腊庙宇的典型形制是____________。 4.罗马的____________可以看作是现代体育建筑的前身, 它的平面是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 5.罗马的城市广场中最宏大的是____________,其形制参 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 6.凡尔塞宫被称为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的建筑, 它的最著名的也是最主要的大厅被称为____________。 7.“天竺”制式是指____________。 8.组成宋氏四铺作的四层构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汉代坞壁,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有____________, 四隅建____________,略如城制。 10.我国古代营造活动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先天观念影响,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在建筑上的反映有:内向性、尚祖制、中庸。 1.雅典卫城的建筑群是古希腊柱式的典范,其中帕提农神庙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而伊瑞克提翁神庙则是古典盛期____________柱式的代表。 2.希腊化时期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是位于雅典的____________,它也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 3.两河流域上游的亚述王国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二世王宫,它的大门立面石板墙裙以象征着睿智和健壮的____________作为浮雕题材,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 4.大大促进古罗马券拱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____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 5.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是世界上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所____________建筑风格的宫殿,它以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分别叫做拓榴院和狮子院。 6.文艺复兴建筑史,以____________标志着开始。 7.三国东吴时康居国僧人康僧会在建业建有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 8.我国古代城市中城与郭名称不一,或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称内城、外城;或称阙城、国城。为了加强防御,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城门,形成____________。 9.唐宋的造屋模数采用____________。明清采用____________,无斗拱的建筑以檐柱直径为模数。 10.宋《营造法式》中记述的建筑平面分槽形式有:____________、分心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雅典卫城中首创在多立克建筑物内采用爱奥尼柱子的建 筑物是___________,在建筑物内部采用“叠柱式”的是___________。 2.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的饰面技术,从陶钉到琉璃砖, 都产生于___________的实际需要,其陶钉底面的饰面色彩以红、白、黑三色为主。 3.罗马建筑为解决柱式和巨大的建筑体积之间的矛盾,柱 式需要丰富的雕饰,因此___________柱式受到重用。 4.罗马万神庙的建筑形制是___________,它是罗马穹顶技 术的最高代表;它的门廊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正面是有8根科林斯柱式的柱子。 5.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的建筑是___________,它的穹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6.江南私家园林布局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为(都用四字 描述):主题多样、隔而不塞、___________、曲折萦回、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1试述我国城市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岀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2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2、 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提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分封诸侯。2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岀现于何时、何书中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含义: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特点及形成原因 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 划建设上岀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 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形成原因:1.城廓之分。2?王宫多建在高台之上。3?选址:城市规模较大,数量增多,人口增多;城市防御突岀。4.工商业发达。 6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 位置:一般背山面水的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择在二级阶地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不等,一般范围拉大,分布和集中也比较密集;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8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 点。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 城市特别是县城得到大量发展,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一郡城一县城2、城市分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 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代表作《童蒙须知》 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

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13.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1952年11月幼儿教育处由原来的司属处调整为教育部的一个直属单位。 14.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规定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机构,在幼儿教育方面包括: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 15.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16.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17.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认为,政治的优劣取决于城邦是否具有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而天赋、习惯和理性是具有这些美德的三条主要途径。

中外城市史与规划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设史与发展史》 西?部分 绪论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学习意义。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研究?法。 ?了解如何进?中西?城市的发展?较? ?、古代世界的城市?明(两河流域、古埃及、古爱琴海) ?了解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了解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了解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古代西?国家的城市?明(古希腊+古罗马) ?了解古希腊的?化与历史发展 ?掌握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与?列都城的布局特征 ?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 三、中世纪西?城市?明 ?了解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 ?掌握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形态、中?、路?、景观等。 ?了解典型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性质、布局特征、城市中?、形态特征等。 四、?艺复兴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明 ?了解?艺复兴时期城市相?中世纪发?的主要变化 ?了解?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主要特征 ?掌握绝对君权时期巴黎改建内容、?的与影响 ?了解“古典主义”及其艺术特征 ?了解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基本特征 五、近代西??业化与城市发展 ?掌握近代城市的特点 ?掌握现代城市规划与古代城市规划的区别(关注点、规划内容与?法、城市发展管理等)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的现实需求、思想基础、技术基础、?法与实践基础。 ?掌握?园城市的主要内容与规划实践影响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探索(带形城市、?业城市、城市形态研究的背景、规划内容、规划实践及其影响)

?了解格迪斯的规划思想特征 ?掌握城市集中主义、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 ?掌握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了解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的规划内容、规划思想与后效评价 ?掌握赖特?亩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掌握沙?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及其影响 六、现代西?城市 ?了解20世纪西?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掌握?伦敦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卫星城、新城的概念 ?掌握英国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英国、法国新城建设特征上的差异 ?了解德国战后重建的类型与内容 ?了解瑞典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哥本哈根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雅典宪章》、《马丘?丘》宪章的内容区别及其反映出的西?现代城市规划的转型与变化特征 ?掌握?较现代城市规划与后现代城市规划 ?掌握全球化、全球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掌握西??都市区规划的基本特征 ?掌握兰斯塔德的空间特征与规划经验 七、美国城市发展过程 ?了解美国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了解美国公园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与影响 ?掌握邻?单位、雷德朋的概念以及规划原则 ?了解美国郊区化的发展过程 ?掌握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简要过程与批判反思,及其与中国城市更新的对?。 ?掌握城市更新、城市复兴、?都市区、?城市带、巨型城市区的概念 ?掌握城市蔓延的特征、弊端以及规划应对 ?掌握郊区化、城市蔓延、增长管理、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新区域主义、TOD/ TND的概念 中国部分 1、掌握《周礼考?记》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曹魏邺城的布局特征及其对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3、了解古代南京城市规划布局的特征、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与动?机制;

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最新中外建筑史题库答案

中外建筑史题库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部分: 1.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建筑典籍(成书年代和名称) (1)清工部工程做法清雍正十二年 (2)营造法式宋崇宁二年 2.“舍宅为寺”的现象(出现时期及具体表现)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舍宅为寺的风气大盛。士族,富商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用“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寺”的形式,这种类型的佛寺,决定了寺庙住宅化的空间布局。而且不但解决了早期以佛塔为主体的佛寺在实用的不足,又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在建造时所消耗的物资与时间可大大减少,从而成为自隋唐以后国内最通行的佛寺制度,也是佛教建筑中国化的重要诱因之一。 例如,在汉魏洛阳城里,西阳门内御道行之北有一个建中寺,这里在普凤元年是尚书令乐平王尔朱荣的私宅,这座住宅建造极为奢华,纵横方向的梁栋已超过当时规定的标准,在500米之间廊庑接连,其中有大法堂、光华殿。大山门名为光临门,比一般的人家门与堂都显得宏伟,这是舍宅为寺。愿会寺,为中书舍人王翊的舍宅为寺,在洛阳青阳门外二里孝敬里,堂宇宏伟,豪华万端。其中有花园石雕,林木森森,有平台,有复道,在当时来说,建这样的大宅还是少有的,后由主人舍其作寺了。下面所举也是比较典型的舍宅为寺: 平等寺原为广平武穆王怀的舍宅为寺; 高阳王寺原为高阳王雍之宅院为寺; 光宅寺为天后之梳法堂之舍宅为寺; 静域寺为太穆皇后的住宅为寺。 当时佛寺之多,不胜枚举,仅仅北魏这一个时期,佛寺达3万多座,可见当时佛寺之多,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是舍宅为寺的 最著名的当是白马寺

3.中国古代建筑中“三分为一”的构图原则(内容及体现) 所谓三分一”就是指中国古建的在力面布局上的三个主要部分:(1)台基(2)墙柱构架(屋身)(3)屋顶 这种说法最早是北宋匠师喻皓所提出的“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意思是房屋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构图观念是房屋式组合起来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由一个整体分割开来的。 中国古建在平面组织上是通过院落组织的,已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空间感受,在往高空发展的建筑中,阁楼,佛塔中也继续应用这种思想.在每层依然分割成三个部分,有作为屋顶的出檐,有代表基座的栏杆.在组合关系上,有时是不限于一个台基上一个屋身和一个屋顶的.比如清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者台基连成一体;午门也是在高大的台基――城墙上建立起五座殿堂. 4.金厢斗底槽(概念及实例)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5.中国的塔按形式分类(各种类型及实例) (1)楼阁式塔:苏州报恩寺塔 (2)(2)密檐塔:西安小雁塔 (3)(3)单层塔宝山寺双石塔 (4)(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5)(5)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 6.故宫建筑群中,屋顶形式及色彩方面如何体现等级制度 样式: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预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茧辜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役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歇山顶。 色彩: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中外建筑史》习题集

《中外建筑史》习题集 第一章溯源——原始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南方(C)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湖居C.巢居D.蜂居 2.西安半坡遗址是原始社会中国北方(A)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巢居C.湖居D.蜂巢居 3.印度、巴比伦和罗马人热衷于(A),这种自撑式弧形结构使得建筑在跨度和高度上不断增加。 A.拱券B.梁架C.湖居D.蜂居 4.原始人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堆起象征永恒的(D),形成了最初的墓葬。 A.穴居B.巢居C.湖居D.石台 二、多项选择题 1.《易·系辞》中的“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指的是原始社会的(BC)居住形式。 A.湖居B.巢居C.穴居D.帐篷 2.原始社会居住建筑了常见类型有(AB D)。 A.穴居B.巢居C.石环D.湖居 3.原始巨石建筑的形式有(A BC D)。 A.石柱B.列石C.石环D.石台 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架形式是(AB)。 A.抬梁B.穿斗C.石环D.石台 三、填空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桥梁和拱劵。2.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就离不开技术、形象和功能三个方面方面的因素。 3.原始社会纪念性的石柱、列石、石环、石台一般规模巨大,称为巨石建筑 第二章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左祖右社”是指(D)。 A.城市平面呈正方形B.宫殿要中轴线对称C.城市平面边长九里D.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 2.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前朝后市”是指(B)。

(完整版)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建筑史重点

外国建筑史 第一篇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 1 古埃及建筑史有四个主要时期: (1)古王国时期 玛斯塔巴---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金字塔多层金字塔---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方锥形金字塔---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 (2)中王国时期 峡谷里凿石窟: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3)新王国时期 太阳神庙:卡纳克和鲁克索的阿蒙神庙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 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内部的,是大 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仪式的神秘 性相适应. (4)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山岳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乌尔的山岳台,生土 夯筑,第一层为黑色,象征冥界,第二层为红色,象征人间,第三层两河流域为青色,象征天堂,第四层为白色,象征明月. 饰面技术:陶钉 琉璃砖---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遗迹---萨艮二世王宫 伊朗高原:波斯---帕塞玻里斯---仪典中心,帝国的象征 第二篇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古典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巴尔干半岛上的迈锡尼为中心 克里特:克诺索斯宫殿---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费斯特宫殿 迈锡尼:狮子门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1 古希腊的建筑史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2 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的特色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 (1)比例粗壮,开间较小(1)比例细长,开间较宽 (2)檐部较厚重(2)檐部较轻 (3)柱头为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3)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外廊上举(4)柱身凹槽的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4)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5)柱础复杂,看上去富有弹性 (5)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6)柱子的收分卷杀不很明显 (6)柱子收分卷杀较明显(7)使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线脚上串着(7)线脚很少,偶或有之,也是方线脚雕饰,最重要的母题是盾剑饰、桂叶和忍(8)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而且中央高、冬草叶

中外城建史复习要点

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城、厥城。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城与市: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特点:自发性建设 雅典卫城: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圣地建筑群:1.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2.以神为构图中心。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4.公众场所。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罗马营寨城: 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沿岸。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地,把它作为城堡的模式,逐渐演变成了营寨城。它的形式主要为: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优缺点、木构架的组成、主要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单体建筑特征、群体组合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建筑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色彩、彩画等特征。 第一节木构特征 一、木构架的优点 二、木构架结构体系 第二节建筑特征概述 一、单体建筑特征 二、建筑群体特征 第三节装饰特征 一、门窗 二、屋面装饰 三、天花和藻井 四、色彩与彩画 五、雕饰 第二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掌握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各个历史阶段在结构体系、材料、建筑技术与艺术上的发展成就。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 一、夏 二、商

中外建筑史的重点

1四大文明是指? 古埃及、古中东、古中国、古印度 2原始人的建筑类型分哪两类?为什么? 居住建筑------为自己和族人提供住所 巨石建筑------为信仰的神秘力量和先人提供膜拜祭祀的场所 3引起建筑变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 4主流建筑的三个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统一性 5埃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以及建筑成就? 技术能力:精巧的石工艺技术;雕塑艺术的日臻完善;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具有了协助、组织能力;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色彩轴测图) 建筑成就:开创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庙宇、城市(卡宏城)陵墓等类型的建筑;建成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创造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巨石建筑水平 6金字塔的艺术构思是什么? 埃及人迷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三千年后可以重生 7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指哪2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8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建筑的影响?两河流域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①建材:土---日晒瓦,牢固耐久,怕水,雨水入墙倒塌成土堆② 常年多下暴雨:须防水、牢固措施③盛产石油:多用沥青保护墙面;木材和石材较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9爱琴文化的建筑分哪两部分?各自的风格是什么? 迈锡尼建筑:粗犷雄健、防御性强 克里特建筑: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10古代希腊柱式的三种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多立克: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爱奥尼: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科林斯: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11雅典卫城的建造目的以及组成部分,空间特色。

中外城市建设史1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一、中国部分 1.《周礼·考工记》的内容及其绘画思想对后世城市规划的影响 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规定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寝后殿” 影响:《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 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 C.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经纬涂道路系统,追求正南正北、垂直相交的道路,棋盘式布局,以至影响到今天的城市。 D.对规划布局方法的影响:方格网的规划布局方法,把城市看作方格网布局,这个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点相同。 E.“相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人的规划思想,对后来城市规划和建设影响深远。 2.《管子·乘马》中有关城市规划的内容及其表达的规划思想 《管子·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此外,在城市布局上提出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公(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意义:勇于打破“先王之制”中规中矩的礼制秩序,其设计思想顺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当时城市生活的客观需要,为小国古代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使得城市设计观念彻底改变,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城市设计实践的创新。 3.长安附近都城城址变迁图(P28) 4.西汉长安城的规划建设(P29) (1)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但力求规整,符合《考工记》的做法。 (2)街道正十字相交,正东正北。贯通南北的安定门内大街长达5公里。 旁三门中轴对称经纬涂的道路系统 (3)城中主要的功能区是宫殿,主要分布在城南,而财货买卖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城北,前朝后市。 (4)帝王园林:城南曲江池、终南山 (5)居民点分布在城内各宫殿之间,称为闾里,宫殿与居民点混居。 (6)陵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在汉长安周围黄帝陵墓处设陵城,陵城的性质是消费型城市。 5.三国曹魏邺城规划的规划布局及意义(P37) 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严格,“前寝后殿” 2.改正了东汉洛阳分置南北二宫的不便 3.城市空间艺术上的轴线处理 意义:1.曹魏邺城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传统都市模式,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开创了中国城市的“秩序性”,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继承了汉代宫室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的是区分更明确,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和等级的森严,在古代成的规划中有重要影响。 2.整个城市的布局新颖、结构严谨,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此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重大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