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出口贸易是我国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物资基础,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进程。( )

2.目前我国对外贸经营实行自由经营制度。( )

3.9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 )

4.我国对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国家的纺织品实行配额管理。( )

5.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指主要靠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商品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

6.祖国内地同台湾省的贸易性质属于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视同国内贸易对待。()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引进出现的明显变化之一是,技术引进主要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转向为新建企业服务。()

8.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增值和使用价值转换两个方面实现的。()

9.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10.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 )形态论证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实物B.价值C.货币D.使用价值

2.为合理控制外债规模,我国还本付息额一般不超过当年出口收汇的( )。

A.20%B.15%C.10%D.25%

3.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

A.西方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D.独联体、东欧国家

4.“九五”计划时期,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是确保( )。

A.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B.创汇农业的发展

C.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D.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5.对外贸易价格最基本的职能是( )。

A.调节市场供求B.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C.表现商品价值D.进行经济核算

6.我国积极争取借用的国外资金是( )。

A.国际银团贷款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外国政府贷款D.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7.反映外贸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指标是( )。

A.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B.出口收汇额

C.社会贡献率D.社会积累率

8.对外贸易双方都可以通过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从而实现( )。

A.社会劳动的节约B.使用价值的转换

C.事物形态的平衡D.国内价值的增值

9.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D.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10.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9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

达( )。

A.15%B.30%C.55%D.40%

11.我国借用国外资金主要用于( )。

A.房地产业的开发B.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C.中小型企业的扩建和改造D.旅游设施的建设

12.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商品的( )职能。

A.协调B.行政管理C.服务D.监督指导

13.美国一直对我国输美的所谓敏感性商品采取进口限制,其中限制最严的是( )。

A.农产品B.纺织品C.机电产品D.矿产品

14.1991—1993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实行政企分开B.推行股份制

C.取消对出口的财政补贴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 )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16.我国外贸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实行( )。

A.规模经营B.资产经营C.多种经营C.集约经营17.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 )。

A.4 000亿美B.8 000亿美元C.5 000亿美元D.6 000亿美元18.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是( )。

A.基础设施B.基础工业C.高科技工业D.农业

19.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主要是( )。

A.由国家计划定价B.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定价

C.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D.根据国内生产成本定价20.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贸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

A.由国家垄断经营B.以计划管理为主

C.以法律调控为主D.由国家统负盈亏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建国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的进出口企业采取了政策。

2.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应把握的原则是:扩大引进软禁技术,,,技术引进后要努力消化、吸收和创新。

3.我国要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政策,即对外资企业实行。

4.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两头在外”,是指把和放到国际市场上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地位。

6.1994年我国政府确定的对台经贸工作总方针是:积极主动,,互利互补,。

7.目前我国最大总的出口商品是。

8.正确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政策,是指对国家鼓励的、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和项目让出部分国内市场。

9.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于年扭转了对外贸易长期入超的局面。

10.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主要有成本因素、因素、因素、竞争性因素,以及进出口业务环节中各种具体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国际市场价格

2.平等互利原则

3.“以进养出”业务

4.对外贸易体制

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为什么说发展对外贸易是落后国家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

2.简述我国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意义。

3.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六、论述题(14分)

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选择题

1.A D 2.A 3.A C 4.A B C D 5.C

6.B C 7.B C D 8.A D 9.B 10.D

11.B 12.A C 13.B 14.C 15.C D

16.B 17.B 18.A B C D 19.B C 20.A BD

三、填空题

1.没收

2.以购买主机和关键设备为主、避免重复引进

3.国民待遇

4.原材料、销售市场

5.辅助

6.发挥优势、共同发展

7.机电产品

8.技术密集项目、高新技术项目

9.1956年

10.供求关系、政策性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价格:通常是指国际集散中心的市场价格或输出入国家和地区当地市场的国际贸易价格。

2.平等互利原则: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和贫富应当一律平等,在贸易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愿望,注意符合双方的需要和照顾到双方的可能,以促进彼此经济的发展,反对把对外贸易作为控制和掠夺别国的工具。

3.“以进养出”业务:包括进口原材料加工产品出口,进口主件或零配件,加工装配出口;以国产原料为主,进口辅料加工成成品出口;进口饲料、肥料、种子、种畜等养殖种植农副土特畜产品出口。

4.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领域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发展对外贸易是落后国家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

答:从历史上看,许多后进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日本等。从理论上看,后进国家具有后发优势。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迅速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从而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2.答:(1)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表明,产品质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价格竞争退居次要地位。(2)是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尽量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量。

“以量取胜”不但造成资源和社会劳动的低效率,而且难以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外对我国设限和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如不改变“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很难保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3.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答: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具体表现为我国实行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逐步推进的方针。

1992年以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表现为我国在继续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基础上,又决定进一步开放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的一些沿江(长江)城市、开放陆地边境城镇、开放内陆省会(首府)城市。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

答: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逐渐转向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外贸法制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制定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使法制手段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调节手段,是指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间接调控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应以经济杆杠为主要手段。为此,我国在外贸管理中要不断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充分运用汇率、税收、进出口信贷、价格等来调节进出口活动。

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凭借其职权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组织、监督、调节。它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和直接性的特点。它可以修正市场自发机制的缺陷,有效地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也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根据国际贸易规范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主要有: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对设立外贸企业的管理、对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对出口商品商标的协调管理、对利用普惠制的管理、对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的管理、海关管理、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2.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3.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4.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轻纺产品 B.机电产品 C.石油 D.农副产品 5.当今国际贸易中对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认证最具权威性的标准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 B.《CAC标准》 C.《CEN标准》 D.《ISO9000系列标准》6.我国的现行汇率制度是()。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7.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与流通中所缴纳的()退还给出口企业,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A.企业与职工个人所得税 B.进口关税与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与消费税 D.进口关税与增值税 8.进出口商品价格是指()。 A.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B.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 C.进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 D.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之差 9.下列不属于我国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的是()。 A.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B.符合国别地区政策 C.要体现销售意图 D.低价倾销,占领市场 10.《对外贸易法》规定的首要原则是()。 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 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11.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并被写入()。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B.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D.中共十四大报告12.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建立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陆地边境城镇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六五”计划末 B.“七五”计划末C.“八五”计划末 D.“九五”计划末14.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

201601批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对外贸易大学)2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性质的。 A. 半封建 B. 半殖民地 C. 资本主义 D. 半封建、半殖民地 2.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A. 100多个 B. 200多个 C. 300多个 D. 400多个 3.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 B. 货币增值 C. 互利 D. 生产要素平衡 4.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 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 D. 国内价值 5. 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 利用外资 B. 引进先进技术 C. 发展出口贸易 D.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6.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 浦东 B. 深圳 C. 海南 D. 珠海 7. 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 发达国家 B. 所有国家和地区 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8.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 轻纺产品 B. 机电产品 C. 石油 D. 农副产品 9.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 B. 机电产品 C. 高科技产品 D. 轻纺产品 10.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A. 日本 B. 欧盟 C. 美国 D. 香港 11. 目前,我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地是()。 A. 东盟 B. 俄罗斯 C. 韩国 D. 台湾省 12.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 七五计划时期 B. 八五计划时期 C. 六五计划时期 D. 九五计划时期 13.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 200多项 B. 300多项 C. 156项 D. 84项 14. 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 A. 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 B. 重要地位 C. 特定的中介地位 D. 一般的流通地位 15.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 A.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 值 B.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 低于国际价值 C.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所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 D.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16.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应实行() A. 进口替代战略 B. 出口导向战略 C. 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 D. 闭关锁国 17. 根据《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将达到() A. 40% B. 30% C. 45% D. 35%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

期末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制度 C 社会民主制度 D 社会法制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没收 C.改造 D.限制 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国家 B.所有国家和地区 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92年 D 1991年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 B、矿产品 C、机电产品 D、纺织品 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 B、集中化 C、细分化 D、平衡化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 B.300多项 C.156项 D.84项 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商品出口 B、许可证贸易 C、直接投资 D、工程承包 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A、1972年 B 、1973年 C、1974年 D、1979年 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 B、自由贸易制度 C、保护贸易制度 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 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 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 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 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 B、增值税与消费税 C、关税与增值税 D、消费税与关税 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分配。 A、行政 B、招标 C、计划 D、平均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7月1日 B、1994年5月12日 C、1992年7月1日 D、1992年5月12日 18、中国的外汇管理() A、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 B、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D、最终目标是实现外汇收入结汇制,银行售汇制 19、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是适应()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建立起来 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电大作业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量 2.专门贸易体系: 二、判断 ()1、我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2、对外开放的最根本内容是引进外资。 ()3、旧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和等价交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5、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6、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价值形态上论证我国发展经贸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于国际价值 ()8、无论是存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必须同时进行进出口双向循环一国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9、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对外事物形态的转换,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比例要求,实现高水平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0、按照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如果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则必是因为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高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按企业管理形式分类的外贸企业?() A、总经理负责制 B、书记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D、生产企业经理负责制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对象国分类的国外对华贸易摩擦?() A、隐蔽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琐反应性贸易摩擦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商业信用?() A、出口商对进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B、保险公司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C、进口商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D、经纪人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4、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的依据?() A、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对外贸易活动 B、依照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国际经贸协议要求,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控 C、依据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利益需要,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D、依据我国外交政策,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5、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外汇收入结汇制内容?() A、结汇范围 B、出口贸易外汇收入的结汇 C、出口收汇核销规定 D、出口分红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2.服务贸易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大纲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1.名词解释: 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条件 产业内贸易 自由贸易区 最惠国待遇原则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售汇 结汇 工业化 霍夫曼系数 要素禀赋 贸易地是方向 规模经济 技术外溢 对外贸易体制 经济调控手段 二、主观题 以质取胜的战略内涵及战略意义 以质取胜战略的战略措施 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战略措施 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略的内涵 出口导向及进口替代战略的政策措施 评价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 自由贸易区与WTO的关系 比较成本理论与绝对成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较成本理论与绝对成本理论的区别 H—O理论贸易方式 技术差距理论的内容 技术差距理论的动态图 技术差距理论的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五个时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各个阶段要素密集型与贸易方向的变换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重叠需求理论的理论内容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内容 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差异产品的分类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钻型模型体系 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 技术进步对对外贸易的作用 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外贸易对工作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特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外贸政策经历了哪些主要的改革和完善国际上对外贸易改革的路径与次序: 中国对外贸易法律的国内法渊源与国际法渊源 中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维护外贸秩序的立法: 进口商品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与消费税) 出口退税制度的涵义、意义与作用 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有效应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题.docx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2、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在我国简称为“两反一补”。P85 3、海关估价:是指海关为征收关税,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程序。P120 4、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等。 5、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对方的一种优惠特权,又称“无歧视待遇”。P10 6、关税配额:是指将关税与配额结合起来实行进口限制的一种方法。P83 7、卖方信贷:是指贸易中常用的延期付款方式下由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P153 8、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9、产业内贸易:也称为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或双向贸易(Two-Way Trade),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10、国营贸易:是指国家通过授予对外贸易经营者在特定贸易领域从事贸易的专营权或特许权的方式,对特定产品的进出口实施的管理。P170 11、保障措施:是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12、海关税则:是一国根据国家的关税政策制定的、通过立法程序公布实施的、按货物的不同类别排列的关税税率表。P116 二、单选 1、实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属于 指导下的对外贸易政策。 2、一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的现象,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难以解释,对此做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3、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应采取 4、1994年,全国财税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由包干制改为分税制,对国有外贸企业实行统一上缴所得税但是定下来上缴现在是。 5、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是国家的主要职责。 6、是全国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工作的主管部门? 7、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8、我国对外汇的管理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实行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

一、选择题(前.10..道题为单项选择 ......,每题2分,少选、多 .......,每题1分。后.5.题为多项选择 选或选错皆不得分。本大题共20分。) 1. 以下()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 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 C.对外贸易以“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 D.“产业内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 2.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 主要地位)是在() A.1950-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1988年 D.1988-1995年 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是() A.劳动价值论 B.绝对成本论 C.机会成本论 D.国际大循环理论 5.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成本 B.供求关系 C.竞争机制 D.贸易政策

6.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 A.绝对差异 B.比较差异 C.国别价格差异 D.国别价值差异 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是() A.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B.劳动生产率较低 C.资本要素稀缺 D.生产设备落后 8.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 A.技术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 9.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D.《海关法》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货物贸易总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2.0 万 B.2.1 万 C.2.2 万 D.2.3 万 1. 凯恩斯的“叹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公式:Y=C+I+G+(X-M),其中(X-M)表示的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大纲(2004—2005学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大纲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 围。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五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以下是大家在备考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但请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只关注这些知识点,应该尽可能理解教材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否则做题时会感到模棱两可,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同时,这些知识点可能无法直接从课件中找到答案和全部解释,需要大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总结和概括。涉及题目本身的具体问题,请通过答疑信箱向本课答疑教师提出。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对外贸易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 二、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的客观地位。 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辅助地位的原因。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三、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国际分工理论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简要分析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应坚持的原则。 3、用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理论论证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二、国际价值理论 1、国际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2、简要分析在怎样的条件下国际贸易双方才能实现互利。 3、用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论证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实物形态上论证我国发展对外经贸的必要性 1、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含义。 2、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论证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第三章实行对外开放与发展开放型经济 一、对外开放的内涵 1、对外开放政策的含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对外贸易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第一次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公之于世的是( C )。A. B. C. D.周恩来 2、我国在哪个计划中提出了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容的出口商品战略( B )。A.“六五”计划 B.“七五”计划 C.“八五”计划 D.“九五”计划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体是( A )。 A.公有制 B.私有制 C.公有制、私有制并存 D.多种所有制 4、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 B)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5、(A)位于服务贸易立法的最高层次。 A.《外贸法》 B.《服务贸易总协定》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中国人民银行法》 6、从197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的关税政策是( B)。 A.全面保护关税 B.由“全面保护”向“有区别的保护”转变C.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1992年以后 D.适度保护关税1985年实行的7、出口退税适用的货物必须是( C ) A.营业税征收围的货物 B.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C.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D.理论上做出口销售的产品 8、法制社会行政管理的在要( A ) A.政府依法行政 B.行政管理符合国际规外部约束 C.行政管理具有公开性 CD 公平、高效的必要条件 D.行政管理具有稳定性 9、我国进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是( C ) A.外交部 B.财政部 C.商务部 D.财经委员会 10、出口许可证的发放必须讲求(A) A.时效性 B.规性 C.谨慎性 D.统一性 11、专利权与( A )合称工业产权。 A.商标专用权 B.专有技术 C.商业秘密 D.技术服务 12、近年来,在我国引进技术的各类企业中,引进额最多的一类企业是( D )。A.集体企业 B.国有企业 C.民营企业 D.外资企业 13、世界组织第一个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性文件是(A)。 A.《服务贸易总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题型:1.判断(对或错)2.多项选择3.简答题4.材料分析(贸易摩擦与出口信用保险二选一)1.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最根本)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利用外资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5.发展对外合作6.设立经济特区 2.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机电产业 3.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核心(扩大出口贸易) 4.现阶段我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内容 适当组织消费品进口、组织重点建设物资进口、确保加工贸易物资进口 5.我国对外贸易国际法渊源:《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中国的《加入议定书》、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承认的国际贸易惯例 6.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其中逆差主要集中于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类别,其他商业服务,建筑服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实现了较大数额的顺差7.提供我国进出口信贷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 8.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应该加大服务贸易 9.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承担的风险特别巨大,且难以使用统计方法测算损失概率,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这种保险,所以大多数是靠政府支持来经营的(非营利性) 10.10个国家经济“新特区” 上海浦东新区(2005.6)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天津滨海新区(2006.5)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市(2007.6)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重庆市(2007.6)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武汉城市圈(2007.12)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2007.12)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广东深圳市(2009.5)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沈阳经济区(2010.4) 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山西省(2010.12)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义乌市(2011.3)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11.2006年商务部制定商业领域的“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及格局 商务领域的六大发展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二是国内流通业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贸易就业人员将达到7100万,年均增加180万。三是外贸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出口结构和效益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服务进出口预期目标为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出口结构明显改善。五是外商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比“十五”期间有所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六是“走出去”战略实现重大发展。5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分别达到1300亿美元和250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1.(D)是消除成员国在贸易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障碍,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体化方式。P59 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区D.经济一体化 2. 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将(B)引入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一成员提供给第三方的优惠(优待、特权、豁免)均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方。P165 A.国民待遇原则 B 最惠国待遇原则 C.互惠互利原则 D.透明度原则 3.甲国生产手表需要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要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 A.甲国出口手表和自行车 B.乙国进口手表和自行车 C.甲国出口手表,乙国出口自行车 D.甲国出口自行车,乙国出口手表 4.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与地区间所组成的一体化是(B)。 A.垂直经济一体化 B.水平经济一体化 C.部门经济一体化 D.全盘经济一体化 5..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缔约国对方的特权、优惠及豁免待遇,应与缔约方给予( D )。 A.任何第三国的待遇相同 B.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C.第三国或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D.其参加的关税同盟的其他成员国的待遇相同 6.( B )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P45 A.技术差距理论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7.假定一国以2000年为基期,2004年出口价格指数为7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那么该国2004年的贸易条件为( C )。 A.36 B.50 C.58.3 D.171.4 8.关税按照征税的目的可分为( A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B.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C.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D.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9. 外贸企业实施( D ),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外贸公司与外贸生产企业、供货基地之间存在的相互分离、信息隔绝状态,为寻求更为合理的外贸生产、营销组织形式而实行的战略。P111-124 A. “实业化”战略 B. “集团化”战略 C. “国际化”战略 D. “股份化”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复习题 本复习题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五种:名词解释;单、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 2、国际价值; 5、非歧视原则、“绿箱”措施; 7、进出口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体系; 8、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9、经济调节手段、浮动汇率制度、进出口信贷、关税配额管理; 12、“以质取胜”战略 二、单、多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为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行全方位开放,1999年我国提出实施()。 A、科技兴贸战略 B、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走出去战略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8、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大力发展的出口产品是()。 A、创汇农产品 B、矿产品 C、高科技产品 D、轻纺产品 10、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年提出实施()。 A、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B、大经贸战略 C、科技兴贸战略 D、走出去战略 12、《对外贸易法》规定的首要原则是()。 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 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15、被世贸组织视为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是()。 A、价格 B、关税 C、配额 D、汇率 18、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 B、增值税与消费税 C、关税与增值税 D、消费税与关税 20、我国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的首要原则是()。 A、结合国别地区政策作价 B、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C、结合购销意图作价 D、根据商品生产成本作价 (二)多项选择题 5、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有()。 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完整word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题(A)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对外贸易量:即提出了价格变动因素的贸易统计值。以固定年份危机起计算的进口货出口价格指数除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当年按不变价格得出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2.专门贸易体系:以关境为标准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3.国际租赁贸易:在技术及设备贸易中,租赁公司支付价款以后再与进口方签订租赁协议,进口方分期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合同完成以后获得设备的所有权。4.BOT:建设-经营-转让。建设某个项目,并在项目竣工后经营一定时期,期限届满将该项目转让给东道国。 二、简答(每题7分,共28分) 1.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 3)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出现; 4)国家的形成。 2.服务贸易的特点。 1)交易基础是建立在服务生产与交易发生的方式和地点的基础上。 2)服务于服务贸易主体的不可分离性。 3)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 4)通过国内立法来监管。 3.简述中国与GATT及WTO的渊源。 1)1947年10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关 贸总协定的原始缔约国之一。 2)1950年台湾当局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决定退出,但我们未作反应。预示中国中 断了与其的关系。 3)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复关但未通过。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4)1996年中国提出入世。 5)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成为第143个成员方。 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形式。 1)产品移动壁垒。 2)资本移动壁垒。 3)人员移动壁垒。 4)信息移动壁垒 5)经营权限的限制。 三、论述(12分) 论述中国的引进外资政策,并分析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弥补资金不足,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四、材料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回答问题) 1.分析反倾销的基本内涵(4分)

国际贸易概论B卷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浏阳校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国际贸易概论 考试试卷 试卷类型:B 考试时量: 90 分钟 拟题人 梁青海 审题人 葛花 适用班级: 大专47、54、56班 注意: 1、本试卷仅为试题本。 2、题目应在相应的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本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题,1×20=20分) 1、一国在同类产品上,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 )。 A 、贸易顺差 B 、净出口 C 、贸易逆差 D 、净进口 2、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资本移动 3、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专业化协作,联合生产,这是( )国际分工。 A、水平型 B、垂直型 C、混合型 D、交叉型 4、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是( )的观点。 A、绝对成本说 B、比较成本说 C、赫—俄的要素比例说 D、以上都不是 5、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 )的产品。 A 、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B 、两优取轻,两劣取重 C 、具有优势条件工业所生产 D 、具有劣势条件工业所生产 6、某国对进口手表征收从价税15%,加征每只15美元的从量税,这是( )。 A 、从量税 B 、从价税 C 、混合税 D 、选择税 7、投资者不直接参与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投资方式叫( )。 A 、长期投资 B 、对外直接投资 C 、对外间接投资 D 、私人投资 8、反倾销税的征收不得超过( )。 A 、倾销差额 B 、正常关税 C 、补贴数额 D 、最惠国税 9、与复式税则相比,单式税则( )。 A 、又称二栏税则 B 、只适用于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 C 、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 D 、不利于实行差别待遇 10、日本以我国发生SARS 疫情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鸡肉,日本的行为属于非关税壁垒 中的( )。 ¦ ¦ ¦ ¦ ¦ 专¦ 业¦ :¦ ¦ ¦ ¦ ¦ ¦ 年¦ 级¦ 及¦ 班¦ 级¦ :¦ ¦ ¦ ¦ ¦ ¦ 学¦ 号¦ :¦ ¦ ¦ ¦ ¦ 姓¦ 名¦ :¦ ¦ ¦ ¦ ¦ ¦ ¦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电大作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电大作业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量 2.专门贸易体系: 二、判断 ( )1、中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社会主义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

的。 ()2、对外开放的最根本内容是引进外资。 ()3、旧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和等价交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处于调剂余缺的 辅助地位。 ()5、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6、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价值形态上论证中国发展经贸事业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7、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 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 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于国际价值()8、无论是存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必须同时进行进出口双向循环 一国才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益。()9、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发展对外贸易能够实现对外事物形 态的转换,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比 例要求,实现高水平的国民经济综合 平衡。 ()10、按照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如果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则必是因为其 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高于其 它任何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按企业管理形式分类的外贸企业?() A、总经理负责制 B、书记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D、生产企业经理负责制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对象国分类的国外对华贸易摩擦?() A、隐蔽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琐反应性贸易摩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考题 (大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题(大全) 一.单选题 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制度 C 社会民主制度 D 社会法制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没收 C.改造 D.限制 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国家 B.所有国家和地区 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92年 D 1991年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 B、矿产品 C、机电产品 D、纺织品 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 B、集中化 C、细分化 D、平衡化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 B.300多项 C.156项 D.84项 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商品出口 B、许可证贸易 C、直接投资 D、工程承包 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A、1972年 B 、1973年C、1974年D、1979年 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 B、自由贸易制度 C、保护贸易制度 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国际贸易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出口退税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2、国际价值 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是商品在国际交换中体现的生产的国际关系的经济范畴。 3、对外开放政策 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4、出口商品战略 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略性安排。 5、科技兴贸战略 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的贸易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2)、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假设美国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1 692亿美元,货物出口贸易额为6 783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8 772亿美元,请计算该国该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1.答:对外贸易依存度=(6783+8772)/71692=21.697%; 出口贸易依存度=6783/71692=9.46%; 进口贸易依存度=8772/71692=12.236% 2.某商品国内进价为人民币7270元,加工费900元,流通费600元,税金30元,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为1100美元,请计算出口总成本、出口换汇成本,并判断在当前汇率水平下该出口贸易是否值得做。 2.答:出口总成本=7270+900+600+30=8800人民币元 出口换汇成本=8800人民币元/1100美元=8人民币元/美元;当前汇率水平在1美元比7人民币以下,所以该出口贸易不值得做。 三、单项选择题,答案填入对应题号的表格内(共20分,每小题2分) 1.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是其被写入(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B.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D.中共十四大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D)是消除成员国在贸易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障碍,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体化方式。P59 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区D.经济一体化 2. 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将(B)引入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一成员提供给第三方的优惠(优待、特权、豁免)均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方。P165 A.国民待遇原则 B 最惠国待遇原则 C.互惠互利原则 D.透明度原则 3.甲国生产手表需要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要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 A.甲国出口手表和自行车 B.乙国进口手表和自行车 C.甲国出口手表,乙国出口自行车 D.甲国出口自行车,乙国出口手表 4.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与地区间所组成的一体化是(B)。 A.垂直经济一体化 B.水平经济一体化 C.部门经济一体化 D.全盘经济一体化 5..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缔约国对方的特权、优惠及豁免待遇,应与缔约方给予 ( D )。 A.任何第三国的待遇相同 B.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C.第三国或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D.其参加的关税同盟的其他成员国的待遇相同 6.( B )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P45 A.技术差距理论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7.假定一国以2000年为基期,2004年出口价格指数为7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那么该国2004年的贸易条件为( C )。 A.36 B.50 C.58.3 D.171.4 8.关税按照征税的目的可分为( A )。 A.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卷A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2004 年第二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 课程代码及序号 TIR201——0 学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 ) 2、中国对外开放采取了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方针。( ) 3、当前,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已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最主要障碍。( ) 4、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实现了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 ) 5、通过对外贸易实现实物形态的转换,是平衡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客观要求。( ) 二、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要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2、我国为何要调控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 3、简述《对外贸易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4、你认为中国现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没有可能性?为什么? 5、简要分析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互动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以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2、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体制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重大改革?选取其中的两个方 面分析改革拟解决的问题。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 课程代码及序号 TIR201——0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 4 分)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 对 (1 分) (1)我国已成功迈入贸易大国行列,但与发达贸易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出口仍以劳动和资 源密集型产品为主。(1 分) (2)我国能否在最大的程度分享参与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主要取决于能否尽快提高对外贸易 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1 分) (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依靠技术创新建立我国出口产业和产品新的动态比较优势,优化出口 商品结构,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1 分) 2、中国对外开放采取了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方针。 对(2 分) (1)1992 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1 分) (2)1992 年以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 分) 3、当前,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已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最主要障碍。 错(2 分) 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已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最主要障碍。 2 分) 4、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实现了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错(2 分) (1)在中国出口中粗加工、浅加工制成品仍占较大比重。(1 分) (2)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1 分) 5、通过对外贸易实现实物形态的转换,是平衡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客观要求。 对(1 分) (1)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保持实物形态的基本平衡。(1 分) (2)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际实物构成,往往与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比 例关系有差距。(1 分) (3)对外贸易的主要职能是对外实现使用价值的转换。(1 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 6 分) 1、简要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以下每小点各 1 分) (1)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3)进出口市场不断扩展。 (4)贸易方式多样化,其中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