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课时司马光

第一课时司马光

第一课时司马光
第一课时司马光

《司马光》(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

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司马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⑴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⑵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⑶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⑵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⑶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⑷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

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朗读上存在难度,因此在课上需要老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领会课文大意。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生字,可以借助注释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因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及注释,依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结合课本插图,进行故事语言的组织和叙述。 (3)生字识字量较少,灵活识记。本课生字共五个,分别是“司、跌、皆、弃、持”。在这五个字中,“司”是半包围结构,在本课中以复姓“司马”的形式出现,可以结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进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表现出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本文虽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课文配有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学生们有一定难度。但是《司马光》的故事学生们都很熟悉,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经验和理解字词的方法,他们对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也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插图、注释等方法理解古文意思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具有一定的按照要求提取文字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做好课堂的引导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

司马光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

《司马光》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课前师生问候) 一、揭示课题。 师:老师啊,想给大家出一个字谜,谁能猜一猜是哪个字吗?(课件出示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 生:司! 师:啊,你们真聪明,老师再带领你们去认识一位同样聪明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司马光──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知道司马光?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生:我知道他姓司马,名字是光。 师:是的,司马是复姓。 师:谁接着说? 生:我知道他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幻灯片上的问题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生:在花园里! 生:有一座假山,有五个小朋友在玩。 生:但是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扶着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的人是司马光,是他救了他的伙伴。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那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教学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的小眼睛能不能把这些生字记住呢?(出示带拼音生字) 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指名读、教读。 师:现在,老师把他们的拼音帽子去掉了,你还认识吗?火车火车开起来! 生:开到我们这里来! 生开火车读。 师:你的同桌也想听一听你好听的声音呢!读给他听听吧! 生同桌互读。 师:看,这有一棵大树,现在,我们要施展魔法,用我们学到的生字,让这棵小树,开出最美丽的花儿!好吗? 生:好! 师:那大家可要仔细地看,然后快速准确地读出这个字哦? 生:叫! 生:劲! ...... 师:把这朵小花读一读,送给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 文《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从汉字的声母、韵母、

音节、结构、部首组词等方面掌握生字,然后采用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感悟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 学习难点: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学习准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皆”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韵味,并能背诵。 3.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体会文言文韵律美。 难点: 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法: 以读带悟拓展阅读 学法: 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猜人物激趣导入。 师:钟老师觉得你们认真思考的样子一定很美,来,请看这里有两位大人物,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第一位是?你们认识的古人还真不少,来有诗为证,读——(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这是?(宋苏轼)最后一位,来第一条线索,《客中初夏》,看着你们一脸茫然的表情,看来没读过,他们俩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再给你们透露一点,请看“六岁时,就非常喜欢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意思。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看这是《左氏春秋》也叫《春秋左传》,这本是他写的《资治通鉴》,这可是专门为皇帝编写的,皇帝还专门帮他写了序言呢。还猜不出来?再看这幅图,(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这个人物就是(司马光),让我们打开课本

第24课,齐读课题。拿起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来写(师板书,生书空),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师:你能根据这幅插图说说这个故事吗?(生试讲故事内容) 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课件出示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文言文的美。 1、生自由读,说说感受。(字少,语言精炼,不好读) 师:这就是古人的文章,我们叫它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用精炼和简洁的文字写出的的文章。请你试着再读读,注意读准字音哦。 2、生自由读,指名读,读准字音。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来读一读,仔细听,我读得怎么样呢? 3、师范读。生评价。(有一定的节奏,是的,古文都有节奏, 来,看看该怎么停顿,课件出示,根据停顿我们再读一读) 4.学生跟读,在读中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 5、指名展示读,师生共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感知人物的精神。 师:你们读得有了节奏,有了点味道,如果能理解内容,读起来会更有味道呢!你会怎么读懂它呢?谁有好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想象)你们都很了不起,确实会读书!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把自己读懂了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给组员听,还有哪句没读懂的一起讨论看看,开始吧!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想象。 学生说到“瓮”教师出示瓮和缸的图片让学生理解“瓮”。学生说到“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师用动作来让学生理解“足跌”就是失足跌落,用表演来体会“没”的意思。抓住“弃”来体悟司马光的沉着冷静。(相机板书:跌、弃,沉着冷静)如学生说到“光持石击瓮破之”,顺势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司马光砸瓮的举动,感悟人物机智勇敢的品质。(相机板书:击、活,机智勇敢)3、你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讲一遍吗?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让我们再次朗读,读出的沉着冷静的司马光。读着读着,司马光就读进了心里,让我们配上音乐再读一次,

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零陵区邮亭圩镇小杨君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古、他、几”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几、个、友、心、他、古”六个字。认识“亻”基本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问学生:你姓什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姓司马,名光,叫“司马光”。“司马”是复姓,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900多年了。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4、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读读演演,激活情感。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部编三上语文24 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课时练习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

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小文言文很简短,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习边读边想。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释等方法了解古文的意思。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积累,初识文言文。 我们在以前积累过一些句子,下面老师说前半句,同学们说后半句。 师:有志者……学生接:事竟成。 师:人之初……学生:性本善 师:玉不琢……学生:不成器。 师:人不学……学生:不知义 二、揭示课题,认识复姓。 1、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司马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司”。说说书写司字时要注意什么?笔顺:先外后里,先写横折钩,再写横,横起笔要略往外一点。最后写口。教师犯些 3、认识复姓“司马”。 (课件出示百家姓节选)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像这样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你听过哪些有这样姓氏的名字。(学生说) 4、介绍司马光,复姓司马,名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它最有名的著作是《资治通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一课时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惠机智,遇事沉着清静的品质。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简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讲故事合适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 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例外。重点教学目标: 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讲故事 1、PPT展示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图片,学生看图讲故事; 2、书写课题《司马光》,结合一年级《姓氏歌》介绍“司马”是复姓;介绍司马光。 3、齐读课题《司马光》。 二、跟读课文,读出节奏 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足跌持石皆弃 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检查个别学生的识记情况。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1)逐句领读;(2)整句领读;(3)整篇领读。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

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

第一课时司马光

《司马光》(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

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 司马光》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包含《司马光》《掌声》《灰雀》3篇精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1篇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请教”“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单元的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口语交际:请教”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学习向他人请教的方法和技巧,感受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而产生的愉悦,培养交际的能力,体会交际的意义。“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知道默读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4司马光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重点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朗读与理解并行 这是一篇古文,短小精悍,总共30个字,但是因为语言形式与白话文不同,所以学生在朗读、理解上有障碍。因此,教师应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停顿与感情的目标。这样,朗读与理解双线并行,在朗读中帮助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 2.文字与画面共舞 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 3.汉字教学不容忽视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不算多,也并不算难,但是汉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谐地融入到整个教学中,与教学相得益彰。教师应将汉字音、形、义的教学纳入整个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如字源识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预习提纲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四

《司马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3.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

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对了。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谁呢?(PPT出示司马光的图片,简介复姓司马和司马光。资料见《教师用书》。)那么,课文讲述了司马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他的什么美好品质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导语: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语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课文有所不同,但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阶段、尤其三年级的小古文教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对古文的情感,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司马光》一课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设计以“激发兴趣,培养语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方法为重,教为不教,学以致用”为理念,努力帮助孩子们在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时,建立正确的语感,感受小古文言简意赅又不失生动有趣的特点,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材分析】 《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是一篇文言文,记叙了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玩耍,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瓮里,其他小朋友都纷纷跑开了,只有司马光冷静沉着,以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事情,他持石击瓮,救了小伙伴。文章语言较为简单,只有短短的30个字,再加上这个小故事广为流传,孩子们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感,学会诵读,并引导他们感受文言文言简意赅又不失生动传神的特点。课文共有会认的字5个,会写的字7个。 【学情分析】 本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三年级的学生可能出现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难度,以激趣为主,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小古文的恐惧心理。学习中一些较难的字的意思、读音和书写,一部分学生可能遇到困难,需要老师耐心“扶一扶,带一带”。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4. 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 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 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 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 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 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鼓励质疑,梳理问题, 板书:事?人?)

3. 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 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 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 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 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 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 :出示第五自然段 (1) 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 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 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 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 作补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课堂实录)

《司马光》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课前师生问候) 一、引课题,交流已知,认识生字 师:通过昨天和今天的接触,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呀,老师再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司马光──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知道司马光?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生:他写了一本书,名字我忘记了。 师:这本书是《资治通鉴》。 生:我知道他姓司马,名字是光。 师:是的,司马是复姓。 生:他的枕头是木头的,叫警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看书知道的。 师:看来你和司马光一样,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谁接着说? 生:我知道他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了解了司马光这么多的情况,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司马光的“司”字呢? 生:这个字比“同“字少了一竖; 生:这个字是司机的司; 二、初读文,练习合作,粗知大意

师:认识了这个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现在请同座之间互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和词语。然后请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轮流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组长检查初读情况。 师:现在,老师想请5个学习小组来朗读课文。 (5个学习小组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 三、再读文,朗读感悟 师:看来,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 生:我知道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师:这是你的收获。我们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担心。)师:就在这个小朋友掉到水缸里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 生: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可能去找大人了。 生:有的在那里大喊大叫呢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里大喊大叫的孩子,可能在喊什么呢?你能来喊一喊吗? 生:快来人呀,有人掉到缸里了。 生:救命呀! 生:妈妈呀!快来呀! 生:不好了,小明掉到缸里了!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

《司马光》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