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招聘时也特别注重应聘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校教育担负着普及计算机知识,培养具有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人才的任务,所以必须对计算机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探索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所需相匹配。教育者应当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认知计算机,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最终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输导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学校师资不足,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而忽略了提高其业务素质,对新科学技术知识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授课过程过于形式化,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学校往往以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或者期末考试学生的及格率,来评判老师的授课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水平,重知识,轻能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指导的思想,使得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如何让学生高通过率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忽视了市场与现实的需要,最终导致学生学未致用,对计算机学习提不起兴趣和热情,使得计算机教学流于形式。

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占绝大多数的不是计算机专

教研教改论文题目

教研教改论文题目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1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2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3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4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5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6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7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8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9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10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1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12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 13 位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4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5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16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7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8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19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0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 21 究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22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2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24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25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6 教师的素质研究 27 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8 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29 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0 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1 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32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33 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4 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5 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 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37 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8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39 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40

教改项目及论文选编

教改项目及论文选编 目录 一、教改项目统计表 (1) 二、教改论文统计表 (3)

一、教改项目统计表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1 郝际平 国家精品课程《钢结构》 教育部 2007 2 梁兴文 国家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 教育部 2006 3 郝际平 影响博士研究生创新潜能发挥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教育部 2006 4 郝际平 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 2006 5 白国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 2007 6 李慧民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材建设 建设部标准司 2006 7 姚继涛 陕西省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省级教学团队建设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8 史庆轩 陕西省精品课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9 郝际平 陕西省精品课程《钢结构》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10 胡卫兵 陕西省精品课程《结构力学》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11 熊仲明 陕西省精品课程《砌体结构》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

12 韩晓雷 陕西省精品课程《土力学地基基础》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3 王社良 陕西省精品课程《抗震结构设计》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14 胡长明 陕西省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施工》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15 梁兴文 陕西省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 陕西省教育厅 2004 16 王社良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教学 改革与实践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17 李慧民 中国冶金建设协冶金建设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8 李峰 教学效果与激励机制关系之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9 武乾 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20 王社良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 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陕西省教育厅 2003 21 史庆轩 校级重点项目—21世纪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研 究、制定及执行管理办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22 梁兴文 校级重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3 赵平 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24 白国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5 王宗让 影响研究生创新潜能发挥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

教改实践论文

你看你看,课堂的脸不断在变 磁窑实验小学语文教改实践总结进行三环节教学改革以来,磁窑实小语文教研组一直以积极的态度践行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的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从提高限时作业的实用性入手,我们的工作细致而又有效,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我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足迹,那些有着熠熠闪光汗水的足迹将是我们前行的里程碑。 一、语文课堂的精彩自预习开始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活动中,提高教学实效终于被高度重视起来了。我们都高喊着口号: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于是,我们很重视课堂教学。殊不知,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时开始!杜郎口从预习开始精彩起来,我们的教学也是自预习开始变得精彩。 预习作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三环节之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为整个学习过程做准备,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最终结果。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切不可忽视预习的作用,听起来简单笼统,实际上,预习作业非常具体。从读课文签字,到字、词的抄写及近反词义的理解,多音字组词,到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概括,到最后的查找资料和质疑,前后不少于七八个项目。每一篇课文,学生都几乎要做同样的预习作业。而实际上学生做作业的感受如何呢?学习的效果又怎样呢?我们学生手里都有“字词句段篇”或者“课文点拨”之类的学习辅导书。近两年又出来了“课文详解”。一书在手,所有预习作业全部搞定,丝毫不用费脑筋,只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能力——抄就行。一直以来,我们都怀疑这样的学习方式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我们觉得,如此预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悟性,以至到后来,就成了应付。由于项目和数量太多,抄得烦躁,字迹也越来越潦草了。预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实效了。说是这么说,矛盾的是,之前我们也一样这样布置预习作业。其实实在是出于无奈,因为,培养预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革预习方式必须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做保障。所以,预习改革举步唯艰,总也迈不出去具有突破意义的一步。自从三环节教改以来,我们不断地摸索,逐步探究,我们主要做了一下的工作: (一)、掌握学法由内到外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安排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为

教改论文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唐丽娟刘玮炜曹志凌王建 (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要:目的:探讨地方工科院校本科绿色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当前绿色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结果: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应以绿色人才为目标的模式定位,诠释了绿色人才的内涵,构建了绿色人才培养模式方向,从营造绿色教育理念的校园氛围、构筑绿色课程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推进绿色教学科研等方面探讨了绿色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结论:绿色人才是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实施是保证工科院校乃至所有大学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及科技的竞争性发展。 关键词:绿色人才,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green talent cultivating models of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s an Tang Lijuan Liu Weiwei Cao Zhiling Wang Jian Abstract:The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s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were positioned to green talents as the goal. The meanings of green talents were interpreted, and the gree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direction was constructed.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cultivating green talent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campus atmosphere of green education, the building for green course platform, the strengthening for the young teachers' ethics education, and the promoting of gree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Green talents are the direction and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positio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adapting to society,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引言 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然而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给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正迅速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1-2]。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以使其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绿色人才概念应运而生,它是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替代词。本文将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从绿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地方工科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思路。 一、绿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21世纪,国际和国内在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探索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其中地方工科院校对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影响巨大[3]。因此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关系着国家、地方的发展。如制药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创业型和复合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学校将肩负着重大责任。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于200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到现在经历了10多年的风雨,这个年轻的生命正赶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在高速前进的轨道中保持自我清醒的过程意识,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值得专业教师乃至全校师生继续思考的问题。另外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在失去了小学到高中那种每天有班主任、有固定的班级、升学的压力情况下,进入大学的学生们突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有的甚至彻底放纵自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当今日益膨胀和浮躁的社会现象也熏染了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是安心地坐在教室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还是旷课去考驾照?忙推销?因失恋而自杀?或是因嫉妒而向同室兄弟投毒? * [基金项目]:淮海工学院2013年校级教改课题XJG2013-3-1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 10KJA170003);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化工制药类)(编号343) 唐丽娟:女,讲师,1977.12,硕士,主要从事制药工程专业的科研与教学

浅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教育的背景,理念,政策,课程文化等。任何关于教育政策的讨论都应该考虑其历史背景,而教育理念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转变教育观念较为困难的原因主要有教育内部和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的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特点,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教育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教师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基础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规律观念课程文化 【正文】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教育,在很长的时期又叫普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所谓“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育体制上说,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二是从人的发展方面说,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获得社会生存与发展,应当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学校和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改革教 育评价机制,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战略重点,这既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势下,对人们追求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回应,也是有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上下足了功夫,但当我们站在"十二五"的门槛边时,还需冷静自问:形势研判清楚了吗?下一 步该怎么办?为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显得尤其必要。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基础教育上来, 处理好教育与杜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求基础教育发展既要适应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作出适时的调整和 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国情,为此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 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必须择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把自己融入世界, 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成功的教育实践, 推动了中国教育 的发展,中国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借鉴从来都应是一个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

浅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论文(20200422121425)

浅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21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创造型人才 的培养。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 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基本条件。因而培 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 学生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课要紧跟时代步伐,关 注学生的发展诉求,在教学中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 一个核心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注不够,有时甚至抑制一些喜欢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学 生,偏重于培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学生。对思想 政治教育的导向价值重视有余,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 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05方案”实施以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 能,培养创新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日趋 激烈的社会环境,应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具有重要 作用,它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觉悟、创新的情感、创新的意

志,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智 慧,同时指引着大学生创新的方向。而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 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 化。实践教学在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 具有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独特优势[1]。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创新素 质的培养 现阶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受大班额教学的限制,教 师处于主动灌输和引领教学的地位,学生主要还是处于被动 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通常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在活动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导和参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的限制,很难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政课 每项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 动中去,通过个人创意、小组合作、团队竞争,发挥出每个 人的创新潜能,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竞争与合作中, 不同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给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 创新需要一定的空间,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真正留给学

教改论文

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英语基础模块上册Language in Use部分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 设计教师:

我校本学年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提出注重能力目标、采用任务训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改项目。而我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课堂上也经常安排让学生作为主体活动的各种任务训练、游戏活动等,与教改的思路不谋而合。那如何更好地在实践课堂上更明确地体现学生主体的教改方向,成为我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努力方向。 本学期英语教学继续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1基础模块>>教材,本教材难度适中,注重语言的实际交流应用和听说能力的训练。每单元的Lead-in部分结合听力材料和任务为整个单元的活动做准备;Listening和speaking部分为学生的听说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语言活动,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相关语句;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的目的则是训练学生在更多的信息中找出有效细节;Language in use部分则总结了本单元的语法内容,并提供了相关的活动练习。 这一部分的内容如何呈现,如何把枯燥的语法反复练习让学生真正的操练起来,达到温故知新和总结掌握的目的,让我思考良久。考虑到今年高一班级容量小,学生们素质较高能够配合,课堂活动易于开展和掌控,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改进,最终我开始试着使用课堂小游戏和小竞赛的方式,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完成每单元这部分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以第三单元Language in use为例,介绍一下我的课堂课改设计。本课学习内容是there be 句型的使用。学习目标是掌握there be 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和疑问式,能够在具体的语境和游戏中使用恰当的句子表达个人的意见,达到交流沟通的最终目的。学习难点是

教改论文

打造专业实验精品夯实创新教育根基 摘要:专业实验是对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对专业实验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创新教育的有力保障。在实验内容上提高了实验项目的知识面跨度和综合度;在学生参与方式上增加了学生自主创新部分,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在实验报告撰写上变格式化的实验报告为多元化的科技论文写作;考核重点在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讨论的深广度和合理性。学生在查阅专业文献过程中,开阔了专业视野,锻炼了文献综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和提炼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设计中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运用过程,创新性也在此过程中体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论文化实验报告撰写中锻炼了学生处理数据能力、综合分析专业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环境工程;专业实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责无旁贷的重任,因此如何培养和造就素质高、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人才是创新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做,还要引导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传授,而是激励其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式和启发式学习[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面对如此要求和责任,本文就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强化创新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1 学校建设精品实验项目的要求 为实施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凝炼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促进优质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开设,建立以实验项目建设带动实验课程建设,以实验课程建设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机制,学校决定开展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工作。精品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型精品实验项目和综合设计型精品实验项目。前者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与理解性实验,要求按照既定的方法,既定的仪器条件,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演示、验证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后者包括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某一门课程的系统知识、多门课程或跨专业的综合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对本专业或跨专业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型实验是结合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并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创新型实验是指通过实验获得新的发现与发明,获得新的技术和方法,探索未知领域且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实验。综合设计型精品实验项目,要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文献、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方面有显著加强的作用。 2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大连民族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1999年。十年来,教学管理者和广大专业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构建“一体两翼三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2],单独设置了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基础实验(含环境化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实验(含水、气)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专业大综合)三门独立课程,分别包含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内容上也作了一些改革,例如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将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监测部分作为学生实验的具体内容,结果又可以作为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的基础数据,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也给学生增加了接触实践的机会。

【论文下载论文范文】教学反思和教改实践

【论文下载论文范文】教学反思和教改实践 【论文下载论文范文】教学反思和教改实践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在总结一些院校的教改经验后,深刻反思了传统的建筑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并决定优先在声学方面开展实验教学改革。通过购置更适合的测试设备和建设可变混响时间空间,创造了更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并确立了一个集验证性实验、认知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即室内混响时间设计实验项目。另外,也优化了实验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关键词:建筑声学;实验教学;可变混响时间;声学设计 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课程,包括建筑热工学、建筑光学、建筑声学三大部分。建筑设计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多,很多建筑创作以建筑技术的创新为突破点,当前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理念都离不开建筑物理的支持。建筑学学生只有学懂并运用好建筑物理知识,才能创建出舒适、健康、安全和节能的建筑环境。 1 建筑物理实验教学现存的问题 实验是建筑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自觉将建筑物理知识运用到建筑设计的创作之中。然而,我国很多建筑院校中,对建筑学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不免产生忽视建筑工程技术的倾向,普遍对建筑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足。 (1)实验内容多而课时少 权威的建筑物理及实验教材中包含了20多个实验项目,这么多实验内容都作为本科生实验课开出来是不现实的。因总学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课时一般设置为16-32学时不等,各院校只能从中选择一些声、光、热方面的实验。学生人数又比较多,只能分批进行实验,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经费需求多而投入少 根据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建筑物理实验教学需投入大量实验设备。由于建筑物理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拓展课程的位置,普通院校一般不会投入大量经费购置大批先进、贵重的设备,一些新办建筑学专业院校的实验设施严重不足,甚至完全没有。由于时间和设备数量有限,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少,很多实验只能观看演示。仪器数量相对多一点的照度计、温湿度计和声级计,仅可供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读数。 (3)实验平台要求特殊而实验空间普通 建筑物理实验的高端实验平台,如建筑环境仓、声学实验室(混响室、消声室等)、专业照明演示实验室叫等,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来建设。即使有了充足的经费,也需要场地的支持,这在我国很多院校中是很难实现的,毕竟大面积的实验用地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些实验平台还有非常特殊的要求(如层高、隔振、防噪等),须在设计之初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浅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三班41007153 李丽 【摘要】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教育的背景,理念,政策,课程文化等。任何关于教育政策的讨论都应该考虑其历史背景,而教育理念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转变教育观念较为困难的原因主要有教育内部和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字】基础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规律观念课程文化 【正文】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教育,在很长的时期又叫普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所谓“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育体制上说,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二是从人的发展方面说,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获得社会生存与发展,应当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学校和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造就全面发展的,具 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战略重点,这既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 生深刻变化的情势下,对人们追求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回应,也是有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 内在要求。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上下足了功夫,但当我们站在"十二五"的门槛边时,还需冷静自问:形势研判清楚了吗?下一 步该怎么办?为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显得尤其必要。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基础教育上来, 处理好教育与杜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求基础教育发展既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国情,为此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 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必须择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把自己融入世界, 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成功的教育实践, 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借鉴从来都应是一个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其精华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二,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立足本土。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也是世界公认的。即使在基础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新观念的今天, 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依然是我国学生的一大优势。因此, 我们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而盲目地谈理想化的教育, 相反, 必须从民族传统的根基出 发去构建新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蓝图。 第三, 要保持一元与多元的共存。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教育问题差别巨大。仅就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而言, 就面临着多元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冲突。基础教育改革要适应不同地区

教研教改论文题目

教研教改论文题目 1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1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22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25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26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7 教师的素质研究 28 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9 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30 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1 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2 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33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34 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5 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 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7 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38 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9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40 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41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