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认同促进“同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心理认同促进“同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心理认同促进“同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心理认同促进“同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心理认同促进“同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基于统战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以及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统战对象的心理特征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如何增进心理认同,贯彻落实“同心”思想,是把统战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好的关键之一。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我们可以通过寻找相似点、增强亲密感,满足心理需要、落实“以人为本”,加强心理沟通、掌握对话艺术,创新活动载体、内化“同心”思想四大举措,增进各党派人士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我党的心理认同,进而上升为对国家的认同,切实地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关键词】统战对象;心理特征;心理认同;“同心”思想;五大“同心”工程

在个性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统一战线成员的心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增进心理认同,把统战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这是当前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认同指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认同某一类社会群体;二是通过个人行为维护与认同标准的一致性。近年来,心理认同在统战工作中的运用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

教育心理学结课作业

浅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这种理论的出现对我们现实中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将从建构主义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两种不同倾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期间也会有自己对某些观点的认识,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基础、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探讨由来已久,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泛,不同的心理学者对学习有不同的认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的学习理论。其中有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几种学习理论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自己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认识,虽然浅显,但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所以,要想很好的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认为了解并掌握以上相关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1、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 3、布鲁纳的教育理论 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适于迁移;能够缩小知识间的初、高级水平层次的间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同时,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需要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 青少年是发展的个体,其心理特点具有发展性,多变性,可塑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大脑发育、语言发育、心理发育等关键期。要想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了解他,才能帮助他。 学生成长的很快,转眼就长高,长大了,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或教育方法不对,师生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精力与时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陪伴,需要指导,需要有人倾听学生的心声。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兴冲冲想跟教师谈一些事情,但教师都总是忙着做其它的事,叫学生等会儿再说,或者学生诉说一件委屈的事,没想到教师一听就发火、责骂,根本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每当学生跟做教师的你说话时,你尽可能要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全神贯注地听学生说话,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在意听他说话,学生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 如教师经常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之间就很容易造成隔阂和对立甚至难以消除的敌对状态。教师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走进学生的世界,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鼓励学生,尝试着不去随意批评学生,只要教师耐心地这样去做,了解关怀接纳学生,学生就会很乐意和教师在一起,如此,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并非梦想,学生也能顺利迈进向成功之路。 二、留心学生的心理求助信号 尽管为人教师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但由于受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一少部分青少年会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了解有关儿童心理障碍的知识,及时识别心理问题。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会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儿童心理求助信号。这些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活着没有意思,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二是行为方面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过份活跃,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强迫行为。三是生理方面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但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并对自己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不能盲目攀比、模仿,而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三、给学生更多的爱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等。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则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则越强。假如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来自其他亲近的人与母爱同等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同时,“爱”的营养缺乏,他就不能或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会交往。因此,教师要从小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要倾听学生说话,如果教师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感到很孤独。仔细倾听学生的诉说并回答学生的问题以便加深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信赖和安全感,注意学生讲话的内容,并表达教师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学生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的态度。同时,要公正的评价学生,有一些教师喜欢这样说:“你

道德讲堂专题讲座

道德讲堂专题讲座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何重新修订《规范》《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 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规范》的基本内容是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特定的责任与义务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规范》中的“禁行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促进师德水平。贯彻落实《规范》需要强调什么问题一、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在把师德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

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感

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感 在参加嵊州市领雁工程培训期间,我得到了一本很好的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撰写的堪称优秀的代表作。该书描述的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心理学,但其中所论及的基本理念、规律与方法等对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极具参考价值。斯莱文教授在美国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置身于教育实践。他在合作学习、预防和救助学业困难、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我作为身处教育变革浪潮中的一名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更为清醒、透彻的认识,进而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通过通读斯莱文教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让我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合作学习这一章节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它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的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据此,我将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感受和大家聊聊。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时,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特点,思维活动程度都要均衡,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的水平要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教师应在新学期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将合作学习分组情况确定下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需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适当应用各种类型的小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 例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雨季渴望阳光 ——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洪善一中许振华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具有很明显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叛逆、孤独、焦虑,而且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这直接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时,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如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便可进入一个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时期;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或处置不及时,学生就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冲突,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下面我就所经历的一个典型案例,谈谈在中学生“叛逆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15岁,初二学生,高高的个子,学习成绩中等。新学期伊始,我发现他竟两周来从未笑过,也没见他与其它同学说话,更别提玩耍,上课总是低着头,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决定对他进行特别关注。王同学生活习惯较懒散,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故意做小动作,课后不及时完成作业。在家里,父母和他交流,他总是显得极其厌烦,有时甚至大呼小叫。近段时间,王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回到教室一如往常。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家长态度很好,表示愿与老师配合,但家访后他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 二、原因分析 由于初中阶段正处于青少年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特别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学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有“叛逆心理”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德育工作专题讲座

德育工作专题讲座 让德育充满活力 一、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六个工程”:举国关注的民心工程、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齐抓共管的社会工程、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振兴中华的世纪工程 (一)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班主任工作与授课同样是教师的主业; 2.能当教师,但当不好班主任,就不是好的老师; 3.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他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教育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 4.班主任是在学生心灵上耕耘的人;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5.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伟大的,因为他把未来作为自己的创造蓝本;因为他把学生的心灵作为自己的雕塑对象;因为他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人。也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学生的道德教育、日常的管理、文体活动、班集体建设等,都是平凡而甚至有点“婆婆妈妈”; 6.让学生影响最深、永远不能忘怀的是班主任;让学生最能感受师生情感温暖的是班主任;让学生最爱直接效仿的榜样还是班主任。 (二)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1.地位不明:应试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德育位置未能真正落实。

2.方法不灵:德育方法陈旧呆板,没有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统一。 3.针对性不强:“高、大、空、远”缺少“近、小、实、亲”,缺乏针对性。 4.效果不佳:“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难以达到沸点”。 (三)学校德育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德育定位:把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抽离出来,造成德育地位的游移和偏失。德育与智育水平不协调,缺乏正确的德育观 2、德育目标:强调听话顺从,造成自主、自觉、自尊的独立人格难于确立。德育目标的过于理想化、共同化和一般化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陈旧僵化,与社会现实反差巨大,造成学生的怀疑和反感。 4.德育方法:说教式、灌输式、封闭式,造成教育与生活相分离、知与行相脱节。 5.德育评价:德育评价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层次性和具体性;模式化、片面化,造成人格扭曲。 6.社会家庭环境:良莠混杂,不良影响无法设防。德育实效性“低下”的根本原因:忽视了德育对象——人;忽视了人的生活。 二、德育的改革与创新 新教育实验“主张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潜力,力求应该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的角色和地位研究

一、绪论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考验了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更考验了社会各个群体的互动配合能力。在我国,政府一直是公共危机解决的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同时还包括红十字会、NGO等相关民间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的救灾和重建中,中国红十字会一直作为灾后心理救援的主要社会力量扮演重要的角色。吴军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2009 在自然灾害心理援助过程中,广大受灾群众得到了众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国际友好人士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真诚同情和宝贵支持。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在灾后主要的工作是灾区灾后基础设施重建,资金划拨、人员调配,各部门或机构协调救灾及社会秩序稳定等等,而在心理援助方面非政府组织如红十字会所起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救灾、救护、救援方面经验最为丰富的民间组织,以严格的管理、灵活的策略为特色,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灾后援助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在灾后心理援助中的角色和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准确的定位红十字会的角色和地位,对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很大帮助。 二、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自2008年我国汶川8.0级特大地震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自然灾害受害者的心理援助的力度,意识到自然灾害不仅仅对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毁坏,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危害更是无穷尽的,会影响到受害者以后的心灵重建,以后的生活能否正常。红十字会在此期间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它的角色和地位研究直接影响到心理援助的效果。心理援助是中国红十字会近年来在救助工作中尝试的一种新的救助方式。针对灾难发生后特别是重大灾难对人们心理产生的极大刺激和伤害,我们组织心理学专家,对灾难的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尽快消除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聂磊.我国红十字会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探讨.理论探索.2009.1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业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业

3.主观因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或观点,对以后生活的影响不同,处在同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经历了同样的事件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人格。 7、试分析评价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答:所谓的遗传是指经过受孕到个体生命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环境是指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基于此,在我们认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首先,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正是遗传素质,使人类的个体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一个高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饿、渴的内脏感觉等。 其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基础--大脑及其活动的差异,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的差异。例如一个是父母近亲结婚而生下来的婴儿,另一个是白种人和黑种人结婚生下来的婴儿,给他们于同样的生长环境,那二十多年之后他们会怎么样呢?结果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最后,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总之,遗传在心理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 (2)个体出生以后,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在身心两方面的的影响之大小有所不同:在身体方面遗传的影响大于环境,而在心理的发展方面则恰恰相反。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到个体趋于成熟的阶段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是环境。 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人类的后代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就不会变为现实。心理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动的。通过对外界环境的观察而进行学习,环境通过对人的榜样的塑造,从而塑造出与这个榜样有一定一致性的人来。所以“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心理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个体心理的发展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一方面,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遗传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蓝图,同时也依赖与外部环境并会受其影响。环境不仅提供了“建筑材料”,如食物和水,而且是有机体的特殊环境经历也会与遗传指令交互作用而影响发展的精确过程。 另一方面,遗传素质与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例如,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父母的翻版-如外貌或脾气。因为父母通常既给孩子提供了遗传基因又给他们提供了成长的环境。所以,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制约着个体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先天遗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8、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分析说明他在哪些方面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影响?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 a、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b、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学生心理健康欠佳是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一、建立“心灵对话本”,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二、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三、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四、重视“罗森塔尔效应”的激励作用,开展生日祝福活动,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五、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家请看下面几则材料:一个年仅10岁的小学生,因为期中考试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心中害怕,便离家出走,在外流浪多日,险些被人拐买;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因在一次晚会上唱歌跑了调,引起同学的哄笑,便觉得无地自容而自杀;美国依阿华大学一位刚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竟开枪打死6人,然后自杀。上述几个案例都来自权威报刊杂志的报道。 大家再看下面几个事例:一高中学生因没有完成作业而想跳楼自杀,幸亏老师和同学们及时阻止而未发生恶果;一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如同学而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而未酿成悲剧;一学生因迷恋武侠小说精神迷茫而离家出走,险些命丧他乡;一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习的重负而和死去的二大爷展开对话。上述几个事例都发生在一所普通高级中学。 据调查,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62%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以上案例和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道德观的重要时期,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时期是心理断乳期,也是危险期。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开朗坚定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2020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0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精选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 20xx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远程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谈谈学习后的一些体会: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

浅论心灵能量在心理救助中的重要作用(刘丰)

浅论心灵能量在心理救助中的重要作用 前言 面对日益物化的人类社会,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同程度的被负面意识能量污染。大到自然灾害、金融海啸;小到情感折磨、事业挫折。对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渴望与追求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更多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身处天灾人祸之中的人们除了需要及时的物质援助以外,更渴望得到真正有效的心理救助。然而,目前中国从事心理救助的从业及志愿人员除了数量有限之外,其中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工作者更是供不应求。而在心理救助的专业人员中自身的专业水平及技能仅仅是专业素质的有形方面。其本身的心理素质是其发挥专业技能及自我保护的关键。而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内在核心则是被现代主流理论及技术所掩盖的个人心灵能量及心灵能量的开发及补充。在面对饱和的外部负面能量的“轰炸”;长期陷入负面意识能量的包围的情况下。许多心理工作者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自我保护并驾驭自我且保持高度助人效果的难度日趋增加。如何开发及补充自身的心灵能量逐渐变成心理救助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 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与心灵能量开发连接最紧密的意识形态是宗教。不同的宗教试图帮助人们打开智慧的活水,接引内在能量,超越人生的痛苦。它们在不同程度、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地域的人群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然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人类逐渐强化的是宗教彼此的不同,逐渐忽视了他们本质中的相同。对不同的争论和强化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误导了人们真正需要关注和领悟的共同智慧。大大削弱了宗教对人类心灵智慧的开发效果;局限了宗教对人类心灵的救助能力。即便如此每一个宗教对人类心灵的帮助依然是有其积极作用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的。如何在当今时代整合这些人类的智慧资源;求同尊异的发挥人类祖先的伟大智慧并令其与人类的现代文明完美对接;建立承先启后的新时代理论体系。即继承宗教中共同的智慧,又契合科学逻辑。在广义科学的理论平台上建立心灵能量与心理援助的科学联系。借助人类先哲的智慧特别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贯通现代心理学的实践。建立有效的适应时代的开发心灵能量的方法。最大限度的焕发广大心理工作者的内在能量。 一,心能概论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超自然的能源----心能。用自然科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术语来解读和描述心能就是:意识能量与物质能量之源。心能的本质是宇宙能量的总括,它包含了以物质形态存在于三维空间的物化能量及存在于N维宇宙空间的非物化能量。N的数值决定了心能的能级,在无限的宇宙中N是无极限的∞。 物化能量是心能在三维空间的一类作用形式,它是某些心能相互作用产生的平衡状态,在现实中被称之为自然。因此,我们眼中的物质世界是心能在特定三维空间呈现的动态平衡关系。心能曾以不同的系统被人类描述,这些系统的传承构成了不同的宗教。宗教在保存了心能非物化的某些特征的同时也承袭了它投射到三维空间形成的相对物化能量。物化了的系统差异导致彼此的不相容,在相对独立的范畴中物化系统遵循各自不同的逻辑被不同的人群接受并沿袭;而在动态平衡的大系统中差异变得毫无意义。 用广义科学的系统框架来论述心能,可以全然的超越三维空间的局限,以自然科学的逻辑,解读及印证心能的现实意义及超现实意义。人类当代的主流文明是科技文明,它是建立在日益复杂的物化能量平衡基础上的心能结构。以实验科学为代表的主流科学是建立在以三维空间为定义域的狭义科学范畴内的有限系统。其逻辑的完整及严谨已被人类广泛认同与接受。用广义科学作为描述和解读心能的系统工具,只是把实验科学的定义域拓展到N维空间。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与心能联系最紧密且最易被承认的学科是心理学。其实在数学与近代物理中,定义域的拓展及能量概念的延伸已经给我们建构了连接心能与现实的逻辑框架。在这个连续且成熟的框架中人类的一切思维及实践活动都将得到科学的解读。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将真正超越三维意识形态的束缚,进化到更高阶的文明意识形态。这一革命性的突破不亚于日心学说及相对论带给人类的震撼。意识能量与物质能量的和谐将成为现代人类的科学发展观。中华文明的精华恰好是心能投射在我们这个时代纪元的结晶,它广博而丰富的外延就是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心能连接心灵;心灵衍生心理;心理作用行为;行为影响自然;自然回馈心灵。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的自私与自然的矛盾已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矛盾。心灵空间的狭隘使人们产生过度的恐惧担忧及欲望;而这些消极的心灵能量衍生出各种复杂的心理障碍;物化及扭曲的心

紧扣同心主题践行同心思想

紧扣同心主题践行同心思想 武汉市财政局、中共武汉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武汉市属会计师事务所75家,从业人员3000人,其中注册会计师859人,党员211名,成立基层党组织43个,2012年实现业务收入5.85亿元。行业内有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1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人。2012年9月,武汉市同心?注册会计师服务团(简称“服务团”)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统战部和市财政局的重视和领导下,在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全市注册会计师的通力配合下成立了,开展了“新三板”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实现了“支持和引导行业党外代表人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社会活动”的工作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构架,明确定位。武汉市“同心?注册会计师服务团”是在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指导下,由我市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众环海华、兴业、宏信、康力等会计师事务所等共同发起而成立的统战组织,是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统战工作的载体、发挥广大注册会计师作用的平台、培养党外注册会计师代表人士的基地。为充分实现服务团的功能,我们注重以制度为核心的服务团体制、机制建设,确保通过科学的组织构架,合理的人员选配,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团作用。我们建立了服务团指导协调小组,在协调小组下面再建立服务团常设领导机构的“两级”领导体制,确保服务团“步伐不走歪,队伍跟得上”。我们还明确了成员的任职资格和要求,以及成立后准备开展的相关活动。按照任职资格和要求,时任省政协常委、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石

2018江苏开放大学管理心理学实践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实践性教学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69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评阅教师 第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管理心理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 一、通过学习,就你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与意义写一写心得体会。 字数不少于300字。 通过学习,就你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与意义写一写心得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就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吧!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首先什么叫管理心理学呢?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这些的第一想法就是: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我觉得自己应该静下来好好想想,反省一下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还有就是关于激励的内容。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素E4(Energy活力、Energier激励、Edge敏锐、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

最新小学思想品德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做平等中的首席——小学“品生”、“品社”课要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安子琴(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做平等中的首席”,怎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那么,我们首先来简单了解什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一)简要了解“平等中的首席” 后现代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多尔把教师的作用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他称师生关系应是“舞蹈型”的互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席”,义即“职位最高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首席的含义当如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手”,既是乐队中平等的一员,又起着独特的作用。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平等中对话的“首席”,而“指导”、“引导”就是这个“首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学论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参与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他们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点燃他们积极进取的火种,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平等的首席”。

员工心理援助(EAP)咨询师

员工心理援助(EAP)咨询师 中级培训班招生简章 颁证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 主办机构:恒缘心理学应用机构 EAP是什么?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即员工帮助计划,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绩效和企业经营业绩。 EAP咨询师:系统掌握EAP的知识架构及工作方法,成为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专家! 为什么要学习EAP? 如果您是企业管理者: EAP可以帮助您改进关键业务领域,激励销售人员迎接指标压力、帮助客服人员应对挑剔客户、帮助经理人员提升领导力。 如果您是HR: EAP可以帮助您实现绩效管理目标,从心理行为健康角度出发,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业绩;关注有心理困扰的员工,减轻压力的负面影响,化解工作场所矛盾,避免因行为问题而造成的风险(如安全风险、绩效风险、客户风险、医疗风险、法律风险等) 如果您是心理咨询师: EAP可以帮助您突破职业发展的现状,找到发挥专业技能的平台,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同时: EAP还可以帮助您改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进入职业发展的良性通道。成功应对生活、工作压力,化解工作场所及家庭冲突,减轻心理困扰,得到普遍的帮助(如子女教育、婚姻家庭、职业发展等)。

EAP咨询师的职业前景: 当前,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与困扰已经引起广泛重视。2007 年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根据30 位专家历经3 年的调查研究了解到: ●89%的企业主强烈需要外部专业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人”的问题解决之道; ●在中国,EAP服务机构以每2天成立一家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EAP服务在国外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截至九十年代末,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在美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员工常年享受着EAP服务,员工人数在100-490的企业70%以上也有EAP,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 在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经表现出对员工提供EAP服务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我国EAP 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以及现有从业人员专业性不高,极大地阻滞了我国EAP服务业的发展。 参加EAP培训对您的价值? 获得证书,证明您的兴趣及学习经历! 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中国国家人才网颁发的《员工心理援助(EAP)咨询师》中级证书,证书可网上查询;可入人事档案作为任职、职业资格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 获得心理管理专业技能! 掌握在企业中应用必备心理管理技能,提升管理水平,增强职业竞争力。 获得组织EAP项目运营和实施的实务经验! 掌握企业中心理服务的流程,能独立担当EAP项目,掌握评价心理服务的方法。 获得持续的支持与个人成长! 通过恒缘心理的平台与同道合的朋友(老师、同学),持续学习、相互督导,相互促进。 获得您的职业新航标! EAP在中国的发展让你的职业发展获得广阔的空间,掌握EAP知识和技能将使您从无数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行持续效仿的榜样、知名培训机构竞相邀请的专家、企业高薪聘请的热门人选。 哪些人需要学习EAP?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行政、工会、党群等部门管理者及工作者; ●企业内部的心理辅导员及EAP机构的工作人员;

2015陕西师大 函授 《心理学》作业答案

《心理学》作业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意识? 答: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可以说意识就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理部分。 3、学习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答:探索人心理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心理学在研究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科学地揭示了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雄辩地论证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力地批驳、抨击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思想观点。心理学探索外部的客观条件如何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如何影响人心理特征的形成,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与人心理活动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又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如何根据客观事物的规律,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些分析研究中特别重视社会历史条件对人心理的制约作用。这些研究和探索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研究人心理活动问题上的具体化,也是我们研究人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 (二)实践意义:1.可以使心理因素对行为活动发生最佳影响,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卫生保健服务;2.根据心理规律,可以更有效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3.根据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可有效预测并有准备地对待某些心理现象。 4、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此外还有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模拟法等等。 5、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有年轻的学科? 答: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是因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实际上人们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远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写过一本心理学专著《心灵论》,在中国,心理学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了。我们说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因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迄今才刚刚124年的历史。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提出了“实验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从此才逐渐形成了注重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传统。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冯特还创办了一份心理学专业杂志。世界心理学界都公认1879年是心理学的新纪元,从此心理科学才开始了它独立的历史,结束了它从属哲学或其他学科的过去,冯特也被世界心理学界公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心理学家。 6、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具体来说,就是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哲学基本命题, 7、什么是条件反射? 答:条件反射是有机体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8、什么是感觉?它有哪些种类? 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什么是知觉?它有哪些种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