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税收超额负担变化、原因与对策——基于税收平滑模型的分析.

我国税收超额负担变化、原因与对策——基于税收平滑模型的分析.

我国税收超额负担变化、原因与对策——基于税收平滑模型的分析.
我国税收超额负担变化、原因与对策——基于税收平滑模型的分析.

我国税收超额负担变化、原因与对策——基于税收平滑模型的分析

一、引言

税收除了给纳税人带来以税款为计的税收负担,还会影响纳税人的行为,影响市场经济内在规范有序地运行,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优配置,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如何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一直是税收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1920年英国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详细研究了税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并首次提出税收的“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这一概念。随着数学分析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西方对税收超额负担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如19世纪20年代的拉姆齐,30年代的霍特林,40年代的米德,50年代的科利特、黑格、利普西和兰卡斯特,60年代的哈伯格,直到以阿特金森、戴梦德、迪克西特、米尔利斯和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当代学者,几乎对税收的超额负担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通过优化税制来降低税收超额负担的建议。虽然最优税收理论由于其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完全满足,因而这些建议大多难于实现),但却使人们对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认识不断加深,这就为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超额负担的研究者们认为,只要是征税,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税收的超额负担。因此对于税收的超额负担,只能是想办法降低,而无法完全消除(除非取消税收)。一般认为,税收的替代效应会影响纳税人的选择,而收人效应不会影响纳税人的选择,但现实中(除人头税外)税收都不会只有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所得税主要是收入效应,但在产生收入效应的同时,会引起纳税人在劳动和休闲之间的选择,从而也具有替代效应。一般性商品税在收入效应的同时,只要其征税范围没有遍及所有商品,则仍会产生替代效应。而且拉姆齐在1927年指出,一般性商品税并没有减少超额负担,相反加重了税收超额负担,因为,不同商品的供求弹性不同,相同的税率对不同的产品的供求影响便不同,为了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拉姆齐提出了税率设计的“逆弹性法则”。然而,商品间供求弹性不仅存在差异,而且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逆弹性法

则”在实践中难以实现。只能退而求其次,实行一般性商品税,一般性商品税在实践中有利于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

税收超额负担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以所得税为例,所得税会影响要素(劳动、资本等)的收益,造成对经济的扭曲,这种扭曲的大小与要素的供求弹性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弹性大的商品或要素,对其征税要慎重。美国经济学家奥海宁(Ohanian)对英国和美国二战及其后税收政策对比分析表明,为筹集战争经费,英国政府采取了大幅提高所得税税率的措施,二战后税率又没有及时降低,从而导致税收对经济的扭曲巨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经济增长缓慢。而美国所得税的税率增幅很小,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收入,因此,对经济的超额负担很小,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中,各国的经济学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降低税收超额负担的具体措施。如“宽税基、低税率”的政策、降低边际税率、甚至推行单一税率,这些都意在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促进经济效率。这些政策为80年代后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和长期增长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一批学者运用实证的方法,开始对税收超额负担进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税收超额负担的原因,并对其加以控制。这种分析首先是从局部均衡开始的。哈伯格(Harberger,1964)最先提出了标准的超额负担计算公式,该公式表明,税收的超额负担与税率的平方和需求或供给弹性成正比。布朗宁(Browning,1976)从哈伯格公式出发,计算和分析了美国影响劳动供给税收的超额负担。芬德雷和琼斯(Findlay&Jones,1982)则分析了澳大利亚所得税、消费税和销售税的边际超额负担。然而,局部均衡模型的局限性也是显然易见的,即它没考虑税收变化对征税商品外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因而对经济的解释能力受到限制。将局部均衡模型扩大到一般均衡模型便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最早由哈伯格(Harberger,1959,1962,1966,1974)开创。贝勒德(Ballard,1985)采用多部门、跨时期复杂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计算了美国所有主要税种的边际超额负担,认为得到1美元税收的边际超额负担介于17—56美分之间。斯卡利(Scully,1995)估计美国1949—1989年每美元税收收入的净损失平均是2.17美元。在我国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目前尚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大规模、多部门、多税种的动态的CGE模型,模型分析所需的投入产出数据并不完整,模型理论和技术本身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本文拟避开运用复杂的CGE模型来测量税收的超额负担,而采用巴罗所提供的衡量税收超额负担的公式来分析。

巴罗研究了政府如何使其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对经济的扭曲最小,他在研究中给出了税收对经济扭曲造成超额负担的公式。巴罗的公式对于分析宏观税率变化对经济造成的超额负担比较直观,此外,税收平滑理论也给出了降低由宏观税负带来的税收超额负担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文将利用巴罗的税收平滑模型和理论来分析宏观税负变化对我国经济扭曲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及对策。

二、税收平滑模型

著名经济学家巴罗(Barro,1979)总结并正式提出了税收平滑(Tax Smoothing)的理论模型。他认为,税收会影响投资和劳动力生产,从而对经济产生扭曲,增加经济发展成本。巴罗假设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希望将税收对经济活动的歪曲和成本降到最低。政府应该选择一种税收平滑的政策,以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否则税收政策对发生经济扭曲的边际成本将不断升高。

巴罗的研究是从政府如何使其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对经济的扭曲最小开始

的。其假定增加TI税收的扭曲成本公式如下:C

t =Y

t

f(T

t

/Y

t

)其中,f(0)=0,

f′(·)>0,f″(·)>0,C

t 为t时期的扭曲成本,T

t

为t时期的税收收入,Y

t

为t时期的产出。从公式中可见,C

t 随T

t

/Y

t

的上升而上升,且速度递增。政府

所面临的问题是,在满足整个预算约束的条件下,即未来各期税收的现值应该等于初始的债务存量与未来各期政府支出现值之和(政府长期内实现预算平衡),实现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假定在t时期内减少△T的税收,而在t+1时期增加数量为(1+r)△T的税收,而其他时期税收保持不变,要使其不影响政府收入的现值,则要求这种变动导致的边际利益(MB)和边际成本(MC)必须相等。如果初始政府正在满足其预算约束,那么这种变动之后,它仍将继续满足该预

算,即T

t /Y

t

=T

t+1

/Y

t+1

上述数理推导告诉我们,增加税率会导致税收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成本增加,因此,为了避免税收对经济的成本增加,我们应该保持税率的相对平滑,即税收收入与产出比率保持不变,以防止因为增加税率而产生的经济效率的降低,从而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对税收平滑的破坏,会增加对资本收入征税,降低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投资的低回报又会降低投资总量,从而降低生产性投资和资本的增长。生产性投资的低增长意味着新增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减少,这些影响最终导致经济长期增长的减慢。税收平滑的破坏,还有可能提高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的提高不仅会破坏整个价格体系的平衡,还会降低消费,并影响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这样,税收增长在满足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制约。

税收平滑模型还告诉我们,当财政支出占经济产出总量比重预计会发生变化时,政府财政盈余或赤字的出现是合理的。最明显的财政支出占经济产出总量比重预计会发生变化的例子就是战争或经济萧条。为了保证经济的效率和增长,政府应该保持税率的相对平滑并通过发行债券来满足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和总体经济回到正常轨道后,逐渐消化因为发行国债而产生的赤字。税收平滑模型精辟地总结了税率、国债和赤字之间的关系。它也因而成为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定理,并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制定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和主要指导方针。

从税收平滑定理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启示:

第一,从税收超额负担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税收超额负担是税收负担和产出的函数。由f″(·)>0可知,税收超额负担变化比税收负担变化的速度还要快,即增加税率将导致超额负担以更大的速度增加,而降低税率将导致超额负担以更大的速度减少。当税收平滑时,税收超额负担随着产出的增加而

增加,且保持同样的速度。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必然要承担由税收带来的超额负担。

第二,税收平滑的前提是政府的初始收入规模合理,这一规模符合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在此前提下,税收应该保持平滑,其收入规模随产出的增加而增加,但税收收入与产出的比例,即税负保持不变。如果税收收入超出合理的规模,则超出的税收会对经济产生更大的超额负担,而这一超额负

担是经济不需要付出的代价。这时,政府应该通过降低税负使税收规模回到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税收收入还没有达到合理的规模,则在税收收入向合理规模趋近的过程中产生的超额负担,则是一种合理和必要的付出,是不必担心的。

第三,在同样的收入量的情况下,不同的收入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超额负担,因此,即使在收入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结构的调整来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也即通过税制优化,来降低税收超额负担,这种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税种、一个税种内部来自不同税源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税负有增有减,在税负增减的过程中,税收制度更加优化,税收超额负担进一步下降。

第四,由于税收保持平滑,因此对暂时性的财政支出增加,政府应该采取税收以外的其他方法来筹集资金,如发行国债。在经济获得增长之后,再逐渐消化政府债务。而不应该采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应对暂时性的财政支出,从而避免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这些启示,有利于我们制订税收政策,优化和改革税收制度,处理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间的关系。

三、宏观税收超额负担的变化与成因分析

在巴罗的税收扭曲成本公式中,函数f(·)的具体形式并不知道,但其性质可知,即f(0)=0,

图中,笔者模拟出了在平滑税收增长情况下税收的超额负担情况,从中可见,当税收收入的增长与产出的比率保持不变的情况,即税收规模随产出的提高而线性提高时,则税收对经济的扭曲变化很小,其扭曲的程度只随着产出的变化而变化。从1995—2006年产出一直呈现上升势头,这种情况下的税收超额负担是由于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大造成的,是现有税制下征税必须付出的最小的

超额负担,是可以接受的。从图1中,还可以比较实际的税收扭曲线与平滑税收扭曲线,从而可以清晰地看出,税收偏离平滑路径情况下,其超额负担的变化情况:1995—2006年实际税收扭曲线与平滑税收扭曲线相比呈加速分离状态。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我国税收超额负担的增长呈加速扩大趋势。对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优劣评判以及政策建议。我国税收超额负担增长的原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国民经济增长是税收超额负担扩大的基础。税收必然会带来超额负担,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税基的扩大,税收作用的范围也相应的扩大,超额负担也必然扩大。在原有条件下,这种超额负担的扩大与国民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不会出现边际递增现象。这种超额负担可以看成是税收征收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效率付出。

第二,税收的超常增长是税收超额负担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无论宏观税负还是微观税负,税收的超常增长都会导致超额负担的递增,而且超额负担增长的速度比税收增长的速度更快。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分析造成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如果这种增加是对原有征管漏洞弥补带来的,虽然对新税基征税也会带来超额负担,但却可消除原有的.不公平,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值得付出的超额负担。如果是由于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经济效益增加而带来的超额负担是一种必然的付出。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进一步分析造成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造成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统计口径的差异。税收是按照现价计算征收的,而GDP增长率是按照不变价或者叫可比价核算的。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按照可比价格统计的GDP 增长是9.8%,如果考虑价格因素,GDP增幅预计在13%—14%之间,与税收增幅间的差距就大大缩小了。2006年按可比价统计的CDP增长是10.5%,若按现价计算增长13.8%,与税收增幅的差距缩小。

2.经济结构影响,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动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形成影响较大。随着我国向重化工业的推进,税负较高的第二产业比重近年来出现了持续提高的态势,同时伴随着税负较低的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成为助推宏观税负上升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原因。20004年与1994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5.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提高了4.49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05个百分点。2006年第二、三产业的预计增加值分别为14.9%和11.4%,其增长均高于CDP增长,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均来自于第二、三产业,从而导致税收的增长高于CDP的增长。

3.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的影响。在经济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经济运行质量越高,一定的投入生产出的增加值和利润的价值就越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增长速度加快,相应地推动宏观税负水平的提高。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经济运行质量下降,宏观税负也将相应下降。CDP中的“营业盈余”代表了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总水平,相当于全社会的“利润”。2004年与1994年相比,

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86个百分点,2005、2006年,经济运行质量

进一步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左右。

4.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对税收增长的作用影响不同。GDP核

算是外贸进出口净值,也就是说进口是作减项的,出口是做增项的,所以进口数量越多,对于CDP减去的数字就越多。但在税收上,只要发生进口了,那就会有税收收入,出口退税不从税收收入中扣除,是财政单独做退库处理。这也是税收收入增长会快于CDP增长的一个因素。

5.征管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理论税负既定的情况下,征管水平高,就会有较高的宏观税负,征管水平低,宏观税负也随之下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1994年实施新税制后,政策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有增有减,但宏观税负持续上升,除经济因素外,反映出征管因素的显著作用。2001年税务系统推行“金税工程”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通过创新征

管模式,整合信息资源,实施多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措施,征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据粗略测算,各主体税种的征收率明显上升,其中2004年增值税征收率比1994年高出10多个百分点。征收率提高,成为直接拉动宏观税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我国税收超额负担的增长具有其合理性,但还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现有的超额负担水平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进一步减少税收超额负担?

四、实现税收平滑的政策建议

税收平滑模型的假设前提是政府收入规模合理。这就给我们以启示,如果我国的政府收入规模小于最优的收入规模,则这种税收扭曲的急骤上升可以看成是实现最优的路径中合理的扭曲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我国的政府收入规模不小于最优的收入规模,则这种税收扭曲的急骤上升则是对经济的损害,是不可以接受的,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安体富(2002)采用大中小三个口径对税收负担进行测算,认为我国小口径的税收负担已经接近发展中国家16%—20%的平均水平,大口径的已经超过这一比例,并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由此得出我国税收负担偏重的结论。马拴友(2002)运用计量模型对我国的拉弗最高税率和最优税率进行测算,并认为,为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我国当前不宜过快提高宏观税负,待经济形势好转后税负可适当提高,但税收规模不宜超过23%。辛波、司千字(2005)从衡量税收负

担率的指标体系、税收负担率区间选择的理论模型出发,对我国近期最优税收负担率的量值做了大致的估计,并认为我国最优税率应该在12%—19%的范围内。周全林(2006)认为,目前我国的宏观税负(大口径)已经接近30%,大大超

过发展中国

家22%的平均水平,并已经达到很多发达国家宏观税负的水平。宏观税负偏重

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一个普遍共识。

据此,笔者认为,我国在未来应该选择税收平滑路径,使我国的宏观税负保持在现有的水平上而不再出现大幅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宏观税负已经偏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宏观税负进一步上升将导致税收的超额负担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也即税收带来的效率损失将同样出现“超常增长”。

我国税收的超额负担完全可以在保持现有宏观税负的前提下,对原有的造成超额负担的地方进行改进,即通过“存量”调整和优化来减少超额负担,增进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和增长,从而有更大的财力去进一步优化税制,形成我国税制优化的良性循环。反之,任由现在的税收超额增长,而忽视通过税制优化降低超额负担,则导致经济效率损失加大,阻碍经济发展,降低税收增长,形成恶性循环。2006年我国在税制优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改革消费税制度,提高企业所得税工资支出税前扣除限额,继续在东北地区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调整和完善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了促进科技进步和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等等。随着两税合并与实施,将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

然而,通过优化税制来降低税收超额负担仍有很大的空间,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完全可以通过税制优化来降低超额负担。笔者认为,两税合并后,急需进一步改革完善的便是增值税,需要进一步扩大增值税转型的适用地区和增值税征税范围。增值税与以往的道道环节征税的销售税相比其超额负担大大降低,中性特征明显。但我国增值税目前仍不是完全中性。一是我国增值税总体上(除东三省外)仍为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这部分进项税额作为固定资产成本的一部分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造成这些产品的销项税额中包含了部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从而导致重复征税。消费型增值税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但目前我国仅在东北三省实行试点,并作为国家扶持东北三省重工业发展的一项税收优惠,这一政策在全国尚未推行。二是我国目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宽。我国现行增值税只对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计征,从征税范围看,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两个环节;从增值税课征对象看,只涉及动产和部分劳务,过窄的征税面致使重复征税现象严重,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削弱了增值税内在制约机制的作用。因此,实行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加以调整。首先,可将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与货物生产密切相关,在社会再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避免企业在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转移税负,消除目前凭普通发票抵扣运费这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保障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其次,将征税范围扩展到其他与商品生产、流通密切相关的行业,乃至覆盖全部商品和劳务销售领域,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优势。

增值税转型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是财政的减收。安体富(2005)估计,增值税转型约减收1000亿元—1400亿元。我国2005年一年就增收5148亿,2006年再增收6770亿,这为我国进行税制改革和优化的成本支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即使减少的税收收入超出财政承受的范围,也可由国家发行国债来保证。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完成了增值税转型的这一重大的税改项目。二是

随着增值税改革的完成,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大大降低,经济效率获得更大的提高,并使未来的预期税收收入增长,也为还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税收负担对企业行为的几点影响

税收负担对企业行为的几点影响 【摘要】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因素有很多,税收负担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税收政策的不同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手段和股利分配方式,税收负担的轻重会影响企业对纳税遵从与不遵从的选择,以及用避税还是税收筹划来减轻税负的选择,因此,税收制度的调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收遵从;税收筹划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下,由企业缴纳的税收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资源税等,从我国税收收入来源构成上看,企业税收与个人税收的比为9■1,从企业的综合税收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税税额之和与企业收入总额的比率)上来看,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确实较高。尽管流转税通过税负转嫁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对部分买方市场的商品来说,还要由企业负担一部分。较高的名义税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比如在融资手段、股利分配、税收遵从与税收筹划等方面,企业都会因税收负担因素而有所选择。 一、对企业融资手段选择的影响 企业的融资手段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增发股本,吸引新的投资人入股参与经营,并从企业的税后盈利分配红利给投资人作为投资收益;债权融资是指通过举债融入资金,支付利息给债权人作为资本收益。影响两种融资方式选择的所得税政策不同,导致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同。 (一)两种融资方式所得税政策的不同 按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利息扣除规定,企业的债权融资规模不超过企业注册资金两倍以内支付的利息,都可以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作为利息费用扣除。对企业来说举债规模越大,发生的利息费用就越多,在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也就越多,企业当年应纳的所得税就越少。而以股权融资方式取得的融资,只有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其融资成本才能在税前按一定标准扣除,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较小,并且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人时,投资人作为投资收益还要再缴纳所得税。 (二)两种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两种投资方式所适用的所得税政策不同,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举债融资的手段融资,拿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就连世界著名的苹果公司为股东发放红利,也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但是利润与风险并存,债权融资的风险远大于股权融资,一方面债权融资有还本付息的风险,债务到期必须归还本息,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债务违约的压力会增加企业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为了防止企业大规模的举债经营,在所得税政策上会规定一个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利息上限,即资本与债务之比,我国规定一般企业为1■2,其他国家有1■3,有的高达1■5,这就

直接税与间接税税收负担比较及结构优化研究

直接税与间接税税收负担比较及结构优化研究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了间接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调整,间接税比重过高的局面仍未改变。近年来,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普遍反映税负过重,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焦点。论文认为我国间接税比重过高的税制结构与税收的自我稳定机制相悖,在企业盈利能力较弱时,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这也是目前企业税负感较高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本文从企业视角分析了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税收负担,以期对优化税制结构提供新思路。本文首先研究了最优税制理论,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性质特征,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结构效应三个方面解释了直接税与间接税的优缺点。还从税负转嫁理论入手,研究分析了在不同供求价格弹性水平下企业的税收负担问题,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的直接税、间接税结构下企业的税收负担问题。得出了以下四点结论:1、间接税可以成为企业的税收负担;2、不同经济周期直接税、间接税税负影响不同3、间接税与直接税对企业的税收负担轻重并非一成不变,在企业盈利低于一定水平时,间接税税收负担较重,反之,直接税税收负担较重;4、间接税在收入分配和企业发展方面与自动稳定器功能相悖。 为了对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进行分析,本文针对当前的税率水平,对不同转嫁水平下直接税和间接税税负相同时的利润均衡点做出了模拟分析,发现在我国工业企业当前的利润水平下,税负转嫁只有超过50%,对企业仅征收间接税 的税负才低于仅征收直接税的税负。并且通过推导税负转嫁因子与供求价格弹性的关系,针对不同行业的供求水平进行了粗略的估算,得出我国大部分行业企业税负转嫁能力有限,间接税税收负担较重的结论。然后本文总结了两个发达国家以及金砖四国税制结构变迁的历史经验,认为一国直接税与间接税结构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政府政策取向以及税收征管水平四个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优化税收结构的必要条件,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实有必要。最后本文对于改进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结构提出了四点建议:1、提高直接税所占比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都要注重公平;2、优化间接税设计,实质性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3、合理搭配直接税与间接税税种;4、加强对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

2017年中国税收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税收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中国税收负担情况分析 (5) 一、中央政府税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 二、中国企业生产税负高于主要经济体 (7) 第二节中美日税制对比 (9) 一、中国:商品劳务税的半壁江山 (9) 二、美国:绝对主导地位的所得税 (15) 三、日本:商品税和所得税的并重 (18) 四、结论:企业导向税制造成生产的高税负 (20) 第三节行业税负比较分析 (21) 一、行业间税负差距悬殊 (21) 二、石油行业:增值税和资源税齐头并进 (22) 三、批发零售:高额进口税加速海外消费 (27) 四、房产:受制税负去库存维艰 (33) 五、汽车:不含关税裸价约等于国外价 (37) 第四节地区税负差异情况 (40) 一、经济发展与税收负担的弱相关性 (40) 二、发达地区征税行业各有亮点 (42) 三、四大省市税负超 19% (44) 四、蒙藏豫为最低税负省市 (49) 第五节供给侧改革的税改预期 (50)

图表目录 图表1: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表明中国税负低于大多数G20地区国家 (5) 图表2: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平分中国税收收入 (6) 图表3: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中央税收收入/GDP偏低,但增速较快 (6) 图表4:中国生产税占GDP比重基本维持14%-16% (7) 图表5:中国生产税占GDP比重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8) 图表6:中国各税种的税目及税率表 (9) 图表7:商品和劳务税增长迅速 (11) 图表8:流转税超过总税额半数 (11) 图表9:商品和劳务税增值税为主 (13) 图表10:印花税和契税此消彼长 (13) 图表11:资源税类土地增值税为主 (14) 图表12:特定税类三大主力税种 (14) 图表13:所得税基本保持高速增长 (15) 图表14:美国税种的税目税率概况 (16) 图表15:美国所得税比重超过70% (16) 图表16:1995-2014年所得税变化图 (17) 图表17:美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美元) (17) 图表18:美国公司所得税税率表(美元) (18) 图表19:日本税种的税目税率概况 (18) 图表20:日本税制三足鼎立 (19) 图表21:消费税在2007年后比重增长迅速 (19) 图表22:中美日的税类分布差异大 (21) 图表23:三国同税种的税率差别大 (21) 图表24:2012年各行业生产净税负率差别显著 (22) 图表25:石油行业亏损率超过30% (22) 图表26:石油行业利润率低于1.6% (23) 图表27:石油工业所缴纳的税收种类繁多 (24) 图表28:我国原油进口需求大 (24) 图表29:成品油价格近年来多次下调 (25) 图表30:成品油消费税税率 (25) 图表31:各类成品油消费量逐年增加 (26) 图表32:2016年全球油价下跌20% (27) 图表33:2015年社会消费零售额逐步企稳 (28) 图表34: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走低 (28) 图表35:化妆品进口比重大 (29) 图表36:高昂关税也带动境外免税店发展 (30) 图表37:主要货物批发零售环节税收 (30) 图表38: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面积创新高 (31) 图表39:一线城市物流仓储租金连年攀升 (31) 图表40:网上零售业务高速增长 (32) 图表41:“双十一”成交额屡创新高 (33)

税务规划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本科中期论文成绩评定表 题目: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专业:财政学(税务筹划) 院系: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2008级 学号:080407001 姓名:李海霞 指导教师:蔡红英 职称: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制 二○壹○年九月二十日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税收负担的合理区间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对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主要从俩个角度切入:壹是寻求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原理是根据拉弗曲线探索最优税率;二是从税负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对经济增长最有利的宏观税负水平。 壹、国外关于宏观税负的研究 国外流行应用拉弗曲线来研究宏观税负问题。所谓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1974)设计且提出的,目的于于形象地

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学派分析了税收对劳动、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了3个主要观点:第壹,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意愿,而低边际税率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第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包括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第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壹定按同壹方向变化,甚至可能呈反向关系运行。实际上,从壹般的拉弗曲线图来见,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呈现严格的凹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显然只具有理论意义,实际数据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出这样的曲线尚存疑问。于拉弗曲线被提出来以后,许多学者先后对其做过实证研究。 Stuart(1981)运用拉弗曲线对瑞典的数据研究表明,瑞典当时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平均边际税负是70%,由于20世纪70年代瑞典的实际税负为80%,因此能够说明瑞典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VanRavestein和Vijlbrief(1988)发现荷兰1985年的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为70%,而当时的实际税负为67%,因此荷兰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Lindsey(1987)运用美国1980壹1954年的数据来研究1981年EconomicRecoveryTaxAct(ERTA)的影响,他发现对于收入最高的群体,减税使得税收增加,因此这个群体的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而对于中等收入、低收入群体以及全体纳税人,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他估计得到的最优宏观税负为40%。YuHsing(1996)根据测算得出1981年里根政府减税政策没有成功的原

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率

天津南开税务局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率是多少? 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销项税金-进项税金/销售收入)*% 序号行业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8.50 9 卷烟加工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

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 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 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 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看一个假设的例子: 某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30%。全部自己生产的税负为5%。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30%×50%×17%=25.5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5%-25.5= 24.5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 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中国金融企业税收负担的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8327152.html, 中国金融企业税收负担的现状分析 作者:顿倩 来源:《商情》2014年第47期 【摘要】 现阶段中国对于金融企业税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研究上,定量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以中国19942013年间上市的12家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证券企业税收负担情况,研究发现中国上市证券企业税收负担自2008年以来有加重的趋势,且实证检验发现上市证券企业税收负担的加重会降低企业经营绩效。 【关键词】 金融企业;税收负担;平均实际税率 金融业作为国家产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家服务贸易体系的核心,它的发展步伐将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轨迹,而税收作为影响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金融税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税收负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王延明(2003)以1994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实际所得税税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所得税税收负担情况,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实际所得税税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金融企业数据缺失比较严重,所以该文献在研究中剔除了金融企业,使得金融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并未得到体现;张宗勇(2006)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税收负担现状以及税收负担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税收负担过重,国有银行的营业税税收负担远高于所得税税收负担且股份制银行呈现两税并重的局面;税收负担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本文选取中国19942013年间上市的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平均实际税率角度来分析中国上市证券企业税收负担的现状,并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中国金融企业税收制度的建议。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采用Wilkie(1988)对平均实际税率的定义,并综合中国上市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中国上市证券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近似的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平均实际税率=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税前利润+营业税及附加(1) 本文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Wind数据库,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剔除了年度内有缺失的数据以及实际税率小于零的数据。下图1即是中国上市证券企业1994-2013年的平均实际税率的变化趋势图。

中国税收的负担情况

中国税收的负担情况 我国税种的简介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个缩减到目前的22个,具体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关税、船舶吨税。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已经停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因此,目前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只有18个。

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20日 2011年,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努力改进纳税服务,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国税收收入完成95729亿元(扣除出口退税后为86524亿元,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其中,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82122亿元,比2010年增收15260亿元,增长22.8%,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完成13607亿元,比2010年增收3079亿元,增长29.2%。税收收入增长随经济发展逐季趋缓。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9205亿元,比2010年增加1876亿元,增长25.6%。此外,地方税务机关还组织征收社保基金、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其他收入15652亿元,增收4395亿元,增长39%。 在税种方面,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3.6%、15.1%、22.6%,企业所得税增长34.7%。在区域分布上,东、中、西三个区域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1.7%、27.9%和28.5%。(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税收收入统计数据) 2011年中国税收情况日期:2012-2-16 2011年被认为是减税力度颇大和宏观经济“软着陆”的一年,但个税改革后2011年的个税收入增速却比2010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后,2011年其收入增速比2010年高0.9个百分点。昨日,财政部发布税收收入增长结构性分析,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31亿元,同比增长22.6%,去年出台的上调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一系列减税措施,并没有让这些税种的收入增速降低。 多种减税税种收入大增 尽管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此前的2000元提高至3500元,但去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依然达6054.09亿元,同比增长25.2%。而在2010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为4837.17亿元,同比增长22.5%。比较显示,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2011年税收收入增速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2.7个百分点。 和个人所得税情况类似,去年我国还提高了增值税起征点,以减少个体工商户纳税负担,但和2010年相比,增值税收入增速同样不降反增。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4266.64亿元,同比增长15%,而在2010年增值税的收入为21091.95亿元,同比仅增长14.1%。 此外,去年我国还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但企业所得税收入依然一路走高。数据显示,2011年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16760.35亿元,同比增长30.5%,而在2010年企业所得税收入为12842.79亿元,同比仅增长11.3%。 财政部归因经济增长快 “去年税收总体平稳增长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上涨、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对税收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财政部解释,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带动了国内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进口环节税收等各主体税种收入的增长,此外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也都导致税收收入大幅增加。 “减税涉及的领域较小,涉及的税额和税基同样比较小,这是导致减税效应不明显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 刘元春介绍,从增值税来看,尽管去年增值税起征点有所提高,但提高起征点影响的仅是少部分个体工商户,相对增值税的纳税群体而言,个体工商户仅是少部分纳税者,由此,起征

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朱仙庄分局 一季度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朱仙庄镇政府: 一季度,我局在埇桥区地税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地税局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及时对经济税源进行全面深入的预测和分析,切实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打好组织收入攻坚战,为促进辖区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基础。现将有关税收收入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管户情况 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朱仙庄镇辖区共有各类税务登记户数584户,其中:个体经营户522户,各类企业62户。 二、税费收入完成情况 第一季度我分局共组织入库地方税收及教育附加3594745.86元,占全年税收计划1400万元25.68%,其中朱仙庄镇3252097.75元,占分局总收入的90.47%;比去年同期多收13829.09元,同比增收0.43%。同样入库各类基金58万元,比去年同期少收112万元 ,同比减收65.89%。 主要来源: 一是委托代征入库的税款,朱仙庄镇所辖委托代征单位4户(朱仙庄煤矿、宿州学院、宿州卫校、宿州市华馨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季度除宿州学院无税款入库外,其余3户累计入库税款2073454.59元,占朱仙庄镇总收入的63.76%。 二是企业正常申报的税款,1-3月份有税申报企业39户,入库税款425714.19元,主要是安徽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朱仙庄信用社、宿州市杰峰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和煤碳供销经理部入库的税款,第一季度入库各类税款349317.38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实有税源与收入计划任务偏差大。2009年,由于形势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不断加深加重、国家出台了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不确定的减收因素不断增多,地税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新增应税项目不多,地税收入效应未能体现。从朱仙庄镇应税项目来看,新增重大应税项目不多,税收增长缺乏新税源支持。 四、二季度税收收入预测 4月份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征期将至,土地使用税预计完成100万元,房产税10万元,主要是安徽绿洲人造板入库的税款,6月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企业所得税预计完成10万元,营业税预计能够完成140万元,个人所得税所预计完成20万元,二季度预计完成地方各税300万元。 五、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全力以赴保收入、促增长。 一是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确保地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坚持依法治税,既要坚决制止有税不收和人为调节收入进度,更要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和转引税款,确保组织收入依法规范运行。坚持经济税收观,抓好税收分析预测,准确把握形势,掌控税源潜力,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逐步健全科学、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收

税收负担、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研究

税收负担、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决策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正如 Miller(1988)在《MM定理三十年》一文中所说的:“美国的税收体系是对众多企业决策影响深远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对MM理论所涉及的那些类型的财务决策的影响。就这个原因来说,税收因素在财务领域里永远是鹤立鸡群的。”然而,税收如何影响融资决策,融资决策又是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的,这些问题自从MM定理产生以来历久弥新且尚未达成共识。 论文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吸收的基础上,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税收负担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计算,对税收负担、融资决策和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统一的研究框架,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以期为经典资本结构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试图对资本结构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做一些有益的补充。论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税收负担、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文章研究的起点。 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等问题,是为论文以后各章节的研究提出一个逻辑分析框架,确立一个研究体系。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为论文研究的理论起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税收负担、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二是分别对税收负担、融资决策和企业价值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该部分的梳理、分析和总结,为文章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税收负担、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三者逻辑关系的理论分析。该部分内容首先阐述了税收负担影响融资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按照以下三条主要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一,税收负担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第二,税收负担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第三,税收负担影响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的权衡进而影响融资决策。其次,阐述了融资决策影响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框架。 按照以下五条主要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一,债务融资通过其产生的税盾价值影响企业价值;第二,债务融资通过其公司治理效应影响企业价值;第三,

企业税负低自查报告范文5篇

企业税负低自查报告范文x篇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企业税负低自查报告范文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企业税负低自查报告范文x 不同行业的税负不一样,商业和工业的税负不一样.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解释.比如商业企业税负低,主要原因有:行业利润较低(是钢材等利润较低的批发企业),库存商品多,截止到某月底现有留抵税金多少钱,为什么库存多等原因.具体写法: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成立日期,法人是谁,经营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是什么,何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第二部分,税负的原因:前三个月收入,税金,税负.具体根据企业情况,解释税负的原因: x、行业特点; 2、销售分淡季旺季,全年收入税负不低。 x、签定大笔供货合同,需要准备库存。

x、受市场影响,销售不旺,产品积压等等,都是企业税负抵的原因。 第三部分:如果解决税负低的情况:扩大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库存等等。 以上解释一定注意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千万不要为了解释而解释,如果书面解释不通就很有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 企业税负低自查报告范文2 如何写税负率低的分析报告不同行业的税负不一样,商业和工业的税负不一样.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解释.比如商业企业税负低。 主要原因有: 行业利润较低(是钢材等利润较低的批发企业),库存商品多,截止到某月底现有留抵税金多少钱,为什么库存多等原因. 具体写法: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成立日期,法人是谁,经营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是什么,何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第二部分,税负的原因:前三个月收入,税金,税负.具体根据企业情况,解释税负的原因:

【2018-2019】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是我国发展与改革和稳定的长期战略方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建设全 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具有统领各项工作的 地位。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实现国家进行筹集政府收入、调控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监督经济运行等重要职能作用。建 国以来,我国税收政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 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国跨入21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的新阶段,从部门工作服务于国家宏观意志,具 体政策服从于社会实践需要的们认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着较大的缺位和不足, 特别是宏观税负水平有待调整完善改革。一、宏观税负总水平偏低,影响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消费行为、gnp增 长的波动都有直接关系,政府利用开征、减免或者停征某种税种,提高或者降 低有关税目的税率与起征点,以及税前扣除与事后退税等限制或鼓励手段,调 节投资规模、消费基金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刺激有效需求,同时抑制或刺激总供给的变化,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协调作用。税收作为经 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与价格变量调控相配合,可以达到生产与消费总量与消费 结构的均衡;适量、合理的税收可以协调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可达到各生 产部门劳动者利益的动态均衡,收到社会公平的调控效应。我国宏观税负长期 处于低水平徘徊,减弱了国家筹集收入的力度,影响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投入和宏观调控。表现有三:1、我国税收收入上个世纪下半叶缓慢 增长,21世纪开始大幅度快速增长。我国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企业利润增加 和税务征管工作等因素综合作用下,1950年一1980年的30年间税收收入年均 增长为61亿元,从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的20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522 亿元,在跨入21世纪到XX年的五年间呈现大幅度快速增长的态势,比上年增 长数额越来越大,如XX年为2350亿元,XX年为2500亿元,XX年为1831亿元,XX年为3465亿元,XX年为5256亿元。全国税收总规模达到25718亿元。展望未来,我国税收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是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反映, 我国经济增长在2020年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7%-8%左右的速度,为税收增 长打下了基础。二是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实际征收率只达到潜在税收能力的 70%-80%,国内有的专家认为1998年只达到50%-60%,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部分专家认为中国整体征收率在70%左右,还有的认为在80%左右。税 收上的跑、冒、滴、漏等空间很大,如果将实际征收率提高20个或30个百分点,我国税收收入即可增加1万亿元或1. 5万亿元。2、目前税收收入对政府财政收入支持力度还不充足,致使国家还需要利用大量的财政赤字和发行 债务。其情况,一是以税收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多数年份徘徊在 93左右,如1992-XX年分别为94. 66, 97. 84, 96. 43, 93. 29, ( 1996年

税收预测情况分析报告

税收预测情况分析报告 xx市国家税务局关于xx年1-4月份税收收入及xx年全年税收预测情况分析报告 一、xx年1-4月税收收入完成情况 今年1-4月我局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1109万元,其中:“两税”完成898万元,比上年同期1014万元减少116万元,下降%;其它税收(不含车辆购置税)完成xx年1-4月工业企业入库增值税493万元,比上年同期入库638万元(含上年退税88万元)减少145万元,xx 年工业增加值11xx年同期工业增加值9982万元,税负为%;税负减少两个百分点。xx年1-4月商业入库增值税294万元,比上年同期入库244万元(含上年退税142万元)增加50万元,xx年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25万元,税负为%,上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万元,税负为%,税负增加零点一个百分点。增加、减少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商业 个体工商业户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146万元,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184万元,增加38万元,增加原因一是生猪屠宰委托代征同比增加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26万元,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41万元,增加15万元。 (二)工业 1、医药行业 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157万元,xx年1-4月入库

增值税62万元,减少95万元。xx年1-4月工业增加值1387万元,税负为%,xx年1-4月工业增加值1865万元,税负为%,税负减少三点九个百分点。减少原因是企业销售形势不好,销售收入下降,税金减少。 2,电力企业 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251万元,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195万元,减少56万元,xx年1-4月工业增加值1992万元,税负为%,。xx年1-4月工业增加值2789万元,税负为7%,税负减少五点六个百分点。其中xx热电厂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221万元,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135万元,减少86万元,减少原因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进项税额增大,将影响税收收入;xx风力发电为新增业户,xx年3月份实现增值税22万元;xx农电局xx年1-4月入库增值税35万元,同比增加8万元。 二、全年税收收入情况预测 xx年度我局累计组织入库税收收入5286万元,完成年度调整后计划5265万元的%。其中:“两税”入库4850万元,完成市局年初计划4947万元的98%,完成xx市政府计划4850万元的100%;利息所得税入库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5万元的101%。 为了摸清我局的税源情况,最近各税源管理科对税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我局税源情况没有大的改观,能左右我局税收收入情况的仍然是纺织、制酒、医药制造、电力行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原有企业销售下降,新增企业的预计税源远远弥补不了原有企业所下降的税源,而税收计划年年递增,这些因素将在很大

企业税负分析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 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即系=(销项税-进项税)/销售收入×100 序号行业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四)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五)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如何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如何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摘要】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税负过重会加剧企业资金运转矛盾,严重影响企业投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减弱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虽然“营改增”大规模的减税,以及每年国家地方出台了不少减税政策,但仍然有众多声音表示税负重。基于此,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导致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税收负担;税收筹划;税收优惠 一、企业税收的种类 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从税收征收的结果来看,它是各经济组织和个人既得利益的一种减少,是政府对社会既定利益格局的一种调整。税收负担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人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它是国家税收政策执行结果的综合反映,也是税收收入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最终反映。那么要知道企业的税收负担是高是低,首先得了解企业的税收主要包括哪些。 我国现行有18个税种,按照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类。

(1)流转税,以商品生产流转额和非生产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2)所得税,是指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行为税,是对财产的价值或某种行为征收的一类税,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和契税; (4)资源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5)特定目的税,是为了某些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特定调节作用而开征的一类税,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 二、造成企业税收负担较重的原因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企业总税额大致占到了公司营业收入的30%―40%。那么如此之重的税收负担主要有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一)法定税负率较高 税率的高低,这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影响因素之一。税率越高,自然税负也就高了。我国企业税负的“大头”主要是所得税和增值税,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应纳税所得额的25%,我国目前增值税最高税率为产品增值额(小规模纳

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分析报告 一、十大考核指标 十个考核环节分别是税务登记、申报状况、零负申报、入库状况、收入状况、发票管理、欠税管理、滞纳金加收、查补欠税和预警评估。其中税务登记和零负申报2个指标本部门均低于得分,发票管理和欠税管理2个指标未得到满分。 二、薄弱环节分析 (一)税务登记 本环节考核重点是非正常户增长率等指标。本期“非正常户”期末累计户数户,本期发生数户,占比为%,户本期新增的非正常户中有户或有欠税、或有结存发票、或有稽查在案,占比%。 本部门“非正常户”期末累计户数为户,本期发生数为户,占比为%,户本期新增的非正常户中有户或有欠税、或有结存发票、或有稽查在案,占比%,占比都较高,故导致本环节得分较低,而且远高于占比,造成在这环节得分较低。 (二)零负申报 本环节的考核重点是零负申报增减率及年初至本期双零(零销售额,零税额)企业。本期零负申报企业从年初至本期零申报企业为户,其中销售额也为零的企业有户,占%。户企业中有户企业一年内有购票记录或有库存发票,占比%。 本部门零负申报企业从年初至本期零申报企业为户,其中销售额也为零的企业有户,占%。户企业中有户企业一年内有购票记录或有

库存发票,占比%。,占比都较高,故导致本环节得分较低,而且均高于占比,造成在这环节得分较低。 (三)欠税管理 本环节考核重点是欠税户、新欠欠税额、陈欠欠税额的增减率。本期期初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期末欠税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 本部门期初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期末欠税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本期增减率按户占比%。按新欠占比%。因此按户得分分,新欠得分分,总得分分。 三、下一步征管措施 (一)针对税务登记薄弱环节。 一是控制当期非正常户认定率。二是如有新认定企业,务必确保新认定企业无欠税无发票结存无稽查案件。三是减少新认定的非正常属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二)针对零负申报薄弱环节。 一是降低新增零负申报户数。二是加强对本年以来应纳税额和销售额皆为零企业的管理。三是加强对本年以来应纳税额和销售额皆为零,且一年内有购发票记录的或者有发票结存企业的管理。 (三)针对欠税管理薄弱环节,避免新欠,督促企业税款及时入库,减少关帐日后入库税额,并且引导关帐日前两个工作日还未入库的企业,将税款缴入国库农业银行,避免因银行和国库银行之间资金两个

关于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关于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在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增值税税负偏高的情况,与制造型企业中存在的高利润率(即高增值)带来高税负不同,以加工为主的企业税负过重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的。 假设有两个企业,甲企业是纯粹生产型的工业企业,而乙企业是以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两个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同样的产品,面临的外界环境完全一致。甲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为100元,成本构成为材料70 元,直接人工18 元,制造费用12 元,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30 元,即毛利率为30%;乙企业生产同样产品,其中50 元的主要原材料由客户提供,其余辅助材料由乙企业自行采购,则乙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为材料20 元、直接人工18 元,制造费用12 元,合计共50元,假设乙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与甲企业持平,即销售价格为65 元,则对这两家企业的税负情况分析如下(假设所用材料正好为当期购入且完全消耗) 甲企业: 进项税额=70X 17%F 11.9 (元) 销项税额=130X 17%F 22.1 (元) 应纳税额=22.1 —11.9= 10.2 (兀) 税负率F 10.2 + 130X 10=%7.85% xx f 130—100f 30(元) 乙企业: 进项税额=20X 17%F 3.4 (元) 销项税额=65X 17%F 11.05 (元) 应纳税额=11.05—3.4= 7.65 (元) 税负率=7.65 -65X 10=%1.77% xx = 65 —50= 15 (兀) 如果乙企业的销售额与甲企业持平,也就是说销量达到甲企业的两倍时,它的情况是这

样的: 乙企业: 进项税额=40X 17%F 6.8 (元) 销项税额=130X 173= 22.1 (元) 应纳税额= 22.1—6.8=15.3 (元) 税负率=15.3 - 130X 10=311.77% xx= 130—100= 30(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如果乙企业实现与甲企业同样的销售收入,假设 为130 元,同样取得30 元的毛利,就需要比甲企业多缴纳 1 5 . 3 —1 0 . 2 = 5 . 1 (元)的增值税,税收负担远远重于甲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增值税的计算过程中,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作为应缴纳的税额,实际上是将销售收入高于材料成本的部分均默认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值额,并对该部分增值额课税。在生产型企业中,因为材料成本占了总成本中的较大比重,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对税负的影响并不明显,课税的所谓“增值额”与实际的增值额(即毛利)相差的金额也并不大。而在加工型企业中,由于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较低,这两个金额之间的相差就会明显加大,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乙企业每取得130 元的销售收入,实际的增值额只有30元,但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税额时,默认的增值额为130—40= 90(元),它们之间的差额实际上为36 元的直接人工及24元的制造费用,这样,就悄悄的增大了企业的税负。 这种情况在企业亏损的状态下,将会表现得犹为明显。假设两个企业的成本情况与上述例子完全一致,但甲企业的销售价格为98 元,乙企业的销售价格为49 元,则税负情况为: 甲企业: 进项税额=70X 17%F 11.9 (元) 销项税额=98X 17%F 16.66 (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