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纪录片《家园》

纪录片《家园》

纪录片《家园》
纪录片《家园》

剧情简介:

导演扬恩·亚瑟花了15年时间筹备,走访50个国家拍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如诗如画的美景唤醒世人,乐观地珍视我们仍然保有的50%雨林,而非只着眼那失去的一半;更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的责任所在……

卢贝松首度监制,国际名摄影师杨亚祖贝特杭执导的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但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 -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

国际摄影大师杨亚祖贝特为我们带来他走访超过五十个国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摄的独特画面,分享他的惊奇与忧心,他的作品,立下一个我们必将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

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顾训中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

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

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很深奥哦!),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

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

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其实对于整个地球来说,人类的欲望和贪婪正在一步一步蚕食着它的生命,法国导演扬恩·亚瑟就经过15年的筹备,寻访50多个国家拍成一部纪录片《家园》,对人们的欲望作出了警告。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

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克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这部影片以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影片中没有描述未来灾难的电脑特效,没有触目惊心的血腥暴力。那些实实在在的现实,以及被放大字体的数据资料已经令我们陷入绝望。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惨象和悲剧就摆在眼前。那么多动物,那么多植物,同样是生命,只因为人类的霸道,它们被掠夺了天空,草地,海洋。这部电影是一部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爱的电影,它不教给我们如何去爱,只是告诉我们爱的必要性。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更多的爱。片中的大部分镜头都是航拍完成,在这些美丽和恐怖的景色下,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思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真的不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吗?

看到在冰盖上忧郁地望着天空的北极熊,看到在海洋中孤独地翻身的鲸鱼,这些充满歉意的镜头都在表明,也许我们从来都不是地球的主人,但是我们却一直以为自己是。片中的配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它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阿曼德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音乐中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使影片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的哀伤,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现状的不安及深切的怜爱之情。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

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 尤其是那些富人们,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真的很残忍。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与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一:自觉是人的基本属性,其贯穿内外矛盾。人是自觉必然的主体。人的一切行为即为有意识认识、解放自我的存在。意识的基本属性就是自觉的属性,人性的根本内容就是自觉。

二:实践是自觉的。人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然及社会关系的存在。以实践发现自觉的认识,以实践解放自我的创造。创造自我的实践是解放的基本路径。

三:解放自我的主体。以实践的劳动创造人类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发展。人自然的受外在物质世界的约束,人类的产生是对于自然的解放,获得对于自然的相对自由。新生个人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在新的实践中发展自我必然与旧世界产生矛盾,人类通过扩展实践范畴,创造新型实践工具来解放人的内、外矛盾。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自我实践能力才可以发展自我的存在。人的基本创造力即生产力是人类发现、创新具体自然及社会矛盾的总体总体。生产力具体表现为劳动力。

总之人以实践创造自我存在,自觉的发展自我的本体。

世界的哲学定义:世界是全部事物组成的集合统一体,是每个事物都具有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世界也指人类所在地球上的一切。它是宇宙的一份,广义上也指宇宙。涉及人类所有的活动范围都统称世界。

世界是同人类有密切联系的全部事物组成的综合统一体。我把事物称为元体,所以我把世界称为元集体。

世界或元集体可一分为二,可分为元初世界和现实世界,可分为各种各样对立统一的两个部分。世界或元集体可一分为多,可分为元分体、元实体、元本体三个不同的具体事物族群,还可分为无数个姓名不同的具体事物个体。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5篇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一): 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就应做什么? 之后,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人类在用心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因为人类的存在,此刻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 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 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样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取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此刻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到达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 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一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 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 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应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到达,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取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就应怎样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二):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第一天,也许没什么变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摘选4篇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摘选4篇 【篇一】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摘选 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纪录片《为了和平》的播出,以浩然正气之声诉说着:“70年了,我们从未忘记”。 “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人胆寒,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这种气魄让天地动容,这段话,振聋发聩。英雄儿女,家国永念。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有的人,他们一生都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里,为自己崇高的信仰,为我们安适的生活奋斗着。 我们的国家安全感来源于援朝战士在生死一线的拼搏,我们的今日温饱小康来源于无数国家公职人员兢兢业业坚守在岗位上,为我们改革奏响新时代赞歌,我们的幸福美好确幸,背后是无数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无数人白骨青冢,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生。 如豫剧演员常香玉,如那些千千万万为今日之祖国繁荣昌盛甘愿褪去浮华名利而只为了心中那片净土的人。 我们是岁月静好啊。 这背后是曾经为抗美援朝付出的千万中华儿女,是大学生进入北大荒数十年风霜后催生两鬓白发才得来的五谷丰登,是无数人进海岛、挖石矿,也是无数人站在时代的前沿,甘愿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甘愿为了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而奋斗。 我们常说,坚守只因情有独钟。 当命运的星轨划过,我们通过追寻一个个黄继光、邱少云,才感知到他们年纪轻轻,顶着蒸腾的热浪,强忍无数次被烧灼的气温,烫红原本英俊的脸,却不忘守望家园的重任。 烈火英雄,给了我们一程岁月静好。然而,时间的齿轮溜走,他们有的甚至连一帧模糊的照片也没有留下。 数往昔峥嵘岁月,当今时代的岁月静好,是香港回归的零点零分零秒的据理力争,是我们面对摩擦,坚决不在主权上退步,也是前人在五四运动,在南昌起

纪录片home观后感

纪录片home观后感 【摘要】很多人推荐《家园》(HOME),并形容其为“唯美”“震撼”“或许是纪录片拍摄的极限”,将信将疑,找了个带中英文字幕的DOWN下来一看,果然被雷倒了:首先是构图,每一幅图都是精品;其次是配音,英文发音特别纯正浑厚;第三是配乐,女高音直达灵魂的深处。另外,本片以地球的发展史为主线,脉络清晰,从四十亿年前地球也即太阳系的诞生说起,一直谈到近20万年人类的诞生,继承了地球40亿年的丰富遗产,却在最近的50年内让地球失去了它精妙的平衡;本片解说词切中要害,饱含对地球的热爱以及地球遭受破坏的感伤。影片最后介绍了一些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在环保方面的举措。放在家里52寸的液晶电视上观看效果很好。其中有说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带已经遭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永久冻土已经不再“永久”,而且,冻土下面的甲烷正在并即将大量释放,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整个地球处在一个临界状态,人类正在遭遇一个不可知的未来。热爱地球,关注环保,要悲观已经太晚,行动起来,从素食、节俭开始!(想想52寸的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都是不环保的呀L) 【关键词】环保、家园、生态、资源、地球 【正文】《Home》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宝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航拍下,万里长城、上海摩天大楼、我居住的深圳、曾经到过的印度乌代浦尔的“湖中宫殿”,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 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会沦落至此?! 《Home》(中文译名:家园/ 地球很美有赖你/ 卢贝松之抢救地球)是一部法国制作的非盈利影片,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播,并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影、电视、DVD和互联网同步公映发行。而我刚好碰上了明珠台在香港地区的电视首播。 《Home》的导演是著名法国摄影师、生态学家、环境保护者Yann Arthus-Bertrand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专门从事空中摄影已超过30年,极具声望。他的空中摄影作品集《Earth from Above(空中看地球)》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售量超过3百万册;同名的免费摄影展在全球110个城市展出,观众达 1.2亿人次。而《Home》便是Yann Arthus-Bertrand 30年空中摄影和环保工作的一次动态精华荟萃。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 Luc Besson, 《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导演) 则担任《Home》的制片。 整部影片拍摄时间跨度18个月(在上海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建设中和完成后的"环球金融中心"),共计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使用装在直升机上的Cineflex高清摄影机拍摄了733盘录相带,样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986652.html,,请保留此标记片总长488小时。影片拍摄得到巴黎春天集团(Printemps-Pinault-Redoute)1000万欧元的资助以及许多著名品牌的赞助,包括YSL, Gucci, Boucheron, Ellos, SomeWhere, Stella McCartney, Avenue, Alexander McQueen, Bottega Veneta, Sergio Rossi, Puma等。 让影片增色不少的电影配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 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是母亲。人类的历史只有20万年,地球却已经存在了差不多40亿年。对于地球来说,人类不过是刹那的闪现,可是这个刹那,却在20万年间几乎耗尽了地球40亿年的积累。 我们对我们的家园了解多少?她的壮美,她的富饶,她的生命我们看到了多少。《家园》以这样一种深情而缓慢的姿态,讲地球母亲的身世现境一一道来,只有你亲自去观看,否则难以体会其中承载的厚重的情谊和思考,感动于震撼。 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一切都是联系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说过了。维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人类发展的20万年,早期也遵循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从一万年前农业发明开始,人类渐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牺牲家园,换取利益。进入近代,尤其20世纪以来,石油,机械,电力相继被发现,这一百年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口的爆炸增长,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前所未有,这100年的开采和破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100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迪拜、中国、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相同的模式在不断取代文明间的差异性,利益分配的不均,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空前的拉开了。为了满足人口的增长和利益的需求,对资源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空前的加剧、加深。深圳40年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大都市,许多城市的人口也在几十年间从几十万增加到几千万。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展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无数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要悲观已经太迟了”。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对于灾难即使提前知道也难以采取行动,滞后性太大,不是懒惰就是推脱,结局就是谁也没有做什么。气候的问题各国吵了几十年,最近更加汹涌,但是吵归吵,实质性的措施依然拿不出来。 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 全球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 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 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

《HOME》纪录片观后感

《HOME》观后感 《HOME》是一部关于世界环境的纪录片,拍摄者是扬-阿尔蒂斯-贝特朗,他准备了15年,拍摄了18个月,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家园》就这样诞生了。这部纪录片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一个字,美!河流、森林、山川、天空、草地。。。。。。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深深的为我们的地球感到自豪、开心。这部本该是让我们愤慨起来保护地球的纪录片,却让我们深深的从内心为自己的不好行为感到耻辱!我们的家园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湛蓝的天空飞着各式各样的鸟儿,嫩绿的草地跑着可爱的家禽,广阔的森林持久的为我们提供氧气,皑皑的山川屹立不倒,无垠的平原任我们策马奔腾。。。。。。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抬头看天空,你看不到蓝蓝的天空,只有“乌云”。雾霾随时都在包围我们,连呼吸、生存都成了问题,何来美丽的家园呢? 在这部影片里,我不仅感受到了摄影师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还感受到了他那如天地般博大与宽广的胸怀。本来应该是一部充斥着批判和控诉的片子,但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平和,没有感

情的发泄,没有絮絮叨叨,有的只是陈列在我们眼前的真实画面和真实数据。电影展示了许多美景,如广阔的森林,无垠的平原,崎岖的山地,白茫茫的冰川,和汹涌的瀑布(瀑布是在伊瓜苏瀑布拍的,非常壮观)。说句实话,我以前从没想象过地球原来是这么的美。可能是在城市憋得久了,只知道城市中的钢筋水泥。原来大自然是这么的美丽。可是,由于人类不断的破坏,大自然的美丽正在褪去。电影很直白地表现着自然被污浊的迹象。如乞力马扎罗山冰川缩减,南极冰原逐渐瓦解,大海上全是破碎的浮冰。而工厂那些巨大的烟囱则不断吐出污浊的烟气,释放在空中,是这么的触目惊心! 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发展发展的步伐也是越来越快,各个国家都在为自身的发展不断地索取资源,城市的扩张也是越来越快,于是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快,矿产的挖掘也是越来越快,树木倒下的也越来越多,而生物的死亡甚至灭绝,也是越来越快……自然已失去了她美丽的面貌。河流在断流,死海的海岸线又向后延伸;冰川在溶解,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也已支撑不住;树木在倒下,亚马逊丛林的百年古木正被推土机推倒……时至今日,多少资源以被我们浪费,地球又还有哪些地方还没遭到人类的毒手!其实环境的污染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污染,也有人文环境的污染,电影不仅仅展示了自然被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导语: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文章,仅供参考!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

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尤其是那些富人们,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真的很残忍。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与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

法国纪录片《家园》Home中英文旁白

中英文对照字幕 请听我说 Listen to me, please. 你跟我一样,是智人 You're like me, a Homo sapiens. 一个有智慧的人 A wise human.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 Life, a miracle in the universe, 出现于约四十亿年前 appeared around four billion years ago, 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历史 and we humans only 200,000 years ago. 但是我们却破坏了 Yet we have succeeded in disrupting the balance... 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 that is so essential to life on Earth. 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的故事,你的故事 Listen carefully to this extraordinary story, which is yours, 然后决定你应该做什么 and decide what you want to do with it. 这是我们的起源的轨迹 These are traces of our origins. 最初,我们的星球不过是一个浑沌的火球 At the beginning, our planet was no more than a chaos of fire, 伴随它的恒星--太阳诞生而形成的 formed in the wake of its star, the sun. 一团粘聚的尘埃颗粒 A cloud of agglutinated dust particles, 就像宇宙里面许多类似的星云 similar to so many similar clusters in the universe.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 导语,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文章,仅供参考,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 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 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 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 理念和行动。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 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 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观后感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影片里提到的数据: 我们居住的地球正面临以下的危机 1、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2、全球花在武器的经费多于援助各国发展经费12倍 3、每日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饮用水,10亿人无法取得安全的饮用水 4、10亿人仍饱受饥饿之苦 5、超过50%的世界商业谷物用在喂食动物与生物燃料上 6、全球40%耕地已废耕 7、每年有1千300万公顷的林地消失 8、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危机。生物族群以快于自然率一千倍的速度死亡 9、75%的渔产品种类已耗尽或面临耗尽危机 10、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已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11、地球上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 12、到2050年时,可能会产生2亿的气候难民 首先,我必须要向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者扬-阿尔蒂斯-贝特朗表达我崇高的敬意。准备了15年,拍摄了18个月,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家园》就这样诞生了。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摄影师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还感受到了他那如天地般博大与宽广的胸怀。本来应该是一部充斥着批判和控诉的片子,但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平和,没有感情的发泄,没有絮絮叨叨,有的只是陈列在我们眼前的真实画面和真实数据。这一手法正如鲁迅所说的“: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红肿丑陋的伤疤也可以被赞美的美艳无双。摄影者就是如此的温柔一刀,却反而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这一问题。 影片通过大量的航拍镜头,采用对地球大自然记录的手法,将地球的存在以及演变的过程通过画面完美地呈现出来。并通过地球不断的演变来告之世人:人类的存在时间仅有20万年,却已经打破这个存在了四千万年的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的过渡开采己经危及到自己的家园。但当人类意识到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为时己晚。人类只有十年时间去扭转这一趋势。 看完影片,震撼之余,人们还是乐于选择沉默.因为我们知道沉默是一个好的态度,独善其身可能信守一个人的清白,借王小波的话说,时代问题太过重要,置

海洋 纪录片观后感

海洋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海洋》,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最新力作。这部影片,无论是体裁,还是主题,以及导演,都让我心向往之。 上周六,终于摆布好了时间,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安贞店)安安静静地看完了这部本年最火的纪录片。影片开篇语从一个小男孩的问话开始:“这是大海吗?什么是大海?”,随后以美得让人心颤的画面,提出了一个人类要共同思考的命题——应该如何对待海洋。 影片开头的男孩,是《海洋》制片人兼导演雅克·贝汉的儿子。雅克·贝汉此前的作品,我只看过一部,纪录片《迁徙的鸟》。《海洋》延续了《迁徙的鸟》开创出来的诗意、唯美、形式感强烈的美学倾向,且赋予了更为强烈的现实意义。在观看过程中,尽管我不时以挑剔的眼光注视着每个镜头,但很遗憾,我失败了,因为这部电影实在非常完美,不仅仅是纯粹从视觉上的美感来评价它,还包括影片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与画面相得益彰的电影音乐,以及姜文的解说。 《海洋》不是一部科教片,看过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些从未见过的海洋生物的名字,但一定会读懂影片表达的思想和理念——善待海洋,毁灭海洋就是毁灭人类自身。影片在一个宏大的视野里,让人们去感受海洋的壮美、海洋的深邃、海洋令人堪忧的现状,以此唤醒人类的海洋意识,让人们懂

得如何去对待海洋,如何去保护这片占整个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家园。尽管《海洋》不像《海豚湾》那样充满了血腥的杀戮,让人触目惊心,但依然会让人会觉醒,让人忧思,让人对影片和导演顿生敬意。 《海洋》被称作“史上最烧钱纪录片”。此片耗时5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4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拍摄,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目前已经在全球近二十个国家公映,票房连创佳绩,在美国首日票房超过了《阿凡达》。在中国却开始遇冷,尽管满头银发、年届70的导演雅克·贝汉不辞劳苦,亲到中国上海等地参加宣传活动,但最终影片慢慢热起来、火起来,靠着不是导演的名气,而是影片自身的魅力和绝佳的口碑。 毕竟,不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雅克·贝汉,但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海洋,知道我们国家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知道百年前西方列强自海上入侵中华的屈辱和苦难;知道位于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和南海海域的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如今仍被强占;知道今日海洋环保形势严峻,刻不容缓;知道海洋权益争夺激烈,等等。在每个国人的心里,也许都有一个跟海洋有关的梦。要实现我们的海洋梦,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或许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限,很多人没有机会去看大海、亲身体验海洋,但可以看一看这部纪录片。在我们为了

强力推荐吕克贝松的纪录片

强力推荐吕克贝松的纪录片《家园》(关于环保的)(优酷网) 另外,纪录片《国家地理:人类消失之后》也不错。其他的如电影《后天》,《未来水世界》,《零下八度》(又名《南极大冒险》)也很好的。 又,有人看过《第11个小时》吗?也是关于环保的吗? 家园HOME简介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法国纪录片《家园》全球同步放映 《家园》已经被翻译成14余种语言,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同步放映。引发观众对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关注。 《家园》是法国金牌电影制作人吕克·贝松和法国航空摄影师兼生态学家阿尔蒂斯·贝特朗15年精致巨献的作品,通过对地球大自然记录的手法,将地球的存在以及演变的过程通过画面完美地呈现出来。整部影片全部从空中高清拍摄,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拍摄时间跨度18个月,向观众展示了50多个国家的空中照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球的美丽和创伤,还远了地球生态之美。通过第一部长片制作,导演阿尔蒂斯·贝特朗用他的镜头记录了一份悸动,让我们从空中俯看大地,欣赏充满魅力的地球,分享这片共同生活的大地,分享他对地球未来的感叹和不安。 《家园》为我们铺下了一块奠基石,而我们要建设的将是我们的地球。影片通过地球不断的演变来告之世人:虽然人类存在只有二十万年,但是人类的生存却打破了地球四十亿年来固有的平衡。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正在破坏自己的家园。但是我们已经来不及悲观了。人类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时间来扭转这一趋势,意识到对地球资源的过渡开采,并改变消费方式。 导演扬恩·亚瑟花了15年时间筹备,走访50个国家拍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如诗如画的美景唤醒世人,乐观地珍视我们仍然保有的50%雨林,而非只着眼那失去的一半;更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的责任所在…… 卢贝松首度监制,国际名摄影师杨亚祖贝特杭执导的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但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 -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 国际摄影大师杨亚祖贝特为我们带来他走访超过五十个国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摄的独特画面,分享他的惊奇与忧心,他的作品,立下一个我们必将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

家园观后感作文

家园观后感作文 《家园》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那么,以下是XX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家园观后感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家园观后感作文1 《家园》,这个名字很有新意,若是不了解的人看了这个片名,还以为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亲情大片。不过也没错,这确实是一部“亲情巨作”,是关于慈爱的地球母亲和她无情的人类小孩的家园。 电影还未开始,我已感受到了深深的压抑感,仿佛是大地母亲将她所有的不甘与怒吼融入了这部影片。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却还沉浸在那里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是的,我被震住了。真的很震撼。让人惊叹的画面,给视觉造成最直接的冲击,或美得让人惊叹,或触目惊心,配上很给力的背景音乐,整整120分钟,我接受了一次很彻底的洗礼,很多观念因而颠覆,也了解了更多之前完全没有概念的。原来,这个世界,我们共同的家园,是这样子的。 整部片子以一个俯瞰世界的角度,以一种很缓慢的速度向我们讲述这个地球,尤其是她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种种。 影片的开始,是地球形成于4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人,出现于20万年前。我们只是不折不扣的过客;是一曲对这个美好的地球的颂歌。美仑美奂的画面,让人感叹生命

的神奇之余,深感自身的渺小和无知。 然后音乐突然急促起来,因为,人,出现了。 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加快了毁灭的进程。那一个个小渔村如今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本树木繁茂的森林如今也夷为平地,无情的人类在上面随意建设,看起来是发达了,富裕了,可那是真正的富裕吗?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极不合理的发展带来的各种灾难性问题,资源枯竭,污染泛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等等。我想到了之前的7。23动车事故之后的一句话:“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 由彼及己,甚至于一开始,我真的不太适应影片慢得令人想要睡觉的叙述速度。我想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同感吧,我们这代人,尤其是90、00后,接受的更多是一种“快餐文化”——各种古今中外文化势力的冲击与交融,各种只需浅消化甚至不需消化的讯息,更多的是哗众取宠。这世界太快,快得我们来不及思考和作出合理的判断。只能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随波逐流。何曾没想过,拥有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土;何曾没追寻过,寻找一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隐世家园…… 再说说影片吧,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述我们耳熟能详却无动于衷的一些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复活节岛的荒芜,留下一片片不堪入目的伤疤;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就要举国迁移;江河断流,污染严重,用水日益紧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 电影家园观后感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电影家园观后感 【--主持词大全】 《家园》开篇,无数耳熟能详的大品牌慢慢汇聚成Home,浅薄如我,面对那些品牌logo,起初还暗暗较劲,生怕不认得, 导演用超然冷静的姿态,将他的观点转化成一帧帧美景,一组组数据,让我们感叹所不了解的地球。他也没有过多悲愤的渲染,美与丑的强烈对比直指人心,足以让观众由惊叹到哀叹,继而沉思:我们需要另一个地球? 影片中 __的数据,必定会衍生出一大批悲观论者,他们认为“事已至此,地球无望、人类无望”。比起事不关己的麻木姿态,这种被唤起的良知诚然可贵,但过分的绝望大可不必,正如导演吕克贝松先生接受采访时说:“……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结合导演的观点,我认为“直面惨淡,悲观认知,乐观行动”,这是人类在平衡发展与生态关系中相对可取的方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的力量被无限放大的年代,往往能以光速深入人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以此为例,这句宣传语能倒背如流的不少,但真正践行起来,又有多少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

么,要怎么做呢?这就是和行动的距离!试想,若无明确的动机和正确的行动,再多的宣传又有什么意义!尤其在地球自愈的步伐早已追不上人类破坏的紧要关头,时不待我,我们更待何时?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 真希望更多的人观看《家园》,愿这部能够唤醒人们心灵的纪录片,愿你我都能成为环保的先行者,智慧、节制地生活!我们将会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地球。 最后,瑾以Michael Jackson的歌曲做结,感受撕心裂肺的呼吁: 《Earth Song》 What have we’ve done to the world Look what we've done What about all the dreams That you said was yours and mine

爱国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爱国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最新 范文5篇 电视纪录片《信仰》那一幕幕真切的画面,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喊,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无不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让从未闻过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为信仰而舍身忘我的年代。以下是整理的信仰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信仰》观后感范文一 作为党员,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才能挺起精神的脊梁。保持党员本色,可以通过党规党纪约束,可以通过学习先进榜样事迹,但最根本的是坚定信仰信念。从”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到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都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只有坚定铁一般的信仰信念,才能保持党员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就要树立坚定的信仰信念,要补足精神之钙,练就金钢不坏之身,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就要争做“忠诚”的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矢志不移,一心一意,心中有党,做政治的明白人,做发展的开路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都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越雷池一步,在自身道德修养上,严格自律、自重、自省、自警,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在思想灵魂深处,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在政治生活中,始终坚持以清养廉,以俭养德,洁身自好,将清廉作为一种常态和习惯,自觉把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追求,转化为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习总书记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党员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我们亲历了党中央开展的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和举措,铁腕反腐的坚定信念和成效,治国理政内政外交的重大战略布局,都在不断推进并取得重大成果。我更加信

观《家园》纪录片有感

观《家园》纪录片有感 《Home》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绿松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航拍下,万里长城、上海摩天大楼、我居住的深圳、曾经到过的印度乌代浦尔的"湖中宫殿",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会沦落至此? 电影展示了许多美景,如广阔的森林,无垠的平原,崎岖的山地,白茫茫的冰川,和汹涌的瀑布(瀑布是在伊瓜苏瀑布拍的,非常壮观)。说句实话,我以前从没想象过地球原来是这么的美。可能是在城市憋得久了,只知道城市中的钢筋水泥。原来大自然是这么的美丽。可是,由于人类不断的破坏,大自然的美丽正在褪去。电影很直白地表现着自然被污浊的迹象。如乞力马扎罗山冰川缩减,南极冰原逐渐瓦解,大海上全是破碎的浮冰。而工厂那些巨大的烟囱则不断吐出污浊的烟气,释放在空中,是这么的触目惊心!影片的独白不断重复一句话:"Fast and fast."的确,人类发展也是越来越快,城市的扩张也是越来越快,于是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快,矿产的挖掘也是越来越快,而生物的死亡甚至灭绝,也是越来越快……自然已失去了她美丽的面貌。河流在断流,死海的海岸线又向后延伸;冰川在溶解,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也已支撑不住;树木在倒下,亚马逊丛林的百年古木正被推土机推倒……时至今日,多少资源以被我们浪费,地球又还有哪些地方还没遭到人类的"毒手"。ELC的那位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两张2003年和2009年独墅湖和金鸡湖的卫星地图(估计是Google Earth上的,这软件怎么这么流行!),湖的面积已经缩减,因为人类人为地添加了陆地。另外,原先的农田如今也已消失,变成了现在的独墅湖高教区。而还没使用的绿地,现在也已堆有了垃圾,失去了原先美丽和谐的面貌,而起重机和水泥搅拌机还在紧张运作!这个污染何时是个头…… 电影不仅仅展示了自然被污染,同时还展示了一些贫民区的情景,一样让人震撼与深思!拥挤的房屋,贫瘠的土地。"10亿人在饱受饥饿"看来不假。由于世界不停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一味的求经济的发展,结果城市化是上去了,却是另类城市化。交通拥挤,贫民区依然破烂不堪。到处有人因为饮水肮脏和食物缺乏而死,而世界上也有人在浪费水,在浪费食物!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实录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拍摄及前/后期制作简介 [作者:中央电视台刘新] 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我国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层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作。 从1999年10月1日拍摄制作《99年国庆阅兵》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电视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已经走过了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拍摄、制作了《99年澳门回归》、2000年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2004年度中法文化年-雅尔紫禁城音乐会》、《正大综艺》栏目的多个国家的专辑等,通过高清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获得了更加优秀的电视作品,其中《正大综艺——芬兰专辑》获得第三届SONY高清杯佳作奖,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的宣传片获得2005年全国数码剪辑大赛三等奖。在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开始拍摄之后,2004年8月,大型高清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投入拍摄,目前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中央电视台在不断运用高清电视技术的同时,高清电视技术设施也在不断增加和升级,从当初的5套单机加6个讯道的转播车,到现在的10套单机和8讯道电视转播车及两套HDCAM SR 高档拍摄系统,从原来的两套高清对编系统,到目前的20多套高清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具有采集、下载等多种功能的高清“苹果非线网络”系统的建立,使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电视制作有了更高更新的技术含量。将于2006年1月进入前期拍摄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澜沧江——湄公河》,届时不仅有7套单机参与拍摄,还将采用1套具有HDCAM SR系统的最新高清摄像机进行澜沧江流域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拍摄。 作为负责中央电视台高清电视技术引进、推广和研究、开发的部门,技术中心录制二部在努力推广高清电视技术的运用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高清电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仅进行了高清广角镜头和高清录像机的对比测试,并摸索和总结了高清摄像逐帧拍摄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高清电视制作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技术支持,其中我们独立拍摄、制作的高清电视专题片《家园》,获得第二届SONY高清杯艺术特色奖;2004年,我们还与广电总局规划院、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合作,进行了高清度图像序列标准的拍摄测试,为确立电视画质的检验标准提供了大量

纪录片《家园》的观后感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 尤其是那些富人们,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真的很残忍。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与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很深奥哦!),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

[观后感]纪录片家园观后感5篇

[观后感]纪录片家园观后感5篇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一): 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就应做什么? 之后,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人类在用心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因为人类的存在,此刻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样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取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此刻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到达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一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应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到达,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取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就应怎样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二):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第一天,也许没什么变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过了没几天,城市乡村的夜晚开始陷入一片黑暗。因为主要的供电是靠煤炭燃烧。一旦燃烧炉内的燃料燃尽,而此时已经没有工人继续往里添加燃料。大部分的供电会因此而停止。连狗狗在家里唯一能够“看”的电视也没有了。宠物狗们在家里可吃的东西已经不多,它们被迫出门觅食。而大多数狗天生就不适合在野外生存,它们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弱势(如脸太长或太短,腿太短,跑不快),所以一大部分的狗会丧尸荒野,而少数长相普通的狗却在此时成功的存活下来。 至于其他动物,渐渐地它们会来到街头觅食,就像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一样:弱肉强食。甚者,当城市周边有动物园的话,那些动物一旦有潜力冲出了牢笼,它们将会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