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目录

1引言 (1)

2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与界定 (2)

2.1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 (2)

2.2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2)

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4)

3.1客观性 (4)

3.2主动性 (4)

3.3互动性 (4)

3.4发展性 (5)

4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实施要领 (6)

4.1因材施教 (6)

4.2启发动机 (6)

4.3加强方法指导 (7)

4.4促进能力发展 (7)

5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8)

5.1学生观的改变 (8)

5.2启发式的核心问题 (8)

5.3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并重 (9)

5.4启发式教学的反馈 (9)

6启发式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中的运用 (10)

6.1提出问题 (10)

6.2理论分析 (10)

6.3实验探索 (14)

6.4归纳总结 (15)

7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家对启发式教育有许多发展与创新。由于语言文字对自然界规律的解释存在局限性,所以,他们极力倡导“不言之教”,让学生通过自身知识形态去探索规律,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最初形态。随着时间的流失,启发式教学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角。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更能体现它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分析来阐述启发式教学最初在教育领域内的意义,以及对以后教育的影响。针对启发式教学的客观性、主动性等特征,总结出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要领。同时,通过对物理设计实验《电动机的原理》的讲解,列出了启发式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中的实施步骤,并对各步骤的实施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提问;互动启发;理论分析

Abstract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nfucianism, Taoist, Buddhism have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s and innovation to Enlightening teaching. Because of the limit of language and words in explaining nature regulation, they had made every effort to initiate "do not talk it to teach", which had encouraged students to explore regulation by their own knowledge, that’s the original state of Enlightening teaching. So far,Enlightening teach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physics teaching. By the analyses of its histor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original significant of Enlightening teaching in education field, and the impact on education in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ity, active, and the other characteristic of Enlightening teaching, the gist on it has acquired. By means of the explanation of Physical experiments Electric motor′s Principle, the steps of Enlightening teaching in Physical experimental lessons, and the relativel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m have been summed up.

Key words:Enlightening teaching; putting questions; the interaction of enlightening; analysis of the theories

1引言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通过提问、分析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钻研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方法很多,比如讲授法、实验法、探索发现法、物理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教法在物理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这些教法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缺乏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是与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塞硬灌的注入式教学相对立的。教学中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式教学包括了很多教学方法。另外,启发式教学涉及到教学中许多关系,如教师与学生、学生被动前进与主动发展、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听课与自学等。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就可以处理好这些关系。可见,启发式教学是教学的首选方法,是各教法的综合,在教育领域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与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是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它可使学生由被动前进变为主动发展,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中国的早期教育中,一些教育家就很注重启发式教学。儒家、道家就是通过不同的启发方式来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2.1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

在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一词最初的涵义是来源于孔子在《论语·述而》中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通过“正言”的方式教育他的弟子。对他的“启发式”教育可归纳为如下几点:其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其二,强调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意义;其三,强调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开创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奠定了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深深的影响了无数代教育家,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除了孔子使用启发式教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对启发式教学也有许多发展与创新。当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倡“正言若反”,由于他对事物的辨证发展变化有深刻的体会,也对语言这个形式的表达方法及其局限性有足够的了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于是,老子开辟了用“反言”来进行启发式教学。这也是今天教育者常用的反面启发式教学,即教师将错误的结果分析出来,让学生寻找错因从而启发学生思考。

2.2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原则。许多教育者在对它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所谓启发式就是问答式,认为只要教师多提问,学生多发言,就是启发式。这只注重了操作形式,忽视了启发式的真正内涵。在新课程概念下,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得到了新的界定: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用一定知识和思维方法通

过提问、设疑、师生互动、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原则)[3]。

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其中,一些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它们的特点都很相似。但是对启发式教学来说,它的特点更为独特,包含的内容也更多。并且,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之间各有侧重点,这对教育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3.1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教学内容、方法设计和具体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个实际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学生实际的需求、水平、特点、兴奋点等[4]。从实际出发是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教育作为一种造就人的实践活动,对教育者来说首先必须对造就的对象——受教育者取得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获得教学的主动权。从实际经验来讲,广大教师总结出来的“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都是客观性的体现。但是,凡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思想、知识、能力、个性诸方面实际的做法,或单凭教师的“主观臆断”,都必然使得教学不和谐。

3.2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4]。它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在学习动力和方法两方面,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谈不上主动,因为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离开学生的积极主动是很难实现的。广大教师的成功经验就是调动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3.3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4]。它是同主动性有联系而

又相对独立的一个特征。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作用是随各种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而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启发式的互动,不是机械的互动,不是肤浅的双向信息交流。其一,它是针对学生的问题、需要等所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其二,它是教师指点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简单地告诉给学生。启发式从来不否定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离开了“启”,就无从论“发”,启发也就不存在了。教师的作用在于有针对性地点化、引导,一方面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的方法。这两点正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条件。

3.4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启发式教学能使“发展性”富有成效,并具有“发展性”这种规定。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使教与学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特点相辅相成。客观性是前提条件,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才能使学生有所进步。主动性是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有高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互动性是过程,是外在条件。发展性是目的。可见,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特点,才称得上是启发式教学。

4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实施要领

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固定模式,在实施中也有很多方法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教学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等。下面谈谈在物理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要领。

4.1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来学习的,只有了解其认知模式,才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调动其认知的运转。了解学生的实际,是指要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实际发展。重点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结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兴趣与态度等。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可以通过课外的交往或通过课堂的问答、实验等,并对学生建立档案。在教师熟悉的专业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备课。讲解时,教师通过概念记忆、问题的解答方式进行提问,然后针对其问题进行“点化”,做到“有备而来”。

4.2启发动机

无论教育心理学或学习心理学都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如果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任何教学方式或方法都无济于事。尤其是物理课的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考,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主动思考的自觉性。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方法一:设置问题情景。许多教师常常习惯于直接陈述。其实,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表叙,效果会很不一样。因为物理知识就像竹笋一样,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方法二:创设物理竞赛情景、操作情景,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情景。

方法三:利用评价反馈,给予表扬批评。

方法四:利用物理学史或自然科学等典型事例说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勤学好问

的态度。

方法五: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会学则爱学,不会学则易厌学。

方法六:变换教学方式,多让学生自学、思考、活动、讨论,使其产生兴趣,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以发挥其能动性。

4.3加强方法指导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强调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最好的传授途径。首先,教师要作导向工作,对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对相应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接着利用教学中的问答、讨论等让学生领会问题的原由,形成一种有层次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4.4促进能力发展

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要求很高,因此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开发学生潜力,锻炼学生的意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所问问题要具有层次,语言要精炼。同时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其他方面也能得到发展。

5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应用时不是盲目激发学生“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但有的教育者往往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在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互动启发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而启发式教学中的误区,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5.1学生观的改变

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及核心要素是学生观,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来看,中小学的教育本质仍是应试教育,这就形成了对学生的分层或淘汰。特别一些教师和家长被传统教育所影响,压抑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力。比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高度稳定的个性特征。要是学生智力成正态分布,则智商高的学生可以解决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而那些智商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无论教师如何启发和引导都是徒劳的。因此,在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中,只有对学生观的彻底改变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5.2启发式的核心问题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而不是简单形式上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有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些本来就不具有多大启发意义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像这种没有层次的提问根本就谈不上是启发式教学,这是教学实践中最为严重的误区。对启发式教学来说,只要我们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适时设问并指导答疑解难,针对知识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有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去。

5.3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并重

启发式教学体现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是思维活动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启发,而不仅仅是思维结果的启发。对思维教学过程的忽略,必然导致教学的僵化。而目前教学中“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主要表现在:首先“讲风太胜”。教师用整堂课来“讲”从而替代了学生的“学”,这样耗费了学生的思维时间,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其次“负担偏重”。许多教师都喜欢用大量的作业或重复的练习进行大规模的机械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这样使学生一直处于紧张、劳累和焦虑的抑制状态,深深地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启发式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5.4启发式教学的反馈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强化反馈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化,启发的效果必须依据某种信息的反馈去核实,看它是否达到或正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启发式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教学信息的反馈或不能正确利用反馈信息及时地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这样就很难让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建立反馈观念并及时回授、调节,对启发式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乐于接受,善于接受并利用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教师还要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状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能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反映状况来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

6启发式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中的运用

通过上面对启发式教学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启发式教学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十分重要。而将此方法运用到物理实验课堂,更能发挥它的优势。下面就以物理实验中《电动机的原理》为例,谈谈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即提出问题,激发兴趣;理论分析,启发思考;实践探索,加深认识;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四个阶段。

6.1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时,提问一定要创设情景,所问问题要有层次感,不要太单一、死板。在《电动机的原理》讲授中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在中学学习了电磁场,知道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而交流发电正是通过磁生电来实现的,那么交流发电机是如何将磁转化为电的呢?”“通电直导线放于磁场中,它将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那么我将一通电线圈放于磁场中,这线圈受力情况又是怎样?”“线圈所受安培力会使它转动吗?要是能转动,原因是什么?”“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是否与线圈转动相同呢?”这些问题都可引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从而启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是长期坚持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

6.2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过程是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已掌握的物理规律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推导和判断,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以《电动机的原理》为例,对其原理进行分析。

通过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因此在磁场中线圈的感应电动势ε[5]应为

ΦN t

ε?=-? (1) 其中,N 为线圈匝数。如图1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成θ角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平面的面积为S ,则磁通量Φ[5]为

cos ΦBS θ= (2)

图1 磁通量的描绘

然而磁感应强度B 、平面面积S 、面法线方向和磁场强度方向的夹角θ均可变化,所以磁通量的变化可写为

(cos )ΦBS θ?=? (3)

由(1)、(3)两式可得磁场中电路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cos )ΦBS N N t t

θε??==?? (4) 从式(4)中我们可知道,当磁场强度B 与线圈面积S 不变时,改变线圈面法线方向与磁场强度方向的夹角θ时线圈可产生感应电动势。发电机就是通过外力使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从而改变线圈面法线方向与磁场强度方向的夹角θ来发电。如水电站就是通过水的冲力使涡轮机转动,涡轮带动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转动,这样使θ发生了变化,线圈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发电。反之,电动机的原理正好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对应。如果将一通电的正方形线圈放于磁场中,通过实验会发现线圈要转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既然线圈要转动,那么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安培力,磁场中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5]为

F BIL = (5)

如图2所示,我们对线圈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正方形线圈的四边都分别受到方向不同的安培力[5],其大小为

12F F BIL == (6)

34cos F F IBL θ== (7)

其中3F 、4F 相对转轴的力臂为零,故不产生力矩,而1F 、2F 相对于转轴有力臂,故二力

要对线圈产生力矩,其大小为

11sin 2

F L M θ= (8) 2

2sin 2

F L M θ= (9) 对线圈整体分析可知线圈将所受合力矩的大小为

12sin sin sin 0M F L F L BIS θθθ===≠ (10)

所以,线圈在力偶矩的作用下发生转动。通过(10)式可以知道线圈转动的快慢与磁场大小、通电电流、线圈面积、线圈面法线方向和磁场的夹角有关。

图2 磁场中线圈的受力分析

当线圈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受到力矩的作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3(a )所示,当线圈转过半圈后,由安培定理可知,线圈此时受到反向力矩的作用,最终将停止转动。为了能使转子持续转动,可以作以下处理:

(1)可设计一带有换向器的单线圈。如以逆时针转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当线圈转过前半圈后,中断回路中的电流。如何中断呢?如图3(b )所示,将线圈一端的接口用漆包线连接,且漆包线一半导通,一半绝缘,线圈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这样,线圈在前半圈的转动中,回路导通。而线圈转到后半圈时,回路中断,此时线圈不再受安培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线圈将继续转动,当再次转到前半圈时,回路导通,线圈重新受到正向力矩的作用而继续转动。如此循环,线圈就可以持续不断的转动。

(2)还可设计一双线圈作为转子,如图3(c )所示。仍以逆时针转动方向为其正方向,当线圈面法线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θ在[0,]π时,线圈1导通,线圈2断开,此时

线圈1受正向力矩而带动线圈开始转动。当线圈1转过半圈后,即θ在[,0]π-时,此时线圈2导通,线圈1断开。这样线圈2将受正向力矩的作用而继续带动线圈转动。在θ等于0或π时,线圈1、2同时导通,此时组合线圈所受合力矩为零,线圈将由惯性而继续转动,如此循环,线圈就可以在持续的正向力矩的作用下连续转动,这样就设计出了目前最新式的无刷式(无需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示教仪。

以上是对电动机原理的理论分析[6-10]。可见,理论分析这一环节在物理启发式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此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同时也使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主动性与发展性,并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图3 线圈的组成与受力分析图

6.3实验探索

实验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使之能供学生观察的行为。通过实验能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此阶段是用实验去验证前面的推论,判断理论是否正确。对《电动机的原理》的实验演示,可以先由教师示范一次,然后学生分组实验。此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实验目的:加深学生对安培定律与力矩等有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线圈、导体支架、磁石、导线、电源、实验桌、开关。

实验内容:此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完成仪器的组装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其主要步骤为:(1)将导体支架固定在表面绝缘的实验桌上,并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导体支架按图4连接起来。(2)将线圈放在导体支架上,并将磁石放于线圈的正下方。(3)闭合开关之前,教师可以将前面所提问题和理论分析简略地重复一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验。通过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注意事项:将线圈放于导体支架上时,线圈平面应与桌面垂直,且处于导通状态。

图4 电动机原理实验装置

6.4归纳总结

此阶段是对所学新知识的整理归纳,使学生能系统地认识新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前面通过理论分析和演示实验分析了电动机工作的原理,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对该知识进行延伸。下面通过启发式教学来讲解《电动机的原理》的结尾部分。

“通过理论分析和演示实验,相信同学们对电动机的原理有了深入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个实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由于线圈所受力为非共点力,在这些力的作用下线圈将受到一力偶矩,力偶矩使线圈绕某一转轴转动。电动机正是利用这一原理,使其转子在力偶矩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既然,电动机发生转动,必然存在能量的转化。那么,电动机转动过程中是哪些能量在相互转化呢?水电站是利用水的冲力来发电,这证明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火电站则是将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正好与发电机相反,它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内能。”

7结束语

教学中,教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全灌输给学生,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全面、高质量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如我们所设计的目前最新式的无刷式(无需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示教仪,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启发式教学的普遍化和优化,以后的物理课堂会变得更精彩,更具有特色。广大学生会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相信在将来,启发式教学将成为教育教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74:45.

[2] 老子.道德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26-27.

[3] 尹德今.论启发式教学[J].绥化师专学报,1995,2:66-67.

[4]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1996,4:42-43.

[5]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7-198,191.

[6] 杨前哨.简易直流电动机教具的制作[J].物理实验,2000,21(8):32-33.

[7] 蔡德容.自制一具多用的教具[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6,12:33.

[8] 张丽.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子换向装置[J].微电机,1998,31(1):49-52.

[9] 李书训,姚郁.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一种摩擦补偿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31(1):55-59.

[10] 白起瑞.对电机示教板的改进[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5,5(3):34.

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加上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启发式教学法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这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开启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消化。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的简单化,便于学生思考,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讲课时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内容的编排一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原则,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避免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对其内容进行灵活、适当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感受。 (二)在教学目标上,以坚持实行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现代启发性教学思想与“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或仅注重人的智力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根本对立的。它反对食而化、仿而不创的“学而优”,反对扼杀人的主体精神和个性的“死读书”。因此,现代教学思想反对那种只注重如何提高学件应试成绩的单一化教学目标,它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目标,在教学中从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重学生能力养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 (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承认学生是有灵性、有理性、有感性的能动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一种师生为探求知识和真理而共同合作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教师要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面向全体学生,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反对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注入式”、“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能容纳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民主与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展现。 (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最新《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读书笔记第二篇:《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读书笔记第三篇: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第四篇:启发式教学第五篇:启发式教学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读书笔记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反映和要求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关系。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增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②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③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④坚持教学明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熟悉性原则。 作为启发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知过的而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否则将会启而不发。因此在讲解新知识、新问题之前要组织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就可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对新课题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一层一层地揭示矛盾,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

2、准确性原则。 启发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处。关键就是突破难点到达重点的知识点,要害是指学生思路受阻的地方。这两者往往是一致的。 3、及时性原则。 要做到启发时,就要创设愤、悱的情境,就是说以一系列的启发过程,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而又活泼的境界。当这个境界形成以后,教师抓住本质、关键,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也就最好。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推迟启发。 4、思维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思维,思维来自问题,更来自对矛盾的分析。因此,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矛盾的揭示和矛盾的分析转化过程的教学,这里特别要揭示教材内容中展示的矛盾。矛盾的展示、分析、转化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启发因素,这个过程的本身也是一种(请继续关注好 )思维过程。 第二篇:《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读书笔记《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读书笔记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

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近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在我国,“启发”一词最早源于孔子,他在《论语·述而》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教师要在学生思而未得感到愤闷时帮助开启;要在思而有所得,但却不能准确表达时予以疏导。即应在学生达到“愤悱”的境界时,教师方可“愤则启,悱则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说如果举一不能反三,就不要再往下教了。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后, 《学记》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善喻”的具体做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是说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应当被动地简单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的大脑,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加工制造精神财富的器官,教师应当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强而弗抑”是说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而不批评压抑,即要注重学生的情绪。孔子是注重学生情绪的典范,一次甲、乙两个学生向孔子提出同一个问题:“老师,听到一件事就立刻去做么?”孔子回答甲是:家里有父兄,何不请教后再做。回答乙是:立刻去做。有人不解其意,孔子解释说:甲办事鲁莽,我教育他三思而后行;乙办事谨小慎微,我鼓励他大胆做事。[2]“开而弗达”是说点明问题的关键,而不把结论和盘托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学生画龙,教师点睛。”。教师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是指路人,教师不应以教为主,而应以指导为主。教师要重在点化,要善于引导,要指关键,教要点,释难点。 在西方,首先倡导启发式谈话的是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他认为教师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助产知识,导引知识。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臆造和传播知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真理。教师就应采用对话和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存在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真理,并将其引导出来。他称这种方法为“精神助产术”。后来,他的思想被其学生柏拉图继承和发扬,倡导归纳法,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发现真理。亚里士多德主张,教师不应直接把“思想成衣”交给学生,而要使学生学会“思想服装”的裁剪,使学生在归纳推理中获得能力的发展。近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启发式教学研究解读

启发式教学研究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受了我国历代教学实践的检验,今天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对它的挑战,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要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需更新观念、走革新思维之路。 "启发式"教学渊源流长。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的"引而不发",到毛泽东主席的教育思想观"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说明我国历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极其重视并倡导这一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首先,我们应明确教无定法,启发式教学仅代表着一种教学思想,它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的模式,而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经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因为,启发式教学研究的是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老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它必将不断吸收教学科研和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来充实自己。其次,我们从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来看,"启发"就是激励引导的过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自觉地获取知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仅有高"智商"(IQ)就行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的"情商"(EQ)密不可分,也即与他的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和习惯等)分不开。所以,一个学生学习"成绩 "的好坏,也与他的"情商"(EQ)分不开。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EQ过程。这种以培养、提高学生的EQ,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起点,以科学引导学生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情感,并训练和培养积极思维、优良情感等方法为手段,以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法,将造就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结构、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运用有效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有效教学的题中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众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又不足,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注重有效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要明晰,杜绝问题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义。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明确清晰,能让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错误的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只能是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造成了思维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初衷。高中政治教师要明晰问题,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流程,根据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沿着预设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切换,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的自主思维加工。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运动是有规律的”时,明确教学目标—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设计教学思路:通过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逐层明确问题:气候异常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能避免吗?请你概括一下规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人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吗?面对天灾人应有何作为? →怎样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相反,如果政治教师提出:你能谈谈对规律的认识吗?学生不知道是问规律的含义、特征还是人与规律的关系,这样既阻碍学生的积极思维,又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二、全员性原则 所谓全员性原则就是问题的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素养的合格公民,所以,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活动。政治教师提问中要克服偏爱某些学生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抢答、抽答、辩答等多种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问题—“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三、适中性原则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不能想什么时候问就什么时候问,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从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因为教学思想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以不同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学活动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我们认为,数学教师确立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其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因为作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根据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的要求安排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诸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实现教育目标,达到全面发展。 对于启发式教学思想,我们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教与学关系的整体性、辩证性。 启发式教学思想首先强调教师的教,认为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的活动领导学的活动。教的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从这一点出发,教师的教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方向、步骤和效果,制约着学生的学。但是,教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学,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所以教师的教又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是以学生原有水平为基础的。 同时,启发式教学思想认为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体角色可以相互转化,即在教的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学与教相辅相成,没有教就无所谓学,没有学也无所谓教,教与学因一定的条件而形成对立统一关系,共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努力。 第二,培养目标的全面性。 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的过程,认为教学的着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他们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同时,教学中要有

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

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夫子。它的原式是“不愤 不启,不J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它的变式是《学记》中的“善喻”,即“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实行启发式教学,除了要遵 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启发式教学自身所 固有的一些原则。 一、愤启l啡发—独立思考原则 “不愤不启,不J啡不发”是说教师要在学生思而 未得感到愤闷时帮助开启;要在学生思而有所得,但 却不能准确表达时予以疏导告诉我们不“愤(心求 通而未得)徘(口欲言而不能)”不启发,要在学生 “想”到“愤徘”之时再给予启发。这句话表而上说 是启发的时机,其实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因为“愤 们卜”的前提是“想”。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人们认 识事物都有必须经过“想”个环节。启而不发,不只 表现为学生说不出来,还表现为学生想不出来。想是 关键,是启发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连想都没想, 还谈什么启发式? 评价一位教师启发式教学思想体现得如何,首先 要看他是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看他是否注意创设 “愤徘”氛围。创设“愤J啡”氛围的主要手段是提问、 设问和质疑问难。这里有三点应当注意:一是问题要 难易适度。问题过难过易都创设不出“愤J啡”氛围 二是提问、设问或质疑后必须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 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良好的时机,因为人们思考是需要 时间的,特别是思考那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更需要时 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就根本创设不出“愤 徘”氛围来。三是问题必须少而精。问题少才能有足 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精才有思考价值 二、“道而弗牵”—主体性原则 “道而弗牵”是说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 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 这一要求,用现代的话说,可以叫做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必 须依靠自身的主观努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 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学生学习和 发展得如何,关键还在学生自身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 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学”为 “教”服务。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容器,只顾往里而 装东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能力,

谈启发式教学十点策略

谈领导干部培训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刘文焕 内容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促使学员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探讨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要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启发式教学中,主要有主体性启发、激励启发、诱导启发、解惑启发、激疑启发、因学启发、因时启发、因势启发、循序启发、互动启发等十个策略要点。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教学质量。 青年毛泽东在多年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对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对旧教育落后的学制,繁琐的教学内容,机械的教育方法都深为不满,其中旧教育的弊端之一是教育方法落后.,学校"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戮贼人性,人的资格各不相同,高低才能,悟能迥别,学校则完全不管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2] 黎永春.《中西文化与毛泽东思想》[M].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262.提出了:“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这种注入式教学的最大祸害是"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性灵,腐儒的随俗沉浮,高才的相与裹足."[ 启发式教学是促使学员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方法,思想内涵丰富,启发方法灵活多样,有与探究式、讨论式等其它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广泛适应性和生命力。实行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启发式教学思想内涵丰富,有它的内在特征和具体实施策略要点。为更好地实施启发式教学,研究和

探讨实施启发式教学理性的策略很有必要,现提出实施启发式教学的 十点策略,以供讨论。 一、主体性启发 主体性启发是总的启发思想和策略方法,主要是指把握好启发式 教学的精神实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瑞士教育家亚美路说:“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⑴,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主体性启发的要义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一是把握主旨,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式教学主旨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二是定位准确,明确启发目的。启发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志向和学习最近发展区,灵活运用启发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把握启发式总的思想策略,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基础。违背了启发式教学主旨,既使形式手段再新,也会失去启发式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激励启发 激励启发,主要指教师要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采取灵活有效的启发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培养起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唤起对知识探求的快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心、激励、唤醒和鼓舞” [2],启发式教学既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个性的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激励启发的意义主要在于激发和鼓舞,使学生增添学习信心和勇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实施启发式教育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 主动去发现, 主动去探索。”〔3〕。所谓激发,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富有积极情感,巧设情境和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需要和情感,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

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解读: (即“读课文,学生质疑——生合作,感悟交流——再读文,拓展应用” 教学流程:激趣导课, 揭示课题——结合全文,学生质疑——细读理解,感悟交流——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学生质疑”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3、细读理解,感悟交流。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细读理解,感悟交流”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

浅谈启发式教学

浅谈启发式教学 崆峒区大秦回族乡中心小学马瑞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途。课堂教学在启发式思想的指导下,必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素质教育;自主性;主体性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一)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讲”代“练”,以“教”代“学”,满堂灌,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对学生“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不把学生当主人。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在“导”字上下功夫,“精讲”上动脑筋,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启发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发表看法,讨论问题,编题解答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上,是教学

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教学课程的组织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发展多种可能性、选择性、可变性的调控者,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引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内心想法和需求,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动机水平的实际出发,采用风趣讲解,设疑引思,模拟演示等有效措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进步。在启发式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设问、启导是难以想象的。正是教师所提出的启发式问题,犹如一个个闪光点,在学生的“头脑库存”中引起碰撞,迸发出火花,把学生现实的“惑”和原有的见闻、体验、知识,认识沟通起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可见,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启发式教学加强了师生双方情感交流,营造了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中国历来比较讲究“师道尊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形式是天经地义。教师高高在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其权威性不可动摇,而学生只有处于被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长此以来,学生变得不敢想、不敢说,仿佛学习只要跟着老师就行了,有的甚至到了“唯师命是从”的地步。这种僵化、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做法,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导,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而且还要了解感受学生对设问、启导的反应,然后根据这些及时给予评价或进一步启导,甚至改变教法。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和启导中也及时获得了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使学生集中注意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生姓名:黄秀和 专业名称:数学应用 学习层次:本科 年级:03秋 职称:中学一级 教学点:永修县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论文目录 一、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定义(个人观点) 二、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问要有层次性、递度性。 三、掌握发问时机,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 四、注意发问顺序,所提问题结构要简明合理,含义要清楚、准确、具体 五、适时提示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总结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1、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授人以“渔”,学会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主动参与式讨论教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教师拟定小测试范围,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测试题目,分组交叉考试,各小组推出人选台上讲题,学生台下交叉判卷。使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因为出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上台讲解也是一个无形的竞争;同时也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帮助 3、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突出启发式与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创新性和应用性的人才,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仿真模拟实习、问题分析式、课堂讨论、实训基地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对新知识的引入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式,单一的课堂讲授式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积极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提倡“参与式”教学,课堂着重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评论争论焦点,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取得了好的效果。都特别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入手,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既有“参与”,又有“独立思考”。 5、教学方法单一。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基本上还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方法,没有科学的应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改进教学方法。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 7、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虽然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学”才是内在的。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能包办。因此,要树立“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强调学习上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学为主体”的具体体现。在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彻底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以利

启发式教学成功的例子_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的本意在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具有获得知识技能的强烈要求和独立发展自己意识的迫切愿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结果。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学生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呢? 一、导入问题化,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预设启发情境

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地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境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捕捉启发时机 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这时,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例如我在讲三角形全等时,得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那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全等吗?我首先对这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然后拿出教学用的一副三角板,让学生也拿出他们用的一副小三角板,进行互相比较,结果发现这两副三角板的对应角确实相等但它们显然不全等。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后,我同时告诉大家,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在数学上称为相似三角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生活化,应用数学,带着问题活动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现代启发式教学能很好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简述了启发式教学的由来,思想内涵。之后总结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并进行了相应的案例分析。最后归纳出了当前启发式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1.1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教学思想,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历久弥新。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在国外,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以发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启发式教学不断吸收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当前的教学领域更显得生机勃勃,更具有优越性,值得大力推广。 从现代意义来讲,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内涵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重新认识学习者的地位和作用,建构新的学生主体观为目的。 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强调学生作为认识、学习的主体,必须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创造来判定其优劣。 (2)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学会学习也正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的重点,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最后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转化。 (3)启发式教学侧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启发。 它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的,它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全新教学理念。

启发式教学法

在春秋时期,老祖先孔子已经对“启发式教学”有了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的条件和时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说的是“启发”的要求和标准。今人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传承和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启发教学二十式”,一起来研究吧。研讨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抓住关键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各抒己见,共同做出结论。 探究引路式 探究中,“导演”在关键处思想引路,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地“排练演出”,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民主的色彩,使学生各得其所。 讲练引导式 在讲练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思维导向,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表现是,教师循循诱导于前,步步启发,学生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综合、消化得出结论。 语言动作式 指教师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动作和艺术语言而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逼真地掌握知识,在思想感情上得到感染。 故谬激思式 )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要地方,故意“脱轨”让学生纠正,意欲强化而采取的刺激性启发方式。它迂回穿插、曲径通幽,具有灵活的特点,在教师有意的或无意的教学情境中,促进知识的增值和巩固。 目标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传授知识绝不仅仅为储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进而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就在这个地方。目标明确是激发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 类推启发式 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突破教材难点,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学习。运用此法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探讨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东西,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感性认认的实际出发,达到开发智力和开发能力的效果。 对比启发式 鲁迅说:“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比较。对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所以,用对比方式进行讲授、提问、演示等,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 自学指导式 “自学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属于特殊的能力。”教师在自学辅导课中研究教法,进行自学的思维引导。这就要求教课前应选择设计怎样区分教材主次,易混淆的知识如何处理、如何审题、怎样确定解题步骤、怎样论证、检查、演算、

启发式教学的二十种实用方式讲解

启发式教学的二十种实用方式 1目标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 传授知识绝不仅仅为储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进而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就在这个地方。 目标明确是激发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要明确本专业课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要求;还要明确教学过程中各个单元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每堂课的要求,指出重点、难点、疑点、关键和要求掌握的程度等。只有这样,才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激疑吸引式 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学规类编》)“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 教师的责任在于: 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②、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这样就能拓开思路,启发学生多想、深思,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它是从问题入手,引起悬念,意欲让学生从中寻觅问题的“归宿”和“落脚点”。 在知识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发展上均可应用。

3提问启发式 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教师怎样提问才算有启发性?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依据提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①、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 ②、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 ③、分析或概括性的提问; ④、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 教师运用启发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形成“信息差”。 这是启发式的关键。赞科夫说得对: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委靡无力。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在重点关键问题上提问,而不是事无巨细、每事皆问。 为了提高效果,有人提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问:教材的疑点要问;关键的内容要画龙点睛地问;含蓄的内容要问。 第三,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按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和实施。 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随时提出些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 知识要讲得“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要把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观点都摆出来,教师不急于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来,让学生去思索和选择,培养他们的求索精神和鉴别能力。 要把着重解决的内容提出来,鼓励学生去探索、创造和发明。要从正面和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对比,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