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_蒋凯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_蒋凯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_蒋凯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_蒋凯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 苏联比较教育研究者索科洛娃 (一)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对象 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本体; 2.时间:当代教育,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 比较教育是其横向研究; 3.空间:世界各国,过去以国家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 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以上为研究的广度,该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深度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教育经验,还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本质,以体现其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详见第二节) (四)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间科学之争)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理论科学(理论):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应用科学(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借鉴。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

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美国部分

国际教育比较研究——美国部分 本文主要探究和回答以下问题: 美国的管理体制、教育体制、学制情况。中小学课程的标准由谁制定? 美国中小学现开设哪些课程? 美国中小学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美国中小学课程是如何进行管理及质量评估的? (一)美国中小学整体概况 1. 管理体制: 每个州管理在本州围的教育,联邦政府指导政府的教育投入以及某些计划,总体来讲每个州自己做出决定。 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联邦政府行使确定国家教育框架、协调和服务的功能,各州政府拥有对本州教育事业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具体指导的权利。我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每一个接受平等的教育 各个州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至于经费投入,学校的教育经费各州不一,经费主要来自财产税。 美国中小教育经费大部分来自于各地方学区,因此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区为单位建立起来的。美国由地方控制和管理的教育体制,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各地按照其具体情况,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体系。每个学区均有自己的学校体系,且各自都有所不同。多种教育体制并存、各州差异明显,是当代美国教育状况的显著特色。 2. 教育体制 美国的教育是以全民为对象、为人人而办,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未来。教育不仅是国家的事情,更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大事。各阶层多方面

办教育,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实施“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这是美国教育体制的另一特征。 美国众多的社会团体、教育基金会和教育协会等对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推动教育科研和改革、设立新学科和新专业、提出教育宗旨与政策建议),其影响力和潜能有时甚至超过政府部门。市场化社会化是美国的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效率和效果。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学标准,这些标准与全国的各个学校的教学标准相吻合。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的同时,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特产得以充分的发展。 给学生提供很多的学习机会,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美国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教育的国策。多元文化教育不仅使不同的民族融入美国的主题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同和互补,而且是多种民族文化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接受本民族的文化教育。 3.学制 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中学。由于各州拥有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权力,所以各州教育制度和教育状况有很大差别。美国中小学学制是12年,包括:633制、624制、534制、444制、66制、84制,有些州部中小学学制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是633制。每个学年通常为9个月,从9月初到6月中。一般学校的组织形式为6-3-3制,即从第一年级到第六年级为小学,第七年级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3.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4.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分为三大类: 1.商业类,2.技术类,3.服务类, 6.因素分析法: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

投稿须知: 第一,请按照本刊文本格式(见刊例)调整后,发送至本刊官方邮箱bjjyyjzz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5859373.html,。一般稿件原则上不超过6000字,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 第二,文章须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三,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保留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的权利,不同意改动者务请注明。 第四,请作者遵守学术伦理规范,坚持原创性,不得伪造、抄袭、一稿多投等。 第五,撰写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六,本刊采用尾注方式,除非直接引文较多,一般文章请用“参考文献”的方式标注于文末。 第七,本刊整体版权属比较教育研究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本刊有权于适当的时间在网站、电子杂志、出版物等发布的权利。本刊也有权授予第三方使用。 第八,凡向本刊投稿,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自投寄之日起20天未接获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限于人力,恕来稿一律不退。 第九,稿件一经采用,出刊后即统一寄送样刊。 第十,如对以上规定有所保留或自订要求,请来稿时予以说明。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刊例 一、文章的基本格式 ?文章题目 ?○作者 ?【摘要】(一般控制在200字内) ?【关键词】某某;某某;某某(3-5个)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单位及职务,研究方向。(某省某市邮编) ?【基金项目】仅限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市、自治区)社科基金。 ?正文 一、**** (一)**** 1. ?参考文献:

《比较教育学》练习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试析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试析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摘要]本文阐述了霍姆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四模式”与“五步法”,并综合评价了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关键词:霍姆斯,比较教育研究,四模式,五步法一.霍姆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霍姆斯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他的博士论文是以比较教育学方法论为主题完成的。霍姆斯的学术背景直接影响到他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也使其在这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理科出身除了使他对比较教育学方法论问题“情有独钟”外,而且还使得他所提出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更具严谨性和富有逻辑性。[2] 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实证主义传统与反实证主义传统此消彼长的历史,霍尔姆斯就是为了调和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矛盾,提出了“问题解决法”。其一,当时正是二战结束不久,在哲学界和理论界就如何重建社会出现了分歧。以曼海姆(Karl Mannheim)为代表的一方支持建立一个全盘规划的、自由和民主的社会;而以海耶克为代表的一方却极力反对在全盘规划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霍姆斯开始形成自己的立场。其二,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霍姆斯接受了杜威的反省思维法和波普尔的零星社会工程理论。 二.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一)“批判二元论”与“四模式” 英国著名哲学家波普尔在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对“批判

二元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波普尔提出了“规范法则”和“社会法则”两个概念,前者指由人制定的,也可由人改变的关于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后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无法更改和选择的一些自然规律。[3] 霍姆斯就是基于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思想产生了对比较教育的认识。霍姆斯本人认为规范法则及与之相关的规范陈述都是人为的,人们可以接受、拒绝或更改的。而且霍姆斯也反对那些社会科学家们提供无条件的状况,不加批评地以此证明意识形态决定的政策的合理性。[4]他主张用社会学法则对假说进行证伪反驳,指出某项政策是不可行的即对政策进行批评。他同时也指出社会学法则仅仅是一种假说,一种人为的陈述是可以被证伪的。他也承认长期的预测是不可靠的,在他看来预测是一种证伪过程而不是证明过程。他建议比较教育研究者要善于反驳和证伪政策,不应该去假设什么灵丹妙药。认为“比较教育学者往往关注于提出什么样的政策(假设)更有助于解决问题,但他们应该使政策假设服从于比较经验的检查,其目的不是去证明政策假设是怎样的合理,而是要去证伪它们。”[5] 基于波普尔对规范法则和社会学法则进行区别的批判二元论观点, 霍姆斯提出了一套比较教育研究的资料收集框架,简称“四模式”。他的“四模式”是使他的“五步法”操作化的基本工具。因为他的问题法的各个步骤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要处理这些资料,于是霍姆斯制定了“四模式”技术。他的“四模式”分别是:教育教学论文规范模式、体制模式、精神状态模式和自然模式。认为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都属于规范模式,可以通过经验性

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1, 3, 103-107 doi:10.4236/ae.2011.13021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5859373.html,/journal/a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Donghui Gao Education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doudou051044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5859373.html, Received: May 26th, 2011; revised: Jun. 25th, 2011; accepted: Jul. 13th, 2011. Abstract: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in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s and academic studies. In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s, there’re subject course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concerned normal colleges, the academic society and journals have also been established, and annual comparative educa-tion meetings are organized by some scholars. In academic stud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which is the co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finally we hav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First, many papers refer to more than one hundred countries and areas in field, including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hat’s more, some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European and African education. Second,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also the themes that are emphas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broad education is another theme in papers. Thir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Keywords: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 Academic Study;Development Status. 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高东慧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Email: doudou051044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5859373.html, 收稿日期:2011年5月26日;修回日期:2011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11年7月13日 摘要:近年来,中国比较教育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科制度的成形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涌现两方面。学科制度方面,有关师范大学普遍开设了比较教育课程,拥有专业的学术团体、组织并创办了比较教育学术期刊,同时还持续稳定举办了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本文对比较教育核心期刊《比较教育研究》2005至2009年五年刊登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中国比较教育在地域上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另外,对欧盟、非盟的教育也加以关注,第二,研究专题上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为热点,出现了很多新的诸如留学教育等教育主题,第三,学科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关键词: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制度;学术研究;发展现状 1. 引言 一门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包括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学科制度和学术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制度接近成形,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史揭开了崭新的一幕。 2. 不断发展的学科制度 有比较教育学者认为,学科制度成形的三个标志是: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比较教育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制度。 2.1. 比较教育课程设置及学科点建设 比较教育课程自改革开放恢复以来,一直都稳定地在相关师范大学中开设。1978年6月,教育部6月在武汉召开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制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的教育方案,规定恢复开设比较教

比较教育 (1)

一、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与借鉴时代 1、朱利安1817年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2、异地教育描述与比较是教育比较得以产生的历史前提。 3、诺亚和埃克斯坦(美国)称这一时期的比较教育为“旅行者见闻” 4、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相对成熟的比较教育。 5、伯克托尔和巴塞的文章对朱利安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有着直接的影响。 6、朱利安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7、朱利安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领与初步意见》中为比较教育研究设计了大量的问卷与表格。 8、1942年美国康德尔在《教育论坛》杂志撰文介绍,才是猪利安得《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领与初步意见》受到各国教育家的重视。 9、20世纪4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研究基本上是按照朱利安设定的基点向精确分析的方向发展。 10、借鉴时代其他重要的比较教育学家:法,库森;英,阿诺德;美,霍拉斯.曼.,巴纳德。 11、库森,《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库森的研究比朱利安更能典型的代表“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特征。 12、霍勒斯.曼,《第七年报告》是教师树立“教育爱”的精神 13、巴纳德认为,美国学校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宗教,社会,政治制度来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欧洲教育则不具备这种特征。 14、英国阿诺德致力于英国的学制改革,发表《欧洲大陆的学校》、《法国的平民教育》、《德国的高等专门学校》等报告。 15、阿诺德的研究已经透露了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因素分析时代的端倪。 二、因素分析时代 1、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是以,1900年英国萨德勒发表的《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的。 2、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的先驱者之一。撰写了28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这些报告详细的描述了欧洲各国、美国以及英属领地的教育状况,分析不同地区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总结了教育经验,并指出了教育发展的趋势。 3、萨德勒反对孤立的研究教育,明确提出“名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4、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深受萨德勒的影响,他的研究工作更加典型的反应了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的特点。 5、1933年,康德尔出版代表作《比较教育》。 6、《比较教育》一书中,教育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是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线索。“民族性和民族主义”是重要的基本概念。 7、康德尔是比较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理论与方法的学者。 8、与康德尔同时代的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有,英国、汉斯,德国、施耐德。 9、1947年汉斯撰写了《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他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分做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汉斯把因素分析法和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10、施耐德也提倡因素分析法,但他强调外部因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内部因素在国民教育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1、施耐德在1947年发表的《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中,除了指出影响教育的各种自然、

1、谈谈如何理解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提醒比较教育研究者应注意的概念、环境、制度和操作等四个方面问题。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理解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提醒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注意的概念、环境、制度和操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答:第一个方面是概念,即术语的语义的问题.例如,在比较各国的教师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教师”一词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实际含义,也不能忽视人们有可能以不同的词语表达“教师”的含义.在英语中, ”tutor”, “master”, “professor”,都有教师的含义,都可以翻译成教师。但是他们之间有时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语义的区别.为了准确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现象,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首先向语言学家和分析哲学家请教,在他们的领地里研究学习。 第二方面是环境,或者说来龙去脉.研究人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环境”或“来龙去脉”比“背景”包容性更广泛.背景的局限之一是主要指向事物的依存条件,而未把发展演变的事物本身也包括在内.但是对在旧事物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新事物,或者新事物的生长阶段来说,旧事物、以前的阶段也是新事物、新阶段的“背景”. 二是要注意背景的动态性.而新事物却往往在背景的不断变动中成长起来的.三要深入地认识背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身处被比较的教育体制中的人对体制和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个方面是”制度”.金认为,制度是观念的体现,稳定而实在.通过对政策机构、实施机构的研究,通过对法规、章程、重要文献的研究,各国的制度是可以认识的,各制度之间的差异是可以分辨的。 第四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操作”.金指出,由机构和文献的制度与年夏一年、日复一日的操作、实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一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与实际操作有密切的关系.从实际操作中,比较研究者才能获得关于一种制度的最终评价。 2、谈谈如何理解布来恩?霍尔姆斯“问题解决程序”中的五个步骤。 答:第一步,选择与分析问题.霍尔姆斯认为,教育问题众多,比较教育主要应该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问题,如几国教育投资问题的比较研究等。 第二步,寻求解决办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任务不是寻求某种能适应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时代的万能之策,而是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方、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 第三步,细述前提条件或背景.霍尔姆斯认为,人类面对的有些事情是可以预见的,而且几乎是无法阻止其来临的.例如,台风的来临.但是,我们还必须指出,我们有可能预见用什么样子的房子可以抵御台风.我们可以预见用什么材料,朝什么方向,按什么结构,造出能够抵御台风的房子.教育比较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各国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前提条件和背景.缺乏条件和背景的教育经验是无法在另一个国家中实施的. 第四步,验证有关因素和结果。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验证应注意三个方面: 详尽的描述、分析教育制度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背景; 筛选出与具体问题紧密相关的决定性因素; 严肃批判这些决定性因素.为了更好的收集资料,验证问题,霍尔姆斯根据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和自己的见解,设计了一个“理解的框架”. 第五步、比较逻辑预言得出的结果和观察的事实.霍尔姆斯从解决问题着眼,不仅关心比较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提出问题,从理论推论的水平上证明认识的正确性,而且需要问题研究者将预见的推理的结果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如果逻辑预言和实践结果相符,证明比较研究得出的逻辑预言的准确性;如果不相符,就会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反馈,检验比较研究过程和假设合理性. 3、谈谈如何理解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基础性研究是指旨在揭示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并探索新的领域的研究。 2.文献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3.抽样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 4.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 5.临床法临床法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而独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对儿童的自然观察、灵活多样的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实验)综合起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一边行动一边研究,想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它是以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可归纳为:(1)选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得出结论;(8)撰写研究报告。 2.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 3.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因为,离开了具体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对象和环境,相应的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出现。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实验更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而教育实验由于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畴界限的模糊性,以及涉及价值判断,且周期长,因素复杂,要想达到精确的量化分析是很困难的。因此,教育实验研究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4.运用经验总结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价值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浅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之因素分析法.doc

浅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之因素分析法- “ 【关键词】因素分析法比较教育发展历史 【摘要】因素分析法的产生,使得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由全盘借鉴的阶段转向了分析影响教育各个因素的阶段,由解释“是什么”发展到分析“为什么”的研究。 因素分析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它体现了建构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反映了如何对教育中各种因素的数量、质量关系进行整合的动力特征,提供了一种分析教育的特定认知参照系、认识角度,决定着研究方向、设计及对结果的阐释。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理论分析框架,就会进行什么样的理论分析观察。所以,因素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框架建构并维系着比较教育学科的运转、发展,解决现代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阐释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反映比较教育发展对现代教育运动的作用,是比较教育学科用以表现其价值、功能的根本特征。 一、因素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萨德勒提出因素分析法 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也是一位跨“全盘借鉴”和“因素分析”阶段的中介性学者,对学科的转型、升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他是发现单纯移植中的问题而积极倡导因素分析的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认为:对比较教育来说,重要的是花大力气来考察影响这个国家教育制度发展的诸因素或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因,才能对教育改革做出最有力的反映,真正认识教育并推动其发展;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应当是直接地借用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

而是在研究别国教育的基础上,以改善本国教育为目的。基于以上观点,萨德勒提出了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二)康德尔大力发展因素分析法 康德尔继承和发展了萨德勒提出的因素分析法,他认为: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特别要对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其著作《比较教育》中,康德尔提出:“探究一国民族特性与教育的关系,是了解本国教育制度意义的唯一法门。”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最根本目的应是“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康德尔的方法论受三种目的论支配:一是报道——描述的目的,主要是收集资料,分类整理并提供关于各国教育制度的信息,是研究的开端;二是历史——功能的目的,主要是深入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注重找到构成一种教育制度基础的精神和文化的巨大动力,从中看到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紧密联系的纽带,是比较教育的重要特征;三是借鉴——改善的目的,主要是强调通过比较研究,借鉴经验,改进本国教育制度,并培养国际主义精神。他坚信对各国教育制度间差异的比较和因素分析,可以找到一种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并认为这种力量就是民族性。所以他主张比较教育要努力去找到“民族特性的内涵,因为这是教育制度的基础,否则比较教育便是无意义的。” (三)施奈德、汉斯进一步发展因素分析法施奈德也提倡因素分析法。他的特点是提出了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这一因素,这与强调外部影响的英美比较教育学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的学者吉田正晴称他的方法为“辨证法的因素分析法”。施奈德在

比较教育经典试题

第一章导论——比较教育是什么? 1.把比较教育分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研究领域的学者是() A.朱利安B.诺亚 C.霍姆斯D.霍尔斯 2.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诞生的标志是法国19世纪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在1817年发表的( ) A.《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B.《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C.《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D.《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 (多选)3. 在霍尔斯的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分支体系中,应用性较为突出的研究领域是() A.比较研究 B.外国教育 C.国际教育 D.发展教育 E.区域研究 (多选)4. 霍尔斯的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分支体系主要包括() A.比较研究 B.国际教育 C.发展教育 D.区域教育 E.外国教育 第二章比较教育的历史沿革 1.在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 A.阿诺德 B.库森 C.贝雷迪 D.萨德勒 2.我国早期比较教育学家庄泽宣于1929年出版的一部重要的比较教育著作是( ) A.《比较教育》 B.《各国教育的动力》 C.《比较教育学》 D.《各国教育比较论》 3.比较教育研究的因素分析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 ) A.萨德勒 B.康德尔 C.贝雷迪 D.汉斯 E.施奈德 4.比较教育在“因素分析时代”的代表人物有() A.朱利安 B.萨德勒 C.康德尔 D.汉斯 E.施奈德 5.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反省期主要是指(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6.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因素分析时代”的起止时间是() A. 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 B. 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 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 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3.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从50年代起到现在是比较教育的第三阶段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表现在以下:a:研究规模迅速扩大b:研究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c:研究成果大量增加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日益受到教育学界的瞩目,对各国政府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实施,产生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其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比较教育的研究,正处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之中。 五、比较教育的作用:(1)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理解。(2)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吸取外国教育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3)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4)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史

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史 一、比较教育学科倡导阶段(19C) 比较教育的第一阶段为学科的倡导阶段,在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朱利安是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受实证主义的影响,1817年,他发表了一本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的小册子,他设计了一套较系统地调查外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问卷”,将比较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中,标志着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开始。 这一阶段较为盛行各国间的相互访问、相互借鉴。1831年,法国教育家库森受法国教育部长之命考察普鲁士教育后,撰写了《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教育家对外国的教育也颇为重视,他们希望从普鲁士、瑞士和荷兰学到更好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制度。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访欧后写了一本著名的《第七年报》。英国的阿诺德到法、德考察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后,作了《大陆各国的学校和大学》的报告(1868)。英国的萨德勒在第一和第二阶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乌申斯基对瑞士、德、法、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教育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在《教育部杂志》上发表关于外国教育的论文。 综上,这一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教育经验,为改革本国的教育制度作借鉴。通过借鉴,对本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当时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还是处在描述的水平上,没有对外国教育制度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的规律,因此,这时的借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阶段(20C上半叶) 形成阶段在方法上以因素分析为特征。1900年是比较教育史上的一个真正关键的时刻。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导致我们这门学科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件是詹姆斯·E.罗素第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教育课程。第二件事是英国人迈克尔·萨德勒一次演讲的文稿《我们从对外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多少有实际价值的东西?》。第一件事促使人们对比较教育作系统性构思。1萨德勒在演讲稿中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提出了民族性概念以及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对20世纪比较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历史法为主要特点的因素分析理论确定了方向,使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形成,从而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这一阶段的比较教育研究从第一阶段朦胧的整体把握推进到深刻的具体部分分析,研究教育整体中各个作用因素,使之能更准确地了解各国教育的独有特征,以便能借鉴那些符合本国需要的东西。3因素分析法以探讨国家和民族特性为线索对教育发展的动因和成败作出解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拓展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受其师萨德勒思想的影响,强调校外的因素比校内的因素更重要,对外国教育制度的研究应该去理解这些不同经验的深层原因,对“历史因素”给予了特别的强调。他认为从广泛意义上看,是历史因素使几乎所有“民族特点”得以形成,历史因素是了解教育特点和教育经验的基本点。4关于比较教育的目的,康德尔认为其根本目的应是“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办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5关于比较教育方法论,康德尔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族性和“因素和力量”。各民族的政治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种种力量,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性质,这是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的核心。 同一时代的德国比较教育学家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也积极应用历史因素分析研究各国教育。施奈德是德国比较教育学家,他在1947年出版的名著《各国教育的动力》中认为,教育制度是社会各种因素复合作用的产物,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剖析这些因素,他比康德尔更强调教育内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注重研究统一性与多样性、个人与集体、必然性与自由等教育与社会方面的互动性,探讨教育发展的动力。6他强调要深入研究民族心理,

00472《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总集

00472《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 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 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3.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从50年代起到现在是比较教育的第三阶段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表现在以下:a:研究规模迅速扩大b:研究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c:研究成果大量增加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日益受到教育学界的瞩目,对各国政府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实施,产生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其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比较教育的研究,正处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之中。 五、比较教育的作用:(1)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理解。(2)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吸取外国教育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3)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4)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1、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1)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2)局部研究涉及某个国家教育的个别问题。2、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分为两类: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1)专题比较是把各国同一类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2)总体比较是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七、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思考): (1)第一,比较教育是是一个研究领域。国教育家黎成魁认为“比较教育不是一门‘学科(discipline)’,而是一个‘研究领域(field of study)’一门学科是由它的目的、概念和方法所界定的。然而,尽管比较教育确实有其研究对象——教育事实的比较,但它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两种前途:一种作为研究领域长期存在下去,如英国的霍尔斯认为:“比较教育领域不是一门学科,也永远不会成为一门学科。”另一种经过长期的建设,比较教育最终会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比较教育具有独立学术地位的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理论学科(3)较教育是一种研究方法。美国比较教育家安德森就认为比较教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研究方法”。 美国 一、社区学院、赠地学院 社区学院:美国的两年制短期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为本社区具备各种能力的中学毕业生及成人提供范围广泛的课程和服务,包括终结性计划,转学性计划,实行开放招生政策,但升级毕业有一定标准,学生一般走读,产生于20世纪初。这类学院的显著特点是:根据地方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教育计划,尤其是职业教育计划,收费低廉,适应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和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的需要,课程和教学时间形式对象灵活多样是美国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使高等教育结构更趋于合理。 赠地学院: 是美国由国会指定,得益于莫雷尔法(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的高等教育机构。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 二、《国防教育法》 《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