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的分类 (教案)

物质的分类 (教案)

物质的分类 (教案)
物质的分类 (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

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四、教学过程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物质的分类 (最新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教学主题】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物质的分类 ⑴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例一:交叉分类法: Na2SO4含氧酸盐 K2SO4无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4硫酸盐 ⑵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例二: 固固:粗盐 混合物(多种成分)液液:水与酒精 气气:空气 金属单质:Fe 物质(1)单质(3) 非金属单质:P 一元酸 HCl 酸(5)二元酸 H2SO4 纯净物(2)三元酸 H3PO4 难溶碱 Fe(OH)3 化合物(4)碱 (6) 易溶碱 NaOH 正盐 NaCl 盐酸式盐 NaHCO3 碱式盐 Cu2(OH)2CO3 金属氧化物 CaO 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类型:

反应类型实例 A+B=AB 化合反应2H 2+O22H2O AB=A+B 分解反应CaCO 3CaO+CO2↑ AB+C=A+CB 置换反应H2+CuO Cu+H2O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 [课堂练习1]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 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OH,NH3·H2O,Ar,NaHSO4,Cu(OH)2,HCl,HNO3,H2SO4,CO2,H3PO4,NaOH, CuSO4,Cu2(OH)2CO3,NaHCO3,空气,盐酸,CO,CH4,H2CO3,MgCl2,MgSO4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2)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 (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 (5)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6)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 (7)属于酸: ____________;(8)属于碱: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属于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如:HCl H2SO4 H3PO4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如:NaOH KOH Ca(OH)2 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分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 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H+,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 阴离子除酸根外还有OH-的盐。 例子: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过关训练]: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碳酸盐 D、钠盐 2、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A、NH3 B、CH4 C、NaHCO3 D、HClO3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 (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 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

新课教学案: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一课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CuO Mg CO O H ,,,222 2、???3 2232,)(,)(,CaCO OH Mg AgCl OH Ba CO Na 3、? ??424222,,,,SO K SO H NaOH I H Fe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 Na 2CO 3 、CO 2 、NaOH 、粗盐、Al(OH)3 、 Al 空气、CuO 、HCl 、H 2、H 2SO 4、BaSO 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 ?????????????→??????→?混合物纯净物物质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练习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 2 Cu H 2SO 4 Ba (OH )2 KNO 3 CO 2 空气 含镁60%的MgO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3:对于Na 2SO 4 、Na 2CO 3、K 2SO 4、K 2CO 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

物质的分类 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节物质地分类必修一第二章第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一、. 预习物质分类地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地定义和主要性质预习内容:二、常用地地物质分类法(一)、CONa 、SO、K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地标准分类,如对NaCO、1343222、.四种盐分类KSO42. 盐以组成其中地阳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1) .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以组成其中地阴离子为标准分类:(2) 盐;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既属于在交叉分类法中NaCO_____3()32 盐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KSO既属于42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地组成对物质分类:混合物 金属物质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纯净物 酸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盐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胶体(二)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地概念:把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地体系.(2)组成: 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3) 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地状态,可分为_____种分散系;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_______________ 1 / 4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胶体地制备和性质 (1)Fe(OH)胶体地制备方法3用烧杯取一定量地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然后向_____水中加入1~2mlFeCl饱和溶3 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所得液体就是Fe(OH)胶体.3反应方程式: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 分类; 2. 了解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2. 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手段对分散系、胶体进行研究,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进行研究物质、观察物质、认识混合物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探究、总结。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师:如果你们走在街上突然饿了,想去超市买一包饼干,你如何能最快的在超市里找到它?

学生:先去食品区,再找饼干的货架。 教师: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学生:思考交流 师:这种分类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类之后,可以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师:好,我们生活里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法? 生:图书馆、商场、网页、药房、查字典、户籍管理…… 教师: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那么在化学的科学研究中要不要运用分类的方法呢? 教师:我们由第二单元的前言部分可以知道,在当前已发现和合成的近3万种物质以及为数纵多的化学反应。为了要进一步研究他们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我们就首先要对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所以也需要应用分类方法。 教师:在初中我们就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我们可以从哪个角度对溶液、泥沙水、空气、氧气、水进行分类呢? 学生:思考回答(从组成物质的成分的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水,氧气只含一种成分是纯净物,溶液、泥沙水、空气含多种成分是混合物)。 教师:那么纯净物又可以细分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交流 O2、Mg、HNO3、H2SO4、NaOH、Ba(OH)2、NaCl、K2SO4、SO2、CaO、Al2O3 (学生分别说出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然后引导学生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 相应的位置)。教师: 在单质中可按性质的 教师:刚才我们所学习的就是一种树状分类法,这是一种树状分类图,它是一种对同类事物

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梁泽 一、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材料来自于生活,而后应用知识于社会。 二、教材分析 教材把《物质的分类》安排在高一化学1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有其重要意义。在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物质的分类》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为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教材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

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又因为在本章的学习中,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三、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教材已经对一些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即: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和还原反应,化学的基本概念。而且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和经验也能够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纳、找出事物的共性,进行简单的分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物质的共性,以及一些学生初中化学基础差,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反应的本质不理解。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能准确的把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对于基本概念的分类、基本反应的分类,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这样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优点,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的外界的帮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个体自主学习、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分析的特点。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侧重掌握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掌握酸、碱、盐的性质。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的内容。对于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分类的角度认识化学,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本节课是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连接点,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学过纯净物的分类,这里主要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采用了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 (2)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3)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感受分类法在生活、化学学习和科研中应用的重要作用,多角度认识物质。 (3)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课题教案

课题物质的分类总课时 1 第 1课时授课时间2015.1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这些物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照分析、微观模拟,认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比较全面认识物质。 教学重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将图书分类摆放。 教师: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混合物的是(): 石灰水【Ca(OH)2和H2O】、氯化钠【NaCl 】、氧气【O2】、水【H2O】、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CuSO4】、高锰酸钾【KMnO4】、碳【C 】、空气、氧化铜【CuO 】、铁【Fe】 教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学生:氧气【O2】、碳【C 】、铁【Fe】 教师: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氯化钠【NaCl 】、水【H2O】、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CuSO4】、高锰酸钾【KMnO4】、氧化铜【CuO 】、 教师:我们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由不同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教师:在上述化合物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学生:水【H2O】、氧化铜【CuO 】 教师:我们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教师:板书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定义 学生:记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定义的笔记。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氧气、氖气、碳、碳酸、二氧化碳、甲烷、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的微观模拟图,请同学们指出都是什么物质(写化学式),并指出纯净物和混合物有哪些?从纯净物中再指出单质和化合物来,进而再找出氧化物来。 学生:根据上述问题依依作答,从而分清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师:物质按照什么标准,将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生:有的答成了由几种元素组成的、有的答成了几种分子构成 的、有的答成了几种物质构成的。 教师:针对答成了由几种元素组成的、有的答成了几种分子构成 的说法给微观模拟图加以说明。 学生:物质按照由几种物质组成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纯净物按照什么标准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学生:纯净物按照由几种元素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单质按照什么标准分成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链接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图片。 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 教师:展示物质间的关系。 教师:试试看 根据你所认识的物质分类的简单知识,对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试着按要求给它们归

物质的分类教案1

《物质的分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4、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制备胶体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四、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讲解]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

物质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的内容。对于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分类的角度认识化学,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本节课是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连接点,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学过纯净物的分类,这里主要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采用了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 (2)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3)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感受分类法在生活、化学学习和科研中应用的重要作用,多角度认识物质。(3)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一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吕剑飞 (陕西省乾县第二中学陕西乾县713300) 【教材依据】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迸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虽然教科书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但必须给学生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复习初中所学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 类。 2.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 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方法与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分类事例入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 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 效果。 情感与评价: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高中物质的分类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 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 理解分散系与胶体的概念 掌握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 常见物质的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胶体性质的应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引言]:图书馆有很多书籍,为什么你能很快找到你要的书?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的商品,为什么你能迅速挑选到你要的商品?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应用是无可替代的。 例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Cu H2SO4Ba(OH)2 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例2:对于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中燃烧(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对于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 (2) (3) 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思考与交流:课本23页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辩题。 思考: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硫酸盐 Na2CO3碳酸盐 K2SO4钠盐 K2CO3 钾盐 [合作探究]: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经过收集例证和思索,我们可以发现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物质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形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别物质的了解使我们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练习: 1、上海市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垃圾得到合理使用,近年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 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无机盐 B 、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 2、下列各物质分类、名称、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 B、酸性的氧化物、碳酸气、CO2 C、酸、硫酸、H2S D、盐、纯碱、NaOH 3、下列各物质的主要成分,皆为同一酸所对应的盐的是() A、大理石、重晶石、光卤石 B、小苏打、苏打、大苏打 C、绿矾、蓝矾、明矾 D、铝土矿、硫铁矿、磁铁矿 4、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B、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N a2CO3·10H2O、Na2CO3 B、碳酸氢氨、液氨 B、石油、液氢D、碘酒、干冰 6、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A芒硝B大理石C、明矾D、生石膏 7、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苏打、小苏打 B、明矾、绿矾 C、消石灰、熟石灰 D、纯碱、烧碱 8、按照下列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填入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后一个反应必须有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大家看第3页,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同桌或者同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展示]每年有100多万种物质被科学家发现或者制造出来,而我们又不可能将每种物质的性质都研究一遍,所以为了研究物质的性质方便一点,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物质根据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板书]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分类 [问题解决](课本P3)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钠(Na) 氯气(Cl2) 氯化铁(FeCl3)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NaOH)葡萄糖(C6H12O6),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按上表进行分类: 混合物为:氯化铁溶液,其余为纯净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