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规模发展报告

人口规模发展报告

人口规模发展报告
人口规模发展报告

哈尔滨市人口规模发展报告

哈尔滨市规划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室

2001年9月

哈尔滨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

一、人口现状分析

(一)城区人口界定范围

哈尔滨市城区系指哈尔滨市6个中心城区、平房区、4个近郊工业点、前进新区、太阳岛地区,以及规划期内划入城区的近郊区域。其中中心城区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动力区、太平区;4个近郊工业点包括松浦镇、城高子镇(含新香坊)、东风镇和王岗镇,人口研究以上述所含范围内人口基数为主。

(二)人口发展概况

1、城区人口规模

(1)常住户籍人口规模

城区2000年常住人口为275.7万人,比1990年的256.2万人和1995年的261万人,分别增加了19.5万人和14.7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自1990年始年均净增1.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7.1‰;城区非农业人口为259.7万人,比1990年的240.9万人和1995年的247万人,分别增加了18.8万人和12.7万人,自1990年平均净增1.8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7.5‰。

与1996年总体规划2000年人口指标(常住人口270万人,非农业人口255万人)相比,分别增加了5.7万人和4.7万人。

(2)流动人口规模

流动人口按其停留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暂住人口(已登记)和过往人口,其中暂住人口包括常住超过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的人口;入主本市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入住本县、市,户口待定等部分人口。这部分人口事实上已不同程度地相当于常住人口,表现在其活动

特征及对城市各项设施的需求上与常住人口之间有诸多一致性。暂住人口一方面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哈市提供大量的劳务、物资、信息和资金,另一方面,又对城市的食品供应、居住、交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巨大需求,增加了城市的负荷,暂住人口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人口群体。根据哈市公安局提供的流动人口统计年报(1995—200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暂住人口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密切相关关系。90年代中期,哈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快,暂住人口数量较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企稳,暂住人口的数量也相对平衡且呈下降趋势。

根据上述流动人口的统计,此次人口规划中暂住人口规模的确定,根据流动人口在城市停留的时间特征进行折算,如根据2000年哈市暂住人口停留的时间构成,(测算公式=城市流动人口折算成标准人口的比例值×城市流动人口),折算过程如下:

①停留1个月以下者:取其停留时间的中间值为半个月,折算成停留1年的1/24,则9.3%×1/24=0.39%。

②停留一个月至一年者:取其停留时间的中间值为6个月,折算成停留一年的1/2,则53.36%×1/2=26.68%。

③停留一年者:全部折算成户籍人口,则仍为37.26%。

所以2000年暂住人口折算成标准人口的系数为K=0.39%+26.68%+

37.26%=64.33%,以同样的方法求算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诸年的系数分别为0.60、0.69、0.64、0.63、0.63,再加上2000年所求得的2000年系数0.64,取0.64作为平均系数。

如果再算上未登记的流动人口,则系数K还要小,结合国内其它城市

的经验,取K=0.55,也即1.8个流动人口折算成1个标准人口,由此得出,2000年暂住人口为92210人。

(3)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实际居住总人口规模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的两部分,即2000年总人口为275.7万人+9.2万人=284.9万人≈285万人。

2、城区人口变动情况

(1)人口自然增长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目前的育龄妇女结构来看,已进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阶段,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呈平缓下降趋势。近十年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13‰,近五年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5‰,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率"的阶段,在今后的时段内,自然增长率将继续下降,到2020年左右将出现零增长趋势。

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

表1 单位:‰

(2)人口机械增长

哈尔滨城区人口迁移是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从1990年—2000年历年数据来看,机械增长人口的变动幅度呈波动发展,在2000年达到近十年间的最高值——12.25‰,近十年人口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5.80‰,近五年人口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6.48‰。

人口机械增长率统计表

表2单位:‰

城区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3

(二)人口结构状况

1、人口年龄构成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哈尔滨市区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正处于稳定型向减少型发展,根据2000年公安局统计年报的资料显示,市区0—14岁少儿为41.46万人,占总人口的13.65%,比1990年下降了5.59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为236.23万人,占总人口的77.78%,比1990年上升2.24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26.02万人,占总人口的8.57%,比1990年上升3.39个百分点。2000年市区人口老少比(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值)为62.76%,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6岁。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总人口中,市区少年人口比重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老年人口比重和年龄中位数也逐渐提高。按照国际静态人口类型划分标准,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阶段。

国际静态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表4

哈尔滨市区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表5

注:数据为哈市区人口数

2、人口的性别结构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市区性别比为1.02 (女性为100),婴儿性别比为1.02。2000年公安局统计年报的普查资料结果,性别比为1.01,比90年低0.01,婴儿性别比为1.10,比90年高0.08,年均预期寿命男为72.5岁、女为75.3岁,总的来看,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女性寿命长于男性。

3、人口的就业结构

哈市区2000年在业劳动力211.61万人,占总人口的62.57%,其中:第一产业14.26万人,第二产业97.66万人,第三产业99.69万人,从事第、

二、三产业人数比例为6.7:46.2:47.1。

4、人口的文化结构

人口文化结构是反映人口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哈市目前共有普通高校24所,科研机构119所,市区拥有科技人员31.35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9.27%,其中中高级职称为人数为16.63万人。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结果显示,市区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为424人,拥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01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52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36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123 人;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8.14 %,市区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青年人口文化程度高,老年人口文化程度低,另外,男性人口文化程度高于女性,女性文盲率高于男性。

(三)人口分布状况

哈尔滨城区2000年人口密度为1350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心人口密度高达4万人/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其它城市,说明哈市人口分布过于集中。

在建成区范围内,由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实际居住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其中:南岗中心区、道里中心区、道外中心区因是旧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分别为 5.7人/km2、4.2人/km2、3.9人/km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倍以上;香坊区、太平区与全市平均水平基

本持平;而平房区、动力区因大型企业较多,人口密度在1万人/平方以里以下,低于平均水平,另外,流动人口主要居住于城乡结合部及棚户区中。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有计划地将市中心人口向外围疏散,调整人口的空间分布,势在必行。

(四)城市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相关关系,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90—2000年哈市平均增长率为9.75%,高于全国8%的水平。哈市作为省会城市,其吸引辐射能力较强,根据《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哈市未来经济发展仍将以11%以上的速度上升,因此在未来的时段内,哈市城区人口迁移增长仍将保护一定的数量规模,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对比表

表6

(五)城市人口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制约城市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哈市地域地势平坦、腹地辽阔,其发展的土地资源限制因素不大,但是作为全国5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哈市的水资源问题相当突出。根据水资源办提供的数据表明,哈市区目前总供水能力为107万吨/日,而实际需水量达到139万吨/日,日缺水量在32万吨/日,人均生活用水只有120升/人·日,按目前供水能力,缺水将达42万吨/日。2010年需水量159万吨/日,缺水52万吨/日,2020年需水量199万吨/日,缺水92万吨/日。为了解决日趋紧张的供水矛盾,哈市决定把磨盘山水库引入哈市,至2020年完工,其中一期45万吨/日,二期45万吨/日,即共可供水90万吨/日,由此哈市2020年总供水能力达到218万吨/日。这是哈市未来水资源的极限容量,根据这一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哈市人口规模也存在合理的极限容量。

所以,城市人口规模不能无限制发展,应有效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

二、未来人口规模预测

本次人口规模预测是对哈市城区的实际居住人口、非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以人口综合平衡法模型、人口动态趋势模型为主,结合城镇化水平法、弹性系数法、环境容量法等方法进行校核,对哈市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和分析。

(一)综合平衡法

1、常住户籍人口

该方法是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分别确定未来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和年机械增长率,来推算城市未来人口规模。

模型公式:P1=P o(1+a+b)n

P:预测年人口总数P o:基期年人口数

a:平均自然增长率b:平均机械增长率

n:预测年份

2、相关数据的确定:

本次规划数据采用1991—2000年间十年历史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的预测,并加以调整,预测的结果如下:

人口相关数据预测表

表7

根据2000年常住人口275.74万人的基数,预测各时段常住人口规模如

下:

2005年常住人口288.4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304.0万人

2020年常住人口329.9万人

2、暂住人口

根据流动人口历年来的变动情况及哈市的经济增长状况,确定流动人口的分时段年增长率分别为2005年4%,2010年5%,2020年3%,得出流动人口2005年为20.4万人,2010年为26.0万人,2020年为34.9万人,根据P′=kx公式,其中P′为暂住人口,K为城市流动人口折算成标准人口的比例值,X为规划期的城市流动人口,得出暂住人口结果如下:(K值由流动人口规模一节中确定为0.55)

2005年:11.2万人

2010年:14.3万人

2020年:19.2万人

3、实际居住人口

2005年:299.6万人

2010年:318.3万人

2020年:349.1万人

(二)人口动态趋势模型

1、常住户籍人口

未来人口数量是根据历年人口的变化而发展的,人口动态趋势模型是根据历年人口的变化规律来推算预测平均人口数量,其模型系统中共有25种模型,此次共产生9个方案,综合9个方案得出结果如下:

2005年:实际居住人口:285万人

2010年:实际居住人口:300万人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325万人

2、暂住人口

根据暂住人口的历年数据变化,同时参考国内同等城市的指标,采取相

应的控制政策,确定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5%、6%,即:2005年:11 .4万人

2010年:15万人

2020年:19 .5万人

3、实际居住人口

2005年:296 .4万人

2010年:315万人

2020年:345万人

(三)校核模型

1、环境容量法

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门槛理论,即与城市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而增加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低于环境容量扩容时的成本,此时环境容量便构成城市规模发展的门槛约束,此门槛内的人口容量即为环境容量人口。

哈尔滨市目前水资源供应能力较差,这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但由于磨盘山水库引水工程的逐步进行,哈市的供水紧张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据哈市水资源规划预测,总供水能力2005年达到118万升,2010年达到169万升,2020年达到218万升,按照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0%计,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80升/人、250升/人、300升/人的水平来计算,哈市各时期人口极限容量为:

2005年:327万人

2010年:338万人

2020年:363万人

2、弹性系数法:

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利用两者增长率的历史数据建立一个线性模型为:

Y=4.093803+3.17776E-02X2

其中相关系数R=0.93,呈显著相关。

根据计委的有关预测结果,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1.8%,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13%,2020年经济增长率13.5%,推算出人口分时段的增长率分别为8.5%,9.5%,10%。基期年2000年实际居住人口总数为285万人,则实际居住总人口为:

2005年:297万人

2010年:313万人

2020年:347.7万人

3、城市化水平法:

我国1999年总人口约12.6亿人,城市化水平30.1%,即城市人口大约为3.8亿。根据国家计委的一项研究,按照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的城市水平2010应达到61%,2020年达到75%,鉴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特征,姑且分别降低10%,按2010年的50%和2020年的65%考虑,我国总人口以2010年的13.8亿和2020年的15亿计,城市总人口将分别达到6.9亿人和9.75亿人,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人口将在10年和20年内分别翻一番到二番。为了容纳如此多的城市人口,我国所有城市的人口平均将增加至少1倍以上,而作为全国15个副省会级城市之一和37个特大城市之一的哈尔滨市,虽然目前城市水平较高,经济相对落后,但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吸纳城市人口的过程是会不断增强的。

根据市计委“十五”计划报告中提出的2005年将转移50万农村人口,全市城镇人口水平达到60%的目标,哈市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大型城市,吸纳的人口将在1/2以上,即25万人左右,那么2005年人口应将达到310万人,以此增长速度推算,2010年人口将达到335万人左右,2020年人口将达到380万人左右。

四、未来人口规模的确定

根据综合平衡法、人口动态趋势模型的预测,结合其它三种方法的预测校核,我们认为哈市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如下:

哈市城区人口预测一览表

表8 单位:万人

2020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2020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2020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 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 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 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 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农村的人口流 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实行 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年**月**号至20**年**月**号。 2.调查地点:**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实行访问调查、以及 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实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20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20 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其中绝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这个情况比2020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绝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 展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近两年来也有很多从 事第三产业的。外出人口以 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 的文化水准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村下 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几年来, 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给那些经济 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因为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 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 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防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 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升。此外,一些农村 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 都在一定水准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实行 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不但为促动城乡经济发展和改 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点、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因为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单 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绝大部分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 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但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 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近两年来,绝大部分农民都盖了

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实用】

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超7成流动人口集中在东部……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全国有多少流动人口? ——每6个中国人中有1个在“流动” 《报告》数据显示,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分析称,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谁是流动人口“主力”? ——新生代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 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其中“90后”占11.2%。 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90后”相应比例为12.3%。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另外,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80后”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相比年(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80后”受教育年限为9.6年),中国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流动人口流向哪? ——超7成流动人口在东部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 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达到87.7%。

城市人口规模首位度

收集你所研究省、市(县)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资料,计算该省区的(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 1.河北省城市人口规模统计表(2005年) 河北省的首位度指数,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 2xx指数S2=P1/P2=1.36 4城市指数S4=P1/(P2+P3+P4)=0.537 11城市指数S11=2P1/(P2+P3+…+P11)=0.525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所谓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两城市指数应该是2。首位度指数偏小,为1.36,4城市指数低,只有0.537,说明较大的城市发展比较均衡,很难形成以一个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中小城市配合的城市群落。从11城市指数来看,其值也很低,为0.525,说明城市体系中较大城市发育,但众多的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却较小,因而与高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差距较大,而且在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之间也有较明显的差距。 2.xxxx首位度 据统计,2008年末江苏省总人口数达到76.5万,比上年增加75.6万,增长0.73%,其中户籍人口为7317.7万人。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为51.9: 48.1,男女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1。全省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741人,比2006年末每平方公里736人增加了5人,继续名列全国各省、自治区的首位。 多年来,江苏一直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0人,1990年为654人,2000年末达到714人。自2000年以来,由于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人口密度增加速度放慢。2001年末为717人,2002年末为719人,2003年末为722人,4年间人口密度年均增长1.4%。 xx名 xx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关于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市的调查报告》

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王桃香 (一)、个人资料 毕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行政管理 学历:专科 据最新的权威统计,广州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773.48万人相当。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的极大扩容,给广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隐患。(广州日报7月6日报道)如此,如何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员,让他们融入广州,认同广州,进而建设和谐广州,的确是一个问题。[1]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 (一)外来人口分布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叫外来人口,把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叫暂住人口,二者合称流动人口。 在我市,外来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共79万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外来人口共有239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2.15%。外来人口较少的是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三个老城区和从化市,四区(县级市)共有外来人口24万人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5人口。剩下的4区(县级市)外来人口占总数的20.35%。外来人口占了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占全市流动人口的84%。暂住人口规模较小,以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居多,共有暂住人口36万人,占暂住人口总数的57.58%。 流动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共有流动人口283万人,占全市流动人口总数的71.85%。

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流动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海珠区、芳村区、番禺区占半数以上,花都区、增城市再次之,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和从化市的比率最低,仅占户籍人口的百分之十几。与常住人口比较,全市40%的人口来自流动人口。[2] (二)流动人口的构成 1.性别构成 流动人口中男性比例略高,性别比(男性/女性)为1.20。省内男性比例高于省外男性比例。三个旧城区、芳村区、花都区,省外男性相对较多,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市、从化市,省内男性相对较多,天河区省内、省外流动人口性比例较均衡。除芳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外,暂住人口中的男性比例更高,说明男性的工作更不稳定。 2.年龄构成 根据年龄分组,外来人口中15—34岁年龄组占人口的74.86%,户籍人口这一比例为33.66%。说明外来人口的年龄几乎高度集中在15—34岁年龄组,年龄跨度仅为20岁,是一个青春、朝气蓬勃的年龄组。而户籍经济活动人口则呈正态分布,经济活动年龄从15—54岁,跨度有40岁,两者比较足足相差一倍。 3.文化程度 外来人口以初中为主体,文化程度低的和文化程度高的均少于户籍人口。省外的外来人口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省内的外来人口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 4.职行业构成 从行业分布来看,外来人口以制造业为主,占51.96%,另有接近半数的外来人口从事一般的商业活动和其它第三产业。省外的外来人口从事制造业的多,省内的外来人口从事批发一零售贸易、餐饮业居多。[3] (三)流动人口流动模式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辖区内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为付组长,区政法委(综治办)、组织、宣传、公安等21个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抽调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人员组成,政法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全区流动人口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流动人口200 人以上的社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社区主任担任,副主任在流动人口中产生。 (二)维权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区建立了三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网络,设立了流动人口维权服务中心,并开通了12345维权热线。乡镇(街道)在综治中心设立了维权站,社区由司法部门设立了法律顾问或联络员,公布了姓名和联系电话,极大方便了流动人口的法律维权咨询。中远、欧华等一批规模企业能依法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劳动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及时调处劳资纠纷,并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措施。全区工伤保险全面覆盖;船东互保全面覆盖下海渔民中的流动人口。船舶、建筑等高风险行业、高纠纷行业设立了保证金制度,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三)民主政治权利得到较好体现。2007年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意见》中明确规定区、乡镇(街道)党代表和区政协委员中,各类先进、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流动人口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各社区根据条件视情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区总工会强化企业“党工共建”,把流动人口组织到企业工会中来,使流动人口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四)子女就学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区委区政府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积极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2007-1-10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 中国人口网2007-01-11 19:57:04 基本判断: 一、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巨大,来之不易。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反弹势能大,维持低生育水平的代价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 三、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 战略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组成了由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同志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严峻挑战 (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是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总量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增速趋缓时期。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从2.8下降到1.6。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将基本完成。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摘要: 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问题之一,人口发展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制度的改革实施。举目全球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最为突出严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怎样有效面对与解决: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少、人口质量低、人口结构复杂、人口分布不合理等由于特殊历史背景,特色经济环境造成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就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以及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诸多弊端影响来谈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以及措施是学者专家们不朽话题。 关键词: 人口现状影响发展措施发展方向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大 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2%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1亿。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这6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人口大国。 (二)增长速度快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28‰降到了36~38‰,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岁到70岁。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这就是造成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据统计,从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里,人口由5亿4千万增加到10亿800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三)年龄结构轻 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五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 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另外,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这就告诉我们,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 (五)分布不均衡 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例如西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 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任。

人口分析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为了对我国人口情况的了解,对我国其他经济、政治状况有所深刻的了解,对2009年的人口作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预测我国未来与现在的人口变动情况,也可以指引着我国政府提前对政策作出决定,以管理我国一切事物。 二、数据收集 通过从中国统计局网站获得2009年及以前的部分人口数据,可以就这一数据可以对中国人口作简单分析,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三、人口分析 (一)人口结构分析 1、从1980--2009年全国人口男女比例来看,可以利用Excel 可以作出男女比例变动的曲线图如下: 我国男女比例变动趋势 46.00 47.0048.0049.0050.0051.0052.00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年份 比例(%) 男女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近30年来男性比例都大于女性比例,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所导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口性别比例有向着均衡的趋势发展。

2、年龄结构分析 2009年全国人口的年龄调查,对其数据的构成画出了柱状图如下: (10.00)(5.00) 0.00 5.00 10.00 人口百分比 0-9 20-29 40-4960-6980-89 年龄段 人口金子塔图 男女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年龄结构,成熟型的人口结构,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图形对未来的人口结构作出预测,可能中国在过20年,人口老龄化将更加严重,因此,我国政府应提前做好防止未来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3、家庭规模分析 通过对我国家庭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折线图如下:

家庭规模构成图 20000 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四人户五人户六人户七人户八人户九人户十人户及以上 规模 户数 家庭户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生活的规模情况,大多数是以三人户为主,还有二人户和四人户居多,因此可以判断中国现在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两个子女其次,两个老人和未育子女夫妇的也居多,这间接地反映了我国20年前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现在明显凸现了。 (二)受教育程度分析 从2009年的人口数据来看,对我国居民的文化教育程度可以作出饼图如下: 文化教育程度分布图 初 中42% 大专及以上 7% 未上过学7% 小 学30% 高 中 14%

关于对社会流动人口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社会流动人口的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市司法局组织课题调研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在*县召开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座谈会,并查阅大量资料,对*市社会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状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当前社会流动人口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关于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的概念,有着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排列和等同,更不能混淆。流动人口的内涵可以包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散青少年,流动人口在外延上大于刑释解教人员和闲散青少年。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虽然都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社会流动人口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的变动,亦称社会流动。它通常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的流动,有时只限于从一个职业群体向另一个职业群体的流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管理学问题又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实践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特征,

折射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社会主义转型期的社会流动人口状况,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素逐步渗透,尤其是生产力中人的活跃因素,其作用大于经济和技术引起的流动,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个体系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了社会各种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和政治、经济、文化均开始显示独立性,而且影响力日渐加大,引发了新的社会流动。经济发展型。*市和全国一样,自“三线建设”以来,以**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入*市,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同时存在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推动了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增长,为社会流动人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建设的进程中,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省级公路四通八达,为人流、物流提供了交通便利,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周边省、市人们向往发展的“宝地”,市中心城区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50,000余人,增加到现在300,000多人。 政策引导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政策从沿海、东南向内陆延伸,人民的政治权利上升,把主要精力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3、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讲解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 王向坤 Wang Xiangkun 【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 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 的一种妥协方案。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 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 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 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 1)背景综述 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 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

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3)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4)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5)人口现状 a)人口构成 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b)人口分布 规划区内实际人口密度为3.8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古塔区天安街道,达到7.0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凌河区菊园街道,但也达到了1.7万人/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共有8个街道,人口密度在4万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四个街道。(表1、图1)

流动人口数据研判分析报告

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截止2011年4月为止,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达到37122人。根据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分析,花园路街道辖区的流动人口情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流动人口的流入量总体趋缓; 2、辖区内的流动人口主要以市内流动人口为主,跨省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临近省份; 3、辖区流动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较少; 4、流动人口在外滞留时间日趋延长,大有扎根趋势; 5、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力型或服务型行业; 总体说来,由于花园路街道的经济产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近期内流动人口的结构和分布情况会稳定地保持现状。 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目前流动人口在外滞留时间日趋延长,他们没有常住户口,常年流动在外,只在节假日才回家休整和团聚,在一些流动人口的聚集点,甚至已形成了他们的自成系统。因此随着流动人口在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和流动性相对稳定,也将要求我们来解决流动人口的各类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如流动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等。

2、由于流动人口中,农民工所占比重较大,可以对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属地化原则,流动人口医疗卫生及计划生育服务、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等方面,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3、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居住的农民工的落户问题。落一证式管理、居住证前置制度,实在劳动就业、房屋居住、户籍户口、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为流动人口服好务,让千万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能尽快的融入当地社会。 花园路街道流管办 2011.8.10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李志刚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 10 分校邯郸电大 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点磁县电大

指导教师日期 -03-12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经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4125人,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她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她乡。她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进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经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10月3日,我县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

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对。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日期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从2000年至2014年,太原市流动人口从17.5万增至108万,增幅超过517%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通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市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

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很多地区,发生一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等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五、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5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我国许多城市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天长市本世纪初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年天长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1.84%,到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一比例上升至15.37%,上升了3.53个百分点。本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天长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并就如何应对老年人口增长、让老年人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一、天长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一)老年规模扩大,老龄化呈加速态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长市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xx年天长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019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98%;xx年增加到6995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4%;到xx年达到927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7%。从增长趋势看,前xx年增长46.6%,增加了1.98万人;后xx年增长53.4%,增加了2.27万人。 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年龄结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初天长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阶段,xx年已迈入老龄化社会,xx年人口老年型结构更加凸现。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的时间,而天长市老龄人口比重从xx

年的5.0%上升到xx年的10.6%,只用了20年时间。 (二)老年人口仍以低龄为主,但高龄化趋势明显 xx年,天长市9.27万老年人口中,60-79岁有8万人,占86.3%;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27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比重的13.7%,低龄老人占主体。但高龄化呈加快趋势,与xx年相比,高龄人口增加6460人,占老龄人口比重提高了4.78个百分点;比xx年增加了10061人,比重提高了8.44个百分点。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天长市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低于农村人口,这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历程常见的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特点不同。xx 年天长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为32.46万人,农村住人口为27.83万人。城镇60岁及以上人口39481人,老龄人口比重为12.18%;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51750人,老龄人口比重为18.60%,高于城镇6.42个百分点,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这也是农村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高的原因,显示出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四)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女多男少 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4.43万人,女性4.84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为91.7;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女性8074人,占63.6%,性别比为57.3;百岁老人性别比仅为25.0,百岁男性老人明显少于女性。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法学101 王明娅学号:1001010034 流动人口调查问卷 1、你的年龄 2、你的性别 (1)男(2) 女 3、你的民族 (1) 汉族(2)少数民族 4、你的老家在(1)贵州(2)外省(1)贵阳(2)遵义(3)安顺(4)铜仁(5)黔东南 (6毕节(7)六盘水(8)黔西南(9)黔南 5、你经常的娱乐方式是 (1)打牌(2)上网(3)看电视(4)其他(5)打牌和看电视(6)上网和看电视 (7)打牌和上网 6、文化程度是 (1)文盲(2)小学(3)中学(4)大专或以上(5)其他 7、去9年务工的收入是 (1) 2000以内(2)2000~5000以内(3)5000~10000 (4)10000以上 8、你每月用多少钱 (1)100以内(2)100~300 (3)300~600 (4)600以上 9、你的婚姻状况是 (1)未婚(2)离异(3)丧偶(4)结婚 10、你有多少子女 11、如果有子女在上学,现在在哪? (1)老家(2)贵阳(3)其他 12、你的配偶现在的情况 (1)在家务农(2)外出其他地方务工(4)和你一起务工(5)其他 13、你的租房状况 (1)自购房(2)单独租房(3)合租(4)职工宿舍(5)其他(6)学校宿舍14、你这份工作干了多久 (1)三个月(2)三到六个月(3)六到十二个月(4) 十二个月以上 15、和你在一起工作的人有多少和你来自同一个乡 (1) 没有(2)很少(3)很多(4)全部 16、你的工作是谁介绍的 (1)自己找的(2)老乡或亲戚介绍的(3)中介(4)政府组织(5)其他 17、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1)六小时以内(2)六到八小时(3)八到十二小时(4)十二小时以上 18、你和老家的联系 (1)很少(2)一般(3)经常 19、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