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舰波将金号

战舰波将金号

赏析《战舰波将金号》中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源自法语,意思是构成、装配。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在电影艺术和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爱森斯坦在1925年拍摄的一部无声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被视为苏联蒙太奇理论的经典代表,它以丰富的蒙太奇手法和准确恰当的节奏使这部史诗片内涵丰富、充满激情,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玩味。

《战舰波将金号》以1905年苏联水兵起义的事件为创作原型。全片分为五个部分:一、人与蛆,二、后甲板的悲剧,三、死者的呼唤,四、奥德萨阶梯,五、同舰队相遇。其中奥德萨阶梯大屠杀一段不仅气势磅礴,而且蒙太奇切换充分体现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情的起伏。有人说如果这部影片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那么其中的“奥德萨阶梯”一段则是经典中的经典。

“起义水兵”瓦库林楚克的尸体被运到奥德萨港口。市民们在一片哀戚声中纷纷前来凭吊,长长的河堤上挤满了义愤填膺的人群。接着,画面上展现出片片白帆,奥德萨市民乘着许多小帆船给宣布起义的战舰送来大批食品,声援水兵们的革命行动。正当这革命团结的热烈气氛达于高潮的时刻,突然传来一排排的枪声,沙皇反动当局的镇压开始了。反动军队排成整齐的行列沿着通向码头的阶梯向下走来,朝着无辜的市民不断开枪射击。面对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起义的战舰摇起大炮,向反动军队猛烈开火……

从内容上看,“奥德赛阶梯”一段是整片的高潮。导演爱森斯坦为了向观众展现沙俄军队的残暴,民众的无辜、恐慌和愤怒以及水兵的英勇和正义,在短短的六分钟的片段中,却用一百多个镜头组接而成。导演运用整齐武装的军队从阶梯走下的镜头与人们惊慌逃跑镜头的不断切换,加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和屠杀的严酷,刺激观众的视觉加剧矛盾冲突,并且加深观众印象。所以虽然手无寸铁的群众逃生的镜头都是一闪既过的,但我们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高位截肢的残疾人,手牵孩子的妇女,皱纹深刻的老人,惊慌失措的少女……士兵扫射的镜头与一个个受害者到下的镜头的相互切换,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沙皇的残暴。满脸鲜血的老奶奶,怀抱奄奄一息儿子的妇女,用劲拖拽老伴儿尸体的老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婴儿车的滑落镜头的插入,使画面更有冲击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时也更能体会到片中群众慌乱、惊恐的情景和矛盾愈发冲突,人们无比愤怒的心情。

在矛盾冲突达到顶峰的时候,事情出现转折,波将金号向敌军指挥部开炮了。此时导演

运用了三头石狮子的镜头顺次快速切换“睡着的石狮”、“惊醒的石狮”、“站起来的石狮”, 巧妙的比喻了战舰波将金号和人民的觉醒和奋争。其实之前还有一些象征蒙太奇:战舰法医的加鼻眼镜两次出现的喜剧对比暗示两种力量的结果;歌剧院顶小天使倒塌的镜头,也寓意着沙皇统治的破灭……

作为一部教科书般经典的无声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成功之处就是对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许多不同时空但摄制精美、寓意深刻的电影画面经过导演的巧手,把它们按观众的思考逻辑和欣赏心理巧妙地剪接在一起。而且连接紧凑,看似天马行空但又水到渠成,还能给观众以联想和思考(比如“三头石狮子”)。这些摄制精巧的画面替这部无声电影开口“说”了话--通过欣赏和思考,让我们明白导演想要传达的意图,同时由画面的切换调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一步步进入电影欣赏情绪的高潮……最浅白的一点,就是让观众看得明白,看得有趣,看得觉得不疲惫--这就是本片乃至电影创作中采用蒙太奇手法的好处吧。

作为电视摄影的初学者,我们应当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因为对蒙太奇手法的恰当运用能增加作品深度。当然这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我们有勇于创新的胆量,更要增加自己的美学、心理学底蕴,要考虑到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观众所接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