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九章流行性出血热

A1型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立克次体

C.病毒

D.螺旋体

E.支原体。

2.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家鼠

B.黑线姬鼠

C.棕背鼠

D.田鼠

E.红背鼠

3.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

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

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

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4.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B.心肌损害

C.继发严重感染

D.腔道大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5.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

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

B.类肝素物质增多

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

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6.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

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

7.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

A.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E.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8.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血小板减少

C.血红蛋白下降

D.中性粒细胞增多

E.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9.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A.颅内感染

B.低血钾

C.血浆外渗

D.抗病毒药物所致

E.电解质失衡综合征

10.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野生鼠类为其重要传染源

B.其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C.高血容量综合征多发生于少尿期

A.血液透析疗法是解决尿毒症的好方法

B.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11.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

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

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C.尿中可见膜状物

D.临床上有三大主征:发热,出血,充血,肾损害E.特异性IgM抗体1:20以上

12.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

A.无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B.有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C.蚊传性出血热

D.蜱传性出血热

E.传播途径不明性出血热。

13.肾综合征出血热大出血主要原因除外下哪项。A.血小板减少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

B.类肝素物质增加

C.血管壁损伤

D.并发再障

E.DIC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14.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血热的常见并发症A.肺水肿及心肌损害

B.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C.继发感染

D.急性肝衰竭

E.腔道出血或自发性肾破裂。

15.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补液

B.解热镇痛剂(如安乃近)

C.纠正酸中毒

D.纠正电解质紊乱

E.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6.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正确

A.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

B.低血压休克期应以血管活性药治疗为主

C.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

D.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促进利尿

E.病程4日内可用抗病毒治疗。

17.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稳定内环境,输液量=尿量及吐泻量+500~700mL

B.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

C.腹膜或血液透析

D.促进利尿

E.宜高糖高维生维高蛋白饮食

18.男,37岁,发热腰痛5天,无尿2天入院。目前患者躁动不安,眼睑水肿,体表静脉充盈,心率120次/分,血压160/100mmHg,解柏油样大便,量中等,此病人的治疗哪项最有效

A.积极补液

B.用止血剂

C.青霉素加庆大霉素

D.血液透析。

E..硫酸镁导泻

19.男,48岁,医师,某年12月22日入院,畏寒发热6天,近4天加重,面部出现出血点,血压下降,紫绀,1天来无尿入院。同年11月去湘西出差,当地有类似发热病流行,12月中旬返长沙。体检:体温36.6℃,血压90/60mmHg,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重病容,神志尚清,全身散在多数出血点,

两腋下抓痕样出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血象:WBC54.1×109/L,PLT89×109/L.尿蛋白+++,诊断应首先考虑

A.败血症

B.伤寒

C.钩体病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肾综合征出血热

20.男,37岁,发热头痛6天,无尿2天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结合膜充血水肿,皮肤有瘀点瘀斑,血压130/90mmHg,血象:Hb110g/L,WBC38.0×109/L,异型淋巴细胞0.15,PLT42.0×109/L.尿蛋白+++,住院第2天突然出现失语,左侧肢体偏瘫,抽搐昏迷,血压180/120mmHg,左侧巴氏征阳性,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大

A.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

B.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脑水肿脑疝形成

C.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颅内出血

D.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力衰竭

E.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衰和感染

2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病程第6天,每天尿量100mL,血压170/

118mmHg,脉洪大,面浮肿,体表静脉充盈,两肺底有散在湿哕音,该病人应采用下列何组最佳措施

A.采用高渗葡萄糖液降压及利尿

B.采用甘露醇降压及利尿

C.纠正酸中毒,降压及利尿

D.严格控制输液量,高效利尿剂及透析疗法

E.采用平衡盐液降血压利尿及导泻

22.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程第5天,未进食,呕吐频繁,感乏力,反应迟钝,四肢松软,腱反射迟钝,腹胀,肠鸣音减低,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低平,可见U波,ST段降低,此时应给予

A.补钠盐

B.补钙盐

C.输葡萄糖

D.补钾盐

E.输白蛋白

2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于病程第7天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减慢,心电图示T波高尖呈帐蓬样,QRS波增宽,本例治疗下列哪项是绝对禁忌的A.葡萄糖酸钙

B.氯化钾

C.乳酸钠

D.速尿

E.葡萄糖加胰岛素

24.24岁患儿,发热3天,无尿2天,体查:体温437.2℃,神清,结合膜水肿严重,上胸不可见数个出血点,全腹压痛明显,双肾区叩击痛,血象:WBC22×109/L,N0.60,L0.40,PLT6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严格控制入水量

B.大剂量速尿静注

C.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

D.导泻疗法

E.血液透析

25.男;38岁,清洁工人,因发热腰痛5天,无尿2天,以“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入院后经过利尿对症等处理未见好转,并出现烦躁不安,眼睑浮舯,脸潮红,脉洪大,体表静脉充盈,血压170/96mmHg,心率120次/分律齐,应考虑

A.尿毒症

B.高血压脑病

C.肺实质弥漫性出血早期

D.高血容量综合征

E.高钠血症高钾血症

26.男,26岁,农民,急起畏寒发热全身酸痛5天,元月上旬入院,伴恶心呕吐,近日解洗肉水样小便200mL,体查:体温39.6℃,眼睑浮肿,腋下可见搔痕样小出血点,双臀部见4cm×4.5cm大小瘀斑,血象:Hb160g/L,

WBC64×109/L,幼稚细胞0.14,N0.66,L0.20,PLT80×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血小板减少性紫殿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肾结核并感染

27.男,34岁,林业工人,因发热头痛呕吐6天,于元月6日就诊。体查:体温36℃,腋下有少许点状出血,血压110/70mmHg,肝右肋下0.5cm,血象:WBC23.0×109/L,N0.65,L0.23,异型淋巴细胞0.12,最可能的诊断是A.钩体病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败血症

D.伤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

28.29岁,某郊区农民,高热身痛起病,于病程第5天死于顽固性休克,死后经尸体解剖见垂体前叶明显充血出血坏死,右心房出血,肾脏肿大,间质极度水肿充血,全身小血管内膜细胞肿胀,以后腹膜纵隔水肿为主要损害,根据尸解所见,本例应诊断为

A.败血症

B.暴发型流脑

C.中毒型菌痢

D.钩体病

E.肾综合征出血热

A3型题:

问题29~31

男,50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全身酸痛腰痛3天,于10月11日就诊。大便稀,5~6次/日,伴呕吐6次,体查:体温40.8℃,血压75/50mmHg,急性重病容,眼结膜明显充血水肿,上腭可见4~5个出血点,双腋下可见抓痕样出血点,实验室检查:Hb156g/L,WBC16.0×109/L,N0.80,L0.20,尿蛋白+++.

29.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钩体病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败血症

E.上呼吸道感染

30.下列处理哪项错误

A.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液体疗法

C.大剂量退热降温药

D.吗丁啉止吐

E.物理降温

31.根据现有资料该病例分型应属于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非典型

E.危重型

问题32~34

男,43岁,农民,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乏力6天,体查:体温37℃,脉搏122次/分,血压70/60mmHg,神清,呈“酒醉貌”,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可见片状出血,注射部位及双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肺部未闻及异常

32.首要的检查是

A.出凝血时间测定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血尿常规检查

E.免疫功能检测

33.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脑

B.钩体病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败血症

E.沙门菌属感染

34.下列治疗欠妥当的是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血管活性药物

C.抗生素治疗

D.血液透析

E.激素应用

问题35~38

男,39岁,民工,于9月30日就诊,高热头痛腰痛恶心呕吐腹泻3天,在当地医院注射柴胡并输液无好转,早晨突然昏倒在厕所,立即测血压为

70/40mmHg,急送上级医院

35.导致患者休克的疾病哪种可能性小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细菌性痢疾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败血症

36.体查:体温40℃,脉搏100次/分,血压90/70mmHg,急性重病容,神志清,眼结膜充血水肿,胸部发现散在的出血点,颈软,双肺清,血象:Hb148g/L,WBC36.0×109/L,N0.82,L0.18,尿蛋白+++,哪种诊断最可能A.钩体病

B.流脑

C.败血症

D.中毒性菌痢

E.肾综合征出血热

37.下列的治疗措施哪项错误

A.输入纯葡萄糖液

B.平衡盐溶液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20%白蛋白

E.5%碳酸氢钠

38.经快速适量补充血容量后,血压升至正常,但次日突感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呼吸34次/分,脉搏118次/分,应急诊检查B.出凝血时间

C.支气管镜检

E.血气分析

问题39~42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乙型脑炎

C.丙型病毒性肝炎

D.伤寒

E.钩虫病

39.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的传染病

40.以消化道为入侵门户的传染病

41.通过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42.通过输血血制品传播的传染病

问题43~44

A.发热期

B.低血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43.肾综合征出血热DIC低凝阶段多见于

44.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最早在哪一期可发生DIC

问题45~48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危重型

E.非典型

45.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46.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明显水肿,可出现休克,尿蛋白+++

47.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征严重,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出现休克少尿,持续5日以内或无尿2日以内

48.体温在38℃以下,皮肤粘膜可有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者

问题49~52

A.抗感染用庆大霉素

B.扩充血容量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血液透析

E.病毒唑

49.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措施是

50.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病原治疗可用

51.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中应禁忌的措施是

52.肾综合征出血热高血容量综合征

问题53~55

A.逆转录病毒科

B.疱疹病毒科

C.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D.嗜肝DNA病毒科

E.黄病毒科

53.丙型肝炎病毒

54.人免疫缺陷病毒

55.乙型肝炎病毒

A1型题:

1(C)2(B)3(A)4(E)5(C)

6(D)7(C)8(C)9(E)10(B)

11(E)12(B)13(D)14(E)15(B)16(E)17(E)18(D)19(E)20(C)21(D)22(D)23(B)24(C)25(D)26(D)27(B)28(E)29(C)30(C)31(C)32(D)33(C)34(D)35(A)36(E)37(A)38(E)39(A)40(D)41(B)42(C)43(C)44(A)45(A)46(B)47(C)48(E)49(B)50(E)51(A)52(D)53(E)54(A)55(D)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您好!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流行广泛,病情危急,病死率高,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接种双价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简称出血热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Ⅰ型和Ⅱ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免疫力,达到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目的。 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地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 16-60岁的高危人群。共接种3剂次,接种第1剂后14天接种第2剂,接种第2剂后6个月至12个月内接种第3剂。本次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全部是免费的。 以下情况不能接种出血热疫苗: 1、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得接种。 2、发热、急性期病人、严重慢性疾病、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脑病患者不得接种。 3、过敏体质、患过敏性疾病、对生物制品和卡钠霉素过敏者不得接种。 接种出血热疫苗后可能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 (1)接种本疫苗后,注射部位可出现局部疼痛、发痒、轻微红肿。 (2)全身性反应可有轻度发热反应、不适、疲倦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接种出血热疫苗应该注意的事项: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预防接种前,请如实提供受种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向接种医生咨询相关问题,由医生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接种。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具体情况可向接种单位医生咨询。 请您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如同意接种,在下面签字。 受种者姓名:,监护人姓名:,日期:。 接种医生意见或建议: 医生姓名(签字):,日期:,疫苗生产企业:。 (注:本知情同意书需经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接种医生签字,并注明日期和疫苗生产企业名称后有效,由接种单位保存备查。)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病史摘要:患者,男,27岁,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口鼻出血5天入院。20天前参加秋收(当地鼠害比较严重),5天前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尤以肾区疼痛为甚。血压97/60mmHg,体温38.8℃。面色潮红,呈醉酒貌。睑结膜及咽部、颊粘膜充血、水肿并点状出血。全身皮肤散在淤点、淤斑,肾区叩痛。 实验室检查:WBC 20X109/L,N:0.85,核左移,RBC 600X1012/L,Hb:7g/dl。尿蛋白:3+,RBC:10/HP,可见各种管型。 入院后抢救无效,终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尸检:全身皮肤及黏膜散在瘀点及瘀斑,睑结膜充血、出血,口鼻有血性分泌物。肺表面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点状出血,右心房出血,肾脏体积增大,苍白、水肿,并可见点状出血。镜检:脑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可见小灶状坏死。肺组织明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区域可见出血,肺泡腔内可见少量粉染液体。心肌细胞水肿并可见小灶性坏死,间质充血、水肿并出血。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间质极度水肿、充血并出血,部分肾小管变性坏死,管腔内可见各种管型,肾盂及肾盏可见大片出血。 分析: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尸体解剖资料,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据病理变化,解释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 3、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流行性出血热:休克、肾功能衰竭、出血、发热。依据:病史;发热、头痛、腰痛、口 鼻出血、全身酸痛;面色潮红,呈醉酒貌;多处出血(包括右心房出血);低血压;实验室检查,尸检结果所见。 2、全身性小血管损害→多处出血、发红;出血→休克→循环衰竭;肾充血出血→肾区痛、 肾功能障碍;肺充血出血→呼吸衰竭;心脏弥漫性出血→心功能不全;病毒侵入血流→发热。 3、全身性小血管损害。血管心脏、肾、垂体及其他脏器受累。 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典型表现是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 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 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 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 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 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 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 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 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 找到 Langhans 巨细胞 D. 干酪样坏死 E. 类上皮细胞 3.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 原发综合征形成 C. 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 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 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 巨细胞 E. 巨噬细胞 5.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 肺门 D. 肺膈面 E. 脏胸膜面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伤寒 C. 肠结核 D. 细菌性痢疾 E.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 吸收、消散 B. 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 .肺 B. 心肌 C. 肾 D. 脊柱

9. 结核球是指 A. 直径小于 2cm 的干酪样坏死灶 B. 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 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 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 .直径 2 ~ 5cm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0. 结核病好转的最好方式是 A. 吸收消散 B. 硬结、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纤维包裹及钙化 11. 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 类上皮细胞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8891951.html,nghans 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浆细胞 12. Langhans 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化而来的?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类上皮细胞 D. 浆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3. 局灶型肺结核以何种病变为主? A. 增生性病变 B. 渗出性病变 C. 变质性病变 D. 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 E. 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 14. 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 肠管发生溃疡 B. 同时脾大 C. 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15. 细菌性痢疾的好发部位是 A. 结肠上段 B. 回肠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空肠 E. 盲肠 16. 一病人患病已 3 周,有持续性高热,心率过缓,腹胀,腹泻。因中毒性体克死亡,尸检发现弥漫性腹膜炎,回肠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并有穿孔,脾大,应考虑 A. 细菌性痢疾 B. 肠结核 C. 恶性淋巴瘤 D .伤寒 E. 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7. 伤寒时血培养最易获得阳性结果的时期是在肠病变的 A. 潜伏期 B. 槐样肿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2014年出血热接种月工作总结

XXXX医院 2015年出血热接种月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我辖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控制我辖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按照xxx疾控中心文件精神要求,5月份为辖区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包括工地民工)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年龄范围(16周岁—60周岁)均为接种出血热年龄段。 为了贯彻落实好此项工作,积极启动出血热疫苗接种会议,动员政府协调、村委会,村卫生室等部门参与支持此项工作,通过政府部门和村卫生室等的鼎力合作,我院基本上完成了渭城区疾控中心下发的接种任务。现将此次接种月的开展及接种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我院自5月份初部署流行性出血热接种会议结束后迅速召开了由政府协调各单位(建筑工地)和村医、村干部和部分院内职工参加的宣传动员大会,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现场接种小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处理小组(详见附件1) 二、人员培训 开展疫苗接种前我们首先对各村村医和参加接种的院内人员利用现场讲座,问答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疫苗接种对象、注射方法、接种禁忌等都进行了详实的讲解和培训。本次受训人数达到30多人。特别是直接参与接种的人员均能达到可独立操作的程度,为下一步现场接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经费投入 为了保障这次免疫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我院积极筹划启动资金,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定做了18条宣传条幅、LED宣传,并给每位村医免费发放一次性注射器;我院专门派有资质、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指派到接种现场。经过短期的宣传使广大群众知道了接种出血热疫苗的重要性和接种对象,增强了群众的防病意识,使群众踊跃报名接种。 四、疫苗使用与运输 为了保证疫苗的效价这次突击接种活动使用疫苗均由渭城区疾控中心冷链车发放,由我院防疫专干携带冷藏箱到各工地及流动人口现场接种,各村使用也要携带冷藏箱运输,疫苗和注射器的使用均按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整个使用过程没有出现一例违规操作。 五、接种点接种 这次接种月活动我们在院内设置了长期接种点,可以保障流动和外出归来人员随时接种,并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屯设立临时接种点,方便村民接种。没各接种点我们都至少安排6个人,有记录的、预检的、接种的,使现场接种工作有条不紊。 七、接种月活动总结分析 这次接种工作没有一例疑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出现。这给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留下了成功的经验!但我们也应看见其中的不足,比如流动人员掌握不十分准确,接种记录不完整,部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费用支出不到位等等,均有待遇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改进。 总之,我院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有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5)

1.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是: A. 隔离期 B .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 .最短潜伏期 E .平均潜伏期 2. HBeAg 是HBV 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 A. HBeAg 是HBV 的核心成分 B .它与 DNAp 和HBVDNA 密切相关 C. 仅见于HBsAg 时阳性血清中 D .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 HBsAg 为长 E .HBeAg 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 3.关于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下列错误项是: A. 尽快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B. 尽快用0. 1%苯儿溴铵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C. 冲洗后用20%乙醇擦洗 D. 缝合及包扎伤口 E. 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8.重型肝炎、肝硬化时,早期腹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钠潴留 B. 门静脉高压 C. 低蛋白血症 D. 肝硬化时增生的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E. 营养不良性水肿 9.流行性出血热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处理措施为: A. 补充血容量 B . 纠正酸中毒 D. 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 E .纠正DIC 10.最有效的控制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为: A. 制霉菌素 B .酮康唑 C .两性霉 素B 11 .移位性蛔虫病及蛔虫病并发症最常见是: A. 胆道蛔虫病 B.蛔虫性肠梗阻 D .蛔虫性胰腺炎 E.蛔虫性肝脓肿 1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 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3.女, 16 岁,食欲不振,极度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 24 天,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体查:明显黄疸,皮肤有瘀斑, 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 342卩mol/L , ALT560U/L ,诊断应考虑: A. 急性重型肝炎 B .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 .急性黄疸型肝炎 E .淤胆型肝炎 14.男,21岁,学生,3年前患乙型肝炎,病程迁延不愈, ALT 波动在50?150U ,无黄疸,近1年来多次查肝功能已恢复正 常。1周前突然发热,体温 38C 左右,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厌油, 4天后热退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伴皮肤 4.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是: A .血清粉酶 B .淀粉酶 C.血脂肪酶 5.麻疹出疹的特点是: A .发热1?2天出疹,出疹后体温高 C.发热2?3天出疹,出疹同时有发热 E.发热3?4天热退后出疹 6.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 . H 抗体 B . O 抗体 7.下列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是: A .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D .合并感染 C . A 抗体 D .转氨酶 E .血常规 B . 发热 发热 1?2 天,热退后出疹 3?4 天出疹,出疹同时体温升高 D . B 抗体 E . Vi 抗体 B .低蛋白饮食 E .使用大量的镇静剂 C.消化道大出血 C.使用血管活性药 D .灰黄霉素 E.氟康唑 C.蛔虫性阑尾炎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2)传播途径:多途径传播,一般认为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3)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人群分布。 4)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2、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1)病毒的直接损伤作用。 2)免疫损伤作用(以Ⅱ型变态反应为主)。 3)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继发性损伤作用。 3、病原学诊断要点:特异诊断的血清学(血清特异性IgM 1:20(+),IgG 1:40(+),或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有诊断价值)。 4、临床各期表现、并发症。 1)潜伏期。 2)典型病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并发症:腔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肺水肿);其他。 5、诊断(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6、各期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 1)发热期的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 2)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强心、利尿。 3)少尿期治疗原则: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 4)多尿期的治疗原则:维持水电介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忌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5)恢复期治疗原则: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 二、熟悉 1、病毒学(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负链单股RNA病毒,我国流行的主要是I 型、II型,I型感染者病情重于II型)。 2、实验室检测。 3、鉴别诊断:应与相应的疾病鉴别,主要有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钩体病、急性肠胃炎及急性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肾脏疾病等。 三、了解 1、预后。 2、预防:疫情监测(防鼠、灭鼠),搞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疫苗注射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传染病学试题附答案

传染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出血热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出血热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为了有效遏制我县出血热疫情高发势头,降低高危人群发病,保护易感人群,县医院防保科为我县16—60岁人群进行全覆盖出血热疫苗接种,以减轻患病人群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接种原则】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 【疫苗产品】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灭活疫苗 【作用与用途】本疫苗免疫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对Ⅰ型和Ⅱ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保护性免疫。用于预防Ⅰ型和Ⅱ型流行性出血热。 【接种程序】0天、14天接种第1、2剂次,基础免疫第二针1年后加强免疫1剂次。 【接种剂量】每剂接种1.0ml。 【不良反应】注射后个别接种者出现发热、头晕、皮疹时应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因疫苗含有吸附剂,少数人在注射后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在1-3天内消退。 【禁忌症】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及既往对抗菌素和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妇女哺乳期,妊娠期均不可注射本品. 【注意事项】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如出现轻微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电话咨询接种单位,必要时可赴医院诊治。 本产品仅适用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疾病,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可能与疫苗本身特性、受种者个人体质和病毒变异有关。 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理解本知情同意书内容,确认无上述任何禁忌症或不适症状,自愿选择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灭活疫苗接种疫苗。 受种者姓名:__________ 出生日期:_____年 __月 __日 联系电话:_____ _____ 签名日期: _____年 __月 __日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卡(受种者联)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1. 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E A.菌量 B.毒力 C.菌型 D.受损脏器不同 E.机体免疫状态 2. 下列哪一种物质是霍乱弧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A A.霍乱肠毒素 B.内毒素 C. M蛋白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3. 流行于我国的血吸虫病为:A A.日本血吸虫病 B.埃及血吸虫病 C.曼氏血吸虫病 D.湄公血吸虫病 E.间插血吸虫病 4. 甲型肝炎病程中哪个阶段传染性最强:A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5. 猩红热的三大特征性表现是:D A.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B.发热、草莓舌、脱皮 C.发热、草莓舌、皮疹 D.发热、咽峡炎、皮疹 E.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6.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A A.啮齿类 B.猪 C.病毒携带者 D.犬 E.急性期病人 7. HBsAg(+)、HBeAg(+),说明该病人:E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情比较稳定 D.乙型肝炎恢复期 E.具有传染性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C A.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B.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 C.发热、头痛、呕吐、 皮肤瘀点、脑膜刺激征 D.发热、头痛、呕吐、昏迷 E.高热、惊厥 9. 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制剂:E A.伤寒菌苗 B.卡介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破伤风抗毒素 10.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B A.肝细胞内 B.肝内胆管 C.十二指肠 D.肝内淋巴管 E.肝内血管 11. 女,15岁,寒战、间歇高热六天,第一天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出汗,热退后活动 自如,隔日又同样发作,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曾服氯喹、伯氨喹啉,三天后出现酱油样尿,量少,血RBC2.0 X 109/L,Hb58g/L,哪种诊断可能性大:B A.伤寒溶血尿毒综合征 B.恶性疟引起的黑尿热 C.钩体病(黄疸出血型) D.间日疟服用伯氨喹啉引起的黑尿热 E.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溶血性贫血 13. 10岁患儿,9月16日因发烧、嗜睡、头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40C,意识呈浅昏迷,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专业班级《流行病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2.队列研究是属于()的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为() A、传染病 B、非传染病 C、健康问题 D、一切疾病和健康 4.疾病分布是指 () A、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B、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 C、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 D、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5.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病人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则人群中 () A、该病的发病率会升高 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 C、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D、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6.食物中毒爆发调查时,应选用的指标是 () A、患病率 B、罹患率 C、感染率 D、续发率 7.某市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其流行强度为()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8.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9.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率,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实验研究 D、现况研究 10.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11.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 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级抽样 12.下列哪一种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13.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 A、支气管炎病人 B、胃病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人 14.队列研究的对象是 () A、未患某病的人群 B、患某病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C、患某病的人群 D、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15.队列研究中,如果随访时间较长,观察人数变动较大时,多采用下列哪种指标表示发病水平 () A、年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罹患率 1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盲法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回忆偏倚 17.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 ()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样本含量存在差别 D、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18~20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 人数为50人。 A、 0.56‰ B、 1.66‰ C、 0.33‰ D、 1.11‰ E、33.33% 18.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9.该社区6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为() 20.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流行病学的特征有 ( ) A、个体特征 B、预防为主的特征 C、对比的特征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实施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实施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技术指导方案 流行性出血热是我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为进一步控制我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加强我县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有效保护易感人群,全县在2014年12月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集中接种活动。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技术实施方案。 一、目的 通过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在全县范围内、短时间消除目标人群的出血热疫苗免疫空白,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病毒传播、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有效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以实施接种的村为单位,降低出血热发病率。 二、实施范围 2013、2014年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乡镇属重点范围。 三、接种目标人群 出血热疫苗接种目标人群为当地居住的16-60周岁人群,其中有接种禁忌症、既往患出血热和已全程接种过出血热疫苗的人员除外。 四、免疫程序 使用省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的双价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和要求执行疫苗使用说明书。 五、实施时间 (一)11月10日,培训制定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开展宣传发动,统计目标接种人群资料、调拨疫苗,做好接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11月20日,集中开展接种活动。 (三)每月实行周报表,接种完成后进行资料汇总、统计、接种效果评估。 六、组织实施 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由疾控中心统一组织,相关部门配合。要充分认识实施本次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的重要性,在实施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前要成立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技术指导小组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要求,开展技术指导及现场处理工作,确保方案的正确实施。 技术指导小组主要由各地卫生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 做好人员培训、宣传动员、出血热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分发、储运、登记、报告等工作,做好现场技术指导、评价及资料汇总、工作总结等具体工作。开展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应种人群摸底调查登记、宣传、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七、社会动员和宣传 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口号、宣传画、宣传册、宣传栏、等多种渠道,采用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宣传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相关科普知识,以及开展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禁忌证等,使目标人群及时获取科学准确的信息,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疫苗接种月活动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宣传内容上,除常规的出血热疫苗预防与接种知识外,要突出免费接种服务的内容。为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的开展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完整版)流行性出血热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一)流行病学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 (二)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口渴、呕吐、酒醉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软腭、腋下有出血点,肋椎角有叩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 2.特异性实验诊断近年来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有助于病人早期诊断,对临床不典型的病人尤有助于诊断。检测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标SPA组化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免疫血球吸附试验及固相放射免

疫试验等。特异性IgM阳性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两次血清特异性IgG 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均有确诊价值。从病人血液或尿中分离到病毒或检出病毒抗原亦可确诊,近有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病原诊断。 【治疗措施】 发热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就地治疗。给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补充足够液体。 (二)液体疗法本病由于血管损害所致血浆外渗、电解质丢失,加上病人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引起的摄入量不足,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血液渗透压开始下降,而引起内环境紊乱。此期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输液应以等渗和盐液为主,常用者有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等,每日1000~2000ml静脉滴注。疗程3~4日。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激素具有抗炎和保护血管壁的作用,并能稳定溶酶体膜、降低体温中枢对内源性致热原的敏感性等。早期应用,对降热、减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均有一定效果。 用法: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用地塞米松等。疗程3~4日。 (四)免疫药物治疗用以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 1.环磷酰胺为免疫抑制剂,主要抑制体液免疫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