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2012版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2012版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2012版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2012版

《外科手术缝合方法图解》2012版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

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一、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二、外科缝合法分类(6类10种缝合法)

1、单纯间断缝合法

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交叉的间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和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连续缝合法

①单纯连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

②连续锁边缝合: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间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

①横褥式缝合

②直褥式缝合

4、连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间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连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

①连续内翻

②荷包缝合

缝合的基本原则

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⑵、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⑶、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⑷、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⑸、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 Cushing )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⑷、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 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

⑸、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荷包缝合

⑹、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半荷包缝合(十二指肠残端下角包埋)

3. 外翻缝合法: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吻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如松驰皮肤的缝合。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如皮肤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4. 减张缝合法: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或不锈钢丝,在距离创缘2-2.5cm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均由腹内向皮外出针,以保层次的准确性,亦可避免损伤脏器。缝合间距离3-4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减张缝合法

5. 皮内缝合法:可分为皮内间断及皮内连续缝合两种,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小持针钳及0号丝线。缝合要领: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常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

皮内间断缝合

皮内连续缝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缝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闭合创口的方法,如吻合器,封闭器,医用粘胶,皮肤拉链等。

最新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1、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的发明者,1674年观察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他称为“小动物”,并向英国皇家学会写信介绍自己的发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2、巴斯德(法国,近代微生物的奠基人,微生物学家) (1)否定“自然发生说”……“生生说”(曲颈瓶实验):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 (2)巴氏消毒法(62度,30分钟):用于牛奶、奶酪、啤酒 (3)发明了炭疽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3、科赫:1843-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 ?1876年,科赫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用针尖沾取少量的稀释菌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就会长出多种菌落。他用实验证实了“生生论” ?1882年发现并分离出了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 ?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二、微生物的种类 1、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下 细胞壁组成与真细菌不同 青霉素不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 对抗生素利富平不敏感。(利富平抑制细菌RNA的合成) 2、真细菌 (1)结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不同,为肽聚糖细胞质: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还存在质 粒(小型环状DNA分子,基因工程目 的基因的运载体) 细胞膜: 拟核:分布DNA (2)芽孢: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3)绝大多数属于分解者,也有属于生产者(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3、真菌(酵母――单细胞,出芽或孢子生殖。霉菌――青霉、根霉、曲霉。蕈(xun)――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真核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微生物概述习题

微生物概述习题(一) 1.(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衣原体 B.病毒 C.原虫 D.真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分为三:①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病毒属于非细胞微生物。所以答案选A。 2.(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下列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A.极体 B.荚膜 C.质粒 D.中介体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荚膜、芽孢。所以答案选B。 3.(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与致病性有关的组菌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热原质 C.色素 D.细菌素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维生素、色素好细菌素是不致病的。所以答案选B。 4.(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细菌的测量单位是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厘米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测量单位。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所以答案选B。 5.(2015年山东高考题)关于细菌荚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其致病性有关 B.具有免疫原性 C.多由蛋白质构成 D.具有抗干燥作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荚膜的特性。细菌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细菌致病性有关;荚膜成分具有免疫原性;多数细菌的荚膜为多糖;荚膜还具有抗干燥作用。所以答案选C。 6.(2015年山东护理类高考题)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一般不致病的是 A.维生素

B.毒素 C.侵袭性酶 D.热原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合成的维生素是不致命的,并可供人体吸收利用。所以答案选A. 二、简答题 1.(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答: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和气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茶、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 练习题 1.关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正确的的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无核膜、核仁,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C.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D.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

抗微生物药物概述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基本内容] 化疗、抗菌药物、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等概念。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 [基本要求] 掌握: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化疗指数及抗菌后效应的概念;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了解:细菌的耐药性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基本概念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所用的药物简称化疗药物。 抗菌药物: 由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抗菌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分为广谱抗菌药和窄谱抗菌药。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BC):杀灭培养基内细菌(即杀死99.9%供试微生物)的最低浓度。化疗指数: 评价药物的安全性,通常用某药的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该药对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来表示。 抗菌后效应(PAE): 当抗菌药物和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的概念 微生物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体形微小,具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一大类微小生物。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现在已经知道的微生物有十万种左右;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最多,据统计,一克土壤中含有几千万到几百亿的微生物。 2、个体小、胃口大:每毫克大肠杆菌细胞的表面积比每毫克人细胞的表面积大30万被左右;积极活动 的大肠杆菌,每小时能消耗它体重2000倍的乳糖; 3、繁殖速、转化快:细菌一般每20~30分钟既可分裂一次;生产味精的谷氨酸短杆菌,在52小时内细 胞数目增加了32亿倍;乳酸菌每小时可产生为其体重1000~10000倍的乳酸;一种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是大豆的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000倍; 4、适应强、变异易:一九四三年分离到的青霉素产生菌,在每毫升发酵液中只能分泌20单位左右的青 霉素,通过60多年来的不断育种,加上其他条件的改进,目前每毫升已经超过10万单位。 (三)微生物的分类: 1、按微生物的作用分:有用的(污水外理)、无害的(肠道菌丛)、有害的(引起腐烂)、危 险的(致病菌)。 2、按革兰氏染色反应分: 3、按温度分:嗜冷菌、嗜温菌(金葡球菌)、嗜热菌(芽孢杆菌) 4、按PH分:嗜酸菌(乳酸杆菌)、嗜中性菌(芽孢杆菌)、嗜硷菌(弧菌) 5、按食物来源分:自养型和异养型 6、按对氧气的需求分类:需氧菌和厌氧菌 7、按形态人结构分:主要分细菌、真菌、病毒。人们研究得最多、也较深入的主要有细菌、放线 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古菌、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现择要介绍: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病毒及其产物 各类微生物简介 (一)细菌: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2、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 央部位颜色一致等。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可作为鉴定细菌种的依据。 (二)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1、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 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2、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链霉菌属是 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形态如下图所示。

5-1第十一章+微生物概述++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

一、复习旧课: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二、导入新课:为什么细菌具有致病性? 三、讲授新课: 第十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 (一)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内增殖。如病毒 (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为原始的裸DNA、无核膜、细胞器不完善。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细胞器发达。如真菌 三、微生物的分布 1、分布广泛:江河湖海、空气、土壤 2、在极端严酷条件生存:极地、火山、外太空 3、数量惊人:几亿-几十亿个/g土壤 四、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机制、检查方法及防治措施的一门科学。 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胞的概念: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细胞的大小: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也就是千分之一毫米。 三、细胞的形态:1、球菌;2、杆菌;3、螺形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