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上重大传染病及应对措施

历史上重大传染病及应对措施

历史上重大传染病及应对措施
历史上重大传染病及应对措施

历史上重大传染病及应对措施

一、几种致命瘟疫的疫情概况

1、天花

公元前1100多年前,印度或埃及出现急性传染病天花。公元前3~前2世纪,印度和中国流行天花。公元165~180年,罗马帝国天花大流行,的人口死亡。6世纪,欧洲天花流行,10%的人口死亡。

17、18世纪,天花是欧洲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人数高达

1.5亿。19世纪中叶,中国福建等地天花流行,病死率超过。1900~1909年,俄国因天花死亡50万人。

2、鼠疫

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有专家认为此疫即鼠疫。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始于公元6世纪,源自中东,流行中心为近东地中海沿岸,持续近60年,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最令人恐怖的是第二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史称“黑死病”,1348~1351年在欧洲迅速蔓延,患者3~5天内即死,3年内丧生人数达6200万(有的说是3000万),欧洲人口减少近,其中威尼斯减70%,英国减58%,法国减。1348年疫情高峰时,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死亡人数均在10万以上。此次“黑死病”延续到17世纪才消弭。流行范围较广的是第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1894年,香港地区爆发鼠疫,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逾千万人。其中,印度最严重,20年内死亡102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当今,鼠疫在北美、欧洲等地几乎已经绝迹,但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地区还时有出现。

3、霍乱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大规模流行的世界性霍乱共发生8次,地区性流行也出现过几次。1817~1823年,霍乱第一次大规模流行,从“人类霍乱的故乡”

印度恒河三角洲蔓延到欧洲,仅18年前后便使英国6万余人丧生。1826~1837年,霍乱第二次大流行,穿越俄罗斯并先后到达德国、英国、加拿大和美国。1846~1863年,霍乱第三次大流行,波及整个北半球。1865~1875年,霍乱第四次大流行,由一艘从埃及到英国的船所引发。1883~1896年,霍乱第五次大流行,到达了埃及。1910~1926年,第六次霍乱大流行。1961年出现第七次霍乱大流行,始于印度尼西亚,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患者逾350万。

1992年10月,第八次霍乱大流行,席卷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短短2~3个月就报告病例10余万,死亡人数达几千人,随后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

1997年9月起,霍乱在非洲大规模蔓延,仅1998年的头3个月乌干达就报告病例11335例,肯尼亚报告病例108例。

4、流感

1510年,英国发生有案可查的世界上第一次流感。

1580、1675和1733年,在欧洲均出现大规模流感。1889~1894年,“俄罗斯流感”席卷整个西欧。最致命的是席卷全球的1918~19年流感。它可能源于美国,

1918年3月11日美国的一个军营107名士兵首次发病,不到两天即有522名士兵被感染,一周之内各州均出现病例,数月传遍全国,但未被引起高度重视。4月,流感相继传至欧洲、中国、日本。5月,流感遍布非洲和南美。9月疫情达到高峰。10月,流感便使美国的死亡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当年,近的美国人得了流感,

67.5万人死亡。全球约有2000~5000万人在这场流感灾难中丧生。18个月后,这场疾病离奇地消失。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也波及世界多个地区。“亚洲流感”在美国导致7万人死亡,“香港流感”使美国

3.4万人因感染致死。1977~1978年的“俄罗斯流感”始流行于前苏联,后又波及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

其他主要传染病。结核病已使2亿人死亡;疟疾仅在1997年就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起造成150~270万人死亡;登革热于1981年使古巴30多万人患病,至今还时有发生;而埃博拉病毒造成的死亡率则高达78~88%。此外,伤寒、西尼罗河病毒、梅毒、艾滋病、军团菌等,也都对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疫病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综观历史上发生的瘟疫,除直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外,还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后果和影响。

第一,病因不明产生恐慌。瘟疫往往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公元前430~前427年的雅典瘟疫,使城中的人们生活在噩梦之中。1665年伦敦的鼠疫,病因一时不明,更加重了疫情的神秘、恐怖色彩,许多无辜者被指控传播鼠疫而被恐慌的民众处死;猫也被当作瘟疫之源而被赶尽杀绝,老鼠泛滥,结果鼠疫更加肆虐,社会濒临崩溃。

第二,人口骤减危及生存。公元前430~前427年的瘟疫,使曾两次领导希腊战胜波斯的雅典就此衰败。公元21~1266年间横行的瘟疫,最终加速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的衰落。1518~1526年的天花大流行,是拥有2500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现墨西哥境内)消失的重要原因。殖民者故意传播的天花病毒,令北美几个原有百万人口的印第安部落骤减至几千人或完全灭绝。

第三,严重减员影响战斗力。1812年,拿破仑50万大军入侵俄国,1年后败退时仅剩3000余人,其中,因感染伤寒和痢疾而死亡的官兵远比战死的要多得多。二战期间,疟疾曾在盟军中流行,致使大量的士兵死亡或丧失战斗力。

第四,疫情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和医学的发展。1865~1875年霍乱第四次大流行,迫使人们注意水源、食品、环境等的卫生状况,促成了公共卫生学的建立,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重新考虑城市规划,用几何布局和拓宽街道来改善过于拥挤纷杂的旧城。此间,约翰·斯诺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的医学调查,开创了早期的流行病学工作。三、对疫病采取的解决办法

第一,即时实行物理隔离,切断传染源。面对瘟疫,当时最有效的措施是隔离。6世纪欧洲出现麻风病,唯一办法是将病人关进麻风院隔离起来。1496

年梅毒在荷兰和希腊流行,欧洲各地政府和教会驱赶妓女,并对其进行隔离和控制。

14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时,米兰大主教下令对最先发现瘟疫的房屋进行隔离,不许里面的人迈出半步,结果,米兰未让瘟疫蔓延,成为欧洲大城市中唯一的幸免者。1665年伦敦鼠疫肆虐,一场大火灾烧毁了城里的大部分建筑,传播疫菌的老鼠销声匿迹,疫情随之平息。1910年中国东三省爆发鼠疫,死亡人数达6万之多,清政府派出防疫总医官,迅速采取断绝交通、隔离疫区、收容疫患、火化疫尸等多项措施,很快有效控制了疫情。

第二,改善卫生,注意消毒。18年,英国因霍乱死亡约6万人,后调查结果显示,饮用水是元凶,清洁水源后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进一步扩散。1848年,消毒的方法开始在临床应用。

第三,不断发展医学和其他科学技术。与其他疾病一样,瘟疫的根本防治,有赖于医学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例如,种牛痘防治天花的方法早在11世纪的中国已广泛应用,后经波斯、土耳其传至欧洲,1798年由英国医生琴纳作了更为安全的改进并被欧美各国广泛传用。1977年,牛痘疫苗经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使用,困扰人类几千年的天花因此从地球上消失。1882年德国医生科赫发现结核菌,并运用先进的细菌学技术分离出了结核杆菌,1921年法国医生卡尔麦特和介兰研制出防治结核病的免疫疫苗—卡介苗,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成功提取链霉素,使结核病最终得到有效防治。

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问世是疫病防治的有力武器。一些疫病的治疗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譬如疟疾,1627年,金鸡纳树皮被引入欧洲,用于治疗疟疾。1880年,疟原虫被发现。1898年,发现蚊虫是疟疾的传播者。20世纪20年代末,合成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扑疟喹咛”和“阿的平”。再譬如鼠疫,直到19世纪后期才找到病源和传播途径———老鼠和跳蚤,20世纪中叶发明了抗菌素使得鼠疫得到有效防治。然此疫未绝,如今每年仍有约1000到2000人被鼠疫所感染。20世纪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猩红热、白喉、脑膜炎、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蔓延;此外,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的相继出

现,则使更多疫病的治疗成为可能。当然,有些疫病仍有待于医学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人类同疫病的抗争,依旧xx!

重大传染病历史一览

重大传染病历史一览 疾病名称疫情传播途径传播特点经济影响黑死病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 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引起瘟疫的病菌是 由藏在黑鼠皮毛内 的蚤携带来的。在 14世纪,黑鼠的数 量很多。一旦该病 发生,便会迅速扩 散。 传播速度快, 死亡率高,疫 情持续时间 长。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很 多,以至劳动力食缺。 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 荒鞠,粮食生产下降。 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 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 饥荒。劳动力匮乏经济 遭受重创。 西班牙流感西班牙大流感所造成的灾难 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 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 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 患病人数在7亿以上,发病 率约20%~40%,死亡人数 达4000-5000多万。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 显示,1918-1919 年导致5000万人 死亡的西班牙流感 病毒很可能源自鸟 类。实际上是禽流 感的变异。 死亡曲线呈 “W”型—20到 40岁的青壮 年人也成为 了死神追逐 的对象。且传 播速度快、范 围广、死亡人 数多、从发病 到死亡的时 间极短。 和黑死病类似,流感期 间,交通、饭店、零售、 旅游和娱乐业不景气, 医院和健康服务成了最 大的赢家。值得一提的 是,通信业得到了良好 的发展。 疯牛病主发国在英国。据估计死亡对于这种病毒究竟牛肉产业是美国农业领

人数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迄今为止死于此疫的人数为69人。波及至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塞浦路斯等。通过何种方式在牲 畜中传播,又是通 过何种途径传染给 人类,科学家研究 的还不清楚。 蔓延迅速,波 及范围广,潜 伏期长。 域中最重要的产业,产 值高达1880亿美元, 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20%。提供了140万个 就业机会。据美国有线 新闻网估计,疯牛病事 件将给美国造成了至少 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 失。 口蹄疫2001年,英国暴发口蹄疫, 集中宰杀、焚烧了近700万 头感染口蹄疫的牲畜,许多 农民损失惨重。世界上大多 数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 日本、南韩、澳洲、新西兰 及一些欧洲国家等;东南亚 各国、中国香港、中国大陆 等皆属”口蹄疫疫区”。病畜的水疱液、乳 汁、尿液、口涎、 泪液和粪便中均含 有病毒。该病人侵 途径主要是消化 道,也可经呼吸道 传染。 具有流行快、 传播广、发病 急、危害大等 流行病学特 点,疫区发病 率可达50% 一100%,犊 牛死亡率较 高。传播无明 显的季节性。 口蹄疫使英国当年的经 济增长速度由原先预测 的2.3%降至2%,造成 的经济损失达到70亿 英镑。支柱产业之一旅 游业受到重创。据报道, 与2000年同期相比, 仅英国乡村地区的旅游 收入就减少了75%。 SARS2003年,我国内地24个省 区市先后发生非典型肺炎疫 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通过近距离空气飞 沫、气溶胶传播, 不排除密切接触传 发病快,传播 范围广,死亡 率高。 2003年旅游收入减少 约1200亿元,影响全 年GDP少增长1.1个百

精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历史上传染病的大流行,对国家、城邦和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张大庆: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及全科医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McNeill说过,传染病是人类历史的决定因素之一。 传染病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往往比战争、革命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疾病直击的是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类自身、人类躯体及其心灵。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传染病的大流行,都可能对国家、城邦和其文明产生巨大影响。不过,在另一方面,传染病也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预期寿命的增加也正是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最大成果。 人类历史三次疾病模式的转变 截至目前,人类的疾病谱经历了3次转变。 第一次发生在一万年以前。在早期狩猎采集的时代,人群以小部落的形式聚集,而传染病的传播需要一定人口密度,因此在当时,传染病风险并不大。随着农业革命的出现,狩猎、采集者群体向农耕社会进化。这带来了两个重大改变,一是环境的变化,灌溉渠、水稻种植以及居住地周围的垃圾造成了一片片死水,蚊子可以在那里繁殖,为病菌滋生创造了条件;二是农业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生活、居住更为紧密,同时农业生产和养殖的食物获取方式使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密度增大,这导致蚊子等宿主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致病微生物。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传染病的危害,了解到很多疾病的原因。随着公共卫生的建立以及现代医学的技术进步等,人类有了一系列应对传染病的措施,传染病开始得到控制,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因素。同时,非传染病、慢性病、退性病增加。 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末,一直到现在还在转变过程中。虽然慢性病、退行性病、老年病变成了疾病主流,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发传染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来自人类的扩张,不断开拓开荒,进入到原始森林等地,接触了很多新的病原体;另外一方面是传统传染病的死灰复燃,比如结核,因为长期使用一些药物,病原菌出现耐药性,同时,一些病菌也在进化发展、适应环境,使旧病更难治;此外,还有一些环境、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 这是3次重大的疾病模式或者称之为流行病学的转变。 重大传染病改变历史 传染病不仅仅损害个体、家庭的健康与幸福,也对社会、国家产生莫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简要回顾一下历史上重大传染病的流行。 现代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雅典文明,公元前430年~公元前427年,雅典暴发瘟疫。这之后,希腊文明慢慢走向了下坡。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面,很详细地记载了这场流行于雅典的瘟疫。他描述其最早来自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港口,后来通过埃及、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300余万人死亡,此后50年,墨西哥因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伦敦大瘟疫,为制止烧三天大火净化空气,延续到1666年9月,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亡。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 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1840—1862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20余年,死亡数百万人。 1847—1948年,伦敦流行性感冒死亡1.5万人;1851—1855年,肺结核流行,一年内5万人,共死亡25万人。 1856—1900年,中国云南全省有86个县流行鼠疫,共计死亡73万多人。 1863-1875年,霍乱流行10年之久,1866年东欧就死亡30多万人,死亡人口超过千万。 1884—1953年,中国福建57个县、市中有71万多人死于鼠疫。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2、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3、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4、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5、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6、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7、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8、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 9、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10、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11、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12、良性感染:该传染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称为良性感染。 13、恶性感染:该传染病能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称为恶性感染。(如口蹄疫,良性其病死率小于2%,恶性则大大超过。) 14、最急性: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著。(如牛养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 15、急性: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 16、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 17、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喘气病等) 18、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例一些疱疹病毒、批膜病毒、副粘病毒及

当前流行的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5918795.html, 当前流行的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作者:赵善露 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7期 历史上传染病曾对人类造成很大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前,卫生条件落后,医药水平低下,鼠疫、霍乱、天花、疟疾、血吸虫病和黑热病等广泛流行,使广大民众贫病交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实施预防接种、改善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改善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状况,引导民众改变生活卫生習惯及生产方式等综合措施,免疫接种覆盖率逐年提高。如今天花已经消灭,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麻疹、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其中脊髓灰质炎已接近被消灭。 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由于近年来,新传染病病原的出现以及已控制的一些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复活,使得传染病仍然是全球致死、致残的第二位原因。当今世界范围内传染病总的趋势是经典传染病还没有完全控制,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我们正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当今,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结核病、麻疹、疟疾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广泛存在,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型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又叫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仍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由狂犬病毒引起。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然后通过咬伤或抓伤,经过与受到感染的唾液密切接触传播至人。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但95%以上的人类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300余万人死亡,此后50年,墨西哥因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伦敦大瘟疫,为制止烧三天大火净化空气,延续到1666年9月,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亡。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 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1840—1862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20余年,死亡数百万人。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2、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3、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4、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5、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6、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7、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8、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 9、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10、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11、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12、良性感染:该传染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称为良性感染。 13、恶性感染:该传染病能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称为恶性感染。(如口蹄疫,良性其病死率小于2%,恶性则大大超过。) 14、最急性: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著。(如牛养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 15、急性: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 16、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 17、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喘气病等) 18、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例一些疱疹病毒、批膜病毒、副粘病毒及反转录病毒科所属的病毒)。

世界历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

世界历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 一、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雅典大瘟疫 “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狗、乌鸦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公元前430年的一天,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如此记录了这场席卷整个雅典的瘟疫。 这场瘟疫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尽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 二、多种瘟疫集体爆发安东尼瘟疫 公元2世纪中期,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瘟疫,一起袭击了安东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1/4。最后,整场瘟疫导致罗马本土1/3人口死亡,总死亡人数估计高达500万。 三、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查士丁尼瘟疫 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开始于公元541年,最初是先在东罗马帝国属地的埃及爆发,接着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区。君士坦丁堡 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大量尸体不论男女、长幼和贵贱,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一起。这场鼠疫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1/4的东罗马帝国人口死于鼠疫。 四、肆虐三百年,死亡近两亿欧洲黑死病 “黑死病”于1347年在西西里群岛爆发后,在3年内横扫欧洲,并在20年间导致2500万欧洲人死亡。患者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极其痛苦,故称为“黑死病”。 此病在随后300年间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后世学者估计,共有多达2亿人死于这场瘟疫。 五、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杀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 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 研究者指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 六、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肆虐两个世纪的黄热病 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岛首次爆发大规模黄热病。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故又称为“美洲瘟疫”。此病传播媒介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5918795.html,/list_content_wx.asp?ArticleID=8516 鼠疫改变了历史进程 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瘟疫之一是鼠疫。鼠疫对于亚洲、非洲和欧洲来说,就是一种恐怖的灾难,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例如它间接促使了东罗马帝国的崩溃。 历史上的首次鼠疫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几乎波及到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疫情持续了约50年至60年,肆虐巅峰时期每天有万人丧命,死亡总数约近一亿人。 第二次鼠疫,即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此次鼠疫发生于公元14世纪,断断续续持续了近300年,疫区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北海岸。直到史称的“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才随之平息。此次鼠疫中,欧洲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4,意大利和英国的死亡人数则为其总人口的一半。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欧、美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闻之色变的流感 看似“小病”的流行性感冒却能给人类造成最致命的威胁。流感变异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严重威胁。据统计,从上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至少5次堪称恐怖的大流感袭击。 ★灭人5000万的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暴发夺去了近5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及印度孟买,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不到一年时间席卷了全球。 此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之一,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 ★亚洲流感源于我国贵州西部。人类第二次威胁性大的流感是“亚洲流感”。这次流感因首发地为亚洲而得名。此类病毒于1957年2月首发于我国贵州省西部,3—4月引起全国大流行,5—6月波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7—8月袭击中东、欧洲和非洲,10月蔓延至美洲,在8个月内席卷全球,发病率在15%一30%左右,病死率并不高。 ★香港流感幸而杀伤力不大。香港流感因首发于我国香港而得名,应称甲H3N2亚型流感。此类病毒于1968年7月中旬首发于我国香港。 ★美国甲型H1N1流感令人谈猪色变。1975—1976年美国冬天格外寒冷,公路沿线处处可见积雪冻结而成的灰色冰丘。1976年也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同年2月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甲型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暴发事件,约200余人被感染,其中10余人病情严重,一人死亡。为此WHO于1976年春在日内瓦总部召开国际流感会议,美国一些人认为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具有时间的周期性,即每隔11年出现一次。 ★禽流感再次袭击亚洲。禽流感于2005年2月再次袭来。禽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欧洲相继发现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公共医疗的专家曾发出警告,禽流感病毒一旦变异为能在人际间传播的病毒,全球将有500万至15亿人被夺去性命。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各国纷纷推出防范新举措,加强信息的交流。 永久威胁地球的霍乱 1817年,霍乱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传染病宣传材料

传染病宣传材料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b)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c)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 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啮齿动物、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重大传染病历史一览教案资料

重大传染病历史一览

重大传染病历史一览>>>更多疾病名称疫情传播途径传播特点经济影响 黑死病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 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 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 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 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 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 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 散。 传播速度快,死亡率 高,疫情持续时间长。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很多,以至劳动力食缺。整个村庄被 废弃,农田荒鞠,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 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劳动力匮乏经济遭受重 创。 西班牙流感西班牙大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 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7亿以上,发病 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5000多 万。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 1918-1919年导致5000万人 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 能源自鸟类。实际上是禽流 感的变异。 死亡曲线呈“W”型—20 到40岁的青壮年人也 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 象。且传播速度快、范 围广、死亡人数多、从 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极 短。 和黑死病类似,流感期间,交通、饭店、零售、旅游和 娱乐业不景气,医院和健康服务成了最大的赢家。值得 一提的是,通信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疯牛病主发国在英国。据估计死亡人数以每年30%左 右的速度逐年上升,迄今为止死于此疫的人数 为69人。波及至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 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波兰、捷 克、匈牙利、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爱沙尼 亚、立陶宛和塞浦路斯等。 对于这种病毒究竟通过何种 方式在牲畜中传播,又是通 过何种途径传染给人类,科 学家研究的还不清楚。 蔓延迅速,波及范围 广,潜伏期长。 牛肉产业是美国农业领域中最重要的产业,产值高达 1880亿美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提供了140万个 就业机会。据美国有线新闻网估计,疯牛病事件将给美 国造成了至少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2001年,英国暴发口蹄疫,集中宰杀、焚烧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口蹄疫使英国当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由原先预测的2.3%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重大传染病历史一览

重大传染病历史一览>>>更多疾病名称疫情传播途径传播特点经济影响 黑死病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 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 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 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 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 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 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 散。 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疫情持续时间长。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很多,以至劳动力食缺。整个村庄被废 弃,农田荒鞠,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 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劳动力匮乏经济遭受重创。 西班牙流感西班牙大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 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7亿以上,发病 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5000多万。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 1918-1919年导致5000万人 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 能源自鸟类。实际上是禽流感 的变异。 死亡曲线呈“W”型 —20到40岁的青壮年 人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 对象。且传播速度快、 范围广、死亡人数多、 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极 短。 和黑死病类似,流感期间,交通、饭店、零售、旅游和娱 乐业不景气,医院和健康服务成了最大的赢家。值得一提 的是,通信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疯牛病 主发国在英国。据估计死亡人数以每年30%左 右的速度逐年上升,迄今为止死于此疫的人数对于这种病毒究竟通过何种 方式在牲畜中传播,又是通过 蔓延迅速,波及范围广, 潜伏期长。 牛肉产业是美国农业领域中最重要的产业,产值高达1880 亿美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提供了140万个就业机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2.5学时) 主要内容 1、传染病的概念及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特性; 2、感染的类型 3、传染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4、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5、疫源地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 6、流行的表现形式和及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7、影响流行过程的自然、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 自学内容 1、感染的分类 2、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来源及种类 基本要求 l、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传染病的特性、发展阶段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重点 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的概念;疫点、疫区、疫源地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形式。 难点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慢病毒感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关系 第一节感染和传染病 (一)、感染(infection):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显性感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动物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称作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都能引起感染过程,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动物机体的条件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换句话说,动物机体对病原

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二)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大多数耐过传染病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4.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如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可以用血清学等方法检查出来 5.大多数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第二节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 (一)感染的类型 1、按感染的发生分: 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2、按感染的部位分: 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 3、按病原的种类分: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4、按症状是否典型分: 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5、按疾病的严重性分: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6、按病程长短分: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 7、按临床症状分: 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一过型感染、顿挫型感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新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构成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急性病人藉其排泄物或呕吐物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其中轻型病人症状多不典型而不易发现,慢性病人可长期污染环境。在不同传染病中流行病学意义各异。 (2)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由于无任何症状、体征而不易被发现,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由于病原携带者(尤其是慢性病原携带者)不出现症状而不易被识别,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中有重要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传染病,可由动物体内排出病原体,导致人类发病,如鼠疫、狂犬病等,称动物源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染者所经过的途径。由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所组成。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 当病人讲话、咳嗽、喷嚏时,可从鼻咽部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到周围空气中,易感者通过呼吸而感染。 (2)水、食物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易感者因进食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食物,如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或进食患病的动物的肉类、乳类、蛋类等,受到感染,如囊虫病、绦虫病等。另外,某些传染病还可通过与疫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导致感染,见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污染日常生活用具(如餐具、洗漱用具)、玩具等传播疾病。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通过在患病动物和人之间叮咬、吸吮血液传播疾病,如蚊传播乙脑、虱传播斑疹伤寒,亦可通过机械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再使易感者感染,如苍蝇、蟑螂传播伤寒、痢疾等。 (5)血液、血制品、体液见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胞(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该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易感人群越多,人群易感性越高,传染病越容易发生流行。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可把易感者水平降到最低,使流行不再发生。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等,通过作用于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受自然因素影响尤其明显。传染病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与自然因素关系密切。例如长江流域湖沼地区有适合钉螺生长的地理、气候环境,这就形成了血吸虫病的地区性分布特点,寒冷可减弱呼吸道抵抗力,故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炎热的夏季使

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我校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区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二、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要求,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定专人(校医)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校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后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报告病种 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

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内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2)肠道传染病。学校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 (3)其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乙类、丙类传染病。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口足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发热事件。 同一班级内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有3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 度或同一学校内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有5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5、食源性疾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致病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并在适宜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即传染病的特异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再侵入易感者,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统称流行过程三环节。假如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可能发生,也就不可能引起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但这一过程的形成并非一个单纯生物学现象,它始终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过程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性质。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条件 1.传染源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或reservoir of infection)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且具备某些利于病原体排出的症状,如肺结核、麻疹、白喉等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咳嗽,霍乱、痢疾等一些肠道传染病的腹泻,均可大量排出病原体,增加了感染他人的机会。传染病病人的病程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几个阶段。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数量、频度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