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1 总则

1.0.1 为推进绿色施工,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应于新建、扩建、改建及拆除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

1.0.3 建筑工程以外的其他土木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0.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工程施工活动。

2.0.2 控制项 prerequisite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

2.0.3 一般项 general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2.0.4 优选项 extra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

2.0.5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trash

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6 建筑废弃物 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7 回收利用率 percentage of recovery and reuse

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

2.0.8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在自然界中可以再生并永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9 基坑封闭降水 obdurate ground water lowering

在基坑和基坑侧壁采取截水措施,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

2.0.10 信息化施工 informative construction

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的存储、传输、处理和共享的施工活动。

2.0.11 绿色施工评价 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对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水平及效果进行评估的活动。

3 基本规定

3.1实施原则与组织

3.1.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环保优先、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3.1.2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项目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并应对专业分包单位的绿色施工实施管理与监督。

3.1.3 工程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3.2绿色施工策划

3.2.1 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明确绿色施工目标,并应进行绿色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3.2.2 项目部应依据绿色施工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进行绿色施工策划,并应对绿色施工评价要素中的评价条款进行取舍。

3.2.3 绿色施工策划应通过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技术交底等文件的编制实现。

3.2.4 应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创效活动,并将相应措施列入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和绿色施工方案中。

3.3管理要求

3.3.1 施工单位应对绿色施工项目实施管控。

3.3.2 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建立健全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制度;

2应具有齐全的绿色施工策划文件;

3现场应设立清晰醒目的绿色施工宣传标识;

4应建立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5应开展绿色施工批次和阶段评价,并记录完整,评价频次符合要求;

6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采集和保存绿色施工典型图片或影像资料,覆盖面满足要求;

7应保存齐全的批次和阶段评价中持续改进的资料;

8应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重视四新技术应用;

9签订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包含绿色施工指标要求。

3.3.3 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

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社会影响;

3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4施工中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5违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造成社会影响;

6施工扰民造成社会影响。

3.3.4 图纸会审时,相关方应对工程施工图进行绿色化审视。

3.3.5 应进行施工图和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及绿色施工方案的优化。

3.3.6 施工图设计应融入绿色施工要求。

3.4评价框架体系

3.4.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在绿色施工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绿色施工策划文件,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3.4.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应由单位工程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等构成。

3.4.3 绿色施工评价应按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和单位工程评价进行。

3.4.4 评价阶段宜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进行。

3.4.5 评价要素应包括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六个要素。

3.4.6 评价要素应由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

3.4.7 评价等级应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三个等级。

4 环境保护评价指标

4.1控制项

4.1.1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4.1.2绿色施工策划文件中应包含环境保护内容。

4.1.3 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4.1.4 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的古迹、文物、墓穴、树木、森林及生态环境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制定地下文物应急预案。

4.1.5 施工现场不应焚烧废弃物。

4.1.6 土方回填不得采用有毒有害废弃物。

4.2一般项

4.2.1 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2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3现场进出口应设车胎冲洗设施和吸湿垫,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清洁;

4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回收;

5拆除、爆破、开挖、回填及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有抑尘措施;

6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

7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8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土方开挖、回填、转运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活动;

9现场运送土石方、弃渣及易引起扬尘的材料时,车辆应采取遮盖措施;

10弃土场应封闭,并进行临时性绿化;

11现场预拌应设有密闭和防尘措施。

4.2.2 废气排放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现场厨房烟气应净化后排放;

3在敏感区域内的施工现场,进行喷漆作业时,应设有防挥发物扩散措施。

4.2.3 建筑垃圾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计划;

2建筑垃圾产生量不应大于300t/万m2;

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4现场垃圾应分类、封闭、集中堆放;

5生活、办公区应设置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并定期清运;

6生活区垃圾堆放区域应定期消毒;

7应办理施工渣土、建筑废弃物等排放手续,按指定地点排放;

8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

9废电池、废硒鼓、废墨盒、剩油漆、剩涂料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分类存放,设置醒目标识,并回收。

4.2.4 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置排水沟;

2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应处理合格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检测频率不应少于1次/月;

3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定期清理;

4工地厨房应设置隔油池,定期清理;

5工地生活污水、预制场和搅拌站等施工污水应达标排放和利用;

6钻孔桩作业应采用泥浆循环利用系统,不应外溢漫流;

4.2.5 光污染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限时施工、遮光和全封闭等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的光污染;

2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3施工场区照明应采取防止光线外泄措施。

4.2.6 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针对现场噪声源,应采取隔声、吸声、消音等措施,降低现场噪声;

2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施工;

3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远离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敏感区;

4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等机械设备应设置吸声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

5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降噪设施;

6材料装卸应轻拿轻放,控制材料撞击噪声;

7施工场界声强限值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的规定;

8封闭及半封闭环境内噪声不应大于85dB。

4.3优选项

4.3.1 施工现场宜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定期清运、消毒。

4.3.2 现场宜采用自动喷雾(淋)降尘系统。

4.3.3 场界宜设置扬尘自动监测仪,动态连续定量监测扬尘(TSP、PM10)。

4.3.4 场界宜设置动态连续噪声监测设施,显示昼夜噪声曲线。4.3.5 建筑垃圾产生量不宜大于210t/万m2。

4.3.6 宜采用地磅或自动监测平台,动态计量固体废弃物重量。4.3.7 现场宜采用雨水就地渗透措施。

4.3.8 宜采用生态环保泥浆、泥浆净化器反循环快速清孔等环境保护技术。

4.3.9 宜采用装配式方法施工。

4.3.10 施工现场宜采用湿作业爆破、水封爆破、水炮泥封堵炮眼、高压射流等先进工艺。

4.3.11 土方施工宜采用湿作业方法。

4.3.12 现场生活宜采用清洁燃料。

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5.1控制项

5.1.1 应建立材料采购、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管理制度。

5.1.2绿色施工策划文件中应涵盖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内容。5.1.3 应具有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的具体材料进场计划。

5.1.4 应就近选择工程材料,并有进场和运输消耗记录。

5.2一般项

5.2.1 临建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可周转、可拆装的装配式临时住房;

2应采用装配式的场界围挡和临时路面;

3应采用标准化、可重复利用的作业工棚、试验用房及安全防护设施;

4应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

5.2.2 模架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2应采用高周转率的新型模架体系;

3应采用钢或钢木组合龙骨。

5.2.3 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减少水泥用量;

2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3墙、地块材饰面应预先总体排版,合理选材;

4对工程成品应采用保护措施;

5应采用闪光对焊、套筒等无损耗连接方式;

6 应采用BIM技术,深化设计、优化方案、节约材料。

5.2.4 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垃圾应分类回收,就地加工利用;

2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两面使用,废纸回收;

3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100%;

4应再生利用改扩建工程的原有材料。

5.2.5 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5.3优选项

5.3.1 主要建筑材料损耗比定额损耗率宜低30%以上。

5.3.2 宜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和管线设备模块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5.3.3 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自动爬升模架。

5.3.4 现场废弃混凝土利用宜达到70%。

5.3.5 现场混凝土拌和站宜配置废料收集系统,加以回收利用。5.3.6 爆破施工宜采用高效安全爆破工艺,节约材料。

5.3.7 宜采用钢筋工厂化加工和集中配送。

5.3.8大宗板材、线材宜定尺采购,集中配送。

5.3.9石方弃渣宜用于加工机制砂和粗骨料。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6.1控制项

6.1.1 应建立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管理制度。

6.1.2绿色施工策划文件中应涵盖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内容。

6.1.3 应制定水资源消耗总目标和不同施工区域及阶段的水资源消耗指标。

6.1.4 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用水应单独计量,并建立台账。

6.1.5施工现场供水线路及末端不得有渗漏。

6.1.6 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6.2一般项

6.2.1 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打压应采用循环水;

2混凝土养护应采用覆膜、喷洒等节水工艺和措施;

3生活区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4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应采用非自来水源;

5 现场临时用水系统应设计合理,无渗漏。

6.2.2 水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抽水应采用动态管理技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应采取隔离措施;

3 污水排放管道不得渗漏;

4 应采用无污染地下水回灌方法;

5 机用废油应回收,不得随意排放;

6 不得向水体倾倒垃圾;

7水上和水下机械作业应有作业方案,采取安全和防污染措施。

6.2.3 水资源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废水与生活废水应有收集管网、处理设施与利用措施;

2现场冲洗机具、设备和车辆的用水,应采用经处理后的施工废水和收集的雨水;

3非传统水源应经过处理和检验合格后作为施工、生活用水使用;

4 根据工程地域特点,施工现场用水经许可后,应采用符合标准的江、河、湖、泊水源;

5应储存并高效利用回收的雨水和基坑降水产生的地下水。

6.3优选项

6.3.1 中水进行生化处理达标后宜合理利用。

6.3.2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宜采用蒸汽设施自动养护。

6.3.3 现场混凝土预制构件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养护。

6.3.4场内集中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宜采用喷淋设备进行喷水养护。

6.3.5 设置在海岛海岸的无市政管网接入条件的工程项目,宜采用海水淡化系统。

6.3.6 无市政管网接入条件的工程项目,宜因地制宜,采用非自来水源。

6.3.7 宜采用基坑封闭降水施工技术。

7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

7.1控制项

7.1.1 应建立节能和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7.1.2绿色施工策划文件中应涵盖节能与能源利用的内容。

7.1.3 应编制施工设备总体耗能计划,对进场重大设备进行能耗评估,设备进场后建立主要耗能设备清单。

7.1.4 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用电应单独计量,并建立台账。

7.2一般项

7.2.1 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合理规划线路铺设、配电箱配置和照明布局;

2应采用节能型设施;

3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规定;

4办公区和生活区应100%采用节能照明灯具。

7.2.2 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择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2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共享施工机具资源;

3高耗能设备应单独配置电表,定期监控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4应建立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定期检查保养;

5应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设备长时间低负载运行;

6施工作业停工应及时关机。

7.2.3 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措施;

2应使用热工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采用吊顶;

3应采取外窗遮阳、窗帘等防晒措施。

7.2.4 材料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材料设备的选用应根据就近原则,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设备重量占比应大于70%;

2应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避免现场二次搬运;

3应制定切实措施,减少垂直运输设备的耗能;

4应采用重力势能装置,运输建筑垃圾。

7.2.5 现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2应减少夜间作业、冬期施工和雨天施工时间;

3应合理安排施工机械,避免集中使用大功率设备;

4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应采用溜槽或串筒浇筑;

5钢结构安装应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技术。

7.3优选项

7.3.1宜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7.3.2临时用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7.3.3施工通道及无直接采光的施工区域照明宜分别采用声控、光控、延时等自动照明控制。

7.3.4宜采用无功补偿设备提升施工临时用电系统的功率因素。7.3.5单位工程单位建筑面积的用电量宜比定额节约10%。

7.3.6长期集中施工人员居住区,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节能目标。

7.3.7沥青混合料加热宜采用天然气、煤改气等清洁能源。

7.3.8施工期宜采用集中供电、电网供电、油改气、温拌沥青等节能方法。

8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

8.1控制项

8.1.1 应建立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8.1.2绿色施工策划文件中应涵盖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内容。

8.1.3 应了解施工场地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特殊地质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的用地计划和保护措施,并报请相关方核准。

8.1.4 应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并实施动态管理。

8.1.5 未经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许可,不得在农田、耕地、河流、湖泊、湿地弃渣。

8.1.6 在生态脆弱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施工区域内的植被和地貌复原。

8.2一般项

8.2.1 节约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总平面应根据功能分区集中布置;

2应根据现场条件和使用需求,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

3应利用原有及永久道路为施工服务,施工现场临时道路设置综合确定;

4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多层装配式活动板房、箱式活动房等;

5对垂直运输设备布置方案应进行优化,减少垂直运输设备占地;

6 应利用施工产出的矿渣及废渣,减少弃土用地。

8.2.2 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覆盖施工现场裸土,防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2应合理利用山地、荒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

3施工现场非临建区域应采取绿化措施,减少场地硬化面积;

4应优化基坑施工方案,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

5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和植被复原;

6应合理调配路基等土石方工程,力求挖填方平衡,减少取土挖方量。

8.3优选项

8.3.1 宜利用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或租用工程周边既有建筑为施工服务。

8.3.2 宜集中拌合地基处理物料。

8.3.3办公室外场地及现场道路宜采用钢板铺装。

8.3.4现场道路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或块料铺装。

8.3.5人行道宜采用透水路面。

9 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评价指标

9.1控制项

9.1.1 应建立人力资源节约和保护管理制度。

9.1.2 绿色施工策划文件中应涵盖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内容。

9.1.3 施工现场人员应实行实名制管理。

9.1.4 现场食堂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

9.1.5 关键岗位人员应持证上岗。

9.1.6应针对空气污染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污染时,应停止施工。

9.2一般项

9.2.1 人员健康保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制定职业病预防措施,定期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体检;

2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区应有专人负责环境卫生;

3施工作业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4现场应有应急疏散、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及消暑防寒设施,并设专人管理;

5现场应设置医务室,有人员健康应急预案;

6生活区应设置满足施工人员使用的盥洗设施;

7现场宿舍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5m2,并设置可开启式外窗;

8应制定食堂卫生、食材及生活用水管理制度,器具清洁;

9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厕所保持清洁,化粪池定期淸掏;

10野外施工时,应有防止高温、高湿、髙盐、沙尘暴等恶劣气候条件及野生动植物伤害措施和应急预案。

9.2.2 劳动力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建立合理的休息、休假、加班等管理制度;

2应减少夜间、雨天、严寒和高温天作业时间;

3施工现场危险地段、设备、有毒有害物品存放等处应设置醒目安全标志,配备相应应急设施;

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或装置,减少对人的不利影响;

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时,应设置通风设施;

6施工现场应人车分流,并有隔离措施;

7应使用低污染、低危害的机械设备和环保材料;

8 土石方施工时,应执行爆破标准。

9.2.3 劳动力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因地制宜制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使用计划,合理投入施工作业人员;

2应优化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和绿色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序;

3应建立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台账;

4应建立劳动力使用台账,统计分析施工现场劳动力使用情况;

5模板应采用水性脱模剂。

9.3优选项

9.3.1 宜采用现场免焊接技术。

9.3.2 宜采用机械喷涂抹灰等自动化施工设备。

9.3.3 宜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

9.3.4 宜采用内墙免抹灰技术。

9.3.5 宜模块化安装管道设备。

9.3.6 宜整体化安装建筑部件。

9.3.7 宜建立食堂熟食留样制度和台账。

9.3.8 员工宿舍宜设置报警、防火等安全装置。

9.3.9 宜建立实名制信息管理平台。

9.3.10 超大平面工程施工时,宜采用集中拌和法施工。

9.3.11 宜采用数字化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

10 创新与创效

10.0.1 绿色施工应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创效活动。10.0.2 技术创新和创效宜在如下方面开展:

1装配式施工技术;

2信息化、数字化施工技术;

3地下资源保护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

4建材与施工机具绿色性能评价及选用技术;

5高强钢与预应力结构等新型结构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度和目标

南阳市“三馆一院”项目建设工程一标段(博物馆、图书馆)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 2015年8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1) 第二章总则 (2) 第三章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及目标 (3) 一管理机构 (3) 二绿色施工原则 (3) 三绿色施工执行的标准 (3) 四绿色施工目标 (4) 五绿色施工目标责任分解 (4) 六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5) 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合同协议书 (7) 第四章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9) 一职责分配 (9) 二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9) 三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10) 四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1) 五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1) 六扬尘污染管理制度 (12) 七有害气体排放管理制度 (13) 八水土污染管理制度 (13) 九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14)

十光污染管理制度 (14) 十一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管理制度 (14) 十二环境影响控制管理制度 (15) 十三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管理制度 (16) 十四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6) 十五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7) 十六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8) 十七机械设备的保养 (18) 十八限额领料制度 (20) 十九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26) 二十废料回收管理办法 (27)

第一章编制说明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践表明,在我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形成三大“耗能大户”。据统计,我国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约35%,而且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说明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为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的优先保护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要求,并以施工单位、项目部共同成立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由以上双方管理人员为组员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要求-环境保护(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要求-环 境保护(通用版)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要求-环境保护(通用 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控制项 1运送土方、建筑垃圾、建筑材料、机具设备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2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并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3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设施,无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发生。 4建筑垃圾应按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存放,不可再利用的及时清运。 5生活垃圾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并应及时清运。 6保护施工场地内及周边各种地下设施,保证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运行。 7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处理。 一般项

8作业区土方施工过程,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安装、装饰阶段,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0.5m。现场非作业区目测无扬尘。 9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的规定;在禁令时间内停止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不发生对施工噪声的合理投诉。 10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光污染,不发生对光污染的合理投诉。 1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12基坑降水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抽取地下水。 13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区或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时,应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 14对有毒化学品、油料等材料储存地,机械设备漏油、油料使用等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做好渗漏液的收集和处理。 15采取措施,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16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 17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确需迁移的,协助相关部门处理。

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附件3: 江苏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江苏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参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相关评价框架体系、指标、评价方法,通过企业自评(绿色施工批次评价)、工程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过程监督(绿色施工阶段评价)、省协会组织考评(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领导小组审定,分别确定“不合格”、“合格”、“优良”等级。 一、批次评价(企业自评)。绿色施工项目企业自评次数每月不少于1次,且每阶段不少于1次。企业自评先对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四节一环保”五个要素的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条目,按照实际发生条目计算出要素自评价得分,再根据要素权重系数计算出批次自评得分。 表1 (2)要素得分计算方法: 要素评价得分(F)=一般项折算分(A)+优选项加分(D) 其中: A-一般项得分,按百分制折算:A=(B/C)×100 B-实际发生项条目实得分 C-实际发生项条目应得分 D-优选项加分,按优选项实际发生条目加分求和(D)。

(3)批次得分计算方法:批次得分应按表2进行要素权重换 表2 批次评价得分(E)=∑要素评价得分(F)×权重系数 二、阶段评价(过程监督)。阶段评价时间分别在地基与基础、结构、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三个阶段工程接近尾声时由工程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完成,阶段评价主要核查每个批次企业自评得分与实际是否相符,最终形成绿色施工阶段评价汇总表,并在工程峻工后形成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汇总表供评审专家组核验。 阶段评价得分:(G)=∑批次评价得分(E)/ 评价批次数 三、单位工程评价(组织评审)。单位工程评价在工程峻工后,由省协会组织专家对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进行评价,核验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单位工程评价得分与实际是否相符,确定推荐 表3 单位工程评价得分(W)=∑阶段评价得分(G)×权重系数 四、等级判定。单位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等级判定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良。“合格”、“优良”等级分别授予“江苏省绿色施工工程”和“江苏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一)不合格: (1)控制项不满足要求; (2)单位工程总得分W<60分; (3)结构工程阶段得分<60分。 (二)合格: (1)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

绿色施工实施标准

绿色施工实施标准 1.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集团公司绿色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绿色建造理念,促进公司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管理标准。 1.2 绿色施工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绿色施工管理运行体系包括绿色施工策划、绿色施工实施、绿色施工评价等环节,其内容涵盖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五个方面。 1.3 相关文件 《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17)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2.职责 2.1 组织制定集团公司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2.2 提供绿色施工管理必要的资源。 2.3 贯彻集团公司绿色施工方针、目标,倡导绿色施工。 2.4 组织绿色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 2.5 组织制定集团公司绿色施工创优目标。 2.6 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创优工作。

2.7 负责制定、宣贯绿色施工相关管理制度、政策法规。 2.8 负责对集团所属工程(子)公司、项目部的绿色施工进行监督、 检查、指导和服务。 2.9 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培训,参与审核绿色施工方案。 2.10 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施工,结构件预制化和建筑配件整体装配 化,推广使用分布式绿色能源技术。 2.11 组织制定绿色施工创优计划,指导、协助工程(子)公司开展绿色施工创优工作的创建、管理、评价。 2.12 负责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及“四新”技术的应用,建立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施工工艺清单。 2.13 负责组织审批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方案。 2.14 推广使用性能相对优良的绿色环保材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设备。 2.15 建立集团公司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数据库,统计可利用物资库存量,调配集团公司范围内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使用,降低消耗。 2.16 建立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设备和材料的限制、淘汰制度。 2.17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健全的分供商资源库。 2.18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工程的绿色设计。 2.19 协助、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有关设计工作。 2.20 推进建设工程智慧工地,普及BIM应用,为绿色施工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 2.21 建立以工程(子)公司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创优目标。 2.22 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培训,指导、协助项目部开展绿色施工管理。 2.23 编制工程(子)公司绿色施工方案。 2.24 指导项目部对绿色施工技术资料及时收集与归档。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 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新定义 2.0.1绿色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 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版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 2.0.2 绿色性能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 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新标准 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 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要求-环境保护(标准版)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要求-环境保护(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要求-环境保护(标 准版) 控制项 1运送土方、建筑垃圾、建筑材料、机具设备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2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并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3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设施,无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发生。 4建筑垃圾应按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存放,不可再利用的及时清运。

5生活垃圾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并应及时清运。 6保护施工场地内及周边各种地下设施,保证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运行。 7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处理。 一般项 8作业区土方施工过程,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安装、装饰阶段,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0.5m。现场非作业区目测无扬尘。 9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的规定;在禁令时间内停止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不发生对施工噪声的合理投诉。 10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光污染,不发生对光污染的合理投诉。 1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12基坑降水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抽取地下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1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9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题库

精品文档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是由2010年11月3日发布,自(C)起实施。 A、2011年2月3日 B、2011年5月3日 C、2011年10月1日 D、2011年11月3日 2、(A)是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 A、控制项 B、一般项 C、优选项 3、( B )是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A、控制项 B、一般项 C、优选项 4、(C)是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 A、控制项 B、一般项 C、优选项 5、绿色施工评价应以(D)为主要对象进行评价。 A、专项工程 B、分部分项工程 C、单位工程 D、建筑工程施工过程 6、在绿色施工环境保护优选项的规定中,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

到( D )。 A、20% B、30% C、40% D、50% 7、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控制项规定中,应根据( C )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并有实施记录。 A、优先库存调拨 B、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C、就地取材 D、限额领料 8、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优选项要求中,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D)。 A、60% B、80% C、90% D、100% 9、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B)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精品文档 A、节能 B、节水 C、节材 D、节地 10、在节能与能源利用的优选项要求中,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B)。 A、60% B、80% C、90% D、100% 1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应满足(A)的使用面积要求。 A、2㎡/人 B、3 ㎡/人 C、4㎡/人 D、5㎡/人 12、钢筋加工应(A),构件制作应()。 A、配送化;工厂化 B、配送化;标准化 C、规范化;工厂化 D、规范化;标准化 13、绿色施工项目自评价次数(B)不应少于1次,且每阶段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绿色施工阶段评价表.docx

. 环境保护要素评价表工程名称 编号 填表日期施工单位施工阶段评价指标环境保护施工部位标准编号标准要求 5.1.1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 控 制 5.1.2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项 5.1.3施工现场应对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1.4现场食堂有卫生许可证,有熟食留样,炊事员持有效健康证明表 11.3.1 -1.1 地基与基础 桩基施工 评价结论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无此项 符合要求 标准编号标准要求 5.2.1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资源保护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采取隔离措施 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 物质 2.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3.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 动强度等级》( GB3869)相关规定 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 5.2.2员佩戴护目镜、面罩等防护器具 人员健康 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有自然通风或临时 通风设施 6.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配置醒目安全标志, 施工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加强人 员健康管理 7.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喷洒药水 消毒和除四害措施 8.食堂各类器具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规范 一 般 1.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项 2.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抑尘措施 3.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4.现场进出口设冲洗池和吸湿垫,进出现场车辆保持清洁 5.2.3 5.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封闭存放,余料及时回收 扬尘控制 6.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7.拆除爆破作业有降尘措施 8.高空垃圾清运采用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9.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1.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5.2.4 2.不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废气排放 3.电焊烟气的排放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控制准》( GB16297)的规定 4.不应在现场燃烧废弃物 5.2.5 1.建筑垃圾应分类堆放 计分标准 1、措施 到位,满足考 评指标要求, 得 2 分。 2、措施 基本到位, 部分满足考 评指标,得 1 分。 3、措施 不到位,不 满足考评抬 杆要求,得 0 分。 应得分实得分 \ \\ \\ \\ 22 21 \\ 21 21 22 22 21 \\ 21 \\ \\ \\ \\ \\ 21 22 22 22 \\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目标管理

“绿色施工”创建领导小组名单成立时间: 2018年 04月 10 日

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网络

“绿色施工”创建工作目标、计划 有关要求: 1、方案包括绿色施工的项目概况、创建目标、编制依据、工地场容场貌的建设目标,绿色施工管理情况、现场布置情况、场具、料具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消防、分部分项绿色施工针对性措施工作内容。 2、针对工作内容,制订具体采取的措施。 3、明确各阶段资金投入情况,达到的工作目标等。 4、其他。 注:项目绿色施工资金投入具体费用包括: ?绿色施工措施费: 1、现场围档(包括大门)的投入及维修费用 2、工地地面硬化、排水设施、绿化的投入及维修、清洗费用 3、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厨房、厕所等临建、维修费用 4、现场防噪音、粉尘,废弃物处理等费用 5、材料堆放:材料标识牌、水泥、土方、珍珠岩、等密闭或覆盖、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分类存放 6、人工清理垃圾费、垃圾桶配置费、。 7、材料二次利用加工费 8、安全防护费 9、现场结构环境保护费用等 ?节能设备、仪器费: 1、节能设备费用:木工精密裁板锯、钢筋加工设备、砼设备、 装饰设备等费用

2、节能灯、节能水具费用 3、检测仪器等费用 ?环保用品、安全用具费 1、防护口罩、护目眼镜、耳塞、手套、袖套、三宝等 2、季节性预防保护费(防暑、防冬、防雨等措施费) ?教育培训费用: 1、绿色施工教育、绿色施工技术培训等费用(含资料、差旅、 培训、取证费等) 2、宣传活动费(绿色施工参观学习,竞赛、绿色施工文艺演出、 绿色施工展板、报刊杂志等) 3、绿色施工评优审验费用 ?标志、标语费用 绿色施工标牌、宣传栏、制作及安装费用 创建“绿色施工”资金投入情况表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工程 绿 色 施 工 管 理 体 系 编制人:职务(职称): 审核人:职务(职称): 批准人:职务(职称):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1.编制说明 2.绿色施工管理机构 3.绿色施工原则 4.绿色施工执行的标准 5.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6.绿色施工目标责任分解 7.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1、编制说明 推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大举措,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以及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在我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形成三大“耗能大户”。据统计,我国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5%,而且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说明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为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的优先保护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达到高效、低碳、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要求。为了本项目创建绿色施工工地,项目部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执行经理为副组长,其他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2、管理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3、绿色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4、绿色施工执行的标准 (1)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 (2)原建设部2007年9月10日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 (4)、中建协《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5)、《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与验收指南》。 5、绿色施工目标 (1)环境保护 建筑垃圾产生量,利用率和回收率达到规定要求;噪声排放达标,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污水排放达标,生产及生活污水经沉淀抹不开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控制粉尘排放,施工现场道路硬化,达到现场目测无扬尘;达到ISO14001环保认证及《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要求,达到“零污染”的目标;光源控制在环保部门规定。 (2)节材与材料的资源利用: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场计划,降低材料的损耗率,积极推广应用“四新”计划。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办公区、生活区节水器配置比率达60%,万元产值用水量控制在7.8吨。 (4)节能与能源利用:严禁使用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万元产值耗电量指标控制在75KWh;公共区域内照明灯具的比率大于80%。积极使用太阳能风力互补路灯照明。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题库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题库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 )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 是由11月3日发布,自(C)起实施。 A、 2月3日 B、 5月3日 C、 10月1日 D、 11月3日 2、(A)是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 A、控制项 B、一般项 C、优选项 3、( B )是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A、控制项 B、一般项 C、优选项 4、(C)是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 A、控制项 B、一般项 C、优选项 5、绿色施工评价应以(D)为主要对象进行评价。 A、专项工程 B、分部分项工程 C、单位工程 D、建筑工程施工过程 6、在绿色施工环境保护优选项的规定中,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

达到(D )。 A、20% B、30% C、40% D、50% 7、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控制项规定中,应根据( C )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并有实施记录。 A、优先库存调拨 B、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C、就地取材 D、限额领料 8、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优选项要求中,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D)。 A、60% B、80% C、90% D、100% 9、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B)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A、节能 B、节水 C、节材 D、节地 10、在节能与能源利用的优选项要求中,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B)。 A、60% B、80% C、90% D、100% 1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应满足(A)的使用面积要求。 A、2㎡/人 B、3 ㎡/人 C、4㎡/人 D、5㎡/人 12、钢筋加工应(A),构件制作应()。 A、配送化;工厂化 B、配送化;标准化 C、规范化;工厂化 D、规范化;标准化 13、绿色施工项目自评价次数(B)不应少于1次,且每阶段不应少于()次。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1 总则 1.0.1 为推进绿色施工,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应于新建、扩建、改建及拆除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 1.0.3 建筑工程以外的其他土木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0.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工程施工活动。 2.0.2 控制项 prerequisite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 2.0.3 一般项 general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2.0.4 优选项 extra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 2.0.5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trash 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6 建筑废弃物 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7 回收利用率 percentage of recovery and reuse 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 2.0.8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在自然界中可以再生并永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9 基坑封闭降水 obdurate ground water lowering 在基坑和基坑侧壁采取截水措施,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 2.0.10 信息化施工 informative construction 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的存储、传输、处理和共享的施工活动。 2.0.11 绿色施工评价 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新版

成都益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项目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目录 编制说明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践表明,在我国,建筑与工业、交

通形成三大“ 耗能大户”。据统计,我国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约35%,而且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说明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为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的优先保护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要求,并以施工单位、项目部共同成立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由以上双方管理人员为组员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总则 1、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规范绿色施工

管理。 2、本制度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3、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4、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一、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一)管理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绿色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三)绿色施工执行的标准 1、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 2、原建设部2007年9月10日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 3、中国建筑业协会2010年7月7日颁发的《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 4、中国建设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11月3日颁发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5、成都市政府颁布的有关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地方性法规、文件。(四)绿色施工目标 1、环境保护:噪声排放达标,符合《建筑施工界噪声限制》:污水排放达标,生产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标准规;控制粉尘排放,施工现场道路硬化,达到现场目测无扬尘;达到ISO14001环保认证及《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要求,达到“零污染”的目标。 2、节材与材料的资源利用: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场计划降低材料的损耗率,积极推广应用“四新”计划。

03绿色施工监理评价意见

合肥创新国际工程 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评价意见受安徽宇晟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安徽众任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合肥创新国际工程进行施工阶段监理。该项目自开工至今,施工内容已具备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中间检查条件,评价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合肥创新国际 2 工程地点合肥市高新区彩虹路与创新大道交口 3 建设单位安徽宇晟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 施工单位安徽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 勘察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 6 设计单位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 7 监理单位安徽众任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 建筑面积77167m2 9 基础/结构类桩基、筏板基础/框架结构 1结构层次地下二层;主楼地上二十三层,裙房四层 1建筑高度94.8m 1施工日期2014年7月至今 二、评价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标准: 《绿色施工导则》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试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安徽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导则》 2、设计、工程勘察等文件: 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 图纸会审记录 地质勘察资料 3、合同及其他: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监理规划 监理实施细则 施工组织设计 绿色施工方案 三、主要监理工作内容 1.监理单位根据绿色施工需求强化现场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按规定持证 上岗,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按照工程量的大小及绿色施工要求由总监组织编写,并经总工程师审批。 2.经审核本工程施工许可证、临建用地许可证已办理。 3.施工单位的资质、特殊工种人员的上岗证均已审核符合要求。 4.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均已建立健全。 5.施工中的测量定位放线均在施工单位自查后由监理单位复核,符合设计要 求,无返工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