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说新语2

世说新语2

世说新语2
世说新语2

《世说新语》注引袁宏《名士传》考略

〔内容摘要〕袁宏作为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名士传》主要记述了魏晋名士的遗闻轶事,由于时代久远,此书早已散佚,但《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保存了多则史料。《名士传》多有精实之语,简洁隽永,别有神韵,在人物性格、才能的描写以及名士思想、行为风范的记述方面,具有魏晋杂史杂传鲜明的时代特征。《名士传》与《世说新语》之间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世说新语》袁宏《名士传》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不仅以记述魏晋名士的言行事迹取胜,而且刘孝标的注释引书多达四百多种,保存了许多可贵的史料,而东晋时期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袁宏所撰的《名士传》即为其中之一。

袁宏(328-376),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孤贫,以运租为业。永和四年(348),任谢尚安西参军,累迁至桓温大司马记室,入为吏部郎,除东阳太守,卒于东阳,年四十九。唐修《晋书》卷92列袁宏于《文苑传》中,并言其“有逸才,文章绝美”,乃为“一时文宗”。东晋高门王珣曾云:“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指袁宏)。”可见,袁宏才华卓著,早有令名。他性格强正亮直,每不阿屈奉迎,机对辩速,率而能要。作为史学家的袁宏,所撰编年体断代史《后汉纪》三十卷,对后汉诸史重加厘定,删繁补缺,至今保存完整,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曰:“世言汉中兴史者,唯袁、范二家而已。”[1]P343可见,袁宏《后汉纪》与范晔《后汉书》并为东汉史事之渊薮。袁宏的杂传著作《名士传》文笔清雅,自有神理,可谓是《世说新语》“名士教科

书”的先驱之作。(以下皆称《世说》)

《名士传》包括《正始名士传》三卷、《竹林名士传》三卷《中朝名士传》若干卷三部分。《隋书?经籍志》杂传类仅记载《正始名士传》三卷,袁敬仲撰。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言:“宏字彦伯。《隋志》作敬仲,盖误以袁宏为卫宏。”可知,《隋志》所言袁敬仲是指袁宏,《名士传》在唐初已经散佚。据《世说?文学》注云:

(袁)宏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濬仲为竹林名士,裴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庾子嵩、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谢幼舆为中朝名士。[2]272

是为袁宏对魏晋名士的分类及名士人物目录。所谓名士,原指知名于世而未出仕之人。如《礼记?月令》云:“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郑玄注:“名士,不仕者。”[3]1363随着时代的发展,名士一词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范晔《后汉书》卷82《方术传论》曰:“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虽驰张趣舍,时有未纯,于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声价,其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此处名士则指以诗文著称、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人。而玄学兴起之际,魏晋名士蔑视礼法、崇尚自然、率性而为、简傲旷达的言行风范则重新阐释了“名士”一词的深刻意蕴。

纵观袁宏《名士传》中所录人物,或以何晏、王弼为首的正始名士倡导玄学、高谈理念,或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名士纵情任性、率真脱俗,或以裴楷、

王衍为首的中朝名士妙于谈玄、容止灿然。这些名士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魏晋的时代精神,其潇洒自然的人生态度无不张扬、显示着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玄学兴盛、崇尚清雅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对魏晋名士风流的艳羡、景仰之情,加之魏晋时期私家修史以及杂史杂传创作非常繁荣,因此,这些因素构成了袁宏《名士传》产生的背景条件。袁宏本人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他在《后汉纪序》中提出“史传之兴,所以通古今而笃名教也”,[4]P1785其创作目的就是“观其名迹,想其为人……丘明所以斟酌抑扬,寄其高怀;末吏区区,注疏而已。其所称美,止于事义,疏外之意,殁而不传,其遗风馀趣蔑如也。今之史书,或非古之人心,恐千载之外,所诬者多,所以怅怏踌躇,操笔悢然者也。”[4]P1785可见,袁宏对历史人物的行实及遗风非常重视。正因如此,袁宏往往在史传当中呈示自己的判断与个性所好。《名士传》一书寄托了袁宏本人对魏晋名士风度神韵的向往之情,所谓天形奇特、明秀若神、颓然渊放、了无异然,是为容止之美,而任心而动、处之晏然、土木形骸、遨游一世,是为情性之赏,如此优美清逸的词语赋予了《名士传》一种非常明显而又浓重的玄学色彩。

据《世说?文学》记载:“袁彦伯作《名士传》成,见谢公(指谢安)。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遂以箸书。’”[2]P272谢安所言,虽有所据,但并不确然。观《世说》刘注引袁宏《名士传》共存21则,涉及名士18位,如裴楷、王承、阮修、刘伶、夏侯玄、山涛、阮咸、郭象、庾顗、阮瞻、何晏、阮籍、戴逵等。条目简短,语言精实,人物形象生动,风趣神韵再现。其实,就史部杂传类别而言,袁宏《名士传》与其他杂传著作诸如《高士传》、《高隐传》、《高僧传》、《止足传》、《忠臣传》、《良吏传》、《列女传》、《神仙传》等一样,都是因循正史类传以及刘向《列女传》、魏文帝曹丕《列异》、嵇康《高士传》之类,相继而作,虽然名目趋广,但“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载笔之士,删采其要焉。”[5]P982也就是说,作为史学家的袁宏,是以记述史实的态度来进行《名士传》的编撰工作,虽然撰作的性质为杂传,但仍不脱史家之窠臼。诚如欧阳修《崇文总目?传记叙》所言:“古者史官其书有法,大事书于策,小事载于简牍。……然六经之文,诸家异学,说或不同;况于幽人处士,闻见各异,或详一时之所得,或发史官之所讳,参求考质,可以备多闻焉。”而袁宏的《名士传》则为以备多闻之类,其所凸显的史部杂传性质同时也是其纪实特征的另一种表现。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袁宏《名士传》一书虽然亡佚,但通过对《世说》刘注所引条目的考索,依然可以窥见其主要内容及人物风韵。《名士传》文字典雅,清秀隽永,体现出袁宏作为史学家在叙事、人物刻画等方面所使用的多种技巧及其简洁的行文之风。

袁宏《名士传》不存于《中国丛书综录》目录当中,而只在《世说》刘孝标注中遗存21则,其形式与《世说》正文相似,丛残小语,简洁赅要。

从《名士传》残存条目来看,其体例与一般正史列传相同,首先以介绍名士的生平、字号、籍贯、官阶起始。如“王承字安期,太原晋阳人,父湛,汝南太守。……累迁东海内史,为政清静,吏民怀之。元皇为镇东,引为从事中郎。”

[2]P173又“阮修字宣子,陈留尉氏人。”[2]P207“(刘)伶字伯伦,沛郡人。”[2]P250“(阮)咸字仲容,陈留人,籍兄子也。……为散骑侍郎。山涛举为吏部,武帝不用。”[2]P424“郭象字子玄,自黄门郎为太傅主簿,任事用势,倾动一府”等等俱为此类,[2]P435这也是杂传类作品记叙人物时的基本体例。袁宏《名士传》中有

一些人物外相神韵的描写颇为传神,字里行间反射出魏晋名士不同凡俗的情趣,如谓王夷甫(即王衍)“天形奇特,明秀若神。”[2]P428言庾顗“颓然渊放,莫有动其听者。”[2]P530又“阮籍丧亲,不率常礼,裴楷往吊之,遇籍方醉,散发箕踞,旁若无人。楷哭泣尽哀而退,了无异色,其安同异如此。”[2]P733这些有关魏晋名士容貌举止的描述,虽然笔墨经济,但是,玄风浸染之下的名士风度的表现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袁宏简笔勾勒,诸名士的思想、性格跃然纸上。如《世说?雅量》注引《名士传》曰:“楚王之难,李肇恶楷名重,将收害之。(裴)楷神色不变,举动自若,诸人请救,得免。”[2]P351作为魏晋名士,裴楷外貌俊美,神清俊朗,在临难之时,能够神色自若,处危不变,其胸怀、气度的确令人赞叹。

袁宏《名士传》还有多种语言描写,或有简短的诗歌摘录,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世说?规箴》注引《名士传》曰:“是时曹爽辅政,识者虑有危机。(何)晏有重名,与魏姻戚,内虽怀忧,而无复退也。著五言诗以言志曰:‘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岂若集五湖,从流唼浮萍。永宁旷中怀,何为怵惕惊?’”[2]P553此处是以何晏的五言诗来表现他的心情,是以鸿鹄为喻来表现他浓重的忧患意识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较好地体现出何晏如履薄冰、忧惧而沉重的心情。这种以诗歌摘录方式传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叙事手法与袁宏的史学才能不无关系。另外,《名士传》中还引述了许多人物品评之语,示例如下:

王夷甫推叹(山)涛“晻晻为与道合,其深不可测。皆此类也。”[2]P388

庾顗谓(郭)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2]P435

(裴)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

夷甫还,亦叹其神俊。[2]P610

阮籍丧亲,不率常礼,裴楷往吊之,……戴逵论之曰:“若裴公之制吊,欲冥外以护内,有达意也,有弘防也。”[2]P733

这些品评之语很简短,但却体现出魏晋时期名士之间的赏誉、品鉴之风。不过,细察《世说》刘注所引袁宏《名士传》条目可以发现,刘孝标所引重点在于补叙《世说》的《文学》、《识鉴》、《雅量》、《赏誉》、《品藻》、《容止》、《任诞》等篇,其中尤以《雅量》、《赏誉》篇中所引为多,这些内容恰恰也是魏晋风度最有魅力、最有影响的主题范畴。由此可以看出,袁宏《名士传》在记述魏晋名士事迹、表现人物性格时,在气度、雅量、赏鉴、容止等方面有所侧重,而刘孝标在这些篇目中对《名士传》的征引,从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他在使用袁宏《名士传》相关史料时的信任程度。《名士传》对名士风范的记述以冲淡清简为佳,以任心而动、任情而动为上,因此,从容博畅、处之晏然的行为作风在这里得到了揄扬,例如:

(裴)楷行己取与,任心而动,毁誉虽至,处之晏然。[2]P21

王承冲淡寡欲,无所循尚。……避乱渡江,是时道路寇盗,承每遇艰险,处之怡然。[2]P173

阮修好老、易,能言理。不喜见俗人,时误相逢,即舍去。傲然无营,家无儋石之储,晏如也。[2]P207

(刘)伶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土木形骸,遨游一世。[2]P250

(阮)瞻夷任而少嗜欲,不修名行,自得于怀。[2]P437

(庾)顗虽居职任,未尝以事自婴,从容博畅,寄通而已。是时天下多故,机事屡起,有为者拔奇吐异,而祸福继之。顗常默然,故忧喜不至

也。”[2]P447

可见,袁宏在记述名士行实时,用语十分简洁,着力刻画了他们冲淡无为的性格特征,推崇一种不以外物而累、从容自若、晏然处之的人生态度,而这正是受老庄思想影响、于魏晋玄学中所积淀下来的风度意蕴之所在,是袁宏借以阐释“名士”内涵的主要侧重点。袁宏行文尚以简要,风格隽永,体现出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出众的才华。在《名士传》中,袁宏称许阮瞻“读书不甚研求,而识其要。”

[2]P437又谓庾顗“不为辨析之谈,而举其旨要。”[2]P444因此,简要清通既体现了魏晋名士的主要行为准则,同时,也是袁宏《名士传》叙事行文的基本出发点。

作为东晋时人,袁宏与谢安、桓温、郗超等名士皆有直接接触,受染于东晋那样一个玄风函席的时代,因此,袁宏对魏晋风流的认知与解读势必然地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这一点从袁宏的其他作品中亦有所体现,如其“清颖有致”[6]P65的《明谦论》就引用《周易》、《老子》之言来佐证:“贤人君子,推诚以存礼,非降己以应世,率心以诚谦,非匿情以同物。故侯王以孤寡飨天下,江海以卑下朝百川,《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下行。’《老子》曰:‘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此之谓乎!”[4]P1788非惟如此,袁宏还在《七贤序》中点评“竹林七贤”的作为:

阮公瑰杰之量,不移于俗,然获免者,岂不以虚中荦节,动无过则乎?

中散遣外之情,最为高绝,不免世祸,将举体秀异,直致自高,故伤之者也。

山公中怀体默,易可因任,平施不挠,在众乐同,游刃一世,不亦可乎![4]P1786

严可均案:“此当即《竹林名士传叙》也。”虽然此文残佚,但是袁宏对阮籍虚怀若谷雅量的赞叹,对嵇康遗世高绝之情的感伤充分体现出他对人生状态的思考。袁宏的选择是山涛之途,所谓“仰挹玄流,俯弘时务,名节殊途,雅致同趣。”

[24]P1787玄流与时务本有出世、入世之别,然而袁宏认为能够泰然、怡然处于变与不变之间者为上,游刃有余才是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所以,袁宏《名士传》中多处出现冲淡寡欲、晏然自若的情态,其原因就此而释然。不过,这种对魏晋风流的神往曾因其强直的个性几乎给袁宏带来了杀身之祸,据《世说?轻诋》记载: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虎率而对曰:“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凛然作色,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刘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

[2]P834

这则故事很有名,袁虎即指袁宏,学者余嘉锡在两则案语中指出了桓温与袁宏在西晋灭亡与玄谈误国的关系问题上所持意见的不同,余氏认为:“(袁)宏亦祖尚玄虚,服膺夷甫者。桓温所谓诸人,正指中朝名士,固宜为之强辩矣。”[2]P836

而桓温有英雄之才而富于远略,其论玄学清谈者有罪责于西晋灭亡一事亦有合于史实,固然适宜,但袁宏秉性直言,试以辩护,“因此对,失(桓)温之意,遂致被责免官矣。(桓)温虽颇慕风流,而其人有雄姿大略,志在功名,故能矫王衍等之失。英雄识见,固自不同。”[2]P835虽然《世说》此则是为肯定和宣扬桓温的英雄风范,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袁宏本人对名士风流的真正向往。

袁宏《名士传》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杂传类作品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隋书?经籍志》中记载刘义庆著有《徐州先贤传赞》、《江左名士传》,诚然,后者当为袁宏《名士传》的后继之作。而从以上对于《名士传》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袁宏不仅是以一种史家的心态致力于名士轶事的撰作,而且,很多方面还体现出袁宏对魏晋名士行为风范的肯定与认可,故而《名士传》透示出袁宏本人的一些情感成份。《名士传》作为史家多闻之作,就杂传的创作原则、创作体制而言,其严谨性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如《世说?方正》刘注所引《名士传》曰:

初,(夏侯)玄以钟毓志趣不同,不与之交。玄被收时,毓为廷尉,执玄手曰:“太初何至于此?”玄正色曰:“虽复刑馀之人,不可得交。”

余嘉锡按:“郭颁西晋人,时世相近,为《晋魏世语》,事多详覈。孙盛之徒皆采以著书,并云玄距钟会。而袁宏《名士传》最后出,不依前史,以为钟毓,可谓谬矣。”[2]P285可见,《名士传》亦有缺谬之处。

不过,袁宏作为史学家,善于描绘人物形象及性格,其文笔典雅、隽永飘逸的风格在《名士传》中有显著的表现。在袁宏现存的作品中,尚有《东征赋》、《北征赋》等辞赋作品,史论诸如《后汉纪序》、《三国名臣序赞》、《单道开赞》、以及《祖逖碑》、《丞相桓温碑铭》、《孟处士铭》等作品,而其善长者在于人物传记及评论方面。如谓祖逖:“勇士五百,抚戈同泣:非祖侯之为,吾谁为死?并力齐赴,卷甲宵起,遂陷坚阵,负戈而反。”[4]P1788排比对称,情绪激昂。再如赞扬桓温北伐为奇功大勋,称其“秀杰英特,奇姿表于弱冠,俊神朗鉴;明统备于成德,巾褐衡门,风流推其高致,忘己应务,天下谢其勋业。辅相两仪,而通运之功必周,虚中容长,而方圆之才咸得,道济而不有,处泰而逾约,可谓固天时纵,生民之杰者也。”[4]P1788虽然不无溢美之辞,但是桓温的确“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7]P2568“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7]P2581袁宏碑记所言,确乎真实,不过,无论是奇姿英特还是俊神朗鉴,这些明显带有玄学意味的词语真切地显示出袁宏对魏晋名士之风流高致的热爱。《文心雕龙?时序》言:“安恭已矣,其文史则有袁、殷之曹,孙、干之辈,虽才或浅深,珪璋足用。”[8]P275诚然,袁宏文名早已得到肯定。

综上所述,袁宏《名士传》一书虽然散佚,但从《世说》刘注所引诸条中可以窥视其独有的一些创作特征,无论是人物的性格塑造还是时人的品评赏鉴,都显示出与《世说》主题内容的某些相似。而后者的玄远冷峻、简洁清朗的风格又无不是承继于魏晋杂史杂传优秀的创作成果及其成熟经验,因此,袁宏《名士传》与《世说》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这一点,不言而喻。

桓公(桓温)进军洛阳,经过淮河、泗水,来到北方地区,他和僚属登上大船船楼上,眺望中原,感慨道:" 国家沦陷,土地荒芜,王夷甫(王衍)等人不能不承担责任!"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 译文 作者简介 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 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 (四)重要虚词 1.乃 去后乃至(副词,才) 2.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 3.之 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练习卷(二)言语2人教新课标版

浙江省绍兴县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练习卷(二)言语2 人 教新课标版 (8)邓艾口吃,语称“艾艾”①。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②。” 【注释】①邓艾:三国时魏人,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艾艾:古代和别人说话时,多自称名。邓艾因为口吃。自称时就会连说“艾艾”。 ②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说是楚国的接舆走过孔子身旁的时候唱道:“凤兮风兮,何德之衰..”(凤啊凤啊,为什么德行这么衰微),这里以凤比喻孔子。邓艾引用来说明,虽然连说”凤兮凤兮”,只是指一只凤,自己说“艾艾”,也只是一个艾罢了。 1、翻译全文: 2、邓艾回答得很巧妙,试分析巧妙在哪里? (9)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王者世数,系此多少②。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③。”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①晋武帝:司马炎,夺魏国政权而称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来指帝位。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帝王登位时,靠占卜来预测帝位能传多少代。②世数:指帝位传承多少世代的数目。 ③“天得一”三句:引自《老子)三十九章。有的本子“贞”作“正”,二字意义可通。《老子》所谓一,是指它所说的道,以为天地侯王都是来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 1、断句(断2处)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2、翻译全文: 3、群臣叹服的原因是什么? (10)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①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②!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孙皓:吴国末代君主。“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义是思考,考虑,所以孙皓才这样问。②如斯:如此;这样。 断句(断三处)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翻译全文: 3、从诸葛靓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1)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

《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 言语第二同主题阅读 语文版

言语第二 【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文】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徐□(孺子)九岁那年的一天,曾经在月下玩耍。有个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中间没有东西,那么月亮应当更加亮吧?”徐□说:“不对!比如人眼睛中有瞳仁,才能明亮,没有瞳仁就一定不会明亮。”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他的人须才智出众并为人所称许的,以及中表亲戚才给通报。孔融来到李家门口,告诉看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以后,到前边就坐,李膺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呢?”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有师生的重要情谊,这就是说我家和你家世世代代都有交谊啊!” 李膺和众宾客听后,无不认为孔融奇特。大中大夫陈韪后到,别人把孔融的答话告诉他。他说:“一个人小时候聪明伶倒,长大以后却不一定好。”孔融接言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伶俐的!”陈韪听后,十分尴尬。 1

8《世说新语》2则

8《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与技能 学习时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描述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从而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 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学生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悉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1课时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1.学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根据内容、语言习惯的不同,看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2.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咏雪》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谢太傅平日时公务繁忙,寒雪日时得以休息,但他仍然不忘对晚辈的家庭教育.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4.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5.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陈太丘与友期》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 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 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无信”,二为“无礼”. 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 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懂礼识义,聪明机灵.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世说新语两则 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期行》 本文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乘船》 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二、文章脉络 《期行》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与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文末),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乘船》 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三、重难点导析 ⑴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而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来体现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客人的“非人哉!……”的粗野指责的语言,是客人没有修养,不懂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陈纪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话,体现了虽然年龄小,却

世说新语2则

5 世说新语二则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能辨析一些形近字、反义词和近义词。 2.阅读浅易得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文词语。能借住注释工具理解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机智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用法以及让学生积累相关联的词语。 2.诵读课文、掌握文言文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 1.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四、教学准备 练习册 PPT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都应该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小故事,其实除了司马光,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生1:...... 生2:...... 师:你认识中的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生1:...... 生2:...... ...... 师:…… (二)新课 环节一:学习生字和词语。 1.学生初识,并试读,抽读,纠错。 2.学生教读,教师纠错,学生边读边记。 3.师教识生字词语:书写、形近字、组词、释义、造句。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未若(不如,不及)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宋彭城人(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2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2 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④。”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陈寔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

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①?”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②?”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③!”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④。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⑤。《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 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咏雪 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2)全文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2)全文 (2)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①。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②!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③?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④。 【注释】①遥遥:形容时间长久。按:因为钟会的父亲名繇,而繇和遥同音,所以用遥遥来戏弄钟会。 ②矫然:形容高超出众。懿实:指有美德实才的人,懿指美好。按:陈骞的父亲名陈矫,晋文帝的父亲是司马懿,陈泰的父亲名陈群,祖父名陈寔(音实)。钟会在回答时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来报复他们三人。 ③皋繇:舜时的法官。按:繇和钟会父亲的名字同字同音。 ④懿士:有懿德(美德)的人。 【译文】晋文帝和陈赛、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还没等他出来,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等他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他赶到以后,晋文帝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懿德、实才矫然出众的人,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文帝又问钟会:皋繇是怎样一个人?钟会回答说:比上不如尧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

(3)钟毓为黄门郎,有机警,在景王坐燕饮①。时陈群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同在坐,共嘲毓②。景王曰:皋繇何如人?对曰:古之懿士。顾谓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③。 【注释】①钟毓:是钟会的哥哥,参看《言语》第11 则注①。景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晋国建立,追尊为景王。 ②玄伯:即前面第2 则的陈泰,字玄伯。 ③君子两句:君子周而不比一句引自《为政》,意指君子团结,却不互相勾结。群而不党一句引自《论语卫灵公》,意指合群而不互相袒护。按:这两句的周。群和武周。陈群的名字相同,语意双关。 【译文】钟毓任黄门侍郎,机灵敏锐。有一次陪侍景王宴饮。当时陈群的儿子玄伯、武周的儿子元夏一同在座,他们一起嘲笑钟毓。景王问:皋繇是怎样的一个人?钟毓回答说:是古代的懿德之士。又回过头对玄伯、元夏说: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4)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①!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注释】①俗物:魏晋时名士以脱离世务为清高,常以俗物骂那些和自己不相合的人。败人意:败坏人意,犹言扫兴,败兴。 【译文】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中畅饮,王戎后到,步兵校尉阮籍说:俗物又来败坏人的意兴!王戎笑着说:你们的意兴也能败坏吗?(5)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

咏雪 世说新语2则 道旁李树

《世说新语》 执教人:时间:年月日第节课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重点) 2.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的妙处,知道推理的方法。 4. 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咏雪》 一、导入 老师背诵《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刚才背诵的是大家语文书上199页的一首诗,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歌,诗人感慨当时晋朝数一数二的权贵王谢两家已经衰败,当时两家穿着黑色的衣服,互相联姻,都住在一个巷子里,所以题目叫乌衣巷。 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咏雪》讲的就是当时红极一时的谢家发生的非常有名的故事。大家把书翻到181页。 二、检查预习 1下面我请同学朗读一下《咏雪》。读完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个什么故事,找同学说一说。 2学生接力翻译,疑问地方老师来讲解。 三、理解文章 儿女古今异义:古: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的一代人。 今:指子女 俄而雪骤:俄:不久,不一会儿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文学常识:古代的盐是粗盐,疙瘩似得现在的盐是精盐,很细,你抓把洒在天空根本没感觉,文章说俄而雪骤,说明什么——雪下得很大!所以谢朗才会说,撒盐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乘,凭借 四、主旨感悟 1 公大笑乐?表达了一种什么态度?(提示:结合末尾的介绍)(四人一组讨论)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2 撒盐和柳絮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好?为什么?(小组讨论)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道旁李树》 一、导入 道旁李树的主人公王戎正是王家的先祖。卿卿我我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王戎。 二、检查预习 三、理解文章 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诸:众,许多游:玩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子:果实折枝:压断枝条 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走:跑古今异义:那古代表达走的词呢?行(行路难)大家想想成才路《东施效颦》里的走那古代表达跑的词呢?奔 人问之之,它,这里指李子 唯戎不动唯:只有 取之信然信然:真是这样 四、主旨感悟 1.大家思考下《道旁李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解析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解析 一、整体把握 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不可败坏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文言文,要“言”“文”兼顾,既牢牢掌握本课的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解读体会,深入赏析。对于“言”的理解和掌握,应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大意,努力自主阅读理解(不要动辄直接询问同学“这句话什么意思?”),并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反对过于机械、死记硬背的翻译,反对过早过多地讲解虚词、句式等语法知识。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文言诵读。在学生粗晓文章大意后,与其枯燥死板地句句翻译,不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然疏通;与其细碎讲解语法现象,不如让学生在诵读中直观感知文言特点,逐渐强化文言语感。宝贵的课堂时间,应更多地用于诵读而不是讲解。为了激发学生认真诵读的兴趣,可以开展“朗读接力赛”之类的游戏活动。 初学文言文,应把重点放在实词的理解和积累上:一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儿女”(古代指“同宗的子侄辈”)、“去”(古代指“离开”);二要注意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语素,如“雪骤”中的“骤”,今天还在说“暴风骤雨”;“差可拟”中的“拟”,和今天说的“比拟”意义相同。多用比较法、联系法学习文言实词(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舍去”与“相委而去”意思相近),多举例子,加深印象;适当运用汉字学、词源学、训诂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归纳类推地掌握文言词义。例如,“入门不顾”的“顾”是“回头看”;“页”部首

的字多与头部相关,如颇(偏头)、顶、倾、项、须、顿(点头)、颅、领、颈、颊、颖、频、颗、题、颜、额、颠、颤等。 对于“文”的理解和欣赏,《咏雪》可以抓两个问题:一是从文中何以看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二是如何评论两个比喻的高下。《陈太丘与友期行》也可重点探究两个问题:一是元方的“方正”体现在哪里,二是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针对“文”的理解和欣赏,所提问题不宜过于细碎。 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应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朗读接力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 《世说新语》是传世经典,非常值得学生了解和品读。引发学生对这部书的兴趣,可以从他们熟悉的一些人物(例如曹操)和背景知识入手,从书中情趣盎然的小故事入手,还可以从本书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入手。 二、素养提升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时代久远、含义艰深,并且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与异读字等,初中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让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中的始终,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文言文朗读教学和现代文朗读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通过听读、认读,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这些较为基本的要求。再通过文本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读出感情。朗读形式上也同样十分丰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人一句轮流读等。但是,因为文言文的特殊属性,教学时还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课文讲解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 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②相顾惊疑。顾:看。(如顾野有麦场)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信:①则是无信。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委:丢下。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九、理解问答: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答:“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