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全册 6.3 机械功的原理知识归纳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3 机械功的原理知识归纳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3 机械功的原理知识归纳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3 机械功的原理知识归纳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

6.3“机械功的原理”知识归纳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就两人克服茶杯重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是有用功

B. 都是额外功

C. 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D. 对卖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2.工人师傅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下列有关他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他提起动滑轮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 他提起重物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C. 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有用功

D. 他的拉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3.一滑轮组经改进提高了效率,把同一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

A. 做的有用功减少了

B. 做的有用功增加了

C. 做的额外功增加了

D. 做的总功减少了

4.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功的( )

A. 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

B.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 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D.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5.如图是某简单机械工作的示意图,结合简单机械的知识,可知使用机械()

A. 输入力一定小于输出力

B. 输入功一定小于输出功

C. 输出力较大时,它的位移较小

D. 只有输出力大于输入力,输出功才大于输入功

6.生活中我们会见到或使用许多机械,好像用它们无所不能,事实上用它们永远做不到()

A. 省力

B. 省距离

C. 省功

D. 省时

7.如图是某种机械工作的示意图()

A. 输入力一定大于输出力

B. 输入功一定大于输出功

C. 只有输出力大于输入力,输出功才大于输入功

D. 输入力一定小于输出力

8.用同一滑轮组分别把100 N和200 N的重物匀速提高5m,如果两种情况下的额外功相等,则()

A. 所做的总功相等

B. 所做的有用功不相等

C. 两次的机械效率相等

D. 用于拉绳子的力两次相等

9.小聪用桶从井里打水,小明从井里捞桶带上部分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人对桶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B. 二人对水做的共都是有用功

C. 小聪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 小明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10.小明同学的体重为500N,他用重为10N的水桶提着重100N的水登上5m高的教室使用,在这一过程中,他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

A. 500J 50J

B. 500J 2550J

C. 550J 2500J

D. 3000J 50J

二、填空题

11.________功与________功的总和叫总功,用表示,写成公式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叫有用功,计算公式为________.

13.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400N的重物提升了1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工人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 J,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 N(绳重和摩擦不计).

14.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__ ,推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 ,物体的重力是________ .

15.通过对不同机械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利用省力杠杆提升重物可以________但是自由端上升的距离比重物上升的距离________;利用费力杠杆提升重物虽然费力,但是自由端上升的距离比重物上升的距离

________;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________,但手拉绳子移动的距离比重物上升的距离________;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可以________但是不可以________.这说明,省力的机械费________,省距离的机械费

________,________(本空选填“有”或“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16.功的原理的内容:________;使用省力机械就要费________,使用省距离机械就要费________,所做的功一点儿也不会省,而且使用机械所做的功,总会比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完成的功要________,因为在利用机械时不可避免的会因摩擦等额外的条件而做一些额外的功.

17.在某建设工地上,工人把重1200N的物体沿着长L=5m、高h=1m的斜面从底部匀速拉上斜面的顶端,沿斜面所用的拉力为300N(不计空气阻力),将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拉力做功________ J,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 N.

18.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600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400N,货物在50s内匀速上升5m.在此过程中,货物上升的速度是________m/s;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19.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的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为 ________ J,推力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__ J,物体所受的重力

为 ________N,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__N.

20.某人用斜面装置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部拉到顶部,已知斜面长为5m,高是2m,拉力F=60N,则此人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__,额外功为 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一物体从斜面低段匀速拉至斜面顶端,物体重为G,试推导:在不考虑摩擦时,F=Gsinθ.

22.请设计实验证明在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北京课改版(新)八年级物理全册:7.6“内能”知识归纳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新)八年级物理全册:7.6“内能”知识归纳练 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B.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 C.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 D.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 2.下列方法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用“搓手”的方法取暖C.用热水袋取暖 D.反复弯折铁丝使其发热 3.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臀部发热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压缩空气引火 4.对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的解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挤压两铅棒能使它们“粘”合在一起,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B.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这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快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是由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 度上升 5.《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6.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图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摩擦能发热

【功的原理及其应用、机械效率、改变世界的机械】

【功的原理及其应用、机械效率、改变世界的机械】 1.(利用功的原理计算) ⑴一个人用50牛顿的力往下按杠杆,把一个物体举高了0.5米,如果手下降的高度是2米,这时人做的功是__________,被举高的物体重是__________。 ⑵用动滑轮提起50牛顿的重物,人拉绳做的功是100焦耳,那么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是__________。 ⑶一个工人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他作用在绳上的拉力是250牛,如果把物体升高12米,这个工人要做的功是__________。 ⑷一个工人用轮轴把-个物体提高2米时做了500焦耳的功,这个物体重是___。 2.如图,为一辘轳,辘轳摇把到轴线的距离是50cm,轴 半径是10cm,若把240N的水桶从井中匀速提起),应在摇把上 加多大的力?如果井深6m,那么手摇摇把移动了多少距离才能 把水从井底拉至地面? 3.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把重物沿斜面匀速拉上去,已知斜 面长为L,高为h,重物的质量为M,摩擦均可忽略不计,那么把重 物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下列哪个等式成立( ) A.FL = 4Mgh B.1/2FL = Mgh C.FL = Mgh D.2FL = Mgh 4.盘山公路总是筑得盘旋曲折,因为( ) A.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的距离,根据斜面的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功B.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显得雄伟壮观 C.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长度,斜面的原理告诉我们,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D.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是为了减小坡度,增加车辆的稳度 5.利用斜面把重物提升到某一高度,第一次用长为4米的光滑木板做斜面,第二次用长为2米的光滑木板做斜面,则第一次移动重物所用的力是第二次移动同一重物所用力的____倍,两次所做的功之比是____。 6.要把重100牛的物体提升0.4米,使用杠杆时所做的功是____焦,使用滑轮组时所做的功是____焦(两种机械的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7.通过斜面把物体移到高处,总比直接把这个物体抬上去要____些,所以说斜面也是一种机械。 8.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____原理,使用机械的目的是省____或者省____,但不能省____。 9.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所用的推力就是物体重的____。可见,当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长推力越____,即越省____。 10.有一斜面高h=1米,长L=4米,重200牛的重物在沿光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到达斜面顶端,根据功的原理。F=____牛,斜面对重物的摩擦力为

九年级物理之机械功和机械能知识点

第13章机械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学习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变化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 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结合实例理解。 5.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他们的转化。 6.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7.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8.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9.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10.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功的、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测算。 2.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他们的转化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机械功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6. 功率 (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2019年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二、机械运动北京课改版巩固辅导七十

2019年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二、机械运动北 京课改版巩固辅导七十 ?第1题【单选题】 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很多城市的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如图所示,它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出行问题,而且低碳环保.关于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车座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 B、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可减轻质量,但车的惯性不会改变 C、行车时车轮和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D、人骑车前行,人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8.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功的原理》教案设计

《功的原理》教案设计 一、知识教学点 1、知识功的原理 二、能力教学点 1、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动手实验能力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教具准备 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弹簧秤28个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片二:片三 >

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璧山县正则中学教师林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具准备:杠杆、钩码、刻度尺、动滑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

北京市2018-2019【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宝坻区黑狼口中学理化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学科:物理授课教师:刘宝军刘树辉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田柳一中李凤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9.5功的原理

物理学科8 年级 课题9.5功的原理主备人:宋明建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知识准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功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 3.简单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4.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知识点1 1.想想议议: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有哪些方法?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 、2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 图9.5—1,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9.5—2,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2)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 和手移动的距离s (3)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4)照图9.5—1、图9.5—2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杠杆不能省____。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动 实验内容 物重 G (N ) 提升高度 h (m ) 拉力 F (N ) 实移距离 S (m ) 手对物体做功 W 1 (J ) 手对杠杆和滑轮做功 W 2 (J ) 1 2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F1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耳)J;F:N;s:m。(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W总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W→J;t→s。(1W=1J/s。1kW=1000W)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019-2020年北京课改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二、微观世界的结构复习巩固第十九篇

2019-2020年北京课改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二、微观世界的结构复习巩固第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雾霾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 B、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任副主席表示,伊朗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制造1﹣2枚原子武器.下列关于原子及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 B、电子是带有最大负电荷的粒子 C、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两个带有正电荷的玻璃棒靠近时互相吸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按人类发现原子结构的历史顺序对以下四种原子型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1)不可再分的颗粒2)葡萄干蛋糕模型 3)电子云模型4)行星模型 A、(1)(2)(3)(4) B、(3)(4)(2)(1) C、(1)(2)(4)(3)

D、(3)(2)(1)(4)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物质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大 B、乙图中的物质内部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不会与其它物质间发生扩散现象 C、丙图中表示的是液态物质的分子构成模型图 D、物体内部部分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从外表看来,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内部的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而科学家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 ) A、实验论证法 B、猜测讨论法 C、假想推理法 D、建立模型法 【答案】: 【解析】: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 ( 。 ( 九年级物理上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 F 1//F 2=L 2/L 1。这个平衡 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 F 1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 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 :焦(耳)J ;F :N ;s :m 。(1J=1N ·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 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 有/W 总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 =W /t 。单位:P :瓦(特)W ;W →J ;t →s 。(1W=1J/s 。1kW=1000W )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最新精选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七章 热现象二、熔化和凝固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第二篇

最新精选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七章热现象二、熔化和凝固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 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 ) A、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B、水凝固时吸收热量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D、水蒸发时放出热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山间出现“云海” B、树枝上出现“雾凇” C、“露珠”的形成 D、冰雪在“消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和汽化 B、凝固和熔化 C、凝固和汽化 D、凝华和熔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他们分别属于( ) A、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 B、气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C、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D、液化、凝华、升华、熔化、汽化、熔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答案】: 【解析】: 第8题【多选题】 A、质量相等的纯水和煤油,纯水的体积较小

初二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知识点总结 我们平时所说的功包含额外功和有用功,二者合称为总功。而在我们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常见考法 本部分内容是中考重点章节之一,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共12个。可以和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特别随着对浮力知识的要求降低,有关机械效率的综合题是力学压轴题的热点。对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填空和基本实验,侧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分值一般在7分左右;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分值一般在分左右。理解吃透各个基本概念是学好本章的重要方法。 误区提醒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动滑轮总重为G1=1N,一同学用这个滑轮组将重为G2=3N的物体吊起h=0高,不考虑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求: (1)这个同学在绳端加的拉力F是多大? (2)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3)拉力F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4)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若把所提重物换成9N的物体,此滑轮组在吊起该重物过程中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少? 初中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二)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3、应用:斜面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

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计算机械做的功和不使用做的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原理。通过实验,设置物理情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利用机械做的功,不使用机械做的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钩码重G=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二、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三、布置作业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物理教案 学校:太白初中 授课:汪玉平 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11.1怎样才叫做功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全物理[三、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一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全物理[三、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含 答案解析]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⑤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球,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已知ρ铅>ρ铁>ρ铝,对于这三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放铝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B、放铅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C、放铁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D、三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高度相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一铁块带到失重的宇宙飞船内,铁块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也减小一半 D、瘪的乒乓球被热水烫回原形后,兵乓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耗水量在6升以内的洁具。小华家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___,密度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

九年级基本概念测试练习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 质量(m): 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 。其他有: ,1吨= 千克= 克= 毫 克 3. 物体的质量不随 , , 和 而改变。 4.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 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 天平和 天平。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 (2)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 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 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 加上游码所对的 。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 ;(2)加减砝码要用 ,且动作要 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m 表 示 ,V 表示 ,计算密度公式是 ;密度单位是 ,1 克/厘米3= 千克/米3 ;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9. 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 10.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 步骤:(复习第18页) 11.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 测出质量m 和用 测出体积V 就可根据公式: 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ρm V =。 第十一章 运动和力 1. 机械运动:物体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 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 、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这是最简 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千米/小时。1米/秒= 千 米/小时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 的运动。 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 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 指 。 9. 根t s v =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 s t = 10.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 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1. 11.什么是力:力是 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一 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13.力的单位是: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14.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15.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的原理制成的。 16.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 ;(2) 认清 和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 。 17.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 的 。 1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 的线段把力的 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19.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0.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即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 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 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 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 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 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 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 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小化大除进率,大化小乘进率”。 2、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其中: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