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2、3、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出:这就有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他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⑴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又加以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得出: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经验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②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物体究竟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惯性现象:

老师提问:什么是惯性?学生回答(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例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例3、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C)

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性力

C、子弹具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例4、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A)

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①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能与力比大小,不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③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②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惯性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无关。它表现为“阻碍”

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惯性定律所述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有条件的(不受外力作用),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这一事实。

例5:试解释为什么用手拍打衣服,能除去衣服上的灰尘?

答案:灰尘与衣服原来处于静止,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与衣服分开而脱落。

答题要点:①交待原状态;②与研究对象一起的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例6、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各举两个例子(不要求解释)。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3、力的平衡

老师: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为平衡力。初中只学习二力平衡问题。

(1)二力平衡:概念略

(2)二力平衡条件: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前提),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教师提问,学生答)。

例7、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所说的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有:。

①铅笔盒受到的重力G1;②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F1;③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F2;④桌子受到的重力G2;⑤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F3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判断平衡力方法:先看作用点(同一物体上),再看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后比大小(相等)(4)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例8:如图所示,一个重20N篮球放在竖直的墙角边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是光滑的)试画出篮球所

受力的示意图。

注意:①先画出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

些物体的作用力②同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例9、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小孩60N竖

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4、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

..的是(A )

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

2、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C )

A.汽车突然刹车B.汽车突然减速C.汽车突然起动D.汽车突然拐弯

3、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

A、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4、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B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5、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钧静止在空中

6、手握油瓶颈,将油瓶提在空中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手对瓶颈的压力越大,瓶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

B、手对瓶的压力与瓶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瓶受到手的摩擦力总等于瓶的重力。

D、手对瓶手摩擦力与瓶对手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

、m2的两个

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

车无限长,其他阻力都不计)(B)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8、交通事故中,大多数是因为行驶的车辆不能及时停下来造成的,为了

减小因惯性出现的交通事故,相应制定的交通规则有:等。(答出

一条即可)

三、课后作业

完成指导丛书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力与运动(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复习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

2、惯性、惯性现象

例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例3、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性力

C、子弹具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例4、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

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例5:试解释为什么用手拍打衣服,能除去衣服上的灰尘?

例6、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各举两个例子(不要求解释)。

利用:

防止:

3、力的平衡

例7、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所说的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有:。

①铅笔盒受到的重力G1;②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F1;③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F2;④桌子受到的重力G2;⑤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F3

例8:如图所示,一个重20N篮球放在竖直的墙角边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

是光滑的)试画出篮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例9、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小孩60N竖直向上的拉

力作用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二、巩固练习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

..的是()

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

2、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

A.汽车突然刹车B.汽车突然减速C.汽车突然起动D.汽车突然拐弯

3、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4、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5、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静止在空中

6、手握油瓶颈,将油瓶提在空中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瓶颈的压力越大,瓶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

B、手对瓶的压力与瓶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瓶受到手的摩擦力总等于瓶的重力。

D、手对瓶手摩擦力与瓶对手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

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

车无限长,其他阻力都不计)()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8、交通事故中,大多数是因为行驶的车辆不能及时停下来造成的,为了减小因惯性出现的交通事故,

相应制定的交通规则有:等。(答出一条即可)

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版

第六节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 从容说课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C错.故应选D. 答案:D 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min内能飞行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 km/h=30 m/s;褐海燕的速度v3=5 km/min=83.3 m/s.v3>v1>v2. 答案:褐海燕猎豹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 桶桶人(手) 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运动和力》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人合作的精神。

(下附复习学案及课堂测试)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 运动与力 龙岗学校备课,命题人:邝金全审核人: 一、考点梳理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______.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考点2 二力平衡 1.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______或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方向______、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考点3 运动和力的关系 考点4 摩擦力 1.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_______;(2)相互间存在_______;(3)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 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 摩擦分为_____摩擦和_____摩擦,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

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4.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反之,滑动摩擦力越小.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中考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精讲 【例1】(2016安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枪投掷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标枪具有惯性的缘故 B. 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自身惯性的表现 C. 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运动员的惯性,从而提高成绩 D.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考题再现 1. (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 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 B. 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 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 D. 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 2. (2015广东)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①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3. (2015台州)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1-8-1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2、3、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出:这就有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他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⑴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又加以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得出: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经验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②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和力物理教案设计

运动和力物理教案设计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 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 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11.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 中物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运动与力 一、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性质: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定同时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3、力作用的方式:接触或不接触。 (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牛。 (三)、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四)、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表示方法:带箭头的有向线段(矢量) (五)、三种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作用点使重心(物体几何中心) 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二、运动和力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涉及的公式:v=s/t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运动的原因。(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量守恒,前后联系)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永远存在。(四)、二力平衡 等大、反向、共线 注意: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的区别 (五)、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这个力叫做另外两个力的合力 求合力的过程叫做二力合成 (五)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运动和力复习总结示范教案

第六节复习和总结 从容说课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 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C错.故应选D.答案:D 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min 内能飞行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 km/h=30 m/s;褐海燕的速度v3=5 km /min=83.3 m/s.v3>v1>v2. 答案:褐海燕猎豹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 桶桶人(手) 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

最新运动与力教案

1.4运动与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 (1) 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疑难导析 一、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1 ?明确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确定了力的实质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实际上是对力的本质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这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时,但所受外力作用为零时,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力作用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理想情况“不受力作用”理解为实际情况中的“所受合外力为零”。 【轻松过关】 1.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2. 甲、乙两名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机上先后跳下,在打开伞前的一段时间内,后跳的运动员乙看 到甲的运动情况是() A. 向下匀速运动 B .静止不动C .向下匀加速运动 D .向下变加速运动 3. 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光滑斜面,当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物块 止,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突然使小车迅速停止,则在小车迅速停止过程中,小物块 ①沿斜面滑下;②沿斜面滑上去;③仍与斜面保持静止;④离开斜面做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4. 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个石块, 使石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动. 他想,若石块受到的力都消失了,石块将 ( ) A. 立即停止运动B .落到地面上 C.继续匀速转动D .做匀速直线运动 5. 如右图甲、乙中,两斜面相同、平面上的材料分别为木板和棉布,一辆小车分别在两斜面同一高下,然后停 在如图的位置上。根据上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 (1) 小车在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原因是。 (2) 上述实验中,若平面选取的是理想光滑的材料,当小车从斜面滑下,则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将 A可能的情况是: ()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A恰好与斜面保持相对静 度上自由滑A.①② B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合力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3、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4、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5、惯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 案(新版)新人教版 1、回顾本章知识,建立知识网络。(重点)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 3、知道惯性的定义,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重点) 4、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惯性现象。(难点) 5、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的概念。(重点) 6、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 7、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简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难点) 8、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难点) 9、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重点) 10、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难点)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 1、情境导入约2-3min 二、明确目标约2min

三、预习导学约6-8min自主学习教材第16--26页,梳理知识,形成网络。(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6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牛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顿; 第运动和力一叫做惯性;定律一切物体(不管是运还是静止)都具有。 二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或力,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叫做摩擦力。 叫做滑动摩擦力。 摩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擦有关。 力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2min (探究实验时要抓紧时间,约5min,遇到疑难问题或发现新问题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 1、一人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重600N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此人突然将推力增大到300N,则地板对箱子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100N B200N C300N D600N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案 【篇一: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运动和力》教学设 计】 天教育教师教案 南天教育教师备课专用 授课教师王金笑 授课形式一对一个辅导 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沟通理念: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学习理念:相互学习共享知识 工作理念:快乐工作有效执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密切相关。 (1)通过用所学有关机械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感受物理与 生活2)通过阅读、讨论“sts”材料,认识高速行车上抛物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教师点拨为 基本方法,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对描述物体运动的重 要意义。通过实验,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通 过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知道参照物选取得不同,物体运动的 描述就不同,最终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参照物概念的建立。方法是:首先展示一 张照片,让学生判断其中物体是否运动?当学生感到仅用一张照片 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后,再展示一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发表意见,归纳两幅照片所反映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一 定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体,建立参照物的概念。 动卡》上“做做想想”如可以说木块是静止的(是相对于纸条而言) 于桌面而言) 增强学生学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1课时。五、教案示例 (一)引入 1 问题

展示问题“请大家依据照片判断, 2(,提出问题“根据这两张不 (2得出“船在运动”结论。提出问题“判断船在运动的依据是什么?” 结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 运动。 3.参照物(1)观察 观看一段有关生活中机械运动的影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感知机 械运动。并描述观察到的机械运动,注意突出参照物体。 (2)问题 图一 图二 结论:要判断茫茫大海上船的运动,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体,如灯塔, 【篇二:中考物理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十二运动和力 知识要点: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3.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视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 ? ? ?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不要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 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者选择与地面保 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 体结论可能不同。 有相对性。 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方向相同、速度相同。 4. 运动和静止是相 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 止具?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动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将逐渐停下来 D.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但其运动方向可能保持不变 2.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 B.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C.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 D.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3.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A.在a处弹簧的弹力最大 B.在b处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C.从a到c过程中,小球的速度逐渐减小 D.在b处小球受到的弹力与它所受的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4.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5.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6.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处在最低位置时高度为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动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7.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水瓶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运动和力 导学案

2016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运动和力》导学案 【方法提炼】

【中考风向标-考点分析】 考点1.惯性的理解及应用 例1 (2014岳阳)许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速造成的。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及时停下而发生交通事故;汽车速度越大动能越(选填“大”或“小”)出事故时破坏越严重。 考点2.二力平衡 例2(2013张家界)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例3(2014株洲)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N. (2)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N. 考点3.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例4 (2015 湘潭)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汽车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C.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D.手紧紧抓住爬杆向上运动 考点4.受力分析 例5 (2014 湘潭)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 A.大于F B.等于F C.小于F D.等于0

考点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6 (2015 衡阳)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___;(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平面的压力________(“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7 (2015 邵阳)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_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课程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课 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运动和力》复习课导学案 邾城街第五初级中学江宏 明 一、基础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 态。 (2)得出: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_____而概括得出的。 2.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利用和防 范举例:①利用:。②防 范:。 3.平衡状态:物体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 4.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5.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 (2)大小_____; (3)方向_____; (4)作用在 ___________。 6.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推断受力情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 大小和方向,推断另一个力的___________。 (2)判断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 为平衡力,则物体处于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7.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_____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_____________的力。 8.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___ __、 (2) ____ _。 9.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2、、3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2、、3 二、考点分析、考题赏析 考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 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5.牛 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章节详细教案.

第七章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理解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4)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5)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作力的图示的训练,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如果一开始讲授时就注意加以区别,就不在于造成学生在思维上的混淆不清了。 本章在前章所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力的示意图,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三、知识梳理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不计空气的作用,乒乓球从桌面弹起后,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计阻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方向是竖直向下。 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与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在接触间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二、复习内容 1、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觉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理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3、重力:最常见的一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4、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小球。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 点,将小球向下拉到B点,释放小球,已知AO=OB,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运动到O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B.小球运动到A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C.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增大 D.小球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 3.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 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5.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f,则该物体在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所受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分别为F上、F下,则()A.F上 = G B.F上>G C.F下 = G D.F下>G 6.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是: () A.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C.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第六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 单位:静宁阿阳实验学校主备人:杜志鸿审核人:韩效武 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 1.能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考点梳理(1)二力平衡(仔细阅读课本20-21页内容,二人小组互相协作,归纳、补充,看哪组写得快又完整) 二力平衡 考点导学(1)二力平衡(独立完成,抢答!) 1. 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适时总结: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2.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40 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10 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________N. 第2题图第3题图 3.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30 N,按住一重G=10 N的木块在竖直墙壁上,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A. 40 N B. 30 N C. 20 N D. 10 N 4. 质量为60 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_N.小张同学用45 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刚好能使其匀速运动,则改用60 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时,

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g =10 N/kg) 考点梳理(2) 摩擦力(快速浏览课本23-26页内容,四人小组互相补充,比谁棒!) 分类 定义 1.摩擦力 方向 滑动摩擦力 影响因素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2. 增大摩擦的方法 (举例说明) 减小摩擦的方法 (举例说明) 考点导学(2) 摩擦力( 独立完成,二人小组合作,归纳解题方法) 1. 在使用下列体育用品时,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冰壶运动员在冰壶前“刷冰” B. 跑鞋底下的鞋钉 C. 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D. 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 2. 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如图,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其目的是________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 第2题 第3题图 第4题图 3.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 N 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