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生化分离技术考试题目

第一章1.1何谓生化分离技术的集成化概念?请举例加以说明。

1) 利用已有的和新近开发的生化分离技术,将下游过程中的有关单元进行有效组合(集成);2) 或把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合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技术,达到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过程能耗和增加生产效益的目标;例子⑴多种分离、纯化技术相结合,包括新、老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所谓融合技术;⑵生化分离技术(下游技术)与发酵工艺(上游技术)相结合或称耦合,形成系统工程;

1.2说明生化分离的主要步骤并指出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分离纯化流程不同之处

①材料及处理来源丰富,含量相对较高,杂质尽可能少②目的物的提取将目的物从材料中以溶解状态释放出来,方法与存在部位及状态有关③分离纯化核心操作,须据目的物的理化性质,生物性质及具体条件定④浓缩,结晶,干燥⑤保存整个过程应有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来衡量效果(收率、纯度)(胞内外的区别就是在于破壁)

2.1简要说明常用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细胞破碎今后的发展方向。

①胞捣碎法,原理:机械运动产生剪切力适用于动植物组织

②高速匀浆法,破碎程度较上法好,且机械剪切力对生物大分子的破坏较小,处理量大。原理:利用高压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型阀,由于突然的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使细胞破碎。适用于:较柔软、易分散的组织细胞。③研磨法和珠磨法适用于微生物与植物细胞④挤压瓶适用于细菌(G-)

⑤超声破碎⑦物理法(反复冻融动物材料、渗透压冲击细胞壁脆弱的微生物、急冷骤热(细菌病毒等热不敏感的物质))⑧干燥法(热空气干燥法适用于酵母,真空干燥法适用于细菌,冷冻干燥法适用于不稳定的酶)⑨化学法,1、溶剂处理法丙酮、氯仿、甲苯等脂溶性溶剂可溶解胞膜上脂质化合物,使细胞结构破坏。2、表面活性剂法添加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去氧胆酸钠等,通过破坏细胞膜而破碎细胞,释放目的物。此法常需与其它方法结合应用⑩酶解法,1.自溶法,将欲破碎细胞在一定条件(pH、T)下保温一定时间,通过细胞本身存在的酶系的作用,将细胞破坏,使胞内物质释放。2.外加酶法利用各种水解酶专一性地将细胞壁分解,使内含物释放出来。细菌:加溶菌酶(结合反复冻融或加EDTA)酵母:采用β-葡聚糖酶霉菌:添加几丁质酶植物材料:加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发展方向:㈠多种破碎方法相结合㈡与上游过程相结合㈢与下游过程相结合(如: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发酵生产A蛋白。通常A蛋白结合于菌体胞壁上,需要进行细胞破碎,然后将A蛋白从胞壁上剪切下来,过程繁琐,难度大。若用生物技术培养出A蛋白分泌型菌来生产,A蛋白的分离纯化就容易得多.)

2.2、简述盐析分级范围的选择依据?某纯酶和粗酶的盐析分级范围是否相同?为什么?

可采用盐浓度对蛋白质沉淀量的盐析曲线测得P8,回收率和纯度考虑。纯酶的分级范围比粗酶宽一些,因为纯酶的纯度比较高一些,在采用盐析时更注重回收率,可以适当加宽分级范围,而粗酶由于杂志较多则注重纯化倍数。

2.3、从植物或动物材料中提取酶类,一般预处理过程中影响酶收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植物组织被破坏时,酶和酚类处混合接触状态,很易发生反应。产物苯醌和单宁酸类会继续和酶蛋白反应, 使目的酶失去活性。为此去除酚类化合物或避免反应是必须进行的步骤。

⑴温度尽可能低;⑵提取液的量要保证“充分浸入”;⑶加入足量酚类吸附剂;(天然清蛋白,合成聚丙乙烯)⑷加入足量氧化酶抑制剂;2-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DTT)及二硫赤藓糖醇(DTE)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又是醌的清除剂;⑸搅拌转速要恰当;⑹ pH要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5.5~7

2.4、分离技术的主要种类: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膜过滤(membrane filtration) 层析分离(chromatography) 电泳分离(electrophoresis) 离心分离(centrifugation)1形状和大小:凝胶过滤、超滤、透析⑵电离性质离交色谱、电泳(除SDS)⑶极性(疏水性)分配、吸附、疏水色谱⑷生物功能或特殊化学

基团亲和色谱⑸等电点pI 色谱聚焦、电聚焦⑹溶解性盐析、有机溶剂提取、结晶⑺密度、大小超离心SDS-凝胶电泳

2.5怎样选择细胞破碎的方法?总原则:最大提取、不易变性、减少干扰

具体须从材料特性和目的物特性综合考虑。1.材料细胞的特性动物细胞易破碎,只需用温和方法植物细胞较难破碎,须用中等或强度大的方法,微生物细胞较复杂,一般用较强方法2.目的物的特性⑴细胞中的位置游离状:只需温和破碎,除去不溶部分。结合状:可能结合在膜或细胞器内需先收集膜或细胞器,再破碎⑵敏感性温度、pH、氧、剪切力、杂酶等影响⑶处理量有些处理量大,如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等。有些处理量少,如超声波破碎等。

3.1膜分离1、何谓“浓度极化”现象,怎样避免膜过滤中的“浓度极化”现象?

浓差极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指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而大分子被截留于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的现象。是指在超滤过程中,由于水透过膜而使膜表面的溶质浓度增加,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与水以相反方向向本体溶液扩散,在达到平衡状态时,膜表面形成一溶质浓度分布边界层,它对水的透过起着阻碍作用。在反渗透过程中,由于水不断地透过膜,引起膜表面附近的溶液浓度升高,从而在膜的高压一侧溶液中,从膜表面到主体溶液之间形成一个浓度梯度,引起溶质从浓的部分向淡的部分扩散,这一现象即为浓差极化。

(1)增高流速首先可以采用化工上溶胀的增加骚动的措施。也就是说设法加大流体流过膜面的线速度,其中也包括采用层流薄层流道法。(2)填料法如将29---100UM的小球放入被处理的流体中,令其共同流经反渗透器以减小膜边界层的厚度而增大透过速度。小球的材质可用玻璃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制作。此外,对管形反渗透器来说,也可向进料中微形海绵球,不过,对板式和卷式组件而言,加填料的方法是不适宜的。主要是因有将流道堵塞的危险。(3)装设油液促进器所谓湍流促进器一般是指可强化流态的多种障碍物,例如对管式组件而言,内部可安装螺旋挡板,对板式或卷式的膜组件可内衬网栅等物以促进湍流,实验表明,这些湍流促进器的效果很好。 (4)脉冲法主要作法是在流程中增高一脉冲发生装置,使液流在脉冲条件下通过膜分离装置,脉冲的振幅和频率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对流速而言,振幅越大或频率不同,其净利要也不一样,对流速而言,振幅越大或频率越高,透过速度也越大,虽然动力增加了25---50%,但是,换来了透过速度提高了70%的得益,有相当经济价值。 (5)搅拌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测试装置中必定使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作法是在膜面附近增高搅拌器,也可以和在磁力搅拌器上回转使用,试验表明,传质系数与搅拌器的转数成直线关系。(6)加分散阻垢剂为防止反渗透膜结垢,某厂过去曾以加硫酸或盐酸调节PH值,但因酸系统的腐蚀和泄漏使操作者很感麻烦,现在改用一种PTP-0100的高效阻垢分散剂可免去加酸的麻烦,并使系统运行正常。

3.2、简述微滤膜的主要种类,特点和主要分离机理。种类据材质分成:1)有机微滤膜,具韧性,适应性强,制备简单,易成形,工艺较成熟。常用聚乙烯、聚偏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聚烯烃类聚合物组成。2)无机微滤膜,无机陶瓷膜具备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抗污染能力强、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可高压反冲洗、再生能力强、分离效率高、不易老化等优点。3)复合微滤膜,复合微滤膜充分利用了有机与无机微滤膜的各自优点。复合微滤膜的制备包括三种形式1)将一层微滤膜的薄膜和常规过滤介质利用层压技术复合在一起;2)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实现有机与无机的黏合改性;3)将微滤膜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相结合的新型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 分离机理(1)筛分,膜将尺寸大于孔径的颗粒截留。(2) 吸附,膜将尺寸小于孔径的颗粒吸附截留。

(3)架桥,固体颗粒在膜微孔入口处因架桥而被截留。(4) 网络,截留发生在膜内部,因膜孔的曲折而形成。(5) 静电,分离悬浮液带电颗粒时,可采用带相反电荷的微滤膜。能用孔径比待分离的颗粒尺寸大许多的微滤膜,不仅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还可获较高通量。

3.3、膜选择和使用时考虑的主要参数是什么?影响流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不管微滤、超滤还是纳滤,选择时,一般应注意以下指标。⒈截留分子量---指截流率达90%以上

的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以球形分子测)*一般选用的膜的额定截留值应稍低于所分离或浓缩的溶质分子量。2.流动速率--- 指在一定压力下每分钟通过单位面积膜的液体量。(ml/cm2.min) 。其它还有操作温度、化学耐受性、膜的吸附性能、膜的无菌处理等等。

影响流率的因素:⒈溶质的分子性质,比重大的纤维分子扩散性差,比重较小的球形分子易扩散⒉溶质浓度:一定压力下,稀比浓流率高;⒊压力:不同溶质应选择不同的操作压力;⒋搅拌:加快扩散,减少浓度极化,提高流率;*对切力敏感的大分子(酶、核酸)须控制搅拌速度; ⒌温度:升温能提高流率(不同溶质区别对待); ⒍其它:如溶液pH、离子强度及溶剂因素等对流率均

链RNA、杂链RNA、双链DNA,为什么?DNA与羟基磷灰石的相互作用基于DNA磷酸酯骨架与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离子间的作用。洗脱时用磷酸缓冲液,核酸分子的亲和性受其分子中磷酸集团的控制。单链rNA分子的结构可变无序,它与刚性有序的双链DNA分子相比,亲和力要小。杂交的双链DNA及部分变性的DNA分子的亲和力适中。因此单链DNA分子结合弱,结合的双链DNA分子可以通过增加磷酸洗脱缓冲液的浓度使之解离。

胶过滤层析5.1、名词解释1)排阻极限用A类分子中最小分子量表示Mwamin2)分级范围实际是B类分子的分子量范围 3)死体积4)外水体积(V0) 间隙液体体积5)内水体积(Vi) 孔隙体积

5.2、Kd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它一般在0和1之间,大于1和小于0的反常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K d 是分配系数=固定相溶质的浓度/流动相溶质的浓度,A类分子只走外水体积,所以K d=0 ;C类分子走所有的外水体积和内水体积Kd = Ve —V0/ Vi所以Kd大于0小于1. 溶质洗脱的异常⑴. K d〈0 因装柱不好,发生沟流(短路)⑵. K d〉1 凝胶对溶质分子可能有吸附作用

5.3、请判断分子量为1千和3千的一组分子,或分子量为8万和10万一组分子能否在Sephadex G-75柱中分开?为什么?

因为sephadeG-75的分离范围为10000到50000所以两组分子都在分离范围之外,不能很好的分离。

5.4、伴刀豆球蛋白、血纤维蛋白、香菇多糖的分子质量能否一起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柱测定?为什么?

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凝胶颗粒具三维网状结构,可对大小不同的分子流动产生不同的阻滞作用,但是以上三种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不同,这就会影响其在凝胶中的分配比。球状的蛋白要比血纤维的蛋白走的快,因此分离的最后效果,不仅和分子量大小有关,而且和分子的形状有关,所以不能直接用来测定三种的分子量大小。可以先将他们变性,使其有相类似的结构,然后再测定。

5.5、请列出凝胶过滤层析填料主要种类,并简要说明该填料特点及应用范围。凝胶是含有大量液体的具三维网状开孔弹性结构的多聚体结构。总要求:: ⑴多孔、孔隙区大,Vi 要大⑵亲水⑶惰性。⑷稳定⑸色谱性能好

填料有以下几种:

1.交联葡聚糖(sephadex):骨架为葡聚糖(dextran)主键为α-1,6糖苷键(约95%)分支:α-1,3糖苷键(约5%)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以醚键交联,特点:化学稳定性较好PH范围为2~12,在强酸下凝聚糖苷键易水解,在强碱下,羟基易氧化成酸。热稳定性较好,可以高压灭菌。使用范围:总的工作范围为分子量100~60万。有一定的离子吸附性(离子性、芳香性)。

2、聚丙烯酰胺(bio-gelp-x)丙烯酰胺用N,N′ 甲叉双丙烯酰胺铰链而成,其中x为2~300,x=工作范围/1000.特点:稳定ph范围2~11,物理稳定性和sephadex相同,总工作范围为100~40万。吸附性:I>0.02

3、交联丙烯基葡聚糖(Sephacryl)N,N′ 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的烯丙基右旋糖苷形成的凝胶,较硬,强度大,特点:稳定ph范围:2~11较Sephadex 抗压色谱性能作范围:1000~7亿吸附性:I 〉0.05

4、琼脂糖凝胶(Sepharose)β-D半乳糖和3,6-脱水-L-半乳糖交替结合所形成的线性多聚糖糖浓度越大,网孔越小型号:Sepharose 2B、4B…表示糖浓2%… Bio-Gel A 0.5~150M 表示工作范围上限特点:稳定的ph范围4.5~9.0,抗热性差,抗压性好,总工作范围:103~4×107 吸附性:需I>0.02

5、㈠. 结构:强碱条件下用2,3—二溴丙醇或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㈡.稳定性⒈化性:pH 3~14 ⒉物性:抗热、抗压均提高㈢.色谱性能 1.工作范围:同Sepharose ⒉吸附性:下降

6、superose 一种具高分辨率,高机械强度,很宽分级范围的新型凝胶过滤介质,是在珠状琼脂糖颗粒的基础上经过两次交联后得到的,适合于组分分子量差异较大的混合物的分离。Superose具体特点:⑴. 机械和物理稳定性很好,适合于高速分离过程,即使用高粘度的洗脱剂如8mol/L尿素仍能保持较高的流速,在pH7,121℃反复高压灭菌不会对凝胶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⑵.化学稳定性也很好,能够耐受0.2mol/L的NaOH,0.01mol/L的盐酸,1mol/L的醋酸,去污剂如1%SDS,促溶盐类,变性剂如8mol/L尿素和6mol/L盐酸胍等。

7、Superdex颗粒很小且均匀,柱效非常高,很高的流速下仍能获得非常高的分辨率;物理稳定

性良好,pH7条件下能承受高压灭菌;pH稳定性良好,清洗时(短程)可暴露在极端pH(1~14)下而不会对层析行为产生影响;凝胶的分离行为不受去污剂如1%SDS,促溶盐类,变性剂如8mol/L 尿素或6mol/L盐酸胍的影响。该介质同样能在有机溶剂中使用。

5.6、请按凝胶层析流程顺序分析说明主要操作要点。

实验设计的总的要求:高分辨率、回收率高、减少稀释、短时间、最好保证样品为组别分离,已知目的物的Mw :原则:选斜率大即Kd大,效果好;选排阻极限低的凝胶,可早些洗出。未知目的物的Mw 先用中等工作范围的,再据结果进行选择。样品的浓度<70mg/ml ;离子强度;综合考虑种种因素:分级分离时,Vs一般选1~3% Vt;组别分离时,Vs可选30%最好15~20% Vt ;据样品量确定分级分离:Vt = 30~100 Vs 组别分离:Vt = 3~6 Vs;H/D分级分离:H/D可选择在30~100 ;组别分离:H/D 相对可低些。H/D 小,抗流变性差,区带易发生崎变,但流速大;H/D 大,抗流变性好,区带不易发生崎变但流速小。洗脱剂据凝胶溶质的要求来选择洗脱剂应与平衡液一致,以免体积变化;吸附较强的,调节pH和离子强度;需冷冻干燥的,选挥发性盐类;对脱盐操作,可选用蒸馏水;流速流速过大,动定相不平衡流速过小,纵向扩散增加

Gel的选择和准备1. 凝胶溶涨

一般湿胶∶洗脱剂(v/v)=3∶1的比例添加洗脱剂,搅匀后即可装柱;干胶用量(g)=πr2h / 膨胀度(床体积mL/g干胶)⒉倾析用此法除去上部过细部分(破损凝胶)⒊稠度一般控制沉积体积为总体积70~75% ⒋脱气

仪器的准备装柱:要求:均匀、无裂缝、无气泡、床面平整一般步骤:安柱充填平衡检验**对软胶,装前须先校对操作压力!

加样:要求:不能干扰Gel沉淀表面方法:排干法、直接法、加样器法洗脱速控制

收集、检测紫外连续检测清洗一般用洗脱液继续平衡即可若被脂肪污染,可用0.1~0.5mol/LNaOH(除Sepharose)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清洗。贮藏须加化学试剂防腐,0.02~0.05%的叠氮钠

离子交换层析

6.1、层析系统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什么参数,何种最重

要?

层析系统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选择性α,效率n,和k′

容量因子三个参数。选择性较为重要。

容量因子k′又称保留因子,是层析分离中常用的组分保留值表示法,注意不要将其与离子交换剂的吸附容量(mg样品/ml胶)相混淆。一般来说,容量因子k′的取值与蛋白质在固定相(离子交换剂)和流动相(缓冲液)中的分配性质、层析温度及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比有关,而与柱尺寸和流速无关。提高RS以达满意分离效果,须满足以下条件:

(1)α>1(当VR1=VR2时α=1,两峰完全重叠,分辨率为0),α的值越大,两峰相距越远,分辨率越高;(2)N尽可能大,理论塔板数越大,柱效率越高,分辨率也越高;

(3)k′≠0,若k′=0,无法实现分离,分辨率为0,需选合适层析条件,使至少一种蛋白质在离子交换剂上发生吸附,就能满足k ′≠0,增加k′的值将提高分辨率R S,有利于分离。

6.2、装填制备合格的层析柱主要应注意那几点?如何检验?如何保养?

㈠.柱尺寸(H/D);连续梯度:H/D 4~5;阶段式梯度:H/D1~2;㈡. 充填;㈢. 平衡:2~3Vt始缓平衡,测定电导、pH是否平衡完毕:目的:①.床体积稳定②.流出液pH、I一致

样品;测完后清洗

6.3、离子交换剂由哪几部分组成?何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剂是离子交换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基质+功能基团+平衡离子离子交换时平衡离子发生交换为阴离子,是阴离子交换剂;为阳离子,是阳离子交换剂

6.4、弱酸性和弱碱性的离子交换剂分别适宜在哪些pH范围内使用?为什么?

强离子交换剂的电离率基本不受pH值影响,离子交换作用的pH范围宽;弱离子交换剂的电离率受pH影响很大,离子交换作用的pH范围小;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在pH值降低时,其电离率逐渐降低,离子交换能力逐渐减弱;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在pH值升高时,其电离率逐渐降低,离子交换能力逐渐减弱。流动相的酸度:离子交换树脂就是固体酸碱,对于强型而言pH影响不大,弱型则显著。强酸型阳离子,pH>2;弱酸型阳离子,pH>6;强碱型阴离子,pH<12;弱碱型阴离子,pH<7

6.5、已知目标蛋白是分子量约200,000,等电点为6.8,pH稳定范围在4.0~

7.5的酶分子,如何选择离子交换剂并设定层析条件?10万-20万用Sepharose或交联纤维素,弱阳离子交换剂CM(pH3.5-6),流动相的ph5,流速1cm/min

6.6、在对某样品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得到如下层析图谱,层析采用了NaCl浓度梯度洗脱,NaCl终浓度为1mol/L,如何根据此层析结果优化层析条件?(*号标记的是目标蛋白)

亲和层析

7.1、试比较亲和层析的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的优缺点。

(1).上样亲和层析纯化生物大分子通常采用柱层析的方法。亲和层析柱一般很短,通常10cm左右。上样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条件,包括上样流速、缓冲液种类、pH、离子强度、温度等,以使待分离的物质能够充分结合在亲和吸附剂上。一般生物大分子和配体之间达到平衡的速度很慢,所以样品液的浓度不易过高,上样时流速应比较慢,以保证样品和亲和吸附剂有充分的接触时间进行吸附。特别是当配体和待分离的生物大分子的亲和力比较小或样品浓度较高、杂质较多时,可以在上样后停止流动,让样品在层析柱中反应一段时间,或者将上样后流出液进行二次上样,以增加吸附量。样品缓冲液的选择也是要使待分离的生物大分子与配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另外样品缓冲液中一般有一定的的离子强度,以减小基质、配体与样品其它组分之间的非特异性吸附。生物分子间的亲和力是受温度影响的,通常亲和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所以在上样时可以选择适当较低的温度,使待分离的物质与配体有较大的亲和力,能够充分的结合;而在后面的洗脱过程可以选择适当较高的温度,使待分离的物质与配体的亲和力下降,以便于将待分离的物质从配体上洗脱下来。上样后用平衡洗脱液洗去未吸附在亲和吸附剂上的杂质。平衡缓冲液的流速可以快一些,但如果待分离物质与配体结合较弱,平衡缓冲液的流速还是较慢为宜。如果存在较强的非特异性吸附,可以用适当较高离子强度的平衡缓冲液进行洗涤,但应注意平衡缓冲液不应对待分离物质与配体的结合有明显影响,以免将待分离物质同时洗下。

(2).洗脱:亲和层析的另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条件使待分离物质与配体分开而被洗脱出来。亲和层析的洗脱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

(1)特异性洗脱特异性洗脱是指利用洗脱液中的物质与待分离物质或与配体的亲和特性而将待分离物质从亲和吸附剂上洗脱下来。特异性洗脱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与配体有亲和力的物质进行洗脱,另一种是选择与待分离物质有亲和力的物质进行洗脱。前者在洗脱时,选择一种和配体亲和力较强的物质加入洗脱液,这种物质与待分离物质竞争对配体的结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如这

种物质与配体的亲和力强或浓度较大,配体就会基本被这种物质占据,原来与配体结合的待分离物质被取代而脱离配体,从而被洗脱下来。例如用凝集素作为配体分离糖蛋白时,可以用适当的单糖洗脱,单糖与糖蛋白竞争对凝集素的结合,可以将糖蛋白从凝集素上置换下来。后一种方法洗脱时,选择一种与待分离物质有较强亲和力的物质加入洗脱液,这种物质与配体竞争对待分离物质的结合,在在适当的条件下,如这种物质与待分离物质的亲和力强或浓度较大,待分离物质就会基本被这种物质结合而脱离配体,从而被洗脱下来。例如用染料作为配体分离脱氢酶时,可以选择NAD+进行洗脱,NAD+是脱氢酶的辅酶,它与脱氢酶的亲和力要强于染料,所以脱氢酶就会与NAD+结合而从配体上脱离。特异性洗脱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可以进一步消除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从而得到较高的分辨率。另外对于待分离物质与配体亲和力很强的情况,使用非特异性洗脱方法需要较强烈的洗脱条件,很可能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变性,有时甚至只能使待分离的生物大分子变性才能够洗脱下来,使用特异性洗脱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由于亲和吸附达到平衡比较慢,所以特异性洗脱往往需要较常的时间和较大的洗脱条件,可以通过适当的改变其它条件,如选择亲和力强的物质洗脱、加大洗脱液浓度等等,来缩小洗脱时间和洗脱体积。

(2)非特异性洗脱

非特异性洗脱是指通过改变洗脱缓冲液pH、离子强度、温度等条件,降低待分离物质与配体的亲和力而将待分离物质洗脱下来。当待分离物质与配体亲和力较小时,一般通过连续大体积平衡缓冲液冲洗,就可以在杂质之后将待分离物质洗脱下来,这种洗脱方式简单、条件温和,不会影响待分离物质的活性。但洗脱体积一般比较大,得到的待分离物质浓度较低。当待分离物质和配体结合较强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pH、离子强度等条件降低待分离物质与配体的亲和力,具体的条件需要在实验中摸索。可以选择梯度洗脱方式,这样可能将亲和力不同的物质分开。如果希望得到较高浓度的待分离物质,可以选择酸性或碱性洗脱液,或较高的离子强度一次快速洗脱,这样在较小的洗脱体积内就能将待分离物质洗脱出来。但选择洗脱液的pH、离子强度时应注意尽量不影响待分离物质的活性,而且洗脱后应注意中和酸碱,透析去除离子,以免待分离物质丧失活性。对于待分离物质与配体结合非常牢固时,可以使用较强的酸、碱或在洗脱液中加入脲、胍等变性剂使蛋白质等待分离物质变性,而从配体上解离出来。然后再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待分离物质恢复活性。

7.2、亲和层析吸附剂制备时,为何常引入“手臂”?

在载体和配基间引入适当长度的“手臂”,减少载体的空间阻碍,增加配基的活动度。连接臂往往为由烃链组成的疏水性手臂(其长短对吸附的影响大)或具氨基、羧基的亲水性手臂(其长短对吸附的影响不大);疏水性手臂具体选择应考虑:⑴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⑵亲和势大小⑶过长手臂易弯曲、折叠等;最常用的连接臂有6-氨基己酸、1,6-己二胺和3,3’-二氨基二丙胺。

7.3、简述亲和层析吸附剂制备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一、要求㈠. L与基质结合,对L-S结合无干扰;㈡. L为小分子有的需“手臂”,使L-S结合更有效;㈢. 非专一吸附不大,以免吸附杂质;L与基质结合稳定(吸附、洗脱、再生)。二、偶联用Gel的选择需考虑:㈠. L上可供偶联的基团㈡. “手臂” ㈢. L的稳定pH 三、由CNBr 活化型Sep.4B制备商品名:CNBr-Sepharose

㈠. 溶胀和洗涤用1mol/L HCl 溶胀洗涤除细碎粒子

㈡. 偶联条件注意:前处理、偶联密度、缓冲液种类及pH

㈢. 掩蔽偶联后有部分氰酸酯未偶联上L,常利用含-NH2的缓冲液或含-NH2的分子处理,将其掩蔽。

㈣. 洗去未结合L 用高-低交叉pH来洗(4~5次)

7.4、亲和层析的特殊类型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一、共价色谱:利用形成和破坏共价键能力的差异分离,其共价键常为二硫键—S-S—,主要用于分离分子中含巯基的Pr、多肽。二、金属螯合色谱原理:His Cys Trp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

若将金属离子固定,可将含这些外露AA的Pr吸附。原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组氨酸咪唑基、半胱氨酸巯基和色氨酸吲哚环能与铜、锌、镍离子间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四、有机染料亲和色谱:有机染料如蒽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具类似于NAD+的结构。一些需核苷酸类物质为辅酶的酶,对这些染料具一定亲和力五凝集素亲和层析:凝集素是一类来自于霉菌、植物和动物的蛋白质,能可逆地、选择性地同特定的糖残基结合;不同的凝集素结合不同的糖分子用于分离含糖基的化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糖脂、细胞内颗粒、细胞等

反相层析

8.1、简要说明反相层析的原理,并解释何谓疏溶剂理论(solvophobic theory)。

基于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中键合在基质上的疏水性配基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反向层析可用疏溶剂理论来解释。疏溶剂理论假设反相层析介质是表面均匀密集的覆盖着非极性配基的颗粒,溶质分子由于受到极性流动相的斥力而以其疏水部分结合至固定相的非极性配基上,除此之外溶质与固定相之间不存在其他任何相互作用。

8.2、何谓“亲硅醇基效应”(silanophilic interaction)?如何解决其对反相层析的影响?

一定条件下,硅胶表面残余的硅醇基能与溶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对溶质的保留行为起决定作用;

亲硅醇基效应常导致溶质保留值重复性较差,洗脱峰脱尾等不良层析行为;

硅胶表面均匀覆盖非极性配基,对残余硅醇基屏蔽,可基本排除亲硅醇基效应的影响。新型反相层析介质聚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材料的开发,可根本消除亲硅醇基效应的影响。

8.3、试分析和说明反相层析过程中主要可优化的条件。

反向层析的优化①层析过程中PH值的控制,因为流动相pH的改变影响到溶质的解离状态、固定相表面残留硅醇基和其他吸附基团的解离情况、以及添加至流动相的可解离组分的离子平衡。反相层析多数在低pH条件下运行,流动相的pH通过添加一定浓度的酸来调节;

②离子强度的控制:离子对试剂中很多本身就是酸或碱(p143),可同时起维持流动相pH的作用。离子对试剂典型的使用浓度范围是0.01%~0.1%或10~100mmol/L。往流动相中添加离子对试剂可以改变溶质的保留值和选择性,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对于带正电荷的溶质应选择带负电荷的离子对试剂,如三氟乙酸等,对于带负电荷的溶质则应选用带正电荷的离子对试剂,如季铵盐等。

③层析介质由多孔基质颗粒键合疏水性的配基组成,因具较小的颗粒直径,普遍有较高的柱效;(硅胶有高ph值下不稳定的缺点)反相层析领域使用时间最长,应用最广泛的基质是硅胶开发新的更有效的介质。考虑样品组分的种类和性质、分离的规模及对分辨率的要求、流动相条件:待分离物分子量,对介质孔径的选择提供指导;样品组分的疏水性质决定采用何种配基;分离的规模及对分辨率的要求也是须考虑的因素,通常分离规模和分辨率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反相层析时的流动相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反相介质基质的选择。④层析柱的尺寸由内径和柱长所界定,其取值主要取决于分离的规模和所需的分辨率,其中内径的取值与分离规模相关,而柱长和分辨率之间则存在一定的联系反相层析介质都属于高效层析介质,粒径很小,对填充技术的要求很高,人们可据所选择的介质种类和层析柱尺寸直接选择对映的反相层析预装柱,预装柱平衡后可直接使用;层析柱的平衡,一般用流动相A对层析柱进行充分的平衡。⑤乙腈和甲醇是最常用的,条件摸索阶段以其中一种作为修饰剂,溶质在固定相上吸附较为牢固时,可考虑更换洗脱能力较强的修饰剂如异丙醇等;溶质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所用溶剂中的稳定性是须考虑的因素;分离样品性质不明的情况下,一般流动相A为水相,不含修饰剂,而流动相B为100%有机相;

⑥样品的处理理想情况下应将样品溶于流动相A后加样,如样品在流动相A中溶解不好,可考虑添加有机酸、盐类等试剂来增加样品的溶解性;样品在加样前应当通过10000g离心10min或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去任何可能存在的颗粒物;反相层析柱通常是预装柱或带有可调接头的自

装柱,连接于HPLC系统,加样操作按HPLC系统提供的标准进行。

⑦洗脱模式的选择和条件控制在洗脱模式方面,反相层析和离子交换等层析技术具相似性,分为阶段洗脱和梯度洗脱;

⑧样品的检测和收集和其他层析技术一样,反相层析中最常用的也是紫外检测(很多情况下,有机溶剂或添加剂等的存在总会对样品的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能产生荧光的物质,使用荧光监测器往往比紫外检测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此外,视差折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也都能用于层析样品的在线检测。⑨层析柱的再生、清洗和贮存再生常用2~5个柱体积的流动相B流经层析柱移去残留在层析柱上的物质;清洗常运行线性梯度从0.1%TFA到0.1%TFA异丙醇,再几个柱体积的0.1%TFA异丙醇溶液,最后运行线性梯度从0.1%TFA异丙醇溶液重新回到0.1%TFA水溶液;基于硅胶的介质常保存在纯的甲醇中,基于聚苯乙烯的介质常保存在甲醇或20%乙醇中

8.4、试解释线性梯度洗脱的反相层析中溶质得到浓缩的机理

在洗脱模式方面,反相层析和离子交换等层析技术具相似性,分为阶段洗脱和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是采用修饰剂体积分数连续变化的流动相对吸附样品进行洗脱。梯度的形状主要分为线性梯度和非线性梯度,其中线性梯度又可分为连续线性梯度和分段线性梯度。

疏水层析

9.1疏水作用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与普通吸附层析有何区别?为什么?

介质:在HPLC中,应选机械强度较大的刚性基质;若待分离物质分子量很大,且样品量较大,则应选大孔基质,如琼脂糖凝胶;若待分离物质较小,或样品量很小,但分辨率的要求高,则可选孔径小的基质甚至非孔型基质

HIC介质中,烷基配基的链长大多在C4~C8之间,苯基的疏水性大致与戊基相当,因与溶质发生π-π相互作用,它与戊基有不同的选择性,而寡聚乙二醇固定相的疏水性介于丁基与苯基之间。样品的准备:往样品中添加足够浓度的盐,使样品溶液中的盐浓度达到与流动相A中基本一致,并调节样品溶液的pH使其满足吸附条件

HIC的样品体积受样品中组分浓度和介质的结合容量的影响,对于稀释样品无需浓缩可以直接加样流动相A与流动相B流动相A的缓冲液的种类、pH ,盐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缓冲液种类据所需的pH选择,注意目标物的稳定性,浓度一般在0.01~0.05mol/L;不同盐类对疏水作用的强度有影响,层析中的选择性也不尽相同;盐浓度也随目标分子的疏水性而异,(NH4)2SO4常用0.75~2mol/L,NaCl为1~4mol/L 流动相B为不含盐的缓冲液,缓冲液与流动相A一致

9.2、请从原理、填料、应用范围几方面比较反相层析与疏水层析的主要差异。

原理:疏水层析的原理是,高浓度盐与水分子发生强烈作用,导致疏水分子周围形成空穴的水分子减少,促进疏水性分子与介质的疏水配基之间发生结合。反响层析:基于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中键合在基质上的疏水性配基间的疏水相互作用,疏溶剂理论假设反相层析介质是表面均匀密集的覆盖着非极性配基的颗粒,溶质分子由于受到极性流动相的斥力而以其疏水部分结合至固定相的非极性配基上,除此之外溶质与固定相之间不存在其他任何相互作用。

填料:HIC介质的疏水配基主要为烷基和芳香基,与反相层析介质相比,其烷基通常在C8以下,芳香基多为苯基,而且反向层析介质上的取代程度大于疏水介质中的。

应用范围:正应为上述特点,反向色谱由于其结合力较强,适合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肽和小分子蛋白质的分离纯化;HIC过程洗脱条件温和,通常降低洗脱剂的盐浓度就能达到目的,在蛋白质的纯化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电泳

10.1、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并说明影响聚合的主要因素。

所用原料:丙烯酰胺Acr,双丙烯酰胺Bis

1.化学聚合法:催化剂,过硫酸铵(AP)加速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影响聚合的因素:⑴.O2会淬灭自由基,所以需脱气;

⑵.加速剂叔胺处在自由碱基状态,需高pH; ⑶.温度t t ↓ 慢t ↑ 快⑷.避免不纯物的影响:有机玻璃、赤血盐(铁氰化钾)等会造成无法聚合。

2 .光聚合法,VB2 光解无色基02 自由基引发聚合常采用来制备大孔胶

10.2、等电聚焦IEF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等电聚焦过程一般都采用高电压、恒功率方式?

原理:在一种特殊的两性电解质两端施加直流电场,可形成线性的pH梯度。利用Pr的pI差别,可在其上不同处聚焦分离。

聚焦在pH0.01范围,所以分辨率很高。

特点:高电压,地电流,冷却

原因:等电聚焦电泳中,通常采用恒功率方式。随样品迁移。电流会越来越小,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所以为加快分离,提高分辨率, 电压应是越高越好,但须避免烧胶(受胶的厚薄、电泳的冷却系统、载体两性电解质的导电性和pH、凝胶介质及样品的质量、加速剂的用量等因素影响)。恒功率,在最后有个安全区。

10.3、请比较Native PAGE 与SDS-PAGE在原理和应用上的主要差别。

一、常规的PAGE电泳,原理:根据分离物质的电荷密度,电荷种类,分子大小,分子的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的速率不同而得到分离。应用其特点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而保持其活性。缓冲液系统:

⑴ pH决定生物分子溶解性、稳定性、电泳时间、分辨率

酸性蛋白质——阳极电泳(pH8.0~9.5 )

碱性蛋白质——阴极电泳(pH4.0左右)

三种不连续系统:高pH系统(9.5、8.9)

“中性”pH系统(8.0)低pH系统(5.5、4.8、3.6)

⑵离子强度一般控制在0.01-0.1mol/L

凝胶浓度的选择样品分子量未知,一般可先选7.5%的均匀胶,理想的Rf范围在0.25~0.85之间;也可根据凝胶浓度与分子量的关系来选择: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天然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需排除电荷的影响,因此需测量蛋白质分子在不同浓度凝胶中的相对迁移率从而得到蛋白质的分子量。

具体方法:先用不同浓度的凝胶同时测量未知和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对不同蛋白质分子,以其相对迁移率的对数对凝胶浓度作图,直线的斜率为阻滞系数;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的阻滞系数对它们的分子量作图,得到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根据未知蛋白质的阻滞系数可查得它的分子量。

二、SDS-聚丙烯酰胺Gel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

原理:

样品中加入:1. 含-S-S-的还原剂,打开Pr分子二硫键

2.SDS破坏Pr分子的氢键和疏水键,并与之形成Pr-SDS复合物

结果导致:⑴.复合物带大量负电,不同Pr电荷密度相同⑵.球状Pr 变成雪茄状,长轴∝MW(3)泳迁移率仅与MW(长轴)有关。

注意:1. SDS的加量:一般10gSDS/gPr 2. Gel浓度 3.多亚基的Pr……

SDS凝胶分离高分子化合物后失活,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修复从蛋白中去除SDS,许多蛋白可恢复活性或局部恢复活性,其影响因素为:①SDS纯度;②蛋白酶;③二硫键;④其它:去除速度、辅因子、DTT等(胶中进行,局限于单肽链或亚基相同)

SDS凝胶分为,连续电泳,和不连续电泳均匀胶,不连续电泳梯度胶。

10.4、归纳凝胶电泳技术中检测条带的主要染色方法和特点,分析条带变形的主要原因。一、(1)考马斯亮蓝染色分为R-250和G-250,常用R-250染色后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在一定pH值时,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又可解聚染色灵敏度达0.2~0.5 g/带

(2)银染色先固定,蛋白带上的AgNO3被还原成金属Ag而沉积在蛋白带上而显色,显色有化学显色和光显色,敏度达2ng/带

(3)其他染色方法荧光染料法、苯胺黑、氨基黑、丽春红S、快绿FCF,蛋白质与2,4-DNFB的反应等等二、条带在试验操作不当时会出现异常现象,

①“微笑”现象常在厚胶和垂直电泳中出现,原因:凝胶中间冷却不均匀;②“皱眉”原因(垂直电泳中可能出现)电泳装置不合适,靠近隔板处凝胶未聚合完全或凝胶底部有气泡。③原因:样品溶解不佳,凝胶浓度过高。克服:加样前离心,选合适缓冲液,加增溶辅助试剂,降低凝胶浓度④“纹理”现象原因:常常是样品中不溶颗粒造成的克服:增加溶解度,离心除不溶颗粒

10.5、常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有哪些?(手写板第③页)

①sds-page 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特点:所测得的是变性蛋白的分子量或接力亚基的分子量。

②天然PAGE: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特点:测得的是天然蛋白质的分子量,但需要较多步骤。

③凝胶过滤色谱:有效分配系数K av或V e与溶质相对分子量的对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特点:分离天然非变性的蛋白质分子分子量,且不受带点和量的影响。

④超速离心在离心力场中,沉降系数,扩散系数,与分子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测定某种颗粒的沉降系数后可以计算出他的分子量。特点:无需做标准曲线但需要测定溶质的扩散系数。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 答案

浙江理工成教院期终考试 《生化分离技术》试卷A试卷 教学站年级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生化分离是从生物材料、微生物的发酵液或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并纯化有关生化产品的过程,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发酵液→()→细胞分离→(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成品加工。 2、提取的产物在细胞内,选用细胞破碎法;在细胞膜附近则可用细胞破碎法;提取的产物与细胞壁或膜相结合时,可选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细胞破碎法。 3、发酵液的预处理目的主要包括改变和。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反萃取是将目标产物从转入的过程。 6、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溶剂可分为非极性和极性溶剂两种,常用的极性溶剂有和 、非极性有。 7、按膜的孔径的大小分类,可将膜分为、、 和等。 8、冻干操作过程包括:、和。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中性盐后,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以达到分离、提纯生物大分子的目的。() 2、常用的盐析剂有葡聚糖、琼脂糖、聚丙烯酰胺、明胶等。() 3、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的萃取,将绝大部分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 () 4、双水相萃取的体系的两相是不含有水分的。( ) 5、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浓差极化。 () 6、凝胶色谱是利用不同生物分子的电离能力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7、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 8、亲和色谱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的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9、要增加目的物的溶解度,往往要在目的物的等电点附近进行提取。 () 10、蛋白质类的生物大分子在盐析过程中,最好在高温下进行,因为温度高会增加其溶解度。 ()

神经外科复习资料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概念。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3.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特别是颅内压增高“三主症”。 4. 掌握腰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 熟悉急性脑疝(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6. 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特殊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7.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一般处理和降颅内压治疗。 山大二院:[05级口七3][03级口七5]颅内压增高(233) 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 kPa (200 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第一节概述 山大二院:[08级口五2][07级口五4]颅内压(233) 临七:[02级临七下B10]INTRACRANIAL PRESSURE 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颅腔容纳着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当儿童颅缝闭合后或成人,颅腔的容积是固定不变的,约为1400-1500 ml。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齐鲁:[0605临七教改]颅内压的正常值(233)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出科:[外科(二)3]颅内压的正常值及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成人的正常颅内压0.7-2.0kPa(70-200mmH2O),儿童正常颅内压为0.5-1.0kPa(500-1000mmH2O)。 山大二院:[05级口五1]脑脊液的调节(233) ①当颅内压低于0.7kPa(70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增加、吸收减少,使颅内脑积液量增多,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不变。 ②当颅内压高于0.7kPa(70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较前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压保持在正常范围,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 ③另外,当颅内压增高时,有一部分脑脊液被挤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也起到一定的调节颅内压的作用。 第二节颅内压增高 省立:[05级临七非下5][04级影像下8]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哪些/颅内压增高的病因(236)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2、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3、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山大二院:[09级口五.三][08级口七.一][08级口五.三][07级口五.一]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06级口五1]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237) 省立:[06级临七非下6][04级影像下.二]颅内高压临床表现 齐鲁:[0605临七教改]颅内压的正常值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出科:[外科(二)3]颅内压的正常值及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 1、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颖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2、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 3、视神经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若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此时如果颅内压增高得以解除,往往视力的恢复也并不理想,甚至继续恶化和失明。 以上三者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各自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可以其中一项为首发症状。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一侧或双侧展神经麻痹和复视。 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 (1)疾病初期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严重病例,可出现昏睡、昏迷、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发生脑庙,去脑强直。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 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萧 755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 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 一、素质 (一)素质的概念 人的素质是人的社会特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素质的特性 共9个特性: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 (三)素质的构成 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力、精力。 心理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其他个性素质等。 文化素质: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化程度。 品德素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创新意识。 智能素质:知识、智力、技能、才能。 二、素质测评 (一)基本界定 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二)相关解释 “测”包括测评者的耳闻、目睹、体察、访问与调查。 “科学方法”指被实践证明为准备、全面和方便的测量手段。 “主要活动领域”指个人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场所。 “测评主体”既指个体又指集体。 (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三、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 四、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 指挑选合适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 一、选拔性素质测评 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神经外科学基础知识

神经外科学基础知识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 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题1.0分,共64.0分) 1 ?外科病人有低钾血症者,采取补钾措施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E ) A ?采取分次补钾 B ?多需经静脉补给C.补钾浓度<40mmol/L D. 补钾速度<20mmol/L E. 伴有休克者待尿量>20ml/h后再静脉补钾 2 ?高渗性脱水的体液量改变特点为( B ) A ?细胞外液与内液等量丧失 B ?细胞内液显著减少,细胞外液轻度减少 C. 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轻度减少 D .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正常 E.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正常 3 ?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依据是( B ) A ?呼吸浅而慢,血浆PCO下降 B ?呼吸深而快,有酮味,血浆【HCO】下降 C. 呼吸深而快,血浆PCO上升 D. 呼吸困难,血浆【HCO】上升 E?呼吸慢,心率慢,血压高,昏迷 4. 对低钾血症病人补钾的原则,哪项不正确( A ) A .一次足量补齐 B .外科的低钾血症者都需经静脉补钾 C. 静脉补钾的浓度<40mmol/L D .静脉补钾速度< 20mmol/h E. 伴有休克的低钾病人,在恢复血容量后再静脉补钾 5. 高钾血症心电图最早的改变是( B ) A. U波B . T波高尖C. QRS增宽 D. P-R间期延长 E. Q-T间期延长 6. 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E ) A .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B .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C. 细胞内、外均酸中毒 D .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E. 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7. 用5%碳酸氢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时不可能发生( B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

萧 755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 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 一、素质 (一)素质的概念 人的素质是人的社会特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素质的特性 共9个特性: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 (三)素质的构成 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力、精力。 心理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其他个性素质等。 文化素质: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化程度。 品德素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创新意识。 智能素质:知识、智力、技能、才能。 二、素质测评 (一)基本界定 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二)相关解释 “测”包括测评者的耳闻、目睹、体察、访问与调查。 “科学方法”指被实践证明为准备、全面和方便的测量手段。 “主要活动领域”指个人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场所。 “测评主体”既指个体又指集体。 (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三、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 四、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 指挑选合适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 一、选拔性素质测评 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强调客观性。 4、具有选择性。 5、结果是分数或等级。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合理配置、储备人才) 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现代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要求以人为“中心”,使人力资源进入最佳发挥状态。三、开发性测评 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人的素质有可塑性和潜在性。 四、诊断性素质测评 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五、考核性素质测评 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为目的素质测评。 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 功用即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 一、基本作用 1、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2、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3、是人力资源开始效果检验的“尺度” 4、建立促成性素质测评模式,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 二、运用原则 1、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 所谓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即指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测评,对所有素质进行测评,然后选择其中的优势人力资源开发,选择其中的特长素质进行开发。 两种人力资源开发观点:选用人之长,不计人之短;苟求人无过,不看人之长。择优开发,一是要选择个体身上的特长素质优先开发,二是要在群体中选择那些优秀人才优先开发。 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第一节胜任力研究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胜任力理论比较 一、胜任力定义 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 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 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二、胜任力分类 首先,根据研究对象的工作岗位层次分; 其次,从构成要素的微观角度来讲,可分为工作知识、能力、政治兴趣、情绪智力、尽责性、工作意识和工作经历等。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考试复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方法是()。 A 等温法 B 等压法 C 吸附法 D 交换法 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 A 絮凝剂的浓度 B 溶液pH值 C 溶液含氧量 D 搅拌速度和时间 3.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5.下列不能提高发酵液过滤效率的措施是()。 A 增大滤过面积 B 降低料液温度 C 加压或减压 D 加入助滤剂 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 A 调节等电点 B 降低温度 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 D 添加助滤剂 7.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8.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的方法,不包括() A 沉淀法 B 变性法 C 吸附法 D 萃取法 9.下列关于速率区带离心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样品可被分离成一系列的样品组分区带 B 离心前需于离心管内先装入正密度梯度介质 C 离心时间越长越好 D 一般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 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以下不属于助滤剂的是() A 氯化钙 B 纤维素 C 炭粒 D 硅藻土 1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的是() A 加入金属螯合剂 B 高压匀浆法 C 超声破碎法 D 珠磨法 12.萃取操作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操作。 A 溶剂中的溶解度 B 沸点 C 挥发度 D 密度 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完整word版)神经外科试题

试题集(神经外科) 一单选题 1. 临床表现为膈神经麻痹发生呼吸困难的病变部位常见于 A 上颈段 B 下颈段 C 上胸段 D 下胸段 E 腰段正确答案:A 2. 颅内转移瘤多见于哪个动脉分布区 A 大脑前动脉 B 大脑中动脉 C 大脑后动脉 D 基底动脉 E 脉络膜前动脉 正确答案:B 3. 对于颅内压增高致昏迷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 A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 吸氧 C 气管切开 D 气管插管 E 给予呼吸兴奋剂正确答案:C 4. 减速伤常造成 A 脑干损伤 B 弥漫性轴索损伤 C 冲击点伤 D 对冲伤 E 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同时出现正确答案:E 5. 常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颅内肿瘤是 A 脑干肿瘤 B 额部肿瘤 C 垂体肿瘤 D 侧脑室肿瘤 E 第三、四脑室及其附近的肿瘤正确答案:E 6. 随意运动障碍考虑有 A 锥体束受累 B 锥体外系受累 C 枕叶受累 D 脊髓丘脑束受累 E 小脑受累 正确答案:A 7. 脊髓髓外硬膜下病变最常见的是 A 蛛网膜囊肿

B 脊髓动脉瘤 C 神经鞘瘤 D 脊髓动静脉畸形 E 转移瘤正确答案:C 8. 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依据常用的是 A 头颅X 线片 B 头颅CT C 脑电地形图 D 脑血管造影 E 脑电图正确答案:B 9. 儿童鞍区最常见的肿瘤是 A 畸胎瘤 B 胆脂瘤 C 颅咽管瘤 D 垂体瘤 E 生殖细胞瘤正确答案:C 10. 颅内压增高致脑神经麻痹多见于 A 面神经 B 听神经 C 动眼神经 D 外展神经 E 滑车神经正确答案:D 11. 脑脊液的日分泌量 A 100 ?200ml B 200 ?300ml C 300?400ml D 400?500ml E 500 ?600ml 正确答案:D 12. 高血压脑出血,如果单从病情演变角度考虑,下列哪种情况最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A 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内即陷入深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 B 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 C 经保守治疗,病情趋于好转 D 经保守治疗,病情仍逐渐加重,脑疝表现尚不明显 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13. 儿童先天脑积水中症状少见的是 A 头颅异常增大 B 易激惹 C 视盘水肿 D 双眼"落日征" E 叩诊"破壶音" 正确答案:C 14. 脑干损伤的特征性表现是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萧鸣政)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员素质测评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是在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和原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各主要人员素质测评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客观分析测评结果。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人才测评理论并掌握人才测评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技能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人才测评的技术操作体系和人才测评理念;熟悉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掌握人才测评的内容、各种测评方案的实施、运用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运用测评技术选拔人才。 课程基本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有关概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当前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整个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能够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制定、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等工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属专业主干课程。它与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商务沟通》是本

课程的基础,《人员测评技术》与本课程紧密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与人员素质测评相关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掌握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与素质的构成,熟悉人员素质测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与操作流程,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的含义 识记: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素质的构成、素质测评的含义 理解: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区别 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 识记:选拔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配置性测评的特点、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考核性测评的特点 理解:不同类型人员素质测评运用原则 应用:不同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 理解:素质测评的评定作用、诊断作用、预测作用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 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作用 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原则

神经外科考试题库

神经外科考试题库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神经外科考试题库 一级试题为进修医师入院和第一年住院医师考试试题 二级试题为第三年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离院考试试题 三级试题为第五年住院医师和低年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一级试题★ 头皮分几层? 1,皮肤 2,皮下组织 3,帽状腱膜 4,帽状腱膜下层 5,骨膜 头颅由哪几块颅骨组成? 额骨,枕骨,蝶骨,筛骨,顶骨,颞骨, 颅骨由几层结构组成? 骨皮质,板障,骨皮质 脑分为哪几部分? 由大脑,间脑,脑干,小脑组成,脑干由中脑,桥脑,延髓组成。 大脑分为哪几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脑脊液循环通路为何? CSF成人有100-150ml,每天产生400-500ml,循环同路: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腔-矢状窦旁的蛛网膜颗粒-渗回上矢状窦。 12对颅神经的名称? 1眶上裂: 三叉神经眼支、3动眼、4滑车6外展、眼静脉 2颈静脉孔 颈静脉、9舌咽、10迷走、11副3枕骨大孔 副神经,脊髓根、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下行

4内耳门 7面神经、8前庭、迷路 5视神经管眼动脉、视神经 6舌下神经管舌下 7破裂孔颈动脉 8筛孔-嗅神经、圆孔-上颌神经、卵圆孔-下颌神经、棘孔-脑膜中动脉 主要脑供血血管有哪几条? 颈内动脉系统- 中、前、后、眼脉络膜前、 椎-基底动脉系统 大脑后、小脑上、小脑后下、小脑前下、内听动脉、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小脑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是调节运 动的重要中枢,主要是维持肌肉间 运动的协调(共济运动)。 2.绒球小结叶和后叶蚓部损伤,出 现平衡障碍,或伴有眼震。 3.前叶蚓部损伤,出现肌张力协调 障碍。表现为共济失调性步态和 躯干的共济失调。 4.新小脑的功能是调节精细的随意 运动,即共济运动的维持和调节 有赖于新小脑功能的完好。 简述肌力分级? 肌力的分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何谓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人员素质测评》复习要点

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1.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2.素质只是个体成功与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素质的常见结构模型 (一)素质洋葱模型:动机、个性、自我形象和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技能 (二)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 (三)五结构体系:心里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素质的特征 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 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 选拔性测评开放性测评坚定性测评配置性测评诊断性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2) 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3)有助于劳动人事的优化管理;(4)有助于人事制度的变革和深化;(5)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素质测评的主要容 (一)能力因素:科学智能、社会智能 (二)动力因素:价值观、动机、兴趣 (三)个人风格因素:心里倾向(外倾性、倾性)、接受信息方式(感觉和直觉)、处理信息方式(思想和情感)、行动方式(判断和知觉) 素质测评的特点 (一)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里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 (二)人员素质测评是抽样测量,而不是整体测量(三)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四)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选拔性测评的特点和原则 特点:1.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目的是选拔优秀者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 原则: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可比性配置性测评的特点 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 诊断性测评的特点 1.测评容精细,全面广泛 2.过程寻根究底; 3.结果不公开; 4.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开发性测评的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鉴定性测评的特点及原则 特点:1.测评结果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 2.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的素质的价值与功能 3.测评围比较广泛 4.测评结果要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公众性 素质测评的功能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和保证 (二)为企业人员招聘提供支持 (三)为企业选拔管理干部提供支持 (四)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供支持 (五)有助于人才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素质测评的误区 (一)素质测评无用论 (二)素质测评教条化 (三)素质测评应用围模糊 (四)素质测评期望值过高 (五)素质测评科学与否的判断标准模糊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 (一)测评容:性、绩、德、才 (二)测评指标 (三)测评方式:选、举、考 (四)测评技术 西方人员素质测评的产生于发展 (一)产生:早期心里测试 (二)发展:1.军事上的运用;2.管理科学 (三)成熟: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发展 (四)当代西方人员素质测评: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其他分析方法 我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一)恢复阶段:1980——1988 (二)初步发展阶段:1989——1997 (三)繁荣至今:1998年至今 人性假说原理有哪几种 经济人假说、社会人假说、自我实现人假说、复杂人假说

生化分离技术复习部分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梯度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从而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的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能按各自适宜的容量因子k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或者答流动相由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组成,通过改变流动相中各溶剂组成的比例改变流动相的极性,使每个流出的组分都有合适的容量因子k',并使样品种的所有组分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佳分离。(可在离子交换层析中查)。 2、分辨率:是相邻两个峰的分开程度,用相邻两峰对应的洗脱体积之差比上两个半峰宽之和的平均值表示。 3、亲和层析:利用生物分子与其配体间特异性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作用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配体被固定在载体上,特异性结合经过的与其亲和性的生物分子的一种层析技术。 4、等电聚焦:使电泳的介质中形成一个连续的、稳定并有一定范围的线性pH梯度,电泳时蛋白质等待分离的两性分子可以在这种pH梯度中迁移,直到迁移聚集于与其等电点(pI)相同的区域,从而形成一种分辨率极高的电泳聚焦效应。 5、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以致使电解质类物质从溶液里沉淀出来的一种作用现象。 附资料:它是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最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 6、保留时间tR:从开始进样至柱出口处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层析分离技术的一个参数。 7、双向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的电泳方法,即先进行第一向水平电泳——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第二向垂直电泳——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8、密度梯度离心:在呈密度梯度的惰性介质中以一定的离心力进行离心,让各组分会依其密度分布在梯度中与其自身密度相同的液层中的依密度而分离的离心法。 附资料:密度梯度可以离心前预先制备(如叠加不同浓度蔗糖、甘油)或在离心中自然形成(如使用氯化铯时)。可用于分析型或制备型的离心分离。通常分为差速区带离心和等密度离心两种方式。 二、填空题(要点): 2、最常用的几种蛋白质的沉淀方法:盐析法(中性盐沉淀)、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沉淀(热变性沉淀和酸碱变性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聚合物沉淀、聚电解质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 4、细胞破碎的方法:1)物理:高压匀浆法、珠磨法、超声波破碎法、渗透压冲击法;2)化学:外加酶法、酶自溶法、化学试剂法。 5、聚丙烯酰胺凝胶单体:(一些资料)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

生化分离考点

生化分离考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生化分离过程的特点:(1)生物物质的生活活性大多是在生物体内的温和 条件下维持并发挥作用的;(2)用作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的生物产物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3)原料液中常存在与目标分子在结构、构成成分等理化性质上极其相似的分子及异构体,形成用常法难于分离的混合物;(4)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浓度一般很低,有时甚至是微量的。 2.分离效率的评价(三个指标):浓缩程度、分离纯化程度、回收率 3.Stokes 为液体密度式中,d p kg/m3),ρ L 为重力沉降速度(kg/m3),μ(kg/m3),g 为重力加速度(kg/m3),v g 为液体黏度。 L 4.区带分离法:是生化研究中的重要分离手段,根据立新操作条件不同,分为 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两种区带离心法均事先在离心管中用某种低分子溶质调配好密度梯度,在密度梯度之上加待处理的料液后进行离心操作。 5.离心分离设备:常用的有管式和碟片式两大类。 6.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区别:革兰阳性菌的细胞主要由肽聚糖层组成,而革兰 阴性菌的细胞壁在肽聚糖层的外侧还有分别由脂蛋白和脂多糖及磷脂构成的两层外壁层。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比较厚,约15-50nm,肽聚糖含量占 40%-90%;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约,外壁层约8-10nm。因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比革兰阴性菌坚固,较难破碎。 7.习题:管式离心机的转筒内径为12cm,筒长70cm,转数为15000r/min。设 离心机的校正系数为一,利用其浓缩酵母细胞悬浮液,处理能力为min。 (1)计算酵母细胞的重力沉降速度;(2)破碎该酵母细胞后,细胞碎片直

神经外科博士考试历年考题及答案

华中同济2007 博神外 一名解(4×5') 1. 弥散性轴索损伤:指头部受钝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散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组织损伤。 2.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指伤后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此种现象可见于各种外伤性颅内血肿。 3. 先天性脑积水:由于脑组织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脑积水称为先天性脑积水。形成脑积水的原因可能是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即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此外,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也是引起先天性脑积水的重要原因。 4.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症。 二问答 1.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10') ①一般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禁食禁水,并适量补液;疏通大便;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切管切开;吸氧;②病因治疗③降颅内压治疗④应用激素,减轻脑水肿,有助于缓解颅内压增高⑤对症治疗⑥其他治疗,如冬眠疗法、脑脊液体外引流、巴比妥治疗、辅助过度换气、抗生素治疗等 2. 听神经瘤的临床分期(10') 第一期:肿瘤局限于内听道,仅有听神经受累的表现: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和眼球震颤 第二期:肿瘤进入脑池,除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外,出现前庭性共济失调,头痛,面部和角膜感觉迟钝 第三期:肿瘤压迫脑干,除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以外,还可出现面神经功能异常,后组颅神经受累的表现,并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复视,视力减退,头痛,此外,常有明显的小脑症状 3. 垂体瘤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注意事项和适应症(20') ⑴经颅手术:适合于体积巨大、哑铃型、肿瘤向鞍旁生长者。术后注意处理鼻腔分泌物、术后出血、头痛、垂体功能低下、低钠血症、脑脊液鼻漏、尿崩症、视力减退并注意饮食及休息。 ⑵经蝶窦入路手术:a适合各种类型的垂体微腺瘤;b各种类型的垂体大腺瘤;c部分类型的垂体巨大腺瘤(主要向鞍上或鞍后上伸展者);d视交叉前置者;e肿瘤向蝶窦生长、向后生长侵蚀鞍背、斜坡者;f脑脊液鼻漏。⑶注意事项:①保持鼻粘膜完整,减少渗血②严格保持正中入路,避免伤及鞍旁重要血管神经③动作轻柔,若观察不清避免盲目操作④止血彻底⑤鞍内、蝶窦内填塞脂肪组织要适度 首医天坛医院 2007 博神外 名词解释 1. Gradinego syndrome :由于颞骨岩部内气房的化脓性感染扩展至岩骨尖范围外而侵及海绵窦、咽鼓管、Meckel氏腔或邻近结构导致耳溢、头痛,三叉神经感觉支感觉减退和外展神经麻痹的综合征。 2. 功能神经外科:采用手术的方法修正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医学分支是为功能神经外科学(Functional Neurosurgery)。 3. Nelson‘s syndrome:部分库欣病患者在两侧肾上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全身色素增深,蝶鞍扩大,出现垂体瘤者,称为Nelson 综合征(Nelson syndrome),即纳尔逊综合征。

《人员素质测评》复习要点教程文件

《人员素质测评》复 习要点

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1.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2.素质只是个体成功与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素质的常见结构模型 (一)素质洋葱模型:动机、个性、自我形象和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技能 (二)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 (三)五结构体系:心里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素质的特征 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 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 选拔性测评开放性测评坚定性测评配置性测评诊断性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2) 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3)有助于劳动人事的优化管理;(4)有助于人事制度的变革和深化;(5)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素质测评的主要内容 (一)能力因素:科学智能、社会智能 (二)动力因素:价值观、动机、兴趣 (三)个人风格因素:心里倾向(外倾性、内倾性)、接受信息方式(感觉和直觉)、处理信息方式(思想和情感)、行动方式(判断和知觉)素质测评的特点 (一)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里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 (二)人员素质测评是抽样测量,而不是整体测量 (三)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 (四)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选拔性测评的特点和原则 特点:1.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目的是选拔优秀者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 原则: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可比性 配置性测评的特点 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 诊断性测评的特点 1.测评内容精细,全面广泛 2.过程寻根究底; 3.结果不公开; 4.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开发性测评的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 鉴定性测评的特点及原则 特点:1.测评结果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 2.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的素质的价值与功能 3.测评范围比较广泛 4.测评结果要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公众性 素质测评的功能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和保证 (二)为企业人员招聘提供支持 (三)为企业选拔管理干部提供支持 (四)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供支持 (五)有助于人才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素质测评的误区 (一)素质测评无用论 (二)素质测评教条化 (三)素质测评应用范围模糊 (四)素质测评期望值过高 (五)素质测评科学与否的判断标准模糊

生化分离技术(主要内容)

生化分离技术(主要内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生化分离技术:描述回收生物产品分离过程原理和方法的术语,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或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生化分离过程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技术进步程度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为突出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常称它为生物技术 的下游工程。 分离纯化过程的难点:目的产物在细胞或反应液中含量不高,杂质种类多,数量大;杂质性质与产物相似;产物稳定性不高。 生化分离技术的主要种类:沉淀分离(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变性沉淀、非离子聚合物沉淀);膜分离(透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层析分离(吸附、凝胶、离子交换、疏水、反相、亲和层析);电泳分离(SDS-PAGE、等电聚焦、双向电泳、毛细管电泳);离心分离(低速、高速、超速离心分离技术), 生化分离的特点:成分复杂;含量甚微;易变性/易被破坏;具经验性;均一性的相对性。 预处理需注意的条件:⑴温度尽可能低⑵提取液的量要保证“充分浸入”⑶加入足量酚类吸附剂⑷加入足量氧化酶抑制剂⑸搅拌转速要恰当⑹ pH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5.5~7

细胞的破碎:用一定方法(机械/物理/化学/酶法)打开细胞壁或膜,使细胞内含物有效释放出来。 挤压:微生物细胞在高压下通过一个狭窄的孔道高速冲出,因突然减压而引起一种空穴效应,使细胞破碎。 沉淀:溶液中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本质:通过改变条件使胶粒发生聚结,降低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增加固相中的分配率。作用:分离、澄清、浓缩、保存 盐溶:低浓度中性盐离子对蛋白质分子表面极性基团及水活度的影响,增加蛋白质与溶剂相互作用力,使其溶解度增大。 盐析:中性盐浓度增至一定时,水分子定向排列,活度大大减少,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水膜被破坏,从而聚集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法:使溶液的介电常数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带电粒子自身之间的作用力,易聚集沉淀;争夺酶、蛋白质等物质表面的水分子,破坏水化层,使分子易碰聚产生沉淀。 沉淀条件讨论:1. 温度;2. pH ;3. 浓度;4. 离子强度;5. 有机溶剂的选择;6. 多价阳离子的影响;7. 溶剂用量 膜分离或膜过滤定义: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膜: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是隔开两种流体的一个薄的阻挡层。 膜分离的特点:过程为常温过程;不发生相变;密闭系统中进行;产品不受污染;选择性好;适应性强;实现自动化操作。 项目膜类型操作压力分离机理适用范围技术特点不足之处 微滤(MF) 对称微孔膜 0.02~10μm 0.01 MPa~ 0.2 MPa 颗粒大小、 形状 含微粒或菌体溶 液的分离 操作简便,通水量大,工 作压力低,制水率高。 有机污染物的分 离效果较差。 超滤(UF) 不对称微孔膜 0.001~0.1μm 0.1 MPa~ 0.5 MPa 颗粒大小、 形状 有机物或微生物 溶液的分离 与微滤技术相似。与微滤技术相似。 纳滤(NF) 带皮层不对称复 合膜1~50 nm 0.5 MPa~ 2.5 MPa 优先吸附、 表面电位 硬水或有机物溶 液的脱盐 可对原水进行部分脱盐和 软化,生产优质饮用水。 常需预处理,工作 压力较高。 反渗透(RO) 带皮层不对称复 合膜<1 nm 1.0 MPa~ 10 MPa 优先吸附、 溶解扩散 海水或苦咸水的 淡化 几乎可去除水中一切杂 质,包括悬浮物、胶体、 有机物、盐、微生物等。 工作压力高;制水 率低;能耗大。 按膜断面的物理形态:表面活性层( 0.1~1μm,分离作用,其孔径和性质决定膜的分离特性,厚度决定传质速度);多孔支撑层(100~200μm,机械支撑作用,对分离特性和传质速度影响很小)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孔的性质;水通量;耐压能力;pH适用范围;对热和溶剂的稳定性;截留分子量分布 膜的劣化:膜本身不可逆转的质量变化(化学性:水解、氧化;物理性:固结、干燥;生物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污染膜是否清洗的判据:进出口压力降;透水量或透水质量;定时清洗。 污染膜的常用清洗方法:机械方法;加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加起氧化作用的物质;加起渗透作用的物质;切断离子结合作用。浓差极化:指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而大分子被截留于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的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