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位于宁波西郊高桥镇梁祝村,准确地说就在梁祝大道通途路口北约500米处,交通十分便捷。自驾车的朋友走通途路从市区过来,也就10分钟左右路程。8车道的路面,油门一踩就到了。其次公交车也是很方便的,238路(宁波话寓意“梁山伯”),起点镇明路公交站,终点就是梁祝公园站了,大家可以在起点站、鼓楼站、天一家园站等停靠站点上车直达梁祝公园。另外即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轨道1号线更大大方便大家到梁祝公园来。这条轨道交通西起高桥镇,经过三江口、东部新城,东至北仑,在梁祝公园南侧设有梁祝站,届时给大家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沿着公园门口梁祝大道进来,远远的一排古色古香建筑和“梁祝文化园”名称的横匾就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是梁祝文化园景区的入口了,两侧厢房是景区服务中心。整个建筑呈现出典型的明清时代

江南水乡风格,朱墙墨瓦、飞檐翘角,两条栩栩如生的石刻龙护卫着大门的屋脊,屋檐下镶着一张张色彩清秀的山水画,仿佛把人一下子带回到属于梁祝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门口有两个石雕的麒麟,身体半蹲,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又好像是在护卫着千年遗存的一方净土,守护这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就顺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动人爱情故事去追溯那个迷人的传说吧。过大门右拐,有一个简朴的木制四脚亭,唤作草桥亭,这里是公园游览的起点,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初识结拜的地方。正如纳兰若容在词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相见总是美好的,草桥结拜是两个异乡求学的同乡结谊之地,也是梁祝结缘之所,是故事的开端。外面下着雨,两个年轻人因为躲雨相会在这个简陋的草亭中,这时爱情的种子已经在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悄悄发芽。在这里,设置有恋人印记碑、爱情柱等,

希望还没有结缘到自己那一半的朋友能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过了草桥亭,穿过一条小河,就来到万松书院的门口。一个四柱三间的牌坊矗立在书院的门口。整个牌坊屹立在书院建筑南北朝向的中间线上,镂刻并举,花岗岩石材的牌坊正面写着“万松书院”几个大字。穿过牌坊,进入万松书院的大门。万松书院共三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三大特征——祭祀、讲学、藏书,展现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布局和教学场景,同时回顾和还原梁祝同窗三年的有趣故事,渲染梁祝同窗好友之间的纯洁爱情,再现梁祝求学、苦读、同寝的场景。大门后的第二进为先师殿,这里是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以求培养读书人对“先圣先儒先贤”德业的崇敬和景仰,以达到劝戒规律、见贤思齐的目的。先师殿的中间主屋为祭祀之用,两侧壁放置劝学、训诫的字、画、石碑等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穿过二进先师殿,仿佛进入江南园林的场景

中。场地虽然不大,但是一池碧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池水清澈见底,水面触手可及,池中金鱼畅快的游动,假山、怪石嶙峋。当你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是一副场景,走动几步后,另外一幅景象又映入你的眼帘。在水池的后面,一幢二层建筑坐落在这里,写有“明道堂”几个大字的牌匾使人一眼就认出这里是学生上课的地方。一楼中间三间是讲堂,东西两侧的厢房一间是师父师母课堂,一间是梁祝书房。在这里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梁祝蜡像,有英台要师母帮忙提亲的场景,也有英台如何妆扮男儿身的方法手段,在这里憨厚的梁山伯始终没有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也是在这里祝英台定下了终身相守的决心。从万松书院的后门出来,远远就看见山脚下有一个铜质的樵夫雕塑背着一捆柴向家走去。这座小山虽然不高,但是名气却不小,就是凤凰山。山上建有凤鸣亭,站在这不高的山顶上,整个公园绿树掩映,山一侧的百花坡上各色花卉随风舞动,

形成花的海洋。碰到樵夫,也是祝英台在十八相送的路上第一次向梁山伯暗示,当英台问道“他为哪个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时,用这个几乎比较牵强的类比来暗示梁山伯。顺着凤凰山的一条小溪缓缓落下,溪水流入山脚下的一个水池??鸳鸯池中。池边有听瀑榭,在这里可以观赏从凤鸣亭引流而下的跌瀑流入鸳鸯池,也可以在这里回收从凤鸣亭上放置的漂流瓶。在这里祝英台看到水池中的鸳鸯成双戏水,再次向梁山伯表明了心思,而且更加直接,“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你愿不愿意配鸳鸯?”,只可惜梁山伯仍未理解其中的涵义。过了鸳鸯池,就来到一条小河边,河上有座独木桥。传说桥下有一对雌雄大白鹅在水中戏水,英台用此时此景来启示梁山伯,可能连丫鬟对祝英台向梁山伯数次的暗示无动于衷有些生气,把梁山伯比作是呆头鹅。可有点愚钝的梁山伯现在仍然没有理解祝英台的意思,反而好像有点生祝英台的气不该叫他呆头鹅,

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好笑。在这里的河中喂养大白鹅,设置有人工小岛引导大白鹅喂食,桥上设置吊桥,安全又不失野趣,情侣们相扶过桥,就像梁祝故事中二人相扶过桥,传递出“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的情感意境。穿过独木桥就来到了古越村,这是一组以宁波地方建筑为特色的村落建筑。在村头种植大树,村中设置有农舍、古井、牧童雕塑、祠堂、观音堂、放生池、游船码头等建筑,溪水流入村落中,并在村舍的房前屋后穿行。溪水沟道不宽,但是清澈见底,两边栽植了一些亲水植物,展示了古代这一地区的特殊风貌。村中的双映井,井内碧波满溢,相传祝英台看到两人在井中的倒影,故意说道“一男一女笑盈盈”,可惜梁山伯还是没开窍,因此此井叫做“双映井”。井中设置有电子照相设施,可对情侣进行摄影留念。在观音堂中,祝英台祈愿送子观音来做媒,希望和山伯一起拜堂,而山伯觉得两个男人拜堂荒唐而拒绝。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不

开窍或许生气,或许更是着急,看到走过来的牧童和牧牛,故意将山伯比作是牧牛,憨厚的山伯甚至提出不想送英台了,但在祝英台的请求下愿意送别至长亭。古越村也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这里设置有一些茶馆、餐饮和一些农家乐设施,游客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饿了可以吃顿地道的农家菜,不是很惬意么!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过了古越村,十八相送就到了长亭,这是梁祝二人即将分别的最后时刻,也是英台表白自己想法的最后机会。在长亭中,祝英台说有个与己一摸一样的九妹,希望山伯能在七巧之前来祝家提亲。山伯欣然答应,英台恋恋不舍拜别了山伯。长亭南面临水,背面设置自由园路,青桐乔木的背景使长亭掩映在葱葱郁郁之中。长亭周边花径丛中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突出梁祝的爱情主题故事。过了长亭,就来到了祝家庄,这是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的布局。祝家庄坐落在姚江边上,这里可以观赏宽阔的江面波涛不

惊,也可领略江南大户人家的生活状态,更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命运的转折点。园内景色虽美,可是面对祝员外的阻挠,两人相会在楼台中,知道真相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倾诉各自的衷肠,可惜木已成舟,难以挽回。现在这里开辟成特色客栈,提供特色住宿服务。过了祝家庄,向前就来到梁山伯墓,这也是梁祝公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梁祝悲剧爱情故事升华为永恒传说的载体。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石制的牌坊矗立在墓道的前方,牌坊上的“同学兼同穴千秋义气谁堪侣,殉身不殉情一片烈心独自追”的楹联仿佛是对梁祝故事的总结和诠释,也是对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爱情忠贞的褒奖。走过数十米长的墓道,就来到梁祝合冢的前面。远远看到横着的墓碑上刻有“敕封梁圣君山伯之墓”几个大字,用棕红色的花岗石围合成的圆锥形的坟冢上面青草幽幽,坟冢的后面有一块树立着的墓碑,上书写有东晋丞相谢安奏请朝廷的诰命“敕封义妇冢”,这就是著名的梁

祝墓的“一墓二碑”,即蝴蝶碑。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前面横着的碑上有道裂纹把墓碑一分为二,这就是传说中的祝英台拜祭梁山伯墓时留下的。在坟茔的旁边有一个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考古的墓,这是留存下来的梁山伯墓真正遗址,据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现,墓的确是东晋年代的,从出土的陪葬品来看也基本上符合梁山伯清贫的家境传说和县令的官制规格,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旁边的坟冢实际上是这个墓的盖土平移后人重新修建的。墓区周围种植着各色的花朵,各式各样的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人们在这里为梁山伯和祝英台感到惋惜和痛心之余更为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永恒传说感到无比的浪漫温馨,让人们更懂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在梁祝合冢的东侧,就是梁圣君庙。全国有多个梁祝墓的遗址传说,但是有梁山伯庙的地方,仅此一处,别无其他。相传梁山伯庙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屡毁屡建,现在的庙是上个世

纪80年代新建。朱红色的围墙、黑色的盖瓦显示着庙宇的威严和肃穆,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幅高宽都约十来米的巨大的瓷板壁画,上面刻画着梁祝二人从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哭坟化蝶、后世传颂的整个过程。整个画面是有几十块小的瓷板烧制拼接而成,每一个瓷板的位置、雕刻都要匹配、丝毫不差,可见当时工程量的繁琐。瓷板画的背面是一个10来平方米的戏台,据说每年八月十六梁山伯忌辰的时候,有好多戏班子在这里唱戏,热闹非凡。戏台的对面就是梁圣君庙的正厅,左面是梁祝二人生活像的雕塑,右面有梁山伯县令装束的雕塑。当地有着这样的说法,“夫妻若要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许多虔诚的信徒来到这里朝觐、祭拜,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幸福,更有一些夫妻在有矛盾的时候,来到这里感悟梁祝爱情的真谛,去珍惜、爱护、守护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出了梁圣君庙,向西走不远就看到一幢具有现代风格的

二层建筑,把人从梁祝美好传说的爱情故事拉回到现实之中。这里就是新建的中国梁祝博物馆,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展示了梁祝故事从发生、发展到浪漫、永恒的经过,展示了梁祝文化在文学、艺术、戏曲、影视、外交、名俗、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展示了梁祝文化发生的这片土地人文风情。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梁祝文化的基地,更是研究、发展梁祝文化的平台,为创新梁祝文化内容、拓展梁祝文化内涵、通过新的形式展现梁祝文化提供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博物馆充分运用高科技的成果,全视角、现代化的技术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吸引他们的眼球,同时设置一些参与性的项目使人们在对梁祝文化的方方面面有更多了解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身心体验,心情得到愉悦,感情得到升华。出了中国梁祝博物馆,向正南跨过一条小河,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硕大的草坪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相亲大草坪了。在草坪的中央有一个汉白玉梁祝化蝶的雕

塑,梁祝二人相互偎依、深情对望,各自一侧的手臂已经幻化成蝴蝶的翅膀,仿佛即将飞离这喧嚣的尘世,去追寻属于他们的真爱。相亲大草坪上设有水上舞台,可以举行各种晚会、发布会、走秀、T台秀、时装秀等活动,在草坪上也可以举办浪漫的户外草坪婚礼。现在每周末有梁祝相亲会,梁祝红娘团努力为各位单身男女牵线搭桥,早日找到心目中的另一半。在祝家庄、中国梁祝博物馆和相亲大草坪沿姚江一侧是滨江爱情文化长廊,也是三江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条长廊上展现一幅花树披岸、绿茵盖地、四时八景、五彩缤纷的立体画卷。三步一桥、五步一亭,各色中西式的堤岸小景星星点点,更有古今中外著名爱情故事、诗歌、名句、谚语、人物形象的雕塑、石刻一路相随,江面上郁郁葱葱的水生植物摇曳生姿,宛如一条爱的长河。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梁祝文化园,希望来自四方的每一位游客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心情

感动。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位于宁波西郊高桥镇梁祝村,准确地说就在梁祝大道通途路口北约500米处,交通十分便捷。自驾车的朋友走通途路从市区过来,也就10分钟左右路程。8车道的路面,油门一踩就到了。其次公交车也是很方便的,238路(宁波话寓意“梁山伯”),起点镇明路公交站,终点就是梁祝公园站了,大家可以在起点站、鼓楼站、天一家园站等停靠站点上车直达梁祝公园。另外即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轨道1号线更大大方便大家到梁祝公园来。这条轨道交通西起高桥镇,经过三江口、东部新城,东至北仑,在梁祝公园南侧设有梁祝站,届时给大家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沿着公园门口梁祝大道进来,远远的一排古色古香建筑和“梁祝文化园”名称的横匾就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是梁祝文化园景区的入口了,两侧厢房是景区服务中心。整个建筑呈现出典型的明清时代

江南水乡风格,朱墙墨瓦、飞檐翘角,两条栩栩如生的石刻龙护卫着大门的屋脊,屋檐下镶着一张张色彩清秀的山水画,仿佛把人一下子带回到属于梁祝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门口有两个石雕的麒麟,身体半蹲,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又好像是在护卫着千年遗存的一方净土,守护这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就顺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动人爱情故事去追溯那个迷人的传说吧。过大门右拐,有一个简朴的木制四脚亭,唤作草桥亭,这里是公园游览的起点,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初识结拜的地方。正如纳兰若容在词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相见总是美好的,草桥结拜是两个异乡求学的同乡结谊之地,也是梁祝结缘之所,是故事的开端。外面下着雨,两个年轻人因为躲雨相会在这个简陋的草亭中,这时爱情的种子已经在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悄悄发芽。在这里,设置有恋人印记碑、爱情柱等,

希望还没有结缘到自己那一半的朋友能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过了草桥亭,穿过一条小河,就来到万松书院的门口。一个四柱三间的牌坊矗立在书院的门口。整个牌坊屹立在书院建筑南北朝向的中间线上,镂刻并举,花岗岩石材的牌坊正面写着“万松书院”几个大字。穿过牌坊,进入万松书院的大门。万松书院共三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三大特征——祭祀、讲学、藏书,展现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布局和教学场景,同时回顾和还原梁祝同窗三年的有趣故事,渲染梁祝同窗好友之间的纯洁爱情,再现梁祝求学、苦读、同寝的场景。大门后的第二进为先师殿,这里是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以求培养读书人对“先圣先儒先贤”德业的崇敬和景仰,以达到劝戒规律、见贤思齐的目的。先师殿的中间主屋为祭祀之用,两侧壁放置劝学、训诫的字、画、石碑等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穿过二进先师殿,仿佛进入江南园林的场景

中。场地虽然不大,但是一池碧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池水清澈见底,水面触手可及,池中金鱼畅快的游动,假山、怪石嶙峋。当你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是一副场景,走动几步后,另外一幅景象又映入你的眼帘。在水池的后面,一幢二层建筑坐落在这里,写有“明道堂”几个大字的牌匾使人一眼就认出这里是学生上课的地方。一楼中间三间是讲堂,东西两侧的厢房一间是师父师母课堂,一间是梁祝书房。在这里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梁祝蜡像,有英台要师母帮忙提亲的场景,也有英台如何妆扮男儿身的方法手段,在这里憨厚的梁山伯始终没有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也是在这里祝英台定下了终身相守的决心。从万松书院的后门出来,远远就看见山脚下有一个铜质的樵夫雕塑背着一捆柴向家走去。这座小山虽然不高,但是名气却不小,就是凤凰山。山上建有凤鸣亭,站在这不高的山顶上,整个公园绿树掩映,山一侧的百花坡上各色花卉随风舞动,

形成花的海洋。碰到樵夫,也是祝英台在十八相送的路上第一次向梁山伯暗示,当英台问道“他为哪个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时,用这个几乎比较牵强的类比来暗示梁山伯。顺着凤凰山的一条小溪缓缓落下,溪水流入山脚下的一个水池??鸳鸯池中。池边有听瀑榭,在这里可以观赏从凤鸣亭引流而下的跌瀑流入鸳鸯池,也可以在这里回收从凤鸣亭上放置的漂流瓶。在这里祝英台看到水池中的鸳鸯成双戏水,再次向梁山伯表明了心思,而且更加直接,“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你愿不愿意配鸳鸯?”,只可惜梁山伯仍未理解其中的涵义。过了鸳鸯池,就来到一条小河边,河上有座独木桥。传说桥下有一对雌雄大白鹅在水中戏水,英台用此时此景来启示梁山伯,可能连丫鬟对祝英台向梁山伯数次的暗示无动于衷有些生气,把梁山伯比作是呆头鹅。可有点愚钝的梁山伯现在仍然没有理解祝英台的意思,反而好像有点生祝英台的气不该叫他呆头鹅,

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好笑。在这里的河中喂养大白鹅,设置有人工小岛引导大白鹅喂食,桥上设置吊桥,安全又不失野趣,情侣们相扶过桥,就像梁祝故事中二人相扶过桥,传递出“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的情感意境。穿过独木桥就来到了古越村,这是一组以宁波地方建筑为特色的村落建筑。在村头种植大树,村中设置有农舍、古井、牧童雕塑、祠堂、观音堂、放生池、游船码头等建筑,溪水流入村落中,并在村舍的房前屋后穿行。溪水沟道不宽,但是清澈见底,两边栽植了一些亲水植物,展示了古代这一地区的特殊风貌。村中的双映井,井内碧波满溢,相传祝英台看到两人在井中的倒影,故意说道“一男一女笑盈盈”,可惜梁山伯还是没开窍,因此此井叫做“双映井”。井中设置有电子照相设施,可对情侣进行摄影留念。在观音堂中,祝英台祈愿送子观音来做媒,希望和山伯一起拜堂,而山伯觉得两个男人拜堂荒唐而拒绝。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不

开窍或许生气,或许更是着急,看到走过来的牧童和牧牛,故意将山伯比作是牧牛,憨厚的山伯甚至提出不想送英台了,但在祝英台的请求下愿意送别至长亭。古越村也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这里设置有一些茶馆、餐饮和一些农家乐设施,游客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饿了可以吃顿地道的农家菜,不是很惬意么!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过了古越村,十八相送就到了长亭,这是梁祝二人即将分别的最后时刻,也是英台表白自己想法的最后机会。在长亭中,祝英台说有个与己一摸一样的九妹,希望山伯能在七巧之前来祝家提亲。山伯欣然答应,英台恋恋不舍拜别了山伯。长亭南面临水,背面设置自由园路,青桐乔木的背景使长亭掩映在葱葱郁郁之中。长亭周边花径丛中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突出梁祝的爱情主题故事。过了长亭,就来到了祝家庄,这是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的布局。祝家庄坐落在姚江边上,这里可以观赏宽阔的江面波涛不

惊,也可领略江南大户人家的生活状态,更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命运的转折点。园内景色虽美,可是面对祝员外的阻挠,两人相会在楼台中,知道真相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倾诉各自的衷肠,可惜木已成舟,难以挽回。现在这里开辟成特色客栈,提供特色住宿服务。过了祝家庄,向前就来到梁山伯墓,这也是梁祝公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梁祝悲剧爱情故事升华为永恒传说的载体。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石制的牌坊矗立在墓道的前方,牌坊上的“同学兼同穴千秋义气谁堪侣,殉身不殉情一片烈心独自追”的楹联仿佛是对梁祝故事的总结和诠释,也是对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爱情忠贞的褒奖。走过数十米长的墓道,就来到梁祝合冢的前面。远远看到横着的墓碑上刻有“敕封梁圣君山伯之墓”几个大字,用棕红色的花岗石围合成的圆锥形的坟冢上面青草幽幽,坟冢的后面有一块树立着的墓碑,上书写有东晋丞相谢安奏请朝廷的诰命“敕封义妇冢”,这就是著名的梁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 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 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 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 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 数数、算帐一清二楚。 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 长到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 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 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 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 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

钱供我上学。 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 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 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 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 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 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 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 日出而起,日落歇脚。 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 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 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摘要 梁祝传说从地方的民间传说升华至表象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忽视来自于学术研究以及艺术创作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让我们在对待梁祝传说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形成了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梁祝传说的反封建主题,似乎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就像依附于传说本身;二是二十世纪以来就以梁祝传说的爱情悲剧作为反封建婚姻的宣传,似乎从粱祝研究开始之际,就具有这种明确的目的;三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存在着一个“经典”的“梁祝传说”,似乎据此可以追溯过去评价现在。如果厘清梁祝传说从地方文化到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建构过程,可以理解这几个梁祝研究的误区何以成其为误区,可以认识梁祝传说何以成其为现在的粱祝文化。 关键词:梁祝,爱情,影响

粱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粱祝”之恋,与崔张爱情、宝黛爱情一样,以男女主人公的姓名冠之,成为了人们的爱情偶像。一般把它在“四大传说故事”???,(1p169)也有把它看作“流传最远”的三大爱情故事之一。(2p485)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足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虽然“梁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儿。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梁祝”版本。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人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网上资料)。神话传说是经过人们的幻想运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本身,千百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神话传说的本来形态已不复存在,它们只在各民族各部落里口耳相传,具有浓郁的演绎性。 那么,梁祝传说它的价值究竟在何方?千百年来它究竟靠何魅力,使人久久难以忘怀,竞相传诵?笔者以为,中国广大民众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和而不同”,诸说有异,故不能循用作家文艺批评的一般方式,以“异”——就单一作品作判断。而应是“不同而和”,从各种传说文本的共同点出发,寻求其内在的价值和魅力。顺其历代多种传说文脉的总体走向,笔者感到,化装游学、同窗情生、合冢化蝶“生死恋”三部曲,是梁祝传说故事情节的核心,也是引历代村姑野夫、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奥秘所在。由此切入解析,我们似乎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人文信息和价值指向。这些,对我们今天似乎也还颇有教益和启迪。 从故事内容来看,梁祝故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是爱情作品。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较完整的梁祝故事,是唐代张读在《宣室志》中记述的一段文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求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

公园游玩_三年级日记

公园游玩 第一篇:游玩闵行体育公园[300字]徐多 今天,我们去了体育公园。我不小心拖拉了时间,结果我们第二名到了约好的地方,月月第三名,早知道我就和二姨多聊会电话了。结果动动最后才到,我就奇怪了,他是主人啊,是他邀请我们啊,还是最后一个到。动动终于来了,我们终于可以坐车走了,妈妈们都坐东动动妈妈的车,我们车里有三位爸爸加四个小孩子,开车的瘦瘦的,是刘子睿爸爸,还有胖胖的是动动爸爸,不是我说的哦,是动动自己说他爸爸胖胖的。 嘟嘟嘟……开车了,在车上我们看ipad,真好玩。到站了,到站了,我们到了体育公园。 大人们找了一块绿地开始搭帐篷,我们迫不及待的拿网去捉蝴蝶了,我们还打了羽毛球,我就练习发球,玩拼图,看动画片,还有玩扑克的。 开始吃饭了,我吃了面包、鸡腿、鸡爪、豆腐干,还有水果,好丰富的食物啊!吃完以后,刘子睿和动动到帐篷里看动画片去了,我知道ipad对眼睛不好,我就没有去看,我和月月去草地挖土,一会儿动动跑来找我们,他觉得我们的游戏好就加入我们,我们比赛,东东一个人一组,我们两个人一组。 接下来我们去看了农舍,好大的南瓜啊,好大的葫芦,好大的西红柿,好大的蝴蝶,还有白花、红花、喇叭花,多漂亮的花啊,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就可以飞到空中欣赏景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就可以飞到花朵上闻花香。 收摊了,回家了,今天很开心,玩的出乎预料的好。 第二篇:游玩锦屏公园[300字]肖思佳 锦屏公园是个既有趣又好玩的游乐场。 进了公园的大门,就看到我最喜爱的秋千,我马上飞奔过去,一下子坐在了上面,然后我就叫爸爸。因为我想让爸爸帮我推一下,让我慢慢地飞上去。等我飞上去后,我就感觉自己十分掌握不好平衡,生怕从天上摔下来,把自己摔个鼻青脸肿,那可就惨了!但是,我鼓足了勇气,慢慢从空中落下来。等我落下来以后,我又跑向滑滑梯,只听“刷”的一声,我就滑了下来。接着,我就连续绕了几个来回,爸爸妈妈都被我转晕了,而我却一点也不晕,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玩得多起尽呀! 从滑滑梯上下来,我就来到了碰碰车的目的地,我二话不说,就连蹦带跳地跳上了碰碰车,此时,我感觉有一股热气直踊上来,只听“沙”的一声,我出击了。刚开始,我还觉得好好的,可是到了后来,我就感觉车身歪歪斜斜的,好像要倒了似的。但是,这难不了我,我放松心情,掌握好方向,不过一会儿,我就随心自如了,似乎在开着车溜达,散散心呢! 从碰碰车场出来。我就来到了坐过山车的地方,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过山车,刚坐好,过山车就“嗖”的一声开走了。我看着前面歪歪扭扭的道路,害怕的怦怦直跳,再说了,这车速还很快呢!等我从过山车上下来,我还在想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是多么刺激呀!那是我永远望不了的。 锦屏公园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是我还没有玩过,如果以后有空,我还要仔细浏览一下。 第三篇:春游梁祝文化公园[300字]张沁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但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样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但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但是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貌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

相问候,祝英台才明白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齐,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向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但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梁祝》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祝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透过祝英台女扮男装所表现的反抗封建礼教的表层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会进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唤女权回归这一深层的民族潜意识。如果没有梁祝的悲剧,人们就不会认识到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的弱点和局限,就无法看到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传统的婚姻制度就将继续保持原样。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正是日益厚积的冲击封建礼教的强烈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千百年来,这种结局鼓舞着人们向一切顽固封建势力作顽强的抗争。

鄞州区高桥镇梁祝新村拆迁安置地块工程(整理)

一、工程简况 1、工程名称:鄞州区高桥镇梁祝新村拆迁安置地块工程13#楼 2、建设单位:宁波市鄞州梁祝文化公园发展总公司 3、代管单位:宁波华龙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宁波市华展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 宁波市天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浙江万华建设有限公司 7、开工日期:2008年12月13日 8、建筑面积:2690.11㎡ 9、结构层次:框架五层 10、砼:垫层砼采用C13,基础砼采用C25 11、砌体:±0.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 二、本工程监理质保体系及运行情况 高桥镇梁祝新村拆迁安置地块工程工程监理部以土建、水、电各专业配套地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由本公司成国会同志担任总监,按照规范要求,工程监理部编制了监理规划,分阶段编制了监理细则.监理部依据监理委托合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设计图纸、监理规划和细则、国家批准地建设文件,在业主地大力支持下,在质监站地监督下,在施工单位地配合下,完成了本工程基础结构地监理工作. 监理部按照规范要求,严格程序控制,坚持例会制度,月报制度,旁站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监理日记制度,见证取样制度,材料验收及隐检制度,技术复核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地质量保证体系. 实际操作中,我们坚持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对工程质量实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对重点工序钢筋梁柱节点施工、砼浇捣实施旁站监理,对容易发生质量事故地工序事先提醒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交底,有效地控制了工序质量. 除重点工序实施旁站及正常工作时间外,在夜间及节假日实行值班制度,以便随时处理工地上出现地问题,保证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及时地监管. 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理按照"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地标化等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平时巡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发现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较好地控制了工程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主要地具体控制工作有: 1、工程规划控制红线及定位轴线、高程基准点由建设方组织交验,施工单位据此进行放线,经监理单位复核,基础轴线、标高,控制红线规划点地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2、桩机具备施工机械登记卡和产品合格证同意进场施工.

历史上梁祝确有其人 凄美故事发生在上虞

历史上梁祝确有其人凄美故事发生在上虞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我国历史上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至今已流传一千多年,可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历史学家和有关专家查阅了各方面的史料,发现文字记载最多的是上虞。因此逐步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看法,祝英台确有其人,那就是上虞人。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就在上虞。据史料记载,最早是梁元帝时《金楼子》一书(见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上海书店《民俗影印本》),但原作已亡佚。初唐梁载言的《十通四藩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室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宋代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增加了祝英台裂而现时“从者惊引其裙,风裂若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的情节,为“化蝶”之先声,到明代冯云龙的小说中完整地写上了“化蝶”的故事情节。四九年后,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有关名家到上虞作实地调查。上虞祝姓村共有七个,最后,认定离县城三公里的祝家村。于是在以后创作的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词中写上了“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从此上虞县祝家庄公认为是祝

英台的故乡。祝家村背后是青山,前面有条小河,叫玉水河。此河可通余姚、宁波。离此不远处,有个余姚马家。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迁到此定居,原在上虞县城教书为业,子孙移居上虞各地。村中原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宅院,后因战争被毁,住宅面积约有五百平方米,还有花园遗址。村边有一个湖叫“千金湖”,有两人合抱的金桂、银桂,还有云柏、石榴等古树。还有祠堂及石碑,记录着祝氏的历史。梁祝文化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而是有深层次的优美隐含的文化意蕴,如“化蝶”一般在殉情的惨烈之后,给人以优美所感动,为奔向自由而憧憬。 来源:中国新闻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梁祝简介

梁祝小提琴曲属于协奏曲,协奏曲可以分为程式部,展开部,再现部,相当于A,B,A的形式,具体如下: 呈示部: 1、引子(春景) 2、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3、副部 ① 第一插部(三载共窗) ②第二插部(共读共玩) ③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 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再现部: 化碟 各部分具体解释: (一)呈示部 1、引子(春景)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以此来揭开序幕,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江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2、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 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中段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而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3、副部 ① 第一插部(三载共窗)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② 第二插部(共读共玩)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③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投坟:和声、配器等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化蝶: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了,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现了传说中“化碟”的场景,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音乐进入尾声,小提琴奏出最后一句旋律后,音乐减弱,神话般的仙境远去。

(精品)浙江名胜古迹

1、西塘古镇特色:AAAA 西塘,古称胥塘、斜塘,又名平川,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春秋战国时代,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故也有吴根越角之称... 2、前童古镇特色: 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 3、新昌大佛寺特色:AAAA 位于新昌县城西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3平方公里为核心景区,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海内 4、江南长城特色:AAAA 江南长城是明代戚继光抗倭古战场,景区内瓮城、敌台、城楼、天坛等古迹众多。据史载,北方长城的空心敌台源自临海长城推荐答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湖 西湖,因位于省会杭州城西而得名,三面环山,东临城区.面积5. 6平方公里,环湖一周15公里.自唐朝(公元七世纪)以来,西湖就以它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现为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山水,风景如画.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3个人工小岛 , 鼎立湖心,是湖中浏览胜地.环湖有林木苍翠的吴山,凤凰山,玉皇山等风景区,在群山之中深藏有烟霞洞,石屋洞,紫云洞等奇异的洞景和虎

跑,龙井,玉泉等名泉,峰奇石秀,林泉幽美.沿湖还有曲院风荷,花港 公园,柳浪闻莺等各具特色的园林,以及灵隐寺,岳庙,六和塔,飞来峰等名胜古迹.人们赞颂"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千岛湖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位于钱塘江上游,下起富阳,上至淳安.是浙江西部的一条黄金旅游线.两岸山色秀丽,江水清澄碧绿,素以山水俱佳闻名.沿途胜迹众多,有三国时(公元220 -265年)吴国国王孙权的故乡和他子孙聚居的富阳龙门古镇,桐君山,严子陵钓台,鹳山,瑶琳仙境以及富阳新沙岛的"农家乐" 特色旅游区. 千岛湖是 新安江上游的一个人造大型水库, 内有大中岛屿1078个.湖的面积 为580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00余米, 蓄水量为178亿立方米,相当于3000个西湖.它以群山巍峨叠翠,湖水澄清, 岛屿星罗棋布,形态奇特著称.既似太湖的烟波浩渺, 又有西湖的娟秀气韵.由湖向西行79公里,即可登上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黄山. 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 . 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 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 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尤其在中秋佳节前后,八

【开题报告】浅析浙江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浅析浙江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的爱情故事流传最为广泛,也最为动人。梁祝故事反映了我国的传统爱情观,以及民俗、哲学等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具辐射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口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内外对梁祝文化的理论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 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外专门针对中国某个民间传说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给本论题的参考文献查找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所幸的是外国旅游起步较早,第三产业发达,对旅游行业也较为重视,加之国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中国民间文化对当今海外旅游需求市场的吸引力,不少有关“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的著作问世。如Dionyssia Kallinikou(2005)提出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文化遗产保护和一些实际措施如数字录音、建立登记册等方式来保护传统文化或民间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Howard L. Hughes在《Culture and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further analysis》提出目前各国对文化与旅游质监关系的研究状态并不理想,他根据游客对文化的兴趣将文化旅游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开发,并从表演艺术的角度,就其与旅游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析。 反观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我国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从各个方面探析研究。而民间传说作为不同于神话和故事的民间文学,在我国的学术界有着特殊地位,是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一个多世纪以来,梁祝文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梁祝遗迹的搜集和考证、梁祝文化艺术的整理、梁祝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梁祝故里之争等方面。其中,周静书主编的《梁祝文化大观》(1999)标志着梁祝文化艺术形式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文字资料,陈勤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2005) 则是较全面研究梁祝文化的发展、价值和保护等方面的力作。但我国对于梁祝的研究更多的在于对梁祝文化本身的理论研究,如梁祝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文学内涵等,而关于梁祝文化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却一直十分薄弱。

宁波此城千年的诗词之路

宁波:此城千年的诗词之路 穿越这座城市千年的诗词之路东钱湖戏水“片帆初落甬勾东,碧湖空,满汀风。回首一川,银浪颭孤蓬。” 这是着名诗人史浩乘船游东钱湖美景时写下的美丽诗句。配图配图配图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她就是被文坛巨匠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千年的风霜一抹而逝,静卧的东钱湖就这样一直静卧着,用她的温柔记录着历史的渺渺烟尘。在她的浪漫传说中,范蠡携西施逃离剑戟权谋,在陶公山下经营着财富与爱情;在她的山水间,衍生了左右南宋王朝百年命运的史氏家族,肃穆的石刻见证着难以风蚀的印记;天童禅寺的梵钟净涤着一颗颗来自喧嚣尘世中不平静的心灵;繁若星辰的渔家灯火,徐徐道来的是千年传承的迷人风情。配图配图到东钱湖游玩,如同其它风景名胜古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欣赏到山水如画的美。千丈岩观瀑布“拔地万重青幛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王安石在宁波做官时刚到溪口便马不停蹄地去游览千丈岩,写下了如此诗句。更有大文学家曾巩观瀑写下“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的绝美诗句。你是否也想欣赏这个如同织女的绸缎一样绚烂,撞击了各大文豪心灵的千丈岩瀑布呢配图千丈岩所在的

雪窦山有许多着名的景点,如雪窦寺,“兴梦名山”御书台,有第二庐山之称的商量岗等。招宝山看海作为沿海地区,宁波的海洋景观也是颇具地方特色的。古代最受诗人欢迎的观海点是镇海招宝山。配图宋代的楼扶游览招宝山写了一首《沁园春·登候涛山》发出感慨:“待约诗人,相将月夜,取次携杯持蟹螯。乘桴意,问谁人领解,空立亭皋!”在面对壮阔的海景时,什么凡尘琐事都可以暂时放一边。配图从招宝山俯瞰北仑。这里是轮船到宁波的必经之地,以前客轮经过镇海关的招宝山这里,无论是傍晚、深夜、清晨,出海还是进港,轮船都会拉响汽笛,那浑厚、急促宏亮的鸣笛声在招宝山的山涧回荡,可传至镇海城关及方圆十里之外。梁祝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飞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动人的梁祝化蝶故事的发源地便是在宁波。梁山伯在宁波做官时因为治理姚江积劳成疾而去世,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配图梁祝文化公园以倡导梁祝爱情为文化内涵,以梁祝故事情节“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永伴”为主导游线,各种江南仿古建筑,依山托水,形成园中有园,动静结合的格局掩映在花影树荫之间,错落有致,别有情趣。配图配图夏天来游览的话,亭台水榭,错落有致,倚栏相望,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四周荷花环绕,吐露芬芳,景致悠悠。书藏古今配图

梁祝故事简介

梁祝故事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孔孟之乡。据说,东晋时期,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九曲村,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习诗文,有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女把男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邹城峄山书院求学。途中,邂逅了赴邹求学的两城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吴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邹城的峄山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马家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于微山县马坡镇西南泗河西。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今在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西南处泗河西岸有梁祝墓地和碑文。详细记载了这一历史故事和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古典舞作品赏析

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赏析 11音本3班邓光超 2011564207《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民间爱情故事。青年学子梁山 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 后同到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 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 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英 台被迫含愤上轿。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英台哭拜亡灵,祭拜时,惊雷裂墓, 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舞剧虽以文学剧本为依托,但并没有以写实的原有故事情节为创作重点,而 是以蜻蜓点水的手法一带而过。从编创的技法手段来说也没有以戏曲结构的框架 为创作规律,而是以双人舞的简单形式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复杂的故事情节,并淡 化其实体,重彩于抒情。舞蹈突破了单纯形式表现的肤浅境地,以梁山伯与祝英 台之间剪不断的“情”作为切人口,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作为传达舞蹈感情的手 段,着重挖掘人文深层次结构的一种内涵和精神底蕴。 舞剧分为四个部分。其结构顺畅淋漓,层层递进,步步升华,细腻地揭示了 梁祝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全剧通过舞者悠美的舞蹈语汇,着力揭示了人物的内 心情感世界,酣畅地表达了梁祝两人的绵绵情意,并在音乐上运用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为主题旋律贯穿全剧。 一曲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缓缓奏来,两位主角舞着灵动的舞步, 渐渐出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开展美好的生活,因而两人动作轻盈灵活地跳 起了古代礼拜的动作,躬身90度作揖礼拜、古代书生步伐、相互扶持融入舞蹈 中,近代的演绎中又富有古代风。 当动听的音乐把人们带进优美的境界时,整个舞蹈体现出典雅而富情彩、情 节感人而富内涵的特点。《梁山伯与祝英台》抓住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 内涵,通过大量的古典舞的语汇,在动作外形上强调“拧、倾、圆、曲”的中国 古典舞的曲线美,在形象上塑造了含有“阳刚挺拔,含蓄阴柔”的古典舞的两种 气质美。两位舞者伴随着优美凄切的音乐在千变万化的双人舞中,以通达流畅, 行云流水般的纯熟技法,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风格。 在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心心相印的默契配合中,在轻轻的举手投足间,透露

最全的《梁祝》音乐 最美的爱情千古绝唱

最全的《梁祝》音乐最美的爱情千古绝唱 最全的《梁祝》音乐| 最美的爱情千古绝唱 2016-08-08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七夕,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天长地久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小提琴版《梁祝》口哨动画版《梁祝》古筝版《梁祝》来源腾讯视频仅供欣赏版权归原创作者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俞丽拿小提琴《梁祝》The Butterfly Lovers 俞丽拿- Violin

Concerto: The Butterfly Lovers 箫版《梁祝》 梁祝传奇乐坊-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口哨版《梁祝》梁祝口哨Various Artists - 单曲- 梁祝口哨高胡版《梁祝》梁祝纯音乐- 中国音乐吉他版《梁祝》梁祝传奇乐坊- 传奇乐坊吉他演奏曲口琴版《梁祝》梁祝传奇乐坊- 传奇乐坊口琴演奏曲歌曲版《梁祝》梁祝刘斌- 咱当兵的人古筝版《梁祝》梁祝纯音乐- 传统古曲珍藏版纯乐古筝国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1033期,主编微信gxjc03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梁祝》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祝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传说

12日首发的《“梁祝”的起源与流变》作出考证——宜兴是梁祝传说发源地本报讯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路晓农行踪2万里,历时14年,写就的 学术专著《“梁祝”的起源与流变》12日在宜兴举行的“梁祝文化论坛”上首发。 路晓农是宜兴一位退休职工,多年潜心研究梁祝文化,成果颇丰。十余年来, 他自费奔走于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重庆等地,查阅资 料,考察遗存,通过对各地“梁祝”资料的比对、全面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找出 了各流传地相互的关系,得出了宜兴是梁祝传说发源地的结论。 该书以“宜兴梁祝记载最早”、“宜兴梁祝记述最丰”、“宜兴梁祝遗存 最多”、“梁祝传说流变轨迹”、“寻踪觅迹察访梁祝”五个版块三十余万字的 论文,向读者全面介绍了截至清末8省18地志乘、古籍中的“梁祝”记载共136 部(篇),是迄今反映历代“梁祝”记载之最全者,为深化“梁祝”研究提供了 历史依据。该书还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作者关于“梁祝传说流布”的三个观点,即: 梁祝传说“发端于宜兴,首传于江浙”的观点、梁祝传说的传播“在辐射中回流、 在流传中变异”的观点以及梁祝传说在传播中产生“宜兴、宁波、济宁三个辐射 源”的观点,基本上理清了梁祝传说的起源、流传、分布与变异的脉络。作者提 出:梁祝传说发源地也是流传地,遗存地也可能是某个传说情节的发源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研究员认为,该书“对梁祝 研究、对宜兴说的论证,无疑增加了厚重的分量,推进了梁祝传说研究及传说学 的进步。” (宜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

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脚。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