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写日期: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导向设计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导向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 班级(学号) ******* 姓名 ***** 指导老师 ***** 一.课题背景 城镇化进程导致了一些大城市的过度膨胀,立体化的空间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缓解措施,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地面之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地下空间多年以前就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拓,并且目前还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以解决人口、环境、能源三大危机和医治“城市病”为目的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不仅缓解地面交通的拥挤,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已成为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它涉及现代化大都币的管理问题,体现城市的风貌、城市的人文文化。并且由一开始的单一化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地下空间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交错缭绕,越来越像迷宫。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要想行动自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的标识导向系统。 如何进一步完善视觉导向标志标示系统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以往,我国不太重视交通视觉导向系统。以道路交通为例,北京市每公里的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城市轨道交通提建议,其中就有一条:“各种标识应方便市民”。因此,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对轨道交通标志标示系统进行研究。例如,请有关专业单位对各条轨道交通标志标示所采用的颜色、符号、形状、尺寸等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还限于轨道交通标志标示系统的微观层面。要想解决好轨道交通系统的导向问题,最大限度地为乘客提供方便,其重要性还在于,当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以后,它要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软件板块。这就需要从宏观的层面来系统考虑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体系。主要对设计体系的框架、理念、内容进行探讨。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现在地铁地下空间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交错缭绕,越来越像迷宫。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要想行动自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出一套能够适应时代的城市轨道交通导向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感觉,并从这个课题中吸取对环境设计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三.设计调研 3.1若干城市轨道交通导向系统调研 3.1.1北京轨道交通导向系统调研 1)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简介 北京地铁为服务于中国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它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

地铁车站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地铁车站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摘要:地铁运营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安全、舒适、有秩序地运送乘客,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地铁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有对统的出入口方面设计要求,更有对铁空间装饰设计以及文化设计方面的审美需求,因此,现阶段的地铁空间设计要从多个方面,系统的加以规划和设计,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地铁;空间;设计 一、前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和生活需求的增长,人类迫切的需要开拓生存空间。地下空间是迄今尚未被充分开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优势。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与改造,纷纷把地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地铁建设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城市发展的必备要素,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地铁空间主要是由列车轨行区、站台、站厅以及供电、通信、通风、照明、排水等系统组成的交通体系地铁空间的开发建设可以弥补城市地面容量的严重不足,地铁交通方便快捷,既节省时间又能够保证准时到达,通常比地面交通工具节省1/3到1/2的时间。地铁车辆由电力驱动,平均行驶速度为每小时35—40公里,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大于4万人,是大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地面人车混杂、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铁换乘空间设计分析 1、空间装饰设计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地铁地下空间在八十年代设计的车站中,对装饰材料、色彩、灯光等缺乏设计,基本上是统一设计的,导致各个车站特点不足。空间环境与乘客不能达到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地铁空间自然会呆板乏味。所以,地铁空间设计一定要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来营造具有趣味的空间,使乘客能够体会到一定的视觉刺激和感受。从近几年地铁设计发展趋势来看,地铁空间中的装饰设计越来越被设计师所看重,首先就是材料的合理选用与搭配、美观的装饰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墙面、地面、顶面及柱的质感、色彩、肌理、图案变化和形态变化作为有力的暗示手段。地铁车站室内色彩与材质的变化,也因空间层次的不同相应变化,在空间类型转换处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墙面利用材质与色彩变化标明空间场所特性。地面材料通过材质、颜色、拼装的变化产生区域感,或对人流进行组织。其次,色彩壁画的运用适宜的光照、舒适的声音环境、适宜的内部小气候条件与清洁无污染的环为人们创造了宜人的内部环境;而车站内精美的装饰壁画,给乘客以视觉上的享受,提高乘客在地下空间的舒适感。例如在北京在2号线地铁上有很多壁画,比如西直门站有长江黄河,东四十条站是围绕奥运,建国门站是四大发明,通过壁画的形式把中华民族文化融进去。

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_深圳地铁老街站城市设计_图文_百.

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 ———深圳地铁老街站城市设计 卢济威王一陆晓 提要本文以深圳地铁 (一期工程老街站的城市设计为例 , 探讨了地铁建设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 , 优化城市空间体系、增加 城市空间活力 , 充分发挥地铁对城市综合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地铁体系化一体化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1 04-0004-04中图分类号 TU248文献标识码 B 地 铁运输具有快速、舒适和大容量的特点 , 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自从 1993年《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中提出“特大城市要逐步建设快速轨道交通” , 地铁建设在我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都拥有了地铁。重庆、南京、也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 , 两市也在考虑建设地铁。 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长 ,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 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据“城市发展策略” 及“城市总体规划” 的要求 , 从 1995年 5月开始 , 完成了可行性研究 和初步方案设计。 1999年初 , 一期工程试验段开始动工建设。与此同时 , 的地上、 , 、地下空间开发的协调关系 , 研究地铁建设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 从而为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及地铁的开

发建设提供坚实的依据。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站点城市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城市设计依据深圳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对站点周边地区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 , 确定各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功能发展定 位 , 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目标和城市、城、 , , 如下沉式广场、城市景观、地铁出入口、地铁风井等进行概念性的形态设计。老街站是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1个站点中的一个。 1现状分析 老街站站点城市设计区域位于深圳市罗湖区 , 深南路、东门路、建设路、和平路、解放路之间 , 属于传统的居住区和零售商业区 (图 1 。经过近几年的更新、改造 , 整个区域代之而起的是大量大、中型商业建筑。 图 1深圳市地铁 (一期工程老街站位置示意 地铁站点位于解放路与建设路相

浅析地铁公共空间设计.docx

浅析地铁公共空间设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众多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的迁徙,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涌现出来,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而地铁就成了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地铁的兴起也促使其公共空间设计逐渐成熟。地铁公共空间的设计不同于普通的装饰装修设计,因为地铁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用性公共空间,它所承载着的是一座城市流动性的时尚文化和历史文脉,包括区域性的城市特点。随着XXX经济的发展,XXX这座古城也展现出越来越大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这里扎根和发展,城市的交通也越来越拥挤。现已开通的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城市交通需要,因此兴建更多、更方便的地铁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XXX作为未来国际化大都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当前的XXX已经在做这项工作了,并且已经为XXX的未来规划了20多条地铁,力争把古都XXX打造成西部的中心城市。目前已通的XXX 四条地铁,在公共空间设计和建造方面已经考虑到了设计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结合,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点牵强和着急(由于赶进度)。因此,在某些设计方面与其他城市的地铁区别性不大,没有充分展示出XXX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特色,特别是XXX几千年的文化,如秦、汉、隋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刻,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我们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必须要展现出来的。 1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的限制和突破

限制是我们生活的一种规范。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这种规范会对我们的职业产生一种约束。在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师往往会受到这种约束的限制,难以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设计,同样我们还会受到来自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的限制,这种观念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但我们在平时的设计中却对这种观念的限制视而不见,也导致了我们在设计中无法打破这种观念的限制。作为地铁空间,无不典型地表达着公共空间设计的经济性和空间效率最大化的追求。它的功能性就是为了出行方便,使大众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迅速,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所受的限制来自一种约定成俗的观念,地铁是为人服务的,而且这个空间必须设定为流动空间,不需要我们长时间逗留,所以在设计上更多地偏向于快闪类的设计。这种观念本身没有错,但是却忽略了部分大众对空间本身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如浮光掠影,久而久之就忽视了地铁除了交通工具之外所带来的城市印象。同时,无论是地铁空间设计的规范还是约定成俗,我们都应该先从地铁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来考虑,从过去积累的设计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形成,其本质目的是为了保障地铁公共空间的基本品质,而并非是为了限制,我们在设计中之所以感觉到限制,是因为我们的规范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逐渐被文字固化,被约定俗成同化。XXX的地铁空间设计也被我们设计中这种限制所束缚,从而在设计中有很多的与全国其他城市地铁类似的设计。当然,不是说这种限制不好,而是这种限制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更好的人性化空间设计,把约定俗成的设计当成了一种规范,从而成为固有观念,这种固有的观念也会长期存在于我们的设计

论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

8????????????????????????Art & Design 总第167期 20073 艺术设计月刊 March 随着城市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城市必须用有限的土地取得合理的城市容量,同时保持开敞的空间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结合城市的上部空间,协调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地铁建设是对地下资源一种成功的开发和利用。它不仅能扩大城市交通容量,解决交通堵塞问题,而且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发展建设效率。地铁是解决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交通拥塞问题,以及大量、快速、安全地运送乘客的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 一、地铁的空间体验||| 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6.5公里)以来,全世界 已有80多座城市开通了300多条地铁路线,总长超过3800公里,目前还 有大量的城市在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地铁线路。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 主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世界各国对地铁空间的开发建设都有各自的特色。纽约的客运体系 以地铁为主体,辅助以公共汽车、通勤列车和出租车。地铁总长370公 里,年客流量为10亿人次,是承担公共交通的主要力量。世界上最先进 的地铁在法国里尔,是近代尖端科技在交通运输上运用的典范。地铁由 电脑自动控制,每条线路高峰期每小时发车达54对,最高时速为80公里, 运行中乘客几乎感觉不到晃动。日本东京地铁克服了土壤松软的问题,修 建在超过50米深的地下空间中。目前总运营里程达286.2公里,在世界各城市中位居第四。北京1969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是我国最先开通地铁的城市。目前总长114公里,建成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14.1公里,共有70座运营车站,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目前在建地铁有4号线、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特线,到2008年总长度将达到200公里。按照北京市的规划,2015年前,北京将陆续建设260公里市内轨道交通,总投资1000亿元。到2020年,北京地 铁总长度将达到850公里,成为我国地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 目前世界各地的地铁都在蓬勃地发展,技术问题已经得到完善的解 决,能够保障运行的速度和舒适。地铁的速度是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比 拟的,不会因交通堵塞而耽误时间。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 市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目前存在着很多与新出现的行为模式互相矛盾 的空间缺陷,不能满足乘客的行为心理需求。地铁空间的细节品质和应 该具备的人性关怀并没有得到深刻的认识。地铁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不仅 仅局限于交通,城市居民的很多生活都是围绕着地铁来规划的。人们要 考虑上班的距离、住房的位置、购物的需要和子女上学等问题。如果交 通畅通,方便日常出行,就会对区域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除此之外,地 铁也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地铁影 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着城市的格局。对地铁换乘空间的体验和 人文关怀也随着地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要。地 铁空间的设计和营建不仅要注重以方便、快捷、便利来衡量交通的有效 性,而且要关注地铁换乘站真正的空间品质。对以迅捷为主要特征的地 铁空间来说,进一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空间体验才是地铁换乘空间的 设计之本。以北京地铁为例:1. 安全因素||北京地铁铁轨上采用高压电,然而站台上没有护栏,只有一条黄色警戒线,根本不能维护乘车安全。但是候车位置对面的广告却很醒目,刺激着乘客的视觉神经,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上海和部分城市在候车区已经设置了安全屏障,可以说在安全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虑。2. 无障碍设计||地铁换乘空间对残疾人的关怀还停留在表层,铺设盲道只是方法之一。地铁的无障碍设计并不应该仅仅针对盲人,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的人一样需要乘坐地铁。这就要求地铁站在设计换乘和同地面连接的通道时考虑轮椅的通行,很多上下交通的位置需要设置坡道和其它辅助设施以保障人们安全地通过,应从多个层次如防滑、声音提示、照明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论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 About Humane Concern of Subway Space Design 周丽霞 Zhou Lixia| 内容摘要 | 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城市的交通发展趋向于利用地下空间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本文从人的行为模式、空间的环境行为需求及交通空间特点的角度对地铁换乘空间进行探讨,并关注人在地铁换乘停留时的空间体验,强调地铁的人文关怀,以期对地铁交通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学术研究参考。[关键词]地铁空间/空间体验/心理需求/人文体现环境艺术论坛Environmental Art Forum 1|2

地铁设计基本知识

地铁设计 1基本概念 1.1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共公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1.2地铁: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也有的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 1.3 单轨铁路(Monorail),简称单轨,是铁路的一种,特点是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衡路轨。单轨铁路的路轨一般以混凝土制造,比普通钢轨寛很多。而单轨铁路的车辆比路轨更寛。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似,单轨铁路主要应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用来运载乘客。亦有在游乐场内建筑的单轨铁路,专门运载游人。 1.3.1单轨铁路主要分成两类。悬挂式单轨铁路的列车悬挂在轨道之下。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是跨座式单轨铁路,列车跨座在路轨之上,两旁盖过路轨。跨座式单轨最先由瑞士ALWEG发明,而最先提出悬挂式单轨的是SAFEGE。 1.3.2现代的单轨铁路由电动机推进,一般使用轮胎而不使用钢制的车轮。轮胎会在路轨的上面及两旁转动,推动列车及维持平衡。早期单轨系统的设计是不能使用转辙器的,使到运作上出现很多不便。现代的单轨系统多数已经可以使用转辙器,让车辆可以驶进不同的线路,而同一线路亦可作双程行驶。 单轨铁路 1.4轻轨 "地铁"、“轻轨”莫混淆轨道交通中采用中等载客量车厢,能适应远期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1.5——3.0万人次的成为轻轨铁路。若采用大载客两车厢,能适应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0——6.0万人次的统称为地铁。当然,地铁有建于地下、地面、高架的(如建于地面上的高架地铁也可称之为轨道交通);而轻轨铁路同样有建于地下的、地面的、高架的。两者区分主要视其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中等载客两的轻轨铁路车厢,一般额定载客量是202

地铁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

地铁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8-09-12T09:44:03.6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杨江[导读] 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是地铁设计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它有其属于自身的功能。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28251 摘要:地铁出入口空间是地铁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先地铁印象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多彩的人性要素,才用新式的设计,让地铁车站充满活力。本文通过地铁出入口空间的主要功能和一些要点分析如何做好地铁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空间;功能;人性化设计要点 一、地铁出入口空间的主要功能 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是地铁设计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它有其属于自身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交通枢纽功能、安全疏散功能、过渡功能、引导功能、环境功能。 (一)交通枢纽功能。交通枢纽功能是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基本功能。出入口是整个地铁车站的交通要冲,是让乘客进入地铁车站内部或乘客从地铁车站内部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交通空间,具有极强的组织空间能力。所以,这个交通空间的布局应以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以及空间的过渡为前提。在进行出入口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进入地铁的客流量、出入口的服务对象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和大小。 (二)安全疏散功能。地铁车站属于地下交通,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多。地铁车站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比起地面交通发生事故,其状况更难控制,后果更严重。所以,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入相当重要。安全出入口应均匀设置,服务面积均等,这样有利于防止出入口人流过于集中,造成堵塞。安全出入的宽度也应与所服务的面积上最大人流密度相适应,确保人流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通过,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疏散。 (三)过渡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地铁车站内部环境与外部周边城市环境的过渡。当乘客从外部环境走入地铁车站内部的时候,为了不让人产生一种突然的感觉,有必要在地铁车站内外部空间之间设置过渡空间。过渡空间起到过渡功能,它是承担着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空间过渡,而垂直交通就是这一过渡空间中的主要元素。 (四)引导功能。在整个地铁空间里,出入口空间一般属于导前空间或者收尾空间。在设计的时候,出入口空间应处理得自然,使人们沿着设计的方向及路线行走,自然而然地从城市外部环境走入地铁出入口,或是从地铁出入口走到城市环境中。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指示牌、台阶、坡道、绿化、铺装等各种要素,组合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引导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路线行走。 (五)景观功能。出入口空间既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与周边城市环境相结合。地铁出入口建筑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时候除了要考虑本身的特色外,还应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统一性,把握好对比中求协调、协调中求对比的尺度,既要保持和谐性,又要具有对应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二、地铁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分析 在进行地铁出入口设计的时候一般只考虑其本身的使用功能,却忽略了出入口空间作为交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应以人服务、为人设计的初衷。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人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归结为三个层次:生理层次、心理层次、情感层次。下面主要根据三个层次的需求去分析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设计。 (一)生理层次的需求。在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关注人的最基本需求,除了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出入口空间环境设计方面 出入口是地铁空间的“调节器”,这个空间应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去处理,使人感到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换,不会感到沉闷、压抑或恐慌,更讲求环境舒适性。 (1)光环境。目前,我们大多数地铁车站的照明设计一般侧重于抛光质感,灯具则以裸露的日光灯为主,采用这种灯光容易使人产生炫光。所以,地面、墙面应选择亚光、毛面的材料,不适宜采用抛光材料。还要注意一点,在灯光配置方面,最满足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一些遮光的措施,防止炫光的产生。 (2)通风环境。我们知道,当通风不足或人流过于拥挤的时候,地铁车站空间会显得特别闷热,是因为空间内氧气含量降低、含尘量增加、细菌来源也多。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以最大人流量为参数,还要考虑通风问题。在通风方面,地面出入口不要遮挡太多,以朝向夏季主导风向,这样通过夏季自然风来提高空气的流通。 (3)听、嗅觉环境。走入地铁出入口空间的人较多,人流大的时候,各种噪音在封闭的空间里不容易扩散,可通过功能的合理布局或墙壁、地板等采用一些吸声面设计,减少噪音反射。还可以通过营造音乐环境,改善整体声音环境,降低人们的走入地铁内部的烦躁感和压抑感。在嗅觉环境方面,地下空间放射性氡含量较高,可通过物理除臭、化学除臭等手段来改善嗅觉环境,可以通过香味系统设计来改善。 2、安全性和无障碍性设计方面。 安全性是空间必备的特性。为确保乘客有安全的空间环境,要做一些安全性的设计以及在发生各种突发性状况或灾害时所需要的防范设计。除了这些一般性安全设计外,特别要注意残疾人士的安全需求,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交通无障碍化。如在出入口及有台阶的地方可设置残疾人电梯或坡道,设盲人提示音,按钮上配盲文等,要不断完善各方面的细节。 (二)心理层次的需求。 1、感官的需求。人通过感官去感受,才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这方面与出入口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视觉方面,出入口空间光环境在心理上影响到人的视觉感受,如灯光是否给人炫目耀眼的感觉;在听觉方面,听觉环境在心理上是否让人感到烦躁、压抑的感觉;在嗅觉方面,环境在心理上是否让人感到难闻、闷气。所以设计的时候,心理层次的需求和生理层次的需求是双方面考虑的,缺一不可。

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

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 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 摘要:加强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铁车站空间环境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经验较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因此在新建地铁车站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对新建的地铁车站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改正,避免在以后的设计和建设中出现相同的问题。加强地铁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地铁空间设计人性化理念 地铁空间环境人性化研究应立足于车站整体环境场所,使人和车站空间环境相协调一致。人性化设计主要是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和文化内涵为基本出发点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它要求在车站空间设计中,不能仅以完成其使用功能为最终目标,还应当综合考虑人的各种需求,考虑能够给乘客以方便、舒适、安全的乘车和公共活动空间,强调以人为本,达到车站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性化。在满足车站空间功能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融入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使空间的组织符合人的行为习惯,这是当前地铁设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3 地铁车站人性化空间设计探索 3. 1 车站外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 地铁车站外部空间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车站周边地形环境条件的影响最为突出。地铁车站外部空间形式需充分考虑站址周边地形的特点,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合理地布置通道、出入口、风亭、冷却

地铁站空间设计的技术与应用研究——评《地铁空间设计》

书评·广告 地铁站空间设计的技术与应用研究———评《地铁空间设计》 周 渝 (四川传媒学院,成都611745) 地铁站空间设计属于室内设计的一种体现。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旅客候车的重要场所,地铁站空间设计的优劣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尤其在新时期,地铁站空间设计需要实现创新,从地域背景出发,制定专业的空间设计方案。《地铁空间设计》(章莉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7年10月)是目前内容最为详细的有关地铁站空间设计的书籍,该书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从全球各地具有典范性的地铁设计出发,结合中国地铁站空间设计问题提出意见,其内容丰富,无论是建筑设计、装修设计、导向设计、公共艺术等均可为中国地铁建设助力。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于伦敦诞生,备受人们的关注,获得了全方位的推广。地铁作为目前交通工具中的一部分,其运输效率高、运行速度快、客载量大,且在早些年地铁建设时,由于受到了施工手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众多城市仅将其作为交通工具,未进一步把握空间设计的价值。而《地铁空间设计》则从这一大背景出发,针对性地探析了地铁空间设计的战略,并从乘客基本需求及理论出发,制定地铁空间设计战略目标,针对装修设计、导向设计等加以论述,这不仅是一部有关地铁空间设计的专业书籍,更是展现地铁空间设计艺术的载体。1 地域文化:历史沉淀下地铁空间设计的艺术体现 站内环境是最易忽略的一点,特别是早期的地铁设计在空间布局上欠缺文化性,相关设计人员在布置站内结构时仅倾向于传统模式下的站内空间设计,未从时代角度出发,融入创新理念,将地域文化深层次挖掘,以至于地铁站空间设计过于单一。近几年,地域文化的融入逐渐备受关注,如莫斯科,其地铁站具有典雅性,整体造型具有独特性,可带给乘客艺术般的享受。甚至在诸多地区,会将政治事件、历史事件等镶嵌其中,形成地铁站“独一份”的设计主题。另外,南京地铁站也将“南京风味”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带给乘客视觉体验,还能将南京所具有的文化根基与历史积淀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书中著作者分析了地域文化与地铁视觉形象之间的关系,并指明时代不同,乘客的审美有所不同,在进行地铁站空间设计时,需要面对新的发展形式,积极融入特色的地域文化,且地域文化与地铁站内环境的结合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打破传统的模仿模式,应用创新性手段实现全方位的优化设计, 将地铁站的功能加以延伸,使其成为传播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并要结合人文特征与自然环境,以此赋予地铁站浓厚的地域气息。 2 导向设计:乘客信息需求下地铁空间设计的表达方式 现代主义教父柯布西耶曾在《明日的城市》一书中设计了一个小型城市,并将各类交通系统设置在了地下,从客观上保证了城市的正常运转,这是导向设计在文学中的重要体现。且从20世纪末,欧洲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了导向设计,体现出了艺术性与实用性,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潮流。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下,欧洲地铁导向设计已经成为了其他国家争相模仿的内容之一。甚至有人曾说:在欧洲坐地铁,一定会被地铁导向设计的便利而感动,而在《地铁空间设计》中,著作者则针对欧洲地铁设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优点与国内地铁空间设计相互融合。经过调查与研究,大多数乘坐地铁的乘客不爱看文字标识,仅凭借自己的某种记忆确定方向,且部分乘客在乘坐地铁时会仔细观看行驶图,每到一站便会仔细观看站牌,这些辨识会浪费乘客的时间,甚至还会导致乘客形成心理负担。正如著作者所言,在导向设计中需要从乘客的基本需求出发,明确地铁导向设施的类型,按照设计规范,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等,使其能够让乘客一目了然。同时,在导向设计方面还可参考其他国家的设计内容,要将秩序和冷静等因素加以体现,以此实现设计的统一性。 《地铁空间设计》一书的出版,为中国建设者提供了新思路,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大融合的发展背景下,要明确地铁站设计的重要意义,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国情,打造符合我国的地铁站空间设计方案。总之,地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地铁空间设计涉及内容众多,需从多角度分析,将这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演变得更加简单,将每一个环节与整体空间环节相互协调,在体现出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要展现文化内涵,真正打造出既满足乘客需求,又符合功能使用的地铁站。 [作者简介:周渝(1982—),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WHCY2017A06)]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

————————————————————————————————作者:————————————————————————————————日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XXX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教师 院(系、部)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次设计充分运用我们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对地铁车站有了一定认识后,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项目,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设计中的结构和自己的想法充分的实践,设计充分的利用CAD软件以及抗震,抗浮,防水,钢筋混凝土,钢结构,配筋等专业知识,在设计中学习相关的知识,自己在学校学到得知识有限,必须学习一些所需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学习其他相关的技术,要想把毕业设计做的好就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知道、掌握更多的技术,只有这样才得做的更加完善。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发达国家的应验表明,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沈阳市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概括为:“三环”、“四环”、“五快”和“十四射”。建立一个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中心、公共交通为主体,快速道路交通为骨干,交通系统立体化,客运管理现代化,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交通体系。 地铁车站设备监控系统EMCS分为中央级、车站级和就地级三级对车站设备进行监控。在中央级和车站级进行系统管理,车站设备监控系统对全线各个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给排水设备、自动扶梯、电梯、车站公共区照明、广告照明、车站事故照明电源、屏蔽门、人防密闭隔断门等车站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自动化监控及管理,确保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可靠的最佳运行状态,创造一个舒适的地下环境。并能在火灾等灾害或阻塞事故状态下,更好地协调车站设备的运行,充分发挥各种设备应有的作用,保证乘客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经过毕业设计使我们不断的学习,有了一部分的经验,对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地铁车站应根据车站规模、运行要求、地面环境、地质、技术经济指标等条件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结构净空尺寸应满足建筑、设备、使用以及施工工艺等要求,还要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的影响。

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策略

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策略 摘要:在传统空间设计理念中,形式感往往会是设计者强调的部分,尽管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但现实中不乏看见忽视并制约着人的行为的设计。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地铁换乘站这一类型的空间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其诉求愈加复杂、多元化。所以更应该探寻乘客在地铁换乘站空间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并提出优化策略,探索如何建造一个乘客不会迷失方向且感到身心舒适的地铁换乘空间。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心理与行为规律;寻路;空间导向设计 中国地铁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截止到2017年,我国有31个城市地铁运营,运营线路总长为3293km。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1年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营业里程将达到6560公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然而飞速的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地铁站设计偏重追求物质形态,而忽视了一些人们的行为需求。由于地下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尽管有许多标识、通道、出入口,但人们还是会感觉难以辨别方向,难以及时找到通向目的地的有效途径,这也导致了站点换乘效率低,人流疏散效率低日益严重的局面。研究乘客在地铁换乘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规律,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构建出高效便捷的地铁换乘站空间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地铁换乘空间特点 地铁换乘空间具有自然光线难以引入的视觉影响、空气流通较差

的嗅觉影响、环境潮湿的感觉影响等特点,此外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空间,具有人流量大,环境信息丰富,空间结构复杂的公共空间的特点。 1.环境封闭性 地铁换乘站空间绝大多数位于地下,整体环境相对封闭。地下空间中自然光线难以进入,内部空间多依赖人工光源,环境潮湿且空气流动性低,通风性较差,污染的空气甚至一些新增建筑材料的刺激性气味较难排出,这些都会使人感觉不适。由于其环境的封闭性,人们在其中会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缺乏安全感。 2.环境复杂性 地铁换乘空间大多数面积较大,信息多且人流复杂。由于空间形态等一些因素的限制,空间的流线布置通常都较复杂,平面可能会有较多转折点,人们不时要做出定向选择,换乘步行距离较长;站厅站台空间通常会有层高设置,乘客换乘通常需要多次上下楼梯等等。整体环境的复杂性增大了乘客空间认知和寻路辨向的难度。 3.空间乏味性 受技术、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地铁站空间形态都较为雷同,空间界面的设计也没有受到重视,缺乏创意,可识别性差,室内色彩较单一,整体空间呆板、乏味。站域内空间通常会包含较长的过渡通道,但这些通道内多数只是用简单的广告灯箱装饰,缺乏活力和趣味性。 二、乘客在地铁换乘空间中的心理特点 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地下空间是一个阴暗幽闭的环境,人在地下

北京地铁空间的艺术性设计

84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2/2012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2)02-0084-03 摘 要 该文通过对北京地铁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北京地铁空间艺术性设计的发展及现状,并从空间、色彩、文化及其他个性元素的处理等方面,探讨地铁空间艺术性设计的手法,以期对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及参考。关键词 北京 地铁 空间艺术性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Beijing subway stat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patial-art design in Beijing subway station, and investigates the design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of space, color, culture and other individual elements, tr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practice.Key words Beijing, Subway station, Spatial-art design 北京地铁空间的艺术性设计 Spatial-Art Design of Beijing Subway Station 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 Li Xiufang 李秀芳在以往的地铁车站设计中,往往因为过于追求建造的经济性与结构的合理性导致设计语言的缺失,而且由于处于特殊的地下空间,地铁站的内部环境有其先天的不足:人流如潮、川流不息,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适感和紧张感;自然采光缺乏、噪声和湿度的超常性增大以及新鲜空气的缺失,也使人产生不良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地铁空间品质要求的提高,地铁空间渐渐突破了功能、经济和结构的制约与统摄。如何通过艺术性设计,来改善地铁空间的封闭性和压迫感,提高视觉的舒适度和心理的愉悦度,以及在文化特性、精神需求方面强化和提升地铁空间的品质,是地铁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1 北京地铁空间艺术性设计的发展现状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1969年1号线建成通车以来,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其发展过程中,地铁空间的艺术性设计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下文以北京地铁的建成年代及设计风格为主要分类依 据,简要分析比较了各条地铁线路的设计概况,以期对北京地铁空间艺术性设计的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 1号线、2号线: 1号线、2号线建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对地铁的空间品质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重视技术轻视设计”的观念盛行。地铁建设沿用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的习惯,站内空间的设计效果被局限在技术系统之下,形成了套路化的风格。室内设计相对保守,采用大理石、水磨石等材料,稳重大方但略显沉闷,整体空间呈灰色调,色彩暗淡,缺乏设计感,而显单调。部分站点用壁画装饰墙体,但并没有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 4号线、5号线、10号线: 5号线、10号线、4号线分别于2007、2008和2009年建成通车,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公众观念的转变,地铁空间的艺术性设计已经受到普通重视。三条线路均采用明快的色彩,打破了地下空间的沉寂黑暗。采用共性为主,个性为辅的设计策 图2 森林公园站台实景图3 北土城站厅实景图4 金台夕照站厅实景

地铁空间设计分析

地铁空间设计分析 【摘要】在当今时代,地铁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一个不可或缺的建设组成部分,地铁空间是现代城市所特有的构筑与空间,它连接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承载着居民日常出行的需要。所以,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艺术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强化其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艺术性等需求,同时也能使其呈现出空间所在城市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气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地铁空间;设计;文化;环境 【abstract 】: in the modern era, the subway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part, metro space is peculia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city with space, it has access to the entire traffic in the city, and take the residents of daily travel need. So, for space reasonable artistic design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can strengthen its space functional, comfort, artistic and demand, but also can make it present a space the city’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e breath,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spiritual culture. 【key words 】: the subway space; Design; Culture; environment 一:空间设计主题化 现代设计往往赋予空间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于装饰的不同手段,提高整个空间设计的空间层次以及基于地域的环境可识别性,向群体传达出特定的意义。现代地铁除了是交通性、技术性的空间外,也应当是文化性、标志性的空间。因而,车站的文化气质是其艺术性、个性和场所性的体现。 1.1主题文化装饰 文化性是从内容上表示空间的最有效办法。在空间内含上强调地铁地段的文化特征来形成识别性,创造有场所感的车站环境,是当代地铁站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地铁空间不仅整体上要统一体现地域特色,站与站之间同样要体现文化的差异和趣味性。 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巴黎地铁的空间设计就是采用装饰上的主题化设计,巴黎的铁每个地车站各有特色,如巴士底车站的墙壁上贴满了关于攻占巴士底监狱的图片并摆放着一些历史文物,俨然让你接受一回”革命传统”教育;同样在国内中大站位于岭南的最高学府一中山大学南门。车站运用大面积的墨绿色搪瓷钢

甲级资质咨询机构出品可研报告北京地铁崇文门站结构设计,含工作日志,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正文

学士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士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士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提供阅览服务,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目录 工作日志I (4) 工作日志II (12)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3) 开题报告 (17) 中文摘要 (23) 第一章概述 (25) 1.1设计依据、范围 (25) 1.1.1设计依据 (25) 1.1.2设计范围 (25) 1.2站址环境 (25) 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5) 1.4主要设计理念、内容、要点 (26) 1.4.1设计理念 (26) 1.4.2设计内容与重点、难点 (26) 第二章车站建筑设计 (26) 2.1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26) 2.1.1主要设计标准 (26) 2.1.2 建筑等级、火灾危险等级、耐火等级 (31) 2.1.3 抗震设计等级 (31) 2.1.4 人防设计等级 (31) 2.1.5无障碍设计要求 (31) 2.1.6 环保要求 (32) 2.2车站总平面、站厅层、站台层 (32) 2.2.1 总平面布置 (32) 2.2.2 站厅层 (32) 2.2.3 站台层 (33) 2.3车站规模 (33) 2.3.1 客流及客流组织 (33) 2.3.2 站台形式及长宽 (34) 2.3.3 车站埋深 (35) 2.3.4 车站外包尺寸 (35) 2.3.5 车站布置内容及规模指标 (35)

浅谈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2588525.html, 浅谈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 作者:崔保乐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 摘要:地铁车站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空间形态不但有助于地铁发挥 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功能,并且还可以提升城市空间形象、展示城市活力和增添城市魅力。而长期以来,对地铁研究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如何快速建成并开通的技术攻关上,对地铁车站的空间的形态设计方面的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时需关注的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地铁空间形态设计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让地铁在行使本身交通功能的同时使人们能够获得更优质的空间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分析 地铁车站是地铁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紧密相关,息息相关。地铁车站空间形态不仅对于地铁系统的功能组织及城市空间的优化完善具有不可衡量的作用,而且地铁车站的空间形态还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历史文脉,理应对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塑造更高品质的空间形态。 地铁车站包括车站地下部分和地上的出入口、风亭、无障碍电梯及冷却塔等,于乘客的使用角度而言,主要分为两部分:地上出入口和地下站厅站台公共空间。地铁车站的地上和地下部为有机的一个整体,相互独立而又不可分割。出入口对于乘客来说更为直观,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感受;地下内部空间则是乘客身临其中,重在空间体验的感受。在进行车站设计时,对车站空间形态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着手。 1 塑造车站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地铁车站属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景观相辅相成,整体协调,连贯同一。车站地面建筑有条件时应优选与周边建筑结合设置,若无结合条件,车站出入口、风亭、无障碍电梯及冷却塔等地面设施应考虑整合设置,以实现节约用地,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环境融合:应通过建筑设计、技术手段等弱化其体量,削弱对景观、视线的影响;通过体量穿插、虚实结合、高低错落等设计手法将其有机结合,在材质上与城市环境相互融合,以地面景观标识性建筑的特点展现在公众面前。 一体化设计:为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目的,可以对周边道路交通、人流特征、物业业态和用地规划进行充分分析,对地面附属建筑与站前广场、周边景观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根据用地情况,划定广场用地设计范围,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市民休闲广场等,通过硬质铺地、绿化、道路、景观小品(雕塑、喷泉、围树座椅、景观石等)的组合布置形成收放有序、或围合或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