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大纲

第一章

简答,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这个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重视内省,这是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且主张将内省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他们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主义都靠批判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起家。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它认为,人类的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欲望或动力收到压制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所谓的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他们过于强调无意识作用,并且把他们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理论具有泛性欲注意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动作电位: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简述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1初级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

2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躯体运动区。3联合区: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1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

2整体说,弗罗伦斯。

3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及其同事在二战对大脑损伤的病人进行了机能恢复的工作。

4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5,神经网络学说,格奇温德。

第三章

名词解析

感觉: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的现象,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

视觉感受野: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视锥视觉(昼视觉)向视杆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变化。说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白或黑天),人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视觉对此: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此与颜色对比两种。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视觉适应: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受现象并没有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闪光融合:当我们看到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闪光时,得到的是明暗交替的闪烁感觉,当断续的闪光间歇频率增加,人们看到的将不再是闪烁的光,在而是稳定的连续光。

视觉掩蔽:;当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察觉。

简述

视觉的生理机制有哪些: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区别:1,两种细胞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视杆细胞细长,呈棒状;视锥细胞短粗,呈锥形。

2,视杆与视锥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也不同。在视网膜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没有视杆细胞,这是视网膜上对光最敏感的区域;离开中央凹,视杆细胞急剧增加,在16度~20度视角处最多;在视网膜边缘,只有少量的视锥细胞。

3,视杆和视锥的功能也不同,视杆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或暗;视锥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色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托马斯·杨。

2,对立过程理论,前身是黑林提出的四色说。

听觉理论:1,1886年拉瑟福德,提出的频率理论。

2,赫尔姆霍茨,共鸣理论。

3,20世纪40年代,冯·贝克西发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的合理部分,行波理论。

4,20世纪40年代末,韦弗尔,神经齐射理论。

第四章

名词解析:

知觉: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

主观/错觉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

形状识别: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形状是什么。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是像大小×距离。

深度知觉:属于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

方向定位: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时间知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简述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5,知觉学习。

6,知觉适应。

提供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1,肌肉/生理线索:调节,辐合。

2,单眼线索: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错觉的理论有哪些:1,大小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

2,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

3,螺旋和运动错觉:螺旋错觉,运动错觉。

4,明暗错觉。

第五章

名词解析

无意识:潜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

注意:和意识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负启动现象:揭示了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复杂作用,负启动是指当前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有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

返回抑制现象: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表现出的对目标刺激反应时变慢或正确率降低的现象。

注意瞬脱:在识别一系列刺激流时,对某个刺激的准确识别会影响到其后对特定时间间隔的刺激的识别。与未出现目标刺激的情况相比,当出现目标刺激时,被试对探测刺激的觉察正确率会降低。

朝向反射:由情景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得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简述

注意和意识的两者关系: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或什么东西不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

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和紧张。

注意的种类:1,选择性注意。

2,持续性注意。

3,分配性注意。

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的选择功能:a.过滤器理论,英国布罗德本特。b.衰减理论,特瑞斯曼。c.后期选择理论。d.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人。

2,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a.认知资源理论。b.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1).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加工过程。2).意识控制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第六章

名词解析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反响回路:通过脑电和神经结构的研究发现,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长时程增强作用:波里斯等人首先发现,短串高频刺激传入后引发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增大,振幅上升,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作用能持续几个小时至两个月之久。

局部报告法:斯伯林,证明感觉记忆的存在。

组块:对记忆的内容组块化或者扩大每一个组块包含的信息量可以提高记忆的编码效果。

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工作记忆: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记忆恢复现象: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简述

记忆的分类: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影响编码效果的因素:1,觉醒状态。2,加工深度。

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沃和诺尔曼利用实验将消退和干扰这两个因素分离开。说明了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信息引起的。

影响长时间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1,编码时的意识状态。2,加工深度。

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

2,干扰说。

3,压抑说。

4,提取失败。

第七章

名词解释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表象: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合取概念: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例,毛笔同时具有两种属性。鸟类,水果。

析取概念: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例,好学生。

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地肯定。

条件推理: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但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在检验规则或假设的过程中,被试有一种强烈的对规则的证实倾向。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创造性: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简述

思维有以下的特性:1,概括性。

2,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逻辑思维。

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通过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

三段论推理:为何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结论:1,气氛效应,武德沃斯等人。

2,换位理论,查普曼等人。

3,心理模型理论,约翰逊-莱尔德等人。

问题解决中的策略:1,算法。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密码箱的密码一一进行尝试。

2,启发法: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减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a.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成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b.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和方法。c.爬山法,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但后者有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策略因素影响。

2,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a.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别。b.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

3,无关信息的影响。

4,问题表征的方式。

5,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6,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7,动机和情绪。8,人际关系。

想象的综合过程:1,黏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2,夸张:又称为强调。

3,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

决策中常见的几种启发式方法有哪些?:卡尼曼等人继承了西蒙的启发式策略研究成果,认为人在决策时采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1,代表性启发,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2,易得性启发: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到来做判断和决策。

3,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第八章

名词解析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是人类拥有的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

韵律特征:指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听者所能感知到的语流的轻重缓急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重读,韵律结构和语调等。

简述

语言具有哪些特性:1,创造性。

2,结构性。

3,意义性。

4,指代性。

5,社会性和个体性。

语言的中枢机制:1,布洛卡区,该区病变会引起运动性或表达性失语症。阅读理解不受影响,但发音困难。

2,威尔尼克区,该区损伤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语音语法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3,角回:该区损伤会引起视听失语症-阅读障碍。能说话,能理解口语,饭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语言理解与言语理解:1,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教材,在头脑中主动,积极的建构意义的过程。

2,言语理解:是借助于听觉输入的语言材料(语音)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言语理解开始于语音知觉或言语知觉,这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言语知觉从对声音的基本物理属性的感知开始。

第九章

名词解析

动机:它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和指引,是人愿望背后的力量。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力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力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简述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由静到动,由无到有。

2,指向功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追求某一对象或目标。例,在休息动机得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等地。

3,维持和调整功能:坚持到底,合理调整。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的层次。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大,潜力越大。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可能出现。从最底层到最高层,1,生理的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力,1,饥饿。2,性。

社会性动机,1,兴趣。

2,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3,权利动机,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健谈,好争论,对社会事业有浓厚兴趣,并希望说服他人。

4,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需要的社会性动机。

5,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唤醒理论: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人总处在唤醒状态,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3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之间的关系是一条倒U形曲线。

2,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得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于复杂的刺激。

归因理论: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内控性人会认为失败是由能力和努力这种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外控性的会认未是由任务难度和运气等造成的。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一致,人们一般会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如果不一致,人们会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并且,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

第十章

名词解析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

消极情绪: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相反,过于强烈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如果消极情绪长期存在,而个人的心理适应力又差,不能及时疏导缓解,就会引起相应的心理疾病。

情绪调节: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简述

情绪的功能:1,适应功能: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遇到危险呼救。

2,动机功能:推动行为,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情绪对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力。如人缺氧时,恐慌感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3,组织功能:调节行为,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例,遇到危险时,身心高度紧张状态。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神经的脑中枢机制:1,前额皮层,左侧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与消极情感有关。

2,杏仁核,对识别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恐惧识别中枢。

3,海马和前部扣带回,海马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4,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也对情绪的激活有重要作用。快乐中枢。

情绪的早期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例,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

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收丘脑的控制。例,使我害怕,使我颤抖。

情绪的认知理论:之一,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经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作用。

情绪调节的策略:1,回避和接近策略,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

2,控制和修正策略,它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

3,注意转换策略,分心和专注策略。

4,认知重评策略,认知改变,通过改变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

5,表情抑制策略,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是反应调节的一种策略。

6,合理表情策略,采用恰当的表情,是情绪调节最为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

第十一章

名词解析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统称智力。

流体能力:指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晶体能力:获得需要,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情绪智力:认识情绪意义和它们关系的能力,利用知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能力。

情商:情绪商数,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绪智力。巴昂,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戈尔曼,让情商走出心理学的学术圈子,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对他在工作上的成功的贡献为1:2。

简述

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关系:1,知识和技能不等于能力。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管表征。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2,知识,技能与能力又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智力的结构:1,二因素论:英国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G因素。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因素。

2,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提出,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能力的测量:1,智力测验的由来:英国,高尔顿设计了高尔顿音笛和高尔顿棒。

2,斯坦福-比奈量表:第一个正式测验,测量个体的智力,首先计算人的智力年龄,智龄。德国施特恩首先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计算公式为:智商=智龄/实龄×100。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测量了范围较广的能力,适用范围更广,包含智力结构更多,年龄跨度大。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人的智力在18~25岁达到顶峰。

第十二章

名词解析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一种与社会相关罪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表面特质:指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指那些相互联系并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简述

自我调控系统:分有三个子系统:1,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例,对自我做积极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例,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动机。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分为两类:一类,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一类,个人特质,分三种:1,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对人格影响不大。

人格类型理论:1,单一类型理论: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特征来确定的。美国,佛兰克.法利,提出T型人格,是该理论代表,它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2,对立类型理论: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B型人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

内-外倾人格:荣格,外倾人格: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内倾人格: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3,多元类型理论:气质类型学说,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整合理论: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模型。见人格维度图。

认知风格: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威特金,两者的差异,差异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

2,冲动性-沉思性:卡根等人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1,冲动性特点,反应快,但精确性差。2,沉思性特点,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3,同时性-继时性:达斯等人。1,继时性: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2,同时性:采取宽广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人格测验:1,自陈量表:让被试按照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现金国外最就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是由美国,哈萨威和麦克金里编制。2)16PF卡特尔人格测验。3)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爱德华编制,莫瑞所列举的人类十五种需要为基础。

2,投射测验:1)罗夏克墨渍测验。罗夏克设计。2)主题统觉测验。莫瑞编制。

3,情境测验:1)性格教育测验。2)情境压力测验。

4,自我概念测验:1)形容词列表法。2)Q分类法,美国,斯蒂芬逊创立。1~9个等级。

3)WAI方法。20个句子测验。

人格成因:1,生物遗传因素。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2,社会文化因素。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

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对人格具有塑造作用,这表现为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童年经验。

5,学校教育因素。

6,自然物理因素。例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

7,自我调控因素。

第十三章

名词解析

学习: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的潜能为标志的。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一种广义概念,动物也有,内容很多。

简述

学习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强调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理论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1,经典条件作用:巴普洛夫,生理学家。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作用: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桑代克,奠定基础。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设计斯金纳箱。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由刺激情景引发的反应,应答性反应。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区别两种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

学习的认知理论:1,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苛勒。

2,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托尔曼,反对刺激-反应的理论框架,强调中介变量。S-O-R。认知-行为主义。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 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 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 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 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 第七章知觉 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4、双眼视差:人两只眼睛相距约65mm当看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角度看这一个物体实现便有差别,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5、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6、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7、自主运动:比如在暗示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的动起来,这种运动就叫做自主运动 8、诱导运动:由于周围其他物体云顿,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的一种错觉 9、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 10、错觉: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我们通称的错觉 11、为什么说知觉是对人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①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认知过程第一步,是高级认知的基础②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③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从感觉到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020年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就在下面,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同学。 《普通心理学》小知识点总结【1】 特征: 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 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 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功能: 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 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 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 品质: 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

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其它: 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 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 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 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思维、言语及想象【2】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①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②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 ③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2)概括性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指南 课程描述及学习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咨询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科学的描述求助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能够从整体上对求助者的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第 1 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重点

普通心理学重点 2000年 名词解释:知觉恒常性 简答:请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应用: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在人员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2001年 简答: 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请论述两者的区别。 2、什么是知觉恒常性?(2000)它有哪些主要种类? 应用:举例说明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02年 名词解释:语言表征 简答: 1、简述知觉特性。 2、简述造成遗忘的原因。 论述:说明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 2003年 名词解释:定势 简答: 1、简述睡眠的功能和梦的功能。 2、简述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的异同。

论述:注意的认知理论。 2004年 名词解释:想象 简答: 1、简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00) 论述:论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005年 名词解释:知觉恒常性(2000、2001) 简答: 1、简述动机的功能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2002)论述:论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及其异同。(2003) 2006年 名词解释:思维 简答: 1、简述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2、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论述: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 2007年 名词解释:随意后注意 简答:

1、简述表象的基本特征。 2、简述耶基斯一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 论述:结合遗忘的规律和原因,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略。(2002、2005)2008年 名词解释:似动 简答: 1、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06) 论述: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价值。(2000 2004) 2009年 名词解释:人格 简答: 1、简述情绪的詹姆士-兰格理论。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论述:论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2004年简答)2010年 名词解释:表象 简答: 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200 2、2005、2007)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论述:1、论述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2011年 名词解释:想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