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分析——附28例病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分析——附28例病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分析——附28例病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分析——附28例病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肝炎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1/ 54

概况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有时,病程中可出现病情的加重和缓解。 其诊断依靠组织学的异常,特异的临床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清球蛋白和抗核抗体的异常。 5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做过描述。 此外还有变异型,重叠型和混合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些疾病与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可有相同的临床特征,但它们之间具体区别还不清楚。

---------------------------------------------------------------最新资料推荐------------------------------------------------------ 将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其他形式的慢性肝炎区别开来仍然很重要,因为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是两者合用对于大部分AIH的病人还是有效的。 虽然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肝移植,但是此病的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性。 3/ 54

发病机制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有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素质的患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触发了由T细胞介导,针对肝脏各类抗原的一系列免疫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肝脏进行性的坏死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2016病毒性肝炎试题

2. 1 病毒性肝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 ) A.HDV是一种RNA病毒 B.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HEV含双股RNA E.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2、关于HBsAg和抗-HBs,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B.急性感染时HBsAg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20周。C.慢性和无症状携带者HBsAg可持续多年。 D.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出现于HBcAg阴转后。 E.除血液外,HBsAg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唾液、尿液、精液)。3、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E.发热4、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D.慢性乙型肝炎 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6、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8、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9、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持久 3. 4. 2 E.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0、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 ) A. 小球形颗粒 B.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C. 丝状颗粒 D. 管状颗粒E. 核状颗粒1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抗HBs是保护性抗体D.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2、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 ) A.HBV-DNA B.HBeAg C.DNA-P D.HBsAg E.e抗原13、下列试验中, 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 ) A.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谷草转氨酶E.凝血酶原活动度14、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临床符合急性肝炎。 B.有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 C.血清HCV RNA阳性。 D.肝内HCV RNA阳性。 E.或抗-HCV阳性。15、HBV在机体内复制指标阳性的是: ( ) A.抗PreS2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16、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 A.胆红素> 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E.胆碱酯酶<2500u/L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18、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HBV-DNA B.DNA-P C. HBV-DNA+ DNA-P D.抗HBc E.HBsAg 19、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20、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 )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 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D.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E.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21、下面哪一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 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 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 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丫-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 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 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 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 项目因素评分 性别丄女性L + 2 ALP/AST(或ALT)比值>3-2 <1.5+ 2 丫球蛋白或IgG(大于>2.0+ 3正常值的倍数) 1.5-2.0+ 2 1.0-1.5+ 1 <1.00 ANASMA或anti-LKM1>1:80+ 3滴度1:80+ 2 1:40+ 1 <1:400 AMA阳性]-4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阳性-3物阴性+ 3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但亦有起病较急,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者。 2.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亦可诊断,随着病情发展渐呈慢性过程。 3.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为乏力、厌食、黄疸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肝内瘀疸,可出现蜘蛛痣及肝脾肿大,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门脉高压、腹水、水肿及肝性脑病。 (4)肝外系统症状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出现与肝脏无关的征象,包括关节痛、 关节炎、皮疹、溃疡性结肠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肌炎、心包炎、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甲状腺炎、糠尿病等,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黄疸、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重型肝炎患者深度黄疸。 (三)辅助检查 1.肝功能损害 2.自身免疫性肝炎除肝功能损害外,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r-球蛋白或lgG为正常上限的1.5倍。 3.诊断标准 (1)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排除HBV或HCV的感染。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包括乙醇、药物、毒物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慢性肝炎,此外,还有一些经详细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有慢性肝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护肝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参照慢性病毒

性肝炎。 2、免疫抑制剂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可用强的松龙1-2mg/kg/日,经2-4周治疗好转后每周减少5mg,直至维持量15mg/日,可服6-12个月,在使用激素时可同用硫唑嘌呤,以减少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熊去氧胆酸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和去除脂溶性胆盐的作用,亦可试用。 3、晚期患者可考虑作肝移植术 【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AST、ALT、胆红素恢复正常。 2.好转以上各参数有改善,但有一项或多项未恢复正常。3.未愈以上各参数改善不明显。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 2.3 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 DNA 复制的标志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HBc 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IgM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 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 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3 诊断原则

2015年版《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

2015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G / γ- “ (1) AIH 60 80 d AIH “ AIH AIH (2) - 2015 AIH GRADE 1 2 AIH 1: 4 AIH 40 14 AIH 51 14-77 89% 1.07~1.9/100,000 16.9/100,000 42.9/100,000(3) 1.68/100,000 AIH (4) 4-24.5/100,000 0.67-2/100,000 (2) AIH AIH AIH 1/3 “ 10/ 20/ AIH (5) 25% AIH AIH

AIH 10/ 23/ 7/ 9/ 2/ 8/ 2/ 5/ 1/ 4/ 3/ 1/ 2/ (3) AIH “ 1. AIH AST ALT ALP γ- GGT AIH 2. 1 G IgG / γ- AIH IgG AIH IgG 5% 10% IgG IgG IgG (6) IgG4 IgG 4 IgG 5% C1q IgG4 ≥135 mg/dl IgG4- IgG4 AIH (7) AIH IgM IgA 2 AIH “ (8) AIH ANA / ASMA -SLA 1 AIH -1 LKM-1 / -1 LC-1 2 AIH 70/ 80/ AIH ANA 20%~30% ASMA ANA / ASMA 80%~90% ANA ASMA AIH IIF ANA 、 AIH ASMA ASMA G- F- F- AIH ASMA >1:80

>1:40 1 AIH (9) ANA “ ANA ASMA IIF ANA ASMA ANA ANA dsDNA SSA/SSB gp210 sp100 -SLA AIH 100% ① 6% 16/248 -SLA 30% -SLA “ ANA SLA (10) AIH SLA “ T (11) -SLA 3 AIH AIH 3/ 4/ LKM-1 / LC-1 2 AIH LKM-1 ANA SMA LKM-1 AIH LKM-1 P450 2D6 AIH CD4+ CD8+ T “ LC-1 - 10% 2 AIH LC-1 LC-1 AIH AIH pANCA ASGPR 3. AIH 1 2 10% 20% IgG / γ- 3 Wilson PBC PSC “ 4 γ 80% (12) AIH AIH 1 Interface hepatitis <50% >50% AIH AIH “ Wilson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肝酶持续性升高、球蛋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病理改变为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性碎屑坏死为基本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在鉴别诊断上常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进行综合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outlier syndrome)。当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存在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局外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共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8%[2]。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和硬皮病等[3]。 一、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炎70%以上为女性。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14一60岁,多呈慢性迁延性病程。长期疲劳是病人最多的主诉,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等类似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为普遍,有时伴有右上腹隐痛,不伴有皮肤搔痒,一些病例早期因仅表现有关节痛和皮疹就诊于骨科和皮肤科[4]。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80%病例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较普遍。后期进展为肝硬化时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肝酶检查 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2免疫学检查 高γ一球蛋白血症几乎见于每例患者,以lgG升高最为明显,血清中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肝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等[5,6]。 根据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同,将AIH分为三型,其中最常见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张静秋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张静秋 发表时间:2013-01-25T10:41:30.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张静秋 [导读]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 张静秋(哈尔滨市传染病院 150030)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083-02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诊断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经血行感染者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通过便-口感染的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近年来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证实上述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引起病毒性肝炎者有两种类型,前者称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后者称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急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但少数(约5%)可在子宫内直接感染。HBeAg阳性孕妇行引产或流产所获得的胎儿肝组织中曾找到HBeAg,说明本病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播。母血HBeAg阳性者婴儿的感染率达90%以上,母血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婴儿HBV感染率较低(27%~30%)。 (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丙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80年代(在欧洲)的前瞻性调查表明,在多次接受志愿献血员的血液者中,有6%~12%发生输血后肝炎。 (4)丁型肝炎:HDV的传播方式与HBV相同,急、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和HDV和HBV携带者为本病传染源。母婴传播 HDV,仅见于HBeAg阳性和抗-HD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大多感染HDV的婴儿在围生期。 (5)戊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染途径主要通过便-口感染。根据流行情况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短期流行,即水源被一次性污染,流行数周;二为长期流行,即水源持续性被污染所致,流行期可达数月之久。经食物传播或日常生活接触得病者常呈局部流行和有明显家庭聚集性流行。 3.人群易感性 (1)甲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血清中抗-HAV约60%呈阳性,主要是从母体中被动获得。6个月后抗-HAV迅速下降,故在儿童期内易得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3)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现知HCV为波及全球的传染病,80%~90%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过去10年中,在13个国家发生30余次流行,波及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中国、北非、中非、约旦和墨西哥等,其中多次是水源性污染所致的暴发流行。至少有50%以上为戊型肝炎,且以成人感染占多数。 并发症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HBV标志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等组织中找到。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发现关节滑膜上有HBV颗粒。血清HBsAg持续阳性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肾小球组织中曾发现有HBcAg沉积。对18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作肾穿刺检查,发现肾内有HBcAg沉积者33例(18.3%)。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者的病变血管壁上可见HBcAg、IgG、IgM、C3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中可减少。 2.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2)血清酶测定: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硬化时血清单胺氧化酶(MAO)同工酶MAO3可升高,而正常人、急、慢性肝炎患者MAO3区带不增高,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3)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血内总胆固醇减少,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增加。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4)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但在血吸虫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结节病等γ-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 血清前白蛋白系由肝脏合成,又名甲状腺结合蛋白、维生素A转运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半衰期1.9日,pH为8.6,其电泳移动速度比血清白蛋白快,故称前白蛋白。肝实质细胞损害时,其浓度即下降,其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一致,重症肝炎时其值很低,甚至接近零。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分别可达92%和83.8%,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但肝癌、肝硬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科学》(灏珠、林果为、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 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阳性,任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项目因素评分性别女性+2 ALP/AST(或ALT)比值>3 <1.5 -2 +2 γ球蛋白或IgG(大于正常值的倍数) >2.0 1.5- 2.0 1.0-1.5 <1.0 +3 +2 +1 ANA、SMA或anti-LKM1滴度>1:80 1:80 1:40 <1:40 +3 +2 +1 AMA 阳性-4 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阴性 -3 +3 肝毒性药物服用史有-4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转氨酶活性 常显著上升,ALT常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ALT高于AST。血清胆红素水平中度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典型的表现是突出的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2.免疫血清学检查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本病的特征。 (1)抗核抗体(ANA)80%的患者体内有此抗体,其滴度和血清7一球蛋白水平相一致。 (2)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为针对一种可溶性肝抗原的非器官特异性抗体,主要存在于年轻女性病例中,这类患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3)抗肝一肾微粒体抗体(LKM),是Ⅱ型AIH的主要特征。细胞色素P450ⅡD6是LKMl靶抗原,主要存在于年轻或幼小女性患者体内,多呈高滴度阳性,该类患者症状严重,对皮质类固醇反应较好。 (4)线粒体抗体(AMA)30%的病例阳性。

(5)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LC-1):抗LC-1抗体为AIH Ⅱ型的另外一个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大于30%,在Ⅱ型AIH血清中可与LKM-1同时存在,也可单独作为诊断指标存在。该抗体的滴度与Ⅱ型AIH的疾病活动具有相关性,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 (6)抗Sp100抗体:抗Sp100抗体靶抗原为分子量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该抗体在PBC中的特异性约为97%,其敏感性为10%~30%。抗Sp100抗体在AMA阳性的PBC患者中的阳性率(60%)明显高于AMA阴性(20%),该抗体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抗gp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kD跨膜糖蛋白,该自身抗体被一致认为是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抗gp210抗体的存在及抗体滴度一般不随患者诊断的时间及临床过程而变化,但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抗体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 自身抗体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殊标志,根据自身抗体可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三个类型。 二、诊断标准 (一)AIH的一般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病全面介绍

自身免疫性肝病全面介绍 病毒性肝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病,病毒性肝病包括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但是随着甲肝、乙肝疫苗的普及应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越来越低,而脂肪肝、自免肝及药物肝却逐渐增多。其中,有一部分肝病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什么是自免肝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相互重叠的所谓重叠综合征。 自免肝有哪些表现? 自免肝常见于女性,多呈现缓慢发病。通常变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腹痛、低热、皮疹、皮肤黄染、皮肤瘙痒等症状。当病情发展为肝硬化后,患者会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出血甚至肝昏迷等情况。 诱发自免肝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对该病的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表明:自免肝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有关。例如:有些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在同一家庭成员中会出现相同的病人,发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另外,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环境因素等都有可能诱发或者加重自免肝。 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病时需要哪些检查? 当患者考虑自己患有自免肝时,应进行肝功能、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腹部B超等检查,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肝组织活检等诊断才能确诊。 哪些因素会加重病情?

对于自免肝来说,饮酒、暴饮暴食、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或接触可造成肝损害的毒物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擅自停药、漏服等都会对疾病的恢复不利。 自身免疫性肝炎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自免肝患者来说,需要从源头入手,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进肝细胞活化与再生,同时疏通肝脏的五大通路,让毒素胆汁容易排泄出去,同时重建肝细胞组织结构,恢复肝功能。 李亚磊院长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一定要保持规范治疗,不要私自停药,遵从医嘱,定期到院进行复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阻断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以做肝活检,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b)+c)+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1992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002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2009-2011年,实施对15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措施,以更大程度保护儿童少年免受乙肝病毒危害。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 疗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 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项目因素评分 性别女性+2 ALP/AST(或ALT)比值>3 <-2+2 γ球蛋白或IgG(大于 正常值的倍数) > 、SMA或anti-LKM1滴度>1:80 1:80 1:40 <1:40 +3 +2 +1 AMA阳性-4 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阴性 -3 +3 肝毒性药物服用史有-4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损伤:鉴别诊断和处理 苗琪马雄 [关键词] 肝炎,自身免疫性; 肝炎,慢性,药物性; 鉴别诊断;治疗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for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MIAO QiMA Xiong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Keywords] Hepatitis,autoimmune;Hepatitis,chronic,drug-Induced; Differential diagnosis;Therapy [First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 Shanghai 20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Xiong, Email:maxiongmd@hotmail. com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 应介导的肝实质炎症性病变,多发于女性,以高丙 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和对免疫抑制剂 治疗应答为特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与用药相关的肝功能损伤,同样多见 于女性,有时可出现自身抗体阳性,严重病例需免 疫抑制剂治疗。两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在 初诊时予以鉴别和适当治疗是临床医生需要重视的 问题。 @@ 一、AIH和DILI的关系  @@ 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这样的现象:DILI患者恢复 后再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可出现AIH样表现。 Lucena等[1]从西班牙药物性肝损中心选取9例两次 出现DILI的患者(9/742),其中8例第二次肝损伤的 类型和第一次相同(肝细胞型为主),4例患者两次 肝损伤前后使用药物的结构相似,2例作用靶点相似。 10.3760/cma.j.issn. 1007-3418.2012.05.003 作者单位: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张静秋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张静秋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 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经血行感染者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通过便-口感染的称为肠道传播 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近年来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证实上述非甲非乙型肝炎的 病原引起病毒性肝炎者有两种类型,前者称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后者称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急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 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 密切关系。 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但少数(约5%)可在 子宫内直接感染。HBeAg阳性孕妇行引产或流产所获得的胎儿肝组织中曾找到HBeAg,说明 本病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播。母血HBeAg阳性者婴儿的感染率达90%以上,母血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婴儿HBV感染率较低(27%~30%)。 (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丙 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80年代(在欧洲)的前瞻性调查表明,在多次接受志 愿献血员的血液者中,有6%~12%发生输血后肝炎。 (4)丁型肝炎:HDV的传播方式与HBV相同,急、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和HDV和HBV携带者为 本病传染源。母婴传播 HDV,仅见于HBeAg阳性和抗-HD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大多感染HDV的婴儿在围生期。 (5)戊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染途径主要通过便-口感染。根据 流行情况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短期流行,即水源被一次性污染,流行数周;二为长期流行, 即水源持续性被污染所致,流行期可达数月之久。经食物传播或日常生活接触得病者常呈局 部流行和有明显家庭聚集性流行。 3.人群易感性 (1)甲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血清中抗-HAV约60%呈阳性,主要是从母体中被动获得。6个月后抗-HAV迅速下降,故在儿童期内易得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3)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现知HCV为波及全球的传染病,80%~90%的输血 后肝炎为丙型肝炎。过去10年中,在13个国家发生30余次流行,波及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中国、北非、中非、约旦和墨西哥等,其中多次是水源性污染所致的暴发流行。至少有50%以上为戊型肝炎,且以成人感染占多数。 并发症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测试题.

病毒性肝炎习题一 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先列出题干,继以列出5个答案:A、B、C、D、E。按题干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2.下列试验中反映细胞坏死严重程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白蛋白 D·球蛋白 E·凝血酶原活动度 3.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输血或血制品途径 B·粪口途径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途径 4.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 A·丙种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乙肝疫苗十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十丙种球蛋白 5.某医务工作者在给一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 A·立即酒精消毒

B·接种乙肝疫苗 C·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 E·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 6.当患者血清中只有抗-HBs、抗-HBc、抗-HBe阳性时应考虑: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重型肝炎 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 E·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7.对急性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谷丙转氨酶>10OOU/L B·肝性脑病 C·深度黄疸 D·肝脏迅速缩小 E·腹水、鼓肠 8.关于HBV-DNA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HBV-DNA是单链环状DNA B·HBV-DNA是双链线状DNA C·游离型HBV-DNA是指血清中除HBV颗粒以外形式存在的游离HBV-DNA D·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的HBV-DNA称整合型HBV-DNA E·和HBsAg一样,HBV-DNA阳性只代表有HBV感染,与病毒的复制无关9.有关HAV感染与基因变异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1.A·HAV可分为4个基因型 2.B·与基因型相对应也有4个血清型 3.C·HAV感染后可刺激抗体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4.D·IgM抗体仅存在于感染后6个月之内是近期感染标志 5.E·IgG抗体可保存多年,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10.下述哪项不是HBV的结构成分: 1.A·HBsAg 2.B·HBcAg 3.C·HBeAg 4.D·HBV-DNA 5.E·HBV-DNA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