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然产物-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天然产物-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天然产物-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天然产物-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天然产物——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引言: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保型产品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天然染料因其绿色环保特性,将有于改善纺织印染行业的严重污染问题,从而成为业内相关人士、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热。本文将从植物染料的起源、现状、开发和利用及针对其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

出相关建议。

提纲

一.植物染料的历史

二.植物染料市场的现状

三.植物染料的概况

四.植物染料的应用与开发

五.植物染料的应用与开发的制约因素和开发建议

一.植物染料的历史

1.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中应用历史最悠久, 应用面最广的染料。

早在公元前25世纪印度就已经用茜草与蓝草对纤维进行染色, 与此同时生活在埃及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 也已使用植物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并且掌握了植物染料的媒染技术,已经能够用植物染料染黄、红、绿等色。

2.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 早在夏代, 人们就使

用蓝草来进行染色。并且进行人工种植, 掌握了蓝草的生长规律。植物染料的染色, 从染料的制备, 染色都有一整套的工艺技术。

3.商周时期,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的草染工艺技术已经

相当成熟。从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工艺、媒染剂的使用等方面, 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

4.秦汉时期, 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

规模经营。个体种植的栀子与茜草竟然达到千亩。

5.南北朝时期,植物染料的制备已经相当完备, 可供常年存储

使用。

6.至明清两代, 染料植物的种植, 制备工艺, 印染技术等方面均

到鼎盛时期。清代, 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 而且还大量出口。

7.十九世纪中叶, 合成染料的崛起, 逐渐取代了植物染料。

8.二十世纪下半叶植物染料染色已经退出大工业生产, 在大城

市中已经难觅踪迹。但利用植物染料进行织物染色至今仍然在一些地区使用, 它与传统染色工艺扎染、蜡染相结合, 成为具有鲜明地方或民族特色的产品。

二.植物染料市场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在吃饱穿暖的层次上,他们对自身生活的品质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要求,表现在对健康、环保、舒适、品味等多方面的追求中。

可以看出植物染色在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我们应不断的研究新的植物染料染色技术和扩大品种,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且目前在日本、韩国、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 将使用植物染料印染的天然纤维织物, 作为一种时尚,这个市场正逐渐向世界扩展。植物染料的市场潜力十分乐观。

三.植物染料的概况

1.什么是植物染料

植物染料是指从植物中提取, 能使其他材料着色的一类天然植物产物。一般而言, 所谓植物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 具有色调自然、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有一定功效等特点。许多植物染料也可作为食品着色剂。

2.植物染料的分类

①按颜色性质分类

a.直染型:某些植物染料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好,染

料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可采用直接染色法去染色的染

料。

b.媒染型:某些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颇

好,染料成分虽然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但染色牢度较

差,需要曹永助剂或媒染剂的一类染料。

c.直染,媒染型:可直接进行染色,也可利用媒染剂进行

染色的一类植物染料.

d.还原型:某些植物染料不溶于水,需要使用还原剂使

其溶解,使之染上纤维,然后再氧化复变为不溶性而固着在织物上的染料。

e.其他类型:利用植物染料中天然色素对酸碱性的溶解

度不同,使之在纤维上固着染色。

②按化学结构分类

a.类胡萝卜素类:栀子黄

b.类黄酮类:槐花黄;青茅草黄;杨梅黄;红花红;紫

衫红

c.醌类:大黄黄;茜草根红;紫草紫

d.多酚类:石榴根黑;槟榔子黑;棕儿茶树皮黑;栗树

皮黑;木包树皮黑

e.二酮类:姜黄素

f.吲哚类:靛蓝

g.生物碱类:黄柏

h.叶绿素类:大多数绿色植物

③按颜色分类

a.红色系植物染料:茜草;红花;苏木

b.黄色系植物染料:栀子;槐花;姜黄

c.蓝色系植物染料:蓼蓝;菘蓝;木兰;马蓝

d.紫色系植物染料:紫草;紫檀;野苋;落葵

e.绿色系植物染料:冻绿及含叶绿素植物

f.棕色系植物染料:茶叶;杨梅;烁木;栗子果皮;胡

桃;

g.灰色和灰色系植物染料:菱;五倍子;盐肤木;柯树;

漆大姑;乌柏

四.植物染料的开发与应用

1.植物染料的开发应用概况:天然染料由于其良好的环境相容性

和药物保健性能, 引起了许多染料研究和应用机构的关注,其应用已涉及多个领域。我国现在有很多机构,都在重视开发利用植物染料。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与江苏海澜集团承担了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天然染料制备及其在生态纺织品开发与羊毛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课题。。上海交通大学学者对国内外具有染色功能植物进行资料整理、采集并建立数据库,已整理出300种具有染色功能的植物。。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植物染料结构修饰和仿生合成研究,为靛蓝等植物染料分子进行分子结构修饰,获得了具有高固色率、高性能的修饰天然色素结构的染料。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服装学院和苏州大学等不少单位均有研究人员在从事天然染料染色方面的研究。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已研制成功天然黄(T R-Y)和天然绿(T R-G),用于棉和丝绸的染色。此外有许多单位开展植物染料提取工艺、染色性能、染色工艺及新型媒染剂等的研究。这些所有的研究和开发都促进了我国植物染料应用的不断成熟。

2.植物染料的应用开发之染料制备:染液的制备即天然色素的

提取, 通常染料植物的色素含量很低, 例如茜草的根部含茜素

1.5%~2%, 兰草的靛蓝为1%左右, 另外, 由于色素与植物有机体结合比较牢固, 不能直接脱离植物本体而上染纤维。因此选择合适的色素提取方式也是提高植物染料染色性能的关键。

①水提取:多数植物染料完全溶于水, 可以水为溶剂通过浸渍法

或煎煮法提取色素。然后取植物浸液或煮汁为染液对织物进行上染。但植物不同, 水煮温度亦不同, 染液染色得色率也不同。另外, 水提染料粒径大, 色牢度不好, 如石榴皮、杨梅等。

此外, 还有酸性水提和碱性水提。例如, 红花和石榴皮的染料分子中含有羟基, 提取时可加入碱性物质( 如碳酸钠) 以提高其溶解度; 而杨梅、山桃可加入醋酸溶液进行酸提。

②有机溶剂提取:对于难溶于水的色素染料, 可用甲醇、乙醇、

苯、乙醚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进行分步提取, 也可采用混合溶剂、反应溶剂进行提取。且大多采用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等, 如紫草、指甲花等, 但有机溶剂提取成本高于

水。

③加分散剂法:研究表明, 对那些在水中溶解度小的植物染料采

用加分散剂的方法, 效果很好。用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染料颗粒得以分散, 染液即可形成较稳定的分散体系。染色时, 织物和染料接触的机会增多, 上染速度也加快。染料的水溶性越小, 加分散剂染色的效果就越明显。

④超声波法和微波法:超声波可产生空化、机械振动、乳化扩

散等多级效应。有试验显示, 超声波分散作用时的空化现象使

染料解聚, 从而获得微粒径的染料, 增强了染料的渗透能力,

大大地提高了染色深度和牢度; 另外, 超声波提取色素, 操作

简单、快速、提取率高。而微波提取可强化浸提过程、提高

产率。目前, 微波提取色素已经涉及到生物碱、类黄酮、多元

酚类物质。另外, 也有人尝试以微波-超声波法提取色素, 从

实验可知, 联合处理可打断色素的键合, 破坏组织细胞, 提高

色素的提取率。

⑤冷冻真空干燥法:日本研究机构表明, 将植物浸出液通过三层

薄膜装置和反渗透膜的过滤及CEP 实验系统的离心处理,然

后再采用冷冻脱水技术即可得到粉状色素。而且实验表明, 粉

状染料比萃取的新鲜染浴对真丝的染色效果好。

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其介于气体和液体

之间的流体进行萃取, 该流体具有优异的溶剂性质。在较高压

力下,将溶质溶解于流体中,然后降低流体溶液的压力或升高温

度, 使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质因密度下降、溶解度降低而

析出。此法对产品破坏性小, 产率高,避免了用有机溶剂萃取的

溶剂残留问题。梁瑞红[4]等使用超临界CO2 萃取新疆紫草中

的萘醌色素, 产率高达3.59%。

除此之外, 目前还有纤维素酶法和空气爆破法等。

五.植物染料应用及开发制约因素和发展建议

1.现今植物染料应用与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天然染料虽具有广阔

发展前景, 但目前要使其商业化并完全替代合成染料是不现实的,

因为天然染料在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①植物染料多来源于染料植物, 这使得它难以进行标准化生

产。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由于产地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及采集时间不同都会影响色素的组成及色泽。而这必然会导致染料

的染色重复性差。

②天然染料难以大量生产。由于植物中色素含量较小,要想获得

足够染料, 就要大量采摘或砍伐植物。这会造成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违背了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以利于生态和环保的初衷。

③许多天然染料也都是中草药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

济价值, 如果将它们大量用于染料的提取,也是不经济的。

④多数天然染料存在染色牢度差的问题,即使采用多种媒染剂

也仍难达到要求, 尤其是日晒牢度和皂洗牢度。

⑤传统的天然染料染色方法还存在着给色量低。

⑥传统的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染色时间过长。

⑦大部分天然染料在染色时都要使用媒染剂, 而传统的媒染剂

大多含重金属离子, 其中有许多被列入生态纺织品所禁用的

名单。

2. 植物染料应用和开发建议

①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培育植物。生物培养的方法可使细胞生

长速度大大加快,这样使得天然染料的生产可以不依赖于自

然界的植物, 且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助解决植物染料原料问

题。

③研究性能优良的天然染料的品种, 测定其结构, 再研究其

合成方法,逐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以代替安全性有问题的合成染料和植物染料开发对自然界植物依赖性高的问题。

④继续加大植物染料的开发研究投入,以先进的技术解决植物

染料染色牢度差、染色时间过长等问题。

植物资源开发复习题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 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 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 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 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 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4、纤维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的一类植物。从广义上还包括目前农业中广为栽培的棉、亚麻、苎麻等经济作物。 5、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6、生境片断化:是指原来覆盖面积很大的生境,由于道路、农田、城填及其他较大的人类活动场所而分割成小块。 7、天然树脂:是指由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树木的生理分泌物和光合产物,存在于植物的特殊管道、乳管、瘤、及不同部位的储藏器官中,是固体或半固体、假固体的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松香、琥珀、虫胶等。 8、香精:按一定的方法将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加入适宜的溶剂或载体)混合,调制得到调和香料叫香精。 9、活性炭: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具有大的内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炭。 10、天然色素: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有色成分,可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着色。包括动

天然的植物染料—蓝草

天然的植物染料—蓝草 植物染料蓝靛是中国蓝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植 物还原染色材料。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在《诗经·小雅·采蓝》中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詹”;《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些古籍诗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蓼蓝。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来进行织物染色的国家。不过可以用来制作蓝色植物染料的蓝草除了蓼科的蓼蓝之外,还有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爵床科的马蓝等等。 东汉时期,马蓝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就有专业性的产蓝区。文学家赵歧路过此地,看见山岗上到处种着马蓝,有感而发,写下一篇《蓝赋》,作序说:“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以种蓝染绀为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

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进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他在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在靛蓝染色方面,书中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其最佳者为标缸。”。 据江苏的《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出如皋者尤擅名。”,详细记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两期采集蓼叶,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形如淤土,故称“土靛”。在“州志”中记载民间制靛的简单过程,足以说明蓝草的种植和蓝印花布的生产在当时物产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

生态燃料的应用与发展

《染整概论》课程论文 生态燃料的应用与发展题目: 学生姓名李垂彪 学号3100307121 所在班级:非织造101 2013 年12月

生态燃料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重新评估和开发生态染料已成客观需要。文章重点介绍了生态染料的染色机理以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生态染料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提出了解决其局限性的一些思路,并对生态染料的应用前景做出了乐 观估计。 关键词:生态染料;染色;应用研究;进展。 根据英国染料和染色家协会给出的定义,生态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 Abstract:With the strengthening eco-friendly coception and harmless to human health,it has become objective demands to re-evaluate and develop naturaldyes.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lasses,dyeingmethod andmechanismof natural dyes.Furthermore,natural dyes.applicationswere elucidated in each field,andtheir limit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referred to during the using process,too.Based on some researching developments,it can be convinced thatnatural dyes will have a good prospec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atural dyes; dyeing;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生态燃料是指以柴油和汽油、航空油品、煤油、甲醇、乙醇等为基础进行科学的调配而成的新型生态燃料。生态燃料应具备提高燃烧值、降低成本、降低排放、可再生资源,存储运输较传统燃料安全、充分利用回收资源再利用等特点。由于生态燃料的这些特性,其可推广性备受青睐。现在生态燃料正全力发展,长征5号也将全部使用生态燃料。 1 生态染料的上染机理 生态染料的上染机理因染料和所染纤维类型而异,由于生态染料品种繁多,结构复杂,目前对 各类纤维的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印度的Dr.Deepti Gupta研究了5种生态染料对合成纤维的上染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奈醌类染料Juglone、Alkannin和Bixin染尼龙、涤纶织物的附等温线属于Langmuir型,而Berberine与腈纶织物之间可形成离子键。生态小檗类染料上染丙烯腈纤维标准亲合力相当高,70e和90e时分别为3319 kJPmol和4313 kJPmol,其牢度性能与碱性染料类似,水洗牢度良好,但耐光牢度只有1级。这5 种染料与合成纤维的染色焓是正值,说明染色是吸热过程。随染色温度升高,染料上染率会继续增加。此外,染料在水中是部分溶解的,可能是染料发生聚集,因此容易在高浓度时染得深色。 2 生态染料的染色方法 由于生态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对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而言,染色方法主要有无媒染色法、先染后媒法以及先媒后染法。对合成纤维而言,主要分为常压染色和高温高压染色。最佳染色工艺应根据染料性质而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同种生态染料,当使用不同的媒染剂染色,往往会使被染纤维呈现不同的色相。 3 生态染料的应用 生态染料由于其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药物保健性能,引起了许多染料研究和应用机构的关注, 其应用已涉及多个领域。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资料

1.系统研究法的理论根据,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及程序。民族植物学方法的起源和研究程序。 (1)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虽然差异很大,但都是同源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有近,亲缘关系愈近,其体内的有用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愈相近,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 (2)1.确定目标;2.资料搜集;3.植物分类研究;4.同类或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及分布研究;5.采集样品,植物化学研究;6.与既定目标比较研究;7.生产工艺研究;8.应用效果试验研究;9.应用推广。 (3)㈠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地区长期居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广泛的开发利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经验。民间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寻找新药物、新型食品、新的工业原料等的巨大宝库。 ㈡共分3个阶段: 1.描述阶段①目标确定(如药用、食品、工业原料、花卉等);②文献资料研究(查找或考证);③调查设计;④民间调查访问(地方调查,集市贸易调查等);⑤野外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⑥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⑦描述、总结、编目。 2.解释阶段①在描述阶段完成4个“W”的基础上,再研究2个“W”,即由谁用(by whom)和为什么用(why);②民间解释;③科学解释;④应用市场分析研究 3.应用阶段①应用市场分析研究。③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④项目实施; ⑤产品进入市场,取得效益。 2.引种与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可分哪几个阶段? (1)意义:一、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二、以良种代替劣种,提高了效益; 三、扩大栽培范围,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保证市场供应;四、保护野生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2)1.国内引种时期,从原始农业的萌芽到公元一世纪。 2.陆路引种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末明初。丝绸之路的开辟。 3.海道引种时期,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首次出发)。 4.计划引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3.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将不断增加,我国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不能大量从国外进口木材,我国对木材的大量需求仍将作为对植物 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巨大威胁长期存在。 ②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降的趋势被扼止子,但天然林的减少并未停止。 ③树种单一的人工纯林增加并不能弥补天然林缩减,人工林在生产力、林副产品种类及贮 量,尤其是生态效益上难以与天然林相比。 ④正在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生产力水平大多较低,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⑤一些大型工程对植物资源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三峡水利工程使该地区植被大面积被淹, 人口迁移及农田、城镇上移会使未淹地面的植被急剧下降。 4.试述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1.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一定会或多或少消耗资源,减少资源的贮藏量,而保护则是为了保证资源贮藏量不减少,因此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 2.人类保护植物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资源,离开这个目的,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对象,保护资源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对矛盾中,开发利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考虑问题时应首先从主要方面考虑。反过来,如果没有开发利用产生的效益来为保护资源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资源的保护就是无源之水,不能持久。因为没有开发利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只能让植物资源自生自灭,浪费,也不能持久。 3.植物资源具有再生性,生物物种的种群在遭受外界力量破坏后,破坏的强度在一定限度内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se。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看,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是:颜色柔和,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和,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和。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和作用。 (6)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和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是健康

天然植物色素

天然植物色素 定义 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天然色素,可以食用的植物色素称为食用天然植物色素,从添加量上看食用色素在食品中占的比例很小,一般为产品,饮料、酒类、糕点、糖果、医药等的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甚至是十万分之几。天然植物色素虽然广泛被允许作为食用色素,但各国对天然食用色素的定义及许可情况并不相同,有些物质被认定为香料而非色素,因此许多香辛料不被认定为色素。以瑞典为例,该国认定姜黄、辣椒、藏红花及檀香木不是色素,而是香辛料。其他如意大利、荷兰、瑞士及挪威等国的食品法规都有类似的规定。天然植物色素(Natural plant Pigments)的开发与应用己成为各行业科技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人们试图从各种植物资源中获取天然色素,同时探索其生理活性,来缓解并解决由合成色素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天然色素色泽不稳定,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各种因素(如光照、温度、氧化、pH值、介质极性、金属离子、添加剂等)的影响而发生褪色、变色等方面的变化,而影响其着色效果,严重制约了天然植物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的进程。 来源 天然植物色素一般来源于天然植物成分,比如甜菜红、大麦苗粉、紫薯粉、胡萝卜粉、番茄红素及辣椒粉,这些食品已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因此,采用这些食物来源的天然色素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使用起来也更安全些。大部分来源于植物色素。一些产品由于使用天然植物色素,其外观便少了一些人工的因素,因此更接近于天然的形式,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今在欧盟,天然植物色素不仅抢占了合成色素的市场,而且也抢占了一些色素提取物的市场。 特性 绝大多数植物色素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植物色素大多为花青素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药和保健食品中的功能性有效成分。鉴于植物色素作为着色用添加剂而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中,用量达不到医疗及保健品的量效比例。在保健食品应用中,这一类植物色素可分别发挥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抗氧化、降低血脂等辅助作用;在普通食品中有的可以发挥营养强化的辅助作用及抗氧化作用。植物色素的着色色调比较自然,既可增加色调,又与天然色泽相近,是一种自然的美。植物色素在植物体中含量较少,分离纯化较为困难,其中有的共存物存在时还可能产生异味,因此生产成本较合成色素高。大部分植物色素对光、热、氧、微生物和金属离子及pH值变化敏感,稳定性较差;使用中一部分植物色素须添加氧化剂、稳定剂方可提高商品的使用周期。大部分植物色素染着力较差,染着不易均匀,不具有合成色素的鲜丽明亮。植物色素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就一种植物色素而言,应用时专用性较强,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使用原则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自制天然植物染发剂

如何染发才不伤发? 既不会伤害到头发,还能让白发瞬间变黑发! 其实原料很简单,就是这几种:何首乌、姜、青黛、干松和白芨。”-原来,青黛里面的靛青和乌发成分的何首乌这么一结合,黑色染发剂就初步成形了,再加上起到固色作用的白芨后,中药染发剂上色就更容易了。而干松和生姜,好处刚才人家杜医生也说了,涂抹在头发上既有芳香的味道,同时也能养发护发! 配料有:姜,何首乌,青黛,干松、白芨,每样各20克。 首先,把它们倒进搅拌机里,加入1升的水,打成汁!因为青黛本身就是粉状,所以不用加入豆浆机。您看,现在这几样东西已经被我们打磨成汁了! 经过过滤后,上锅熬!您可别以为这个步骤很简单,专家告诉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锅也是有讲究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杜婕僡:“因为铁锅里面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它能让我们的头发吸收更多营养,还会让头发变得更加黑亮有光泽,所以应该选择用铁锅熬。” 您记住了,得用铁锅。接下来就是火候的问题了,一般我们选择小火慢熬。因为只有熬成糊状,才能方便我们染发,所以得熬制一个小时左右才可以关火。 对于用量方面,也是根据您的头发长短而定:一般像郭女士这样的中长发,每样东西大概用20克左右,如果是短发,差不多每样10克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步骤,就跟我们平时染发一样了!据郭女士说,用中药染过的头发,不容易掉色,也就是说,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坚持两三个月不成问题! 首先说说“海娜粉”,是一剂内服药,它本身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它不光能吃,染发效果也不错。 造型师成远:“首先海娜粉本身是纯植物的,所以不言而喻,海娜粉在头发上涂抹的话很难一次性让它颜色到位,需要一次两次多次地染,才能让头发有一个更好的变化。” [size=+0] 原来,海娜粉就是指甲花,它本身能染色,可因为它是纯植物配方,所以很难一次见效,一般要坚持四周,每天都要使用。虽然用海娜粉染色的时间比较长,不过专家告诉我们,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上色的同时,还能保护头发,而且能有效遮盖白色,并且,染出来的发色不是死板的黑色,而是微微有些发红,非常漂亮时尚,也显得人更加年轻。 调制方法也很简单:海娜粉加上温水,调匀即可。海娜粉的用量是短发一次20——30克,中长发一次50——60克。另外,您还可以在其中加入少量蜂蜜和酸奶,能起到润发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杜婕僡:“杭白菊里面其实是不含有色素和

浅析天然植物染料性能及发展现状

浅析天然植物染料性能及发展现状 伴随着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提升,传统的天然植物染料凭借其无毒、无害、色彩优雅、抗菌保养等性能重新回归到现代市场上,并赢得了一席之地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标签:植物染料;环保;无毒;抗菌;性能 人类使用染料作为装饰自身及所需用品的历史长达三千余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染料的来源取材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染料的取材从最初的天然材料逐步演化到现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合成或化学染料,色彩的多样性、饱和度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不可忽视。而传统的植物染料取材广泛、工艺简单容易实现,而且无毒、无害、色彩优雅、抗菌保养,加之其内几乎不含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物质成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染料原本的性能和特点,能保证产品的环保及天然性。 1 植物染料来源及发展历史 1.1 植物染料来源 植物染料的来源极为广泛,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在自然界中是可降解的,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向往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据《染料植物谱》记载,植物的树皮、叶子、根、茎、花、果实以及全草等都可用于提取染料。 1.2 植物染料的发展历史 植物染料工艺起源于我国。早在夏代至战国期间,人们便开始研究植物染料的生产及使用方法,朝廷还专门设立了负责征集染料的染色管理的官职及相应的官方管理结构[1]。先秦时期,人们开始逐步掌握了种植蓝草,并对其提取染料的工艺。发展到秦汉时期,以紫草、蓝草和茜草等植物为原料的染料应用逐渐普及。隋唐时期,植物染料在染色工艺中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到了明清代时期,染料植物的种植、提炼及印染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那时起我国的染料产品走出国门,给世界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色彩。 从1856年英国化学家珀金发明苯胺紫开始[1],合成及化学染料产业迅速发展。以其色彩多样、制作方便的特点而迅速占领了市场。时至今日,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后,植物染料以其独特的性能特点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2 植物染料的性能特点 在当今化学染料盛行的时期,植物染料强势回归必定有它显著的优势。 2.1 安全环保性能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黄永飞学号:1102401028 五种植物的特征及其主要用途: 1、蒲公英: 形态特征: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分布和生境:蒲公英资源分布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均有野生或种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单位或个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利用部位和理化性质: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

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毛茛黄素、维生素B 2等。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食疗效果好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维生素B 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 2、桂圆 形态特征:龙眼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

植物染料的应用及发展

第一部分:植物染料及其历史: 印染行业通常使用的合成染料的原料都是芳香烃类的化工产品,因此多数合成染料都对人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分解出20余种有致癌或过敏的禁用偶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离解出铅(Pb)、铬(Cr)、镉(Cd)、钴(Co)、铜(Cu)、镍(Ni)和汞(Hg)等重金属离子。即使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染料也不一定是安全的染料,其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儿童服饰及贴身纺织品。现阶段各印染企业使用的所谓环保合成染料都仅仅只是在现有的病理学检测条件和现有标准条件下通过检测的染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理学的研究发展,它们中相当部分也将进入禁用染料的行列,因此合成染料的使用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受到限制。 此外合成染料的生产过程还会带来严重的的环境污染。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约每天达3-4万M3。印染厂每加工100m织物,产生废水3-5M3。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这些废水如果排入江湖,用于农田灌溉或作为饮用水,可对人类产生长期毒害,后果严重。 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各种纤维材料加工中的染料﹑助剂和纤维上所含杂质;染整加工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化学品:染料、表面活性剂、荧光增白剂、柔软剂、烧碱、硫酸、盐酸、磷酸、硫酸钠等。而且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还会挥发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1,2]。 而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出现的天然植物染料不但其色泽自然有特色,而且无毒无害,对人皮肤无过敏性和致癌性,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在真丝制品、纯棉制品、保健内衣、儿童服饰、家纺产品、装饰用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第二届“绿色中国”论坛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人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转型,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应彻底实施绿色战略。 我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第一大国。20世纪是人类快速发展的100年,然而人类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日趋恶化。纺织业是世界上一个庞大的轻工业,它对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危害人体健康,而纺织业最大的污染源来自染整加工。对此,1987年联合国提出“可持续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1.绪论 2.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 3.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5.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 6.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7.药用植物资源 8.野果植物资源 9.野菜植物资源 10.芳香油植物资源 11.色素植物资源 12.纤维植物资源 13.油脂植物资源 14.淀粉植物资源 15.树胶植物资源 16.鞣料植物资源 17.农药植物资源 18.观赏植物资源 19.其他植物资源 绪论 一自然界一切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资统称为资源(resources) 。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区域性。 ▲二植物资源(plant resources)的概念及内涵 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 内涵:时间性、空间性、人文性、经济技术性 时间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的差异。 空间性:植物在分布区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利用价值差异。 人文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利用植物的种类、经验和方法的差异与多样性。 经济技术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可利用程度随人类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而改变。 三研究植物资源的意义 植物有何用途是由其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所决定的,由于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的差异,所以植物的用途具有多样性,用于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方方面面。 食物来源:粮食、蔬菜、水果和油料作物 药物来源:人参、柴胡、甘草、草麻黄(治疗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红豆杉、雷公藤、美登木、喜树(抗癌、抗艾滋病) 工业原料:纤维:棉花、亚麻、苎麻、芦苇、木本纤维; 香料:薄荷、花椒、百里香、香茅、紫罗兰; 色素:紫草、茜草、菘蓝; 非糖植物甜味剂:甜叶菊、甘草、水槟榔、油脂、树胶、树脂、鞣类(单宁)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瞧,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就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 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就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就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 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 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就是:颜色柔与,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就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与,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 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就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与。而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就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就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 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就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就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与作用。 (6) 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与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就是健康的,布料更就是符合这个标准,植物染料的褪色就是褪而不减其美的,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

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

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 摘要:天然产物,特别是来自植物的天然产物,一直是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思路与技术,在微生物细胞中快速高效地获得珍稀植物的活性 成分,不仅大大降低了天然药物的生产成本,也为保护珍稀植物资源、药用植物 开发、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鉴于此,文章对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方面 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细胞工厂 1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战略意义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于2000年对人工合成基因线路的研究成果进行 了报道,自此之后,世界范围内对于合成生物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合成生物 学被被世界公认为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可在制药、化工、能源、农业及 医学中发挥巨大作用。近些年来,伴随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合成生物学也获得 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的主流由单一生物部件的设计发展为多种基本部件和模 块间的整合。在当今信息技术和生物学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合成生物学也随之 形成,其形成顺应了自然的规律和时代的发展。其将从对自然生命过程编码信息 的解读和注释,发展到能在人为目标指导下、对该过程重新编写的高度,从而挑 战对复杂生物体和复杂生命体系“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核心认识问题。 全球多项预测报告都将合成生物学未来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 响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早在2004年美国MIT出版的《技术评论》就把合成生物 学选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2010年,合成生物学位列《科学》杂志评出 的十大科学突破第2名和《自然》杂志盘点的12件重大科学事件第4名。2013 年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将合成生物学评为能够引起人类生活以及全球经 济发生革命性进展的颠覆性科技。2014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发布《合成生物学政策新议题》报告,认为合成生物学领域前景广阔,建议各国 政府把握机遇,引入资金,以创新方式推动代表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 的发展。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都将合成生物技术列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所需的“发展引 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 生命科学》将“生命及生物学过程的设计与合成”列为重要的交叉研究优先资助领 域之一。 2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路线 2.1特征元件挖掘与优化 除启动子、终止子等主要控制基因表达的基因元件外,鉴定和优化植物天然 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元件是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革新天然产物生产方 式的核心和源头。 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目前主要采取基因组或转录组-异源重建 的方法进行挖掘。近年来,基于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吗啡、甘草酸、人参皂苷、丹参酮、葫芦素、罗汉果苷、依托泊苷和长春花碱等重要植物天 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取得突破。一批重要类型的基因功能元件被挖掘和鉴定,其中被称为“万能生物催化剂”的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机制被深入研究。然而,自然界中存在的有重要价值的植物天然产物(如青蒿素和吗啡等)就有上万种。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在这样一个相当丰富的群体中,只有极少数分子的生物 合成过程机制得到解析。因此,开发高效、可靠和低成本的方法平台,进行规模

天然产物-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天然产物——染料植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引言: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保型产品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天然染料因其绿色环保特性,将有于改善纺织印染行业的严重污染问题,从而成为业内相关人士、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热。本文将从植物染料的起源、现状、开发和利用及针对其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 出相关建议。 提纲 一.植物染料的历史 二.植物染料市场的现状 三.植物染料的概况 四.植物染料的应用与开发 五.植物染料的应用与开发的制约因素和开发建议 一.植物染料的历史 1.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中应用历史最悠久, 应用面最广的染料。 早在公元前25世纪印度就已经用茜草与蓝草对纤维进行染色, 与此同时生活在埃及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 也已使用植物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并且掌握了植物染料的媒染技术,已经能够用植物染料染黄、红、绿等色。 2.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 早在夏代, 人们就使

用蓝草来进行染色。并且进行人工种植, 掌握了蓝草的生长规律。植物染料的染色, 从染料的制备, 染色都有一整套的工艺技术。 3.商周时期,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的草染工艺技术已经 相当成熟。从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工艺、媒染剂的使用等方面, 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 4.秦汉时期, 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 规模经营。个体种植的栀子与茜草竟然达到千亩。 5.南北朝时期,植物染料的制备已经相当完备, 可供常年存储 使用。 6.至明清两代, 染料植物的种植, 制备工艺, 印染技术等方面均 到鼎盛时期。清代, 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 而且还大量出口。 7.十九世纪中叶, 合成染料的崛起, 逐渐取代了植物染料。 8.二十世纪下半叶植物染料染色已经退出大工业生产, 在大城 市中已经难觅踪迹。但利用植物染料进行织物染色至今仍然在一些地区使用, 它与传统染色工艺扎染、蜡染相结合, 成为具有鲜明地方或民族特色的产品。 二.植物染料市场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在吃饱穿暖的层次上,他们对自身生活的品质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要求,表现在对健康、环保、舒适、品味等多方面的追求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