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于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于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于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发表时间:2015-01-21T15:37:46.8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2月总第197期供稿作者:孙健

[导读]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指导学生行为的重要责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孙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惜福镇小学266000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指导学生行为的重要责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尚不成熟,还没有定性,这一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优越,被家长捧在手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因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品德与社会教学并不理想,教师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将品德与社会课上活,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的学科功效,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要明确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现代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我们不要觉得学生小不会学而管制学生,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过多的管制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意识,会习惯依赖教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要因学生年龄小而不放手,而是要发挥好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在放与扶间找准平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习主体。教师要由高高在上的教者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才能处于师生有效互动之中,学生才能积极地获取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认知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教学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小学生容易受外界影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相反,如果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学生会大大降低学习热情,甚至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手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轻松与活跃,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传统的以教材为单一教学资源的教材观只会让学习陷入机械记忆与灌输之中,学生学无激情,学无成效。新课改倡导生活化教学,提出要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学观,要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用生活架起知识殿堂的桥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教材上怎么写的就怎么讲,而是要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与教材,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教材间找准结合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优化与整合,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的激情与动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取相关信息,转化成抽象认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运用于实践,实现学与用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更好地指导生活行为。如在学习《今天,你安全吗》这一节时,我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从互联网上收集的相关视频以及我自己录制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片段,如学生在楼梯间打闹,在家中随意摆弄电源电器,攀爬护栏等等,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由此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让学生由此来展开主动学习与思维,可以让学生从这些视频直观地感受到所存在的危险,这样更能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所存在的危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1.问题教学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会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平白直叙,要学会运用提问技巧,提出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主体关注与主动思考。

2.形象教学法。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为感兴趣,更能从中获取信息,在教学时我们要尽量避免枯燥的语言描述,而是要运用图片、插图、多媒体等寓抽象枯燥的知识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中,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感性信息,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活动教学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活动,如表演小品、相声、展开辩论赛等,这些丰富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意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认知,促进知识的内化,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行为。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功效,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提高素养与能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学 习 心 得 令卫涛 2012-8-1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文化多样多元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每日每时发生着深刻变化。教育战线也在发生着改变。课堂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师生观念都在发生转变,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辨别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然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老师成为关键,老师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否则无法驾驭课堂,无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例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老师的能力,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与学生无法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丰富元多化课堂,使自己不仅会教书,而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欢思想品德的课堂。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课程设计思路以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标准。这要求师生之间要积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

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改革一下课堂教学模式就能解决。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这个课题,所做的工作可以归纳成五点: 一、一个设想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应地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1、为什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十年多了,十多年来,我们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转变了许多教学理念,但是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个社会来看,教育的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自身完全能够解决的。比如就业问题和高考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和择校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成了一道无解的题。 2、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这个定义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 (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 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向45分钟要质量。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

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3)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①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后要质量 ②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方法;低水平的老师侧重教知识 ③高水平的老师整体建构;低水平的老师零打碎敲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两个支点 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1、目前的教学研究大多还局限于教学方法方面; 2、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 3、重新学习魏书生、孙维刚、马芯兰的经验,会有很大启发; 4、把握教材的基本含义。 如果随便问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他会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3-14T16:07:10.25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作者:甘粉会 [导读]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担负着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两项重要任务。 甘粉会(贵州省盘州市第五小学贵州盘州 561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担负着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两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当今独生子女大都在家长的保护下成长缺少对社会的认识,也缺乏独立的能力和品德,所以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让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产生真正的作用,去提高学生的认识也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针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看看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社会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2-0066-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想就要突出生活性,注重活动教学。 1.品德课的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生活的才是最亲切的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也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 2.品德课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感到开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之不断更新呢?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 "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老师们,"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3.品德课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 活动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服务。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学校生活有规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孩子们说说平时经常玩哪些游戏?每次都玩得开心吗?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哪些规矩?如果碰到个别人不守规矩,大家会怎么样?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同样,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也有规则。如:公共交通的规则,体育比赛的规则,娱乐活动的规则等。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公共交通、体育比赛、娱乐活动、公共财物会怎么样?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得出:没有规则,生活就会非常麻烦。我穷追不舍,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校里能不能没有规则?如果完全没有规则,同学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们想什么时候上课就什么时候上课,行不行?与同学们关系最密切的学校规则是什么?同学们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到《守则》的重要性。我又一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再小组讨论《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有什么意义?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刻认识到学校规则必须遵守,这是学习成长必不可少的。让学生以实践检验真理,让他们在精神上进一步升华,更牢固地树立遵守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品德更规范,更有章可循。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代在发展,教育正创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持续地推陈出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课改实验快7年了,我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索,从而获取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能够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能够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人文化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相反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与学生保持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和厚爱唤起学生的激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面对后进生不近人意的回答,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当学生的思维出格时,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允许他们大胆挑战教师,挑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以多变的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声色、语调、手势、位移、倾听、热情激发、平等交流、积极评价”等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为了能和学生平等交流,我就生平视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伴。以学生为上的互动策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活,使学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协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情境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课题。学习被认为是对一个新情境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会加速从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所以,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具体教学情境的优化。 1、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点。教育理应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创设学生有问题可想、有很多障碍必须跨越的情境,营造学生敢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如:《辨认方向》这个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教师这个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2、游戏性情境。游戏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剂游戏情境能极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在游戏的活泼氛围中建构知识、体验乐趣。如:《辨认方向》这个课“利用方向蹲下身来和学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和自己的八个方向上坐的是谁?”这个环节时,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故事性情境。讲故事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人们常乐用“孙悟空、猪八戒、虹猫蓝兔、聪明一休、葫芦娃”等智慧象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课

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导读: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品德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远程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谈谈学习后的一些体会: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

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 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

(完整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后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后感 舞阳一高陈玉玺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如雨后的新鲜空气一样,让我耳目一新,使我犹如在黑夜中看到了醒目的灯塔,引领我朝着安全的方向果断地前行,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恐惧。新的教学模式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新与旧的交融、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同在,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动人心魄,既有改革的雄心壮志,又有改革过程中的彷徨与不安。现在读完了这本书,有几多感慨也有几多感想。现将自己的一点感想汇报如下: 第一:坚持教师自己的的教育智慧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再加上教学反思就构成了教育智慧。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创新,教师的教育智慧就能得以提升,然后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智慧,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里有闪光点,我们可以让它发扬光大。 第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方法要科学,要灵活,要有效。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始终是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要真正做到课堂学习的高效率,务必做到: 首先,就是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充分的认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不可流于形式,不可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地方,一切的活动都应顺其自然,使学生在自然中受益。 其次,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还应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恰到好处提升教学的高度,才能促进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也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不至于停留在低级的层面上,热烈但无功而返。 我们时刻都要牢记,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充分发掘教材,把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老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引导。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课程,小学生正处于思想、人格形成 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意识形态的干扰,加强品德与社会教学可以 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具有 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促使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新 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要重视品 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养成良好 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目前,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还存在 着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然后采用有效的措 施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革正在全面推行中,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教师还是没有转变教学理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采取的是知识灌输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 习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将品德与社会教学变成了说教课,这样很难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会主动思考和探索,导致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对自我思想的认识以及对 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够深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小 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教育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小学教育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 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实际的教学却并不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对教材的依赖性过大,同时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有些甚至和实际情况出 现了脱节的情况,学生学习热情不能被激发出来,这样就会影响到品德与社会教 学效果。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教条化的讲解完成 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比较少,学生不能领悟到品德与 社会教学内涵,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还要鼓励学生大胆 发言,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回馈,要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学生会逐渐 喜欢上这样的教学氛围,也会喜欢上教师,对品德与社会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学生一旦对这门课程有兴趣,自然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自主思考获取知识,理解会更加深刻和透彻,这样就能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起 到教化学生的作用。此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还要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 要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比如在讲解《诚信是金》这 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诚信是什么?在社会中人们为什么要讲诚信?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有诚信?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效率会提高,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保证教的有效性又要确保 学的有效性。教的有效性就是教师要研究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问题,然后创新教

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远程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谈谈学习后的一些体会: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

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具体阐述见研究内容一节)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一、提升知识魅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 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英语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出显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实践证明,课堂效应比其他方法都好。在教学加上自己的语言技巧,并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一套较完美的教学体系。在提升英语知识魅力、激发起学生乐学兴趣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时刻激发和唤起学生对英语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相信学生,优化学生关系 ①保证学生看书的机会。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地阅读英语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新知识的理解与解题方法、规律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英语新知识的能力。 ②保证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不应指责,不忙裁决,可适当启发和让学生再思考,使解题思路真正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 ③保证学生动手的机会。英语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中要创设更多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获得,信息的反馈。

④保证学生动口的机会。认知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群体交流相结合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索的曲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而且也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发展。 2.充分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认知力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中都蕴含着关心、理解、赏识和期待,都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言语的恰当使用也可避免师生间的感情磨擦。教师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恰当的言语表达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并由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优化生生关系。 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英语竞赛、辩论,这样可以增强探讨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教学中达成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4.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

2020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0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精选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 20xx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远程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谈谈学习后的一些体会: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响水县八墩小学解卫萍 【论文摘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级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厌学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构建和谐 【正文】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6-12T10:51:46.7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作者:孙丽梅 [导读] 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更加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 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小学山东青岛266617 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更加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而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一、小学品德教学中创新途径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更多地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小学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包括明善恶、辨是非、懂爱憎、识美丑等。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体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恰当的教学情境来展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思想品德知识,同时还能够促使其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深刻内涵与意义价值。不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校园》教学时,由于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教学,而不是局限于教室之中。可以设计一些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活动,像跳绳、跑步、踢毽子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其中,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可以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是教学。 3.时事阅读与课外延伸。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客观理解问题的能力较为一般,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培养和提升。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些见闻或知识,包括看新闻、报纸或杂志等,阅读时事,把思想品德教学延伸到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所总结的信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热情与动力,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了解解放军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从而了解到国防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感受到驻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不畏艰苦为国奉献的情怀,体会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逐渐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4.进行多种课堂活动。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地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充满观看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对于很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只是使用一张嘴很难表达清楚,不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好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 5.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更是对教师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榜样作用下进行学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之后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例如在进行“我的体育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体育活动的时候遇到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自己事迹的描述,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二、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学科,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