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学概论结课论文

翻译学概论结课论文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硕士论文

浅谈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翻译的性别歧

视现象

——从Queen被枉译说起

学生姓名:梁雪

学号:2013281020113

年级专业:2013级口译

课程名称:翻译学概论

任课教师:马萧

二○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男女平等”这个口号已经提出多年。确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认可和尊重也在逐步提高。现代女性得到了在以往历史中不曾有过的权利和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男性长期处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而形成的男性自我中心意识依然顽固存在。这种意识如同社会道德一般存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让不多加思考的人自然地接受它。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具化形象,将思维借以语言的形式表达便可窥见一斑。本文从“Queen”的枉译说起,浅析社会意识中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希望可以加强社会对此方面的认识和关注。

关键词:性别歧视;传统文化;翻译

Abstract

The slogan “Men and women are equal”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many years. Inde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society’s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for women's statu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Modern women have attained rights and status which had never been seen in the past. However, undeniably, as men have long been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our society, the consciousness of male self-centeredness still exists, which, like social morality, has invisible and formative influences on people's thinking, and the unthinking accept it naturally. And as the language is the concrete image of our thoughts, to express our thoughts in the form of language will allow us to peep a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This article will take an example of the mistranslation of the word “Queen”to analyze sexism which still exists in our social consciousness in brief, and hope it will enhance the social understanding and concern on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 sexism; conventional culture; translation

浅谈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翻译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Queen被枉译说起

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后,西方女性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不断有女性为争取和男性平等的权利而发起女性维权运动。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了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存在着男女性之间的不平等。事实上,社会发展至今,这一不平等也未完全消除。至少在语言方面有明显的痕迹。例如,英语中大部分以男性为中心的词汇可以兼表女性,反之则不行,女性的存在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如man可以指人(无论男女),而woman则有特定的意义,不能代表男人,并且该词仍以“man”为主体。还有些词在指代男性时并没有污辱或贬低之意,而在指代女性时却截然不同,如mistress被特指为“情人”或“小蜜”之意,而与之性别相对应的男性词汇mister却被尊称为“先生”;动物中的dog是中性的,bitch(母狗)却是骂人的话;call boy (仆佣),call girl(应召女郎,妓女)等,其歧视性昭然若揭。女性主义者认为,整个人类历史都是一部男权历史,是hi(s)-story,若要认识到女性的作用及地位,应将该词改作herstory才能作数。(刘军平:2010)

而等女性主义发展到中国,一个有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礼教的影响之下,其社会性别意识一贯将男性定位为统治的和强势的一方,将之视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则被定为弱势的一方,受制于男性,其主要的领地为家庭。中国社会文化对女性地位的歧视也渗透到了文字和思维之中。如“奴”“奸”“妒”等意义不好的字眼从的都是女字旁。

相较于西方,中国对女性地位的认可程度还没有达到一个同等的水平。这从部分国内译者对一些词汇的翻译就可以看出。

从翻译角度来看,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词的译法实有偏差,但大家似乎都一致认可。如单词Queen,可做“女王、王后”之意,前者承认的是女性本身的地位,而后者则为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然而人们在翻译的时候处理却空前一致:

不知是否与极左思潮有关,也不乏把女性电影大明星强“嫁”给“影帝”而尊之为“影后”——即使Movie Queen一般至少在法律上(de jure)大半还没有什么婆家哩。

各种选美赛中的花魁英语作Beauty Queen,汉语也有老实不客气地译之为“美女王后

..”的——

又把妙龄女郎至少在文字上或曰汉文中被.“迫嫁

..”给王.者了。

(陈忠诚,吴幼娟:2006)

看,明明是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大众在授予她们称号时却将其依附于男性身上并且说这是“尊称”!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们不仅欣然接受,还以此为荣。可见传统文化下形成的意识形态有多大的影响。

那么究竟Queen是指女王、王后还是二者皆可?温莎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的王后,玛丽王后(Mary of Teck)的头衔是“英国兼英属自治领王后、以及印度皇后”(Queen conso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British Dominions; Empress consort of India),而乔治六世(King George IV)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的头衔则就是“伊丽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由于这跟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头衔太过接近,自1952年起,她的官方头衔是“伊丽莎白王后,王母太后”(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中文通译为“伊丽莎白王太后”。

由此可以看出,Queen确实是既可以作女王,也可以作王后的。这不难理解,英语中对这些词汇并没有像汉语一般区分得如此细致。正如汉语中对姑姨婶等亲戚的称呼区别可多达十余种,英语则用一个词“aunt”以蔽之。但正因为汉语中对于称呼有如此之多的讲究,稍有偏差便会带来误解,译者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便更应当谨慎小心,力求能词词达意。

与此对比,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对于“Prince”,中国人在翻译过来时却未译为“王夫”,而选择了“亲王”这一称谓,在中国文化里,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公侯伯子男为贵族称号,而亲王属于王室成员。这就是说,菲利普亲王这一翻译,在译本本身中并未体现出他是女王的丈夫这一信息,这一称谓本身并没有附属性。如果有人对英国的王室等级或称谓不甚了解的话,他就不能通过这一头衔来判断他的身份,他可能是王室成员的配偶,也可能本来就是王室的直系后代。

通过国内译者对于这两个词语的翻译对比可以发现,即使我们号称已经进入了文明极发达的现代,传统文化和意识依然深深根植在我们的脑海里。在翻译时,我们首先想的是如何对应以前大家都熟悉、都接受的翻译文本,如王后和亲王,都是沿袭西方或我国古时候所用的称号,而不是想着如何按照新时代的文明发展出一个新的译本。

我猜想,人们对于女王这个称谓的排斥也许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只出过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而对于她的政绩和手段,史学家们向来是毁誉参半,舆论对其生平事迹的评说也是褒贬不一。“女权”在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人们对于女性当权的现象始终不如男性当权来得容易接受,而“女王”这种称谓,始终只有放在英联邦这些素来都有女王存在的国家才让人觉得合适。否则,在中国,随意给一个女性安上“女王”的帽子,倒让人觉得有一种“dragon Lady”的压迫感。但是随着文化

的逐渐开放和各类新鲜语言的出现,对于女性的定义早已不如以前那般单一。柔弱不再是女性的代名词,“女汉子”这一称号甫一出现,便已被全国新锐女性争相标榜。再看在娱乐圈叱咤风云的范冰冰,人们给她的最高赞誉,当是一声“范爷”。即使初出之时或有些许调侃之意,但对于真正认识和佩服她的人来说,这一称呼便如当年将有身份有学识的女性称为“先生”一样,是对她的认同和尊重。

回归正题,将一个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女性称为Queen确实是在对她们的成绩表示认可,可是在汉语的称谓上要做出怎样对等的翻译才算是既认可了她们自己的成绩,又不会将其牵扯到其他男性身上呢?如各大电视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各级选美大赛的冠军等等,将其称为“后”显然是不合适了。我想,若是一国之主可称为国王和女王,那么最佳男女演员分别被称为影帝和女影帝也未尝不可;至于选美冠军,其实选美王后已算比较老派的说法,现今都称为亚洲小姐或是世界小姐,这也算是一种突破了。

参考文献

陈刚.翻译学入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陈忠诚.汉英词语翻译漫话[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陈忠诚、吴幼娟.词语翻译趣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