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心中的中国石油工业

我心中的中国石油工业

我心中的中国石油工业
我心中的中国石油工业

我心中的中国石油工业

记得上一年这个时候,我还做在高三的教室里努力奋斗,为了自己的理想大学而冲刺,可惜遗憾的是最终还是因为十来分之差,没能考上我的理想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不过我并没有太沮丧,毕竟自己已近尽力了,更何况也不只有中国石油大学才有石油工程这个专业,于是我再三思考,报了重庆科技学院的石油工程这个专业,现在已经一个学期过了,觉得这里的一切又是那么熟悉,这个城市成为我心中、的第二故乡。

有时跟以前的高三的老同学聊天时,他们有时会问我,江苏有这么多的学校和这么多的专业可以让你去读,况且你的分数还是挺高的,为什么要报外省的学校,我只是回答他说,我喜欢这个专业,江苏也没有学校有这个专业,所以我来重庆了。现在觉得来这里的确是个很好的决定。

现在来这里已经一个多学期了,现在的我对石油工程这个专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我们这个专业到大二时会分成四个方向:油气勘探、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但是如果还要集体分到每一个岗位,那么我可以说是太多了,至少现在的我不能完全说出来,并且石油行业无论从它的行业背景,历史背景,知识性,以及他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与产业的低位,甚至他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来说,他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石油工业吧,石油工业是料工业之一。从勘探、开采到加工石油一系列过程是由石油部门所完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各种燃料油,包括天然石油和油页岩的勘探、开采、炼制、储运等生产单位。

中国的石油工业在国际石油中,占据着重要低位,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发现和利用了石油,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长期处于封建时期,再加上1840年的鸦片战争,生产力的发展十分缓慢。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的压迫,是的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得中国的石油工业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前,石油工业十分落后,地质勘探没有统一计划,没有先进设备和资金保证,仅有少数地质专家在陕北、甘肃、新疆、四川等局部地区进行过石油地质勘探。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发展速度仍很缓慢。1958年2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听取了石油工业部新任部长余秋里的详细汇报,石油工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已被党中央摆在重要位置上,邓小平提出“石油勘探工作,应当从战略方向考虑问题”,“战略、战役、战术总是要三者结合的。把真正有希望的地方如东北、苏北和四川这三块搞出来就很好”。石油工业部对石油发展战略进行了新的部署,改变以往石油工业人力、物力全部集中在

大西北的现状,加强对东北松辽、华北等地的勘探力量,奏响了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序曲。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出了个石油铁人王进喜,他身上的铁人精神是我们石油人应当具备的,他是我们的榜样。

1960年2月,党中央批准石油部关于开展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在全国上下通力支持下,各路石油大军很快云集大庆。从松基三井喷油发现油田后仅用7个月的时间,松辽盆地百里长垣上的7个背斜构造均见工业油流,显露出一个大油田的英姿。

总之,中国的石油工业虽然历经坎坷,但是中国石油工业前途一片光明。这就是中国石油的历史趋向。

接下来说说中国石油行业的特点: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深入挖潜,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三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均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97,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与此同时,中国石油集团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我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

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中国石油国内第六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在普光外围、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采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化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末的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油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国石油集团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国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国石油集团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国石化集团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国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油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

3.4%,比三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

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

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石油集团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国石化集团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国石油集团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国石化集团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 万吨。

最后我想说说我心中的中国石油公司,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是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集团重组过程中成立的股份公司。他是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公司之一,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

有关的各项事业,中国石油拥有抚顺,兰州,大庆,锦州等29个炼油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石化的精英经营宗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秉承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的发展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努力把中国石化建设成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技术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

之一,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5.1万人。中国海油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纯上游公司,发展成为t,ll,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与新能源等六大良性互动的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树立起精干高效的国际石油公司形象。2007年全年,公司实现合并销售收入约1,600亿元,合并利润总额约565亿元,上缴国家各种税费:包括所得税、留成

油、特别收益金、国有股份分红等350多亿元,占利润总额的60%以上;合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净资产约1.700亿元。

这三家石油公司都是世界上知名的公司,同样也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公司,虽然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本科生,但是我觉得我有自己的理想,我现在读的是石油工程这个专业,虽然我不知道我自己以后会选择哪个方向,也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但是我会踏踏实实的走好买一步,只要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我想我会实现自己的目标,相信将来的不久我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石油人。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1.石油起源与世界石油工业诞生 石油多生成于浅海的沉积岩中,见于内陆湖盆之沉积层甚少。其起源是由于海中含有大量微细浮游生物及海藻等类有机物,死亡之后埋藏在水底的厚层沉积物中,逐渐受到埋藏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使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分解转变而成。 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石油,3000多年前的我国古书《易经》就记载了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情况,其中有“泽中有火”之说。到后汉时期,我国已开始使用石油。据后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今陕西北部延安、延长一带发现有石油,当地人民把它用作燃料和润滑剂。宋朝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这一名称。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对石油进行加工使用。我国最早的石油加工厂一一“猛火油作” 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已能炼制出称之为“猛火油”的石油产品。这期间我国已能用沥青作为控制火药燃烧速度的原料,并能用石油制作炭黑。明代,我国已能从石油中提炼灯油,在四川等地还发现了凝析油井进行有组织的开采和利用。 PETROLEUM & NATURAL GAS FORMATION 11世纪末,我国已在陕北的延安、延川和宜君等地钻了第一 批采油井,它比1859年美国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要早700多年。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发现并使用石油,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些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们一时一地的偶然所得,即使已进行了有组织Tiny we 护宙nd died and buried on the oceAn floor Ov^r itm^ they covered by layers of sand jtnd 审毗 禺縣莎耶 Plant & Animal Remains Over mill I ions of yriirs B the rrmrnin% were buried deeper and dee*p?r F The enormotn ^nd pre^ture turned them into oil and Today, we drill down through layer% o-f znd# 口九.ind rock the rock fc-FmaKioni that can旧爪eil gaf depotiu.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论文格式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摘要】: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关键词】:中国石油历史 一、中国石油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石油工作者呕心沥血的辛勤耕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今天,世界正在迈向新世纪,中国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走向21世纪的中国石油工业将如何继承以往成功的基本经验,大踏步地迈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迎接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开创第二 次大业,再造新的辉煌,这是值得石油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它具体反映在对中国是不是贫油国;中国石油工业依靠发展人造油,还是依靠发展天然油;陆相地质能否找到石油、能否找到大油田;年产一亿吨原油产量能否保持得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上。这些不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了解的渐进过程。但是,40多年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证明:中国石油工作者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始终都充满着积极的、坚定的信心,并为之百折不挠地进行拼搏奋斗,这是中国石油工业能够发展到这样宏大的规模、并自立于世界石油大国之列的一条重要原因。 在迈向新世纪之际,我们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认识,这对于石油工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个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之上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我国陆上和海域共有沉积盆地500多个,沉积盆地面积约670万平方公里,沉积岩体积约2200万立方公里。根据最近石油研究部门对150个沉积盆地进行的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预测石油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38.04万亿立方米。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这就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也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煤制油技术与炼油技术的创新,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业能源炼油技术发展趋势现状 一、前言 石油工业诞生150多年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取代木柴和煤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迄今为止,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有气,面对石油的紧缺,长期过多依赖进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极为不利,政府对此也做了大量相关的努力。表1列出了2011年中国、美国与世界总计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1和图2分别为2009年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据以往数据统计表明,自石油取代煤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之后,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而根据以上2009年与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石油所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在30%左右,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没有较大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开采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虽然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但煤炭和石油仍然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炼油技术发展简介 世界炼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 1.出现阶段 1861年,美国冰夕法尼亚州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炼厂。当时是将一个直径约7ft的铸铁罐密封,安装在烧木柴的火炉炉膛中,从顶部释放出的蒸汽通过1圈浸在流水中的管子冷凝获得产品,通常1次操作可持续3d,煤油是唯一的产品。 2.发生阶段(1911~1950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油的需求迅速增加,促进了提高汽油产量的裂化工艺技术的发明,并迅猛发展,1914年出现热裂化工艺,1930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明了延迟焦化工艺,1942年Exxon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FCC工艺装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1977年8月,石油、地质两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地震成果资料,选定的涠西南一号构造带湾1井,1977年9月试获日产原油20t,天然气9 490m3。 开辟珠江口盆地勘查。1974年,区域研究工作认为,珠江口外海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建议作为今后油气勘查的主要战场。1975年进行的区域概查和综合性地球物理普查,证实珠江口外存在一个沉积厚度大、由几个拗陷组成、面积约15万km2的沉积盆地。1975年12月,确定为石油普查重点工区。1977年开始钻探。 评价、探索南黄海。1967年6月~1970年,在浅水部分地球物理试验基础上,对南黄海进行了地震大剖面测量。从1974年开始,利用我国自行设计、改装的双体钻井船,施工钻井7口,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但未能获得工业油气的发现。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开发海洋石油采取对外合作与自营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9~1980年,采用双边谈判方式与外国公司签订南海、黄海的南部地球物理勘探协议和渤海、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合同。1979年8月,南海珠江口盆地珠5井首次突破工业油流关,引起中外各方的关注。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负责对外合作业务,享有合作海区内进行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其次,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来看, 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 “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 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石化; 空间格局; 集聚 一、中石化的成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

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中石化的总部选择也不例外。其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北京是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因此,北京基本能满足中石化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图1中石化总部所在地 三、子公司及其区位分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一、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它具体反映在对中国是不是贫油国;中国石油工业依靠发展人造油,还是依靠发展天然油;陆相地质能否找到石油、能否找到大油田;年产一亿吨原油产量能否保持得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上。这些不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了解的渐进过程。但是,40多年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证明:中国石油工作者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始终都充满着积极的、坚定的信心,并为之百折不挠地进行拼搏奋斗,这是中国石油工业能够发展到这样宏大的规模、并自立于世界石油大国之列的一条重要原因。 在迈向新世纪之际,我们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认识,这对于石油工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个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之上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我国陆上和海域共有沉积盆地500多个,沉积盆地面积约670万平方公里,沉积岩体积约2200万立方公里。根据最近石油研究部门对150个沉积盆地进行的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预测石油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38.04万亿立方米。到1997年,我国累计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90.68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分别占油气资源量的20.3%和4.5%,探明程度还很低,尤其是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我们将大力发展的新领域。根据世界石油勘探规律,在找出资源量的20%以前,都是石油快速增长的时期。预计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的15年内,我国石油工业仍处在发展和上升时期。从基本地质条件与我国相近的美国情况看,美国国土面积936万平方公里,沉积盆地面积约830万平方公里,沉积岩体积约2101万立方公里,预测石油资源量约1130亿吨。但1992年美国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是我国的6倍,探明的天然气可采储量是我国的47倍,大大地超过了我们。虽然两国的工业基础不同,投入勘探开发的时间和工作量也不同。但是,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石油工业尚处在年青时期,对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在看到中国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石油地质十分复杂的一面。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的影响,在古老基底张裂后发育起来形成了一批拉张型断陷盆地;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向北推挤的影响,产生多次造山运动而形成了一批挤压型的内陆沉积盆地和山前带的逆掩推复结构;中部地区受西部挤压和东部拉张的双重作用,剪切形变而成一批过渡型的沉积盆地。这些多种类型的盆地,决定了中国石油地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规律。特别像我国东部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的断陷-凹陷阶段。这种构造发展史上断陷交替的活动,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内多层系含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使这一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都集聚在比较复杂的圈闭之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已发现的各种类型的二级构造带约250多个,这些构造带又被众多的正断层切割成许多断块,一个局部构造有时可以达到几条到几十条断层。此外,我国含油盆地主要为陆相沉积,储层的物性以中、低渗透为主。根据我国第二次油气资源的评价,全国低渗透油资源量有210.7亿吨;重油资源量有198.7亿吨,两项合计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43.5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的双重特性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我们看不到前者,就会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就会束缚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难以开拓发展石油工业的新局面;如果我们看不到后者,就会在战术上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失之于疏,难以真正把石油工业搞上去。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有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还要依靠科技的进步,转化这一对矛盾,使我国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现实的产能。 二、对辩证唯物主义在石油工业建设上指导作用的认识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进行区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点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山前蚴陷转向西北缘,当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积,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2010-04-05 19:28:26) 摘自《读书网》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

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

中国石油能源分析

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思路 根据油气资源和经营环境的分析,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当是:围绕国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要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和增加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大踏步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立足国内——以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为主,在保持合理储量接替和储采结构的条件下,努力增加石油生产,保障国内石油的基本需求。到2020年,力争国内石油保障程度达到50%左右。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1.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读后感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简明读本》系统记载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发展与变化,本书通过通过五个章节,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详细的阐述了不同年代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读完此书我深刻体会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成套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光辉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国石油工业在短短数年间,连上数个台阶。建国初期,我国的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气概,坚持“两论”起家,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南征北战,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一亿吨以上,到今天中石化已发展成为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炼油商和第五大乙烯生产商,2009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9位。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了世界石油化工强国之林。 回顾中国石化发展的风雨历程,总结60年来的成功经验给我的体会如下。 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石油化工是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工业,科技水平十分落后,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刚刚起步,使中国石油化工缺乏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前辈们克服种种困难去探索油田、开发油田、建设炼厂,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积累经验,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创造了今天我国的化工行业。可见,一个只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只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要把发展艰苦奋斗作为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下去。 二、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创新

中国石油行业的飞速发展,一项项工艺的进步一次次技术的提高和我们不断学习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到“左”的干扰,造成了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有些是很难挽回补救的,在那段时间严重的滞后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使我们通过学习国外石油炼制、开采的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自主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因此要使我们的行业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创新。工作的标准没有止境,学习也同样没有止境。一名优秀的人,一定要“学到老、用到老、进步到老”。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同时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人都怕遇到问题,其实问题往往是创新的源泉。三、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五个统一。其中包括经济责任与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相统一,在圈里推进公司发展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认真履行企业责 任;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必须遵循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律来提高企业的内在素质和赢利能力;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统一,在抓好当前工作的同时,必须统筹兼顾,认真谋划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从实际出发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走符合中国石化实际的改革创新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认真落实企业党委参与重大决策制度,坚持与改革发展同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回顾历史,我们引以自豪,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我坚信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在不久的未来必将造就新的辉煌,我们中国石化的朝阳也必然更加光彩夺目。同时作为一名石化工作从业者我也将为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中国石油工业资料

中国石油工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之一。从2000多年前秦汉时代的“可燃水”,到1878年台湾苗栗钻成中国第一口近代油井,到1907年陕北延长钻成大陆第一口油井,直至现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石油工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发展史可大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辉煌的古代石油事业(秦汉~1878) 第二阶段:步履维艰的近代石油工业(1878~1949) 第三阶段:迅速崛起的现代石油工业(1949~) 1.辉煌的古代石油事业(秦汉~1878)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我国人民就在陕北一带发现了石油,并相当广泛地用于点灯、润滑、医药和军事。从公元13世纪开始,四川自贡一带的浅层天然气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并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钻井工艺。 1.1石油的发现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然”,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关于石油的文字记载。据此可以断定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陕北高奴一带的人民便发现了延河上的支流洧水水面上有能够燃烧的石油。 1.2石油名称的演变 石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秦汉时,人们称它为“可燃水”;三国两晋时,人们称为“石漆”;南北朝时,人们称为“水肥”;隋唐时,人们称它“石脂水”、“黑香油”或“石漆”。北宋初年,李昉等编撰并于981年成书的《太平广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石油”一词的历史文献。1556年,德意志人乔治·拜耳在一篇论文中提到石油(petroleum)一词,比中国晚了600年,因而有些国家称中国为“石油的祖国”。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石油的产状、性能和用途,他是第一个把石油和地质学有机结合起来的著名人物。他对石油的观察生动具体,并很有科学性和预见性,他认为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之中,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和其他油类不同。他还首次提出石油生于地中无穷的科学判断。 1.3石油的应用 在我国古代,石油最初是用来照明的。唐宋以来,西北地区的人民开始利用含蜡量极高的固态石油制成蜡烛。还把石油用作车轴等的润滑剂,皮革制品的防腐剂以及建筑材料的防腐。用石油燃烧后产生的“石烟”作为油墨的材料,是沈括首先试制成功的。古时候人们还将石油用在医药上可以燃灯疗疮。还有把石油用在军事上的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军队在使用火攻时,大多用“引火球”等武器。最初是使用未加工的原油,到了北宋时期,开始使用石油的加工产品——“猛火油”或“火油”。 1.4顿钻钻井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凿井技术的国家之一,古代的钻井工艺技术,起源于劳动人民挖掘水井和盐井的过程之中。发端于北宋中期的钻凿卓筒井的顿钻钻井技术,到了明朝时期,已逐渐形成了七道严密的工序:开井口、下石圈、锉大口,下木竹、扇泥、锉小口、见功。丁宝桢等人编写的《四川盐法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记述我国古代顿钻钻井工艺和钻井工具的著作,书中不仅有详尽的文字描述,而且还有一整套精美的图画。 2. 步履维艰的近代石油工业(1878~1949) 19世纪60年代初“洋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1863年输入洋油2100加仑;1867年,美国成品油开始进入我国市场;20世纪初,石油产品在全部进口商品中居第三位,中国财富日益“漏向外洋”。在此背景下,依托中国古代在石油与天然气开发上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中国近代石油工业揭开了产生与发展的序幕。 2.1 近代石油工业的产生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

一、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建立资源接替基地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当 前,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国内资源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对 保障人民生活、保护生存环境、支持城乡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新形势下的地质工作,要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体制、依靠科技的原则,努力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勘查为突破口,尽快形成一批新的资源接替基地。要加强基础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工作,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增强地质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区别运行、相互促进的勘查体系,中央与地方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勘查与开发紧密衔接、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实现地质科技新的突破。要大力发展地质教育,用好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培养杰出人才,加快地质人才队伍建设。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质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统筹管理地质工作,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地质工作,与广大地质工作者上下一心,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2]。 二、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石油安全,保护天然气安全 中国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势在必行,加强与能源国和消费大国的合作,是中国石油大突围的必由之路。 在国外石油资源利用上,除购买石油外,主要依靠参与资源国勘探开发,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取得合法权益和份额油。参与或独家开发境外油气田,购并海外石油企业等,是中国实施国际石油合作的主要战略。 中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已有10多年历史,到目前为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已参与全世界60多个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项目,如对外石油战略实施顺利,中国获取可控石油资源量将达2/5以上。 除上述途径外,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引入石油资源,也是一种途经。2005 年7月8日,由中石化参与投资的福建炼化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沙特石油公司年提供1200万吨原油。此类资源获取 方式,将是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今后开展对外合作的方式之一。 但未来几十年中国在能源领域与西方的摩擦将日趋激烈,中海油购并优尼科,

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1.1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规模 石油化工工业是能源工业及基础原材料工业,是生产油品、农用化学品、有机和无机基本原料、合成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多类产品的重要行业,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及配套产品,在经济建设、国防事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具备了相当规模和基础,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无机

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石油行业产业效率分析 一、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石油,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能源,是当代各国发展经济的血液。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家安全也极端的重要,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发展之势,能源需求量大增,导致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石油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成品油及石油制品的消费增长速度变快,石油炼制产能和产量也有较大提升,原油的进口规模更是令人惊叹……消费量、炼制产量和产能、成品油产量、进口量的变化,将我国的石油行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高潮。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原油和全部石油产品净进口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其中原油产量达到2.07亿吨,增长1.9%;全年成品油产量则为2.82亿吨,增长5.5%;石油净进口量为2.96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升至60%,这个数字说明在紧迫的市场需求压力下,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高。 表1 2012年国内石油及主要石油产品表观消费量 产品名称2012年2011年同比增长,±% 石油50309.3 47637.7 5.6 原油47613.4 45364.3 5.0 成品油27663.4 26287.1 5.2 润滑油1054.0 1062.1 -0.8 燃料油3446.2 3251.2 6.0 液化石油气2468.6 2417.5 2.1 石油沥青3362.6 2839。8 18.4 注:石油表观消费量=国内原油产量+原油和全部石油产品净出口量 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和石油进口国。到2035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将比当前水平增长50%,人均能源需求增长40%。如果我国GDP增速能够保持7%,到2015年的时候,我国石油的消费将会达到5.85亿吨,2020年石油消费将达到7.38亿吨。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世界能源领域每一秒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能源消费的变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进行总体了解与判断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研究。 二、寡头垄断的中国石油行业 截止至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内生产原油近 1.9 亿吨,占国内市场原油消费量的 42.3%;中国50%批准建设的加油站统一由中石化、中石油负责; 80%以上的油源被三大石油公司控制。此外三大石油公司垄断成品油进口、原油储备、开采和炼化。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一种混合市场,是指少数几个或十几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