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讲课稿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讲课稿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讲课稿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讲课稿

文言句式

二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2、过程与方法:梳理、点拨----知识迁移----反馈落实(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总结主要文言句式的特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本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句式一一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二.学习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是”,文言文表判段的常见句式有:

(一)用“者” “也”表判断,“者” “也”可以配合共同表判断,也可只用其中一个表判断。

1、用“.... 者,.... 也。”表示。(“者”表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也”表

判断语气)

女口:(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用“……者,……”“……也。”“……者也”也表示。女口:(1)莲,花之君子

者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粟者,民之所种。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用“此……”“是……”表示,译为“这(是)如:(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

(2)是寡人之过也。

(二)用动词“为” “是”表判断。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

女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在主谓之间加“乃、贝叽即、皆、本、素、亦、必、诚” 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乃、则、即”有“就是”之意如:(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四)意念判断句,无任何标志性词语。

如:(1)荀卿,赵人。

(2)刘备,天下枭雄。

(3)秦,虎狼之国。

(4)失其所与,不知。

五)用否定副词“非” 表示否定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的句式。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迁移训练: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骑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是可忍,孰不可忍?

6、此帝王之资也。

三.学习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例:1、不拘于时,学于余。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结1:用“于”表被动。

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结2:用“见”见……于……”表被动。

例: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结4:用“为” “为……所……”“为所”表被动。

例: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小结3:用“被”来表示被动。

例:1、戍卒叫,函谷举。2、洎牧以馋诛

小结5:这是意义上的被动,无任何被动标志,称为意念被动句

迁移训练: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同舍生皆被绮绣

C、帝感其诚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C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四.学习省略句: 现代汉语也有省略现象, 但不如

文言文普遍, 有的现代文不能省, 而文言文 能省。文言文中,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省略句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省略 主语: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触草木, (草木) 尽死。

2.省略 谓语: 例:(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 (鼓)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3.省略 宾语: 例:(1)竖子不足与 (之)谋。

(2)相如闻,不肯与 (之)会。

4.省略介词:

例:(1)沛公军 (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 大王见臣 (于)列观,礼节甚倨。

(3)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 (以)金千斤,邑万家。 迁移训练: 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 均之二策 ,宁许(之) 以负秦曲。

2、 于是秦王不怿,为 (之) 一击缶。

3、 收天下之兵,聚之 (于) 咸阳。

4、 死马且买之 (以) 五百金,况生马乎?

B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D 、行将为人所并#

五.课堂小结:

知识反馈: 1、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次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 .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兵

挫地削,亡其六郡

3、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沛公欲王关中

填然鼓之,兵刃既

接,

弃甲曳兵而走,

C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

D.遂与秦王会渑池

寡人窃闻赵

王好音,请奏瑟

4、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C ?军中无以(之)为乐。请以剑舞 D. 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板书设计:见各类句式特点及小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 我们将文言 文倒装句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俎,我为鱼肉 B. 此亡秦之续耳 下枭雄

C.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 也

如今人方为刀

刘备天

妪,先大母婢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二.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安、孰、焉、奚、曷、胡、恶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如:(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3)客何为者?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前到动词前

如:(1)未之有也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忌不自信。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有时,宾语前还有“惟唯”等进一步表示强调。

如:(1)何陋之有?

(2)何厌之有?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唯马首是瞻

(5)惟利是图。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项王项伯东向坐

迁移训练: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3、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C、沛公安在?唯才是举。

B、

D、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尔何知?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

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

5、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宋何罪之有?

6、卜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三?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文语句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女口: (1)

求人可使报秦者。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上“之”,构成“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如(1):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2)居庙堂之咼,则忧其民。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 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1)马之千里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4、用数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构成“中心词+ 数量词

的形式

女口: (1)尝遗余核舟一。

(2)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3)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迁移训练: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四?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会置于句后,旧称“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 “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放处在后面。 女口: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君子 —

(3) 申之以孝悌之义。 (4) 具告以事。

迁移训练: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五?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或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 之前。 女口: (1)甚矣,汝之不惠!

(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迁移训练: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 )

A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六.课堂小结: 知识反馈: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 君何以知燕王? 2、 宋何罪之有?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会于西河外渑池。 7、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8、 善哉,祁黄羊之论! 9、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板书设计:见各类句式特点及小节

)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

B 、得复见将军于此。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且焉置土石? D 、子邪,言伐莒者?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公开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及“状语后置”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不同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翻译题 【考题回顾】 (2014重庆卷)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古汉语中,有时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探究一: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彼且恶乎待哉? 4、彼且奚适也? 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微斯人,吾谁与归? 总结规律: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奚”等。 牛刀小试: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B、豫州今欲何至?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而今安在哉? 答案:C 探究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⑷臣未之闻也。

⑸时人莫之许也。 总结规律: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 常见否定词:“不”、“无”、“毋”、“未”、“弗”“莫” 常见代词:“之”、“余”、“吾”、“己”、“尔”、“自” 牛刀小试: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受制于人。 C、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城中皆不之觉 答案:B 探究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何陋之有? 2、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惟命是从。 总结规律: 规律三:以“之”或“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牛刀小试: 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唯才是举 B、夫晋,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D 探究四: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规律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宾语前置句小结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学生版:文言特殊句式巩固训练(1)

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 ——对点训练 1 .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 .斯固百世之遇也 2 .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 .洎牧以谗诛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3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4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 .此世所以不传也 C .夫水,智者乐也 D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 .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戍卒叫,函谷举 C .断头置城上有碑仆道 D .而今安在哉余是以记之 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师不必贤于弟子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 B .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C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虎狼之国 D .俯察品类之盛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7.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 .①⑧/ ②⑦/ ③⑤/ ④/ ⑥⑩/ ⑨ B .①⑤/ ②⑦/ ③⑥/ ④⑨/ ⑧⑩ C .①⑧/ ②⑤/ ③⑥/ ④/ ⑦⑩/ ⑨ C .①⑧/ ②⑤/ ③⑥/ ④⑩/ ⑦⑨ 8 .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臣未之闻也⑤下流多谤议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⑦不能容于远近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⑨战于长勺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课程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第一课时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赵明珍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去。 教学难点: 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的语法归位 学法引领 1.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2.关键指点:宾语前置句的语言标志

教具使用: 多媒体PPT课件 学程引领 学程一、导入 从初中学习文言文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文言句式,进入高中后,文言句式更是我们的学习重点和重要考查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有针对性的展开这方面的复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学程二、回顾文言句式的分类 问题1:常见文言句式有哪几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倒的读音强调:dào,好多同学习惯读第三声,应改正过来) 问题2:什么是倒装句?(指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倒装句是相对于顺装句而言的)) 问题3:句子的结构成分有哪些? 主干成分:主语+ 谓语+ 宾语 修饰成分:定语+ 状语+ 补语 问题4:顺装句中的语法顺序一般是怎样安排的呢?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如果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叫它们是倒装句。 倒装句的分类:

宾语前置 倒装句:定语后置(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大家要记住倒装句的这个语法公式,这对以后我们学习倒装句很有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弄清它的分类及前置规律 学程之三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特点(学生先自主练习并尝试总结规 ①大王来何操?操何 ②沛公安在?在安 ③客何为而来? 为何 总结分析句子的特点: 1、格式:主十宾(疑问代词)+动? ①是疑问句; ②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 总结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奚、曷、焉、盍”等。)练一练(小试身手): 2、必须具备的条件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 一、判断句 1,者……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⑤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在主谓之间,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素、悉、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子跟白话文“……不是……”的句式相当。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二、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为乡里所患《周处》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构成“主语+见+动词+于+名词”的格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其它: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练习 班级姓名成绩 一、句式判断 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为其然也? 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D. 沛公安在? 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不能容于远近 D.此亡秦之续耳。 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7、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A、聚之咸阳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D、戍卒叫,函谷举。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是社稷之臣也。 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徘徊于斗牛之间 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妪,先大母婢也。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C、大王来何操? D、余威震于殊俗 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1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金城千里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渺渺兮于怀 D、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15、下列句式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竖子不足与谋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

文言句式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2、过程与方法:梳理、点拨----知识迁移----反馈落实(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总结主要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本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二.学习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是”,文言文表判段的常见句式有: (一)用“者”“也”表判断,“者”“也”可以配合共同表判断,也可只用其中一个表判断。 1、用“……者,……也。”表示。(“者”表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也”表判断语气) 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用“……者,……”“……也。”“……者也”也表示。 如:(1)莲,花之君子者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粟者,民之所种。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用“此……”“是……”表示,译为“这(是)……” 如:(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是寡人之过也。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 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素、亦、必、诚”等词来表示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377 更新时间:2009-10-15 文 章录入:admin]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11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 [答案]A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10 D.1/2、3、4/6/7/8/9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 和C ,B 和D 。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一)形式: 1词语: (1) 连词:则即乃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充即庐江人。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副词:非皆本素……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臣本布衣。 D、且相如素贱人。 (3)动词:为 夫执舆者为谁?(区别) 2句式: (1)…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2)……者也例:此沛公之参乗樊哙者也。 (3)…者,……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4)……也例:戴进,锻工也。 3无标志: 1)有语音停顿: (1)刘备,天下枭雄。 (2)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2)无语音停顿: (1)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2)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 (3)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 (二)翻译: 1去掉标志,主语和宾语间加上判断动词“是”。 2则即非皆本素还要加上其自身所包含的意思。 3无标志,直接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三)特殊情况的判断句: 1形式上是判断句,实际上不是判断句: (1)实际上的比喻句——翻译为:“好比,好像,如同”等。 例: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2)实际上是推测原因的句子——翻译为“是因为是……的缘故”。 例:A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3)实际上是表凭借的句子——翻译为“是靠…是凭…”。 例:夫战,勇气也。

代词 2“是”在句中充当的词类:{ 动词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千里而见王,是予之所欲也。 (3)夫执舆者为谁?是鲁之孔丘与? (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四)练习 (1)指出判断句类型,并翻译句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6人非生而知之者。 7刘豫州王室之胄。 8非死则徙尔。 9梁文即楚将项燕。 10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11环村居者皆猎户。 12予本非文人画士。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4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15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6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17夫鲁,齐晋之唇。 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9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1且相如素贱人。 22臣本布衣。 2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4此为何若人也。 25视之,非字而画。 26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27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 2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9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3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2)理解文段,指出判断句的句子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训练1、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无论是中考或高考,都会有这方面的试题。而想要在翻译方面得满分,首先得掌握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因为翻译题的考查往往是从这些种特殊句式中延伸而来。 今天我们来看下文言文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记得查收哦~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被动句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 +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3、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简析]①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高中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中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 2013 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案]B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D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C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A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7、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A.甚矣,汝之不惠 B.请其矢,盛以锦囊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梁,吾仇也 8、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齐人勿附于秦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A)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B D)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D)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E)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C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 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 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 2、大王来何操?( C )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

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 判断句 1、----者,----也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者,------ 例:粟者,民之所种。 3、------,-----也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者也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为例:如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则例: 7、即例: 8、非例:人非生而知之者。 9、乃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0.是例:偏偏两骑来是谁? 11、皆例:山下皆石穴罅。 12、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例:刘备,天下枭雄。 省略句 1、主语省略例: 2、谓语省略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宾语省略例: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竖子不足与谋 4、介词省略例: 5.介宾省略例:

被动句 1、……于……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为……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见……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见……于……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受……于……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为……所……例:为巡船所物色。 7、没有被动词标志的被动句例:余羁縻不得还。 倒装句 A:宾语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 疑问代词 尔何知 ------你知道什么 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我实在不中用,又敢怨谁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如果卫国国君等着你去治理国政,你打算先做什么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古及今未之尝问

莫我肯顾 古之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肯定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在谓语和宾语之间插入助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在动词前。 何功之有哉 何厌之有 其是之谓乎-----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先君之好是继------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二.介词宾语前置 4、介词宾语是疑问代词,为了强调宾语,也将宾语前置,而且前面没有什么特殊标志,这时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胡为至今不朝也-----为什么至今还不上朝 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还能跟谁同道 国胡以恤-----国家拿什么来救济呢。 5.介词宾语是方位词,放在介词前 并力西向-----并力向西 6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实行任作为自己的任务,这不是很重吗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 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2018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8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 2013 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判断句练习题 1、“乃”帮助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辅助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辅助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二、被动句练习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三、20选择题检测(每题5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考的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刘备,天下枭雄。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如: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