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地理】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地理】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地理】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二、教学提纲

一、人口增长

(一)时间变化

2011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看下面的曲线图,思考:

1、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

2 、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3 、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5、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小结】:衡量人口增长速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课堂活动】计算

岳阳市2014年人口增长情况

总人口(万人)

出生人数

(万人)

死亡人数

(万人)

自然增长人数

(万人)

559.51 7.3 3.76 3.54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二)空间变化

国家总人口

(万)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

(%)

新增人口

(万)

埃及8112 2.32 0.51

美国30935 1.40 0.80

表中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埃及属于国家,日本属于国家。

由上表比较可看出自然增长率高低与人口数量变化有何关系?

(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因素

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1)经济基础:、、、等

(2)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

(3)其他:战争,自然灾害

由于发展引起、和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课堂练习】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

件的影响较大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

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地势平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C、“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②老龄化程度降低③死亡率趋于上升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分析!

总体课堂气氛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2、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自己讲的过多。

3、课后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要求]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区。4.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要求] 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程 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慢有快,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 2.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因素? ???? 生物学规律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4.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相当庞大。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3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教材P2~3活动] 1.埃及1.81 美国0.60 2.计算结果表明埃及人口增长速度快,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慢。 3.201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46.8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85.6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更多些。 [教材P3活动] 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doc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 式及地区分布》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

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一地理张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学方法:先讲后练,讲练结合,讨论法等。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堂教学过程 (展示世界60亿人口日图,引入新课)随着世界第60亿个人在波黑的降生,世界人口已敲响了警钟。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而人口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机械增长主要是指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改变,这一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于一节课讨论,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人口自然增长的公式 从公式可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不同的时候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展示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让学生读图,说出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展示幻灯片)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加快;工业革命后:明显加快。 (展示100年来世界人口增长图)教师提问: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20世纪50年代前:人口增长较慢;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迅猛增长。(老师提问)50年代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使世界人口数量迅猛增长。 从空间上来看,不同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展示1950年---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展示表格)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

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课件展示: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 生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师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世界区域地理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处理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达成,如果讲授过多,会增加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会做很多额外功,间接影响到对其他部分的学习效率。下面,我就《欧洲西部》的教学做深入反思,自查自己教学行为的得与失。 做得好的方面:关注重点达成,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引导。 重点:本部分的重点内容有六大方面:1、冰川作用对地形的影响,2、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3、上述两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4、河湖的水文特征,5、欧洲西部的人口增长模式问题,6、德国鲁尔区的工业。 过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六大重点,都采用了“根据图文资料,归纳、分析、探究、推断等”过程模式,引领学生学习。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这六大方面我做了详尽的梳理,针对每一部分都给予了相应的资料、图表等信息,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按照设问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最终生成地理规律。比如,在冰川作用对地形影响这个内容的处理上,我设置了一幅欧洲西部等高线地形图和一段有关冰川作用对地形影响的文字资料,并预设了三个问题,引领学生解决了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及冰川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有待于改进的方面: 1、教授内容过于细化 这部分学习,最开始,我把本区的行政划分具化到了北欧、中欧、西欧、南欧的国家的掌握,根据大纲和历届 考试情况看,完全没必要这样落实,确实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只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和重点国家的相对位置就可以了。 2、忽略课堂反馈效果 每部分知识落实完后,急于进行下面的内容,忽略了对该部分知识的课堂反馈,这样无法了解学生的达成情况,使课堂授课效果打了折扣。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和完善。

法制渗透教案__第一节__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贵定一中地理组:骆用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法制教育 学习并了解我过的婚姻法中的适婚年龄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二.教学的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三.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例分析法、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的同学都是90后,家里一般都是有一两个姊妹,有些可能就是独生子女,我们再来看我们的父辈,姊妹一般都是有好几个,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要实现计划生育?人口的增长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来学习人口增长。一、人口增长(板书) 师:现在由同学们来阅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人口增长的历史特点:城“J”形曲线,有快有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师:现在有同学们来做一下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生:“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的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具体知识结构如下:Array 人口迁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 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 背景。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1.1【教学设计】《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课程标准的表述看,本节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课标强调“分析”,其实质是注重学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的分析方法和过程。通过对世界总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分析,获得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时空分布的认识,形成有用的分析方法和能力。并通过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途径,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之处,让学生对我国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各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规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 3.学会运用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和地区分布,查找资料探究本地人口增长模式和形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3、四季的形成。 1、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2、多媒体课件。 〖活动1〗了解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活动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3〗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1. 要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三者共同决定人口增长模式 2. 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 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分析归纳地球历史上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1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特征。 2. 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列表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迎来了世界60亿人口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图片展示) 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专门为其颁发了第13个公民荣誉证书。(图片展示) 这两个小孩的出生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

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长摸式。 [个人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芬兰人口增长趋势图。 【教师提示】要形象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势,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我们一起来做出生率的变化曲线。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完成后,展示三条完整曲线)

人口增长模式 练习题

i n t h e i r b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死亡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数量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 、社会、经济的差异 D 、文化、环境的差异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7、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A 、两者的出生率都高B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C 、两者的死亡率都低D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8-9题 阶段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① 3.8 3.20.6② 3.5 2.4 1.1③ 2.9 1.2 1.7④ 1.3 1.00.3 8、该国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现代型 B 、②——传统型 C 、③——原始型 D 、④——过渡型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 、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 、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 、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 、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 、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 、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 、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高-低”模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 、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亚洲人口教学反思

亚洲人口教学反思 必修二第一章新授课结束之后,有了博客小结教学反思的想法,纵使每一轮都要经历“备课—讲课—反思”这个过程,但不是每一次的结束都完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和新的感受,于是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在下一轮的教学中给自己一个比较清晰的启示。 摊开今年、去年、前年的教案,字迹是否比以前更工整,备课是否比以前更立体,教学设计是否比以前更契合学情,教学是否比以前更规范……纸质教案让我有了回望的载体,也有了发现自己问题的机会,教学反思也不只是当下的某节课的感受,更加是纵列的三年的积淀了。 前年的'教案写的很细致,但是内容太多,我在想自己当时是怎么把那么多的文字变成语言灌给学生的?去年的教案又特别简略,我似乎根本不曾想过知识体系建构于课堂现场!哪怕学案上是按照体系制作的知识点预习。有了前两年的错误,今年的备课有了一些改进。 书写教案在做题之后,备课在构思之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抄着某本教辅的知识点。我更多的琢磨如何让一节课完整成体系又有重点的呈现;课堂40分钟如何做到不拉长课堂长度,能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好一节完整的课。使用什么教具、设置什么实例、写出什么板书、做出什么小结、课前具体提问什么问题…… 第一节,人口数量部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模式

的类型及特点、坐标图如何分析、如何判读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使用教材的图形和表格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让知识和方法双线进行。用好教材又需要适当的更新一些内容。教材的一些数据和信息已经跟不上目前的社会实际,需要根据现实做更新。比如人口问题、影响、对策这部分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应的内容及人口金字塔,这部分知识没有什么问题,难点在于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中国目前已经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可是却不能机械的使用知识模版解决问题。因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基数大两个问题共存,还有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后遗症问题,所以人口政策需要调整为中国特色。在讲这部分知识时不能把模版机械带入,而需要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这就能从新授课开始给学生映射如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思考、思变、思维! 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根据备课前做题发现“人口迁移率”是一个高频内容,于是在课前加了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并给出两个增长的计算公式,以及两个增长率大于小于零代表的意义。(不过最值问题依旧是个高频错点,如何攻克?还在思考中。)这个添加的内容,既能使两节课联系起来,又能让学生面对习题时不因为陌生而恐惧。通过做题发现“人口流动”出现的频率远超过“人口迁移”,也因为目前的人口空间变化实际如此,所以我淡化处理概念,也因此发现了人口流动包含人口迁移这个以前未发现的内容,不再纠结于概念,而是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这部分的教学采用讨论比独角戏有意义,给学生开口的机会是学生大脑转动的机会,

普通高中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地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地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地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地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地关系地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地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地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地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地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地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地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地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地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地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地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地历程?人类地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地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地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地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地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口增长模式_练习题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检测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①和④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高-高-低” B、②低-低-高” C、③“低-低-低” D、④”低- 高-低”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地理《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后有教案) 我设计了《中国的人口》一节,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及人口分布特点,并能简要分析成因。2)准确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准确的人口观。给学生体现清晰明确的目标,这样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的任务,学习时更有目标性。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我设计了以下评价任务:1.通过学生自主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看看学生是否具备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水平。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人口东多西少成因及解放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看看学生会不会观察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不能合作交流。 3.通过课堂小测,同桌互评,看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重点知识。接下来针对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实行了评价设计。就教学设计来看,能够较好地体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各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思路比较清晰,过渡设计比较自然流畅。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评价任务落实不好,评价不即时、不全面,语言不丰富,比较单一。评价 的目的不但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学习什么)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为调控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能够始终围绕目标实行,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不过,在课堂上虽然我的评价手段比较多样但是评价语言不丰富,例如学生发言很精彩的没有即时赞扬,能够让她交流一下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学生发言错误的地方应即时点出。较好地学生积极发言但一节课下来发现就那么几个学生在表现,其他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没有做出相对应的评价。关于如何评价这将是未来我要学习的重点,不论是评价语言还是评价方式,日常教学中要多积累多使用,把教的过程当做评的过程,让评价与教学二合一。 2.教学设计中存有不紧凑的地方。从总体上说,教学设计设计比较合理,打 破教材内容的编排,先讲人口的分布再讲人口增长。但是,在设计人口分布这个块时有些啰嗦,比如人口分界线的图用到三次,感觉又绕回来了,顺序能够再设计使得更合理。 关于为什么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这个问题能够放到后面讲完地形、气候之后再学习,也能够在这里在联系前面世界地理,人口分布稠密和稀疏的原因当时从哪几方面考虑的,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发达国家:现 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③我国: 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 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知识点测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知识点测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一、单选题 下图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国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丁国B.乙国C.丙国D.甲国 读贵、苏、川、粤四省2007年与2017年人口相关数据统计表,回答3~4题。 3.关于上述四省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北部经济发达B.②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C.③省全年日照时间长D.④省地势平坦开阔 4.有关①省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B.人口增长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小 C.省内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大D.城市化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2012年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7~8题。 7.图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8.与图中丙国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有 ①埃及②日本③加拿大④肯尼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B.乙国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C.丙国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D.丁国人口增长为现代型 10.有关乙、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B.丙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C.乙国劳动力不够充足 D.两国城市均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a——德国B.b——肯尼亚 C.c——印度D.b——日本 二、填空题 12.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主要是_____和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最快的阶段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应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一)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 2.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特征及人口问题 【课前预习】 历史轨迹:呈“”形曲线, 国家的人口增长左右着 世界的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衡量指标: (等于和之差) 影响因素:根本因素是 【课堂探究】 1.中国人口增长: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前后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各不相同,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旧中国几千年间,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不快;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迅速;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过去的30年中少生了几亿人口,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时间推延了近4年,但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1400万,居世界第一位。 2.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是持续增长的,但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 请结合下图分析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世界人口 增长的不同特点和原因。 3.根据P3表格资料,计算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的人口数。 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口数(万) 埃及 日本 4.由上题结果,我们能不能得出以下结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段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自然增长的人口数就一定多?为什么? 5.阅读P3活动,探究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教师点拨】 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是用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育观点、计划生育政策等,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和很低的情况下,人口的自然增长都很慢,生产力水平较高(能解决温饱问题和医治一般疾病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发展快。 【金典例题】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6月10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在上海表示:因为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政策,当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但我国人口增长的势态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到1 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 600万到2 000万。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最少的是。(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 解析:(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已经给定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的信息,由此能够求出死亡率。(2)净增人口数等于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之积,江苏省虽然自然增长率比西藏和宁夏低,但人口总数多得多;上海人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出现负增长。(3)上海老年人口多,死亡率高。(4)从图中信息能够看出出生率、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是负相关。 答案:(1)上海宁夏(2)江苏上海(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4)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课后提升】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Ⅱ(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高平一中毕向荣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自学讨论 1、通过读“图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2、引导学生读“图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2)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培养学生通过演算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3、通过读“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教学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也是目前世界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讲过课后,回想一节课,下面我谈谈这节课后我的一些体会及想法。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

湘教版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必修II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湖州菱湖中学 【设计思想】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三个主题:一是人口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是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模式”作为开篇,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与地区分布。 (3)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和当地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率分布图,进一步提高读图和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