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小麦区:大平原中部和北部.大平原中部冬季气温较高,是冬小麦区.北部冬季较长且较冷,只能种春小麦. 棉花带:北纬37度以南 玉米带:五大湖西南,小麦区以东. 乳畜带:玉米带以北的五大湖区,向东直到大西洋沿岸. 亚热带作物区:墨西哥湾沿岸 混合农业区:玉米带与棉花带之间 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落基山脉地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海岸山脉地区一.教学内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2、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3、掌握分析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重点)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主要分布区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

带季风气候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生产历史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生产地位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高效记忆】联想法记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由季风水田农业的“季风”联想到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季风气候又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

第1幅图表示了亚洲水稻的分布,其余3幅图分别从气候、人口、地形三个方面反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现总结如下: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热量充足;大部分

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

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

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人均耕地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

少。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

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量高。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中,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

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量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

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

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

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

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

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方法技巧】图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单产高、商品率低的原因

【方法技巧】季风区水稻种植业各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中,除水利工程量大是由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本地气候条件决定的以外,其他几个特点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高效记忆】简化法记忆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可简化为“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和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跨越障碍】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都很低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季风区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地块小、水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也较高。

阅读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了2亿多公顷,增产粮食3亿多吨。因此,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首届“国

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与创造奖”等。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l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知识点二: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及分布(重点)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农作物、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表:

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的东北、西北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本图以景观图并配以文字说明的方式阐述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应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特征,分别分析这些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条件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开阔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

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

造了条件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

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

代化

因素

地广人稀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

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

农业科学

技术先进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在上述农业区位因素中,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

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高效记忆】推理法记忆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方法技巧】根据区位要求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地区的特点

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和分布,需要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以及地广人稀的区位条件。因此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多分布在美洲、澳大利亚等新大陆,亚洲和欧洲分布较少。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土地的开发程度低或尚未开发,为殖民者大规模开发利用、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提供了可能;而东亚、西欧等地区,土地开发历史比较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开发利用程度高,很少有进行商品谷物生产的条件。

案例3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

19世纪以后,美国横贯东西大铁路的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拓展,并开始进行商品性生产。进入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的矛盾;农业的生物技术革命、化学革命,以及经营管理革命,从培育杂交玉米品种,到化肥的增施,到提高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玉米、小麦、黑麦、燕麦等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玉米带面积不到美国耕地总面积的l/10,玉米产量却占全国的4/5。小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例如,在商品谷物地域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稳产、高产;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活动题:

1、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生产规模大。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农场的面积一般都在几百公顷以上,大型农场可达数千以至上万公顷,从而可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2)商品率高。美国的谷物生产规模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商品率高,中部平原的商品率超过95%。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由于美国农场规模大,高度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的矛盾。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4)交通运输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促进了商品化农业的发展。

(5)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2、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均耕地人少地广人多地少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生产规模大小

机械化程度高低

科技水平高低

商品率高低

经营方式家庭经营的大农场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主要分布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所在国多为发

达国家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各农业所产农产品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方式和粮食商品率的高低。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玉米带和小麦区,其中小麦区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小麦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北部小麦区分布的是春小麦。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如下表: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

一)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

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

陆性气候)

会经济因素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

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

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典型例题】

例l.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主要是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可供开发的土地少。由于该地区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商品率低,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不高。

答案:B

例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食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2)“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

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3)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是改变()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

解析: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在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杂交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意义非常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之路。传统稻米区现代生产技术低,劳动生产率不高,这是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所在。

答案:(1)C(2)A(3)B

【模拟试题】

1、关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量低、商品率低

D.大规模经营

2、海南可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降水丰沛

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3、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最需改进的是()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大规模企业化种植园,农业产品商品率高

4、下列国家的水稻生产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

A.中国

B.日本

C.泰国

D.印度

5、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场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B.主要分布在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上

C.生产的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D.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

6、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高温多雨

C.科技先进

D.以中小型农场为主

7、有关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②美国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上③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一大区位优势④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等美国均有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季风区。农业以______为主,作物以______为主。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9、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______的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一般是________经营。

10、读“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1)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______,其中A为______带,B为______带,这里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品谷物农业属于()

A.粗放农业

B.密集农业

C.种植业

D.混合农业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_气候区,________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本地区________稠密,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________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答案:B

2.由于海南地处低纬,热量充足,所以作物四季都能种植,可种三季稻。答案:B

3.本题主要考查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对水稻种植业的改进措施。传统的稻米产区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力多,具有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但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属于自给农业;由于田地规模小,劳动力丰富,再加上经济水平低,使机械化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低,现在需要改造的就是这一点。答案:B

4.日本的水田农业属现代农业,有别于亚洲其他国家的传统的稻米生产。答案:B

5.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小麦和玉米,而不是水稻;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以大规模商品性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为主,而不是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从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对象小麦和玉米来讲,这两种农作物适应性强,生产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尤其适合在面积广大的平原上进行机械化生产。目前,为了提高谷物的商品率和竞争能力,许多国家的小麦和玉米生产农场,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采用的机械越来越多。答案:BC

6.熟悉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B选项中关于大平原气候特征的说法是错误的,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D选项也是错误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因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多为大型农场。答案:AC

7.本题综合考查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知识。美国是现代化农业国家之一,其农业地域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农业国,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上,因为这里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地广人稀等条件。商品谷物农业特征之一是生产规模大,且属密集型农业,需投入大量的生产资料,如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等,而这些生产资料都离不开高度发达的工业后盾,因而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答案:A

8.亚洲种植业水稻中国

9.市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农场

10.(1)解析:见第3小题解析

答案:中央大平原小麦玉米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2)解析:见第3小题解析答案:BC

(3)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自然地理、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知识。①美国山地主要呈南北走向,东部沿海为阿巴拉契亚山,西部沿海为落基山,中部为中央大平原。平原内北部和南部分别种植春小麦和冬小麦,中部为玉米带。

②商品谷物农业特点之一是机械化水平高,充分说明生产投入大,属于生产资料密集型农业。生产对象为小麦、玉米,属种植业。

答案: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1.(1)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东亚东南亚南亚

(2)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季风水河流中下游河口三角洲

(3)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人口劳动力稻米

(4)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精耕细作;耕地规模小,受传统观念制约及经济水平的制约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稻种植业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水稻的分布地区及特点,更要理解其成因,并从中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答案: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班级: 姓名: 摘要:本文对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e,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is, analyse the re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Agricultural economy

目录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4) (一)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 (5) (二)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 (5) (三)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6) (四)规范的农场管理 (6) (五)成熟的市场机制 (7) 1、土地资源的市场化 (7) 2、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 (7) 3、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市场化 (7) 4、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 (8) 三、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 (一)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1、农业问题 (8) 2、农村问题 (9) 3、农民问题 (9) (二)启示 (9)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美国自独立以来,短短200多年,把一个原来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1870年,美国农业人口比重为52%,1910年降为32%,1990年降至2%,现在的美国农业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8%。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1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

美国农业概况-精选.doc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 之间。国土面积937 万平方公里。1994 年全国总人口 2.6 亿,占世界人口的 4.63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 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1994 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 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 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 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 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 万公顷,人均接近0.8 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 2.4 亿公顷,森林和林地 2.65 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 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 平方公里。 1. 种植业 在很长段时期,美国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80 年代初期起,其粮 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1994 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 3.57 亿万吨,人均占有量1370 公斤,名列世界第。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 占世界第,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V3。大米从 1.8 %下降到 1.6 %;另外,大豆从64%下降到51%。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是指西弗吉尼亚以东的州,共计 12 个。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 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个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 个州,东起俄 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这8 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总数的54%。1994 年,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的玉米产 量分别为4902 万吨和4536 万吨,占全美产量的36.8 %。玉米生产比较重要的州还有内布 拉斯加。1975 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3/4;在这20 年里,单产从每公顷5460 公斤上升到8830 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部粗粮的90%,每年产值达220 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 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9 个州。这是个海拔500 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 3 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41%,其蛋 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二次大战以后,棉 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有在北纬36 以南、密西西比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汇编)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一、国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生态农业起源于中国,其理论研究发展于欧洲,生态农业的发展最早主要以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为生产形式。20世纪30年代英国农业学家A.Howard曾到中国考察并认同中国农民利用有机残体和废物、垃圾等制成堆肥施入农田以维持地力常新的做法,还将这一经验上升成理论写成《农业圣经》流传于世[4],而“生态农业”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土壤学家阿尔伯韦奇(W.Albreche)1970年首次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伍辛顿(M.Worthington)在阿尔伯韦奇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理论和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生态农业及其有关技术》一书中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在环境、理论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5] 1984年,美国农学家杰克逊(W.Jackson)进一步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是在尽可能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1] 由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弥补传统农业的先天不足,加之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故生态农业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重视和响应,纷纷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试验示范。美国农业部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和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而是依靠作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生物生产体系。[1]与此同时,以罗代尔研究所为首,相继成立许多从事生态农业研究的研究机构,如新英格兰小农场研究所、华盛顿州的耕作研究农场、威斯康星大学环境研究所等。德国的生态农业主要以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工业形式出现,其主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利用腐殖质和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杂草、害虫使用机械除草或有益天敌等方法,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发对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等会造成化学污染的化学制剂;发对使用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等。为保护从事生态农业农户的利益,德国还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的“自然产品”销售系统,在各大城市均设有出售无化学污染食品的“自然食品”商店,其出售价格高于常规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售价的1/3-1倍。随着生态农业的推广普及,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等西方国家都纷纷发展起生态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务农人口占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粮食年产量超过3亿吨,其中玉米占2亿吨,小麦6000万吨~7000万吨,大豆年产5000万吨~6000万吨,猪、牛、羊等畜产品产量约两千万吨。每年出口的农牧产品价值300多亿美元,其中粮食约占世界粮食市场的40%~50%。作为典型的现代化农业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一、更注重农业立法 1776年美国独立后,农业立法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农业立法史几乎同美国历史一样长。建国初期,美国制定了有关旨在出售和开发土地的法律,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源,而且促进了美国西部农业的开发。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1925年颁布《帕内尔法》规定增加联邦对州农业试验站的拨款,并扩大试验站的研究领域。1933年颁布《农业调整法》,确定了土地休耕制度和以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为中心的农业保护政策。 1995年WTO农业协定开始实施后,美国也开始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法规,这主要体现在1996年农业法中,该法放弃了60多年来政府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将农业的国内价格支持转变为对农民的直接固定收入支持。2002年,美国新的农业法《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其主要内容就是维持对农业的大力补贴,加大农业产品和价格的补贴。 总之,美国的农业法对于促进农业产品市场机制,保护美国农业,使农业走向法制化道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更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形成了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网络,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美国的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核心,实行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形式是依据美国的《摩里尔赠地学院法》、《汉奇农业试验站法》、《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广法》三部法律规定逐步形成的,三个法案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中心虽然有其历史特殊性,但创造的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的成功经验,则有普遍意义。这个推广体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州立大学设立农业推广站和农业实验站,在各县设立县级农业推广站。广泛的推广内容。美国的农业推广涉及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有科学的推广方式。利用各种传媒直接传播农业技术;接受电话咨询和访问农户;建立专家推广队伍,研究解决直接来自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问题。 三、更注重农业高强度投入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 一、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美国和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结果发送到各级监测站,进入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实现大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高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我国主要将GPS定位技术与传 感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定位与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传输;利用GIS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规划管理等。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者研究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湿地水环境数据视频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湿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对污染等突发事件和环境急剧变化所影响的水域的水环境状况实时报警等功能。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美国已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发布的分层体系结构。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我国研制了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建立了农业部至各省、重点地县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等一批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例如我国每年通过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工作,获取监测数据10 万多个;融合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墒情监测系统已在贵阳、辽宁、黑龙江、河南、南京等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在大田粮食作物种植精准作业、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灌溉施肥控制、果园生产不 同尺度的信息采集和灌溉控制、畜禽水产精细化养殖监测网络和精细养殖等方面应用广泛。例如,2008 年,法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区域监测网络,指导施肥、施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修订稿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

的19 %,为亿公顷,人均为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但是,公司农场的基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刘仲齐 蒋建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前的各个时代。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农民生产的食品可以满足128个人的需要。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畜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中,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虽然有多种农民组织试图规范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品质量,但都未能成功。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后,经理负责制的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别日趋减少,农场成为一个依靠市场信息和指导计划进行粮食生产的车间,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处在完全相同的竞争大环境中,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都会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就迫使农场主不得不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场规模和数量 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古老、最活跃的经营单位。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630多万个,最小的农场规模只有1.2hm2,大多数属于家庭所有的自给自足型,生产方式简单。1920年以后,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了畜力和人力,至40年代末,绝大部分农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各种农民的帮助下,通过租赁、转让、合并等形式,许多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逐渐发展起来,到1950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10万家。这类大农场在管理方式上采纳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与传统的家庭农场已截然不同。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农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70万家,整个农场的数目下降到了206万家左右。 从土地面积来看,1950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约90hm2,1995年扩大到189hm2,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达到了430hm2。 农场规模的增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同时也增加了农场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对大农场产生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家庭农场。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前期投资和后期收益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贷款,利息,又加重了经营者的心理负担。但对于大型的专业农场而言,转向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而且同样面临着严峻市场竞争。所以大农场的管理者把减少农业风险的希望寄托在科学研究和横向联系上,试较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保证价格的稳定性。据调查,1950年以来,各种农民组织提供的科研经费一直高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研究经费。产业和科研紧密结合笔相互依赖,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以上。 二、农场类型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在农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农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场,称之为商业农场;另一类是非商业农场,包括半工半农型、别墅型、观赏型和其他各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农场。在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中,变化最大的是商业农场,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商业农场的市场内容和市场规模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生产周期相对稳定、产后加工业发达的畜牧业一直在美国农场中占多数,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1995年从事各种畜牧业为主的农场占美国农场总数的33.1%,在中小型农场中,这类农场占的比例更高。由于市场的需求量的限制,粮棉型农场的市场规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随着农场土地面积的增加,这类农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为430hm2,比总体平均值241hm2。 非商业农场的农产品外销量仅占农产品销 20

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的区别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美国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收其经验和教训。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 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 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 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 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 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

中国与美国的农业概况比较分析

中国与美国的农业概况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农业发展模式就是一大不同点,本文将着重比较两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及各自的特点,找出两个国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点,主要包括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农业出口状况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此外,本文还将对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两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及农村开发的重要性进行系统论述,并对两个国家的未来的人才需求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农业比较分析建议 正文: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会稳定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的农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美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差异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美国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发展有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本土主要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本土气候主要是北温带和亚热带,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美国的农业发展。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农业发展条件就差的多,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0-50度之间,以温带,亚热带为主,光热条件优越。但东西部的干湿状况相差比较大,东南部一般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干燥度一般低于 1.5,西北部则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且干旱区与湿润区各占国土面积的50%。此外,中国的土地状况不佳,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全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均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这些条件都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差异 中国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较大,中国是大量的人种了大量的地,而美国是少数人种了大量地。 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所以美国农业生产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农场的数量不断减少。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数也在不断下降,到2006年,美国从事农业的人数为279.1万人,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0.9%,美国大约有20万农场主,其中,只有15%的农民是专职的,他们生产85%额农场品,其他的农民都是兼职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他工作。 美国农场数量及规模 农场数量土地面积年份总计 (千个) 年变化量(千个) 总面积(百万英亩)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3.3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2.3 %。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 %,为1.79亿公顷,人均为0.62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 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1.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2.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3.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4.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主要信息: 1.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美国是著名的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3.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4.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著名产品为硅片。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是纽约。

美国农业概况

小麦区:大平原中部和北部.大平原中部冬季气温较高,是冬小麦区.北部冬季较长且较冷,只能种春小麦. 棉花带:北纬37度以南 玉米带:五大湖西南,小麦区以东. 乳畜带:玉米带以北的五大湖区,向东直到大西洋沿岸. 亚热带作物区:墨西哥湾沿岸 混合农业区:玉米带与棉花带之间 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落基山脉地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海岸山脉地区一.教学内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2、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3、掌握分析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重点)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主要分布区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 带季风气候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生产历史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生产地位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高效记忆】联想法记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由季风水田农业的“季风”联想到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季风气候又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 第1幅图表示了亚洲水稻的分布,其余3幅图分别从气候、人口、地形三个方面反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现总结如下: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热量充足;大部分 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 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 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人均耕地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 少。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 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量高。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中,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 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量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 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

美国化肥使用概况

万方数据

2003正 第18卷第6期汤炎等美国化肥使用概况’73’ 磷的一个重要来源。美国的钾肥主要成分为氯化钾,硫酸钾仅用于忌氯植物。美国钾肥主要出产在新墨西哥州,现在90%的钾肥从加拿大进口oo。 复混肥在美国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种类的作物,有不同配比的复混肥,如聚磷酸铵常与含氮溶液及氯化钾制氮磷钾复合肥料,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制成复混肥,便于机械化均匀施用。然而,总的来说,美国土壤肥力近年来一直在上升,在很多情况下,只需施用单一肥料,即可满足生产需要。单一肥料的施用量依然大于复混肥的施用量“j。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化肥用量快速增长,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肥料市场趋于稳定,每年的用量变幅在2%~3%(见图1)。近年来,氮肥的使用量仍在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稍有下降。1999年的肥料施用总量按实物计达到4860万t口]。 图1美国历年肥料施用量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一,1998~1999年度,农作物的施肥量占该年度肥料施用量的71.5%。四大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的化肥施用量占农作物施肥量的9】%,其中,玉米占了57%。1999年主要作物的平均施肥量中,玉米的氮肥使用量远远超过其它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磷肥施用量较高。大豆施钾肥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玉米(见图2)。 图2主要作精1998一1999年度的施肥量 2施肥技术 刹土施肥是目前推荐肥料施用量的流行方法。美国几乎每个州立大学都设有一个土壤分析实验 室,其主要目的是为农民施肥提供依据。除此以外,很多商业分析实验室也提供类似的服务。据统计“3,美国每年土壤分析样品的分析量近250万个‘。。 土壤氮素的测定主要有2种方法:(1)无机氮测定;(2)土壤有效氮指数。前者为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是测定土壤中的硝态氨,后者只在某些地区用于预测土壤氨的矿化潜力。目前,41个大学土壤实验室提供硝态氨常规测定,12种不同离子强度溶液被用作提取剂,其中,KCI、水和CaSO。为各州最广泛使用的3种提取剂。硝态氮的测定今后将变得更为重要,除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涉及到水的质量问题。 磷素的测定,尽管各大学使用的提取剂种类繁多,但中西部主要使用BrayP1法,东南部多使用Mehlich1法,而西部主要是Olsen法。近年来,Mehlich3法由于能同时提取多种元素,结合ICP多元素同步分析,节省了工作量,逐步流行起来。 钾素的测定中,交换性钾测定是经典的方法。然而,其它的提取剂也在使用。有些州为了简化提取测定,使用了提取磷的方法提取钾。目前,11所州立大学分析实验室中使用的提取剂中,9种可同时用来提取磷。 微量元素测定中,多元素的提取剂已广泛为人们接受。上述的Mehlich3法可用于酸性和中性土壤上。应用于pH值高的土壤DTPA—AB法也开始受到重视。另外,植株分析仍被用于微量元素的诊断。 各州及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科研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关于不同地区和作物,不同肥料使用方法的资料,这给农业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州的推,。中心到地区和县的推广站,建立了完整的土壤肥料服务系统,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很快传达到农场主手中,农场主主要根据推广部门的建议决定施肥的刚问和用量。 机械化施肥是美国肥料施用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是撒施。采用下落式施肥机、旋转盘施肥机和液体施肥机等。撒施的肥料通过耕作拌入土壤耕层,有时肥料留在土壤表面,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渗人土壤。撒施的方法在大面积上施用大量肥料时最经济,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氮素损失,但仍乐于为农场主所采用。氮肥常使用液体形式与其它肥料或化学制品同时喷施。有灌溉的地方,液体肥料常随灌溉水施用,称为灌溉施肥。条播作物,基肥常施在行间。液体肥料常结台特殊器械注射至土壤lo~30CIil深 处,研究工作表明这种方法能减少氮素损失和提高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