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修教案第四章

思修教案第四章

思修教案第四章
思修教案第四章

思修教案第四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编号: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案

2014 ~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分院(系):师资发展部

教研室:思政教学部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学分: 3学分

授课专业班级:广编1401——1404;摄影1401、

1402;表演1401、1402;动画1401、

戏剧1401

教师姓名:徐贝琳

职称:

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版

作者及出版社:罗国杰,夏伟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务处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组长:年月日

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名言

马丁路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德谟克利特: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狄德罗: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二、道德两难

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

三、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人是否能离开道德而得到幸福生活(

讨论)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出现道德危机?

1、曾经理所当然的道德/不道德行为在现代面临了质疑:要不要拾金不昧公车上要不要让座可不可以说谎

2、道德危机的表现

道德的权威危机——“偶像的黄昏”

道德规范的危机——“底线道德”的突破

道德价值的危机——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虚无主义

五、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语义分析:

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讲授为主PPT展示案例引导

90分钟

“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德”指字原义与“伐”相通,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德”与“得”相通,指得到或占有奴隶、财富之义。“道”德”并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

荀子在《劝学篇》中开始把“道”和“德”联用“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谓道德之极”。《管子〃君辰下》“道德定于上,则百姓花于下”。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的“mor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2、道德为何会出现历史上道德起源理论

(1)宗教伦理认为:道德是上帝意志的创造。

(2)道德先验论认为:道德是先验、抽象的“精神”、“理念”、“良知”、“情感”。

(3)道德本能说:道德是人的动物本能进化而来(动物是否有道德)(4)自然本能说、抽象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起源:

(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2)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3、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第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属性。

第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

思修教案第四章

编号: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案 2014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分院(系):师资发展部 教研室:思政教学部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学分:3学分 授课专业班级:广编1401——1404;摄影1401、1402; 表演1401、1402;动画1401、戏剧1401 教师姓名:徐贝琳 职称: 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版 作者及出版社:罗国杰,夏伟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务处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组长:年月日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辅助手段 基本内容 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名言 马丁路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德谟克利特: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狄德罗: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二、道德两难 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 三、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人是否能离开道德而得到幸福生活(讨论)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出现道德危机 1、曾经理所当然的道德/不道德行为在现代面临了质疑:要不要拾金不昧公车上要不要让座可不可以说谎 2、道德危机的表现 道德的权威危机——“偶像的黄昏” 道德规范的危机——“底线道德”的突破 道德价值的危机——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虚无主义 五、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语义分析: 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德”指字原义与“伐”相通,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德”与“得”相通,讲授为主PPT展示案例引导 90分钟

思修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

“精彩教案”评比活动申报教案 教学简况: 授课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授课对象:高职高专大一学生 学时安排:8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道德及其产生过程,道德的本质以及作用。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再此基础上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终在实践中深入贯彻 执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重点、难点:本章节重点是道德的本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难点是道德的本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章,知道了人生观、世界观,明白了如何创造人生价值,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 索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3课时) 一道德格言 马丁?路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 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德谟克利特: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狄德罗: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二、道德两难 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且理所 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讨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本章的中心问题: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人是否能够离开道德而得到幸福生活?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出现道德危机? 1、曾经理所当然的道德/不道德行为在现代面临了质疑:要不要拾金不昧?公车上要不要让座?可不可以说谎? 2、道德危机的表现 道德的权威危机一一“偶像的黄昏” 道德规范的危机一一“底线道德”的突破 道德价值的危机一一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虚无主义 五、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语义分析: 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德”指字原义与“伐”相通,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德”与“得”相通,指得到

【K12学习】XX年版 思修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教案

XX年版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师课程总学时 36 已完成学时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授课班级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能力目标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讲清楚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讲清楚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专题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学数字资源使用及教具挂图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相关教学视频课程手机app云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备课搜集资料根据新教材编制新教案根据新教材制作新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小组选题准备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资源使用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云平台课前准备教案编制课件制作导入讲解爱国,该如何表达?理性爱国!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是祖国需要我们来爱,还是我们需

要爱祖国?学生参与互动学生朗读案例:《课堂上的交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世界各国均对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结爱国主义是中化地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最根本的是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教师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和视频文件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学生提问,与学生个别交流 10′总结归纳交流互动 10′ 35′手机app云课堂参与互动专题讲授插入案例小组讨论视频插入探究性学习插入案例提问18′ 15′课中讲练巩固复习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学生完成后通过手机云课堂app 微助教学生端上传作业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云平台手机云课堂app 课后巩固作业答疑通过云课堂手机app、QQ群、微信群交流答疑信息化交流手段板书设计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三、做忠诚爱国者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思考题:作业爱国主义的基本内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一、授课学时:5学时 二、教学目的: 学习有关道德的理论知识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明确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自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三、重点:①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②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③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四、难点::①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②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无 七、相关学科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 八、教学法:讲授法为主,讨论法、案例法为辅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回顾与衔接:(5分钟) 上学期所讲内容。(互动)与本学期学习内容的联系。 导入语:(5分钟) 人生于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见,人人都知道道德,可并非人人都说得清道德是怎么回事。比如说: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什么用?讲道德有什么好处?不讲道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善恶为什么人们众说纷纭?有些时候为什么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学们可能有着许多的疑问,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吧。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现象反思-------------------------------------10分钟 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他经济体的国度,在物质日益丰裕,初步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之时,精神何求?生活以至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在?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25分钟 1、道德的词源解释。从词源的解释了解道德起源。--------------------2分钟 2、道德的起源(视频:道德起源)----------------------------------8分钟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

《思修》第四章教案

复习提问:1、什么是人生环境?2、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3、协调个人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哪些原则? 4、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所谓“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和行为方式,它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 ?所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一般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所在。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它发端于先秦时期,经过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各种不同学术文化思潮的洗礼、激荡、筛选、陶铸,而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特色的道德文化体系。它内容极其丰富,个性极其鲜明,影响极其深远,是世界上道德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仁者爱人”。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倡导仁爱:孔子推崇“忠”、“孝”、“恕”、“悌”。 “忠”:孔子曰“臣事君以忠” “孝”: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恕”:“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悌者,弟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夫礼者,所以立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坐让老弱、入守行列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仪表仪容:头容正、肩容平、发必理、面必净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真实不妄,表里如一。“诚”是对“善”的坚定信念和真实感情。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者,圣人之本也。” 信:诚实不欺、恪守信用。 《墨子》“信,言合于意也。”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追求道德境界:文天祥 “孔曰成圣,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己无愧!”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授课人所在部门思政部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授课时间 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用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资料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 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 【能力目标】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3、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然而,一部分学生对枯燥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法分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分析”。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 考的学习习惯。

思修教案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全院所有专业 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 __ 班级17级新闻、金融;会计1、2、 3、4、5班;17级国商1、2班 物流1、2、3班;酒管1、2班 17级电商1、3、5班、艺术 教师________ 张苗苗______ ___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找同学回答:中国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延伸 视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 【告知目的】 主要内容: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目标: 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其内容和要求及其对人生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挫折;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条件,在履行人生责任中创造崇高的人生价值。 【课程新授】 导入: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的旅客上船。”——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人的这段旅行(人生)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著名作家:毕淑敏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 今天,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主题就是: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一)人生观的含义 人的本质即“人是什么”,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的含义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一)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二)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

思修2015修订版第四章第二节

第一节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继承和xx优良xx传统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他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但都不能推理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通过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崭新阶段,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并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 4.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教学难点】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思修》第四章教案4.1

道德箴言录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令我敬畏:在我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在我心中的道德律令。——康德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课程导入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到实际阐述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趣谈]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一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猴子打了一顿。 ?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四只猴子打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子们打。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正如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一样,都知道这是不道德的,不应该做的,但是为什么不能做这个深层的原因大家都不甚了解,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今天,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道德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都统一于人的生产实践: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道德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开始表现为各种风俗、习惯、禁忌,到后来逐渐获得了自己的独立表现形式,并获得了发挥自身功能和作用的途径。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讨论:为什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高,而现在经济发展了道德反而下降了? ?提示: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结论: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15版思修法第四章教案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第四章共4节需6学时审阅人 授课课题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学时 6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帮助高职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素质能力目标引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使大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努力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5.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难点1.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授课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反馈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教学过程: 导课:[名人名言]: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康德墓碑铭文 【视频导入】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打了谁的脸!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教师导入)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见,人人都知道道德,可并非人人都说得清道德是怎么回事。比如说: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什么用?讲道德有什么好处?不讲道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善恶为什么人们众说纷纭?有些时候为什么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学们可能有着许多的疑问,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吧。 道德的概念: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可给学生讲授古代的“慎独”思想。“慎独”思想主要讲的就是个人对自己的约束。(提问:道德是不是先天就有的?) 【案例】:五只猴子的故事(导入到道德的起源)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的道德生活本质上是对人们社会关系的认识和反映,道德的产生必须以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为前提。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自我意识的产生,是标志着人把自身同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的一步。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节这种关系时,作为自觉意识和人类精神自律的道德才能得以产生。 (举例:小孩儿照镜子的现象) 3.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创造道德需要;劳动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二)道德的本质

思修教案第四章

思修教案第四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编号: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案 2014 ~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分院(系):师资发展部 教研室:思政教学部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学分: 3学分 授课专业班级:广编1401——1404;摄影1401、 1402;表演1401、1402;动画1401、 戏剧1401 教师姓名:徐贝琳 职称: 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版 作者及出版社:罗国杰,夏伟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务处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组长:年月日 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名言 马丁路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德谟克利特: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狄德罗: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二、道德两难 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 三、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人是否能离开道德而得到幸福生活( 讨论)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出现道德危机? 1、曾经理所当然的道德/不道德行为在现代面临了质疑:要不要拾金不昧公车上要不要让座可不可以说谎 2、道德危机的表现 道德的权威危机——“偶像的黄昏” 道德规范的危机——“底线道德”的突破 道德价值的危机——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虚无主义 五、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语义分析: 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讲授为主PPT展示案例引导 90分钟

《思修》第三章3.2教案

复习提问: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3、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哪些错误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人的能力各不相同。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只有像比尔?盖茨、李嘉诚这种轰轰烈烈的人物,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活得有意义。但不要忘了社会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渺小,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但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人。他们同样在为社会做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感动中国评委会给袁隆平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案例:乞丐的三个愿望 ?有一个又老又脏的乞丐,天天站在路旁乞讨,有一顿没下一顿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他每天早上仍然虔诚地做祷告,希望奇迹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一天,当他做完祷告,抬头一看,竟然真的有一位天使站在他面前。天使告诉他可以帮他实现三个愿望。 ?乞丐心中大喜,许下第一个愿望:要变成一个很有钱的人。刹那间,天使就帮他实现了。 ?马上又许了第二个愿望,年轻30岁。天使也很快帮他实现了。 ?他不假思索地许了第三个愿望。第三个愿望:一辈子不需要工作。天使点了点头,他立即又变回路边那个又老又脏的乞丐了。 ?工作是上苍给人类最大的祝福。因为工作中隐藏着无数成功的机会,也体现着人的价值,更能让你远离空虚和无聊。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价值评价的误区误区一: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的标准。误区二:以权利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误区三:以知识技术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误区四:“贡献索取均衡论”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要实现人生价值除了实践别无他途,实践是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无限转化的桥梁。

思修第四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 学生讨论:1、同学们能记住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2、在社会生活在,我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视频分享 [百家讲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2、十八大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