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QC080000关键过程识别控制程序

QC080000关键过程识别控制程序

QC080000关键过程识别控制程序
QC080000关键过程识别控制程序

QC08000C关键过程识别控制程序

1.0目的

明确RoHS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办法,证实这些工序实现所策划的能力,确保生产和过程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大范围内RoHS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

3.0职责

3.1 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制箔部、制液部、物管组负责RoHS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认;

3.2 技术部负责RoHS关键过程的控制方法与准则;

3.3 制箔部、制液部、品质部负责RoHS关键工序设备和对应人员资格的鉴疋;

3.4 行政部负责组织对RoHS关键过程人员的培训及资格鉴定;

3.5 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RoHS关联工作的督导与跟踪;3.6 市场部负责与客户间沟通RoHS要求相关工作;

3.7 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填写记录并保存。

4.0定义

RoHS关键过程:指影响实现产品RoHS质量特性值和质量要求的过程和阶段。

5.0 RoHS关键过程的识别与范围

5.1R0HS关键过程的识别5.1.1过程的识别原则:直接或间接对产品造成禁用环境物质污染的过程或活动都属关键过程的识别对象,广义的过程包括外部供应商、客户的生产活动及公司内部的生产活动。

5.1.2本公司识别RoHS关键过程为采购、生产、包装、储存过程,并以进料、制液、制箔、分切、物管组等生产过程为管控对象,设立质量控制活动。

5.1.3原辅材料的风险度分类识别

5.131 A类高度风险物料:物料直接与产品有关系,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又分两类:

a )直接物料,如:阴极铜;

b )需参与生产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的非直接物料,如:硫酸锌、硫酸镍、纤维素等;

5.1.3.2 B 类中等风险物料:与产品间接的有关系,但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又分两类:

a )化学品,如:硫酸、胶原蛋白等;

b )需与产品一起交客户的包装材料,如缠绕膜、纸管、胶带等;

5.1.3.3 C类低风险物料:与产品有接触,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的工具、制具, 如:生产机组轴辊、分切刀片、手套等。

5.1.4对厂内和厂外既定RoHS不合格品的管控,严格执行《环境物质管控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和《供应商评审和米购控制程序》。

6.0工作流程及控制要点

6.1 RoHS关键过程控制

6.1.1 本公司加工过程按质量管控范围外延原则,设置外部(供应商)和内

部控制点加以控制。

6.1.2 技术部负责组织工程部、品质部、制液部、制箔部、采购部、物管组等部门编制《RoHS关键过程明细表》,并按《RoHS关键过程明细表》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有关工艺文件。

6.1.3 设备部、品质部负责按《RoHS关键过程明细表》编制相关设备管理表、设备点检表等设备管理文件,品质部负责编制检验指导书、量检具周期检定记录表等文件,并确实按文件要求执行。

6.1.4 采购部负责按《RoHS关键过程明细表》编制针对本公司原辅材料供应

商的管理文件和要求,涉及对供应商的RoHS管控过程及能力、RoHS合格证明的提交和提交周期、RoHS对应标准要求及RoHS合格保证等,并要求供应商提交样品和《样品承认书》;

6.1.5 品质部、制液部、制箔部、物管组关联到产品的整个生产环节及其控

制。品质部负责对来料的RoHS合格性进行鉴定,必要时委外SGS等机构测试。同时对分切过程中产品的包装质量予以保证,避免其他污染源造成间接的产品污染,而引起RoHS要求不达标。制液部对生产中使用的阴极铜、硫酸及其他化学药品、添加剂等严格控制,没有RoHS鉴定合格证明拒绝使用,;物管组负责按要求做好对应的储存分类。

6.1.6 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可追溯性和批次管理的要求,建立流程卡和相关

记录并予以保存,确保其可追溯性,所有记录保存不低于3年。

6.1.7 工程部和制液、制箔部对委外维修后的设备(直接或间接接触到铜箔)

必须进行清洗清洁,避免造成间接污染,并做好记录,记录保存不低于3年。

6.1.8 行政部负责牵头对所有关联人员进行RoHS f理知识培训,并要求相关部门对部属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确保人员知识储备足够,当人员发生变动时

应立即做好相关跟踪培训工作,并做好记录。

6.1.9 市场部负责与客户端保持RoHS工作的沟通,若发生异常,必须第一时

间按《与顾客有关过控制程序》处理。

6.2 RoHS关键过程管理

6.2.1由技术部不定期检查RoHS关键过程设计资料、工艺文件、执行情况、执行人员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2.2 由品质部不定期检查RoHS关键过程的工艺条件、过程记录和质量检验

记录等的登记情况,发现不符合立即按《环境物质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

程序》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6.2.3 技术部负责监控和审批RoHS关键过程中的相关变更及确认工作,并做好必要的变更与确认记录。

7.0相关文件

7.1环境物质控制程序7.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3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4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8.0相关记录

8.1 RoHS关键过程明细表8.2样品承认书

外包过程控制程序

外包过程控制程序(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 目的:为确保外协加工厂商供应的产品质量符合本公司的需要,保证外协加工产品的加工进度、按时交货,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a)用于本公司人员、设备不足,生产能力负荷已达饱和时。 b)特殊产品无法购得现货,也无法自制时。 C)协作厂商有专门性的技术,利用外协质量较佳且价格较低。 3 职责:a)质保部负责外协加工业务的技术、质量控制。b)采购部为外协加工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正确执行,保证加工进度,按时交货。 4 内容和方法:4.1 审查方式:书面审查及实地调查。4.1.1 根据外协加工量的大小及外协加工单位的生产能力,选择三家以上厂商的资料,填具厂商资料调查表。4.1.2 实地调查时,由质保、生产、技术等部门派员组成调查小组,但每一次不一定所有人员都要参加,要视加工或产品制造的重要性而定,将调查结果填入厂商资料调查表中。4.2 审查标准及流程按《采购程序》“方法和步骤”执行。4.3 外协4.3.1 负责单位:由采购部依据合同评审情况负责外协加工或外协制造的对外联络事务。4.3.2 外协资料:外协加工或外协制造时要为协作厂商提供以下资料:—技术图纸或样品—检查标准—检验标准4.3.4 外协核价a)签订外协加工合同前须由采购部与财务部进行详细预算价格,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签订合同,并报财务存档。b)原辅材料耗用量必须要经技术核算,负责的生产管理人员签证。4.3. 5 外协指导管理由采购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外包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以: a)使外协厂商确实按照我们的规定来加工或制造。 b)协助外协厂商提高质量。 c)经常联系协调,了解外协的进度、质量,确保如期交货。 d)对外协厂商实施指导与考核。4.4 质量管理4.4.1 入厂检验:根据双方协定的验收标准及抽样计划,按《采购程序》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检查验收。4.4.2 外协厂商的质量管理为确保试用厂商或协作厂商供应的产品符合要求,市场部/国际贸易部必须组织对各协作厂商进行巡回检查,对每个协作厂商,每月至少要做二次以上的检查。4.4.2 不合格处理 a)验收人员将检验报告通知外协管理人员,并将资料存档,作为下次验收的依据。 b)采购部将验收情况通知协作厂商,使其针对缺陷进行改进,资料存档,作为考核依据。 a)生产中发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协而发生时,有关部门要及时通知质保部。 b)由质保部组织重检外协厂商交来的半成品或成品,并通知外协管理人员,资料存档,作为验收依据。 c)采购部通知协作厂商,资料存档,并作为考核的依据。4.4.3 责任分担不合格发生时,除要通知协作厂商针对不合格及其原因进行改进外,还要依照合同规定罚款或退换货。6.相关文件QP管理评审控制程序QP采购控制程序7.质量记录7.1外包厂商质量管理检查表 7.2 外包厂商调查表 2

法律法规要求管理程序

法律法规要求管理程序 1 目的范围 确保与本组织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产品的安全环保要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得以贯彻实施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与法律法规有关的情况 2 职责 2.1 综合部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管理并对留用的与法律法规有关的文件资料实施控制 2.2 技术部负责在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实现过程中采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3 供应部负责在采购和采购品贮存等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使其符合政府安全和和环保法规的要求 2.4 生产部负责在产品实现包装运输使用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2.5 质量部负责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3 工作程序 3.1 综合部会同技术部质量部根据组织产品的特点识别和确认与本组织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收集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并向相关人员宣贯和提供技术部标准化人员协助 3.2 与本组织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 a. 与产品安全特性的符合性相关的有易燃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灯光制动等 b.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有排放噪声无线电干扰等 c. 其它强制性标准如汽车用安全玻璃 d. 相关的法规如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 3.3 法律法规贯彻要求 a. 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技术部应将影响安全特性的符合性相关的因素如易燃易爆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要求以规定的符号标识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上以便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组织实施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

b. 对强制性标准规定测量监控要求必须纳入技术要求或产品标准中 c. 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阶段如识别顾客要求的过程组织贯彻合同法质量法标准化法等法规 d. 采购品中若有毒性产品危险品和其限制产品时供应部在签订采购合同时要求供货商出示产品和包装符合政府法规的说明 e. 对表面处理如磷化电镀等过程的工艺介质槽液必须按法规标准处理达到要求 后方可排放 f. 工作场所的噪声如装焊车间冲压车间必须加以控制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 g. 在确定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时要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 h. 必要时留用的失效或作废文件要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需求 i. 对限用物质要按规定采购贮存和发放并加强监督检查 j. 在识别顾客要求和期望时必须确认与产品有关的责任义务及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 k. 最高管理者在建立和改进质量体系中应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使他们在产品实现过程予以重视 3.4 质量部对产品实现过程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有权制止违反规定的行为 4 相关文件 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标准化法 GB 2894 安全标志 Q/ZQL-QP707-2000 标识管理程序 5 质量记录

法律法规标准控制程序

1. 目的 及时更新和宣贯法律法规标准内容,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和公司合法经营。 2. 范围 适用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行政部门、协会的通知的获取、识别、执行、更新与评价的控制。。 3.定义 4.职责 4.1 信息部负责将接收到与公司产品和其他相关的外来法律法规标准和通知等转发ISO专员,并告知需分发的相关部门或人员。 4.2 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接收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外来法律法规标准和通知等转发ISO专员,并告知需分发的相关部门或人员。 4.3 ISO专员负责将接收到的资料分发给相关部门或人员。 4.4 公司各部门根据ISO专员要求更新文件。 公司各部门根据其归口管理职责范围获取、识别、执行、更新与评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5.作业内容 5.1与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 a)产品贸易相关的国际公约; b)国家、行业、地方质量、环境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及其它规范性要求; c)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门机构发布的税务管理、人资关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及其它规范性要求。 5.2 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 5.2.1 公司获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途径为:报刊、杂志、网络、向上级主管部门咨询或购买有关书籍等。 5.2.2 公司各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获取渠道,负责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 5.2.3 每年收集一次新的法律法规,并更新。 5.3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适用性确认、分发和更新 5.3.1公司各职能部门根据以下条件确认获得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适用性:

a) 是否与公司管理体系的活动、产品、服务有关; b) 是否为最新的版本; c) 上级政府等相关方的意见、建议。 5.3.2 当上述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各职能部门应及时通知信息部、ISO 管理部门修整清单,将新的内容补发到相关部门,并对文件做相应的处理,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3.3 信息部汇总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电子文本库”,各部门可保存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书面文本,也可以到公司网站获取相关电子文本。 5.4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执行 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向员工进行传达和培训,并遵照执行。 5.5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5.5.1 各职能部门通过日常例行的监视测量,对责任管辖范围内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符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5.2 每年最后一次内审结束后, 由信息部组织各职能部门参加,对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相邻两次评价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保存符合性评价的记录。 5.5.3 每年管理评审时,对公司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审。 6.参考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7.表单 7.1【资料接收清单】(**P-**-01)。 8.附件 8.1法律法规标准文件控制程序流程图。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管理程序(EICC5.1版)

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识别、获取并更新适用于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标准及客户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识别、获取和更新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以及确认其适用性。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整理、登记、识别、发放及保存适用于公司 EICC 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 法规,汇总各部门的评价情况。 3.2行政部负责组织对员工 EICC 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的教育培训;负责 收集劳工、职业健康安全、商业道德方面以及工程承包方、政府机构、社区邻居、 员工等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 3.3营业部门负责收集客户在 EICC 管理体系方面的要求。 3.4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各类活动符合EICC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遵守情况的评 价。 3.5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和审核《合规性评价报告》。 3.6最高管理者批准《合规性评价报告》。 4.内容 4.1 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范围包括: 1)国家性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标准; 2)地方性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标准; 3)行业协议; 4)客户对公司在 EICC 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5)相关方对公司在 EICC 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4.2 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的识别收集: 4.2.1行政部从政府机关、新闻媒体、专业学术组织、专业杂志、互联网中有关劳工、 职业健康安全和商业道德的网站等渠道获取的国家有关贸易、人权、劳动社会保 障、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必要时,行政部可向管理者代表申请 其他部门协助。 4.2.2营业部门实时保持与顾客的沟通,通过接收其发送资料来收集有关 EICC 方面的 要求。 4.2.3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识别和收集至少每个季度做一次。 4.3 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的登记

HSF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HSF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1.0目的 明确HSF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办法,证实这些工序实现所策划的能力,确保生产和过程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大范围内HSF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控制。 3.0职责 3.1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制箔部、制液部、物管组负责HSF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认; 3.2技术部负责HSF关键过程的控制方法与准则; 3.3制箔部、制液部、品质部负责HSF关键工序设备和对应人员资格的鉴定; 3.4行政部负责组织对HSF关键过程人员的培训及资格鉴定; 3.5技术部、品质部、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HSF关联工作的督导与跟踪; 3.6市场部负责与客户间沟通HSF要求相关工作; 3.7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填写记录并保存。 4.0定义 HSF关键过程:指影响实现产品HSF质量特性值和质量要求的过程和阶段。 5.0 HSF关键过程的识别与范围

5.1HSF关键过程的识别 5.1.1过程的识别原则:直接或间接对产品造成禁用环境物质污染的过程或活动都属关键过程的识别对象,广义的过程包括外部供应商、客户的生产活动及公司内部的生产活动。 5.1.2本公司识别HSF关键过程为采购、生产、包装、储存过程,并以进料、制液、制箔、分切、物管组等生产过程为管控对象,设立质量控制活动。 5.1.3原辅材料的风险度分类识别 5.1.3.1 A类高度风险物料:物料直接与产品有关系,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又分两类: a)直接物料,如:阴极铜; b)需参与生产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的非直接物料,如:硫酸锌、硫酸镍、纤维素等; 5.1.3.2 B类中等风险物料:与产品间接的有关系,但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又分两类: a)化学品,如:硫酸、胶原蛋白等; b)需与产品一起交客户的包装材料,如缠绕膜、纸管、胶带等; 5.1.3.3 C类低风险物料:与产品有接触,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的工具、制具,如:生产机组轴辊、分切刀片、手套等。 5.1.4对厂内和厂外既定HSF不合格品的管控,严格执行《环境物质管控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 程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编号:Q/WK-04-2016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第1版,第0次修订 2016年3月2日实施 瓦房店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1.目的 用来确定公司生产,设计和服务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所适用的法律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公司生产活动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相关的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控制。 3.引用文件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Q/WK-01-2016 《管理手册》 4.职责 4.1公司办负责收集与本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确认适用性。 4.2各部门负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5.控制内容 5.1收集范围 a. 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环境、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b. 对公司的生产、设计和服务的特定行业要求; c. 相关的国际公约; d. 环境标准。 5.2获取方法和频率 5.2.1公司相关部门要经常与环保、安监部门保持联系,获取相关的国家,地方环境和安全标准及其他要求,也可通过政府机关,协会,图书馆,书店,报刊杂志,网上查询等多种渠道收集获取最新信息,确保公司得到最新文本。 5.2.2.相关部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将结果通知公司办。 5.3确认和分发 5.3.1公司办根据以下条件确认所获得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Q/GK 贵阳高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Q/GK 214-2011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共27页 (不包括封面) 2011年月日发布2011年月日实施贵阳高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前言 本程序文件《特殊过程控制程序》Q/GK214—2011 本程序文件是按照国标GB/T19001-2008中的第7.5.2条款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编写的。 本程序文件标准属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本程序文件由技术质量部提出。 本程序文件由技术质量部归口管理。 本程序文件由技术质量部起草并负责解释。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特殊过程确认的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及喷涂等特种工艺的特殊过程确认的质量控制。 3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本标准,凡未注明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GK100-2011 质量手册 4 术语、定义 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Q/GK100-2011《质量手册》确定的定义适用于本程序文件。 特殊过程——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的过程。 5 职责 5.1技术质量部负责对特殊过程的说明书、技术文件编制、审核,根据类别分别由主管领导批准。负责组织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工艺试验;负责对生产车间编制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进行审定。负责编制特殊过程目录,并组织有关人员对特殊过程的运行状态进行评审、确认和批准。 5.2生产车间负责编制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负责特殊过程的确认。填写特殊过程确认表、特殊过程确认报告、特殊过程首批零件生产技术资料汇总表及批生产零件特殊过程认可目录。 5.3质量检验处负责对特殊过程实施监控。 5.4机动技安环保处负责特殊过程所需设备的调研、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鉴定、维护、检修、批准,并贴(挂)合格标识。 5.5人力资源处、质量技术部和生产部负责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技术质量部负责安排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的国家资格鉴定委员会的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获 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已上岗人员按要求定期进行再培训考核。人力资源处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识别(案列)

过程识别及关系

前言 1、本《过程识别及关系》依据ISO/TS16949:2009技术规范要求,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满足顾客的要求,以实现公司、顾客、员工及相关方的满意。 2、本《过程识别及关系》根据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相关要求编制,是对TFT、EPD等产品的过程说明,也是管理过程的说明。 3、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识别:本公司采用汽车行业的过程方法,进行以顾客导向为基础的过程描述,包括: COP(Customer Oriented Process)过程:顾客导向过程,是指通过输入和输出直接和外部顾客联系的过程。包括: C1 顾客特定要求 C2 合同评审 C3 APQP C4 生产 C5 交付 C6 客户服务 SP(Support Process)过程:支持过程,是指支持COP过程实现的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包括: S1 文件控制 S2 记录控制 S3 沟通管理 S4 培训/员工激励 S5 基础设施管理 S6 设计和开发变更 S7 供应商管理 S8 采购 S9 采购产品验证 S10 控制计划

S11 设备、工治具管理维护 S12 生产计划 S13 标识和可追溯性 S14 顾客财产 S15 产品防护 S1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S17 顾客满意度测量 S18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S19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S20 不合格品控制 MP(Management Process)过程:管理过程,指为顾客导向输入和输出交接处或COP过程与过程之间的连接过程。包括: M1 质量方针与目标的制定与监控 M2 管理评审 M3 业务计划 M4 内部审核 M5 数据分析 M6 持续改进 M7 纠正/预防 4、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章鱼图的界面模式描述顾客导向形成的公司产品实现的过程结构。 5、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乌龟图的界面模式进行了COP、SP、MP的过程分析。 6、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矩阵图的界面模式描述了COP、SP、MP三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7、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流程图的界面模式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顺序及相互关系。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 责: a)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 证工作。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 和检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 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 重点内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进行识别,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各生产、检验流程。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对关键过程进行识别,并报技术部备案。 技术部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 质量管理部具体实施关键过程的控制。 5 工作程序 5.1关键过程的识别和标识 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当前质量、及质量检验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过程;检验操作难度大、检测数据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5.1.1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对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过程进行特性分析并形成文字记载,识别关键过程,填写《关键过程明细表》,并经部门负责人会签,技术部备案。 5.1.2关键过程确定后,应在工艺流程图及其相关技术文件上进行标识。

5.2关键过程的控制 5.2.1对关键过程使用的资料、图纸、工艺文件、计算机软件等标识应保持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5.2.2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生产、检验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5.2.3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做实测记录。当测量装置能给出具体测量值时,应记录实测的数据。 5.2.4在产品质量不稳定或采用抽样方案时,应采用适用的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特性趋势进行监视。 5.2.5按照有关可追溯性和批次管理的要求,建立流程卡,作好记录并予以保存,确保其可追溯性。 5.3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要求 5.4监视与测量应随工艺流程认真做好记录,字迹工整、清楚,并分类归档,保持其可追溯性 5.5关键过程的管理 5.5.1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的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5.2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的工艺条件、过程记录和质量检验记录等的登记情况。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生 产 过 程 控 制 程 序 文 件 江苏abcd制造有限公司

1.目的 确保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加工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满足顾客的需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泵类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人员、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控制。 3.权责 3.1 生产部:负责按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负责设备调整和维修。 3.2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巡回检查以及进行有关指标的检验,反馈,正确做出结论。 3.3技术部:负责工艺制定、监控。 3.4其他部门:负责监督、配合。 5.内容及要求 5.1生产开始前 5.1.1 首先,各生产相关部门应对生产流程、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生产指导 文件整理确认。对人员编制定岗定位。对各岗位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岗位知识的培训,确保各岗位生产操作人员有可以任职的操作技能知识。QC应充分了解在线QC作业的有关要求及有关检验规范。 5.1.2生产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以及作业指导书等要求做好 生产前的安全工作,确保生产内外环境符合要求。 5.1.3原材料由当班组长按照生产计划、相应的程序领用。 5.1.4生产前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运行,确保生产顺利。 5.2生产过程 5.2.1生产过程中,对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程序规定、环境卫生等的控制 按照有关的程序及操作指导书进行运作、操作。生产部应确保有关作业指导书在各个生产岗位上得到有效遵守,对不符合项应及时更改修正,保证作业指导文件的切实有效。

5.2.2生产过程中,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作业指导书 予以执行,尤其对各关键控制点,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并作适当反应,采取相关的纠偏措施。 5.2.3 QC应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督,并依据检验规范进行检验或测试工作,依 相应的规定记录结果。如发现异常状况,及时要求车间管理人员进行纠正,纠正后需经QC确认方可。 5.2.4技术中心人员应定时对生产线进行巡回检查,并做相关记录。 5.2.5生产部管理人员应不定时审核作业人员是否按流程操作,安全措施是否到 位,随时了解产品质量状况适时发现问题,做好纠偏和预防措施。 5.2.6若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等须按照《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5.3停机过程 5.3.1生产过程由于设备故障停机的,维修部门应及时进行检修,检修中及检修 后严格按照有关操作指导书执行操作。 5.3.2 若为生产异常对产品质量有不良影响时,经生产线当值主管确认后,立即 停止生产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待问题解决后,经QC人员确认后才可恢复生产。 5.4生产结束 生产结束后,应作好彻底的清洁卫生工作;进行交接班时按照《生产现场管理制度》(5S)做好交接班工作。 5.5记录 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相关记录。管理人员应依一定频率进行审核,记录由专人妥善保管。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法律法规识别管理程序

修改码/发行版本:0/A 法律法规识别管理程序文件编码:XQDS/CX-2006 页码:1/2 ————————————————————————————————— 1目的 建立渠道,及时收集并识别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活动和服务中有关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相关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获取、识别与更新。 3 职责 3.1规划计划处作为公司法律事务的管理机构,是主管法律法规的部门,其职责如下: 3.1.1组织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动态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发布。 3.1.2 根据有关规定和授权,进行执法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 问题。 3.2质量安全环保处 从相关渠道获取国家、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当变更引起重要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目标指标、风险控制措施变化时,必须组织进行调整。并上报规划计划处,以便同时更新. 3.3各部门 3.3.1 负责收集、整理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性法 律法规),并以书面形式确认适用的相关条款,及时向规划计划处反馈信息。 3.3.2 执行公司发布的法律法规清单。 3.4各地方管理处职责: 3.3.1 负责收集、整理与其有关的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性法律法规), 并以书面形式确认适用的相关条款,及时向规划计划处反馈信息。 3.3.2执行公司发布的法律法规清单。 4 管理程序 4.1内容范围 4.1.1 中国政府签署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国际公约。 4.1.2 国家发布的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 4.1.3国家发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4.1.4国家发布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4.2 获取渠道 4.2.1 上级主管部门,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行业协会等 4.2.2 广播、电视和 Internet网等 4.2.3 书刊杂志,包括图书馆、报刊、法律法规等出版物等。 4.2.4 国家相关部委,包括国家和地方环保、安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4.3 适用性识别 4.3.1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联络渠道获取有关的法律法规信息,汇总到规划计划处。 4.3.2 规划计划处组织相关部门以书面评审形式共同识别获取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并编制《适用法律 法规清单》。 4.4 传达 4.4.1 内部传达:规划计划处依据管理权限,向公司有关部门和所属各单位发放《适用法律法规清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批准- 实施

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编写:文件号: 审核:版本/修改:A/0 批准:页次:1/1 1.0目的: 确保生产和服务提供所有过程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和服务提供所有过程的确认和控制. 3.0职责 3.1技术部为过程确认和控制的归口部门,负责提供生产和服务的所有过程的确认及组织实施;负责设备的认可; 3.2人事部负责人员资格的鉴定; 4.0程序 4.1技术部编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4.2项目小组依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管理程序”的规定,对提供生产和服务的所有过程进行确认,填写《过程确认表》以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能力; 4.3过程确认的内容包括: 1)过程能力合格水平的评价要求得到规定;2)过程设备的认可方法得到体现; 3)人员资格水平考核得到实施;4)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4)对产品特性和参数的记录要求;5)过程再确认。 4.4 过程确认的安排包括: a)技术部对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力要求(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方面)及其维护保养要求进行确认,具体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人事部对相关生产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考核; c)技术部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即工艺基准书),经质量部经理批准后实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d)生产部、质量部对生产过程的实现要监控并记录,技术部填写《设备一览表》,生产部填写相应的《生产日报表》,质量部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或测试报告; e)生产部、技术部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材料、设施、人员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涉及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的更改,技术部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4.5对生产服务运作实施监控,配置适用的测量与监控装置,执行“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程序”;生产中要认真做好首检(开机时首件产品检查)、自检(检查本工序产品)、互检(检查上一工序产品)、巡检(专职检验员巡逻检查),并作好相应检验记录;经首检合格,检验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批量生产;对产品的放行应执行“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的有关规定。 5.0 相关文件: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管理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 1目的和范围 为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更新并建立获取渠道,为管理体系运行提供法律依据,促进体系持续改进。 适用于本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确认和更新管理。 2职责 2.1法务部是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收集、汇总,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识别和评审,确认符合性。对确认的文件编制《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贯彻落实。 2.2品管部负责识别、收集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3设备部负责识别、收集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4运营管理部负责识别、收集与企业运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5营销公司负责顾客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 2.7 技术部负责识别、收集3C管理的相关法则等并进行管理。 2.8 法务部负责识别、收集其它与企业相关规定并进行管理。 2.8各归口部门负责识别、更新公司适用的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报法务部,法务部确认后,统一制订公司适用的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负责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各部门;各归口部门负责传达给员工及有关的相关方。 3 内容和方法 3.1获取与本公司相关的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内容 a)国家、省、市等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等与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执法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 c)应遵守的有关国际公约。 d)顾客或相关方对产品实现及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等要求。 e)其他要求。 3.2 获取的途径 a)从上级相关部门等渠道获取(如:环保局、安监局、质检局、工信部、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等)。 b)从本市相关部门获取。 c)从网络、专业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取。 d)其它途径。 3.3 确认适用性 3.3.1法务部根据本公司的行业特点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组织相关部门

设计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工程咨询、工程设计过程的有效控制,工程设计产品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合同环境下本公司所承担的所有工程咨询、工程设计项目,也适用于公司对所承担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控制。 3 职责 项目执行部和各专业部是本程序实施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 3.1 项目执行部 根据市场部下达的《工程项目任务单》(0701T04)组织设计策划,项目设计经理负责具体实施。 3.2 项目设计经理 a)负责组织公司级设计评审,总工程师主持公司级设计评审会。各专业部负责组织,由专业技术负责人(或专业副总)主持专业评审。 b)负责组织各专业负责人设计验证。 c)负责组织设计更改,负责现场组织服务。 3.3 市场部 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外部设计确认活动。 3.4 施工现场设计总代表 经授权负责组织设计更改,负责组织现场服务。 4措施和方法 工程设计程序示意图见管理手册附图4。 4.1 组建项目设计组 4.1.1项目执行部经理负责推荐并填写《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任命表》(0702T01),项目经理经总经理任命。 4.1.2 项目设计经理负责组建项目组,应执行《工程设计人员任职规定》(0601),填写

《项目组织机构表》(0702T2)。应执行《项目内外组织和技术接口规定》(0501)的要求,明确设计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在设计组中的职责。 4.2 合同义务 项目设计经理负责组织召开设计组会议,介绍合同情况(必要时,市场部参加),明确设计任务、范围和进度要求。 4.3 落实项目设计基础资料与外部条件 项目设计经理组织设计专业负责人,检查设计基础资料和设计外部条件(如设计基础条件、环境要求、有关的标准和法规、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设计或顾客提供的专有技术等),确认其是否适用和文件是否齐全,并组织落实,作为设计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4.4 确定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和各专业重大技术方案 项目设计经理提请项目执行部组织研究、评审和确定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及各专业重大技术方案。项目总体设计方案的评审由总工程师或审定人主持,各专业重大技术方案的评审由专业技术负责人(或专业副总)主持,必要时邀请顾客参加。 4.5 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 根据合同规定的交付日期,项目设计经理编制《项目总设计进度计划控制表》(0702T03)和《设计互提条件进度表》(0702T04)。 4.6 编制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4.6.1 各专业负责人按照中石化《工程设计项目专业设计规定编制提纲》(047-2005)的要求编制本专业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由审核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或专业副总)审查。设计经理汇总各专业的设计技术统一规定,并编制本项目的《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经项目审定人或总工程师批准。 4.6.2 当顾客有要求时,项目设计经理编制本项目《设计标准、规范汇总表》,由项目审定人审核后,需要时,经顾客确认。 4.7 编制质量计划 需单独编制质量计划时,项目设计经理按照《质量计划编制规定》(0701)编制本项目的《项目质量计划》(0701T01),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4.8 编制开工报告 项目设计经理按照《设计策划文件编制规定》(0704)的要求编制《设计开工报告》(0704T01)。设计开工报告由项目执行部经理批准发布。小型项目编制《小型项目设计

法律法规和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2017版)

法律法规和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2017版)

永保化工(香港)有限公司 永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文件名称:法律法规和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SP-YB-10 编写:审核: 批准:生效日期: 版本号: C 受控号:

1. 目的: 本程序是为了及时、正确地使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适用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它相关方要求,并有效地建立获取这些要求和渠道和处理方法。以及定期评价对法律法规和其它的遵循情况。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识别、获取和更新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以及确认其适用性。 3. 定义: 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例如: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合作伙伴或社会。 4. 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收集、整理、登记、识别适用于公司HSF的法律法规,对员工进行相 关教育培训。 4.2 行政部负责收集政府机构、社区邻居、员工等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 4.3 营业部负责收集、整理客户要求。 4.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各类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遵守情况的评价。 4.5 文控员负责汇总各部门收集的法律法规及其评价情况。 4.6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和审核《法律法规、客户、相关方要求清单与评价表》。 4.7 最高管理者批准《法律法规、客户、相关方要求清单与评价表》。 5. 内容: 5.1 法律、法规及客户、相关方要求范围包括: ?国家性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标准; ?地方性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标准; ?行业协议; ?客户对公司在HSF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相关方对公司在HSF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5.2 法律、法规及客户、相关方要求的识别收集: 5.2.1 品管部从政府机关、新闻媒体、专业学术组织、专业杂志、互联网等渠道获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工程项目部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项目部。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物业公司、公安分处按管理职能负责识别和评价公司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2工程项目部识别和评价各自办公区域和生产、工作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3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按照年度施工项目生产过程,依据确定的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年度环境重点监控内容,提出控制措施,并向公司各部室、工程项目部传递相关信息。 3.4安质部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确定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5公司各部室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权限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3.6 工程项目部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4、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 4.1.1识别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照经验法(借助以往事例)、类比方法(对照检查表)等,识别时要按照过程方法进行,确认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环境因素。4.1.2识别范围 a)所有工作区域、生活区域的环境因素; b)所有工序和岗位的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 c)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1.3识别依据 a)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 b)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合同要求; d)产品特性要求; e)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4.1.4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 a)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以及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因素。 b)三种状态: ①正常状态:指正常工作(生产)时的状态;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类别: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颁布日期: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定义 (2) 4 管理职责 (2) 5 管理内容 (2) 6相关/支持性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目的 对特殊过程进行鉴定、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 生产过程中特殊过程的管理。 3定义 3.1特殊过程是指: 1)产品质量不能通过直接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2)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取复杂方法才能测量的工序; 3)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典型的特殊过程有:焊接、热处理、电镀、涂漆、塑料、铸造、锻造、压铸、粘结等。 3.2本公司特殊过程是焊接、涂漆、铆接、粘结等。 4 管理职责 4.1 工艺工装室是特殊过程鉴定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特殊过程的鉴定工作,并按要求做好鉴定报告,公司工艺工装室不能验证的项目,与供货厂家或国家相关检测部门联系验证。 4.2 设备部负责工序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鉴定,确保设备参数符合有关技术文件中的要求。 4.3 质量部负责对鉴定过程中产品质量结果进行检验。 4.4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以保证操作者合格上岗。 4.5 生产部负责按技术文件中特殊过程的要求组织、监督作业。 5 管理内容 5.1特殊过程的鉴定及要求 5.1.1 工艺工装室确定鉴定日期及所需鉴定的工件或产品车,及相关技术条件,做好工艺鉴定前的准备工作,并对工艺过程进行监督。 5.1.2设备部对特殊过程鉴定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并对设备参数进行监控。 5.1.3相关工艺人员对鉴定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操作者严格按技术文件中要求操作,并做好工艺参数、设备参数记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