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画梦录

画梦录

画梦录
画梦录

一、真实表现孤独者的内心生活,抒写人生的苦闷、孤独和彷徨。

《画梦录》“本质上都是一位孤独者的自我表现”,[3]197“是孤独者灵魂的独语、内心的梦想、心灵的慰藉”。[4]292何其芳凭着自己的敏锐与细致,深入细致地捕捉到了孤独者内心的苦闷与复杂。在作者笔下,人物是孤独的、寂寞的,“早秋的蟋蟀”是孤独的;马蹄声也是“孤独又忧郁的自远而近”。《墓》中的铃铃是在“寂寞的快乐里长大的”;而“雪麟的影子”也是“孤独

的”。特别在《独语》中,作者反复玩味这种孤独感:“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的追随着你,如黄昏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抑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黑色的门紧

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

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

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5]13一种“我遗弃

了人群而又感到被人群所遗弃的悲哀”[6]169跃然纸

上,表达了身处十字路口的知识分子厌倦、孤独、彷徨

和探求的心境,其实这也正是当年作者自己苦闷与彷

徨的写照。

《画梦录》是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

读书时的作品。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白色恐怖笼

罩中国,众多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苦闷

和迷茫,彷徨于觉醒和迷失之际,徘徊在追求和幻灭之

间。他们渴望找到生活的前途和斗争的方向,又缺乏

指引和前进的力量,文学成为他们精神的避难所,感情

的世外桃源。作者这样追述自己写《画梦录》时的真情

实感:“《画梦录》是我从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中间所写

的东西的一部分。它包含着我的生活和思想上的一个

时期的末尾,一个时期的开头。《黄昏》那篇小文章就

是一个界石。在那以前,我是一个充满了幼稚的感伤,

寂寞的欢欣和辽远的幻想的人。在那以后,我却更感

到了一种深沉的寂寞,一种大的苦闷,更感到了现实与

幻想的矛盾,人的生活的可怜,然而找不到一个肯定的

结论。”[6]168-169此时的何其芳“自己制造了一个美丽

的、安静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用一些柔和

的诗和散文,用带着颓废的色彩的北平城的背景,用幻

想,用青春……”[7]142他以清新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

描写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吟唱着爱情和梦想。《雨前》

《黄昏》的郁闷和压抑,《梦后》的怅惘和孤独,都带有一

种迷离的色彩,流淌着无端的感伤,较少时代特征。《画梦录》真实地反映了处于社会大动荡中的青年

知识分子的真实心理历程,也是作者当时无限彷徨的

真实写照,情感的真实体验,也正因为这样,才赢得了

许多青年的共鸣,作品的思想价值就体现在这种“真

实”上。

二、描写幻想和现实的矛盾,作品蕴含美好的幻想和对理想的追求

《画梦录》涉足的题材不过三类:梦、自然和爱情。作者利用“梦”在现实和

幻想中建立起一座转化、逃避的桥梁,通过梦境,将自己的现实感情寄托在爱情和自然中,在“故乡的雷声和雨声”“白色的鸭”、黄昏中“沉默的街”和“小山巅的亭子”“岩半腰的松树”等倾注了人的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中抒发自己的愁绪,编织一系列至纯至洁、“美丽而忧郁”的爱情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如《墓》中雪麟整个的期待和幻想都是一场梦,是一场白日情感的历险,《秋海棠》中将思妇幻化成秋海棠的奇异描写,《哀歌》里“我们那些年轻的美丽的姑姑”的“无望”的期待,而《黄昏》则更深沉而坦白地表达了失恋的青年的寂寞与感伤:“看见第一颗亮着纯洁的爱情的朝露无声地坠地”“这沉默的街,自从再没有那温柔的脚步,遂日更荒凉,而我,竟惆怅又怨抑的,让那亭子永远秘藏着那未曾发掘的快乐,不敢独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象所萦系的道路了”。在作品中,作者企求爱情,在现实中的作者却遭受了初恋的失败。在不合理的社会中,温柔的、幸福的、圆满的爱情事实上是寻觅不到的,只好在幻想中求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满足。何其芳早在少年时代就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两难抉择。他从小生活在四川万县一个封建大家庭里,

虽得到祖母和母亲的溺爱和庇护,有过童年的天真和

欢乐,但冷酷的家庭教育、枯燥乏味的私塾生活和黑暗

的社会环境给他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12岁起他苦

读古代文学书籍,生活在“想象里的国土”,后在安徒生

童话的启迪下,他开始追求“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

这三个思想支持他走完了漫长寂苦的早年人生道路。

到了大学时代,他的生活就愈加明显地出现了两个世

界:“一个是出现在文学书籍里和我的幻想里的世界。

那个世界是闪耀着光亮的,是充满着纯真的欢乐、高尚

的行为和善良可爱的心灵的。另外一个是环绕在我周

围的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却是灰色的,却是缺乏同

情、理想,而且到处伸张着堕落的道路的。我总是依恋

和留连于前一个世界而忽视和逃避后一个世

界”。何其芳把大学时期写的散文命名为“画梦录”蕴含

深义,作品虽有悲哀、忧郁和苦闷的情绪,但却滚流着

炽热的情愫,也洋溢着美好的幻想和希望。他“画梦”,

其实也就是对美好的幻想和理想的一种追求,对幻想

世界的留恋和向往也正蕴含着对现实的否定和对理想

的追求。“我只承认《画梦录》是一片荒芜的旷地”“而

事实上那里不过是一片荒芜缺乏人迹的旷地,而且从

那里,越来越明显的,越来越宽阔的,越来越平坦正直

的道路就开始出现”,[6]168他是怀有希望的,正如在

《梦后》所写的:“在万念灰灭时偏又远远的有所神往,

仿佛天涯地角尚有一个牵系。”这也是在给人以希望。

虽然,作者的幻想缺乏坚实的基础,作者的理想却是积

极的,催人向上的。

三、积极思索人的命运,表达对人生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画梦录》中,作者常常处在“思索”之中,他要“思索人的命运”、思索人生。如他自己所说的,“虽说我对于我所碰到的问题都认真思索,而且有了我的见解,我的思想的一部分是幼稚的,错误的。我思索得非常迟钝。然而真理只有一个,不

管我走得多么缓慢,走了多少岔路,我终于走近了它……”作者在《炉边夜话》中也这样说:“错误的奔逐也是幸福的,因为有希望伴随着它。”基于这种思想,他在《画梦录》中,不断探索,刻意创新,虽然他曾遭遇了寂寞的生活、失败的爱

情、开除学籍等一系列人生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前途黯淡,更没偃旗息鼓,他仍饱含激情地探索散文的艺术美,依然积极不懈地创作《画梦录》,而且“他没有只沉醉于艺术形式的追求,他还要探索人生更多的意义”。

在《画梦录》中,我们可以寻觅到作者思索的痕迹,发现一种被压抑住的无处可以奔注的热情。“我尝窥觑,揣测许多热爱世界的人:他们心里也有时感到极端的寒冷吗?历史伸向无穷像根线,其间我们占有的是几乎无的一点:这看法是悲观的,但也许从之出发然后觉世上有可为的事吧。因为,以我的解释,他

们都是理想主义者。”[5]17“我到哪儿去?旅途的尽头

等着我的是什么?我在车厢内各种不同的乘客的脸上

得着一个回答了:那些刻满了厌倦和不幸的皱纹的脸

上,谁要静静地多瞧一会儿都将哭了起来或者发狂

的。”([5]1他深刻地意识到:“当我们只想念自己时,世

界遂狭小了”。[5]18“我仿佛知道一个真理,唯有在这地

上才建筑得起一座乐园,唯有用我们自己的手,但我总

甘愿生活在最荒凉的地方,冰天雪地,牧羊十九年,表

示我一点忠贞之心。”[5]47“对于谁呢,这忠贞之心?对

于人生。”[11]237“对于人生我实在充满了热情,充满了

渴望,因为孤独的墙壁使我隔绝人世,我才`哭泣着它

的寒冷'。”“对于人生,现在我更要大声地说,我

实在是有所爱恋,有所憎恶。并不像在《画梦录》的代

序中所说的,`对于人生我动心的不过是它的表

现'。”[11]238谁还能在悲观厌世时还饱含热情地创作,

并“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11]236呢?当我

们细读这些精美的篇章,透过有时如梦一样朦胧的轻

烟的笼罩,我们会看到何其芳是“带着热情和梦想谈说

着人类和未来”[7]150“希望和我同样寂寞的孩子也能

从它们得到一点快乐和抚慰。”[7]143可见,即使何其芳

走了一条“太长、太寂寞的道路”,虽然憎恶,但他依然

深爱着这个“寒冷”而美好的世界。他在发现、在渴望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话语虽不乏“悲观”“感伤”的情

绪,然而其文章总的基调依然是积极向上的,充满着满

腔热情的。对情感的真挚抒写,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人生

的热情态度,使得他的作品无论在取材上,还是立意上

都显示出催人奋进的进步意义。

何其芳:独语

何其芳:独语 何其芳:独语 构想独步正在荒漠的夜街上一种荣寂的音响执著天追寻着您,如朦胧的灯光高的玄色影子,您没有知该对它珍视抑是不克不及忍受了:这是您手步的独语。 人正在孤寂经常收回奇怪的言语,或是行动。行动也是言语的一种。 决续的分开了绿蒂的维特,独步正在阴光取垂柳的堤岸上,如正在梦面。引诱的彩色又冲动了他做绘野的欲视,遂决计试卜他本人的运气了;他从衣袋面摸没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面掷进河火外。如果能瞥见它的落高他便将胜利一个绘野,不然没有。这寥寂的一挥脚使您打动吗?您理解吗? 尔又念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欠亨的地方便疼哭而返。 续顶登下,谁没有欢慨的一少啸呢?是念以他的声音挖谦宇宙的寥阔吗?比及诘问时怕又只要缄默天低尾了。尔已经走入一个今代的修建物,绘檐巨柱皆争着背尔有所诉说,低小的石栏也收回声气,象一些脆忍的反思的脚指正在下面嗟叹,而尔本人倒成为了—个化石了。

或是朦胧的灯光高,搁正在您里前的是一册出色的书模板,您将闻声外面各小我私家物的独语。温顺的独语,欢哀的独语,或者狞恶的独语。玄色的门松关着:一个永近等待的魂灵死正在门内,一个永近找觅的魂灵死正在门中。每个魂灵是一个世界,出有窗户。而心爱的魂灵皆是强硬的独语者。 尔的思维倒没有是正在荒原上飞驰。有一所落漠的今嫩的房子,绘壁漫漶,阶石上展着皂藓,象等待着最初的手步:当尔单独时尔便憧憬了。 实有那样一个地点,或者是正在梦面吗?或者不外是二章宿昔嗜爱的诗篇的揉折,出无关联的奇怪的揉折:幔子半掩,天板未扫,死者的床榻上少秋藤影正在爬;死者的灵魂归到他相熟的房子面,伴侣们正在会餐,恼怒,皆说着“亮地亮地”,无人忘起“今天”。 那是颓丧吗?尔能很斑斓天念着“死”,反不克不及斑斓天念着“熟”吗? 尔何故而又慨气:“来者心以疏,熟者日以亲”?是慨叹着尔被溟溟之脚牵弛着一了网“人”如一粒蜘蛛蹲伏正在外央。憎固愈令彼此疏离,爱亦徒删谬误的挂系。谁曾正在自未的网面睥睨,腾跃,感触果溟溟之丝有余一割遂宁愿蒙缚的怅怃吗?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1/10)、鲁迅《女吊》的主题是什么? (2分) ?A、复仇 ?B、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C、批判传统文化 ?D、申冤 (2/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潘月亭 ?C、王福升 ?D、李石清 (3/10)、丁西林《酒后》里的三个人物,分别是丈夫、妻子和()。 (2分) ?A、妻子的前夫 ?B、陌生的客人 ?C、丈夫的同事 ?D、妻子喜欢的人 (4/10)、“但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留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了一世” 出自哪篇文章? (2分) ?A、胡适《追悼志摩》

?B、鲁迅《影的告别》 ?C、巴金《十年一梦》 ?D、鲁迅《死火》 (5/10)、“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此话出自那篇文章? (2分) ?A、何其芳《独语》 ?B、沈从文《烛虚》 ?C、周作人《鬼的生长》 ?D、废名《三竿两竿》 (6/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C、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D、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7/10)、穆旦《赞美》赞美了什么? (2分) ?A、祖国山河的辽阔 ?B、中华民族不畏艰辛,舍身报国的精神 ?C、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 ?D、民族的团结 (8/10)、强烈地表达出“彷徨于无地”的两难选择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鲁迅《死火》 ?B、周作人《鬼的生长》 ?C、何其芳《独语》 ?D、鲁迅《影的告别》 (9/10)、张爱玲《更衣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分) ?A、严谨翔实地呈现满清以来的服装变迁历史。 ?B、突出张爱玲特有的苍凉感。 ?C、体现现代性对传统的革新。 ?D、体现服饰的流行与共同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 (10/10)、卞之琳《尺八》的抒情方式最为独特的是() (2分) ?A、诗中加插了括号中的注释文字。 ?B、历史感的营造 ?C、借物抒情。 ?D、诗的小说化和戏剧化。 (1/10)、鲁迅《灯下漫笔》指出中国人的奴性和“人肉筵席”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分) ?A、正确 ?B、错误 (2/10)、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从一开始就是真心相爱,互相吸引的,但是因为个性的问题,才反复磨合,争争斗斗。 (2分)

论赋对何其芳早期诗文创作的影响

论赋对何其芳早期诗文创作的 影响 影 内容提要何其芳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通的特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源于赋这一传统文体的影响,这种关键词何其芳早期诗文文体特征赋 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的名字与他的诗歌和散文一样,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芳香四溢。作为 诗人,他隶属于“现代派”;作为散文家,他隶属于“京派”。一般认为,这两个流派,一个现 代,一个传统,可何其芳却在他的早期诗文创作中很好地将“现代”与“传统”融为一体,而且 更多地从传统文学中汲取了营养。谈及传统文学对他的早期诗文的影响,学界公认的就是晚 唐五代诗词的影响。何其芳本人也曾坦言:“我读着晚唐五代时期的那些精致冶艳的诗词, 蛊惑于那种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1]P64 ,“我记得我有一个时候特别醉心的是一些富于情 调的唐人绝句,是李商隐的《无题》,冯延巳的《蝶恋花》那一类的诗词”[2]P183 。但是, 极少有人注意到对何其芳早期诗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除了唐人诗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 的源头,那就是赋。其实,何其芳在他的《写诗的经过》一文中忆及:早在他十二三岁的时 候就曾硬着头皮读了一部分《昭明文选》,但终于读不下去。后来又找到一部《赋学正鹄》 (包括汉魏六朝的短赋、唐朝的律赋、直到清初尤侗等人的赋),这本并不怎么好的选本, 倒读下去了,其中一小部分他还读得好像很有些味道。正如他晚年的七律《忆昔》中所言: “儿时未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少年时无意种下的这粒种,在他开始诗歌和散文创作 后便悄然复苏、萌发,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也正因受到赋这种文体的影响,使得他的早期 诗文的文体特征与赋体现出一种惊人的契合。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参考书目 1,鲁迅:《在酒楼上》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 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 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残雪:《艺术复仇——读〈铸剑〉》,收《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钱理群:《〈故事新编〉解说》,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高远东:《〈铸剑〉讲解》,收《走进鲁迅》(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废名:纸坊记·楔子(外四篇) 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序》,《周作人文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研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1期。 4,茅盾:《子夜》选读 王中忱:《都市空间.时代性.革命现实主义——读〈子夜〉》,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5,沈从文:《边城》(节选) 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又读〈边城〉》,分别收入《汪曾祺全集》3、5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赵园:《〈边城〉——一个关于水的故事》,收《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老舍:《骆驼祥子》节选 赵园:《永远的洋车夫——读〈骆驼祥子〉》,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樊骏:《认识老舍》(上)、(下),载《文学评论》1996年5,6 期。 7,老舍:《正红旗下》(节选) 赵园:《北京:城与人》,重点阅读《旗人现象》一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施蛰存:《梅雨之夕》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15秋)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专题三 学前自测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15秋)/ ?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 ? 专题三学前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2、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屐痕处处》)等。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野草》)。 4、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梁实秋)。 5、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李大钊)。 6、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热风》)。 7、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周作人)。 8、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画梦录》)。 9、《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

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丰子恺)。 10、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林语堂)。二、多选题 11、《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ABCD)等。 a. 刘半农 b. 陈独秀 c. 钱玄同 d. 李大钊 12、二三十年代在杂文创作中有重要作用的报刊主要有(ABCD)等。 a. 《时事新报·学灯》 b. 《申报·自由谈》 c. 《新青年》 d. 《语丝》 13、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ABD)。 a. 《麻醉礼赞》 b. 《娼女礼赞》 c. 《鸦片礼赞》 d. 《哑吧礼赞》 14、诗歌合集《汉园集》的作者是(ABD)。 a. 何其芳 b. 李广田 c. 俞平伯 d. 卞之琳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上课讲义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 自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选择一项:a. 梁遇春b. 郁达夫c. 丰子恺d. 何其芳正确答案是:何其芳 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选择一项:a. 《漂泊杂记》b. 《屐痕处处》c. 《湖上散记》d. 《西湖漫拾》正确答案是:《屐痕处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选择一项:a. 《坟》b. 《呐喊》c. 《朝花夕拾》d. 《野草》正确答案是:《野草》 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选择一项:a. 林语堂b. 穆旦c. 冯至d. 梁实秋正确答案是:梁实秋 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选择一项:a. 李大钊b. 周作人c. 冰心d. 鲁迅正确答案是:李大钊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选择一项:a. 《二心集》b. 《三闲集》c. 《而已集》d. 《热风》正确答案是:《热风》 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选择一项:a. 鲁迅b. 李大钊c. 周作人d. 胡适正确答案是:周作人 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选择一项:a. 《画梦录》b. 《乌篷船》c. 《春醪集》d. 《宇宙风》正确答案是:《画梦录》

北语16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作业3

16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作业3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关于林语堂的散文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是现代散文“独语体”的代表 . 行文凌厉浮躁 . 反对幽默 . 轻松自然 正确答案: 2. 下列哪位作家不是《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 . 鲁迅 . 周作人 . 何其芳 . 林语堂 正确答案: 3. 朱自清的散文思想是什么? . 对语言并不重视 . 要求散文能够“用笔如舌” . 散文不能像说话一样,要华丽 . 朱自清的散文思想属于“独语体” 正确答案: 4. 周作人著作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 革命 . 母爱 . 童心 . 人道主义的理知精神 正确答案: 5. 哪一年被称为文坛上的“幽默年”? . 1933 . 1934 . 1935 . 1932 正确答案: 6. 下列关于《荷塘月色》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家和妻子一起赏荷的情景 . 这篇文章写作者去异地旅行途中所见的美丽荷塘 . 作家在荷塘边体会到了独处的妙处 . 作家对荷塘景物描写并不细致,而只是看重自己的主观感受正确答案:

7. 下列属于林语堂“语丝”时期特点的是哪项? . 幽默 . 谑而不虐 . 慷慨激昂 . 这一时期文章大都守在《大荒集》中 正确答案: 8. 关于《观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散文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 . 散文没有体现作者的写作风格 . 散文简洁明快,并未旁征博引 . 散文中很难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正确答案: 9. 梁遇春的文集是哪部? . 《泪与笑》 . 《春露集》 . 《伊利亚随笔》 . 《观火》 正确答案: 10. 关于冰心的《山中杂记之——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表现冰心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 虽然通过对比强调山比海强得多,但自己仍然喜爱大海 . 赞美海,体现了对祖国的思念 . 所用语言基本上是书面语的,没有很好的实现“白话文言化”的主张 正确答案: 11. 《野草》的多篇都写到了哪个意象? . 火 . 路 . 梦 . 风 正确答案: 12. 下列不属于周作人的文章是哪篇? . 《水里的东西》 . 《谈虎集》 . 《雨天的书》 . 《泪与笑》 正确答案: 13. 关于《荷塘月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全文非常自然,没有雕琢痕迹 . 属于“任心闲话”式的散文 . 在文字上,都是简洁的词语,不喜欢用叠字 . 对于这篇散文更适合用心体会,而不应以读为主 正确答案: 14. 关于梁遇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他曾出洋留学

独语何其芳散文赏析阅读答案

独语何其芳散文赏析阅读答案 独语何其芳散文赏析阅读答案 何其芳 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追随着你,如昏黄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抑或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 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是语言的一种。 决绝地离开了绿蒂的维特①,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作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了。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他想: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为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 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 绝顶登高,谁不悲慨地一声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寥阔吗?等到追问时怕又只有沉默地低首了。我曾经走进一个古代的建筑物,画搪巨柱都争着向我有所诉说,低小的石栏也发出声息,像一些坚忍的深思的手指在上面呻吟,而我自己倒成了一个化石了。 或是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里面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衰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我的思想倒不是在荒野上奔驰。有一所落寞的古老的屋子,画壁浸漶,阶石上铺着白藓,像期待着最后的脚步:当我独自时,我就神往了。 真有这样一个所在,或者是在梦里吗?或者不过是两章宿昔嗜爱的诗篇的糅合,没有关联的奇异的糅合:幔子半掩,地板已扫,死者的床榻上长春藤影在爬;

死者的魂灵回到他熟悉的屋子里,朋友们在聚餐,嬉笑,都说着“明天明天”,无人记起“昨天”。 这是颓废吗?我能很美丽地想着“死”,反不能美丽地想着“生”吗? 我何以又太息:“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是慨叹着我被人忘记了,还是我忘记了人呢? “这里是你的帽子”,或者“这里是你的纱巾,我们出去走走吧”,我还能说这些惯口的句子。而我鄢有温和的沉默的朋友,我更记起他:他屋里有一个古怪的抽屉,精致的小信封,装着丁香花,或是不知名的扇形的叶子,像为着分我的寂寞而展示他温柔的记忆。墙上是一张小画片,翻过背面来,写着“月的渔女”。 唉!我尝自忖度:那使人类温暖的,我不是过分缺乏了它就是充溢了它。两者都足以致病的。 印度王子出游,看见生老病死,遂发自度度人的宏愿。我也倒想有一树菩提之阴,坐在下面思索一会儿。虽然我要思索的是另外一个题目。 于是,我的目光在窗上徘徊了。天色像一张阴晦的脸压在窗前,发出令人窒息的呼吸。这就是我抑郁的缘故吗?而又,在窗格的左角,我发现一个我的独语的窃听者了。像一个鸣蝉蜕弃的躯壳,向上蹲伏着,噤默地。噤默地,和着它一对长长的触须,三对屈曲的瘦腿。我记起了它是我用自己的手描画成的一个昆虫的影子-当它迟徐地爬到我的窗纸上,发出孤独的银样的鸣声,在一个过逝的有阳光的秋天里。 一九三四年三月二日 【注】①作者注:这实际是指歌德。下面的故事是从一本歌德的传记里读到的。 16.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指出“独语”一词的含义。

北语15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满分答案

15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1. 郭沫若的泛神论受谁的影响? A. A惠特曼 B. B泰戈尔 C. C斯宾诺沙 D. D歌德 -----------------选择:C 2. 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是什么? A. A《红烛》 B. B《死水》 C. C《女神》 D. D《野草》 -----------------选择:A 3. 关于《女神》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A体现了“泛神论”思想 B. B没有体现五四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 C. C主体部分是第3辑 D. D将自然景物进行了冷静客观的描写,而将人放在了万物之灵的地位。 -----------------选择:A 4. 关于下面诗句:“深夜读书/释手一本老子《道德经》之后,/若抛却吉凶悔吝/相晤一室”,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A. A写深夜读完《道德经》后,深切感受到吉凶悔吝这些尘世的烦恼,似乎和它们共处一室 B. B体现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 C. C很不喜欢《道德经》,无法读懂,所以要“抛却吉凶悔吝” D. D写自己无法和老子《道德经》境界相通的状态 -----------------选择:B 5. 关于“五四”时的文学创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A总体成就比较高 B. B艺术技巧总体很高 C. C其魅力来自作者个人的魅力 D. D没有精品产生 -----------------选择:C 6. 关于诗歌《灯》,下列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A. A全诗的意象是绝对不相关的 B. B理解这首诗的关键词是“疏远” C. C“灯”并没有双关的含义,而是指实际的灯光 D. D诗歌浅近易懂,没有太深刻的哲理 -----------------选择:B

独语

何其芳《独语》(2学时) 一、何其芳的《画梦录》 二、《独语》的主题意蕴 三、《独语》的叙述方式 教学要求: 1、了解《独语》的哲理内涵; 2、了解《独语》的抒情风格。 教学重点:《独语》的写作意识;何其芳散文在三十年代散文中的独创性。 教学难点:何其芳散文的“独语”调式。 有人说,孤独是形单影只,也有人说,孤独者必志存高远。孤独是一种心情,有时亦是一种姿态。而何其芳,在《独语》不仅给了孤独新的阐释,还为它换上了一张张不一样的面孔。他的孤独,是寂寞而忧郁的注定了的孤独。 《独语》是何其芳早期的创作作品,那时候的他,还“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与怀念,憧憬和梦幻之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这样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第一次看这篇散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但是,透过这篇文章,不难发现,何其芳笔下的“独语”是具有两个含义的:“一是个体的生命赋予了痛苦感悟的,而且互相之间有了差别的独立性。这痛苦,是个人的体验,写出了人和人之间是那样的不能相通。每个人都在诉说,我们却无法倾听。是倾听者的缺席,所以所有的‘表达’都成了独语;其二,‘影子’与‘声音’表达着寂寞,这种寂寞令人害怕,却又无法逃离。“独语”中充满寂寞的话语,不仅如此,除了写寂寞之外,作者更力图在寂寞中执着地追求,反抗那样的寂寞。“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这句话在这里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独语》没有故事,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是瞬间的心绪倾诉。这与常见的有实指的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的散文有很大不同,构成文章的材料不是事实,而是想像。 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想像,“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追随着你,如昏黄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抑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以独步时脚步的声音比作“独语”,以这种奇特的想像,抒发关于独语的忧郁、寂寞和过分缺乏了的温暖的情怀。少年维特之烦恼、阮籍的穷途之哭,这些都是社会对个人的压抑的结果,所以“黑色的门”是个意象,象征黑暗的社会,“灵魂”是指个体生命。他使用想像把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在紧闭的黑门里,“每一个灵魂都是一个世界”,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这是生活的写照,也剥开了人生的本质。现实中不愿向丑恶现实屈服、随波逐流的人,往往是寂寞的人,也是最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人,即“倔强的独语者”。这就是作者此文的命意所在,也正体现出作者创作早期时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和个性。 这篇散文是以独自倾诉的方式写成的,在倾诉中围绕独语者的寂寞而展开。先提出“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点明倔强的独语者是为现实所不容。但那所落寞古颓的屋子却在

何其芳《预言赏析》

重庆文理学院选修现代诗歌鉴赏题目:赏析《预言》,感悟何其芳的精神世界 专业:10应用心理学 姓名:杨清芳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院 学号:201011034001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20日

赏析《预言》,感悟何其芳的精神世界 摘要:《预言》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体现了诗人30年代初到抗战前的创作风貌,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诗人在梦的轻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的心灵语言。本文主要从写作背景、诗体结构、情感以及感想等多个方面对《预言》进行分析,剖析《预言》的美,何其芳的精神实质,情感归宿。 关键词:预言 ;感伤 ;影响;唯美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与李广田、卞之琳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因“汉花园”是北京大学所在地而得名)出书。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并做过朱德的私人秘书,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写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广阔》等诗篇,讴歌版,受到文坛注意。“汉园三诗人”。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大学毕业后他到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教革命,礼赞光明,传诵一时。 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庆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 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党校)任教。建国后诗人曾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红学)以及教学工作,其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最后,在文革中也不能幸存下来。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作品主要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写作背景: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原型是()。1.0 分 A、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岳冬至事件 C、郝桂女从军 D、小裁缝事件 我的答案:B 2巴金晚年创作的充满忏悔精神的作品是()。1.0 分 A、《随想录》 B、《管锥篇》 C、《语丝》 D、《朝花夕拾》 我的答案:A 3关于赵树理小说特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赵树理小说的结构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具有完整性,讲故事有头有尾。 B、赵树理善于将描写融化于叙述之中。 C、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均有突破,有不同于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的素质。

D、赵树理的小说不足之处在于不注重时效性,没有真正融入农民生活。 我的答案:D 4关于巴金小说的评述,下列选项错误是()。1.0 分 A、《雾》重在展现如雾一般软弱、犹豫的性格。 B、《雨》充满了阴郁气氛,描写爱情的比重较大。 C、《寒夜》中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倾向,塑造了多余人形象。 D、《电》写的相对明朗,有无政府主义行动的影子,富于戏剧性。我的答案:C 5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1.0 分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6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哪一部小说的主人公?()1.0 分 A、《狂人日记》 B、《风波》 C、《祝福》

D、《伤逝》 我的答案:D 7曹禺的《雷雨》中,序幕和尾声的作用是()。1.0 分 A、塑造人物 B、间离效果 C、制造悬疑 D、前后照应 我的答案:B 8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1.0 分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我的答案:D 9沈从文在《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这篇文章中谈到了三个女性,其中不包括()。1.0 分 A、丁玲 B、张兆和 C、翠翠

何其芳的散文分析

冥思中的生命轨迹 ——何其芳散文意境的虚幻之美 【摘要】:在冥思中,让灵魂与天地万物浑融一体;在梦幻中,不断地找寻且不断地建造空中楼阁;在回忆里,从容地审视并认真地品味过去的事物……冥想之境,梦幻之境,追忆之境——不仅是何其芳散文幻美风格的源泉,也是何其芳散文意境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何其芳散文意境幻美 雨后朦胧的天空下,烟雾缭绕,沉浸在何其芳建筑的梦里…… “是的。一夏天,我和一患色盲的人散步在农场上,顺手摘一朵红色 的花给他,他说是蓝的。” “那么你是替他悲哀?” “我倒是替我自己。” 以上一段谈话是《画梦录》的代序——《扇上的云烟》的开始。作者 看来,现实是令人悲哀的,人类的视觉与听觉,同样有着“可怜”的 局限。因此“我”宁愿生活在梦中。在那里,世界是闪烁着光亮的, 是充满着纯真的欢乐、高尚的行为和善良可爱的心灵的。让我们在梦 中冥思….. 一、冥想之境 当冥想成为生存的常态,那些冥想者,必须学会和自己说话。在 无边无际的静寂之中,他们的人格、思想会发生奇异的变化。犹如《梦 后》中,一位古代的隐士常常守着围棋,两手运子,相互攻伐。那种 有退有进,伸缩自如的独语,实际上是一场精神上的自我博弈。在言 语或情思的博弈中,明晰着生命的感悟。《独语》写到:“温柔的独语, 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

魂死在门外,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在期待与找寻中,门内与门外的灵魂,仍于倔强的独语中,合二为一。《黄昏》写到:“一列整饬的宫墙漫长的立着。不少次,我以目光叩问他,它以叩问回答我:——黄昏的猎人,你寻找什么?”不肯放弃的叩问里,整饬的宫墙,成了“我”的另一个声音。“它”启发着“我”的想象,启发“我”从过去、从未来,不断地寻觅。《迟暮的花》写到,在一个没有月色的寂静的初夜,在没有游人的荒废的园子,“我听见了两个幽灵或者老年人带着轻缓的脚步声走到一只游椅前坐了下去,而且,一声柔和的叹息后,开始了低弱的但尚可辨解的谈话。”当我们被这样的长谈,引入伤感的沉思,作者突然交代:那一对私语者原来是他二十年前构思的四幕剧里的两个人物。他们温柔而多感的对话,只是一段以对白形式出现的内心独白。它是孤独者寂寞的私语。 低婉的独语也好,旷远的情思也罢,沉潜在意识的深处,何其芳更真切地触摸到生命最细微,也最脆弱的律动———它让那些凝固和封冻的人生,渐渐地泛起了波纹;它让紧紧关闭的心房,轻轻地张开了眼睛……是的,通过那些飘逸的文字,奉献给世人的,是宁澈深远的艺术意境。 二、梦幻之境 梦是生活的积淀,是怀恋的源泉,此处,梦更是作者灵感的来源——“我家乡有一种叫做梦花的植物:花作雏菊状,黄色无香,传说除夕放在枕边,能使人记起一年所作的梦。”(《梦后》);自我编

独语

《独语》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相对而言,思想跳跃,有一定深度,语言抽象,理解上有难度。对学生而言,散文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阅读散文并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散文阅读学习方法。 2 通过学习《独语》感受散文文体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3 学生阅读散文能主动感受文人独特的思想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1 对“独语”的全面理解 2 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3 对作者写作状态与目的、内心世界的感受 四方法与手段朗读法、讨论法 五课型与课时自学讨论课+鉴赏课;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文章,在老师的梳理下,学生能够对全文有一个基本感知。 2 学生可以充分展开小组讨论,针对“独语”的理解进行交流与文字组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视频片段《少年维特之烦恼》(文中情节部分) 师:同学们,视频中维特在做什么呢,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维特的举动。(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有一个答案:独语,人在孤寂时常发出的奇异的语言或动作,大家觉得怎么样?当然这不是老师说的,而是诗人何其芳给出的形容。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一下何其芳的《独语》 2 学生先默读文章,再听课文录音,再次感受课文。 3 询问学生读与听之后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老师起初也有类似的感受。其实这篇文章展示的就是一个思想者的内心,有关生命生存的困惑与思考,人的心灵自然是不容易读懂的。 这篇文章结构还是比较清晰的,1-6小节提出了“独语”以及对独语的种种猜想7-14小 节“我”的“独语”15小节由遐想回到现实(板书段落划分) 师:心声固然不易读懂,但既然我们看到了这篇文章,有了这一次阅读的际遇,我们就要努力去理解与感受,不能让作者还是“独语”,而要与其交流,给以回应。这节课下面的时间就由同 学们四人一组共同讨论学习,我们重在自我的阅读与感受。 理解文章有章可循,解决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也就大致读懂了文章。对于这篇文章,什么是“独语”,为什么会产生“独语”,“独语”时做了些什么,同学们可以从这三个角 度出发读文章进行讨论,交流阅读感受。 4 小组讨论,老师在学生中个别指导。 5 总结与作业布置 “独语”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有哪些具体特点;至于为什么会发生“独语”,大家可以通过文中所举例子进行归纳总结;“独语”时思考了什么,与平时思考的问题有何不同,我希望同 学们经过讨论,对于自己理解文章是有帮助的。 今天的作业便是将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与理解详细的写下来,可以附上文中关键词句作为 依据.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份,尽可能有条理,并且附上每个人阅读的初步感受,不求深刻,真实 即可,下节课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有关“独语”理解的三个问题 2 在重点语句理解上,在老师指点下经过鉴赏比较,有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教学过程(课前将作业全班分发交流) 一朗读课文,再次感知。同学分段朗读,要读出文章的味道。 二问题交流,集体归纳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题为《独语》,我们首先便要解题:什么是独语?大家手中已经有了其他同学的作业成果,觉得写得不错有道理的就推荐一下,同学们集思广益,一起商讨出最终答案。当然老师也做了一份,最后和同学们比比看。 学生答案:独语就是自言自语;独语是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 师提示与指导:独语独语者独语体 1 独语与对话独语, 是对话的组成部分, 是缺失了的对话。渴望“对话” , 是人类的本性。《独语》是一次试图摆脱“独语”的努力, 是在独语中不断寻求“对话”可能性的尝试

何其芳资料

何其芳资料 1931年至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课余致力于诗歌和散文创作,诗文编入《汉园集》、《画梦录》、《刻意集》和《预言》。他早期作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了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艺术上追求中西融合,成就突出,产生了较大影响。《画梦录》获1936年《大公报》文艺奖金。 知识来源: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14-3015页. 使少年人自甘寂寞的直接原因还不是环境,而是书本。从十一、二岁开始,何其芳就与那些绘图绣像的旧小说结成不可分离的伙伴;他家藏书有限,除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名著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更适合于少年人阅读的文学作品了。他也硬着头皮把《昭明文选》中班固的《两都赋》、左思的《三都赋》等读下去,但感受不很深。后来又找到一部《赋学正鹄》和一部《唐宋诗醇》来读,才颇有心得,其中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尤使他喜欢。他一生始终不能忘情于诗歌,忘情于诗意醇厚的文字,根源就在这里。精致而丰富的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给予何其芳以文学的启蒙,他最早(大约十四岁以前)从中领悟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这启示了他后来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中怎样运思炼句,他独特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与此关系密切。但是,传统也给他带来很大的负担,他象许多著名的现代作家一样,终其一生没有完全摆脱开传统文学的“镣铐”,这也许是新旧文学交替中的必然规律。诗歌受语言形式的巨大约束,这是人所共知的。领略过旧体诗词和文赋之美妙的何其芳在创作新诗和具有诗意的现代散文时,必然有意无意之中“留连”旧光景,唯恐新形式失去诗的醇味;他的早期诗作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融会贯通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美质。但这样也使得他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比较迟缓,甚至时时感到“思路枯涩”,因为旧形式的完美和作者对它的萦念,使得更有力的新形式的降生非常艰难。何其芳确定不了他在写作时候的“过分矜持”是他的“好处吗还是弱点”(《刻意集》序),是不难理解的。对此,何其芳还有一段说明的文字:“我呢,我从童时翻读着那小楼上的木箱里的书籍以来便坠入了文字魔障。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我喜欢读一些唐人的绝句。那譬如一微笑,一挥手,纵然表达着意思但我欣赏的却是姿态”(《梦中道路》)。谁说得清楚这里的态度主要是自赏还是自我批评呢? 第一高小前身是“太白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太白岩下,相传李白曾到这一处结庐读书。何其芳在这期间不止一次偕同其他少年沿着曲折而上的石级登临太白岩,眺望附近的山岭、山下大湖泊似的盆地和东去的大江。后来有人评论何其芳的诗文时,说他受卢梭的影响,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何其芳自己辩解说,他只把自然当作“一种背景,一种装饰”,“从来不喜欢自然”(《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这里应该作一些分析:何其芳与西方不少浪漫派作家崇拜自然相比而言,确实有很大的不同,自然景物在他的眼里并没有神奇的魅力,只有在诗文里当作意境的组成部分(即他所谓的“背景”和“装饰” )来描绘时才能引起他的注意。但是,客观地说,大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对于他的创作还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这不仅表现于《画梦录》的多篇散文中,而且表现于《王子猷》、《浮世绘》、《还乡杂记》以及1972年写的未完稿的另一长篇小说中;就是《燕泥集》中的不少抒情诗,也都得益于他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长江流域的环境。那首从梦中得到“灵感”的《爱情》(1932年)就是突出的例子:诗人眷恋着“南方的爱情”,那“爱情”由于融汇入南方山麓泽畔的动人景象(诗中没有明显地点出,只以象征的手法带过)而显得轻柔,缠绵,就是“醒来的扑翅声也催人入睡”。何其芳主观上关心人生苦乐远胜于关心身外的自然物,但自然物却作为一种重要的感觉要素融汇于他的创作中。实际上,何其芳难得将自然物作为外部的背景或装饰来加以描写;只是透过“文字魔障”,他才捕捉到“情感化”的自然物的“色采”和“图案”。他语言上的清新和柔韧之处,主要在于此;一旦直接面对现实人生,他的画笔往往便显得有些拙直。仅从这点而言,何其芳是“本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诗情深深地孕育于大自然之中。 ——假若被留下了他便要失去他永久的青春。”这也是何其芳常常引用的李煜词中的“留连光景”一语的涵意。它不仅概括了何其芳早期的人生观及恋爱观,而且代表了他当时将生活与艺术合一、甚至将艺术凌驾于生活

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

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 第八章现当代诗歌 1.“天狗”的象征意义08年4月考过 郭沫若的“天狗”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是“洪荒开天辟地的大我”;借“天狗”自由、无羁、破坏与反抗的形象,发出气吞一切的绝叫;“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我把全宇宙来吞了。”用剥蚀自己皮肉、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表达要扫荡一切、彻底破坏一切,非常自信又有些惘然的情绪;那是觉醒之后的渴望与焦灼,是典型的“五四”“暴躁凌厉之气”。 2.《再别康桥》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再别康桥》一诗,每节两韵,节节转韵,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产生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地”、“悄悄地”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具有“建筑美”。 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毫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开头、结尾中“轻轻的”、“悄悄的”,与“挥袖”、“云彩”的结合,把内心情感外射于客观物象,融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使诗歌具有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绘画美”。 3.闻一多《一句话》--“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 首先,“咱们”指的是中国同胞,“咱们的中国”是摆脱列强殖民压迫的独立自主的中国,更深一层,“咱们”指的是人民,“咱们的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行使民主权力的中国。爆一声“咱们的中国”,那力量将如火山爆发、晴天霹雳,彻底摧毁这个旧世界。 4.“乡愁”的四个意象 《乡愁》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于其意象的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明朗、强烈而又意蕴丰富,启发人的联想;他们连接的分别是母亲、新娘、亡亲和祖国,代表着母爱、爱情、生死契约的亲情和落叶归根的故土情。 5.舒婷《致橡树》独立的女性观念 在这首爱情诗中,诗人把自己化作一株木棉,而把爱人喻为橡树。诗人以“致橡树“作题,将女性作为抒情主体,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倾诉。这倾诉不仅是对爱情诚挚、热烈的表白,更是对自己所理解、信仰的爱情观念的坚定表白。这是一首爱情解放的宣言,也是一首女性解放的宣言,歌颂一种纯洁坚贞又健康现代的爱情观,张扬女性自尊自强的独立意识:相爱的男女首先要确立自己独立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倾心相爱、彼此扶助。女性也必须像男性一样,具有树的坚韧挺拔,占据自身足下的土地。 第九章现当代散文 6.朱自清《给亡妇》生活细节的选取 在这篇抒情散文,常常通过细节动作和生活点滴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朱自清在北平任教,妻子一人承担起哺育子女的重担,作者没有从正面着墨,而是回忆妻子为照顾孩子常常半夜起来,休息不足;即便临终前,妻子挂念不已的还是孩子们的将来;为了供自己求学,妻子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首饰;为了操持整个家庭,妻子承受、忍受了很多,但当自己假期回到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