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战法军编制

二战法军编制

二战法军编制
二战法军编制

二战法军编制

一战之后的法国军队仍然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骑兵师,而且为了这些师的前途,军队内部一直在争论不休,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军高层总算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些还拥有大量马匹的部队,在新的空中威胁面前无疑是最好的靶子。1939年夏天,在甘末林的亲自过问下,法军骑兵部队的改革工作开始了,它们将被部署在更适合他们的阿登地区和瑞士边境,作为一支阻滞力量而非决战力量而存在。到了战役爆发前,法军已经完成了5个轻骑兵师的编制,这些师由于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坦克和装甲车,与传统的“骑兵”相比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

第1轻骑兵师:

第2骑兵旅(第1猎骑兵团,第19龙骑兵团)

第11轻摩托化旅(第1装甲机枪团-或者按照实际情况称为装甲车团,第5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

第2轻骑兵师:

第3骑兵旅(第18猎骑兵团,第5胸甲骑兵团)

第12轻摩托化旅(第2装甲机枪团,第3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

第3轻骑兵师:

第5骑兵旅(第4骠骑兵团,第6龙骑兵团)

第13轻摩托化旅(第3装甲机枪团,第2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

第4轻骑兵师:

第4骑兵旅(第8龙骑兵团,第31龙骑兵团)

第14轻摩托化旅(第4装甲机枪团,第14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该师缺编反坦克炮连)

第5轻骑兵师:

第6骑兵旅(第11胸甲骑兵团,第12猎骑兵团)

第15轻摩托化旅(第5装甲机枪团,第15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到1940年战役开始之前,所有的5个轻骑兵师和3个轻骑兵旅都被部署在比利时边境的阿登地区,其中第1和第4轻骑兵师属于第9集团军,第2和第5轻骑兵师属于第2集团军,第3轻骑兵师则属于第3集团军指挥。

轻骑兵师中的骑兵旅

骑兵旅中的两个骑兵团,虽然名称各有不同,但是编制是一致的,每个团由5个中队组成。

在5个中队中,包括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4个排),每个排36人,而每个骑兵中队的“重武器”仅仅是8挺轻机枪而已。

第5个中队是火力支援中队,包括2个机枪排,一个迫击炮排和2个反坦克组。一个正常情况下的支援中队装备包括8挺机枪,4门60毫米迫击炮和4门25毫米反坦克炮。另外,全团还有48名枪榴弹射击手,总的来说,法军的骑兵团与正规的步兵营从人数和装备上来看都是类似的,除了他们的马匹之外。轻骑兵师中的轻摩托化旅

如果说骑兵旅是轻骑兵师命名的由来,那么轻摩托化旅更像轻骑兵师打击力量核心,轻骑兵师的装甲部队都集中在这个旅里面。

摩托化龙骑兵团包括两个营,每个摩托化龙骑兵营包括三个中队,其中:

一个装甲侦察中队,包括一辆指挥型骑兵坦克(AMR33/35),两个骑兵坦克排(共10辆),两个自行车排。

一个步枪兵中队,包括3个战斗排和一个机枪排,每个战斗排拥有7辆CP19半履带车,机枪排拥有5辆同型车辆,此外,中队还拥有1门60毫米迫击炮(包括一辆半履带车),一个指挥排,而这个排也控制着5辆后备半履带车,因此,这个200人左右的中队,拥有32辆半履带车,18挺轻机枪,4挺机枪和1门迫击炮。

一个火力支援中队,包括2个机枪排,一个迫击炮排和两个反坦克小组。全中队拥有19辆半履带车,8挺机枪,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25毫米反坦克炮。这样的一个摩托化龙骑兵营拥有11辆骑兵坦克,26挺轻机枪,12挺机枪,1门60毫米迫击炮,4门81毫米迫击炮和4门25毫米反坦克炮,另外还有24名枪榴弹射击手,总体来说其实力超过正规的步兵营。

这样一来,整个团就拥有23辆AMR系列坦克(团部1辆),成为轻骑兵师装甲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装甲机枪团包括4个中队:

1个装甲侦察中队,包括一辆指挥型装甲车(应该是P178),4个装甲车排(每排3辆),两辆后备车。1个装甲中队,包括一辆指挥型坦克(一般为H35/39),4个坦克排(每排3辆),两辆后备坦克

2个自行车中队,每个中队包括4个战斗排,一个60毫米迫击炮组(它也是由自行车运送的),一个指挥排(一般有2辆卡车,2辆小汽车和4辆双人自行车)

加上团部的一辆装甲车,整个装甲机枪团的装备为16辆P178装甲车,15辆H35/39型坦克,16挺轻机枪,2门60毫米迫击炮,还有24名枪榴弹射击手师属炮兵团:

每个师属炮兵团的编制都是类似的,2个75毫米野战炮队,共有12门75毫米炮;1个105毫米榴弹炮队,12门榴弹炮;1个47毫米反坦克炮连(8门炮)。理论上说,还应该有一个25毫米高炮连(6门炮),然而仅有第5轻骑兵师在1940年5月底得到了高炮部队。

辅助部队:

上面介绍了一下轻骑兵师的主要作战力量,下面简单列出各种辅助部队

师属工兵:包括一个工兵连和一个通信连

师运输队:包括一个畜力运输连和一个摩托化运输连

师后勤队——军需及财务队

师医疗队

等等此外,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必须提到,按照法军的编制,轻骑兵师拥有一个空中支援中队,装备侦察机,直接由师指挥,在战役爆发时,第1、2、5轻骑兵师都有师属空中支援中队,只不过在战斗爆发后,这些部队很快就与陆军分离,根本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

1940年法军的摩托化步兵师

1940年法国战役中的法国机械化部队——摩托化步兵师

与德国相比,法国的摩托化步兵师的师序号是直接与步兵师相连的,到法国战役爆发时,法军共改编了7个摩托化步兵师,从数量上看似乎并不算少,但是与德国或英国不同的是,法军摩托化步兵师的卡车是单独配置的部队,按照法军的预想,摩托化步兵师的侦察和炮兵部队将完全摩托化,而步兵部队平常并不以卡车机动,而是在需要的时候配属运输队(这其中还包括了专门的巴士运输队……),平常步兵部队的重武器由马匹驮运。

法国战役时法军的摩托化步兵师如下:

第1摩托化步兵师:

第7摩托化步兵师侦察营

第1、第43、第110摩托化步兵团

师属炮兵团(一个轻炮团和一个重炮团,下同)

师运输队

第3摩托化步兵师:

第6摩托化步兵师侦察营

第51、第67、第91摩托化步兵团

师属炮兵团

该师在战役爆发时为后备部队,因此尚未配属运输队……第5摩托化步兵师:

第1摩托化步兵师侦察营

第8、第39、第129摩托化步兵团

师属炮兵团

师运输队第9摩托化步兵师:

第2摩托化步兵师侦察营

第13、第95、第131摩托化步兵团

师属炮兵团

师运输队第12摩托化步兵师:

第3摩托化步兵师侦察营

第8、第106、第150摩托化步兵团

师属炮兵团

师运输队第15摩托化步兵师:

第4摩托化步兵师侦察营

第4、第27、第134摩托化步兵团

师属炮兵团

师运输队第25摩托化步兵师:

第5摩托化步兵师侦察营

第38、第92、第121摩托化步兵团

师属炮兵团

师运输队

此外,与轻骑兵师类似的是,法军摩托化步兵师拥有2个工兵连,2个通信连,2个运输连(畜力和车辆各一),一个弹药补给连,一个医疗队和其他辅助部队。

另外,法军的运输队的使用是怪异的,按照法军的想法,这些车辆是用来保证师部队进行“战略性”调动的,换句话说,这些车辆保证的是部队到达战区,而非参与作战,因此法军的摩托化步兵师,在进入实际战斗的时候实际上其步兵部队与步兵师没有多大区别。

一般来说,法军摩托化步兵师的师运输队包括4个汽车连,其中一个特种卡车连(80至100辆),一个可运输马匹的卡车连(80至100辆),另外还有2个巴士运输连,每个连有160至200辆巴士,从这个组成也可以看出,法军是如何看待它的“摩托化”步兵师的。与德军不同的是,法军的7个摩托化师中,除了第3摩托化步兵师作为后备力量以外,其余的6个分配给了3个集团军的6个步兵军(摩托化步兵军),仅有第9集团军的第9步兵军没有配属,其中2个师在第7集团军、3个师在第1集团军,1个师在第9集团军。

摩托化步兵师中的摩托化步兵团

法国摩托化步兵师中的骨干力量——步兵团由几个大部分组成。

最高指挥部

指挥连:一个指挥部机构,一个供给排,一个通讯排,一个战斗工兵排,另外,有一个自行车连附属于指挥连,由一个自行车排(有4挺轻机枪),一个摩托化机枪排(4挺机枪)和两个混编排(每个排两挺轻机枪两挺机枪)组成。

一个供应连,装备12辆雷诺UE多用途车

一个重装连,包括一个指挥排,2个反坦克炮排(每排3门25毫米反坦克炮及3辆UE多用途车),2个迫击炮分队(共4门81毫米迫击炮),另外还有一个高炮连在重装连指挥下,包括12门20毫米高炮

3个摩托化步兵营

每个步兵营又包括:

指挥部

指挥排(通讯分队,医疗分队,供应分队)

3个步兵连

1个重装连

每个步兵营的重装备是33挺轻机枪,12挺机枪,3门60毫米迫击炮,2门81毫米迫击炮,2门25毫米反坦克炮,另外有45名枪榴弹射击手。

摩托化步兵师中的侦察营

侦察营是摩托化步兵师中最重要的装甲单位,它由5个中队组成

一个装甲车中队,除了第15摩托化步兵师装备的拉菲装甲车外,其余都装备了P178,包括一辆指挥车,4个排(每排3辆),2辆后备车

一个装甲侦察中队,其中第9摩托化步兵师装备了H39,第25摩托化步兵师装备了H35,其余是AMC P-16型半履带装甲车,编制同上。

两个自行车中队,包括4个战斗排(每排两挺轻机枪),此外一般都有一个支援队,包括1门由自行车装载的60毫米迫击炮和一个指挥排(拥有两辆卡车,两辆汽车和四两双人自行车)

一个支援中队,包括两个机枪排(每排4挺机枪),两个反坦克炮组(个别情况下会加强一个),每个小组2门25毫米反坦克炮,不过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加强支援火力,会以一门37毫米步兵炮替下一门25毫米反坦克炮。

整个侦察营的重装备包括:15辆装甲车,15辆坦克或半履带车,24挺轻机枪,12挺机枪,2门60毫米迫击炮,3到6门25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可能装备的1门37毫米步兵炮。摩托化步兵师的师属炮兵

轻炮团包括三个炮兵队,每个队包括12门75毫米野战炮,由半履带车牵引。

重炮团包括一个105毫米榴弹炮队和一个155毫米榴弹炮队,由半履带车牵引。

同时,轻炮团一般都指挥一个反坦克炮连(47毫米反坦克炮)和一个高炮连,它们由卡车牵引1940年法国战役中的法国机械化部队——轻机械化师

在介绍轻机械化师本身之前,首先请允许我把轻骑兵师留下的一个问题给出一点解释,那就是法国胸甲骑兵团的问题。

根据我最新看到的说法,一战之后法**留了4、5、6、8、9、11胸甲骑兵团。这就是维基中提到的6个团。

1939年9月第9胸甲骑兵团解散,其人员用于组成师侦察队。

1940年1月第1、2、12胸甲骑兵团重新组建

1940年5月第3、7、10胸甲骑兵团重新组建。这样在法国战役开始时,法军共有1、2、3、4、5、6、7、8、10、11、12共11个胸甲骑兵团。其中6、8、10、12团被改组为轻机械化师的远程侦察团(装甲侦察团)

法国轻机械化师

虽然在一战之后法国仍然保留了一定数量的骑兵部队,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骑兵军官们在认真思考如何在新的战争形势下发挥这些部队的作用,其中的一些思想不那么保守的人也认同了将骑兵部队改组

为机械化部队这样一条出路。1932年,法国骑兵部队指挥官弗拉维格尼将军在当时的法国总参谋长魏刚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机械化分队用于试验,1935年7月,一直被用以试验骑兵部队机械化的第4骑兵师(不同于以前提到的轻骑兵师)被改组为第1轻机械化师。最初设想的轻机械化师应该由6个团为主力组成:

一个侦察团,包括两个装甲车中队和两个自行车中队

一个战斗旅,包括两个坦克团(每团四个中队)

一个轻机械化旅,包括两个摩托化龙骑兵团(每个团两个营)

一个炮兵团

按照骑兵部门最初的设想,所有坦克团将仅仅装备S35坦克,但是实际上是与H系列坦克混合编制的。在实际组建中的其他改变包括摩托化龙骑兵团缩减到一个,但是下辖三个营,都乘坐越野卡车,而且每个营还得到了一个侦察坦克中队。在5月10日之前,共编成了3个轻机械化师,在战争中,还有两个新的轻机械化师出现,虽然它们有些名不符实。

在第3轻机械化师编成前(1940年3月),第1和第2轻机械化师组成了骑兵军(虽然这两个师没有什么骑马的骑兵部队。甚至连运输队也是完全摩托化的);第3轻机械化师组成后,第1师转归第7集团军。法国战役开始时的三个轻机械化师编制

第1轻机械化师:

第1轻机械化旅(坦克旅):

第4胸甲骑兵团

第18龙骑兵团(这两团装备H35和S35)

第2轻机械化旅(摩托化步兵):

第4摩托化龙骑兵团(加强了一个反坦克炮中队)

远程侦察团(装甲侦察团):第6胸甲骑兵团

炮兵团:第74摩托化炮兵团及附属单位第2轻机械化师:

第3轻机械化旅(坦克旅):

第13龙骑兵团

第25龙骑兵团(装备H35和S35)

第4轻机械化旅:

第4摩托化龙骑兵团(加强一个反坦克炮中队)

远程侦察团(装甲侦察团):第8胸甲骑兵团

炮兵团:第71摩托化炮兵团及附属单位第3轻机械化师:

第5轻机械化旅(坦克旅)

第1胸甲骑兵团

第2胸甲骑兵团(装备H39和S35)

第6轻机械化旅:

第11摩托化龙骑兵团(加强一个反坦克炮中队,侦察坦克中队装备H39)

远程侦察团(装甲侦察团):第12胸甲骑兵团

炮兵团:第76摩托化炮兵团及附属单位

这三个师在战役开始时都有完整的辅助部队编制

4个工兵连

1个战地电话连

1个无线电连

1个信鸽分队

1个摩托化指挥部连

1个摩托化运输连

1个师后勤及财务分队

1个师医疗分队

1个空中支援中队(侦察机)第4轻机械化师

该师原本计划在1940年7月1日编成,但是实际上从来没有按照其预想的编制组成过。

第7轻机械化旅:

第3胸甲骑兵团:理论上应该装备H39和S35,但在该团转归第4后备装甲师指挥时,只有一个中队的S35

第7胸甲骑兵团:后来转归第7集团军指挥,只有S35和H39各一个中队,成为“德·兰格集群”的核心

第8轻机械化旅:

第7摩托化龙骑兵团:该团只有两个营,而且没有侦察坦克中队,后这两个营的团转归第4后备装甲师指挥

远程侦察团(装甲侦察团):第10胸甲骑兵团,该团后来转给第4后备装甲师指挥

炮兵团:并未编制

1940年6月战役开始前,法军重新编组了第4轻机械化师,由第1轻骑兵师、第17军侦察队和第2步兵师侦察队的余部重新组成

装甲部队:德·拉·罗奇集群(10辆S35和10辆H39)

摩托化步兵/骑兵部队:第1猎骑兵团,第5摩托化龙骑兵团

侦察团:第1装甲机枪团(装甲车团)

师炮兵:8门75毫米炮

第7轻机械化师

该师的主体由第4轻骑兵师余部组成,同样在法国战役第二阶段编成

装甲部队:第8龙骑兵团(H39和H35各20辆)

摩托化步兵/骑兵部队:第14摩托化龙骑兵团,第31龙骑兵团

侦察团:第4装甲机枪团(装甲车团)

师炮兵(番号不详):12门75毫米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6门47毫米反坦克炮,3门25毫米反坦克炮最后还要提一下前面说到的“德·兰格集群”,第二阶段战役开始时,它的编制包括第7胸甲骑兵团(拥有25辆S35和35辆H39),第7摩托化龙骑兵团第三营,第54炮兵连(5辆拉菲W15TCC 坦克歼击车,3门25毫米反坦克炮)

下面我以编制完整的三个轻机械化师为例介绍一下其组成

轻机械化旅中的战斗坦克团

一般来说,轻机械化师中番号靠前的那个轻机械化旅实际上是一个坦克旅,它包括两个战斗坦克团,名称为胸甲骑兵团或龙骑兵团。

每个团包括4个中队:

2个中队的霍其基斯轻坦克(H35或H39),每个中队包括1辆指挥型坦克,4个坦克排(每个排5辆)和2台后备车,其中每个排的排长车都是装备了APX-R1型新炮塔及长身管37毫米炮的加强型

2个中队的索玛中坦克(S35),具体编制与上面两个中队一样,当然没有新炮塔这一说。

另外,装备相同型号的两个中队一般会组成一个战斗队,在这两个战斗队里,还各自有一辆与中队型号相同的指挥型坦克。

最后,团指挥部也拥有一辆指挥型S35

这样一来,一个胸甲骑兵团拥有48辆S35和47辆H35/39,每个团95辆坦克,这两个团拥有190辆坦克,而后面大家会看到,法国后备装甲师的两个半旅只有158辆坦克(当然,半旅嘛……)

轻机械化旅中的摩托化龙骑兵团

由于规模的缩小,轻机械化师中的第二个轻机械化旅只有一个团,但是在有的资料中,把远程侦察团

(装甲侦察团)划在这个旅里面,但无论如何,这个摩托化龙骑兵团的地位是确定的,它也是轻机械化师中最重要的步兵单位

每个摩托化龙骑兵团都有三个摩托化龙骑兵营,而后者下辖5个中队:

1个侦察坦克中队,包括1辆指挥型坦克,4个坦克排(每排5辆)和两辆后备车,第1和第2轻机械化师的这个中队装备了AMR35,而第3轻机械化师装备的则是更强的H39

1个自行车中队,包括4个排,每个排(26人)的重装备是4挺轻机枪,此外中队有1门60毫米迫击炮,一个装备有2辆卡车、2辆小汽车、4辆双人自行车的指挥排

2个步枪兵中队,每个中队有3个战斗排和1个机枪排,每个战斗排(37人)都有4辆越野卡车,重装备是6挺轻机枪;每个机枪排(23人)有3辆越野卡车和4挺机枪。另外,每个中队还拥有1门60毫米迫击炮(包括1辆卡车),1个装备5辆卡车的指挥排,这样每个步枪兵中队约200人,拥有21辆卡车。

1个火力支援中队,包括2个机枪排,1个迫击炮排,1个反坦克炮排。其中机枪排的编制与步枪兵中队的一样;迫击炮排(35人)拥有5辆卡车和4门81毫米迫击炮;反坦克排拥有4辆卡车,4门25毫米反坦克炮,而且反坦克炮排还拥有4辆备用卡车和2辆双人自行车。这个中队也有一个装备4辆卡车的指挥排。

总体来看,一个摩托化龙骑兵营的重装备就包括23辆坦克,52挺轻机枪,16挺机枪,3门60毫米迫击炮,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25毫米反坦克炮,另外有36名枪榴弹射击手,其实力远在普通的步兵营之上。而摩托化龙骑兵团包括了三个这样的营,请一定不要忘记它们拥有的69辆坦克……远程侦察团(装甲侦察团)

该团包括4个中队:

2个装甲车中队,每个中队包括一辆指挥车,4个装甲车排(每排5辆),2辆后备车。

2个自行车中队,每个中队4个排,每个排(26人)的重武器是4挺轻机枪,另外中队拥有1门自行车驮载的60毫米迫击炮(4人)和一个大约30至40人的指挥排,其装备包括2辆卡车、2辆小汽车和4辆双人自行车。

在作战中,装备相同的两个中队会编成一个战斗队,这两个战斗队(装甲车和自行车)各自装备一辆指挥装甲车。

整个远程侦察团(装甲侦察团)的重装备包括48辆装甲车,16挺轻机枪,2门60毫米迫击炮,另有6名枪榴弹射击手。炮兵团

每个炮兵团都包括4个75毫米炮队,24门75毫米炮

1个105毫米炮队,12门105毫米榴弹炮

另外还附属有一个反坦克炮连,8门47毫米反坦克炮;一个高炮连,6门25毫米高炮

炮兵团是完全摩托化的。

1940年6月的第1、第2、第3轻机械化师

法国的三个轻机械化师曾经是这个国家实力最强的部队,但是在比利时的失利之后,这些部队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敦刻尔克撤退后,这些部队又在法国进行重组,法军尽量为它们搜集了装备,不足的卡车和自行车则以美国的进口货代替,但即便如此,战役第二阶段开始时这三个轻机械化师的情况仍然是惨不忍睹。

第1轻机械化师

第1轻机械化旅:第18龙骑兵团/第4胸甲骑兵团:10辆S35和10辆H39

第2轻机械化旅:第4摩托化龙骑兵团,没有侦察坦克,而且只有一个步兵营,6月13日开始才得到第二个营

远程侦察团:第6胸甲骑兵团,一个装甲车排(5辆P178),两个自行车中队

炮兵:无第2轻机械化师:

第3轻机械化旅:第13龙骑兵团/第29龙骑兵团:10辆S35和10辆H39

第4轻机械化旅:第1摩托化龙骑兵团(同前)

远程侦察团:第8胸甲骑兵团,一个装甲车中队,一个自行车中队

炮兵:无第3轻机械化师:

第5轻机械化旅:第1胸甲骑兵团/第2胸甲骑兵团,20辆S35]

第6轻机械化旅:第11摩托化龙骑兵团(同前)

远程侦察团:第12胸甲骑兵团,一个装甲车中队,一个自行车中队

炮兵:12门75毫米炮按照法军本来的考虑,这三个轻机械化师的编制应该是统一的,侦察团将有一个装甲车排和两个自行车中队,坦克部队为12辆S35和12辆H39,炮兵为4门75毫米炮、一个反坦克炮连和一个高炮连,但在最后阶段的混乱中,所有部队只能是得到什么装备就使用什么装备了。

1940法国战役中的法国机械化部队——后备装甲师

在二战之前,法军一些思维活跃的军官就一直在考虑机械化部队的建设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戴高乐,1934年他在自己的书中提出建立一支10万人的职业机械化部队的主张,这个部队将由6个一线师和一个轻型师组成,其打击力将是非常强大的。

然而,戴高乐的主张不能得到法军高层的认同,法国的政治状况也导致了他的想法最终夭折,只到德国装甲兵的建设刺激了法国人,法国装甲部队的建设才迎来了转机。

从1936年开始,法军内部就开始研究装甲部队的建设问题,而到了1937年,法军步兵部门提出了第一个装甲师建设方案,预计在装甲师中配备两个混编旅(3个坦克营和2个步兵营),一个炮兵团和其他附属单位。然而由于坦克生产速度太低,1938年法军重新配置了装甲师的部队,每个师将由3个B1坦克营、1个D2坦克营、2个机械化猎兵营、1个炮兵队组成。这样的装甲师将包括两个混编半旅(2个坦克营和1个步兵营)和其他支援单位。1938年12月,在比约特将军支持下法军决定建立两个这样的装甲师(后备装甲师),第一个混编半旅在1939年9月2日,也就是法国对德国宣战前一天才编制完成!

1939年12月,比约特又要求在1940年春之前要完成三个后备装甲师的编制,这也造成了每个师实力的进一步下降,而且由于B1坦克的生产速度太慢,每个装甲师将只装备两个B1坦克营,另外两个营将装备轻型坦克。

这样一来,法国后备装甲师的编制就确定下来了,它包括一个重坦克半旅(别扭),下辖两个坦克营;一个轻坦克半旅,同样是两个营;一个摩托化猎兵营;一个炮兵团及附属单位。

第1和第2后备装甲师在1940年1月组成,第3后备装甲师则是3月才组建完毕。在法国战役开始时,第1后备装甲师原本在第一集团军指挥下,后被转给第9集团军,第2、第3后备装甲师原本是最高统帅部预备队,更有名些的第4后备装甲师我后面会单独讲到。第1后备装甲师:

第1坦克半旅:第28、第37战斗坦克营(B1bis)

第3坦克半旅:第25、第26战斗坦克营(H39)

第5摩托化猎兵营

第305摩托化炮兵团第2后备装甲师:

第2坦克半旅:第8、第15战斗坦克营(B1bis)

第4坦克半旅:第14、第27战斗坦克营(H39)

第17摩托化猎兵营

第309摩托化炮兵团第3后备装甲师:

第5坦克半旅:第41、第49战斗坦克营(B1bis)

第7坦克半旅:第42、第46战斗坦克营(H39)

第16摩托化猎兵营

第319摩托化炮兵团(这个师的炮兵团没有附属反坦克炮连)

另外,每个后备装甲师还拥有一个工兵连,一个摩托化通信连,摩托化指挥连,摩托化运输连,军需

及财务分队,医疗分队和空中支援中队(侦察机)第4后备装甲师原本计划在7月1日建成:

第6坦克半旅:第46战斗坦克营(B1bis),第19战斗坦克营及第345坦克连(D2)

第8坦克半旅:第2、第24战斗坦克营(R35)

第4摩托化猎兵营(该营没有得到半履带运兵车)

第322摩托化炮兵团(该团实际上只有24门75毫米炮)

实际上,戴高乐在5月11日开始指挥这个师的时候,它的单位远未到齐,因此他只是拿手头有的部队投入了战斗,后来该师还指挥了第3胸甲骑兵团一个中队的S35和第10胸甲骑兵团的装甲车(见轻机械化师部分)

后备装甲师中的战斗坦克营

无论是轻坦克半旅或重坦克半旅,其基本单位都是战斗坦克营:

重坦克营包括1辆指挥坦克(B1bis),3辆后备车,3个坦克连,每连1辆指挥坦克和3个坦克排(每排3辆)

轻坦克营(以H39为例)包括1辆指挥坦克,6辆后备车(有的说法是其中包括指挥坦克,但不能得到确认),3个坦克连,每连1辆指挥坦克和4个坦克排(每排3辆,其中排长车是配备APX-R1炮塔的长炮管型)

因此,每个战斗坦克营拥有34辆B1bis或45辆H39 后备装甲师中的机械化猎兵营

几经缩减之后,每个后备装甲师只拥有一个机械化猎兵营,这也是该师中唯一的步兵单位,其编制为:一个侦察坦克排,5辆侦察坦克,但是似乎从未能配置到位。

一个自行车连,每个连4个排,每个排(26人)的重武器是4挺轻机枪,另外中队拥有1门自行车驮载的60毫米迫击炮(4人)和一个大约30至40人的指挥排,其装备包括2辆卡车、2辆小汽车和4辆双人自行车。

两个步枪连,每连4个排。每个排(43人)拥有4辆人员运输车,重武器为6挺轻机枪,此外,连中还拥有1门60毫米迫击炮,炮组7人,配备1辆运输车,一个指挥排,装备3辆人员运输车。整个步枪连大约200人,装备20辆人员运输车,1门60毫米迫击炮,24挺轻机枪。

一个火力支援连,包括2个机枪排,1个迫击炮排和3个反坦克排。每个机枪排(15人)有3辆人员运输车和4挺机枪;迫击炮排拥有3辆人员运输车和2门81毫米迫击炮;反坦克排拥有3辆卡车,3门25毫米反坦克炮。这个连也有一个装备4辆卡车的指挥排。

整个机械化猎兵营的重装备包括64挺轻机枪,8挺机枪,3门60毫米迫击炮,2门81毫米迫击炮,9门25毫米反坦克炮,另有44名枪榴弹射击手,再加上编制中的5辆侦察坦克。后备装甲师中的炮兵团

每个后备装甲师都应该拥有一个摩托化的炮兵团,装备24门105毫米榴弹炮,另外配属一个反坦克炮连(8门47毫米反坦克炮)和一个高炮连(6门25毫米高炮)。但在实际上,第1后备装甲师拥有36门105炮,而只有第1和第2后备装甲师有加强的反坦克炮连,4个师都没有成建制的得到过高炮部队。

1940年6月的法国后备装甲师

法国各后备装甲师在1940年5月都遭受了严重损失,不过由于5月中法国坦克产量难得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法军得以建立一些新部队及补充损失,即便如此,各后备装甲师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第1后备装甲师:

第1坦克半旅:第28战斗坦克营(重建,B1bis),第34战斗坦克营(R35)

第3坦克半旅:第1战斗坦克营(R35),第25战斗坦克营(重建,H39)

第5机械化猎兵营

第305摩托化炮兵团(12门105毫米榴弹炮),配属的反坦克炮连已转归第2后备装甲师第2后备装甲师:

第2坦克半旅:第8、第15战斗坦克营余部及第347、第348、第349坦克连(B1bis),第14、第27

战斗坦克营余部及第351坦克连(H39)

第4坦克半旅:第40战斗坦克营(R35),第48战斗坦克营(R40)

第17机械化猎兵营余部

第309摩托化炮兵团及一个反坦克炮连第3后备装甲师:

第5坦克半旅:第41、第49战斗坦克营余部(B1bis),第10战斗坦克营(R35)

第7坦克半旅:第42战斗坦克营余部,第45战斗坦克营余部(均为H39)

第16机械化猎兵营余部

第319摩托化炮兵团第4后备装甲师,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师反而成了编制最强的一个师:第6坦克半旅:第49战斗坦克营,第47战斗坦克营(均为B1bis)

第8坦克半旅:第2、第4战斗坦克营余部(R35),第44战斗坦克营(R35)

第3胸甲骑兵团:20辆S35

第4机械化猎兵营(无人员运输车,仅为卡车)

第7摩托化龙骑兵团的两个营

第10胸甲骑兵团:14辆P178

第322摩托化炮兵团(拥有标准的24门榴弹炮),加强两个47毫米反坦克炮连和高炮连各师中,第1后备装甲师与新的第4轻机械化师协同作战。

第2后备装甲师参与了对阿布维尔桥头堡的攻击,此前该师凑集了21辆B1bis、35辆H39、45辆R35和37辆R40,但到了攻击当天结束的时候,这四个数字分别变成了6、12、20、35。

第3后备装甲师与新的第7轻机械化师协同作战。

第4后备装甲师则还获得了更多的加强部队,它的两个重坦克营有32辆B1bis,还有65辆R35,此外它得到了第305摩托化炮兵团的12门105炮,再得到了两个47毫米反坦克炮连,甚至还有第51自行反坦克炮连(10辆拉菲W15TCC坦克歼击车)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那么关于东晋军队编制你知道吗?下面是有东晋军队编制,欢迎参阅。 东晋沿袭西晋军事制度,但已有变化。因为皇权衰微,中军往往有名无实,同驻京师的还有扬州都督所属军队。外军大多由世族的军队组成,统军将领称霸一方,其中荆州军甚至超越中央。东晋多次北伐,确有助巩固偏安之局,但如果方镇具有野心,往往借此篡位。 关于兵源方面,因为战乱军户大减,兵员改以募兵补充,或直接征兵。其中由北方流民招募组成的北府兵,屡次击败强敌,在东晋后期等级如同中军。 东晋皇朝疆域淝水之战前后东晋疆域变迁图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等到安定后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

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东晋皇朝文化东晋偏安江南,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骈文。 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西元三三八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 文学 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词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

苏军编制

苏军装甲兵编制 作者的话:编制对于军队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正是这种“骨架”赋予了士兵有机的组织和指挥,并在战争中将其最大的效率发挥出来。而装甲兵的编制尤其重要,二战中各国装甲部队采用了多种编制方式,其中特别是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德苏两国装甲兵编制的变迁代表了当时世界装甲兵编制的典型走向,现代合成机械化部队编制中也带有当时的不少痕迹。在这个专辑里,我将试图详细地去描述苏德两国的装甲兵编制。计划分几个部分连载去介绍苏军从30年代后期到1945年的装甲部队编制。读者假如有问题或发现错误请写信告诉我们,我们的信箱是tank@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11023649.html,,也可以在本站的留言簿上留言。 机械化军编制在实战中遭淘汰,苏联为了应急,1941年7月起,在战场上陆续实施了坦克师和坦克旅编制。其中仅在原来基础上改进的坦克师编制没有多大意义,而新型坦克旅却在二战苏军装甲兵编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坦克师(1941年7月) 机械化军由于过于庞大而难以操作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1941年7月15日,苏联解散了所有剩余的机械化军。摩托化师被转变为普通的步兵师。坦克则被编入规模小一些的坦克师,这种新编制的坦克师和早期的坦克师很相象,只是缩小了一些。具体编制如表3.1: 师部 侦察营 10辆T-40坦克、26辆装甲车、1个摩托车连 2个坦克团 团部 3辆装甲车、3个高射机枪分队 中型坦克营 1个重坦克连(10辆KV坦克)、2个中型坦克连(每连10辆T-34坦克) 2个轻型坦克营每营3个轻型坦克连(每连10辆T-26或BT坦克) 摩托化步兵团 团部 3辆装甲车 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2挺机枪)、1个迫击炮连(6门82mm迫击炮) 反坦克连 6门45mm反坦克武器 迫击炮连 4门120mm迫击炮 炮兵连 4门76mm火炮 炮兵团 3个炮兵营每营2个炮兵连(每连4门76mm火炮)、1个榴弹炮连(4门122mm火炮) 轻型防空营 3个轻型防空连(每连4门25mm或37mm高射炮) 师属其他部队运输、维修后勤、医疗营 主要的区别是减少了坦克排的坦克数量,由原来的5辆减少到3辆。每连坦克数量由原来的17辆减到10辆。步兵连也被缩小规模,采用了典型的“三三”编制,即下辖3个步兵排,每排由3个步兵班组成,每连总计131人、9挺轻机枪、3门50mm迫击炮。新型坦克师一共组建了10个,编号是101-112。到同年10月初,仅存3个,到1942年5月,仅存2个,第61坦克师(战前型)和第111坦克师。 坦克旅(1941年8月,编号TO 010/75-83) 新坦克师编制是老编制的一种改进版。而真正对战争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坦克旅编制。1941年8月,苏联开始实施新的坦克旅编制(编号为TO 010/75-83),新坦克旅规模比较小,仅辖兵员1943人、7辆KV 重型坦克、22辆T-34中型坦克以及64辆T-40轻型坦克。具体编制如表3.2: 坦克旅编制: 主要装备: 旅部 2挺轻机枪 旅部直属连下辖连部、装甲车排、交通管制排、通信排、工兵排、化学排、补给/运输排 侦察连 连部 4辆摩托车,1辆卡车 重装甲车排 5辆重型装甲车 轻装甲车排 5辆轻型装甲车 摩托车步兵排 3挺轻机枪、23辆摩托车 坦克团 团部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性 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启动得早晚和进展速度得快慢,可把各国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类是“全面领先”型,只有美国一家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上,走在最前面只有美国。美国启动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最早,投入最大,进展最快。美军为有效地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倡导树立“信息化军事思维”观念,重用创新型军事人才;滚动制定《2010年联合构想》、《2020年联合构想》、《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和《联合转型路线图》等指导美军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初步建立起比较顺畅的信息化运行机制;用“网络中心战”这一超前的战争理论和“凝聚式联合作战”理论,牵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在大量采用民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大军事高技术基础科研的经费投入;注重在作战实验室、部队实兵演习和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试验、验证与完善新作战概念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构建部队战斗力快速生成机制。 投入巨大,美军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其主要表现是:陆、海、空军武器装备的主体已经实现信息化,初步建成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全球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军事信息系统;在军事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初步构建了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作战的理论体系框架,建成了以信息化作战牵动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在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生成上有很大进展,初步调整了院校课程设置,正在进行第二次训练革命,使军事人员的信息素养、高科技知识水平和实施信息化作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美军的体制编制变革相当滞后,其机械化军队的组织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改革,因此造成了部队平时编制与战时编制日趋分离的不良后果。 第二类是“跟进建设”型,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 紧跟在美国后面的第二类国家,主要有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产业发达,掌握比较先进的核心信息技术,国民信息素养好,有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条件。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国,追随美国启动了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的主要举措是:发展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特别是信息战理论;制定军队信息化长远发展构想,建设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研制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信息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 迄今为止,这些国家军队信息化程度低于美军。但是,这些国家都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掌握先进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因而其陆、海、空军的单件武器装备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其信息化武器装备已占装备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与美军相比几乎不相上下。尽管如此,它们不仅没建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也尚未建成完备的各级军事信息系统,特别是大部分战略级侦察预警系统仍是空白。而且,这些国家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一体化程度和互联互通能力也与美国军队相差甚远。主要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军队的作战能力与美军相比已今不如昔,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第三类是“自主发展”型,只有俄罗斯一国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和将领姓名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0集团军:商震 第1集团军:宋哲元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18集团军:朱德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刘建绪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除外。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8军团:夏威 虎门要塞司令:陈策 以上共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除外。5.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 兵力:第3集团军:于学忠 第11集团军:李品仙 第21集团军:廖磊 第22集团军:邓锡侯 第24集团军:顾祝同(兼)

第3军团:庞炳勋 第27集团军:杨森 第59军:张自忠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6.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朱绍良(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 第17集团军马鸿逵 第82军马步芳 骑5军马步青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以上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7.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李延年 第75军周品山 第60军卢汉 江防总司令刘兴 以上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江防守备部队除外。 8.西安行营:

德军编制

二战德军编制 老编制步兵师(共17200人) 辖师部、侦察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3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158人,轻机枪2挺,摩托17辆,轮式车辆31辆 侦察营:625人,轻机枪25挺,重机枪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门,20毫米防空炮3门,50毫米迫击炮3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2门,装甲车3辆,摩托45辆,轮式车辆30辆,马车3辆,马213匹。 通信营:474人,轻机枪17挺,摩托32辆,轮式车辆103辆,马车7辆,马52匹。 炮兵团:2500人,轻机枪32挺,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摩托40辆,轮式105辆,马车229辆,马2274匹。 反坦克营:550人,轻机枪1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摩托45辆,轮式114辆。 工兵营:843人,轻机枪34挺,反坦克枪9支,火焰喷射器20支,摩托44辆,轮式87辆,马车19辆,马52匹。 师辎重队:2300人,轻机枪30挺,20毫米防空炮8门,摩托88辆,轮式车辆253辆,马车245辆,马735匹。 3个步兵团:各3250人,轻机枪123挺,重机枪36挺,反坦克枪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50迫27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摩托47辆,轮式车辆73辆,马车210辆,马683匹。 1944年步兵师编制 1944年步兵师(共计12352人) 辖师部、燧发枪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2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军官34名,军士87名,士兵106名,装备步枪121支,手.枪92支,冲锋枪12支,轻机枪5挺,轮式车辆32辆,摩托21辆,拖车(trailer)1辆。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编制简介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师团历程 抗战初期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 抗战中期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抗战后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 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

二战德国征兵制

二战德国征兵制 征兵制/动员令 到拿破仑时代为止,欧洲各国均以佣兵为常备兵来执行作战。然而法国大革命之后基于民主国家的原则,法国军队不再是“国王的军队”而成为“国民的军队”,也因此产生国民必须强制服兵役的“征兵制”,这个制度使得法国的兵力大幅增加,因而欧洲其它各国也纷纷开始采用征兵制。 其中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相对于法国人口本来就比较少,即使采用征兵制能集结的兵力仍然少于法国。为了弥补这个先天的缺陷,普鲁士王国另外又把退伍军人集合起来成立了“乡土防卫队(Landwehr)”,以作为正规军的辅助部队。这项制度后来就成为世界各国“战时动员令”的原型。 所谓的“战时动员”亦即把服完兵役的士兵列为“预备役”,必要时可以重新征召;而相对于这些预备役,正在服兵役者当然就是“常备兵”了。有了这个制度,平承时期只要维持一小只常备部队,国家有必要时即可在短时间内组成大规模的兵力,当然这个制度也立刻被欧洲其它各国模仿,到一次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一般制度了。 然而这个制度最大的缺点在于:预备役军人在被召集之前早已适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何况他们已经尝过当兵的“苦头”,也比较知道怎么在军中打混,所以即使招集了这种由后备军人所组成之部队,其战力一定不如现役部队。法国因此只把这类部队放在第二线从事一般勤务,根本没考虑过要把后备军人投入第一线。只是一次大战由于第一线正规部队的损耗过于惊人,才不得不把后备军人送到前线去。至于德国由于一开始就以法国俄国为假想敌,先天上即使采征兵制所能集结的兵力就居于劣势,加上普鲁士有“乡土防卫队”的传统,所以并没有把后备军人放在第二线,而是视同现役部队一样投入最前线去!!然而后备军人战力不如现役军人的缺点仍然存在。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德国并没有如法国单独成立后备军人部队,而是采用普鲁士时代以来的做法:将后备军人与现役军人混合编组!!也就是说平承时期一个师并没有满编,战时征召后备军人添补缺员后才达到一个师应有的兵力。这样的部队虽然无法达到100%由现役军人所组成的战力,但好处是每一支部队都可视同一线部队调动!!! 新兵训练由非军事组织来代训 一次大战后,为了防止德国再度走向军事大国,凡尔赛公约不只解散了德国的参谋本部,并且在重型机枪、战车、战机等军事细节都加以详细的限制。其中最釜底抽薪的一项是,限制德国只能保有10万现役部队,而且现役军人役期必须长达12年。 兵役役期如果是两年的话,德国在两年后就可以有10万后备军人,并且从此每隔两年就可增加10万;但是役期是12年的话,要等到12年后才有10万后备军人,想要凑到20万后备军人则要花24年。因此德国在1935年重新武装时,国内只有10万现役军人及10万后备军人,除此之外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或军事经历的只剩那些曾参加过一次大战上了年纪的老兵了!!那么纳粹?德国陆军是如何在这么严格的限制中解套的呢? 首先是成立“希特勒青少年团(Hitler-Jugend)”,以教育青少年野外求生技能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01.徐达(1332~1385),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02.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03.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 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谥号武靖。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05.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洪武28年,赐死爵除。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06.邓愈(1337~1377) ,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汉族,虹(今安徽泗县)人。明攻河南之战中以南路军统帅大败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明灭夏之战中筹运粮秣军马,以主帅之职与沐英平定吐蕃反抗势力。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年仅41岁。封卫国公,追封宁河王。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谥号武顺。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等处。30岁任御史大夫。07.汤和(1326~1395),明朝开国元勋,字鼎臣,濠州钟离人。官封左都督,封信国公,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迫降方国珍,俘陈友定,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使伯颜帖木儿乞降,战功卓著,是为一代名将。谥号襄武。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宋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明代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明朝兴化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

卿(礼部)、林兰友(兵部)。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 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 从三品官员兴化有24人。其中: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19人,都转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办事机构)转运使3人,大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兴化人官居知

2017军队改革方案: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2017军队改革方案: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军队力量编成是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科学编成军队力量,优化力量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改革关注的焦点。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刊发文章《科学编成军队力量》,解读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如何科学定编。

科学编成军队力量 ■薛亚谭小龙顾木科 ●以装定编,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原则 ●使命任务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依据 ●力量编成应力求扬长避短,善于继承历史和外军经验 ●精干、联合、多能、模块、高效是未来力量编成发展方向 军队力量编成是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科学编成军队力量,优化力量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改革关注的焦点。 坚持以装定编 军队力量编成,一般意义上是指构成军队中各种力量及其编组形式,单位、人和武器装备是力量编成的主要构成要素。军制上称之为军队的编制,作战指挥上通常称之为力量编成。平时以编制表的法定形式予以确定,战时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时则以平时的编制为基础,按照任务要求和相关科学合理的编组原理对军力进行编配组合。军队力量编成包括军队领导指挥机关编成、军兵种编成、作战力量编成、保障力量编成等。其中,军队作战力量的编成是各国军队关注的焦点。 军队力量编成的一般标准是:作战部队分类合理,功能齐全,编制充实,能够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实施快速、灵活、高效的编组和合成,实现整体作战功能的最大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队力量编成,前提条件是要有力量可编,否则力量编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以装定编,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原则。贯彻“以装定编”的原则,就是根据装备的技术性能和维护使用要求,确定具体操作人员的数量及编成;根据装备系统形成和发挥整体作战能力需要,设置领导指挥、教育训练以及各项保障机构和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编成;根据装备的战术使用要求,确定部队编组形式;根据装备发展变化,对军队力量编成进行相应调整。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型装备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军队力量结构体系,促使军队力量编成不断向精干、联合、多能、模块、高效方向发展。 依据使命任务编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苏联战争中后期,纵深打击军(每军4个旅) 机械化军: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 坦克军: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 一个坦克旅:3(或2)个坦克营,一个冲锋枪营,约70辆主力战车 一个坦克营:3(或2)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每营21辆坦克 1943年坦克旅 旅部2辆T34 6个中型坦克连,总65辆M_tank 3X坦克营[营部(1辆T34)侦察排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坦克旅总计65辆T34 6辆BA64装甲汽车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坦克军总计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

辆装甲汽车37辆装甲车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76毫米榴弹炮42门120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火箭炮若干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总21辆H_tank 团部1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4X重坦克连(每连5辆KV 或IS坦克或自行火炮) 重坦克旅或自行火炮旅12个重型坦克连,65辆H_tank 旅部2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3X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1X摩托化步兵连1X技术保障分队 德军独立重坦克营/重歼击坦克营45 营部3辆虎(王)/ 象tank 3*重型坦克连【14,连部2辆,3×重坦克排(每排4辆)】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

同1941年12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辆T34坦克每营3个连1连5辆KV1坦克2连7辆T34 3连10辆轻型坦克 1X摩托化步兵营 侦察连 维修保养连运输连 卫生排 全旅1471人装备20两轻型坦克T34坦克16辆KV坦克10辆军用卡车156辆45毫米反坦克炮4门82毫米迫击炮8门1942年3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X轻型坦克连8辆T-60轻型坦克1X 中型坦克连10辆T-34中型坦克1X重型坦克连5辆KV重型坦克1X摩托化步兵营 防空炮连 卫生排 一共1152人装备16辆轻型坦克20辆T34坦克KV坦克10辆45毫米反坦克炮82毫米迫击炮6门1942年摩托化步兵旅编制 旅部84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2辆摩托车、3辆野战汽车、5辆卡车旅部直属连105人、2把手枪、2挺冲锋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全名是马克西米利安·马里亚·约瑟夫·卡尔·加布里尔·拉莫拉尔·赖希斯弗赖赫尔·冯·魏克斯·楚·格隆(德语:Maximilian Maria Joseph Karl Gabriel Lamoral Reichsfreiherr von Weichs zu Glon,1881年11月12日德绍- 1954年6月27日波恩),德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元帅。 1981-1940 1881年11月12日,魏克斯出生在德绍,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 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魏克斯晋升少尉。 1904年,魏克斯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 1910年,魏克斯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 1914年3月,魏克斯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一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10月,调任第四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 1915年5月,魏克斯调任步兵第五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国野战陆军撤回本土,魏克斯任第二军司令部参谋官。此后,他先后任过骑兵第三师参谋官和骑兵第十八团连长。 1925年,魏克斯晋升少校,并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 1928年,魏克斯晋升中校,任驻斯图加特的骑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0年,魏克斯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 校。 1933年10月,魏克斯任驻波茨坦第三军区步兵指挥官,后任骑兵第三师师长。1935年10月,第三骑兵师被改编为国防军第一装甲师,魏克斯继续任其师长。1936年。魏克斯晋升骑兵将军,奉调代理第七军区(驻慕尼黑)司令兼第七军军长。 1937年至1939年10月,魏克斯任驻纽伦堡的第十三军军长。其间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区和波兰的战役。 1940年6月9日,魏克斯指挥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了西方战役。在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作战中,他的集团军一直负责由南面保障进攻各集团军的翼侧。此时,被配置在埃纳河一线。战斗打响后,魏克斯指挥所属部队不顾法军的激烈抵抗,突破了其在埃纳河的防御并迅速向南挺进(参见法兰西战役)。6月17日,法国请求投降,22日停战。7月,魏克斯晋升上将。 1941-1942 1941年4月,希特勒预定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动武。魏克斯上将的第二集团军辖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分别在欧洲和亚洲,欧洲战场的主角是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法国和意大利只是配角,其他国家则属于群众演员了。亚洲战场主角是日本和中国,其余都是配角,美日战争属于太平洋战场,二战后期苏联才介入对日作战,只有不到十天时间,因此苏联还不能算作主角。至于朝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泰缅都只能算配角,因为中国战场上吸引了日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作战力量。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谁最厉害?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协约国中的德国、日本与同盟国中的苏联、美国军力最强。德国纳粹军队横扫整个欧洲,英法联军节节败退,其他欧洲国家更是毫无招架之力,只有德国入侵苏联时才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经过数次鏖战苏联转守为攻取得战略战术上的最终胜利。如果不是苏联和美国卷入这场战争,仅凭英法及欧洲的盟国是绝难扭转二战的战局,实在是德国的闪击战太厉害了。 与德国单挑只有美、苏还算对手,如果让德国和日本较量,德国的胜算更大,虽然纳粹和军国主义分子对他们的元首都是绝对忠诚,但是德国的军工企业更发达,生产的武器更先进,比如坦克: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比日本军队的97式中型坦克强很多,日本坦克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德军坦克作战的能力。德国的“虎”式坦克装备的88毫米火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中最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库尔斯克与苏联的T-34坦克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壮观的坦克大战。然而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坦克因为口径大、射程远占尽优势,日本的坦克成了移动的活靶子,日本关东军唯一的一个装甲师团几乎全军覆没。 德军入侵苏联至少动用了五百万军队,这还只是它全部军力的不到二分之一。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的总兵力不超过二百万,它全国的总兵力最多五百万,据说在战前日本编制只有二十个师团番号,每个师团大约两万多人,以后增加的兵力都是战时动员的。中国的正规军应该在三百万以上,如果全民总动员中国能够应征参战的军队可达两千万,按10比1的概率中国的兵力动员潜力应该在四千万以上,当时中国的总人口是四万万。 苏联当时的总人口大概在一亿人左右,但是它在战时动员了大约一千三百万人参战,苏德开战初期苏军损失很大,抛开伤亡军人,仅仅被德军俘虏的也在一百万人以上。他们的战役都是集团军群正面对抗,动辄数十万或超百万的军队参战,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参战人数都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其惨烈的程度远超亚洲战场。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国军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一十万,日军是三十万,历时数月之久,重创日军,使中日战争转向对峙防御阶段。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是集中了万余人围歼了日军一千多,平型关这样的战斗在欧洲战场上基本上就是很小规模的不会重点提及。台儿庄战役国军集中四十万军队才毙伤日军两万人。 美日在太平洋战场上除了海空战外就是夺岛战役,瓜达尔岛、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菲律宾吕宋岛埋葬了几十万美、日军人,美国强大的军工业和充足的后勤保障把日军拖入死亡的深渊。在美日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损失了三艘航母就元气大伤,而美国的军工造船厂一年时间就能造出十余艘航母,通过数次海

军队人员配置数量的专业术语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 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所以人数也就不一样了。 一个营配有四个连左右,人数大约在500人左右;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事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师后勤处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比如养殖场等,隶属于师侦察处的特种侦察连、雷达站等,再加上师部以及其他单位,所以这样算来一个师是一万人左右,而一个标准师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人。刚刚进行师改旅的时候,一个旅比一个师少一个团左右,而一个标准师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数大约在7000人左右。每个军的兵力是不一样的,重点的快速反应部队,比如说三十八军曾辖三师二旅;而西部的一些军有的曾经只辖三个旅。现在我军在1985年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每个军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陆航团(陆军航空兵部队)等合成化兵种。所以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我军现在也在实行师变旅,这也是在裁军后为了适应新的军事变革,比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白色起义的红军团,现驻辽东的原隶属于64军的191师,在裁军后就变成了191旅。但是有些兵种,比如说二炮就都是旅级建制。另外,现在的旅是副师级单位。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的师和旅的建制都是不一样的,在《军事史林》杂志中叶介绍过,我也简单的复述一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一个师编有两到三个旅。比如我军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就有:115师下辖(343旅、344旅、独立团);120师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129师下辖(385旅、386旅)。而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也是一样,师比旅大一级。这在建国后我军的编制序列也是如此,那时候的编制还都是“三三制”。我军中八路军那个时候一个师相当于一个大军区,因为一个师以后就发展成了野战军,比如刘邓大军就是129师,八路军重的旅相当于一个大军区。新四军重的一个师相当于大兵团。 从解放战争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师和旅是一个级别的,到底是叫“师”还是叫“旅”要由部队所担负的性质来决定的,比如说七十年代,守备部队统一叫“旅”,野战部队统一叫“师”。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中国军衔: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中国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朝鲜军衔设5等21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越南军衔设5等17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韩国军衔设5等15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附:中国士官军衔调整为7衔级士官将有住房公积金2010年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公布了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2009/04/25 23:30 全军共18个集团军: 北京军区:27(石家庄)、38(保定)、65(张家口)集团军 沈阳军区:16(长春)、39(辽阳)、40(锦州)集团军 济南军区:20(开封)、26(潍坊)、54(新乡)集团军 南京军区:1(湖州)、12(徐州)、31(厦门)集团军 广州军区:41(柳州)、42(惠州)集团军 成都军区:13(重庆)、14(昆明)集团军 兰州军区:21(宝鸡)、47(西安)集团军 陆军第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3011部队,军部驻湖州。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军区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张宗逊),解放了青海。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与20军互换,调驻湖州。所属部队在浙江和苏南地区。 陆军第12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3061部队,军部驻徐州。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军区地方部队,首任司令员王宏坤)。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调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所属部队在苏北地区和安徽。 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7100部队,军驻驻重庆。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陈赓)。1950年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所属部队在重庆和四川。 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7200部队,军部驻昆明。1948年2月由太岳军区地方部队编成,首任军长李成芳。1950年驻大理,1968年接13 军驻开远,1985年迁昆明。所属部队在均在云南。 中国陆军第16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5301部队,军部驻长春。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首任司令员杨得志,后为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后一直驻扎长春。所属部队均在吉林。 中国陆军第20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1320部队,军部驻开封。前身是新四军第1师、新四军第1纵队(首任司令员叶飞),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上海战役后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与1军互换,调防开封。所属部队均在河南。 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8210部队,军部驻宝鸡。前身是新四军第2、4师编成的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首任司令员罗炳辉,后为韦国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于1947年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解放了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1967年调宝鸡。所属部队在甘肃和宁夏。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编制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的陆军兵力编制 (仅属1941年6月开始进攻苏联时的编制,不包括后来的改编、扩编和重组)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在线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约160万地面兵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歼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进攻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围歼位于白俄罗斯的苏军,进而进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总方向进攻,把在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德军疯狂进攻苏联的兵力十分庞大恐怖且很突然,给苏联军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苏军英勇防御,直到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才扭转一直被动的局面。以下是当时德军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编制: 一、北方集团军群(32万) 1、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约2万人) ——直辖第23步兵军(第251步兵师、第254步兵师) 2、第18集团军(约8万人): ——第1步兵军(第1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21步兵师) ——第26步兵军(第61步兵师、第217步兵师) ——第38步兵军(第58步兵师、第291步兵师) 3、第16集团军(约9万人): ——直辖第253步兵师 ——第2步兵军(第12步兵师、第32步兵师、第121步兵师) ——第10步兵军(第30步兵师、第126步兵师) ——第28步兵军(第122步兵师、第123步兵师) 4、第4 装甲集群(约10万人): ——第41装甲军(第1装甲师、第6装甲师、第8装甲师,第36摩托化师,

第269步兵师) ——第56装甲军(第3装甲师、第3党卫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第290步兵师) 5、第101后方地域司令部(约3万人) ——第207警卫师、281警卫师、285警卫师 二、中央集团军群(64万) 1、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约4万人) ——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04警卫师、282警卫师) ——直辖第2集团军司令部(第401警卫师) 2、第4 集团军(约25万人,巨型集团军) ——直辖第255步兵师、267步兵师、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 ——第7 军(第7步兵师、第23步兵师、第258步兵师、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 ——第9 军(第17步兵师、第137步兵师、第263步兵师、第292步兵师)——第12军(第29摩托化师,第31步兵师、第34步兵师) ——第13军(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 ——第43军(第131步兵师、第13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 ——第53军(第45师步兵师、第52步兵师、第167步兵师) 3、第9 集团军(约17万人): ——直辖第102步兵师、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摩托化旅。 ——第5 军(第5步兵师、第35步兵师、第161步兵师) ——第6 军(第6步兵师、第26步兵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