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09:55:49.8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作者:邓晓秋

[导读] 龙眼也被叫做是桂圆,龙眼叶指的主要是龙眼树当中的一些嫩芽和叶子,龙眼叶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一系列功效,可以对感冒发热等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抑制葡萄糖普酶活性。

大庆市卫生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龙眼也被叫做是桂圆,龙眼叶指的主要是龙眼树当中的一些嫩芽和叶子,龙眼叶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一系列功效,可以对感冒发热等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抑制葡萄糖普酶活性。从龙眼叶当中可以获得很多有效物质,比如说黄酮,属于一种具有较好效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对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2 方法

2.1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清洗药材,并且进行烘干处理,称取其中的640g,通过6倍量95%,50%乙醇进行加热回流处理,每次处理的时间控制在2h,并且对获得的滤液进行合并,最后获得总提取8.56g,剩余的滤液通过回收乙醇后添加一定的纯水,接着加入乙酸乙酷、石油醚、正丁醇等完成萃取的工作,石油醚当中萃取获得5.28g墨绿色浸膏,乙酸乙酷萃取获得22.52g淡黄色粉末,正丁醇萃取获得27.72g橙黄色粉末,水部位萃取获得30.78g橘黄色胶质,另外获得药材粗粉lOg,经过浓缩挥干后获取水煎液提取物。

2.2龙眼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2.1 FRAP法测定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总抗氧化能力

对FeS04·7H20标准品的进行配置,保证及浓度符合要求,并且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依照总抗压能力测试和当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测试,并且利用酶标仪在593纳米位置对吸光度值进行读取,并且对各样本的总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

2.2.2含药血清的制备

对大鼠进行4天的适应性喂养之后,对10只大鼠进行分类,分为两组,一组为EFD给药组,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每组设置5只大鼠,依照相关试验要求对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的EDF进行筛选,并且做出后续的实验操作,对EDF进行称量,获得4克EFD并且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大鼠灌胃液。其中给药组依照107(生药量)·kg-1ip(1/3MTD)的给药量,连续服用三天,每天服用的次数为两次,空白组也通过相应的给药量进行蒸馏水的供应。而后对血清进行混合收集,并且通过微孔滤膜进行过滤,让他们保存在零下20度的环境当中备用。

2.2.3 Fenton-邻二氮菲法测定EFD及含药血清对·OH的清除率

利用fenton反应获得相应的·OH,依照相关的标准研究发现对于各种不同邻二氮菲-Fe2+体系影响清除·OH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离心管当中进行0.75mmol·L-1、邻二氮菲溶液的滴加,滴加量为一毫升。然后,滴入一毫升不同浓度的样品,接着滴入一毫升0.75mmol·L-1硫酸亚铁,接着进行震荡,然后进行一小时的75摄氏度水浴温浴,对其吸光度进行检测,通过蒸馏水代替双氧水进行操作,对比试验,获得吸光度A样品。通过蒸馏水对样品进行代替测得A损伤,并且对·OH的清除率进行分析和研究。

·OH清除率(%)=[(A样品-A损伤)/(A未损伤-A损伤)]x100%

2.2.4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EFD及含药血清对02-·的清除率

对配制的0.5Smol·L-1Tris-HC1缓冲液以及2.5mmolL-1邻苯三酚溶液,在水域环境下进行30分钟的水浴温育。在干燥试管当中放入一定量的样品以及缓冲液、邻苯三酚溶液的进行摇匀震荡,并且进行5分钟30摄氏度的水浴反应,利用盐酸溶液对其进行调理,对其吸光度A1进行测量,并且通过蒸馏水对邻苯三酚溶液进行替代,通过相同的方式获得吸光度A2。通过蒸馏水代替原有样本,将A0测算出来,对02-·的清除率进行计算。

O2-·清除率(%)=[1-(A1-A2)/A0]x100%

2.2.5 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实验

对小鼠眼球进行采血,并且通过肝素管对血液进行收集在40000r·min-1离心5分钟,将血浆去除,获取红细胞,通过生理盐水进行洗涤,接着将1毫升红细胞放入到干净的锥形瓶当中,加入一定量的冰生理盐水,获得0.5%的红细胞混悬液,在混悬液当中放入一定量的双氧水进行混匀,接着在75摄氏度的水浴当中进行1小时。通过离心之后获取上层清液,测算其吸光度A1,并且通过蒸馏水代替样本进行相同方式的操作,获得吸光度A2,对不同样品在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度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测算。

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率(%)=[(A0-A1)-(A0-A2)/A0]x100%

3 结果

3.1龙眼叶体外抗氧化能力

3.1.1龙眼叶不同部位总抗氧化能力

绘制不同浓度FeS04·7H20的标准曲线,相比于空白组可以发现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OD值和VitC的统计差异较为明显,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龙眼叶乙酸乙酷位置EFD相比于其他部位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正丁醇位置、石油醚位置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弱,需要

药物化学形考作业(一)、(二)、(三)、(四)及参考解答

《药物化学》形考作业(一)(1-5章) 一、写出下列结构式的药物名称及主要药理作用。 1.. F3C-CHBrCl 氟烷:用于全身麻醉及诱导麻醉 2. Cl2CH-CF2OCH3甲氧氟烷:甲氧氟烷的麻醉、镇痛及肌肉松弛作用较氟烷强,麻醉诱导期长,持续时间也较长,对呼吸道粘膜刺激性小,不易燃不易爆,对心、肝、肾也有一定的毒性。 3. 氯胺酮:用于门诊病人、儿童、烧伤病人的麻醉 4. 盐酸普鲁卡因:用于局部麻醉 5. 盐酸利多卡因:用于局麻,抗心律失常 6. 苯妥因钠: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和三叉神经痛及洋 地黄引起的心律不齐 7.

苯巴比妥:用于治疗失眠、惊厥和癫痫大发作 8. 地西泮:用于治疗焦虑症和一般性失眠,还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9. 艾司唑仑:新型高效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具有光谱抗癫痫作用 10. 盐酸美沙酮:用于各种剧烈疼痛,还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戒除治疗 11.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及痛经等

布洛芬:消炎镇痛、抗风湿病药物 13· . 吡罗昔康: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用于术后、创伤后疼痛及急性痛风14. 阿司匹林:用于感冒发烧、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也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5 . 枸橼酸芬太尼:用于各种剧痛,如外科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阵痛和癌症的阵痛,与麻醉药合用作为辅助麻醉用药。 16. 盐酸氯丙嗪: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亦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

17. 氯普噻吨:用于治疗有抑郁和焦虑的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等18. 吲哚美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等,也可用于癌症发热及其它不易控制的发热 19. 盐酸吗啡:用于抑制剧烈疼痛,亦用于麻醉前给药 20. 双氯芬酸钠:用于各种炎症所致的疼痛及发热 21.

红花龙胆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红花龙胆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红花龙胆又叫龙胆草、土白莲、九月花、星秀花、冷风吹和雪里梅,属于龙胆科。红花龙胆主要是用其根和草的全部作为药用,采收的季节大多数在冬季,需要洗干净、采摘即用或者是晒干储存备用。而血清药物化学总的来说就是以服用药物后病人的血清为样本,对此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抽离,通过血清来分析出药物哪些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有效作用。中药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国对中药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升了我国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地位,这也为红花龙胆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标签:红花龙胆;血清药物化学;方法 红花龙胆的味道苦、属于寒性中药。其功能主要用来医治畸形黄疸型肝炎、痢疾、小儿肺炎、淋巴结结核等症状,清热利湿解毒。最古老的用法是外用,碾碎外敷到伤口处或者熬成水抹涂到患处,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科研人员发现红花龙胆的药效更多,可以治疗更多的疑難杂症,而通过对红龙花胆的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可以提高其治疗作用,充分发挥出红龙花胆的药效,做到一药可以辅助解决多种病况,增强其药性。 1 红花龙胆的介绍 红花龙胆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有短缩根茎,根茎较细并且是条状,主要呈黄色,大多数呈直立状态。花朵呈莲花形状,大多以椭圆形、倒卵形和卵形为主。其叶子宽呈卵形或者是卵状的三角形,红花龙胆的花朵有时呈紫色、有时带有淡红色,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的2月份。主要分布海拔570~1750米的高山灌丛、草地和林下,其产地主要是中国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的南方地区,大多地区都是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形成一条专业生产及销售的渠道。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红龙花胆成为2015年中药的新增品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对于红龙花胆的应用主要是针对苗药的,尤其是在地方民族药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而红龙花胆的疗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也一致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在红花龙胆的使用前期也可以利用这一点为日后红花龙胆更为广泛的使用奠定基础,埋好伏笔。红花龙胆中有一种叫做芒果苷的成分,相比较同价格的中草药来讲,红花龙胆不仅芒果苷的含量高,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在治疗咳嗽、消炎的病状中占据价格和效果优势。在此种情况下,相关医药单位可掌握其种植方法,大量培育红花龙胆,供应市场需求,我认为红花龙胆具有非大的市场潜力。 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目前,我国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中药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我国对复方药效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对其根本性的作用做出研究。其研究方法也不够效率,得出的研究结果对其针对的症状也有不确定性,或者说只是单一的得出药物里面含有的有效成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09-15T14:50:03.0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任景文武振芳乔忠 [导读] 1988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第一次提出了“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随后更多的学者参与了进来。 任景文武振芳乔忠(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医院药剂科 014030)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412-03 【摘要】血清药物化学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在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和认识,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体系、研究特点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体系研究特点研究意义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近年来,针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理论和新方法[1],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传统药物化学方法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现代技术,研究血清中的化学物质,观测血清中外源性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代谢规律,是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2]。 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体系 1.1 概念的提出 1988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第一次提出了“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随后更多的学者参与了进来。在我国,王喜军等[3]陆续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及理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及实践”,完成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的建立与实施”的系统研究工作,明确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定义,即以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为基础,多种现代技术综合运用,分析鉴定中药口服后血清中移动成分,研究其药效相关性,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并研究其体内过程的应用学科。 1.2 研究范畴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范畴应该包括以下10个方面 [3]: 1.2.1 给药样品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建立给药样品的全成分指纹图谱,明确给药样品中所含原型成分,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控制给药样品质量的稳定和均一。 1.2.2 实验动物的选择依据所研究中药所含的成分,从动物对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角度去考虑,选择与人体代谢行为相同或相似的动物,真正模拟药物得体内过程[4] 。 1.2.3 给药方案的确定两种给药方案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即传统方式,给药剂量,次数,途径均按照原方要的规定进行折算;现代方式,提高给药剂量连续多次,或以主要成分的“稳态浓度”为指导,确定给药时限[5]。 1.2.4 采血时间及采血方式的确定末次给药后0.5~0.6h以内,分次由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采血,通过在线检测而确定。 1.2.5 含药血清样品的制备综合运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沉淀蛋白法,重金属盐沉淀蛋白法,有机酸沉淀蛋白法,热水浴法,固相萃取法及超滤法等方法,使血中移行成分被高度富集,干扰成分被尽量去除。 1.2.6 血清样品的分析综合运用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薄层扫描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现代分析方法,认定血中移行成分。 1.2.7 血中移行成分的制备综合运用现代色谱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富集并纯化血中移行成分,为下一步药效学试验提供原料。 1.2.8 血中移行成分与中药传统疗效相关性研究选择所研究中药的适应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以及基因组或蛋白组,进行药效相关性研究,确定药效物质基础。 1.2.9 有效成分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研究运用现代生物药剂学及代谢化学方法,研究已确定的有效成分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阐明其直接作用形式及作用机理。 1.2.10 中药及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指标,多成分同时分析,阐明复方整体的药动学特征,确定最佳给方案。 2 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特点 传统中药多为口服给药,无论经过何种途径,其有效物质必须以血液为介质输送到靶点,从而产生作用。因此,给药后的血清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制剂”,血清中含有的成分才是中药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6]。 2.1 血清药物化学在单味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 唐氏等[7]对单味中药土茯苓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表明,大鼠含药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的物质很可能为原型成分,即药效成分。 邓等[8]对大黄抗内毒素有效组分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结果在给药后大黄药材共检出22个成分入血,其中大黄酸含量最高,其他蒽醌类成分含量较低。无论给大鼠的灌胃样品是大黄游离蒽醌提取物还是大黄结合蒽醌提取物,存在于大鼠血清中化学成分是相似的,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主,提示这些成分可能是大黄抗内毒素的主要药效物质,但是大黄入血成分可能并不全是其抗内毒素的有效成分。 方建国等[9]研究大鼠中大青叶的血清药物化学,大青叶水煎液灌服大鼠含药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物质主要有3个,且通过比较色谱和光谱图,在相同的保留时间下,含药血清与灌胃药液没有相同的物质,表明以上3种物质均为大青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它们有可能是大青叶的药效物质。 王喜军等[10]对茵陈蒿展开研究, 发现其给药血清中主要药源性物质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 并通过药效学试验发现其具有利胆、抗炎、利尿、降血脂等一系列茵陈蒿生药的药效, 从而证明其是茵陈蒿的有效成分。 此外,有许多学者对地黄[11]、当归[12]、葛根[13]、补骨脂[14]等中药材展开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并取得一些可喜成果。 2.2 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 中药研究的一贯思路是从中药复方中提取分离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再研究其药理作用,然后总结己知主要成分作用之和。但中药复方具有成分多、口服给药及随证用药三大特点。考虑到中药复方具有的特征,建立适合于中药复方特点的研究体系,对中药复方的有效

18春西南大学《药物化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阿霉素的主要临床用途为 A. 抗菌 B. 抗肿瘤 C. 抗真菌 D. 抗病毒 E. 抗结核 单项选择题2、哪个药物的水溶液加硫酸能产生蓝色荧光,加盐酸后荧光又消失。 A. 硫酸奎尼丁 B. 盐酸美西律 C. 卡托普利 D. 华法林钠 E. 利血平 单项选择题3、能进入脑脊液的磺胺类药物是 A. 磺胺醋酰 B. 磺胺嘧啶 C. 磺胺甲噁唑 D. 磺胺噻唑嘧啶 E. 对氨基苯磺酰胺 单项选择题4、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是采用何种方式发现的 A. 随机筛选 B. 组合化学 C. 药物合成中间体 D. 对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 E. 基于生物化学过程 单项选择题5、维生素C有酸性,是因为其化学结构上有 A. 无机酸根 B. 酸羟基 C. 共轭系统 D. 连二烯醇 E. 羰基 单项选择题6、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不包括 A. 氮芥类 B. 乙撑亚胺类 C. 亚硝基脲类 D. 磺酸酯类 E. 硝基咪唑类 单项选择题7、维生素C有酸性,是因为其化学结构上有 A. 羰基 B. 无极酸根 C. 酸羟基 D. 共轭系统 E. 连二烯酸 单项选择题8、异戊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 弱酸性 B. 溶于乙醚、乙醇 C. 水解后仍有活性 D. 钠盐溶液易水解 E.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银盐沉淀 单项选择题9、由奎宁结构改造得到的合成抗疟药为 A. 氯喹 B. 乙胺嘧啶 C. 青蒿琥酯 D. 蒿甲醚 E. 阿苯达唑

单项选择题10、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中枢毒性主要来源于几位取代 A. 5位 B. 6位 C. 7位 D. 8位 E. 2位 单项选择题11、盐酸氟西汀属于哪一类抗抑郁药 A.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B.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C. 阿片受体抑制剂 D.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E. 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 单项选择题12、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 A. 大环内酯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四环素类 E. 氯霉素类 单项选择题13、异戊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 弱酸性 B. 溶于乙醚、乙醇 C. 水解后仍有活性 D. 钠盐溶液易水解 E.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银盐沉淀 单项选择题14、下列哪个药物的代谢物才有活性。 A. 胺碘酮 B. 普罗帕酮 C. 氯吡格雷 D. 华法林钠 E. 地高辛 单项选择题15、下列有关甲苯磺丁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构中含磺酰脲,具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B.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 C. 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 D. 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E. 可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 单项选择题16、阿司匹林中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杂质是() A. 醋酸苯酯 B. 水杨酸 C. 乙酰水杨酸酐 D. 乙酰水杨酸苯酯 E. 水杨酸苯酯 单项选择题17、将羧苄西林制成茚满酯是为了() A. 改变不良臭味 B. 延长作用时间 C. 增大溶解性 D. 降低毒副作用 E. 提高稳定性 单项选择题18、将睾丸素制成丙酸睾酮的目的是() A. 增加蛋白同化激素的活性 B. 增加雄激素的活性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及其理论和方法拓展_闫广利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及其理论和方法拓展 闫广利,孙晖,张爱华,韩莹,王萍,吴修红,孟祥才,王喜军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重点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从中药/方剂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中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设计,其理念及方法符合中药整体作用模式, 并体现了人体对药物的代谢、转化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公认并被普遍应用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该文对以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在进一步认识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基础上,提出整合系统生物学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新研究策略:以证候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在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阐明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前提下,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在有效的状态下,筛选与效应生物标记物高度关联的中药血清移行成分,发现并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扩展,将开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新篇章。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系统生物学;未来发展 [收稿日期]2015-04-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30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500,81373930,814735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639,81302905)[通信作者]* 王喜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及中医方证代谢组学, Tel /Fax :(0451)82110818,E-mail :xijunwangl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5295796.html, [作者简介]闫广利,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E-mail :gancaosu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5295796.html, Progress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ts theory and method YAN Guang-li ,SUN Hui ,ZHANG Ai-hua ,HAN Ying ,WANG Ping ,WU Xiu-hong ,MENG Xiang-cai ,WANG Xi-jun *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China ) [Abstract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designed to screen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C-Ms from the constituents absorbed into the bloo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The theory and metho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TCMs ,and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drug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pathway for researching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CMs which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used widely.In the paper ,the previous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were reviewe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urther validity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on form of the TCM for-mula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perty to TCM syndrome ,the new strategy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integrating the metabonomics technologies was put forward.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we tak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CM syndrome as a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tak-ing TCM formula as object ,using the metabolic biomarkers of syndromes or diseas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ormula and screen the compounds of TCMs in serum which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tabolic biomarkers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by further bio-logical validation to finally confirm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is of TCMs.Integrating with the systems biology technologi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will further develop ,and open a new chapte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TCM.[Key words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formula ;systems biology ;future development doi :10.4268/cjcmm20151715 · 6043·

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的现状和问题孟 飞

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的现状和问题孟飞 发表时间:2019-12-30T14:15:02.4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作者:孟飞[导读] 血清药物化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摘要:血清药物化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20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连多的药物,但这种药物没有杀菌效果,于是人们开始放弃研究,这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代谢产物。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活性成分筛选;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必要基础。为了提高中药质量,使中药治疗更加准确,有必要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鉴别,以满足国际市场标准和产品要求。在过去的10年里,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发展,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发展迅速,包括研究中医的指导下活动的物质基础,研究中药物质基础的基于组合化学或化学物质组的概念,基于光谱与效应或基团效应关系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基于亲和层析的中药物质基础研 究和分子印迹技术基础研究。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文献。根据题目和摘要,确定本研究是否对血液过渡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结构鉴定,并剔除不相关和重复的文献,筛选文献。选择并鉴定该结构血液过渡成分中的原型化合物,以其名称为检索词,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相关药理活性研究文献,并与血液过渡成分统计结果进行关联 2.效的处理和数据统计。编号、药品名称、血液中的成分数量、原型成分的数量、新陈代谢产品的数量、原型的具体鉴定、原型的数量、新陈代谢产物的数量、活性成分的数量、活性比、书目。活性比= 血液中的活性= 血液中的活性原型的数量/血液中检测到的原型的数量。最后的统计数据是复杂/单片药物的总量,成分的总量,原型的总量,新陈代谢产品的总量,确定成分的总量,平均活性系数。 二、结果与分析 1.统计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在100篇专门研究或分析中药血液中所携带成分的文献中,有88个处方或处方。总共发现了970个血液载体,包括582个原型和388个代谢产物。通过比较、LC - MS或分离确定的结构的原型组成组成了270或46.4%的血液原型,或28%的可移植血液成分;结构中的37个新陈代谢,或9.53%的新陈代谢,仅占血液中可移植性物质的3.8%,因此在统计学上还不活跃,进一步研究鉴定结构原型组件的药物活性报告。 2.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分筛选的效率。有效的药物选择方法需要节省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中药血清用于选择用于提取复杂或单片药物的药物,这相当于一次性10种,但超过100种化合物,同时由于血液中移动成分的有限和具体组合。它们的地址划分、识别和激活将大大减少后续研究的工作量,并提高效率。基于40原型来自六个黄色药片样本化验,包括血液成分只有可移植性,包括原型和朝九晚五的代谢产物,今后应该只关注这些化合物,如果根据原型,将减少百分之77.5%,表明快速方法论性质。而传统高频选拔对象主要是单连接,为中药,一个身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不再通行,节省时间,而是提取物,即使它们被激活,仍然是混合状态,进一步分裂后师从药理实验,筛选-重新选拔程序来获得特定化合物分离,工作量减少少。有效的药物选择方法不仅必须迅速,而且必须精确。中药血清用于化学药品筛选,快速选择和缩小研究范围,以及高度精准。在随后对六种口味柴油的研究中,在血液和五种代谢产物中发现了五种原型成分,并对其中一种活性进行了认证。80%的原型组件被发现具有活性。统计数据显示,在原型成分中引入的88种复杂或单片药物中,80.37%是活性的,完全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多元元素是复方的基本特征,选择中药的活性成分必须针对有效成分。根据对中国药品血清中的化学物质的分析,绝大多数的结果是化合物的组合只有不到4%的复杂或单一药物进入血液。这一结果为研究提供了合理的基础,并为深入研究中国药物组合提供了基础。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合理组合的情况下解决传统分离和重新组合的问题,也可以避免传统研究模型经常面临比提取更不活跃的情况。中国药物血清的化学选择效率可以通过三个主要原因获得:1)中国药物在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后的有效性,这必然包含有效的成分,而不是从仓库中活跃的未知人工合成来提高它们的成功;2)一般口服药物治疗中国在大多数发生在血液成分的作用,随着人体胃肠道相关б过滤体内大量无效成分,大大缩小研究领域和更高效率;3)小组提供的单体组合作为有效成分的基础,符合中国药物复杂多元化成分的特征。 三、讨论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口服中国药物,需要一种积极的成分来吸收血液。至于化学成分,由于发现困难,体积较小但可以被吸收的成分可能会被忽略。为了实施这一方法,必须建立指纹提取、血清光谱学、植物化学分离、药理学激活和更长的研究努力的系统结合,特别是在药理学和药理学数据方面。荧光偏振法等等,允许在短时间内用特定的机制、目标和流筛选组件。对中国药品血清中不定期和非周期化学工作方法的研究得到了更广泛的概括,但严格遵守规则并不足以降低研究质量。在大多数研究中,只有第一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主要基于假设或与基准的比较,只能确定一小部分可携带的血液成分,而第四阶段激活几乎不完整。在970个具有低可靠性和低可靠性的血液载体中,只有46.39%的化合物原型和9.54%的新陈代谢产品被评估/评估为结构。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研究中,血液的流动成分只能通过比较相对成分和非常有限的量来确定。随着LC - MS技术的引入,近年来发现的血液转移元素数量增加了,但是LC - MS只能从结构中移除,而且没有得到证实。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毒品血液中移动成分的结构分析。为了有效地识别血液中的移动元素,必须进行精确的点分析,收集个体的身体,并使用NMR、MS、IR和UV等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析后,可以在血液中提取原型成分,但对于新陈代谢产品,可以尝试从粪便、尿液、胆汁以及一些微粒模型、S9和重组中分离出来。使用有效分离化合物的方法,如LC - MS - DS / PHPLC技术,将大大加快血液运输组件的分离、准备和鉴定。对血液中流动成分的评估是不够的,因为药物血清中活性化合物的化学测试是所有技术的最终目标。在研究中国药品有效成分具有相同的生物效应,并允许有效和深度研究活性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团体)中药;操作过程在于强化体内活性物质,如酶,蛋白质受体、运输和其他大型分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色谱填料,一旦通过色谱列提取,就可以分离和识别。通过血清蛋白(HSA)生物特征色谱分析,发现了五种被控制的酒精提取物,分别发现了两种,如苦艾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然而,如今,除大多数研究都不是通过分离血液运输成分而产生的,这使得药理学的活动无法得到评估。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必须改善获取流动血液元素和评估它们的活动。虽然化学血清的化学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国内使用的,但它们没有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也没有得到制药行业的广泛认可。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和宣传活动,在国际和国家一级宣传这种方法的好处。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筛选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深入、不系统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中国海洋大学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阿司匹林(Aspirin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 进一步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4. 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及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早在1875年就已发现水杨酸钠具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而应用于临床,但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大。1898年德国Bayer 公司的Hoffmann 从一系列水杨酸衍生物中找到了乙酰水杨酸,其解热镇痛作用比水杨酸钠强,且副作用较低,临床应用至今仍然是比较优良的解热镇痛和抗风湿病的药物。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熔点135~140°C ,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合成路线如下: OH COOH OAc COOH Ac 2 O HOAc 三、实验方法 (一)化学试剂规格及用量 原料名称 规格 用量 摩尔数 摩尔比 水杨酸 药用 5g 0.036 1 醋酐 CP 10mL 0.106 3 蒸馏水 适量 浓硫酸 CP 10滴 反应温度 85-95°C

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水杨酸 醋酐 蒸馏水 对甲苯磺酸药用 CP CP 5 g 7 mL 适量 0.4g 0.036 0.072 1 2 0.015 反应温度80-85°C 20min 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水杨酸药用5g 0.036 1 醋酐CP 7mL 0.072 2 蒸馏水适量 维生素C CP 0.2g 反应温度75-80°C 20min 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水杨酸药用5g 0.036 1 醋酐CP 7mL 0.072 2 蒸馏水适量 碘CP 0.05g 0.0039 反应温度80-85°C 30min (二)实验操作 1. 酯化反应 于100mL的三口瓶中,放入水杨酸,醋酐,然后加入催化剂,磁力搅拌使水杨酸溶解,油浴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反应适当的时间。然后移去热源,使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50mL蒸馏水以破环过量的醋酐,然后将其缓慢地倒入100mL 蒸馏水中,并将该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待冷却充分后,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冰水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得到阿司匹林粗品。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_魏元锋

·综述·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魏元锋1,张 宁1*,冯 怡2,林 晓2 * (1.上海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实验中心,上海 201203;2.中国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摘 要: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探究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回顾了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综述近10年来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药效物质基础;对策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9)09-1489-04 Application of C hinese materia medica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in stu dies on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EI Yuan -feng 1,ZHANG Ning -1,FENG Yi 2,LIN Xiao 2 (1.Experimental Center fo r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o f Shanghai U niversity of T raditio na l Chine se M edicine , Shang hai 201203,China ;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 odern P repa ratio n T echnolog y of T raditio nal Chinese M edicine o f M inistr y o f Educa tion ,Shanghai 201203,China ) 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countermeasures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公认的瓶颈问题。近年来,针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理论和新方法[1],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还有其不足之处,尚需不断地进行探讨、规范和完善。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近10年来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对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概念的提出、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1.1 概念的提出: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最早提出了“血清药化学”(se rum pharmacochemistry ,SP C )的概念[2]。1997年,国内学者王喜军[3]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以中药口服给药后血清为样品,按传统药物化学相同的研究方法,多种现代技术综合应用从血清中分离、鉴定移行成分,研究血清中移行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阐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代谢及体内动态的领域称之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serum phar ma -cochemistry of CM M )。 1.2 理论依据:中药成分复杂,经过适当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经过吸收、代谢等过程,最后吸收入血的往往是多个单体成分形成的有效成分群,其结构既可以是中药的原型成分,也可以是代谢产物或中药中各成分间相互反应形成的新成分,还可以是机体在药物作用下生成的新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均须以血液为介质输送到靶点才能产生作用,因而给药后的血清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制剂”。这些入血成分真实地反映了中药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能体现各成分对机体的协同作用,可代表中药及复方的整体药效物质基础。因此,分析研究血清移行成分,探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将成为快速、准确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1.3 研究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首先进行血清药理学研究,证明含药血清的药理作用,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然后综合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分离、鉴定血清中有效成分,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另一种是首先通过前期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确定移行移行成分来源、种类、数量等,然后综合运用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对相应的单味药材进行分离,对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学研究,这种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指导的生药学研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由此确定的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极有可能是中药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并能更好地反映中药 *收稿日期:2009-03-27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资助项目(J5030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09YZ117)作者简介:魏元锋(1981—),男,上海中医药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 Tel :(021)51322388 E -mail :w iyuanfengyuer @yeah .net *通讯作者 张 宁 T el :(021)51322384 E -mail :ningz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5295796.html,

2016中南大学药物化学在线作业123

(一) 单选题 1. 关于该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用名为普罗加比 (B) 为抗癫痫药物 (C) 二苯亚甲基部份是载体,无活性 (D) 作用于多巴胺受体 参考答案: (D)?? 2. 不属于苯并二氮卓的药物是() (A) 地西 泮 (B) 美沙唑 仑 (C) 唑吡 坦 (D) 三唑 仑 参考答案: (C)?? 3. 盐酸氯丙嗪在体内代谢中一般不进行的反应类型为() (A) 硫原子氧化 (B) 苯环羟基化 (C) 侧链去N-甲基 (D) 脱去氯原子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化学的任务()

(A) 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 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方法,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 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D) 探索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答案: (C)?? 5. 非选择性beta-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的化学名是 () (A) 1-异丙氨基-3-[对-(2-甲氧基乙基)苯氧基]-2-丙醇 (B) 1-(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胺 (C)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 (D) 1,2,3-丙三醇三硝酸酯 参考答案: (C)?? 6. 巴比妥类药物的药效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 (A) 体内的解离度及酯溶性 (B) 水中溶解 度 (C) 药物分子的电荷分 布 (D) 药物 的空 间构型 参考答案: (A)?? 7. 氯苯那敏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 () (A) 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D) 三环类 参考答案: (C)?? 8. 下列有关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eostigmine Bromide 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与AChE 结合后形成的二甲氨基甲酰化的酶结合物,水解释出原酶需要几分钟 (B) Neostigmine Bromide 结构中N, N-二甲氨基甲酸酯较Physostigmine 结构中N-甲基氨基甲酸酯稳定 (C) 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抗老年痴呆 (D) 有机磷毒剂也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参考答案: (D)?? 9. 下列药物中具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作用的是() (A) 美托洛尔 (B) 普萘洛尔 (C) 纳多洛尔 (D) 拉贝洛尔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不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的是()

中药与天然药物体内代谢的研究方法综述

中药与天然药物体内代谢的研究方法综述 摘要: 传统中药和天然药物及其制剂大都以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为主,经过胃肠道和肝脏等的代谢,其直接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前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相比,往往有显著的差异,药物的药效很可能是通过原形药物与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体外研究法相比,体内代谢法显得尤为重要。 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是指在动物或人给药后,于不同的时间收集血液、尿液、胆汁或粪便等生物样品,运用HPLC、LC-MS等分析方法从这些样品中寻找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分析、分离和鉴定,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因该方法考虑到各种体内因素对药物的影响,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体内药物代谢的整体特征,所以在阐明中药发挥药效机制的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就中药及天然药物体内代谢研究的基本方法作简要综述。 1 血清与血浆药理学 在药理学实验中,为了验证和评价药物的抗菌等疗效,往往运用含药血清对有效药物或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初步筛选,为探讨中药有效成分发挥药效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1.1 含药血清的制备 1.1.1 给药量与含药血清作用强度关系 含药血清的血药浓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机体的血药浓度,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主要与给药剂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给药剂量越大,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就越多,当然含药血清的药理作用就越强,但并非剂量越大越好,它亦受含药血清浓度的制约。抑菌试验一般以“通法”制备血清,即每天给药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一小时后采血,具体情况要根据实验动物及药物而定。(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刘建勋, 韩笑等人用不同剂量的双参通冠方给大鼠灌胃后采集血清,进行缺氧复氧实验,以LDH释放抑制率为指标,探讨了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时效关系,研究发现,体内给药量大所获得的药物血清其LDH释放抑制率并不一定高, 二者之间无明显量效关系。(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时效关系研究) 1.1.2 采血时间的确定 在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试验前,进行时效关系研究是必要的,以找出给药后采血的最佳时间,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药效物质被代谢减少殆尽或尚未吸收造成的假阴性结果。 周明眉等人对最佳采血时间和时效关系进行考察,头风饮(TFY)对含药血清抑制血小板释放5-HT及阻滞内皮细胞钙通道作用最强时间的研究,得出最佳采血时间为30min,最佳采血时间要根据药物的不同具体而定。(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采血时间的确定及时效关系研究) 1.1.3 血清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含药血清的预处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根据其水溶性的不同,血清预处理方法也存在很大区别。 余黎,王坚等人对坤血安含药血清分别进行加热处理、醇沉、加热后再醇沉、醇沉后再加热等处理方法,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小鼠离体子宫的影响,发现以加热后再醇沉及醇沉后再加热2种方法所处理的血清对离体子宫的干扰最小,且对药物作用影响不大。(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血清处理方法的探讨)周芝兰等人也进行了乙醇、丙酮、甲壳素及素及56℃灭活处理的血清抗Ach和抗His活性的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的影响) 1.2 抑菌试验

仪器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作用分析

描述:冯倩晴等[3]采用此法,发现黄柏入血成分中有巴马丁和小檗碱及其他14个不明成分;巴寅颖等[4]发现开心散含药血清中有3,6'-二芥子酰基蔗糖、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A6及β-细辛醚及其他19个成分,这些... 1 中药血清药化学的应用现状 1.1 在单味及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冯倩晴等[3]采用此法,发现黄柏入血成分中有巴马丁和小檗碱及其他14个不明成分;巴寅颖等[4]发现开心散含药血清中有3,6'-二芥子酰基蔗糖、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A6及β-细辛醚及其他19个成分,这些已知的及未知的入血成分很可能是直接起药效作用的物质。 1.2 在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应用 白术主要含有苍术内酯Ⅰ、Ⅱ,苍术酮和多聚炔类化合物如(4E,6E,12E) -tetradecatriene-8,10-diyene-1,3-dioldiaetate(TEDYA)等成分。中药血清药化学研究发现,该药口服后,只有TEDYA被水解成TEDY而被吸收入血。因此白术的质量标准应以TEDYA 为指标,而不是苍术内酯和苍术酮[5]。 1.3 在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王喜军等[6]研究发现,茵陈蒿汤给药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有21个,其中8个均有较强保肝利胆活性的成分只有在全方配伍时才能被机体吸收,且不同配伍的样品,血中移行成分曝露情况不同,这充分说明方剂不是单味药的简单加和,只有科学配伍才能使机体需要的有用成分优化吸收。 1.4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巴寅颖等[7]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远志咄酮Ⅲ的浓度来考察远志和开心散中远志咄酮Ⅲ在记忆障碍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发现复方配伍可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加速吸收等,调节其药动学特性能使药效更好地发挥。 1.5 中药血清药化学联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主要用于从体外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现已广泛应用于生殖系统[8]、心血管系统[9]、神经系统[10]、呼吸系统[11]等研究中。王喜军等[12-13]首先采用中药血清药化学方法从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中分离鉴定出8个移行成分,然后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发现其中莫诺苷、獐牙菜苷和马钱子苷混合物的含药血清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虚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最明显,是补肾的核心药效物质基础,而且三者混合物的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也很明显,初步确认其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14]。 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中药成分复杂多样,其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不明确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一大障碍。现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